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學初學佛法,漢傳也好藏傳也好,都只是門外漢,道聽途說而已.
接觸一點點著作,有一點點感受.
鳩摩羅什法師譯經,參與譯經的古德作序的時候,寫到秦人好簡,所以法師傳意不傳語.確實玄奘法師所翻譯的版本,比起羅什譯本,要豐富很多,但是傳誦卻明顯偏少.念得還是羅什譯本.哪怕明顯有遺漏,例如佛說阿彌陀經十方佛僅譯出六方,比如金剛經云何應住云何修行,云何降伏其心,修行沒有了.但還是念誦羅什譯本.
漢人的凡夫眾,似乎對細節的鋪陳難以應付.長篇巨制,沒有心力去記憶,就更無力去觀照.這樣就感覺使不上勁.最好是少少的幾句話,然後記住了,慢慢琢磨,忽然有一天覺得明白了許多,然後再繼續琢磨,這種似乎是我們的心力力所能及的.
個人在學習廣論之前,學過一點點漢傳的.廣論一見到就歡喜得不得了,主要是理路縝密次第謹嚴辨析深透譯文易記.但是也明顯有不一樣的感覺.
因為直到毗缽舍那,前面部分多依唯識法相.
玄奘法師傳法相,可惜到今天沒有多少余緒了.法師在西域記中記錄曾經遇到龍樹弟子,法師描寫為說法極明利.明利這個詞我至今記得很清楚.這是不是也是漢人對中觀宗和唯識宗明顯有不同感受的直觀寫照?
藏傳多用觀想和分析的方法,我個人感覺,觀想比較困難,也不好把握,分析總是跟自己身心分離,很難用力.
我覺得漢傳一些所謂觀心釋,對我們的路子.
就是說,除非有一種方法,順著日常生活中我自己的心思起滅,抓住一個就這樣直看下去,然後從一剎那看到無量劫,從一微塵看出全法界,這時候我就覺得用得上勁,能起作用,能快速轉變自己的狀態.
緣起性空結合起來,遍觀一切都一樣單刀直入的這種教法,似乎更契合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