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ellowroser 于 2017-6-21 11:05 编辑
原文地址:http://scm20140717.pixnet.net/blog/post/342638212 各位自行去观看。出于对原著者的尊重,没有人加任何的修饰语言,以下为原文。
以下是福智僧團性融法在加拿大深切的祈願:
如法師:以下這封長信,記錄了十多年來眾人的心聲,反應了團體各種問題,忠言逆耳。請在心情好時,慢慢賞讀。謝謝!融
<學制問題>
這些年來聽資深法師或老學員反應到,為晚年的修行感到擔憂。多年來忙於承擔團體事務,犧牲了自己學習時間,當年事漸高,回首自己修行時,才發現難以面對死亡。正想挽救,專心學習時,發現師資、環境、個人條件都不甚具備,於是感到茫然、失落。雖然如此,仍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作最後衝刺。但在團體中又有誰顧慮他們的修行,多年來對於師長的期盼落空,終究被棄之不顧,只得自生自滅,不得不萌生另尋他路的念頭…這就是我們團體老字輩的遭遇…。
再看看現在新淨系統的,主要是以承擔為導向,受完大戒後,就在討論將來要跟著誰才能爬上去。很明顯出家的宗旨已經偏差,修行沒有主軸。從他們的走向,就可以預知他們的未來~老法師的悲劇。
現在新淨班來出家的,大多衝著五大論而來,然而他們的制度,不得不使他們走上另一條路,最後就迷失了方向…。所以大專班都在傳說不要來福智出家,因為沒法學習,都在做事護持…。
這些問題可歸結為沒有制度所導致。所以我們應該要規劃出,一個人從進寺院一直到臨終,整個完整的學程規章制度,每年的學習進程應該明確,從入寺基本學習、背誦等;進而學習藏文,進入顯教五大論,包括修心法類等學修;之後學習密續,乃至終身閉關等。每個階段次第井然,到哪種資歷,才能承擔對外講法或是領導階層。使在其中學習的人,很清楚的了知自己所處的階段,眼前如何走,未來將有何種進展,整個一目瞭然。所有人從入寺起,就依循這種學程往上走,不必分新淨預科,只分能不能學修經論。新淨系統有年輕能學經論,不善做事者;預科亦有不能學而善於做事者,此二者之間應該達到平衡。能學修者應該盡力為其排除雜務,讓他專心學修,依循制度攀升,最後承接法台方丈;學不上去的,就讓他打理寺院雜務,淨罪集資,護持能學習者,但位階等同次等公民,不需強求每一個人都要廣學經論,條件不足的人,可以選擇終身護持,或是單學修心法類。
學制亦可分為廣中略三種。條件上等,就廣學經論、辯經等。次之,就以概論方式學習,不做深入辨析。下等就單學修心教授,乃至淨土法門,以護持為主。如此應材施教,讓每個人都能各得其所,不至於茫然不知所措。也不愁承擔人力不足等問題。三大寺當中也不是每個人都想學習,出來承擔事務的大多都是學不上去的。但不會因此影響到整體學風,因為大家都清楚,那沒出息…
<敬老尊賢>
應該避免入寺未久,學習未固,就開始承擔重要職務,如僧值、總庶務、各組組長等。這樣會亂了體制、敬老尊賢倫理,還會障礙他人學習。因掌權的人本身不重視學習,又不通情理。剛入寺應虛心學習,尊敬前輩,如此才能和合增上,否則一來就凌駕眾人,心懷傲慢,執掌大權,如何以德服人?不服又何以和合?不和就寸步難行。所以三大寺或軍中,為何如此要求資歷,也未嘗沒有道理。這是一個團體要能長久正常運作的必要因素,也是和氣四瑞所要體現的內涵。
現在團體這麼亂,不和合佔大原因,而不和合主要就是不懂得敬老尊賢的倫理。老的、經論優的,在團體中不被重視,大家以職權為導向,導致不必敬重老賢?就等於不必重視學修?團體就無法以學修為核心,如此就與世間行業無太大區別。這就是為何始終無法有一個良好學風的主要原因。應該以學習經論為主軸,所有的發展都只是這個的陪襯,包括內部的作息也應配合學制而作設計,而非學制配合作息。
學習經論的人應該得到高度重視,也只有學上去的人才有資格升任管理職務。學不上去的,只能承擔一般階級打雜事務,不能進入管理階層。如此主次分明,才能樹立以三學、三慧為主的優良學風。否則大眾則以承擔為由,不習經論,則學制終究難以建立。
以三大寺為藍圖來建立我們的制度,截長補短,對我們是最穩妥的。畢竟他們能夠維持六百年,必有其可取之處。如果寺院的建立,只將重點放在跟“人”學,而忽略建立完善制度,帶領的人不但辛苦,而且如此大德一但不在,勢必面臨迅速凋零解散的局面。
團體至今建立已近三十年,為何始終停在草創期?就是一直沒有人建立制度,總是因人變遷,永遠都在原地打轉。
<僧伽大學>
僧團要長久運作,要使佛教普及世界,必須將其塑造成僧伽大學形象,讓所有想學的人都能參與其中,外聘各類師資,甚至與三大寺交換學僧,彼此交流學習。人口流動是必然趨勢,但只要這裡有學習價值,自然能吸引各類人士加入。
<聘請師資>
師資不需只侷限教授五大論,從基本藏語、文法、入行論、道次第、八大教授等修心法類,也可以不分學派的傳授父子三尊原著等。聘請三大寺優秀師資十來位,甚至更多,光以他們的身教,就足以感化一方。凡是接觸者,自然心生景仰、策發效學動力。就不必擔心大家沒志向,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
有一次長壽法會,來了一位色拉寺的格西,比月格西更謙遜,從他的談吐中就可感受到他的博學,光是看到他的言行舉止,就深受感動,還用不著聽他說法。他說他專修,並且弘揚入行論。雖然他是色拉的,但是修行又哪裡有分學派呢?
還有像月格西的學長,圖登悲桑格西,雖然他不是苟芒,也不是哈朗巴,但他的修行證量是連法王都認可的。洛色林的法師提到他都是豎起大拇指的。法王還說他只不過今生身體不好,不然就會證得空性。這些師長都不是苟芒的,但他們所能指導的卻也不僅限於五大論。如果忽略了他們,對我們只是極大的損失。
現在一三(註:2008年進僧團的預科班)變成這付德行,大抵根本不知為何要學習,看不到這樣努力的成果。如果他們能切身的感受到這些師長的功德,自然就能發起效學欲樂。再加上,因為師資夠多,能以不同面向作為引導,帶領大家走出狹隘格局,增廣視野,不至於裹足不前,劃地自限。而師資之間也能互相交流,分化彼此壓力,不至於有苦難說悶在心裡。雖然師長多了!相對性失控的風險亦高,從一個管理者而言,是個不利的決策。但如果是從為了造就眾人的道業的角度而言,師長多反而更輕鬆,因能為其分憂解勞故。
每個人都想學習、改變生命,但沒有師長的陪伴與引導,很難走出自我的業力。
如今僧團的人數是過去的將近十倍,然而能夠帶領的師長還是只有一位,而且大多數時間也接觸不到,還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中,這樣的日子,憑藉自力修行,可用煎熬二字形容。到底還能撐多久?去年已走十四位,今年初已走四五位,還有太多人開始打著如意算盤,因為自己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誰都不想到臨終前才在後悔,必須現在起來奮鬥。
福智僧團確實是漢地格魯教法的奇葩,能有如今的雛形也真是奇蹟,但如果就此滿足,停滯不前、更求上進,即將面臨的將是一波波的大退潮。一旦啟發了大家想要學習的心,就必須設法滿足眾人的求法欲,否則選擇退出是必然趨勢。
<死守價值?>
願意奉獻一生,死守在這的價值何在?如果總是在一些表象瑣碎的事上琢磨打轉,究竟有何意義?現在僧值所刁鑽的就是,衣服襪子鞋子怎穿;學長弟互動;寮房住宿原則;殿堂中能否持念珠;除草車管制;預科班手機管理…等,永遠有訂立不完的小規矩,真正生命宗旨的大問題卻不聞不問。難不成僧團大大小小事務全要僧值管理?
<職權劃分>
順帶一提,僧值的權限是否應劃分清楚?現在僧值身兼數職,當僧值又任教務,結果把班級內部問題搬來常住大眾處理,會不會太過小題大作?是否應該訂立僧值管理條約,像三大寺僧值,依循規章、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否則隨自意樂,只會觸惱僧眾,影響學習。
<任期制>
而且任期應有限度,不應無限期,否則一個人權力大久了!就容易為所欲為,產生諸多弊端。之所以三大寺僧值的任期僅限一年,必有其道理。而且也只有哈朗巴有資格能勝任僧值地位,事前還需經過眾僧票選。這樣嚴密的制度,才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問題。
<規矩>
回到規矩,確實某些事真的出了問題,但光靠嚴峻的規定,難道就真的解決問題?預科班年紀小不敢吭聲,但畢竟他不會是永遠的小孩,等他翅膀硬了!一定遠走高飛。這不就是現在一三的寫照嗎?管住手腳,卻管不住心;無止盡的高壓,沒有疏通管道,就等待衝突的爆發吧!無休止的規定如果有效,為何不規定大家即身成佛?許多問題不從根本性解決,總在枝末著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永遠有治不完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