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見 于 2012-4-21 18:32 编辑
福癡三世 发表于 2012-4-21 17:18
我的「視師如佛」跟各位的「視師如佛」不太一樣,很抱歉!我內心當中有疑問的話,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問到 ...
所以這個問題,後來有一天,我也跟仁波切談論到這個問題,我問他:「您覺得『依教奉行』這四個字該如何解釋?」這個問題或許當初問的時候太突然,所以仁波切他稍微的頓了一下,我就說:「您之前有提到兩個公案」,我就把這兩個公案稍微的點了一下,他就說:「對!」我問他說:「您認為這兩個人,他有沒有依教奉行?」他說:「當然有」。我說:「那您怎麼解釋『依教奉行』這四個字,明明公案中的兩位弟子,他都沒有按照上師的指示去做,您怎麼解釋『依教奉行』這四個字。」他說:「所謂的『依教奉行』,是你自己本身必須要透由正理,去觀察上師所講的這段話,是否是正確的,當你透由正理去觀察,而發現上師所講的這段話是正確的話,你就必須要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但如果你發現上師的這段話,是違背正理的,這時你就不應該按照上師的指示去做;但是你的內心當中要如何的作意?上師之所以會這麼做,應該是他們有某種特殊的原因,而不是:「這段話是我上師講的,所以是對的」,應該不是這樣的思考邏輯吧!
現在我們很多的人,遇到相同的問題時,都欠缺中間的這個思維模式,而會以跳躍的方式來思維。會認為上師講了一段話,不管你有沒有聽懂,不管你對這段話有沒有質疑,不管你透由正理去推論之後,你認為這段話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不管!反正這段話是上師講的,只要是上師講的都是對的!所以我們欠缺了透由正理來觀察的機會,我們也欠缺了當我們聽不懂,或者是有質疑、不了解的時候,再一次的跟上師溝通的機會,這些機會我們都喪失了,因為我們覺得反正都是對的,我只要按照上師的指示去做就好,不要想太多!所以這時候這樣的思維,是賭博性的思維(這是我的用詞)。如果你賭對了,算你運氣好,如果你賭的那段話剛好是賭錯的,那很抱歉!這就像依止上師是一樣的,在不加觀察的情況下,如果你沒有仔細的去揀擇上師是否具備有道次當中所說的十種德相,而去依止,運氣好你能夠依止到一位具足十種德相的上師;但是運氣不好,很抱歉!你的法身慧命,可能從此斷送在你自己的手中,這也不需要我多說吧!
.....
但是後來我就問仁波切說:「因為兩個公案裡面的主角,不管是種敦巴或者阿底峽,他們兩個都是充滿智慧的大成就者,所以他們可以藉由正理來分析判斷,他們上師所講的內涵,是不是與正理相違的。但現今的我們,很多的人他自認為我自己根本不具備智慧來分析上師所講的話,所以只能夠百依百順。」但這時候仁波切他的問答:「縱使在當下你沒有辦法藉由自己本身的智慧,或者是透由正理來觀察上師所說的話正確與否,但如果你心中對於這句話是有保留的,或者有懷疑的,或者是你認為聽起來怪怪的,這時你就必須要打一個問號,而更進一步的有機會去詢問上師,或者是跟上師溝通,透由不斷的溝通,你就能夠慢慢了解上師為什麼說這句話。千萬不能夠以他是我的上師,所以我聽不懂也沒關係,他說一就是一,他說二就是二,他說一加一等於三,一加一就是等於三。這怎麼可以?這當然不可以。如果一加一等於三的話,不就天下大亂了嗎?所以如果你有懷疑,你覺得這段話是需要暫時保留的,或者是它違反了你當初看了某一部經當中的某一句話,這時就應該保留它,而不應該以這段話是上師說的,所以就完全的接受它,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態度。」
這也是不要說各位,這也是很多學佛的佛弟子應該有的態度,不斷的提出問題。所以各位會說,如果我沒有機會發問怎麼辦?如果沒有機會發問,就暫時保留它。而不要因為這是上師說的,這是仁波切說的,所以他說的都是對的。
....
來源
釋疑法會2-1
釋疑:如性法師
時間:2012年4月19日 (下午)大悲精舍
83樓 84樓
http://bbs.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935&extra=page%3D1&page=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