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愚者

讨论:名言我是哪种量的显现境?(代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nzin 于 2011-8-30 19:00 发表
离翳眼识喻佛尽所有智 同意

但翳眼所见--笨以为是喻指有含混自性实执习染的世俗法,而非仅唯名言安立的世谛法。

 


這問題不太好釐清,忍耐我囉嗦一下:
問題的關鍵是在:佛盡所有智見世俗法,是否可離「有情眾生心中所現世俗法」而見;或者說:在眾生心中所現世俗法外,是否別有世俗法可得。可由三方面討論:

第一、前引文敵宗設問:
設作是念:「如無翳眼不見毛髮等相,諸佛亦應不見無明染心所見之蘊等世俗法,是則諸法皆應非有,以凡有者佛必見故。」


敵方的問題指出:佛無無明不應見無明染心所見蘊等世俗法,即說世俗法是無明染心所現。回答時說並沒有否認這一點,而是答說:

諸佛盡所有智,非由無明習氣所染而見蘊等,是由餘補特伽羅無明染識所現之相,佛亦應見。彼相既是世俗法,則盡所有智亦必見也。

明確指出佛盡所有智見世俗法,是由其餘補特伽羅無明染識所現之相而見。

佛與有情的差別,就在於佛已斷盡一切無明實執之種子及習氣,有情尚未斷盡。無明染識唯有情有;有情中聖者的根本智亦無無明染,然而其根本智中不見一法,所以佛見世俗法,唯是見有情無明染識所見諸法。

第二:唯名言假立之法亦非離有情染識所見而有,這一點要從「世俗諦如何安立」來討論,《菩提道次第廣論》云:

又於名言,許一切法皆如幻化,故於名言皆是虛妄,然立彼等為世俗諦,亦不相違。如云無明障性故世俗,於無明世俗立為諦實,與破諸法有自性時,於彼世俗立為虛妄,二無違故。

世俗「諦」是於無明世俗立為諦實,故名世俗諦;也就是說世俗諦之所以稱為世俗諦,就是因為在受無明染著的世俗心中顯現為諦實,故名世俗諦。以正理破其諦實有、自性有(中觀應成師認為諦實有與自性有為同義),才建立為如幻妄有,並知眾生之實有執為顛倒執,實有顯現為錯亂顯現。說是妄有,意指非諦實有而顯現如諦實有,非自性有而顯現如自性有。一般世人無從甄別出世俗法是妄有,但不礙於「世俗法依世間名言量而安立」(世間名言量安立諸法時不須通達無自性),因世俗法是不假勝義觀察而安立者。佛知是妄有的世俗諸法就是眾生心中執為或顯現為實有之法,並不是離眾生心中所執或所顯現而另有世俗法。「唯名言假立」是就眾生無明染識所見,破其實有自性那一分,而說為名言假立之世俗諦法。

第三:若離有情無明染識別有世俗法,唯有佛智所見,應不虛妄,應說為實有,而不可說是非實有的世俗妄法。

[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8-31 01:18 编辑 ]
发表于 2011-8-31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gg 于 2011-8-30 17:26 发表

假如就马麦之形色和马麦之味来讨论的话,如果以马麦为清净,那么同时马麦之行色亦应成为清净。
不过一般来说,马麦之形色并不是清净吧。一般都以为马麦根本不是人吃得粮食,那只是给畜生的饲料而已。

同理,如 ...

------------

后学愚笨疏懒,摘应成派高手之讲记文代答,妥否请诸同学慧鉴:

在《现观庄严论》里面有提到,「佛将不可口的食物,会认为这样的食物是可口的。」这当中的「可口与否」最主要观待的是,以我们凡夫的角度,我们认为不可口的食物,这样的食物放在佛的面前,佛衪认为是可口的。如果我们认为不可口的这个食物,对于佛来说是可口的话,那难道佛衪没有办法了解不可口的内涵吗?也不是。因为我们凡夫的内心当中面对这个食物的当下,我们会生起「这个食物是不可口」的这一点,所以这一点对于佛来说,佛衪是了解的,衪知道我们凡夫不喜欢吃这样的食物,所以食物对衪而言虽然是可口的,但是衪也能够了解凡夫「不喜欢吃这样食物」的这种心态,所以可口、不可口对衪来说,都是衪能够了解的对境。从这一点当中更进一步的,就探讨到我们之前所提到,「一切的万法都是透由分别心的力量所安立出来的」。一法的形成,如果是藉由分别心所安立的话,就表示从境界的方位,并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真实的对境,因为法都是透由「有境的心」去安立出来,因此法的形成是必须要「观待心」才有办法形成。


如果今天境界本身,从它的方位就有一个真实的对境的话,这时我们如何的来安立食物到底是可口?还是不可口的?因为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可口」跟「不可口」这两个名相本身就是相违的,所以对于同样的食物,如果「可口」跟「不可口」的这一点,完全是「从境界的方位呈现」,而不是藉由「观待心」而安立的话,这时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安立食物它到底是可口的?还是不可口的?对于同样的一个食物,不同的人在面对的当下,为什么一者会认为是不可口?而另外一者会认为是可口的?就表示以食物的本身来说,从境界的方向来作探讨的话,它的方位并没有真实的可口或不可口。所以食物本身是「可口」的这一点,也是透由心去安立的;它是「不可口」的这一点,也是透由心去安立的。所以佛在面对这个食物的当下,虽然衪不会显现这个食物是不清净、不可口的,但是由于衪了解凡夫在面对这个食物的同时,会显现出不清净以及不可口的这一分,所以清净与否、可口与否,对于佛而言都是衪能够了知的对境。


引自: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讲授:第102任甘丹赤巴日宗任波切
发表于 2011-8-31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8-30 23:45 发表
此處提出的質疑是關於親知與疏知,但親知與疏知之別,不在於「透過有情眾生心中所見而見」是疏知,及「不必透過有情心中所見而見」才是親知。如果要這麼解釋,佛亦能知有情眾生心中所見,此應是疏知,豈不應說佛有親知亦有疏知,則不能說佛不可有疏知。
佛可直接見有情心中所見世俗相,即是親知;不必再依賴比度,都是現量親見,故無疏知。雲水堂主對此亦有說明,請參考。


关于“佛可直接見有情心中所見世俗相,即是親知”,这里可以赞同。
发表于 2011-8-3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水堂主 于 2011-8-30 07:05 发表
‘次謂諸佛不可有不見而知之疏知,必是見相而知。’ ,非指‘凡見相而知者,必是現見心境二相。’。佛知一切法都是见(现)而知,佛无疏知故;现即是现起对境之相,不现起对境之相的知是疏知。故佛如所有智也是見相而 ...


關於佛的如所有智是不是見相而知,尚有異議。《善顯密意疏》原文為:

佛智了達所知略有二理:謂了達勝義諦所知,及了達世俗諦所知。初謂以不見蘊等世俗相而了達彼等真實義。次謂諸佛不可有不見而知之疏知,必是見相而知。故盡所有智,是現見心境二相而知也。

其中「初謂」討論如所有智,「次謂」討論盡所有智,也就是在盡所有智的討論範圍中才談到佛於此必是見相而知。

如所有智現證空性,是見無所見,無一法可得。前引論文再列於下

為證以不見為見,引入《二諦經》云:「天子!若勝義中真勝義諦是身語意所行境性者,則彼不入勝義諦數,成世俗諦性。天子!然勝義中真勝義諦,超出一切言說,無有差別,不生不滅,離於能說所說、能知所知。」前段經義,謂勝義諦於見勝義智前,若非以不見蘊等世俗相而見,如蘊等是身語意所行境者,則現見真實義智,未離戲論,故非勝義諦,反成世俗戲論。是證以不見之理而見。第二段經義,言現見勝義智前,真勝義諦無差別者,謂無眾多不同之差別、超出言說、不生不滅,易知。

若說有所見,應說唯見真勝義諦,此真勝義諦無眾多不同差別。若說此勝義諦有相,應唯有一行相,即以「破除所破自性有」為其相。但是於分別中可說有此行相,分別中尚緣所依有法(如苗、瓶),破其自性有而成立空性,然此時所緣之空是順勝義,非真勝義;現證空性之智慧是直觸法性,不緣任何世俗法,亦不緣一孑然獨立之空性,故說其無所緣。即前引文「以不見為見」之理。此時能所二相隱沒;若是有相,則是有能所二相的見相而知。

如此亦不礙成立「現證空性之智以空性為境」,此是待後起名言識安立,說彼智以空性為境,並非在彼智之前有心境之別。就如前說「直觸法性」,也非現證空性智慧前見法性相,是依後起名言識安立彼智直觸法性。據說《正理海論》中有所討論,一般格魯《中觀總義》的教材中應當也有討論。

謹供參考。
发表于 2011-8-3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8-31 00:00 发表
這問題不太好釐清,忍耐我囉嗦一下:
問題的關鍵是在:佛盡所有智見世俗法,是否可離「有情眾生心中所現世俗法」而見;或者說:在眾生心中所現世俗法外,是否別有世俗法可得。可由三方面討論:

前面讨论过了,佛可以了知众生心中所现世俗法。
应该要许在众生心中所现世俗法之外,别有世俗法可得吧,暂列二种,恳请纠正:
第一种,佛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现见极隐蔽法,比如对于特别的因果。
对于这些特别的因果,如在百业经中曾经引用过的,乃至于属于佛所知境但未曾宣示过的,似乎应属于非众生心所现的其他世俗法。
第二种,佛为二足尊,如以他的福报所感的马麦的“天厨秒供”之味道,似乎也应许为属于非其他众生心所现的其他世俗法。

[ 本帖最后由 bigg 于 2011-8-31 00:55 编辑 ]
发表于 2011-8-31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8-31 00:00 发表


這問題不太好釐清,忍耐我囉嗦一下:
問題的關鍵是在:佛盡所有智見世俗法,是否可離「有情眾生心中所現世俗法」而見;或者說:在眾生心中所現世俗法外,是否別有世俗法可得。可由三方面討論:

第一、前引文 ...


-----------

感谢 师兄陪 囉嗦

后学笨钝,看不太懂 师兄所言全部,只好断取一二点论点 回应了:



1、针对 :“佛見世俗法,唯是見有情無明染識所見諸法”

回不尽然:

引日宗仁波切略论讲记文:

在「世俗谛」当中可以分为「清净」以及「不清净」这两种,所以正文里面也提到了,「其显现境复有二种」:

一、不为无明习气所染之佛相好等。佛的相好庄严,是一切遍智的显现境,但是佛的相好庄严,衪并不会被无明的习气所染污。


二、为无明习气所染之不净情器等。


这两者都是一切遍智的显现境,而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此中初者于佛地中不须灭除,「第一者」,也就是佛的相好庄严,在佛地当中并没有任何的理由是需要灭除的,也就是在佛地当中它是存在的


后者于佛地中无有其因,故无彼者。「后者」,是指被无明的习气所染污的不净情器世间,这一者(也就是这一点),在佛地当中因为没有成办这一点的因,所以在佛地中并没有不净的情器世间。


这段文它最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佛的心相续当中,衪并没有不清净的情器世间,虽然衪的心相续中没有不清净的情器世间,但衪还是能够了解不清净的情器世间。为什么衪的心续中没有这样的法,衪还是能够了解这样的法?是因为其它有情的心续当中,透由无明习气染污的缘故,所以他者的心相续中是有不清净的情器世间;


而这样的法是存在的缘故,所以纵使佛的心相续中没有这样的一个法类,但是由于对方的这个法是存在的,所以佛的一切遍智还是能够了解不清净的法






[ 本帖最后由 Tenzin 于 2011-8-31 01:06 编辑 ]
发表于 2011-8-3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隨意一談:

其實眼翳喻很好用,可以說明各種狀況,但無法說明佛盡所有智與如所有智同時運行的情形,因為有眼翳時才見毛髮,無眼翳時不見毛髮,又不存在著同時有眼翳及無眼翳兩種情形。論中云:「有翳人所見毛髮,眼無翳人雖不可見,然彼相不必非有,此與佛不同也。」與佛不同之處,應在於佛可同時俱見勝義諦與世俗諦,無眼翳者不能。
发表于 2011-8-31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bigg與Tenzin兄所引反證極佳,皆是切中我論點核心,然我心中亦存在一種解釋可能,尚待思索引申。夜已深,先不聊,我寫論文也沒這麼認真。
发表于 2011-8-31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宗仁波切记文“为什么衪的心续中没有这样的法,衪还是能够了解这样的法?是因为其它有情的心续当中,透由无明习气染污的缘故,所以他者的心相续中是有不清净的情器世间;而这样的法是存在的缘故,所以纵使佛的心相续中没有这样的一个法类,但是由于对方的这个法是存在的,所以佛的一切遍智还是能够了解不清净的法。”
------
看讨论情形,对这段文,可能也会有不同解读:

1、“佛智了知不净法类,要透由有情染识所现,”设为将领兄观点。推其理由支撑是“ 世俗谛法仅唯是靠众生无明染着力而存在的。”


对此,支点 引《入中论疏卷六》文破之:“说得世俗谛时以通常异生为能得者,亦意取主要由无明增上,见内外诸世俗法者,非说圣者身中之名言量不能得彼诸法也。”


第2种: 佛智了知不净法类,是因有情染识所现,为存在法故,故 佛一切智必见,而其染分,自性实执分,存在于有情染识中,为真实存在故,故 佛一切智必见。仅只是附注:虽见染分然同时照其无自性胜义谛而已,佛一切智者,如所有尽有性智一时同转故,可一时观照二谛故。  
发表于 2011-8-31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臆见,尽力摆明,方便方家痛批:

1、佛的尽所有性智 是普缘一切法的,众生无明所显境 只是佛的尽所有智所缘的一分而已!

2、佛的尽所有智,是直接到达对境,必是显现境之形像,必是通过二现(境与有境)而知。

3、佛的尽有智前,世俗法如幻而显,说明是有清净仅唯名言安立的世俗法显现出的。否则是只许一谛一智了。

4、不同意,离开了实执(自性自相)染着,世俗谛法也就不存在的的观点;主张在佛尽有智前,离开自相染着的唯名言安法的万法,是一时森然显现的。

---------------------------

与主题不十分切,但比较有价值资料

罗嗦引繁多文:

「一切遍智了知尽所有性,必须显现而知,其显现境有二种。」正文当中,是故了知尽所有性,应须显现尽所有义,中观应成派当中,承许佛的一切遍智只能够「直接」的通达对境,而不会「间接」的通达对境。如果心要「直接」的通达对境,这时必须显现出境的行相,所以这当中有提到「了知尽所有性,应须显现尽所有义」,一切遍智在了知尽所有性的当下,必须要显现尽所有性的行相,由无相而了知并非此宗宗意,如果不显现对境的行相,以无相的方式想要了解对境,这并非是中观应成派的宗义,故须显现其相而知。所以在中观应成派当中,一切遍智在了解对境时,必须要能够显现对境的行相才能够了解。其显现境复有二种,这当中的「其显现境」,是指一切遍智的显现境,简单的来分可以分为两类,一切遍智的显现境,虽然也包涵了胜义谛的内涵,但是胜义谛的内涵,在这个地方并不作探讨,而是探讨世俗谛的内涵。(……)上以已引。


「通达尽所有性的一切遍智,和其它补特伽罗显现的方式不同之处。」正文当中,显现之理:若是未断无明之补特伽罗见佛相、好,实无自相现有自相。如果一位补特伽罗,还未断除无明之前,纵使能够见到佛的相好庄严,但是他的内心当中所显现的「境」,本质虽然「没有任何的自相」可言,但是在他心的境界之上却显现出「有自相」的这一分,所以提到「若是未断无明之补特伽罗见佛相、好,实无自相现有自相。」

此非彼境为无明习气所染而现,乃因彼心为无明习气所染而现。对于一位还未断除无明的补特伽罗来说,他的内心的境界上,之所以会显现出佛的相好是「有自相」的这一分,并不是因为佛的相好本身「被无明的习气所染污」而呈现了这一分,而是他的内心「被无明的习气所染污」的缘故,因此纵使境界本身没有任何的自相,但是被无明习气所染污的当下,心在面对境界的同时,很自然就会显现出境是有自相的。

此者并非由他如是显现而于其心亦如是现,乃由自身如是现故。对于这位补特伽罗来说,他的内心中之所以会显现「境是有自相」的这一分,并不是透由其它的人在如此的显现之后,而更进一步的让他的内心当中也生起了相同的想法,并不是这样;而是他自己本身,因为没有办法断除无明习气的缘故,他的心是被无明习气所染污的,因此在「不观待他人」的情况下,他自己本身在面对境界的同时,他就会同时显现「境是有自相」的这一点。所以提到「此者并非由他如是显现而于其心亦如是现,乃由自身如是现故。」
未断无明者前,色、声等境实无自相现有自相,佛之尽所有智显现此者,以另外一种的角度来说,未断无明者的心前,在面对色声等世俗境的当下,境界的本身实际上来说没有任何的自相,但是对于未断除无明的人而言,他却会显现出「有自相」的这一点,这一点是存在的。「佛之尽所有智显现此者」,由于这一点是存在的,所以对于佛的尽所有智来说,他就必须要能够显现存在的一法,所以佛衪的尽所有智之上,是能够显现出未断无明者他心上所显现出有自相、有自性的这一分。是因有无明染污之补特伽罗显现彼等,于佛始现;若不观待他者如是显现,诸佛自身必不现起。佛的「尽所有智」之所以会显现出「有自相」的这一分,是因为有一个被无明所染污的补特伽罗,他显现了这个对境,所以在这位补特伽罗的心上显现出了这个对境之后,这时这样的对境是存在的,所以对佛而言佛的心上、佛的尽所有智之上,才会显现出这种对境。「若不观待他者如是显现」,如果在完全不观待其它人如此显现的情况下,「诸佛自身必不现起」,以佛自己的角度来说,由于衪的内心并没有被无明习气所染污的缘故,衪是不会现起有自相的这一分。

故佛了知色等实无自性现有自性,是因具无明者如是显现而知,所以佛之所以能够了知色等世俗法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的自性」,但是在有情的心上却显现出「有自性」的这一分,佛之所以能够了解这一点,是因为具有无明的人「他如是显现了这一分」才了知的。并非不待他者如是显现而由诸佛自身如是显现而知,故佛虽如是现,亦不应成错乱。所以佛衪的心上,之所以会显现出「有自性」的这一分,「是观待他者在显现之后」所了知的,所以纵使佛的心上显现了这一分,也不代表佛的内心当中有错乱的认知。对于这一点在论典里面有提到,「佛所缘的境只有清净的境,而没有不清净的对境。」(……)上楼已引

下一个部分,此者并非佛智有染污故而如是现,乃因佛智须知一切所知之故。如是尽所有智自身见一切法无我、无有自性,故现虚妄如幻,以尽所有智自身的角度来说,在看见一切法的当下,是见到一切的法是「无我、无有自性」的体性,「故现虚妄如幻」,不现谛实;具无明者所现一分,彼智亦能见者,唯现他者所见谛实之相。这个部分的内容,我们必须要仔细的思惟,一方面这对于我们了解一切的法「是由分别心所安立」的这一点是有帮助的;另外一方面,藉由如理的思惟,也能够让我们的内心当中对于「佛不可思议的功德」生起仰望以及信心。








发表于 2011-8-31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自: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讲授:第102任甘丹赤巴日宗任波切
发表于 2011-8-31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不观待他者如是显现」,「诸佛自身必不现起」,仅是 佛尽所有智,显起的具无明者所现一分,彼智亦能见者,唯现他者所见谛实之相。



--------

引文的论断与将兄的佛尽所有智见一切世俗谛法都需要观待有情染识所显现。”是有大差异的:





上面引文意思,似仅是指 境为染识所现的那分谛实有”,因为是存在于有情相续中的”的“存在”的原故,才会成为佛的一切智必定也必能知晓的对境。否则佛智自身必无谛实执可以显现的嘛。
发表于 2011-8-31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一切法都是分别安立,佛有分别吗?为无明习气所染之法与无明染识所现之法是有很大差别的。佛的二智是双缘二谛;二谛于分别中应理,故当说有二智,二智是由境的角度安名,非由有境角度安名,故也承许二智相违。
发表于 2011-8-3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学过中观说些外行话凑热闹:loveliness:

既然说“名言”那就是世俗谛了,“我”也是世俗谛中所立,也是世俗谛。“量”无论现量,比量都可以成立名言中之“我”呀。

不然是谁在上网?谁在发帖呀?:hug:
发表于 2011-8-3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gg 于 2011-8-31 00:51 发表

前面讨论过了,佛可以了知众生心中所现世俗法。
应该要许在众生心中所现世俗法之外,别有世俗法可得吧,暂列二种,恳请纠正:
第一种,佛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现见极隐蔽法,比如对于特别的因果。
对于这些 ...


關於極隱密法之難,首先要澄清一個易誤解處:說佛智親見世俗法,及佛見眾生染識中所見世俗法時,似易理解成佛智見世俗法只是眾生染識所見的COPY。如此就不能免於以上之難,但佛盡所有智非如他心通只是COPY眾生染識所見。

先舉一例釋之:有一物長九呎,唯一人見,此人以為該物長八呎,佛智非因該人見八呎即以為八呎,而能知此物為九呎。但是所謂九呎不是該物自己如是,九呎之長只是觀待於分別假立的度量單位。度量單位及該物皆假眾生染識所見,佛知該物九呎,並不離眾生染識。

再舉數例極隱密法:
將各類草木齊集,焚化成灰,於海中數年攪伴後取出,示於佛前,佛能指出其一一微塵是何時何地某草木首尾何處之灰燼。此非眾生所能知,但何草何木、何時何地、根莖枝葉,皆是眾生染識所見,觀待世間名言量而假立。

地獄等諸趣,於常人是極隱密法,然離地獄等諸趣有情之無明染識,無地獄等景象可言。

微細業果為極隱密法,然造何因得何果,所造因不離眾生染識中所現,所生果亦不離眾生染識中所現。眾生雖不知此因生此果之業果關聯,然無眾生染識,無從建立此因果。微細的「此因生此果」非必染識可親見之相,但「此因」、「此果」仍不能離眾生染識而有;佛不依眾生染識所見因果,亦不能說此因生此果。
若舉「釋尊在世時發生於釋尊身上的業果相」為反例,當答云:此亦不離眾生染識所見,應是於眾生染識前之示現故。釋尊斷盡一切煩惱及習氣,已離任何俱生緣,於佛自身不應再有果報。

於輪迴流轉與還滅二分中,流轉觀待眾生染識,應無可疑。還滅之諸世俗法亦觀待眾生染識。諸聖者廣大功德亦於染識中見,無染之聖位根本智中此諸功德亦無所見也。而所證滅諦是勝義諦而非世俗法。

另:馬麥為天廚妙供,不是讓阿難尊者嘗了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4:43 , Processed in 0.03795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