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莲花 发表于 2015-3-19 09:43
《摄大乘论讲记》印顺法师著
第一节 成立大乘是佛说
印顺法师说:【从事原始佛教圣典(我国一向称之为小乘经律)史的研究,在传统的佛教界,是不免震惊的。因为这些经律,传说为佛灭第一年夏,在王舍城Ra^jagr!ha召开的「第一结集」中,已经结集完成。虽然事实并不如此,佛教的原始传说也并不如此,但二千多年来的传说,传说久了,也就无异议的看作史实。而现在要论证为次第成立的,有些还迟到公元前后,自不免感到震动了!现存各部派所传的经律,部类与组织,彼此间并不相同,内容也大有出入。而各部派都以自宗所传的经律,为「第一结集」所结集的;这当然有问题,至少各部派有过改编的事实。那谁是原始的?或者一切都经过改动的呢!主要的盛大的部派,就自称为「根本」的,如「根本大众部」 Mu^lamaha^sa^m!ghika,「根本上座部」Mu^lasthavira,「根本说一切有部」 Mu^lasarva^stiva^din,「根本犊子部」Mu^lava^tsi^putri^ya。自称为「根本」,就有以佛法根本自居的意图。巴利语Pa^li写成的经律,自称为上座正统;是「第一结集」所结集,保持原样而传承下来的,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存的经律,不能否认部派的色彩,也就不能否认部派间的多少改动。进一步说,现有经律,决非都是佛灭第一夏,「第一结集」所集成的;现存的经律自身,提贡了明确的证据。如文荼王Mun!d!a为佛灭后四十余年间在位的国王,由于王后的去世而非常悲伤。尊者那罗陀Na^rada为他说「除忧患法门」;这是巴利的『增支部』,与汉译『增壹阿含经』所共传的(1)。经文明白说到:「如来涅盘以后」,佛弟子所说而被编入「阿含经」的,不在少数(2)。现存的经律,由经律自身的文记,而证明为不是「第一结集」所完成的。】(《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2~3)
考证经典的结集应该以最原始、最早期、最具公信力的文献为准,才能符合事实真相,然而印顺法师考据不图此途,却大量引用后期一神教信仰者所提出来的文献作为考证的依据,而完全忽视最早期的四部阿含经典中的文字纪录;印顺法师这样的考据结果必然是错谬的,是绝对与事实不符的,只能唬弄尚未深入研究之人。
印顺法师说【现存的经律,由经律自身的文记,而证明为不是「第一结集」所完成的。】
然而,长阿含部《般泥洹经》卷2:「大迦叶即选众中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此四文者,一为贪淫作,二为喜怒作,三为愚痴作,四为不孝不师作。四阿含文,各六十疋素。众比丘言:『用写四文。当兴行于天下。』故佛阇维处,自生四树,遂相捡敛,分别书佛十二部经,戒律法具。其在千岁中持佛经戒者,后皆会生弥勒佛所,当从彼解度生死履。」(CBETA, T01, no. 6, p. 191, a19-27)
众所皆知长阿含部乃是第一结集时的经典,由上举证已可证明第一次结集经典就具足四部阿含;印顺法师号称是阿含专家,却作出如此离谱、完全悖于事实之考证。
长阿含部杂藏中《佛般泥洹经》卷2:「大迦叶贤圣众,选罗汉得四十人,从阿难得四阿含,一阿含者六十疋素。写经未竟,佛宗庙中,自然生四名树:一树字迦栴,一树字迦比延,一树字阿货,一树字尼拘类,比丘僧言:『吾等慈心写四阿含,自然生四神妙之树;四阿含,佛之道树也。』」(CBETA, T01, no. 5, p. 175, c2-7)
此亦证明第一次结集时就已经具足四大部阿含诸经了,已可证明印顺【现存的经律,由经律自身的文记,而证明为不是「第一结集」所完成的】之言,显然乃是谎言。
《摩诃僧祇律》卷32:「尊者阿难诵如是等一切法藏,文句长者集为长阿含,文句中者集为中阿含;文句杂者集为杂阿含,所谓根杂、力杂、觉杂、道杂,如是比等,名为杂。一增、二增、三增乃至百增,随其数类相从,集为增一阿含。杂藏者,所谓辟支佛、阿罗汉自说本行因缘,如是等比诸偈诵,是名杂藏。」(CBETA, T22, no. 1425, p. 491, c16-22)
此也证明四阿含经典早在第一次结集时就已全部完成。
声闻圣人所结及的律典《毘尼母经》卷4:「尊者萨婆多说曰:『有四白广说,有四黑广说。以何义故名为广说?以此经故,知此是佛语、此非佛语,若有才辩,了了能识是非为人说者,此言应受。黑广说,亦应如白广知。四者,若众多、若三、若二、若一,是名为四。又比丘作如是言:【世尊在浮弥城告诸比丘:〔汝等若村若落,我亲从佛边闻说受持,此是法、此是毘尼、此是师教。〕】此比丘所说,非可非不可。若以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杂阿含、比丘经、比丘尼经诸犍度、摩得勒伽,与法理合者,应语言:【大德此法,可自勤行,亦教人勤行。】若不合法理者,语言:【大德此法,不应自行,亦不应教人行。】此是初广说。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亦如是说。第一、大众前,第二、四人前,第三、二人前,第四、一人前,是名广说。』」(CBETA, T24, no. 1463, p. 820, a15-b1)
此声闻人所结集的律典亦以明文记载于第一次结集时,就已完成四阿含诸经的全部了!
---
印顺法师故意谎称四阿含不是在第一次结就全部完成,其意乃是【暗示四阿含乃是历经二至三次方才结集完成的,距离佛入灭时已经很久了,所以四阿含的内容不一定正确。而且第二次或第三次结集都是四阿含的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并没有大乘经典的结集,所以大乘经是在部派佛教以后,由菩萨们长期渐渐共同创造出来的,然后才私自结集编成的,都是由后人集体体验与创造而一部又一部慢慢编辑成功的,都不是世尊亲口所说】
所以印顺才会这么说【「佛涅盘所引起的,对佛的永恒怀念」,在传统佛教中,多方面发展起来,促成「大乘佛法」的兴起;大乘的兴起,实为势所必至的,佛教界的共同趋向。初期大乘,约起于公元前五0年,到公元二00年后。多方面传出,发展,又互为影响,主要为佛功德、菩萨行的传布。那时,
十方佛与菩萨现在,开拓了新境界,也满足了因佛涅盘而引起的怀念。大乘经从何而来,是否佛说,应该可以得到了结论。本书从佛教(宗教)的立场,从初期大乘经自身去寻求证据。初期大乘经法,到底是谁传出来的?是怎样传出来的?传出了,又由那些人受持宏通?大乘法门出现于佛教界,渐渐流行起来,习惯于传统佛教的制度、仪式、信仰者,是不免要惊疑的,或引起毁谤与排斥的行为。在(部分)传统佛教的反对下,大乘行者采取什么态度,什么方法来应付,终于能一天天发扬广大起来?初期大乘经是这样的传出,受持宏通,依佛法说,大乘是佛说的;也就解答了初期大乘经,是佛说与非佛说的大问题。】(《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20~21)
————所以,谁信印顺沙门的邪论,谁就是愚痴。因为印顺沙门的观点很有些颠三倒四,不知所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