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見 于 2012-4-21 19:10 编辑
另外一種,選擇性的依教奉行。當上師說了一段話,你認為這一段話合理,你就去做;你覺得這段話不合理,你就不去做,這是選擇性的依教奉行。所以同樣的四個字,每一個人解釋的方式並不相同。但提到了這一點,最近在某一個場合,有兩位法師來見仁波切,這時仁波切就提到了,阿底峽尊者跟金洲大師的公案,他說:阿底峽尊者當初去依止金洲大師的時候,他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要求得菩提心教授的傳承;但是從見解的角度而言,阿底峽尊者是中觀應成派的見解,而金洲大師是唯識宗的見解,所以以見的角度來說阿底峽的見解是比較高、比較圓滿的;而金洲大師的見解,從某種角度而言是違反正理的。而這段公案,在各位平常所閱讀的《廣論》,或者是《略論》當中,應該都有看到這段公案。
親近軌理中,廣論如是說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第三者謂於教授遵行無違,此是主要。
本生論云﹕「報恩供養者,謂依教奉行。」
設若須隨師教行者,若所依師引入非理及令作違三律儀事,如何行耶,
毘奈耶經於此說云﹕「若說非法,應當遮止。」
寶雲亦云﹕「於其善法隨順而行,於不善法應不順行。」故於所教,應不依行。
不行非理者,本生論第十二品亦有明證,然亦不應以此諸理,遂於師所,不敬輕訾而毀謗等。
如尊重五十頌云﹕「若以理不能,啟白不能理,」應善辭謝而不隨轉。如是親近時,亦如莊嚴經論云﹕「為受法分具功德,親近知識非為財。」是須受行正法之分。
.......
所以從這兩個公案裡面,我們可以再次的去思維,「依教奉行」的這四個字。後來仁波切他提到:「如果什麼話,都是以上師作為標準的話,那我們每一個人的上師,推溯到最後應該推溯到誰?推溯到佛。佛是我們每一個佛弟子的上師,那難道說佛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嗎?這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如果佛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佛在三轉法輪的時候有提到:遍計執是無自相,依他起跟圓滿實是有自相的道理,這個道理以中觀應成的角度而言是不正確的。中觀應成的角度,他認為一切的法都是沒有自相,縱使你唯識宗認為遍計執是無自相的,以應成的角度而言,他也不承許唯識宗所謂的遍計執是無自相的,為什麼?表面上雖然說是無自相,但是唯識宗他所安立的遍計執是無自相,是遍計執在有自性、有自方的情況下,他認為這樣的法透由分別心去安立所以是無自相的。雖然表面都是無自相,但是他所提出無自相的觀點,跟中觀應成派的觀點是截然不同。中觀應成派的觀點,是在無自性、無自方的情況下,透由分別心的力量去安立境界,而成立了無自相的道理。
所以以中觀應成的角度,佛在三轉法輪所說的《解深密經》,是沒有辦法「隨言取義」,也就是沒有辦法按照字面的意思來作解釋,所以他是違反正理的,他透由正觀應成派的正理,是能夠將《解深密經》當中的原文推翻掉的。這時我問仁波切說:「那你認為《解深密經》當中的這些話是錯誤的嗎?」我故意用了很強烈的字眼,「是錯誤的嗎?」他又說了一次,他說:「這一段文以中觀應成的角度來說是違反正理的,所以佛當下講這段話是有祂背後的目的在的,祂是為了要攝受某種的對象,而說了遍計執無自相,而依他起、圓成實是有自相的道理。」所以他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我就再一次的問他,我說:「那你認為這一段話是錯誤的嗎?」他說:「如果你要以違反正理的角度來解釋「錯誤」這兩個字的話,確實它是錯誤的,因為它違反正理;但是如果你要以一般世間人,在解釋「錯誤」的時候,比方說你講錯一句話,在世間我們講錯話,很有可能是你並不是因為特別的目的,是因為你不了解而講錯話,這是我們一般世間人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你並不是特別的目的,而是因為你不了解,或者是口誤等等而講錯話。如果是以這樣的角度來解釋錯誤這兩個字的話,這不符合佛當時講《解深密經》的狀態,因為祂講《解深密經》的時候,祂並不是不了解而講錯,也不是口誤而講錯,祂是為了要調伏唯識宗的所化機,所以故意講了唯識宗的論點,所以看你用什麼樣的方式是解釋錯誤的這兩個字。但是千萬不能夠以,這一本經是佛說的,所以它所講的內容都跟正理是相吻合的,不能夠用這個角度來思維,我們現今所謂的「依教奉行」這四個字。
釋疑法會2-1
釋疑:如性法師
時間:2012年4月19日 (下午)大悲精舍
83樓 84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