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香秋森玛

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佛菩萨快乐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win2 于 2008-5-21 11:32 AM 发表
1.我沒有什麼依師,倒是常常給老師找麻煩。師長跟三寶是很強勢的境,我現在只求盡量不造現世、後世依止善知識的違緣。網路上多的是可以談依止善知識的人,看看他們比較好,看不到就看密勒日巴傳等。我要說的是,您可 ...


谢谢yuwen2!好一个[悲]不等于苦!这里的悲当然是指去掉了无明的大悲!解决了天下一团疑云!
佛去掉的是无明,而不是去掉感知别人受苦的智慧和感情!佛当然有情,而且充天斥地,无比真挚!能最深地体会到别人的苦,不代表自己还在苦中才能体会!佛的体会,用的是智慧,不是苦的聚汇!
大夫也可以感同身受体会患者的苦,难道他跟患者同患一病?非也!曹雪琴写神了林黛玉,甚至比林黛玉还懂林黛玉,难道他自己就必须是病女人?非也!没有了无明,佛的感情更清彻明晰,充斥法界,不但不可能与感情绝缘,而且正是凭借大悲之力去掉的无明,佛才显现了大悲之力自然显现出佛的一颦一笑的每一种情!这当场就是大悲心摄持下的悲智不二的空性智慧!
只不过他的感情绝不仅是在因地或化身上显现的,那么接近我人的那几种简单有形的情感的形象,他的感情形象有形无形都是[理],我们不要把眼光只盯住佛的有形情感上,佛所宣说根本要义,字字都是佛对我们大悲的眼泪大悲的情!所以我们不要偏激取舍,一会儿觉的佛解脱了不该有情,一会儿觉得佛有情了必然有苦,其实是我们自陷文字的障眼法,显现出理解的困乏,而要正确认识,全面领会,才会实实在在看见亲近身边到处都佛!
发表于 2008-5-2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扎西拉姆 于 2008-5-21 11:03 AM 发表
烦恼不现行的初地以上菩萨,虽然无有过失,但仍然不算断尽烦恼障。
楼主所要问的问题是:佛菩萨是否有不忍众生受苦的情感,否则何从体现大悲?
观世音菩萨尚因众生未度尽而流下眼泪,不知这眼泪背后的情感是什么?


大悲有三种:生缘大悲、法缘大悲,无缘大悲。生缘大悲:缘一切众生。法缘大悲:缘各别众生。无缘大悲:知众生之苦皆无自性。
三者不一定同时有,看菩萨的境界了。
悲是愿众生离苦。不是韦小宝说的:“到时候一起杀头,真乃大悲。”的那个“悲”:P 这种不是烦恼,而是清净。
发表于 2008-5-21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悲心若是烦恼的一种,岂不是要出大乱子了,嘿嘿
发表于 2008-5-21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悲有三种:生缘大悲、法缘大悲,无缘大悲。生缘大悲:缘一切众生。法缘大悲:缘各别众生。无缘大悲:知众生之苦皆无自性。
三者不一定同时有,看菩萨的境界了。

再岔題一次:
1.大悲心所緣是一切眾生,所入是欲令其離苦。
2.三種大悲「緣生大悲」、「緣法大悲」、「無緣大悲」,所緣、所入都相同。

----
(格西)
A:悲心分三,一是緣生大悲,二是緣法大悲,三為無緣大悲。此說緣生大悲,即純粹的大悲心,沒有其他想法帶動,故稱緣有情的悲心。
B:若要給這三者定義的話,一、緣生大悲是大悲心之一,但不是緣法大悲、無緣大悲,即排除緣法大悲、無緣大悲,其他的大悲心都是緣生大悲。二、緣法大悲是由懂無常的心直接攝受的大悲心。三、無緣大悲是由懂空性的智慧所直接攝受的大悲心。可以這麼說,前面先修無常,透過不斷修習無常而引發的悲心即是緣法的悲心;一直修習眾生沒有自相,從而引發的悲心,即是無緣大悲心。此處所謂的引發是要有很緊密的情況。通常會有透過什麼因素而產生什麼果的關係,如此一來,很多事物都會牽扯進來,但是這邊不是,說的是要有緊接著的情況,如一直修無常,思惟眾生無常相,所以很苦,馬上就生起悲心,類似於此才稱為緣法。總之,空性有粗品的空性與細品的空性,純粹的大悲心並未用任何正見所引發,如此的大悲心即是緣有情之悲心;由思惟粗品的無我所引發的悲心稱緣法大悲;由細品的空正見所引發的悲心稱無緣大悲。
C:「緣法大悲」中「法」指的是補特伽羅無我、無常等法、「無緣大悲」中「無緣」指的是空性。有些人因為字面上有「緣」字,以為緣法大悲、無緣大悲的所緣是無常、空性,其實是不對的。緣生大悲、緣法大悲、無緣大悲三者的所緣都沒有差別,都是一切有情,所入也沒有差別,都是希望他們離苦。可以這樣想,將三個悲心以照片拍下,如果不考慮背景,三個悲心都一樣,但是把周遭的情況考慮進來,緣生的悲心的背景是空白的,緣法的悲心是放在法桌上的,無緣的悲心是放在空性的桌子上的,類似於此,三個悲心其實都一樣,可是考慮到前面的情況,就分出三個。一些典籍會因為描述「緣無常而生起悲心」,就認為那個悲心是在緣無常,問題是,悲心不會緣無常的,要像前面說明緣生大悲一樣,加上很多想法,如先想到一切有情,從有頂至三惡趣等,一直輪轉等,最後有眾生太可憐了,生起悲心,悲心指的是最後「眾生太可憐了」這一段,前面還有很多想法,但是那些不能算在悲心中。所以先修無常或空性,透過此引發悲心,縮寫時可能會說「緣無常而產生的悲心」,但是它的所緣不是無常。

(善顯密意疏)
藏人註疏,多謂「第二大悲緣剎那生滅,第三大悲緣無自性。」蓋是未解悲心所緣行相之談。此二大悲亦以欲令有情離苦為行相,若以剎那生滅與無自性為行相,則於一大悲中,應有不同之二行相矣。以是安立彼二義所差別之有情為大悲之所緣。成就此二大悲心者,由先知有情是剎那生滅及無自性,便能現起二差別相(剎那相與無自性相)。非大悲心直緣彼二也。
发表于 2008-5-2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win2 于 2008-5-21 01:48 PM 发表
[大悲有三种:生缘大悲、法缘大悲,无缘大悲。生缘大悲:缘一切众生。法缘大悲:缘各别众生。无缘大悲:知众生之苦皆无自性。
三者不一定同时有,看菩萨的境界了。

再岔題一次:
1.大悲心所緣是一切眾生,所入是 ...



这样理解对吗?佛的悲心纯粹圆满,不用作意极其自然,如母闻儿啼,当下难忍,佛也一样,毫无条件和前提,只要见到我们众生,当下现起趋前救护不忍的心!
发表于 2008-5-2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的帖子

这样理解对吗?佛的悲心纯粹圆满,不用作意极其自然,如母闻儿啼,当下难忍,佛也一样,毫无条件和前提,只要见到我们众生,当下现起趋前救护不忍的心!

A.所謂的前提是什麼?像我沒有大悲心,連知母等都談不上,要從了解苦開始,這是學中下士道的原因。這些種種思考都是為生起大悲心,這個叫前提嗎?那佛菩薩等都不需要這些。佛一定是任運而有悲心的,救護眾生也不會慢一拍。
B.(格西)「三者的界限是,緣生悲心是從悅意慈之後所生的大悲心,至十地為止,佛沒有緣有情的悲心,因為十地最後心一定是懂空性的。緣法大悲、無緣大悲的界限都是從未入道(生起時)至佛地,佛的悲心可以說全都是無緣的悲心,較不可以說都是緣法的悲心,幾乎都是,可是成佛的第一剎那,此時佛具有的悲心就不是緣法的悲心,因為十地菩薩快成佛時是禪定在空性中,祂的空正見是現前的,其他的智慧都是隱沒的,包括懂無常的心也是隱沒的,所以成佛的第一剎那之佛,祂的心相續中的空正見及其他的智慧都是由十地菩薩的空正見所引發的,所以是此時是無緣大悲,不是緣法大悲。」
发表于 2008-5-2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A
对,我说的前提就是作意,我的理解也是您说的任运

问:如您所说,成佛时的大悲相续是无缘大悲,那您所说的那个緣生大悲,即純粹的大悲心,沒有其他想法帶動,又稱緣有情的悲心,它什么时候出现?您说至十地為止,佛沒有緣有情的悲心,因為十地最後心一定是懂空性的,那么緣生悲心---從悅意慈之後所生的那个大悲心,也就是又被您定义为緣有情的那个悲心,应该是出现在十地以前才合理?如果是,为什么?

谢谢!
发表于 2008-5-2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 的帖子

问:如您所说,成佛时的大悲相续是无缘大悲,那您所说的那个緣生大悲,即純粹的大悲心,沒有其他想法帶動,又稱緣有情的悲心,它什么时候出现?您说至十地為止,佛沒有緣有情的悲心,因為十地最後心一定是懂空性的,那么緣生悲心---從悅意慈之後所生的那个大悲心,也就是又被您定义为緣有情的那个悲心,应该是出现在十地以前才合理?如果是,为什么?

A呵呵,所以我問您,所謂的前提是什麼?悲心就是很希望眾生離苦這樣的心,至於是什麼樣的心引發悲心,就有1.覺得眾生像水車一樣,無自在的輪轉,很可憐所以生悲。簡單理解,就是廣論講的從下士道、中士道至上士道的內容。水車譬喻解釋見善顯密意疏。(格西說,這是我們可以思維的。)2.是思維無常。因為無常,所以苦,就覺得眾生很可憐。(格西說這個對我們很難了,為啥無常就很苦??)3.思維自性空。(這個就更難講了,為啥思惟自性空,就覺得眾生很苦???)。所以是二個心念連在一起(用格西的話就是攝受,您可以回頭看那段文字),在悲心的當下,只有一個所緣—緣眾生,不是緣無常、自性空的,這個是前面引善顯密意疏的文。我們心相續不會斷,佛也不會斷,所以您不能說,佛當下的大悲心,前面沒有心念。但是佛不需要努力生起悲心,他是任運生起。任運就像我們看到好吃的東西,一看到就任運生起貪著想吃的心,看到與貪著是二個心念。
B.緣生大悲是最先生起的。因為不需要懂粗細無我,所以會先生起。界線是到十地,所以十地前都有沒啥問題啊。

------
頌曰﹕「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緣生興悲我敬禮。」
(入中論自釋)諸世間人於我所執前,先由我執於非有之我妄計為有,執此為實。次除我執之我於餘一切法執為我所。此執我、我所之世人,由煩惱業索所繫,依旋轉之識推動而轉於生死深邃大井中,上自有頂下至無間無間旋轉,其勢自然下墜,要由勵力乃升,雖有無知等煩惱業生三種雜染,然無初中後之決定次第,於日日中恆為苦苦壞苦之所逼惱,迄無超出輪轉之期。
(頌)頌曰﹕「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
(入中論自釋)猶如淨水微風所吹故,波浪遍涌於水面,水中月影與所依水浪同時起滅,似有彼月體相顯現可得。然諸智者明見二事,謂剎那無常及自性空。如是菩薩大悲心痛切,見諸有情墮薩迦耶見海,此無明味著出生之因,邪分別為相。一切眾生無明大水,為非理作意邪分別風鼓動不息,隨自業轉如同月影,剎那剎那受無常苦及自性空。
发表于 2008-5-2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知道八地菩萨没有烦恼但有大悲,问题就是这个大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清净?有没有痛的感受?就如同我们看到地震之后惨象心如刀绞的那种痛……
发表于 2008-5-21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悲不是情感上的悲哀。
我们的悲哀,其实说穿了,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譬如我们看见一大群蚂蚁被淹死的话,就很难生出感同身受的难过了。
平时修的四无量心之中第三条:“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因,愿其远离,我令远离,上师三宝加持我能如是行。”这个是“慈悲”的那个“悲”。
发表于 2008-5-22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 的帖子

是,我知道八地菩萨没有烦恼但有大悲,问题就是这个大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清净?有没有痛的感受?就如同我们看到地震之后惨象心如刀绞的那种痛……

我回頭看了前面的貼子,原問者是問佛菩薩快樂嗎?他自己去問了一個法師,法師的回答:當然是快樂啊。(說的也是,不然我們學啥佛啊,不都是要離苦得樂嗎?)然後他很不滿意的說,他的問題不是這個,他改了問題:佛菩薩有沒有「情緒」?眾人的回答是:沒有,因為「情緒」這個名詞我們在使用上,都有雜染的意思在其中,所以我們的回答是,佛菩薩沒有凡夫的情緒。後來,補充的人說,即使看到佛菩薩現憤怒相,那也是演出來的,因為佛菩薩沒有煩惱,或控制了煩惱的現行。

我覺得您的這個問題也有同樣的問題,也就是上面的師兄一直在釐清平常的悲心與大悲心是有差別,您還是問出:大悲心有沒有「如我們」看到地震那樣的悲痛?這個回答要誰來說一定是沒有,因為我們(至少我跟你,其他人不知道)沒有大悲心,所以不會「如我們」。
我試著問問,您可以不要回答。依照您的想法「悲心」與「大悲心」有沒有不同?如果沒有不同,為什麼上士道要教導七因果或自他換的法門,可不可以一值發展我們現有的悲憫心即可成就大悲心?
发表于 2008-5-2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扎西拉姆 于 2008-5-21 10:10 PM 发表
是,我知道八地菩萨没有烦恼但有大悲,问题就是这个大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清净?有没有痛的感受?就如同我们看到地震之后惨象心如刀绞的那种痛……


拉姆的问题一直扣问着我的心,yuwen2兄的帖子也一直在启发着我的思路,和大家探讨我大胆地设定 :
佛[不只是化身的佛],大悲之中是可以不痛也可以有痛的!甚至还不止这么点,还有大悲心摄持的其他无穷无尽出入自由的情绪显现!但他的痛不象凡夫有情,因为对境有逆实执我的东西出现相互抵触而悲伤不舍,佛的大悲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程式,大悲心本身,就是一个[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缘起之物,痛与不痛,都是随缘应发,随缘而转,该痛就痛,该不痛就不痛的!它实相无相,无所不相,也因无烦恼更无系缚的我住的。佛心它涉一切境,当下明了一切境,当下随顺一切境,当下阐明一切境的!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佛说佛话,一切圆满明了无碍,象水和盐,自由穿梭一切境,自由净化转化着一切境,充分行使着唯明唯知而且同时当下大悲圆满的一切功能,并不象我人,非要给佛心穿上种种概念的衣裳,然后自己把自己给陷腻在文字的错解当中,驴年难出,对面不识,我们众生也有着与佛同体的自由进入十方法界自由的心,只是被自己的无明给障蔽,所以才会寸步难行,还要被自己的诸业所拖累惩罚,另外我们俗人一般当下除了心痛,就会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佛的一切喜怒哀乐 都从清净无比的大悲心中发出来,不论是哭还是痛,不论是安详还是愤怒,当下都会转化为利益广大诸世间的清净平等的大悲功用!正象水能移山,也能滋润涓涓小溪,无论他做什么,都不是从苦中来,也不是再制造苦,他是随顺十方无不自由的能者,什么痛能够障蔽其心?什么障使其不会自由感知到痛?!他的痛比赤子还要真纯,他所有的情和心识变化,当下就是菩提心光大悲功用,利益无数世间!但他不用思维,也不用明见,当下一切感知和情绪,都任运到自然就是剎那無常及自性空的,就象我们在空气中呼吸而不觉空气一个样!这却是我们想不到的!

请大家批判!
发表于 2008-5-2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讨这个问题,要看你是从缘起的世俗谛出发还是从空性的胜义谛出发了,二谛法不能混谈,混谈既是外道见!以下提供一下佛陀的不共功德供楼主参看,你自己思维一下他们快乐吗
佛陀不共法:
①、        十力:
Ⅰ、处非处智力;(如实了知是否合理)
Ⅱ、业异熟智力;(遍知一切众生三有业缘果报生处)
Ⅲ、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如实遍知诸禅定深浅)
Ⅳ、根上下智力;(如实遍知众生根性)
Ⅴ、种种胜解智力;(如实遍知众生爱乐)
Ⅵ、种种界智力;(如实遍知众生界之差别)
Ⅶ、遍趣行智力;(如实遍知诸行有漏、无漏之所趣向)
Ⅷ、宿住随念智力;(如实知众生无量过去世一切所作)
Ⅸ、死生智力;(如实知众生未来生死果报)
Ⅹ、漏尽智力;(如实遍知一切惑、习气不生)
②、        四无畏:
Ⅰ、正等觉无畏;(于自无畏,觉知诸法、住于正见故)
Ⅱ、漏永尽无畏;(于他无畏,断尽一切烦恼故)
Ⅲ、说障道法无畏;(于非难无畏,说修道障碍故)
Ⅳ、说苦尽道无畏;(于一切世间无畏,说出离世间诸烦恼法故)
③、        三念住:
Ⅰ、一念处:佛说法时于善听者不起贪心,于不善听者不起嗔心,于间杂者不起二心,唯念住于舍;佛当说法时,念住法界平等之中,毕竟无有灭退之相,故众生虽不用心听法,亦不以为忧;
Ⅱ、二念处:彼时增进之相,毕竟不可得,故于众生随一心听法,亦不以为喜;
Ⅲ、三念处:又于生死涅盘之相毕竟不可得,故常行舍心于一切时,利益众生而无利益众生之念;
④、        大悲:尽一切时以饶益心恒观一切众生,谁已成熟、未成熟、成增上生器、成决定胜器;
发表于 2008-5-22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⑤、        十八不共法:
六不共断:身无失(断、悲、智德圆满);口无失(无量智慧辨才,满一切众生愿欲);念无失(甚深禅定、心不散乱,于诸法心无所著、以第一义谛安住);无异想(于一切众生平等普度、心无间杂);无不定心(行住座卧常不离甚深胜定);无不知已舍(一切法皆悉照知而方舍,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
六不共证:欲无灭(佛具众善、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精进无灭(佛之身心精进满足,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念无灭(一切智慧,满足相应,无有退转);慧无灭(佛慧无量无边不可尽);解脱无灭[远离一切执著、具二种解脱,1、有为解脱(既无漏智慧相应);2、无为解脱(一切烦恼净尽无余)];解脱知见无灭(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
三不共事业:一切身业随智慧而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而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而行;
三不共智:智慧知过去世无碍(情器世间);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发表于 2008-5-22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师兄,如果您懂,就请您把您在书中弄懂的,提炼几句教教我们,给我们一个归纳总结后整体形象

抄书列句不是办法,大家要的是融会贯通

这就好象你只会说F, O, O, D,
每次你也都一个一个往外蹦,先是F,再是O, 最后两个是O,D,
然后我们问老大什么是[F, O, O, D,]?
你说,它就是[F, O, O, D,]!大家还是没脾气!

懂得人上来就说[FOOD],更懂的人上来就办个实物展,大家这才喜笑颜开,原来所谓的F, O, O, D,就是天天被我们吞咽的老伙计,哈哈,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天天大唱:F, O, O, D 

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0:08 , Processed in 0.0424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