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74|回复: 15

《踏遍中原千万山—能海上师弟子海灯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26岁开始宏法当法师,跟静权老法师学习三年,又跟能海老法师学戒,又跟虚云老法师学禅宗,费了千辛万苦,所以踏破铁鞋。所以我有一首诗中说,踏遍中原千万山。
◎我夜间有时候吃一点,但是我吃了后,我就念四臂观音,加持我吃的东西,在附近候的一切鬼众,很快地离苦得乐,所以我是以密宗的方法来吃。

1、《班禅大师:近些年拍了许多武术片子,大多数是花拳绣腿》
       一海灯法师弟子范应莲居士·《我的恩师海灯》
◎1984年11月30日下午三时,(第十世)班禅大师在东总布胡同79号住地书房会见了海灯上师。
◎班禅大师讲:“近些年拍了许多武术片子,大多数是花拳绣腿,根本没有真功夫。你的武术是真功夫。”并举起右手大拇指。海灯上师讲:“少林寺生活艰苦,少林寺和尚连床都没有,大殿也没修好。”班禅大师讲:“我一定来少林寺一趟。”海灯上师讲:“我们欢迎你去一趟少林寺。”
◎班禅大师讲:“听说你在少林寺坐过七天?”海灯讲:“是。”我插话说:“师父最长坐过二十一天。”班禅大师问:“是不吃、不喝、不动吗?”海灯讲:“是的。”班禅大师讲:“向你学习。”


2、《教化众生离不开这神通,离不开这智慧,所以我以前亲近能海老法师,老法师说,末法时期以什么为神通呢,但你学了一身的本事,好教授,就用武术来教就是神通》
      一海灯法师·应宣化上人邀请1985年12月26日美国万佛城开示摘录
        师承贯一老和尚、能海上师、虚云大师、弘一大师、昭觉寺方丈智光大和尚、静权老和尚等高僧大德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z356DDGJic/
文字摘录:

◎我今天简单的讲几句开示。所以我想了一下,弘一大师讲地藏经就哭起来了,弘一大师呢是了不得的,我从四川去杭州,弘一法师在招贤寺。地神护法品十一,每个地方都有地神,这个地方很大,更需要地神,地神来跟我们护法,法师在说法时,地神就在下面坚护,我们希望建成千年万载的好道场,所以也还是讲几句。我讲浅一点。“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坚牢地神呢,坚固牢实,凡是法师讲经,他都在地下支持。“世尊,我从夕来”世尊,世尊就是世间上最尊贵,出世间最尊贵。夕来就是多生累世的经因“瞻示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不是一个菩萨,不是两个菩萨,瞻示顶礼了无量无边的菩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都是不可思议的,心有思而意忘,即不可思又不可议。都是六通漏尽。

◎神通智慧,教化众生离不开这神通,离不开这智慧,没有智慧呢,众生不相信,道理说不明白,没得神通呢则一切不尊敬。
◎所以我以前亲近能海老法师,老法师说,末法时期以什么为神通呢,但你学了一身的本事,好教授,就用武术来教就是神通,武术就是武德。武德呢就是爱护身体,所以我跟他们讲了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男女,第二个就是饮食,第三个就是睡眠。睡眠是“灵通果断睡眠来,般若因从精进起。”要得大神通,必须断睡眠,不睡觉哪些是不睡觉的呢??鬼是不睡觉的,四果阿罗汉是不睡觉的。除开四果阿罗汉和鬼外,其余各类众生都是要睡觉的。
◎但是要想修行进步,修行成就得很快。最要紧的就是断睡眠。所谓“般若因”呢就是得大智慧。大智慧的因呢从精进起。精就是不杂,进就是不退,即不杂,又不退,自然道业就能成就。所以末法时期,既不能有神通,又不能断睡眠,那怎么办呢?所以呢,我问虚云老和尚他也说:"你有武术嘛,你就用武术来教导众生",所谓先以‘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所以某某大革命,我在上海教武术的时候,教了100多个红卫兵,教了100多个老年,教了100多个青年。教了300多人,教的时候,每个人比较放心,否则呢寺的经书烧了,庙毁了,甚至一个木牌牌上写的字,他们也烧了,毁了那就很遗憾。我叫那100多人呢,因为有母亲皈依过后,她们的儿子上来学,比较好些了。所以神通没有呢,以武术代神通。
◎智慧呢就是难事,教化众生呢,一定离不了智慧,广度众生。那么“我从昔来瞻视顶礼”这些菩萨都是智慧的。“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以这个地藏菩萨来说啊,他是大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这菩萨洪愿深如海,愿力不可思议。讲经来说呢,该分科来讲,我不分科,因为时间没有好多。也不深入。就照意思念一下就是了。“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原来我学密宗的时候,是gengeng(音)学的,讲了四部,有三本书,今天我只讲弥勒菩萨,修弥勒菩萨这个法,有个人修了12年,没看见弥勒菩萨,心里很着急,他说我修了12年见不着弥勒菩萨,这是啥原因,他随后就到处走,有次走到一个山里面,一个狗在哪儿叫,叫得非常厉害,他接下来一看,狗的腿上烂了一块,狗在对着他狂叫,他就走了四五里的路,舀了一瓢水,就把狗腿子洗了,他又把自己腿上的肉割给狗吃,吃了正想走,他一看还是不好,就把狗背到肩头上,他刚一背呢,这狗就变样子了,是哪个呢,这狗就是弥勒菩萨。他当时跪在地上问:“我修弥勒菩萨法门,修了12年,为什么见不到弥勒菩萨呢?”弥勒菩萨说:“你发心还不够,功德做得还不多”今天你功德是够了的,弥勒菩萨就问他,你这样想学什么呢?他说想造一部论,弥勒菩萨叫他又背起,但大家看到他背着的还是只狗。
◎既然说地藏菩萨有大因缘,为什么我又说弥勒菩萨呢?法法相近,地藏菩萨也是,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是唐朝时代,他并不现菩萨相,还是跟我们这些凡夫一样,他修了一个殿,很好的一个殿,他不收徒弟,一个人住,有一个闵公想斋僧,可是99个差一个,有人建议把这个殿的老和尚找来就有100个了,这也是地藏菩萨与世间的大因缘。这个闵公就亲自上山去请他,老和尚说我不下山,因为我去了也没啥子意义.闵公在殿外候了一夜,仍诚肯的请老和尚下山.老和尚见他诚恳相邀就微笑着对他说:我去也行,但你要给我一衣之地,闵公同意了,老和尚就下山,凑足了100个,打斋完了后,老和尚说:“你答应我的事情忘记了吗,你愿意给我一衣之地?我这个衣盖好大送好大,送来干什么呢?送来建设这道场”他把衣服放在虚空,把500里的九华山一下盖了,所以闵公大笑,喜欢得很,要是一般人,心里还很难受,“我这么多地,你一下跟我占去了,那么又没给钱买”,闵公很喜欢,率全家顶礼,同时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地藏菩萨,那时地藏王菩萨的名字叫金乔觉,大概有7尺开外的身体,戴着一个小斗笠,金乔觉呢活了94岁,过不久闵公也皈铱这位法僧,,后来金乔觉圆寂后被尊为地藏王菩萨.现今站在各大庙宇地藏王菩萨身边侍者就是闵公父子.所以只要我们修行之人自己有大发心,功德做得一片片连绵不断,和各菩萨的大因缘就自然就来了,也离苦脱凡得正果了.
◎弥勒佛未成佛以前,释迦佛圆寂以后,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他(地藏菩萨)度化。因为我五岁死的母亲,所以我听静权老法师讲地藏经,我深受感动,我也愿意一辈子走地藏菩萨的路。
◎我26随开始宏法当法师,跟静权老法师学习三年,又跟能海老法师学戒,又跟虚云老法师学禅宗,费了千辛万苦,所以踏破铁鞋。所以我有一首诗中说,踏遍中原千万山。
◎我夜间有时候吃一点,但是我吃了后,我就念四臂观音,加持我吃的东西,在附近候的一切鬼众,很快地离苦得乐,所以我是以密宗的方法来吃。
◎在学密宗有四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大礼拜,大礼拜最好的拜法呢是在石板上拜,我原来修大礼拜的时候,梓潼县大庙山。我们四川有个学密宗的,叫孙法诚,他的兄弟在当旅长,他就向我说,他学了三十几年的密宗,十万拜都没拜够,为什么十万拜拜不够呢?有这个原因,比如我们今天拜一千,明天拜一千,那么十天呢就是一万,一百天呢就是十万。但是你正好拜到快十万了,突然间有重要事情耽搁了,耽搁了从前这些算不算呢?一拜也不算了,拜9999拜,一下牺牲了,再要重新拜十万。拜得额头上流血,指头上流血,胸脯衣服要拜烂,膝盖拜流血,甚至于脚指间拜流血。那是磕大头十万磕,那是好得很的,比我刚才讲的向弥勒菩萨学法,一样的快。

海灯法师弟子范应莲居士、成都昭觉寺演法上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0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10、《海灯法师拜会班禅大师视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3、《忏悔法》
       一海灯法师·佛戒问答
◎问:众生习重偶犯佛戒有什么办法可除吗?
●答:
    佛慈广大,开忏悔法,令灭犯戒罪。虽说犯四重根本戒名断头罪,又名不可悔罪,如能生大惭愧,痛切忏责精勤忏悔,亦可免堕三途,但只现生不能恢复比丘僧相。
    此忏悔法有三种:一、作法忏,是按照自己发露犯戒情节的轻重、依众僧如律羯磨法忏悔。二、取相忏,是自己一人庄严道场、向佛发露犯戒罪、专精礼忏、感通佛菩萨放光现瑞得见相好,罪即消除。三、无生忏,又名实相忏,即观罪性空。故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忘时罪亦忘,心忘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此三种忏中,作法取相二忏名事忏,无生忏是理忏。若能事理双运,罪即消灭。
    另有一种将功赎罪忏,即因一时烦恼习重偶犯佛戒,能生大惭愧,痛自克责,能不惜身命供养三宝,护持正法,建立大乘正法。随处宏扬,令无数众生发菩提心,是名将功赎罪忏。
    如涅槃经云:“佛告纯陀有因缘故则可拨济。若披法服,犹未舍远,其心常怀惭愧恐怖,而自考责。咄哉,何为犯斯重罪,何其怪哉,造斯苦业,深自改悔,生护法心,欲建正法。有护法者,我当供养。若有读诵大乘经典者,我当恣问,受持诵既通利已,复当为他分别广说,我说是人不名破戒。”
    但有的人,犯戒后,志意下劣,认为自已是犯戒罪人,就干脆一切戒都不持吧!对三宝失去信心,看见持戒僧人反生嗔谤。或以势力欺压持戒僧众,乱说僧众是非。或漫骂三宝,不怕因果不畏恶报。像这种人就无法挽救了。


4、 《持戒妙诀》
       一海灯法师•佛戒问答
         师承能海上师、虚云老和尚、静权法师等高僧大德

◎问:有什么妙诀能使佛戒坚持不犯?
◎答: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六祖云:“心平何劳持戒”。心平即是一念不生,若一念妄动,心即不平。道信禅师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初学之人莫使心空闻法,或专参一话头,或专念佛名,或专持一咒,或专诵一经,或拜经礼忏。务使心无空闲致使妄念无得起,能坚持一念净心,自然不犯诸戒。


5、 《海灯法师说:这就是秽迹金刚像,我念过五十万秽迹金刚咒,现在加持您,您这次去北京要挂在身上,不可离开!》
       一郑颂英老居士·《浙江佛教》1999年第2期
◎上海市佛教青年会在1945~1955年是全盛期,兴教弘法利生影响及于国内外。1948~1955年,清定上师住持的上海金刚道场是道风修持最好的正法道场!在1955年8月,笔者恭请四川海灯法师在佛青传授“秽迹金刚法”。后来我们收到中国佛教协会的通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代表会议。
◎一天,在讲经后我向海灯法师请假,因开全国佛代会我不能听经圆满了。法师说: “我知道。”说着,即从怀中取出一个可挂的像章说: “这就是秽迹金刚像,我念过五十万秽迹金刚咒,现在加持您,您这次去北京要挂在身上,不可离开!”原来法师早就预知这场佛青的灾难,也是佛教的灾难,已作好加持我的准备了!而我全没有领会其意,只一声“谢谢”接了过来。那时上海和北京的气候都非常炎热,秽迹金刚像章放在挈箧内,却没有挂在身上。
◎到了北京开会后,才知这次会议是专为批判上海市佛教青年会安排的。赵朴初居士刚访问日本后回到北京,没有来出席会议。那时大德通愿法师在北京通教寺,她也莫明其妙。这时方子藩居士到赵朴老家中去访问,朴老虽在而不见,他实在亦爱莫能助啊!这次的会期较长,我们于九月五日回到上海,但未到终站前,我和李行孝、陈海量三人以反革命罪被逮捕到看守所,回不到家了!家中即被抄,但抄不到反革命的罪证。这时佛青即召开检举反革命大会,宣布我们三人是反革命,已被逮捕了;号召大家要站稳立场,检举揭发三人的罪行!会后,佛青即关闭。在静安寺开会批斗并逮捕清定上师,上海金刚道场即停顿。佛青关闭后。《觉讯月刊》、《弘化月刊》相继停刊,全国佛教相应大衰退。
◎到1958年秋反右时,我们四人在市中级法院同庭受判决,清定上师无期徒刑,此外陈海量20年徒刑、李行孝15年徒刑、我14年徒刑,即于八月下旬被送青海劳改。他们二位都到劳改农场劳动,我则留在农场的职工医院,做些写黑板报、发药等轻微劳动,实际上没有吃什么苦;而且院长、干部们都待我很好。到1962年秋,我写申诉书到上海市高级法院,并呈函赵朴老,都给我寄发出去。就在此时,同住院的有一位前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的参谋邹德生,我们在闲谈中,他问我:“您是几岁遭难的?”我答:“三十九岁。”他看了我说:“三十九岁的相在两眼的中间,您这一部位太凹陷了,鼻梁到此几乎要断了,幸好还有些连接没有断。若再凹下去,鼻梁断了,您在三十九岁就没得命了!”他再为我看了手相说:“好了,您明年回上海了!”果然,1963年3月,上海市高级法院来文:“提前释放,回原处。”我于3月20日回到家中了,在青海只呆了四年半。而那时规定刑满释放的人不能回上海大城市。李、陈两位他们在刑满后留场就业,在青海生活二十二年之久,到1980年才以探亲假回来。后来,我于1981年5月得到彻底平反;清定上师、李行孝居土于1985年得到平反。
◎到此,我更体会到这是法运与共业所决定的,海灯法师给我的加持是有力的!可惜我没有将像章挂上,不然,可能还要好些?由此可见,共业所感的灾难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但是修持的法力,还是可以将其减轻缩小。佛说法界中有三种力——佛力、心力、众生的业力是在互相消长作用着的,可以深切体会矣!
◎又,在这次佛青之灾后,有不少人怀疑因果灵感,甚至退失信心!这是不理解“循业发现”之理故。我们从无始以来,善恶业因是极其众多而复杂的,定业是难以消除避免的!能海上师有一段精要的开示:三宝加持,有顺有逆,消灾免难、增福延寿是顺加持,这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还有逆加持,使其经历艰难险阻的磨砺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以成就其忍力、定力、慧力,所以逆加持是大加持啊!因此,佛弟子修行学佛,切须顺境不迷,逆境不退,方能成就!

6、《大智度论》龙树菩萨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用方便力,生神通波罗蜜;住是神通波罗蜜中,起天眼、天耳、如意足、知他心、宿命智,知众生生死。若菩萨远离神通波罗蜜,不能得饶益众生,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鸟无翅不能飞翔,菩萨亦如是,无神通波罗蜜,不能教化众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隆莲法师:海灯法师是个苦行僧,他品行高尚,在佛教界有一定水平和威望,这是佛教界公认的。

海灯法师放瑜伽焰口圆满时法照

7、智敏上师博客《海灯法师受虚云老和尚委派讲解大乘三大部》
         一原题《朝暮课诵:虚云老和尚 多诵读普门品和地藏经》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后续的修行一定会遇到不少障碍。不过,要确立圆满的见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很不容易。一是身边的善知识太少,二是佛教的经典太多,难于抉择。佛经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如何从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经典供自己终身修学,以较少的精力获得较大的受用,少走弯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九五六年九月,在虚云老和尚一百一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江西佛学社的同人借给虚老祝寿之机,邀集了江西省部分寺庙的僧众,在云居山举办了一个大型的佛经讲座活动,后来由此发展成为“真如寺佛学研究苑”,让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比丘就学于其中。按虚老的旨意,讲座的内容定为讲解“大乘三大部”,即《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佛学研究苑的日常课程,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另加《四分律比丘戒本》。当时因为虚老年纪大,讲课困难,遂聘请海灯法师任主讲。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一九五七冬天才结束。
    虚云老和尚发动大众研习“三大部”,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由来已久。细读虚云老和尚的《年谱》、《开示》和《书信》,我们会发现,虚云老和尚这一生,无论是自度时期的个人修行,还是度他时期的讲经弘法,关于听习、宣讲、劝修《楞严》和《法华》的记载,多达数十处。虚老生前还曾用蝇头小楷撰写过《楞严经玄要》和《法华经略疏》等著作,只可惜在一九五一年的“云门事变”中散失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早就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这一说法,至于《金刚经》,则一直被视为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大纲。可见,虚老提倡反复地研习这三大部,是由这三大部在大乘经典中所处的“纲宗”地位决定的。《法华》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圆顿的一乘见地,这是成佛的基础;《楞严》可以帮助我们明心见性和避免魔障的干扰,这是证道的前提,《金刚》可以帮助我们开启智慧之眼,这是修道的指针。所以,修习大乘法门的人,直接、反复,乃至终身研读这三大部,应该说是进入佛法精髓的最有效的途径。
    至于在家修行人,虚云老和尚主张,除了研习这三大部之外,还应多多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地藏经》,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宗教感情、树立修学的信心,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祈福消灾等方面的实际利益。此外,虚老还主张研习《大乘起信论》,认为这也是一个进入佛法大海的有效方法。

    总之,虚老的修行经验和开示告诉我们:现时代,如果你想让修行尽快进入轨道,少走弯路,不受人蛊惑、不落入偏执当中,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深入地研习《法华》、《楞严》《金刚》、《起信》等经论,并经常地诵习《地藏经》和《普门品》。这也许是对我们所处时代“善知识难遇”之现实的一个最好的补救方法。

班禅大师、海灯法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8、《少林云水诗集》海灯法师
◎怀印光大师
曾住人间八十年 心如朗月行如泉 精修毕竟缘何事 为种阎浮九品莲

◎云居山讲楞严经
农事泯诸相 勤耕第一荣 饱温既有得 闲坐话无生
◎夜坐普济寺念佛
幽情直与长江远 火候还须百炼青 除念弥陀无别事 精诚合感天龙听
◎学禅
学禅住世不模糊 割爱辞亲不觉孤 秋月喻心心更淡 无明豁破是良图
◎诵十六观经
自知尘海风涛险 乐国寄身乐始多 有梦亦随赡养主 因兹不问夜如何
◎舟山至普陀旧事
无限惊涛一夜舟 海中六月气如秋 乘闲默持普门品 端济现生浪漫游
◎清夜课佛
今霄底事泪如丝 未尽染缘增我悲 一句佛名幸有缘 此生堪慰夕阳时
◎普陀赴洛迦旧事
无限惊涛一叶舟 海中六月气如秋 乘闲默诵普门品 破浪乘风佛国游



85年12月海灯法师到访万佛城,宣化上人请其为四众讲解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为表示对经典和讲经法师的尊重,上人带领弟子们跪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9、 《佛戒问答》
       一海灯法师
        师承贯一老和尚、能海上师、虚云大师、弘一大师、昭觉寺方丈智光大和尚、静权老和尚等高僧大德     

<一>问:什么叫佛戒?
答:佛的悲智为怜念弟子们,从无始劫来,习染深重,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为防止身口意三业的越轨,于诸尘境上容易发生过失的缘故。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有必要制定各种相应的戒条。使弟子们有章可循。为调伏三业,远离恶行,随顺菩提正道,直趣佛果,而无障碍,故名佛戒。是故佛戒乃正顺解脱之本,是每一个修行者皆不可缺少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必备条件。故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如果我们不遵守佛戒,不但不能达到修成佛果的目的,就是连人天的身子也很难靠得住了。如大乘心地观经云:“若有不受如来戒,尚不能得野干身,何况能感人天中,最胜快乐居王位。”

<二>问:佛为什么要制戒?
答:佛制戒有十句义: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未信者令信。五、已信者增长。六、难调者令调。七、惭愧者得安乐。八、断现在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令正法久住。又萨婆多论云:毗尼有四义,余经所无。一、是佛法平地万善由之而生。二、一切佛弟子皆依戒住,由戒而有。三、趣涅槃之初门。四、是佛法璎珞,能庄严佛法。由是义故佛要制戒。是故佛戒是一切有情众生为超脱生死,趣至涅槃,必由之要道。故佛戒为七众同遵,千圣共轨。

<三>问?为什么要受戒:
答:受戒略有七点重要意义:一、为造就僧宝道器故。二、为熏植识田净种故。三、为净化身心故。四、为定慧筑基,令其堪任进修道品故。五、开发自性本具功德宝藏,普利群生故。六、为树立佛法纪纲,弘范三界作人天无上福田故。七、为令正法久住,续佛慧命故。

<四>问:我不受佛戒,但日常勤行十善,得与受戒者一样吗?
答:不一样。有二种区别:一、若不受佛戒,就不能获得无作妙善戒体。为一切善法之根本。虽勤行十善,只名世善,不名戒善。只感人天有漏福报。不能重发本觉真智,断惑证真,成就出世圣道。二、若不受佛戒,只有浮泛妄情之心,遇缘而为善事,并不能如受戒者心量,遍缘十方法界情与无情依正二报等一切境上,发起深重誓愿心,断恶修善。要期尽形寿,坚持佛戒,防护三业不侵恼一切众生,普施安乐故。

<五>问:持戒有什么好处?
答:持戒功德无量,是一切功德住处,今概括为十点:一、为调伏三业现行过恶,令不再作新殃。二、持戒能令过去惑业二障潜消,现世苦报转轻。三、持戒能令身心调适,堪修道品。四、能伏魔怨,令其所作事业皆得成就。五、能令僧团清净和合,住持正法。六、自他俱利,檀那增福,自身道业增进。七、能令国土庄严,广作人天无量福田。八、魔障咸消,不遭邪路,常遇正见善知识,开解心地法门。九、常感天龙护法,诸佛垂念,一切吉祥。十、临终舍报安祥,随愿往生佛国。

<六>问:要怎样才能求得清净佛戒?
答:凡受戒者,首先必须通过认真学习,明白受戒的重要意义,具正知见,为自他解脱求无上菩提道故。了知缘生性空,愿彻底厌离三界有漏一切福乐享受,不存一念贪爱之情,生大惭愧,痛切忏悔无始劫来所有一切罪障。以纯净心求受佛戒,应具备三个要素:一、要生大惭愧,彻底检查自己过去由三业所作一切罪恶,恭对三宝与十师座前一一发露,痛切忏悔,求得清净。二、要严格选择真正如法如律、持戒清净和合僧为传戒十师,能依律作为羯磨如法授受。三、要发广大无上菩提心,遍缘十方法界情与无情依正二报,一切境上,发起深重誓愿心。由此心力,能震动魔宫。这样方能求得自己新的生命力。将佛戒法,纳法于心,充实正报得名清净佛戒。

<七>问:佛戒的具体情况怎样?
答:佛戒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戒法。二、戒体。三、戒行。四、戒相。

<八>问:什么叫戒法?
答:戒法是我佛根据众生的烦恼习染,在日常生活中,于六尘境上,容易发生过失之处,应时、应地、应机、善巧方便地为弟子们制定了各种相应的戒法。如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三聚净戒等。其内容分止持,作持,性戒,遮戒,重戒,轻戒,以及开遮持犯等教法,皆通名戒法。这戒法是规范修行者,依戒而行,依戒而住,能达到僧众如法清净和合,安乐修道,共同策进,解脱尘劳,了脱生死、证得安乐寂静的圣果之芳规。

<九>问:什么叫戒体?
答:戒体是遵照佛制的戒法,如法传授,受者发至诚殷重心,登坛求受。把佛所制的戒法,纳法于心,成为识田中一种无表色善种业,用名叫无作戒体。这戒体是无漏色法。由受戒人发起上品增上重心,缘于十方法界有情境上得不杀色等戒色法,是由受者心力假不杀色等,感成一种业体。是无作无表色,无形相不可见不可对。借色表显,非眼处所摄色,是法处所摄色。这无作戒体,是每一个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最根本、最难得、最宝贵的戒体。如果少了这个戒体,则佛制的戒法就不能发挥任运止恶行善的作用了。要获得这个宝贵的戒体,必须具足三个重要缘力:一、依佛制的戒法引发力。二、依戒坛上三宝加被及授戒十师道德的感发力。三、求受者自己激发增上重心的誓愿力。具此三个重要缘力。受戒者正式登坛受戒时,要发上品心,即得上品戒。在正作法时,受者要专一其心运想与合法的羯磨事境相应,遍缘十方法界情与非情境对尽众生界普行三种布施:尽此形寿不杀生,以施于法界众生无畏。尽形寿不盗,以施与法界有情资财。尽形寿不淫欲,以施于法界有情净法。随此观境广大,心量亦与境相应广大。此观想必须念念现前,切切不可稍有松懈、轻浮和散乱之心。念念要观想着自己全身遍于十方虚空法界,遍能纳受尽法界中的尘沙戒法。此时务要切切注意心无异缘。正当初番羯磨成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二番羯磨成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于虚空中如云如盖,覆受者顶。三番羯磨成时,十方世界妙善戒法,从受者顶门,流入身心,充满正报,尽未来际,永为佛种。这时受者即为获得了最宝贵的无作戒体。即时把父母所生有漏色身,转为无漏的清净戒体身了。这是人的一生中获得了最难得最宝贵新的生命力——菩提正因善种。故感诸佛生欢喜,龙无降吉祥,真是人中之宝。

<十>问:戒体为什么要发增上重心?
答:戒体的重发全由增上重心。即是发上品心受戒。圆发三大誓愿:一、愿断一切恶,随顺摄律仪戒。二、愿修一切善,随顺摄善法戒。三、愿度一切众生,随顺饶益有情戒。此三聚戒摄尽一切菩萨行。萨婆多论云:“若淳重心,则发无作戒体。轻浮心则不发无作戒”。由此可见,发上品心,引导众生令至涅槃,同为佛道,是为增上重心。要知所得戒体的优劣,决定在于受戒者心量的广狭与优劣而论。是故最重要的关键,必须使受戒者开启大乘信解,依十方法界有情正报依报境上而发。境既无限量,心纳戒法亦无限量。受戒者自思,我今现前色心,从无始来以至今生中所造生死业因不可数尽,恶心遍布,充塞于法界。如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生大惭愧,誓要翻前恶境,转为无边善法,普利有情。当知此戒体遍于十方,通于三世,无量无边不可称数的境象都是发得“戒体”的所缘境。若二乘之人发心受戒,只求自己早日超脱三界尘劳,了脱生死,速趋涅槃。心境狭劣,则所得戒体亦是中下品。是故凡欲受戒者,必须首先求请明师指教,开启大乘正见,彻底明白了解发戒所缘之境与能缘之增上重心。务使临坛受戒,法法不昧,心心明了,心境相应,如法而受,方可感发戒体。

<十一>问:受戒有那些违缘,使受戒不得戒体?
答:在受戒前,必须具问遮难。依善生经云:“汝不盗现僧物否?于六亲所、比丘比丘尼所行不净行否?父母、师长有病时弃去否?杀发菩提心众生否?又成实论说:犯过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羯磨转法轮僧,贼住(未受具戒人混入僧中共受利养)或盗听大僧作羯磨诵戒等,淫污比丘尼,此等人为恶法所污染,能障圣道,不得出家受戒。”忏悔清净只可作白衣弟子。

<十二>问:戒体对色心的净论有几家?
答:戒体对色心的净论区别在唐时有三家:一、法砺律师依据“成实论”不相应行法,唱非色非心的戒体论。二、怀素律师依据“俱舍论”以无表业为色法,唱色法戒体论。三、道宣律师说四分律通于大乘,则依据“成唯识论”以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种子(功能)思心所为戒体,称为心法戒体论。我的愚见认为以色心相结合为戒体。仗境是色,依境起思业是心因色,心皆不可相离以互相结合为戒体。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问:成立戒体的作与无作二戒其意义是怎样?答:成立戒体必定须要依靠作戒体而生无作戒体。因二法是相互依籍的。此作与无作戒可统括一切境界的戒法。若单立作戒,那么作戒休止后,就不能防止非法了。又,作不可能常作,心思还有其他用处,所以必须要有无作,能长时期防止过非。若单立无作,没有作戒,那就无作也无从生起。所以二法不能孤起。今先明作戒体,作即动作,用身口业思为体。从登坛场起,到三法(即三番羯磨)完毕的第一刹那以前,身口意三业所有的营为方便构造的事。跪拜是身的作陈词乞戒是口的作,立志要期、希法、缘境是心思作。此心思贯彻始终,统理着身口,所以身口业思是作戒体。言无作戒者,“一发续现、始末恒有。”资持记解释:“一发”就是开始所发。说明业体初成,就是在三发完成毕后第一刹那与作戒俱圆成时。是体初发,作戒即已谢止,无作戒体独存地相继不绝,故云“续现”。“始”是开始所发之时,“末”即是终。命终才舍掉,故曰:“始末恒有”。又杂心论云:“身动灭已”,指前作已谢,生起无作。无作既生,“与余识俱”即与受想行识四心同时而起。“是法”即是无作,“随生”是说任运而起。灵芝律师云:戒体是阿赖耶藏识随缘的流变,而造成业种,前六识为能造,即是作戒。作成的业,阿赖耶识所执持。即名“无作戒”。所蕴藏的业因,名善种子,业虽由心造,一成以后与其余的识一起,性无对碍。又四大所造,体有损益,天眼所见,善恶可以分明。业疏又说:作、无作戒是同时生起,无有先后,那有作戒谢绝了无作戒才生的道理。从本登坛时的愿心以尽形寿为限,就是“形俱无作”的因成了。到后一刹那,三法完毕的第一念,二戒俱已圆满,所以作时具足无作。

<十四>问:要怎样才能护持戒体?
答:要护持戒体首先行者必须精学明了:一、须识教,教有开制。二、须识行,行有顺违。三、须识业,业有善恶。四、须识果,果有苦乐。必明此四件事方可摄修。业疏说:“由有本种重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动用,还熏本识,如是展转能净妄源。若不勤察,微纵妄心,还熏本妄更增深重。”受戒后,应专志奉持,在一切时中,对种种尘境,常常忆念所受戒体,不论著衣吃饭,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不可一念暂忘了本受戒体。护戒要发誓,有五种限定:一、于一切有情,离杀害恶事。二、于身口七支皆离恶不犯。三、于一切处,在任何地方,皆坚持不犯。四、于一切时,在任何时间皆坚持不犯。五、于一切缘,在任何境缘中,皆不犯。若能于此五种限定不犯,常坚守正念,知动念即有业,心不妄缘,可称得护持戒体。如经论所说,鹅珠、草系、海板比丘等。护戒如护浮囊。忘了生命而护持戒体,宁死不犯。

<十五>问:什么叫戒行?
答:依戒体发起防护身口意三业的妄动触犯戒法,常行智照,念念遣除虚妄业因,推穷起惑造业的本性,从始登坛以至三法完毕,第一念得戒体以后到尽形寿为止。须有对治方便,摄伏妄缘的正念,随顺戒相而行。常检察自己思想、言论、行为三业,合乎律仪,不失威仪。随着受戒时的思愿,任运而修止恶行善的事行。能如法如律随顺戒法的种种清净梵行名“戒行”。

<十六>问:什么叫戒相?
答:戒相有二种区别:一、约行明相。凡一切时一切处随所施为皆合乎戒法。行轨表现尊严相,即是依律严持戒行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庄严仪表相,令人一见而威生敬慕之心名“戒相”。二、以法为相。即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三聚净戒等各种类的戒条,各有不同相,名戒相。

<十七>问:佛戒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者之中彼此关系怎样?
答:“戒法”是戒的根本要素。“成体”是依戒法熏发所起的心力业用。“戒行”是依戒体发起防护三业、止恶行善的净行。“戒相”是依严持戒行所成就德相的仪表。此四法的关系既统一而又有区别。统一的是以戒法为根本因素。戒体、戒行、戒相三者皆不能离开戒法而有。区别的是依戒法故发展为戒体,依戒体发展为戒行,依戒行而成为戒相,是为次第相依而起的,而其作用亦各不一样。今方便举个譬喻以显示其中关系。陶泥喻戒法,泥坯喻戒体,泥坯经火烧喻戒行,烧成陶器有作用喻戒相。

<十八>问:大小乘得戒与失戒的差别情况是怎样的?答:大乘得戒重在内因,必须先发菩提心方堪得戒。梵网经云:若千里内无授戒师可许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亦可得戒。小乘得戒重在外缘。必须师僧、界法、作羯磨、问遮难、忏罪、坛场、三衣钵具等事事皆如法合制。若诸缘中有一缘不具备者,就很难得戒。又大乘戒体一得之后直至成佛身一得永得。若退失菩提大心,妄生大邪见,犯上品极恶缠,犯破十重戒,则名失戒。小乘戒体但尽形寿为限,若犯根本四重戒,即名失戒。若心念世尘,不乐道法,无力自制恐犯根本重罪者,可但向一人能听解说之话,向彼说明要舍戒,乐在家法,即便失戒。又大乘失戒之后,能生大惭愧,痛切忏悔,得见佛好相,许其重受。小乘若失戒则永失,终身不得重受。若自舍戒者,可许重受。若经三度舍戒返俗后,则为绝分,不得重受。

<十九>问:如有传戒授受皆不如法者,则难得戒体。既不得戒体。有毁犯戒者,可免犯戒罪否?答:不能免。若对传戒和尚而言,则难免犯无戒作师戒与为利作师戒之罪。对于受戒者虽未得戒体,但既滥充菩萨比丘僧之圣位,而又受他人恭敬礼拜供养等,若漫不经心,恣情犯佛戒者,必当依律判罪,自负恶果。若但小乘比丘僧犯戒者,亦当以“贼住”制罪,免不了犯戒恶报。

<二十>问:大乘与小乘戒有什么区别?
答:略有七种不同:一、制戒别。大乘制戒,在佛初成道时,即以菩萨心地顿制十重、四十八轻戒。小乘制戒在佛成道十二年后,随诸比丘日常所作事中,有障道者随犯随结为制戒。二、受戒人别。小乘专制人道中出家者,必须六根完具,无诸遮难,年满二十方堪受戒。大乘广被一切,唯除地狱道。其他者但解法师语,尽得受戒。三、传受别。小乘传戒,注重羯磨仪式。大乘注重发大菩提心,可以取相自誓受戒。四、持戒时别。小乘只限尽形寿受持,大乘尽未来际身持。五、持犯别。小乘戒为制身口不犯,大乘身心俱制。六、忏悔别。小乘犯四重不可忏,大乘犯重亦可忏。七、戒境广狭别。小乘戒境狭为自制,大乘戒境广为利他。

<二十一>问:请把律仪戒,定共戒,道共戒三者的差别略解一下。
答:“律仪戒”者,是规范身心,防护身口恶行的仪表。凡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皆统称为律仪戒,属毗尼藏摄,又名波罗提木叉译云别解脱。能令持戒者随二戒护持不犯,即随二处得其解脱。“定共戒”者,又名“禅戒”,是与禅定相应共生的。因入定时能自然调治三业,与戒相应不犯诸恶。“道共戒”者,是与无漏智相应共生的。行人证道发真无漏智之后,由道共力故,于诸律仪自然相应无犯,如初果耕地虫离四寸无伤。以上三种戒中,以律仪戒的功力与定、道二戒相对比有五种殊胜。一、律仪戒唯佛出世独制才有。因希有故殊胜。定、道二戒佛未出世亦可得有。二、律仪戒通遍于有情无情境,性、遮二恶同时禁制。因持戒境宽,故称为殊胜。定道二戒但制性恶,局限于有情境上,故境狭小。三、律仪戒是由大慈悲心而发。是作佛道的正因,故为殊胜。定道二戒专为自求解脱的二乘心。不从大慈悲心与智慧所得来。四、律仪戒摄受众生很广,七众皆可受得。住持正法,兴隆三宝,功用殊胜。定、道二戒皆所不其功用。五,律仪戒只有佛弟子才有,定共戒非佛弟子也可能有的,如世禅能修到无色界的定。道共戒一般人不可能得到的。当知律仪戒最为殊胜。由持净戒之功故,则禅定、智慧,种种功德皆能发生。如是以律仪戒为因,定道二戒为果。又由禅定及无漏戒力,令性业、遮业悉得清净。由是又以定、道二共戒为缘,律仪戒为果。由此可知凡妄说只要求得定道二共戒就好了,何须执着坚持律仪戒呢?”这种说法是无知狂妄的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问:受戒的期限是否皆规定要尽形寿呢?还是可以随受戒者各人自由规定期限呢?答:在我国传统受戒中,只有八关斋戒规定一日一夜受持,五戒、十戒、具足戒皆是尽形寿受持,菩萨戒没有期限,要尽未来际身受持。我的愚见认为应分二个方面来说明:一、若是真正发心立愿为住持正法的僧宝来说,就必须尽形寿受持佛戒。二、若是因缘不具为业所牵,无法尽形寿受持佛戒者,而又内心敬慕佛戒,愿随力种受戒善根者,就可随受戒者本人的意愿量力而行,或只规定受持七天的期限,或一月、三月、半年、一年、三年等不同期限均可以。这样的做法,更合乎各人的实际情况 。虽然不是佛制的,但也不会违背佛的慈悲方便随机施教吧。此有二点好处。一、方便摄受了无力尽形寿持戒者,使他也能随力种植受持佛戒的善根。二、又方便了志愿薄弱习染病重者,也无力尽形寿受持佛戒。倘若勉强持下去,难免要发生犯戒的现象。象这种人我认为应该好好地动员他自觉地舍戒返俗,以免玷污佛门纯洁僧团,不必死板地要执定形寿现为僧相。对此事再请问高明大德意见如何?

<二十三>问:什么叫性戒、遮戒呢?
答:制止性恶的发生叫“性戒”。如杀、盗、淫、妄等恶业,它的本性就是染污违理的。不论佛出世曾制过戒,或佛未出世未制戒,若造了此恶业,皆逃不了因果报应的。若受过戒的人犯了,就要多加一重犯戒罪。若没有受戒的人犯了,也要负性恶业的罪责。这“性戒”的罪有三:一、违理的恶行;二、违佛所制;三、妨碍道业。 “遮恶”是遮恶。为防止性恶的发生,是消除性恶发生的条件。如饮酒戒,因饮酒乱性,胡乱行事,容易导致人犯性戒的罪,妨修道业,故佛要制遮戒。

<二十四>问:什么叫止戒、作持戒?
答:“止持”是禁止不可做的事,坚守不去做,为止恶门。“作持”是应该要做的事,能如法办好,为修善门。例如比丘具足戒,前面的二百四十三条属止持戒,最后七灭诤法属作持戒。其它如布萨授戒、作羯磨、忏罪、结夏、安居等,都是作持。又此止、作二持,有总有别,作中有止,止中有作,互为作用,不可偏废。总则一切使诸善法皆属二持。别则仅就戒律而言。

<二十五>问:持、犯的轻重以什么去判别呢?
答:“持”是心净能严守所受的戒名“持”。“犯”是心放逸毁破本所受的戒名“犯”。衡量此持、犯的轻重,必须依照时、处、境、心四个方面的条件结合起来而论,才能正确地判别其持犯的轻重。今举杀戒为例来说。一、约时而论,若在平时食物又丰足,只为贪图口味之甘美,以肥养色身而杀生者,其罪则重。若处在急难之时,为救急难而杀生者,其罪更轻。二、约处而论,若居于生活富足之地而杀生者,其罪则重。若如经中所说,居于地多蒸湿、草菜不生之处而杀生者,其罪更轻。三、约境而论,若杀害父母佛僧有恩有德者,其罪极重。若杀害毒蛇虎狼者,其罪更轻。四、约心而论,若以猛利心去杀害者,其罪则重。若以泛常心去杀害者,其罪更轻。

<二十六>问:佛戒的开、遮情况怎样?
答:佛戒的开遮是佛智对每一条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处理办法,不死板的执著,不偏左右处中的作法。例如酒戒,若犯重病者,经医师诊断后,非酒莫疗者,就可敬白众僧酌量用酒,不犯酒戒名“开缘”。若无病缘为食酒味,则不可一滴沾唇,并不可嗅酒味,名“遮戒”。其他戒也同样依事按理去类推。

<二十七>问:佛戒的重受、重发情况怎样?
答:灵芝律师说,因当时受戒的人,对佛戒的认识内心中有明白与暗昧的不同,不能一致。故有的一受便得戒体,有的要重加增受方得戒体。又受戒时发心有三品,一、但求脱苦,专求自利,称为下品,是二乘发心。二、为众生解除烦恼,自他都得利益,称为中品,此权教菩萨发心。三、通达十法界同具本有佛性,发大菩提心,以舍已无我的精神广修福慧,利益法界众生,同成无上佛果,称为上品,此是实教大菩萨发心。若审查自己,初受戒时,但发中、下品心,此佛许重受名“增为上品”。这样重受使戒体增胜亦名“重发”。又先以微小下品心受得五戒、十戒后,以上品心求受具足戒,则先受五戒体,不能更增胜。后受的具足戒,则可增胜。此亦可说“重受、重发”。又有的初受戒时因授者不如法授,而受戒者以浮泛之心去求受,自审不得戒体,可以“重受”,即“重发”戒体。但萨婆多论的说法:“戒不重受,亦不重发,依其本受而定。” 愚见认为正法时期,众生利根即可。今之末季人根陋劣,戒体难得,还须重受。

<二十八>问:同样发心求受佛戒,为什么有得小乘戒体与得大乘戒体的差别呢?
答:虽同样发心求受佛戒,但各人发心的“心量”分剂有差别,故得戒体亦有分剂的差别。若据实而论,佛戒本无大小乘之分,但因受戒者的主因心量有差别,故有大小乘之分。如楞伽经偈云:“三乘与一乘,非乘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又云:“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者,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由此可见分别有三乘一乘者,是为愚夫少智慧所说的。若分别妄心灭尽了,那还有什么乘的建立呢?无作戒体是非色非心,无从表示。只有从受戒者的心量,对佛的戒法能领纳多少与深浅的程度上,从而决定所得戒体的优劣。若受戒者的心量通达了大乘信解,虽是依小乘戒条而受,亦能成就大乘行的戒体。故凡以执著心,向心外求戒法,只为自己早求了脱生死,旁及利人,如是发心只得小乘戒体。若能达大乘实相妙理,十法界依正二报、二法皆园融无碍,唯是一心,心外无法,普为利益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是发心求受佛戒者,即得大乘戒体。如起信论云:“以知法性体无染故,随顺修行尸波罗密”。

<二十九>问:在家三依的体用怎样?
答:佛法僧的三皈依是每个佛弟子最基本的要素。若离开了三皈依,不但不能称为是真正佛弟子,而且一切善法功德,也都无有依处。所以不论在家出家皆必须以三皈依的纯净信心,为最基本的条件。若不具足此三皈依的信心,则名非佛弟子。然此信心总括有三点:一、谛信十方三世诸佛皆同证一切众生本具平等佛性,生佛体同,只因迷悟而有圣凡之别。二、谛信此平等佛性体具无量、无边、无穷、尽无真净妙德,流出无尽法门,普施法界众生,利乐无穷。三、谛信若迷此平等佛性,则转为惑业,三涂六道,展转轮迥,生死无穷,莫能自返。唯有皈依大觉佛陀,悲智无尽,才能救拨众生长劫生死大苦。总此三点信心为三皈依“体”。三皈依“用”者,即求受翻邪三皈依之力用也。 未受三皈依之前,随无明流,妄认识心为真心,终日缘于外尘,迷失本觉如如智。今日受翻邪三皈依后,念念返照回光,背尘合觉,是为皈依自性佛宝。在未受三皈依之前,妄执色身为真身,迷失本觉如如理。今日受翻邪三皈依后,看破幻身向法身,是为皈依自性法宝。在未受三皈之前,妄心缘妄境,妄生分别有情无情、色法心法、染净、自他、圣凡等种种爱憎取舍,迷失自性之理智一如、性相无碍。今日受翻邪三皈依后,以智契理,达相即性,理事如如,是为皈依自性僧宝。此是皈依自性三宝的“力用”。此三皈依总括分为二种:一、自性三宝,即自性一心具足三宝。二、住持三宝,即为世间众生良福田。什么是自性三宝的意义?自性如如智为佛宝,自性如如理为法宝,自性理智一如为僧宝。什么是住持三宝的意义?泥塑木雕纸画彩像为佛宝,贝叶灵文、三藏教典为法宝,剃发染衣、三乘仪相为僧宝。此二种三宝互不相离,互相助成,摄尽一切三宝。若无自性三宝,不能成立住持三宝。若无住持三宝,不能开发自性三宝。是故凡皈依三宝者,必须二种三宝同时皈依。若单皈依自性三宝,而不皈依住持三宝者,则自性三宝无由开发。若单皈依住持三宝,而不皈依自性三宝者,则住持三宝所修功德,不得究竟圆满。正受三皈依时白词云:“弟子ΔΔ尽形寿皈依佛,两足尊,以佛为师,终不皈依外道天魔及邪见者。皈依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福智园满,是我所尊慈愍故。弟子ΔΔ尽形寿皈依法,离欲尊,以法为师,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种种邪说,皈依如来金口所宣三藏教典是我所尊慈愍故。弟子ΔΔ尽形寿皈依僧,众中尊,以僧为师,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愍故。”如是三说三拜。从皈依三宝后,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佛学思想认识,常亲近三宝,拥护三宝。逐步转变自己不正确的思想、言论、行动。把身、口、意三业全部纳入三宝慈悲海中,沐浴清净。然后发挥自己所有的力量,促进佛教事业的发展,为全世界的人类造福。现时我国皈依三宝者,还存在种种不如法的弊病。不但不能护持三宝反而破坏了三宝。此可分授者、受者两个方面来说明:一、在授者方面:为师者,盲目地只贪多收徒弟,以便扩张自己名利。在未受三皈依面前,不开导受者认识三皈依的重要意义,使他树立正信。正授皈依时,又不依照授三皈依的仪规进行。请几位师傅来唱赞念八十八佛等,活像替人家做一堂经忏的样子,凑凑热闹。有的只念几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算了事。有的甚至只给他取个法名,即便成为师徒关系,连在佛前礼佛一拜的事都没有经过。像这样授三皈依,怎么能使受者获得“三皈依戒体”呢?二、在受者方面,为徒者盲目地选择皈依师,或选私情关系更密切的,礼他为师,或选有财势有名望的礼他为师。故有的人在某寺受皈依后,只专为某寺作护法,对于其他的佛寺,很少表示拥护,甚至反产生诽谤排斥破坏的表现。这是虽皈依佛却不以佛为师、而以私情为师了。有的人只口称皈依法,对佛金口所说的三藏经典不为尊重。只爱好经忏、焰口等,甚至有的还很信奉外道伪造经书为至宝。我在文革中曾遇着某师的皈依弟子说:“我家只保藏自己师传的佛经,别的师傅佛经我就不管子。”我反问说:“别的师传佛经不是法宝吗?若被烧了能安心吗?”有的人在某位师传座下受皈依,只认得这位是我师傅,其他一切僧众皆不认识,视为外人。有时甚至反产生讥谤情况,乱说僧众是非过恶。像上述这样皈依三宝的人,不但不能称为三宝弟子,而且可说是三宝中的内贼了。奉劝这些假名皈依者,宜应即速转变过来,否则在三宝中未得善果,先种恶因,殊堪惋惜!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问:求受五戒情况怎样?
答: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此五戒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是为人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也是进入圣道的阶梯和基础。若此五戒体有亏损,则三乘圣果就失去了依托。故此五戒是一切功德善法的住处。又名五大施,普能施一切众生财、法、无畏施故。此五戒是获得人身的主因,故有人把五戒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相配,此仅是在名目上的相配,其实质此五戒要比五常超胜万倍。五常只是维持人道的人格,而五戒则可达到无上菩提的妙果。故凡发心求受五戒者,必须先由受戒师详讲五戒具体事相,使受戒者心中明白,衡量自己实际情况,能发如何心愿与持戒能力,来决定自己求受多少佛戒。若五戒全受名满分戒,若但受二、三、四戒者名随分戒,若单受一戒只名为少分戒。次由授戒师要预先问明受戒者有无“遮难”,因此“遮难”是受戒者的障缘,能障碍受戒者,不得发起“无作戒体”。善生经云:“汝不盗现前僧物否?于六亲所、比丘、比丘尼所行不净行否?父母、师长有病弃去否?杀发菩提心众生否?”此七遮难,若有犯者,不得即与授戒,应教他痛切忏悔还复清净后,方可给他授戒。又成实论云:“若犯五逆罪、淫污比丘尼、贼住”。此“贼住”是指未受具戒,私入僧中共利养,并盗听僧中作羯磨法等之人。若有犯此五逆、污尼、贼住七遮罪者,其罪极重,能障圣道,现生不许出家。若能忏悔清净,只可求受白衣五戒。遮难问明清净后,再由授戒师详为开导,令受戒者激发增上重心,遍缘十方三世所有法界情与无情境上,发起深重誓愿,愿断恶修善、自他俱利,以期同成佛道,方可求得上品“无作戒体”。兹将传授三皈五戒全部程序项目略列于下:一、敷设坛场,结果净坛。二、迎请授戒和尚升座,唱赞,受戒者上香。三、受戒者至心陈词请师。四、授戒和尚开导。五、香花迎请三宝降临。六、忏悔业障。七、正授三皈依。八、问明遮难罪。九、正传授五戒,三宣戒相。十、教披缦衣。十一、发弘誓愿。十二、嘱劝受持。十三、念佛回向。十四、礼谢诸师。若能依照上面所列程序传授三皈五戒者,则授、受双方皆名如法。

<三十一>问:不能坚持终身吃长素的人,也可受三归依吗?
答:可以。受三皈依的主要因素,是受者对三宝要具有一片真诚纯净的信心,愿意皈投佛门修学护持三宝种植善根,便可受三皈依。对于吃素问题非是主要因素,可酌量自己实际情况而定。或吃月六斋、月十斋、年三长斋、朝朝斋、甚至只能吃五净肉的也可受三皈依。但受三皈依后,要有慈悲心,常爱护一切生命,万不可恣情任意损害一切生命,要常怀惭愧心,自己还做不到吃长素,虽吃荤心不安忍吃。若因执定不能吃长素的人就不能受三皈依的话,这样的做法,就阻碍了发心要求受三皈依的人无法种善根了,也就违背了的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四摄法的精神。相反地有些外道虽能坚持吃长素,但还不很够受三皈依的资格,因外道对三宝没有一片真诚纯净的信心故。又有的人说:“我吃了好几年长素,完全有资格受五戒了,这是片面的说法。只吃长素并不能包括五戒全部都做得到了,因五戒中各条戒的持犯不同故。

<三十二>问:口业有四种过失,为什么只有妄语一戒呢?
答:这是性、相的关系。若据“性”言,妄语一戒即可该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此四种口业性质皆是虚妄故。因性质相同故唯制妄语一戒。若据“相”而论,此四种口业事相各不相同。因事相不同,故有四种口业之分。

<三十三>问:八关斋戒行相怎样?
答:“八”是所防止的事件有八种。“关”是禁闭恶法不发生。“斋”是清洁身心,修摄杂念,远离乱想过失。“戒”是能制止恶法,护持善行,不受侵扰的业用。受持八关斋戒,是种出世正因善报。佛说受持八戒与三乘无漏福德相等。受持八戒比五戒功德殊胜甚多。五戒只离邪淫,八戒连正淫断绝,清绝欲本。而又多加三条戒。五戒只持身、口二业无犯。八戒要持身、口、意三业无犯,悉得清净。此八戒受持时间虽只一日一夜,由受持心力精进勇猛故,能排重障,能断欲本,心净如佛,如强力勇将在顷刻之间取胜战功全盘,功盖天下。但不可连日或多日接续受持八戒下去,因具缚凡夫,心力劣弱,不能多日坚持下去,恐心力稍弱,发生犯戒事故。此八关斋戒,是增上戒法,不论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比尼丘,七众皆应受持,为自所受戒更求增胜故。受此八戒,若有师在即应从师传受,若无师在即开许在佛前自誓受,受时一人独受心无翼缘更胜。若多人同受,心多分散故劣。受此八戒先以三皈依为基础,事先要忏悔业障。正受八戒时在本日天发亮时受至明日天发亮时为止。此日并要受持过午不食不饮浆,只吃开水。受戒这天必须心无异缘内心清净,切不可存有什么恶念于怀,认为今日受戒不能作、待明日天亮了就可作犯戒的事了,这样持戒仍不清净。自誓受戒仪式,应先受三皈依,向佛前长跪合掌白云:“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女改优婆夷),如是三说三拜。弟子△△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日一夜为净行优婆塞竟,三结一拜。”次自宣戒相:“第一,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弟子△△一日一夜受持不杀生亦如是。第二,如诸佛尽形寿不偷盗,弟子△△一日一夜受持不偷盗亦如是。第三,如诸佛尽形寿不淫欲,弟子△△一日一夜受持不淫欲亦如是。第四,如诸佛尽形寿不妄语,弟子△△一日一夜受持不妄语亦如是。第五,如诸佛尽形寿不饮酒,弟子△△一日一夜受持不饮酒亦如是。第六,如诸佛尽形寿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弟子△△一日一夜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亦如是。第七,如诸佛尽形寿离坐高广大床及作歌舞伎乐不往观听,弟子△△一日一夜离坐高广大床及作歌舞伎乐不往观听亦如是。第八、如诸佛尽形寿不非时食,弟子△△一日一夜不非时食亦如是。”说完再发四宏誓愿后至心回向净土完了。

〈三十四〉问:在家居士受五戒及受菩萨戒可披五衣否?
答:不可,五衣是比丘披的五条一长一短是福田衣,在家居士受五戒及菩萨戒但可披无缝的缦衣,不可披福田衣,因不能为人作福田受人恭敬供养礼拜故。

〈三十五〉问:受沙弥戒后可披五衣否?
答:不可。沙弥只能蓄五衣、七衣、大衣,预备受具足戒用。沙弥只可披缦衣,受具足戒后,五衣、七衣、大衣都要披,不可缺少。今日有些比丘、比丘尼只有披七衣,五衣、大衣都没有,这是大错,有失比丘、比丘尼僧尼资格,违背佛制三衣具足。

〈三十六〉问:可遵照占察善恶业报经三轮占相法自誓受戒否?
答:此分两方面来说明:一、若有清净授戒师,即应登坛作法受戒为佳。若真正无授戒师,可遵照地藏菩萨所示三轮占相法恳切忏悔,要忏悔到用身、口、意三业轮向佛像及地藏菩萨座前连掷三次皆现善相,即为罪业消除,忏悔清净方可自誓受戒,才能获得“无作戒体”。二、若不如法占察或无上品至心忏悔,则很难与地藏菩萨发生感应道交,其所占之事很难相应,偶或所占相应亦非真正相应。藕益大师曾精勤忏悔十二年后,方得身口意三业清净,所占轮相三掷皆现善相,才可自誓受戒,若不得占轮三掷皆现善相,不可自誓受戒。若勉强自誓受戒,不得“戒体”,亦不名真正受了戒。

〈三十七〉问:在家居士应该怎样才可受菩萨戒?
答:在家居士应具三个大,可受菩萨戒。一、发心大,要发无上菩提大心,尽欲度脱等众生界,尽未来际不生疲厌。二、誓愿大,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而我度众生心愿永无穷尽。三、立大行,广修六波罗密,修普贤行,遍学一切法门,摄化一切众生,通达佛智,圆成佛道。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问:我学戒怕麻烦,不如专心用功修行更为有利对吗?
答:不对,这种想法是自相矛盾的颠倒想法,是末世众生的通病。当知佛戒是正顺解脱之本,修行的基础。若不遵照佛戒去修行,凡所修之行尽属魔业邪道之行。若不学戒,一辈子都是糊涂做人,对于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犯了多少过恶还不知道。若轻视学戒怕麻烦这是极端错误的。众生自无始以来习惯于五欲尘境上,恣情妄缘,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喜怒哀乐交错于怀,昏扰扰相交煎于心,何曾有片刻安乐,尚不觉其麻烦反说学戒是麻烦事。不知佛戒正是调治众生妄情之妙药,能令身心舒畅,何麻烦之有呢?又自已妄心终日纷纷扰扰时刻不停尚不能觉察其非,又何能谈得上专心用功修行呢?

<三十九>问:禅堂晚上吃放参饭是犯戒吗?
答:是犯戒。但禅堂打七为了争取把这一念参话头的功夫做上去,集中精力突破这一念。凡打七每日晚上坐香都要坐到十二点钟才去养息,晚上若不吃点放参饭,色身难以支持,则精神难以提起来,有碍做工夫。于是祖师方便安排吃点放参饭,虽违佛制犯非时食戒,但为争取要把工夫做上去,早日悟明心地,则情有可恕。若不踏实做工夫,只是为了贪吃放参饭,则犯戒之罪难逃。

<四十>问:众生习重偶犯佛戒有什么办法可除吗?答:佛慈广大,开忏悔法,令灭犯戒罪。虽说犯四重根本戒名断头罪,又名不可悔罪,如能生大惭愧,痛切忏责精勤忏悔,亦可免堕三途,但只现生不能恢复比丘僧相。此忏悔法有三种:一、作法忏,是按照自己发露犯戒情节的轻重、依众僧如律羯磨法忏悔。二、取相忏,是自己一人庄严道场、向佛发露犯戒罪、专精礼忏、感通佛菩萨放光现瑞得见相好,罪即消除。三、无生忏,又名实相忏,即观罪性空。故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忘时罪亦忘,心忘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此三种忏中,作法取相二忏名事忏,无生忏是理忏。若能事理双运,罪即消灭。另有一种将功赎罪忏,即因一时烦恼习重偶犯佛戒,能生大惭愧,痛自克责,能不惜身命供养三宝,护持正法,建立大乘正法。随处宏扬,令无数众生发菩提心,是名将功赎罪忏。如涅槃经云:“佛告纯陀有因缘故则可拨济。若披法服,犹未舍远,其心常怀惭愧恐怖,而自考责。咄哉,何为犯斯重罪,何其怪哉,造斯苦业,深自改悔,生护法心,欲建正法。有护法者,我当供养。若有读诵大乘经典者,我当恣问,受持诵既通利已,复当为他分别广说,我说是人不名破戒。”但有的人,犯戒后,志意下劣,认为自已是犯戒罪人,就干脆一切戒都不持吧!对三宝失去信心,看见持戒僧人反生嗔谤。或以势力欺压持戒僧众,乱说僧众是非。或漫骂三宝,不怕因果不畏恶报。像这种人就无法挽救了。

<四十一>问:持戒者与犯戒者的关系应怎样对待呢?答:持戒比丘不应歧视犯戒者,应对犯戒者生大悲悯心。善言婉语教诲他,深刻认识自己犯戒罪根,恳切发露忏悔,求得清净。另一方面,又要指出他还有种种优点,鼓励他切莫泄气。要籍此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三宝胜缘中,努力修学,前虽失足,后仍堪图。如是等种种方便提携他,勉励他,使他重立志回心向道。

<四十二>问:有什么妙诀能使佛戒坚持不犯?
答:“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六祖云:“心平何劳持戒”。心平即是一念不生,若一念妄动,心即不平。道信禅师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初学之人莫使心空闻法,或专参一话头,或专念佛名,或专持一咒,或专诵一经,或拜经礼忏。务使心无空闲致使妄念无得起,能坚持一念净心,自然不犯诸戒。

发表于 2018-7-29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柯一梦 于 2018-7-29 12:43 编辑

千丝万缕,自然而然,有意思。海灯法师当时是江西永修真如寺方丈,而后的方丈大概是性福禅师。虚云长老火化后,有一尊品相特别的舍利子,当时在他处供奉(文件记载),不知道法物现在在何处。90年代,他的一个在家学生或习武徒弟叫严新的,神通了得,末学总怀疑此力和法师以及舍利子能力是否相关。法师文革前后到福建闽侯雪峰寺,宁德支提寺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柯一梦 发表于 2018-7-29 12:41
千丝万缕,自然而然,有意思。海灯法师当时是江西永修真如寺方丈,而后的方丈大概是性福禅师。虚云长老火化 ...

武术只是海灯法师度化众生的一个方便,其主要造诣和功德是佛法的学修与弘扬。


至于严新,我见过他一面。他也拜访过海灯法师、清定上师,对佛道也比较尊崇,但因为贪著神通、无佛法正知见,所以最终被一位大力鬼神所摄受,每月要到一个坟头去喝一碗这位大力鬼神吐出的黑色痰液,以维持其鬼通,不过他的鬼通在昭觉寺定公上师面前施展不出来。后来据说跑米国去了,不知所踪,总之很可惜。
发表于 2018-7-29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7-29 15:17
武术只是海灯法师度化众生的一个方便,其主要造诣和功德是佛法的学修与弘扬。

另外一个轮子功的,武警部队吹小号的,在泰国龙莲寺,突然有了灵感,而后也弄个轮子功,大家不得安宁。同样,末学也怀疑力的获取和寺院能力某种漏出相关。
发表于 2018-8-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心顶礼海灯大师!
发表于 2021-10-24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严新,我见过他一面。他也拜访过海灯法师、清定上师,对佛道也比较尊崇,但因为贪著神通、无佛法正知见,所以最终被一位大力鬼神所摄受,每月要到一个坟头去喝一碗这位大力鬼神吐出的黑色痰液,以维持其鬼通,--摘
-------------------------------------------------------
这是不是真的呢?中央电视台报道过严新,本人不反对气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12 21:25 , Processed in 0.0422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