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ARBZND 于 2011-4-2 18:31 发表 如宝僧法师的《论同品异品中除宗有法之说》所说,立敌双方对一个名词的共许,应是共许其内涵(性相),而不一定是共许其外延,如果是共许其外延,有部与中观之间应该没有一个共许的色法存在。 色处,一般说为眼识 ...
原帖由 ARBZND 于 2011-4-2 21:29 发表 我理解的“内涵”是普遍公认的那一分性相和定义。如声是所闻性,这是世间共许的。虽然共许声为所闻性,但是有部的声组成的集合与中观所说的声组成的集合没有共同的元素,当然,相关的元素可以在世间共许的内涵上构成 ...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1-4-4 10:46 发表 “为破彼宗故说 非定离”,这个解释不是最好: 1)要破 “声常”或者“声定常”,其反面的宗应该是“声无常”或者“声定无常”,而不是具有不定含义的“声非定常”——如果因为对方的因是个不定因,要破其周遍 ...
原帖由 不二 于 2011-4-4 18:59 发表 个人的看法有异见。 色、声、香、味、触之本质是第八识自证分所变的[相分], 前五识托之为本质。所以叫做[疏所缘缘]。 譬如眼识托本质[色]。 如果前五识托本质而自变[相分],此相分则名为五识见分的[亲所缘缘 ...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1-4-5 08:40 发表 唯识的这些理论,都知道,但问题不在于这些说道本身。这里真正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使真唯识量和这些说道本身一致和协调起来! 真唯识量有两个版本: 真故极成色,定不离眼识 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
原帖由 不二 于 2011-4-5 11:22 发表 →在此还反过来需要靠唯识义理和因明理论来勘定哪一个版本是真正的真唯识量,或者哪一个都不是。 如果许 本质色处 也是 色处,那么就要问 本质色处 离不离 眼识?若谓“离”,则此论式有不定过。若谓“不离”, ...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1-4-6 08:49 发表 又眼识心法为能缘,定有所缘之境(相分色)为生眼识之缘。所以说[定不离眼识]。 如此安立:“因为是生眼识之缘”就是“不离”之意,则小乘亦许微尘所成外境是所缘缘,如此“不离”之意应非所争之处。且眼根也 ...
原帖由 不二 于 2011-4-6 09:04 发表 如此安立:“因为是生眼识之缘”就是“不离”之意,则小乘亦许微尘所成外境是所缘缘,如此“不离”之意应非所争之处。且眼根也是“生眼识之缘”,如此可谓“眼根亦不离眼识”否?玄奘又何用多言“眼根所不摄故”? ...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1-4-6 14:51 发表 又眼识心法为能缘,定有所缘之境(相分色)为生眼识之缘。虽然不是所缘缘,但眼根也堪为“生眼识之缘”,既然都是缘,为何只约所缘缘安立 “不离” 之义? 且“因为是所缘缘”,所以把这个定义为“不离”的意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5 04:11 , Processed in 0.03730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