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4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9-1-4 22:55 编辑
最近在看如性法師在2010講心類學的手抄稿,看到一半,有幾段讓我深深覺醒:眼高手低 好高騖遠
法師說:公案1拉諦仁波切
幾年前,有一個團體,請拉諦仁波切講《緣起讚》。上師和我說:我講《緣起讚》,下面的人真的聽得懂嗎?我說或多或少都可以聽懂一些吧?他說:這個法連我都覺得很困難,何況是這些初學者?既然你覺得有幫助,講講中觀應成與中觀自續最大的差異點在哪裡?當場就考試。如果只是講,都是分別心安立,他覺得對眾生沒有幫助。如果眾生沒有基礎,如同沒有肥沃的土地,拼命地播種是沒有用的。把種子播在大馬路上,是不會開花結果的。所以他覺得講了對眾生沒有利益,反而會使眾生起煩惱,覺得這個法怪怪的,明明我坐在這邊聽課,可你又說無我,眾生會有這種疑惑。這事,我印象很深刻,因為他當場有考我麼。應成所謂的“萬法由分別心安立”與唯識的“萬法唯心造”,這兩個有什麼不一樣?
2.如性法師認為:有唯識基礎,對中觀應成說:世俗諦由名言識施設安立有很大的幫助
唯識宗認為這個杯子是和眼根現前知同時產生的,而且是透由同樣的習氣而生起。我們很難理解,這個杯子怎麼是習氣所生?明明是我用手拿起的,怎麼可能是我心中的習氣所變現出來的境?這很難用言語來解釋,而且對於平常不是學宗義的人來說,他一定會認為你是一個瘋子。怎麼會是心與境同時產生呢?把眼睛閉起來,這個杯子也是存在的啊?你怎麼能說杯子與緣杯子的眼知是同時產生的呢?相同的問題,應成認為,一切都是由分別心去安立的。那麼,在你的分別心安立之前,這個境是否會不存在呢?會有這樣同類的問題產生。如果你無法接受唯識宗,那就請你不要很冒然地跨越唯識宗而去學應成派,因為有相同的問題,而且問題只會越來越棘手,不會越來越簡單。如果你對於同樣一個習氣,會在同樣的瞬間產生認知與境的論點,完全沒有辦法接受的話,就更不用說去理解分別心會創造出一切的境了。
3.日宗仁波切對清辨論師的公案:
有一次,
仁波切有提到說,他過去求學的時候,正學中觀的某一個部分,是佛護論師與清辨論師之間的一個辯論,這個部分算是中觀裏面的一個關鍵。因為是佛護論師與清辨論師辯論的原文,所以非常的艱深,但又是非常地重要。仁波切說,當他們班在學的時候,很多人聽到清辨論師所提出來的觀點,就開始搖頭,覺得說為什麼這麼有名的論師,居然會提出這麼糟糕的論點?拿這種論點,還想要和佛護論師來辯論?覺得這很可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態?因為我們都自認為自己是中觀應成派,自認為自己和龍樹菩薩是很接近的。所以當我們用自己的觀點來看清辨論師的時候,會認為他所提出來的觀點毫無可取之處。因為我們表面上都承許了無自性,所以當別人提出有自性時,文字本身產生了衝突,你就會覺得他提出來的觀點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先不討論他為什麼認為有自性,僅僅是他提出“有自性”這三個字,你就沒有辦法接受。我們眾生的心量不過如此罷了,都還沒有探討他提出來“有自性”的理由是什麼,只是因為對方提出來“有自性”,就加以否定了。仁波切說,因為很多同學一開始就對清辨論師產生了排斥感,認為他提出來的觀點沒有可取之處,所以我們只要讀佛護論師的那個部分。但是他們怎麼讀,都沒有辦法瞭解這兩位中觀論師之間對話的密義在哪裡。有一天,教他們中觀的經教師薩袞堪仁波切,一位偉大的中觀上師,當他發現弟子們有這些問題的時候,就花了整堂課的時間來告訴弟子們清辨論師的傳記。弟子們聽完,對清辨論師的看法有了180 度的轉變。因為對清辨論師生起了信心,再去讀清辨論師和佛護論師之間辯論的文時,之前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可現在透過文字卻當下就可以瞭解了。這種轉變,只在一念之間。並不是說你沒有瞭解的能力,雖然有瞭解的能力,但因為之前你的心是封閉的,你不想要聽聽別人的講法。當你執著無自性的時候,你聽到別人說有自性就不想聽,不想瞭解別人所要表達的內涵是什麼。如果你不想瞭解別人在說什麼,那又怎麼能夠瞭解佛護論師是如何破斥清辨論師的呢?如果你的心是封閉的,這兩位中觀論師在辯論的時候,你就不能夠獲得他們之間對話的密義。相反的,即使是對方提出來的觀點是有瑕疵的,如果你能敞開心胸,或更進一步地說,認識到清辨論師是一位偉大的中觀論師,他一定不會隨隨便便地提出一個觀點。你願意去接受他的時候,你的心是開放的,對方所講的東西,同樣的一句話,你這時可能就會有與不想聽時截然不同的感受。
小釵感想:
1.中觀應成不承認有無方分微塵,又以名言識安立世俗諦,換個角度看:不就是拉諦仁波切的問題:應成所謂的“萬法由分別心安立”與唯識的“萬法唯心造”,這兩個有什麼不一樣?
2.以前總覺得靜命論師隨順唯識的瑜伽行自續中觀是和稀泥,現在覺得這是一種大善巧的修學中觀應成,就像聖無著,著現觀莊嚴論,卻宏揚唯識,也許 外揚唯識 內宏中觀是聖無著的密意
3.日宗仁波切的公案,也確實打到我,我的確有輕視清辨論師的念頭
4.人笨要自知,書櫃內蒙塵許久的唯識論典,要好好再研習
5.頂禮聖無著 清辨論師 淨命論師等非中觀應成之大善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