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pengcuo 于 2015-7-12 22:02 编辑
根桑多杰 发表于 2015-7-12 20:45
指亦节聚故,手亦为何物?指亦节聚故,节亦析为分,分复析为尘,尘复以方分,方分离分故,如空尘亦无。
如是如梦 ...
外道,以古印度外道中的数论、胜论外道为代表,多在中观类典籍中加以破斥。
其中胜论外道,他承许一切万法由无分微尘组成,其为实有,但是他也同时承许其为常性。
内道中的小乘,也承许一切器情世界粗大色法由无分微尘组成,其为实有,但是他同时承许其为无常性、刹那灭性。这一点,是在宗见方面,区分二者内外道的一个主要差别。
如果单纯说外道范畴,承许无分微尘的胜论外道,也算是外道中追求宇宙真相、人生解脱价值的高级知识分子了。
内道小乘,如有部、经部,他们认为无分微尘实有,为刹那性,这也确实有世尊佛陀圣教依据,依全知不败尊者《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本部注释可知,小乘实事师举佛圣教“蕴界处实有,其体性为刹那性”及“见刹那性即见真实”等为其建立极微于胜义中实有的教证依据。但在如寂天菩萨的《般若品》中已经说明,这是佛陀面对一类众生宣说的不了义教,之所以判定为不了义教,因为符合是不了义教的三个要素:有密义(以心前现相而言)、有必要(这类有缘者只能以间接方式引导趣入空性)、有正理违害(以胜义理观察刹那性在真实义中不成立)。然后,依寂天菩萨《般若品》如下偈颂“瑜伽俗无过,待世为见真,否则世间害,知女身不净”,这一处教证可知,虽然在胜义中不承许无分微尘及无分刹那,但是在名言中因有见真、见妄的差异,所以称小乘瑜伽师心见二极微,即见世俗真相。
既然有此依据,所以也可知,如前引用《般若品》的“指亦节聚故”一段偈颂原文,这种抉择方式,无论对于引导小乘学人、还是对于引导大乘学人,都有其极大意义及必要,是引导学人趣入空性的方便。而并非外道有人说过什么,于是它就成了什么。这还仅是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其他角度未涉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