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5-3-12 15:31 编辑
leslielo 发表于 2015-3-12 14:32
是不是見了法王,你便能釋懷?
是要法王肯定金女士具有福智法師說的那麼高的正量與傳承,具有上師位
別跟我說:法師說金女士已經私下面見法王,得到法王的肯定
若此事是真,你有追根究柢的去問:何時 何地 那些人
有些福智法師根本是不清楚清況,口耳亂傳,常師父的舍利子最明顯的例子,如俊法師公開承認:他沒辦法看到常師父的舍利子,請問:福智法師誰親眼看到常師父的舍利子?
如證法師更是別提了,竟然公開抱怨常師父耽誤他的生命成長幾十年,下面文章希望你自己能平心靜氣地看,
保重
附
如證法師開示
981227 全區文教幹訓營
法師 開示(分)
檔案;時間段1:15:01~1:30:00
跟到師父這麼多年反而會覺得說:自己的自己的修行,因為沒有提早值遇到上師而感到婉惜的原因在哪裡呢?
因為我覺得我能夠跟師父十幾年嘛,這應該是過去所修的福。但是在自己能夠修到這個福的過程當中因為智慧不夠,所以能夠從師父身上學到的東西就會變得很有限。那不是說從師父身上沒有學到東西,而是會覺得很有限,很有限的地方是在哪裡呢?就是我也想當侍者。但是因為僅僅限於說自己對於法理很微薄的認識我就去當侍者,那當侍者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最主要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做事情,那麼我會覺得說:當侍者你想要學到東西就是從做事裡面去學到東西,所以我也拼命做事、努力的做事。
那這幾年來,回想說那以前我是用什麼心態去做事的,我是如何去做事。我才發現到說,以前實際上幫師父做事就是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做事,而不是說真正依著一個崇高的生命宗旨而做事。所以,在跟師父的過程當中我也想要說我希望說透過這個東西學到一些東西,但是是透過這個過程當中你有可能你會產生很多的逆境,你生命裏面產生很多逆境的過程當中師父跟你講的法然後你會因此而學到調心的一些教授那你調心的教授你有學到,然後你逆境也有,那在這過程當中你的生命就會有很大的成長。
我想很多同學在法人做事情可能你們也會意識到這一點,在法人實際上真的就有這樣的好處,因為法人可以創造很多的逆境,那另外一方面創造很多的逆境,法人會有另外有一個好處就是說它可以透過師父所說的這個法我的生命能夠改變,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這麼認為呢?那我也是這麼認為的。那在這過程當中,我也就這樣學,學了十幾年,那學了十幾年再去總結說這十幾年來走過來路程,那到底這十幾年來我學到了什麼呢?我會發現我的脾氣變好了,而且我而且我碰到逆境那種耐壓的程度我比一般人來得高,那一般人會覺得說這個人進步了、這個人還蠻不錯的。可是為什麼說我學到這麼多了我還會覺得很可惜的原因是在哪裡呢?那我會覺得說:如果說,我能提早在十幾年前甚至於將近20幾年前,我就非常認真的去學廣論的話呢,我對於說當師父的侍者他所真正要承辦的事情的那個高遠的,認知的那個高遠的程度一定會加強。所以回想說10幾年,10幾年前初初幫師父做事情,我是很很會做事情的,而且師父那個時候他幫我取了一個──他講我有一個特色,這個特色叫快手。什麼叫快手呢?就是師父只要一開口講,我大概該做的事情很快的就會幫師父做出一個眉目出來。所以師父講說:他旁邊有反應很快的人、記憶速度很快的人,那個人大概就是如俊法師。那有做事情很靈敏很靈敏的人,然後事情處理速度很快的人,那個人有可能就是我吧!有些人不這麼認為有些人認為我做事情速度很慢,但是師父認為說我做事情速度還蠻快的。那我以前以來,一直以來我還以我自己這一點能力還引以為自豪。那也是在師父逝寂以後接班上師不斷地去提醒我說:出家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同樣的我們以利益有情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而他不斷不斷的帶領我們去學學習廣論,而且希望說深入廣論的義理。我自己才驚醒到說,我會發現說再讓我生命裏面產生到真實的震撼,在學習廣論的過程當中產生到真實的震撼的點是在於說,我會發現說:生命,你所學的這些佛法跟生命的宗旨你希望說完全能夠結合的話,你對廣論的義理必須要非常的嫻熟,如果你對廣論的義理深入的程度,甚至於熟悉的程度不夠深的話呢,你會發現你在你在為成事法人,甚至於在幫上師做事情的過程當中,我們常常只能用一個很簡單的理路來面對我們的生命。這個簡單的理路就是說,我在積聚資糧。可是我們所積聚的這些資糧它所回向的悉願處到底是在哪裡?你會發現你所回向的那個悉願處的那個力度會不夠強。對,可是如果說你對廣論的法理你認識的精確的程度夠深的話呢,那你會發現說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跟你生命的結合的那個深度,跟你生命宗旨結合的那個深度它就會能夠深而且夠深而且夠遠,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所以,我為什麼會講說:如果我在10幾年前我就能夠認識到接班上師的話,我的生命不僅僅如此,我相信我生命成長的速度會是飛奔的。可是因為沒有機會碰到,所以之前我會覺得真的就是侍者啦,侍者真的就是就是那種比較低程次的侍者,打打雜雜啊、做做事情啊處理一些有的沒有的事情的一個侍者。那雖然生命習氣上也有一些調整,可是這個習氣的調整在結合結合法理上面,甚至於結合崇高的宗旨的上面,這個調整上面他還是會有一段很漫長的距離距離距離在。所以我會發現說,因為上師他也曾經有提到過說:如果你的生命沒有一個俱量的善知識他來提醒你,甚至於說你對於說善知識所詮述的這些法理你熟悉的程度不是很夠的話呢,那你的修行會出現一種狀態就是起起伏伏,就等於說你的修行你沒辦法說長期持續在一個穩定的高度裡面,在你的修行上面長期持續在一個穩定的高度裡面。那麼為什麼你的修行它沒有辦法持續在一個穩定的高度裡面呢?因為,你-所以有時候你的生命的狀態你慢慢滑出去了,滑出了離開了法的範圍,你自己不會察覺,就是這樣。所以,為什麼說要熟悉上 師的 教授,甚至於說熟悉師父教授的原因也在這裡。因為師父他是一個非常真實非常真誠的一位修行人。所以師父所講的每一句話他都是非常深刻的跟我們的內心,內心相續相互結合的。所以如果說你對於師父所講的法理你很熟悉的話,那你所面對的每一個境界,因為我在這個境界裡面我到底該怎麼做?那在那個境界裡面我到底該怎麼做?然後面對到這個困難我怎麼樣該去調心?你會有千百條的理路能夠引領你趨向於佛道,你會有千百條的理路它會引領你遠離世間。
可是如果說我們對於師父所引導我們這些理路你不夠成熟的話呢,那麼你會發現說:即時你再厲害,你有可能你碰到了一些困難,碰到了一些困難以後,那你的理路就是那一兩條。那一兩條就是淨罪集資,那淨罪集資到底如何淨罪集資?那在廣論裡面它幾個地方講到這些東西?你自己也不是很熟悉,你就有可能在面對這麼強大煩惱的時候,因為你的武器不夠,你到最後你就被打敗。所以為什麼我們的修行會起伏起起伏伏,它沒有辦法維持在一定的高度以上面原因在哪裡?是因為我們對廣論的義理不夠純熟。所以我剛剛唸的這一段不是給你們唸給你們聽嗎,就是,師父做師父的侍者這整個的過程,它是一個完成法的傳遞的一個過程。那怎麼樣讓師父安住在我們的心間?你必須要常常聽師父的教誨。因為他使我的理路安住在我們自己的心間來說我覺得那就是一面明鏡、一面法鏡,我們就知道照到自己該取捨,該取該捨之路不會被迷惑,也不會昏昧,他就能夠就能夠產生這樣的好處。所以像在師父逝寂這麼多年來,接班上師他引導引導的過程當中,我自己是覺得說收穫最大的點是在哪裡,因為比較認真的學習廣論,我會發現說自己在對境取捨上面每一次碰到極大困難的時候,我第一個現起來的就是說我要到廣論裡面去尋找答案。那其次就是說我同樣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比較不會用單一的理路我去調伏煩惱,比較會有多重的角度來同樣面對一個煩惱跟面對一個問題。所以相對的,以前我常常會有一種,出現一種狀態就是說:面對境界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內心想要安立到宗旨上的那個力道一直都不夠,所以只要有一個比較複雜的境界的時候,你有時候調心──你有可能就要調半個月、一個月,你都調不過來。可是自從說開始慢慢對廣論的道理有一點一點理解,甚至於說你的理路變多了以後呢,你就會發現說你自己對自己心續的狀態更清楚能夠瞭解。所以,上師常常跟我們講一個理路,就是說我們生命裡面我們最希望最想要的是什麼?我不曉得你們生命的會不會這樣,我們生命、每一個人生命裡面──我們最想得到的那就是別人的關懷跟理解,對不對?最最想要得到的就是別人的關懷跟理解。那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懷跟理解呢?因為理解我們的實在太少了。我們常常會覺得說我們在法人是孤獨的,甚至於我們常常會覺得說了解我的人實在不太多,常常會有這種感覺,那為什麼會有這種孤獨的感覺呢?是不是說真正了解我們的不太多呢?還是說:我們不善於表達我們自己。我們常常都會有這種感覺覺得說你不了解我,譬如說家裡人不了解我、同事不了解我、我說法人的人不了解我、我們班長不了解我。可是我們真正把這個問題對應到外境上面說你不了解我這件事情真的就能夠解決問題嗎?實際上不是的。有時候不是說別人不了解我們,實際上也有很多人很想傾聽我們的想法。但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會有這種感覺,覺得別人不了解我?實際上你回頭過來看,你會發現真的不是別人不了解我。
最大的問題是在哪裡?是我們自己不了解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自己不了解我們自己,所以你要表達你的狀況你就不容易讓別人理解。因為你要表達你自己的狀況你不容易讓別人理解,所以就很多人不會了解你,因為這個是環環相扣的問題,但是我們習慣這樣的認知,我們第一個出現的當你孤獨現起的時候,你第一個對應出去的你就會想到說:是因為你不了解我,所以造成我這樣的痛苦,如果你很了解我的話呢,那我就不會這樣的痛苦,就是這樣,可是你忽略了一樣東西就是說──同樣的我們以拿自己的狀態,你來捫心自問:你會不會想要去了解別人?我們有時候我們也很想要了解別人,可是你會不會發現別人也不是很容易了,解對不對?別人也不是很容易瞭解,你會不會發現說:這個人很封閉、這個人都不讓別人了解,你會不會有這種想法?對不對?所以我們對應到別人的時候,你會覺得說:別人不讓我瞭解。可是你不會覺得說是你不夠了解別人,可是等到說我們孤獨出現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說是你不夠了解我,對不對?我們這種思路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一個思路。
看完請回答我下面問題
1.修行是否要打基礎?若是,常師父教如證法師,是否在做基礎工作?若是,如證法師說下面這段話,是否在抱怨?
如果我在10幾年前我就能夠認識到接班上師的話,我的生命不僅僅如此,我相信我生命成長的速度會是飛奔的。
2.若上面那句話,不是抱怨,那就是常師父比不上金女士引導如證法師的生命成長
3.如證法師程度很高,不用打基礎,常師父不知道,金女士知道,所以,如證法師的生命成長,呈倍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