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依師、事師、四皈依的非藏傳依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心 发表于 2016-11-7 04:26
但这个帖子的题目 末学有一些质疑,无论在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乃至南传佛教,从来也不曾有四皈依的说法
...

“四皈依”是汉地将错就错的一个说法,但是似乎大家也都这么叫了
发表于 2016-11-14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vid_wgh 于 2016-11-14 13:40 编辑

《莲池大师全集》:“金刚上师居于三宝之首,以佛所师之法故。如大智度论云:‘诸佛以实相为诸法,依此实相,发心修行,方成菩提,若不以此为师,皆是天魔波旬。’报恩云:‘佛以法为师。’般若云:‘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皆能成度一切凡圣故。’所以上师即法也,金刚者喻实相也,取坚利不变之义。所以华严文殊云:‘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所师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金色世界,即喻实相也,不动智,即根本智也,即是金刚上师居首者,此之谓也。”
发表于 2016-11-14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vid_wgh 于 2016-11-14 13:42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11-14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师兄分享!这个忏悔文的原版应该是“南无皈依金刚上师”放在最前面的,估计是汉传觉得这个有点突兀了,就移到后面了
发表于 2017-2-22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No. 1080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 袾宏 重訂
上師三寶真言
[0255a01] 捺謨孤嚕(二合)毗耶(二合)
[0255a02] 捺謨勃塔耶
[0255a03] 捺謨達而麻耶
[0255a04] 捺謨桑渴耶
发表于 2017-2-2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93#,原来《文殊五字真言念诵略法》的归敬,是这样来的,文殊是千佛之师,是成佛之依止,所以称金刚上师吧。
发表于 2017-3-23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xiuman 发表于 2015-10-24 00:37
弱弱问下,如果是四皈依,那应该是四宝,那为啥师兄们都在讲三宝呢。。。好像没听过四宝这个词。。。

是三宝没错,上师是三宝的代表,是总和别的关系。我的传承里上师是这么说的
发表于 2017-3-23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11-1 00:22
虽然南传汉传都很重视善知识的作用,可是也没有第四宝啊

四皈依也没有四宝,也是三宝,但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代表。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7-6-2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執著..呵呵 ps:管你喊幾皈依 總之就是佛(寶)法(寶)僧(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7-6-23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圆鲁 于 2017-6-23 01:33 编辑

受攻击的不是藏传而是密宗吧,所以找证据时应该排除密宗经典/仪轨,即使是汉传密宗。视师如佛在汉传密宗不新鲜,这和藏密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只要是汉译经典别人就认,那汉译里面还有无上瑜伽部呢,密集金刚喜金刚啥的,甚至还有印度教经典。拿这些做证据可能说服力不强。
发表于 2017-6-28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来和一位师兄讨论此问题。该师兄疑问在于,皈依是皈依贤圣僧,上师已经是具体到某个人了。他认为皈依是个很严重的词,不能说他皈依某个人。如果非要说皈依这个具体的某个上师的话,需要确定这位上师已经是圣者才行。怎么解惑?
发表于 2017-6-28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我们对皈依的定义存在不同理解?
宝僧法师的因明基础课里提到皈依的定义:
http://www.ebaifo.com/fojiao-190699.html
作为引入,我想先作一个开题:因明是个什么东西?从问题开始。

大家今天都是佛教徒吧?那什么是佛教徒?全部要讲。

(一时无人答)

这个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什么叫因明?因明有两种解释方式,一般来说,他是一种讲解正因讲解原因的学问,大家可能都听过所谓五明处,对不对?佛教有五明,哪五明?

学生:因明、医方明,工巧明

法师:佛教内明没有了?还有内明和声明。内明主要是包括了所有的宗教见地的学识,它包括了主要是宗见,佛教的世界观的学问。因明主要是解释如何建立逻辑关系,如何建立原因--正因,正确的原因,传统叫真因。研究什么是真因的一门学问。声明等于是外语,藏传佛教里,他的声明只是梵文,因为他的目标很明确,所有的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解脱,梵文是为了学习宗教理论的。医方明就是医学,工巧明包括建筑、绘画等。在声明里有另外开出五门,词藻学、诗歌学、戏剧等这些叫小五明,合起来就是十明。藏传佛教里"班智达"意思就是精通十明的人。"班禅"就是大班智达的意思。

因明另一解释方式是依靠真因,基于一种真因,对我们所认识的东西确认它,产生正确的认识。

现在我们还是从题目引发,"什么是佛教徒?"我想听听每个人的解释。就是让你们知道,有时我们觉得认识的很多东西,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模糊的,我们还是没有确认的,包括我们的宗教,包括我们的所谓心灵之道的开发。我们已经是佛教徒了,但我记得有一位仁波切说过,我们是灌了很多顶,喝了很多水--仁波切把喝甘露戏称为喝水,但到今天--台湾佛教香港佛法接触藏传50多年以来,到今天,你们是时候好好想一想,什么是佛教徒?甚至什么是佛教?这个听起来让我们汉人蛮伤心的。

学生甲:佛教徒是信仰佛教,学佛

法师:小心,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定义,当你说出什么是佛教徒,而你说的这个东西,他必然就是佛教徒;是佛教徒的话,他必然就是这个东西。

学生乙:心中有佛就是佛教徒

法师:"心中有佛"这个讲法很暧昧,心中有佛是什么意思?比如我妈,她谁都信,是神都拜,你说她是不是佛教徒?你说她不是,她还不愿意哩。你说算不算?

学生乙:应该算

法师:如果这样,我还说过一句,你"心中有佛"怎么定义?

学生乙:他对佛有信心

法师:这种信心怎么说?怎么体现?

学生乙:相信他的理论,相信他的东西是真理

学生甲接上:按照这个办法来修

法师:曾经有过一位居士,开了一家佛学院,这家佛学院他提倡一个"现在这些和尚都不会佛教的,佛教的教理和尚都不会的,他们只会念念经,打打斋。。。所以见到他们不用顶礼的。我们是追求佛教讲的道理,依他的道理去修行,那些和尚不用去理他们的"。就以这人举例,应该是佛教徒,同不同意?他应该是佛教徒,因为他对佛有信心,他依照佛教来修行。以这个作原故,同不同意?......(学生:他不皈依僧宝)OK,就你刚才这个表达式来说,还是有漏洞的。

学生丙:按佛教要求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接受佛教的道理,按这种道路的指导去生活。

法师:这个是很泛义性的,你说的这个好象大意上没有出入,但问题是仔细考察一下,佛教要求我们很多东西,坦白讲,包括我自己,在实践这条所谓的心灵开发的道路上面,作为佛教徒当我们走上这条修心的道路时,可能我们都知道,可能没有谁会做得十分圆满,象米拉日巴一样的,无可挑剔的,无瑕疵的,奋不顾身的去求解脱。我想,我们中间很多人都不是,对不对?我们刚才说过,定义和被定义的两组内容如果一大一小就不行了,你刚才说的,意思看起来很相近,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是模糊的,无法定义的。比如说我母亲,她也说做人要善良啊,从社会道德上是个好人,但是不是一个佛教徒,按你这个定义,她也能包进去了。

学生丙:我意思是信服佛教的理论,接受佛教的这套理论的指导

法师:但是这套理论里面讲了很多东西,我们怎么算是?比如佛教有教我们做一个好人,对不对?在最简单的经书里面,佛甚至教一个人怎么做丈夫。在这点上,很多人都做得到,对不对?这就算吗?如果还不够,那以什么为标准?如果说,所有佛教的东西你都能遵循的......

学生丙:能接受其中一种理论的,很信服的

法师:按你这种定义,现在大学里有很多对佛教有兴趣的,那应该承认他们是佛教徒了。有人给我说过,"我不是佛教徒,但对你们说的东西我蛮佩服的,说的很对。"

学生丙:但他不一定有信心

法师:他有,他说,你们说佛讲得很对。但让他做一个佛教徒,他又不愿意。

学生丙:应该算是

法师:应该是佛教徒?应该不是佛教徒,以他自己都不承认的原故。

学生丁:皈依佛法,皈依三宝的,掌握了皈依佛法,皈依三宝的理论的人

法师:那以藏区里连藏文字母都不会的老太太们,她们对佛教充满了虔诚,皈依了佛教,但她们对佛教的理论基本不认识,那以这些老太太作例子,她们应该不是佛教徒。(众笑)

......

法师:我们下定义时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要互相周遍的。

学生戊:受过三皈依的,参加授戒的

法师:指受过戒的?是不是佛教徒一定受过戒?

学生戊:佛弟子一定受过戒

法师:如果那样的话,以在西藏有许多承许三宝,但没受过戒的在家居士为例,应都不是佛教徒。

学生戊:应不算佛弟子

法师:啊??!

学生戊:我在网上看到这么说的

法师:我个人不承认那种说法,那是错的

......

学生己:遵循着成佛这条道路在走的人

法师:当我不知道什么是佛教徒的时候,你给我一个意思,我循着这个意思去理解时,刚好能够理解什么是佛教徒,也不多也不少。你说的只是将字面意思展开了,但里面的概念没有具体化,听的人只是将一个短的不晓得的词听成一个长的还是不晓得的词而已。

从这个问题我只是想挑出,在理解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是没有细心的没有经过严格的思维的。这种不严格的思维可能是我们不习惯于严格的思维,或者是不知道如何是一种严格的思维。现在你们都讲过你们心中的佛教徒是什么了,但是如果到辩论场上,在严格的理解过程中就会有问题,我们会发现很难给佛教徒下一个不宽不窄的定义。

有些人会问,我们有无必要这么较真?大概就好了,我已经做得不错了。对,没问题,我所说的因明只是提供一种方式让你们了解,在佛教理论建立里面还有一种内容,依照这种内容能够让我们严格地对我们的宗教道路、自己的那种理想进行定义,进行正确的认识,那种恰到好处的认识,进行准确的认识,即所谓的"量"。在因明后面就学到量,很多人就把因明跟量理解成同一件事,其实不是的。什么叫量?量就是新生的无错谬的认识。(继续提问)那什么叫佛教徒?

学生庚:接受佛的教法,严格地实践这条道路的人

法师:那我应不是佛教徒,因为我自认没有严格地在实践这条道路。

在三大寺,我们目前的教本的定义是:承认佛法僧三宝是究竟的皈依处的有情,就是佛教徒。

在这条定义上又引出一个问题了,什么是"皈依"?

学生甲:终极的依靠和归属

法师:终极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这个、那个都可以依靠,但最后是归结为三宝,然后自己的目标是三宝。

法师:那这样但凡皈依都是自宗的皈依?

如果不了解皈依的话,那你们每天早上起来念皈依文心里是什么样子?总不能我们口里在念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佛法僧。

学生乙:信任和希望

法师:若是这样,那你皈依你母亲。

学生丙:将一种教法当作寻求解脱的依靠

法师:那但凡皈依都是为了寻求解脱的皈依?

学生丙:那就是一种依靠

法师:还是一样的,你曾经皈依你母亲

学生:有这样的?

法师:大可以作这种承认的,皈依在其原定义上是:有怖畏寻求救护。象孩子投靠妈妈一样。这本身就是一个皈依,在皈依定义上是合格的。皈依有两种,世间和出世间皈依。小孩子投靠妈妈是世间皈依。

......

实际上,如果我们心里面没有细心考量过,细心想过我们生命里面是否真的有那种不能解脱的不能圆满的怖畏,如果我们心里没有生起这种有怖畏而求救护的心,而是心里想着多高兴啊,今天元旦想着跟谁去涮火锅,一边口里念着诸佛圣法圣贤僧,一边又心里想着赶紧念完去吃饭,这不能算是一种合格的皈依。当我们心里充满着对世间的欲望,充满着快乐,想着今天这个火锅用鸡汤作底还是用骨头汤作底的时候,我想那不是一种皈依的心态。

......

至于我们在选择或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作细心思考的问题,还是那位仁波切说过很有趣的一句话,他说你们买个电视机。买个电脑,甚至买一棵菜,都是左挑挑右挑挑,但我们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条道路时,为未来长远的人生选择一条道路的时候,想都不想,我就是佛教徒,我已经皈依了,为什么?因为我有皈依证,嘿嘿。......但具体什么叫皈依,我们不晓得,法本拿起来了,诸佛圣法圣贤僧......但心里未对这个世间产生任何恐怖,真正投靠于三宝,投靠于佛陀,寻求他的救护那种心态,没有正确生起来,至少没有在模仿起来的时候,口头上的那种皈依我想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发表于 2017-7-24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圆鲁 发表于 2017-6-23 01:22
受攻击的不是藏传而是密宗吧,所以找证据时应该排除密宗经典/仪轨,即使是汉传密宗。视师如佛在汉传密宗不 ...

可拉倒吧!所谓的汉密(唐密)或者说现在的东密回流,多数人都有攻击藏密的倾向,四皈依就是他们用以攻击的所谓一大把柄,人家可没认为和藏密一脉相传。师兄,咱别热脸贴冷屁股了好吗?
 楼主| 发表于 2017-7-2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密恐怕必须承认的经典:


《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一卷》(不空三藏译):

恭敬阿阇梨,等同一切佛,犹若执金刚,于诸同学处,深敬不轻慢。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不空三藏译):

行者应发普贤心,从师应受金刚戒。不顾身命起慈悲,方可堪入解脱轮。
应从师受三么耶,契印密语如经说。敬阿阇梨如佛想,于同学所殷重心。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不空三藏译):


恭敬阿阇黎,等同一切佛。所有言教诲,皆当尽奉行。
于诸同学处,不生嫌恨心,敬如金刚手,乃至诸含识。
亲从阿阇黎,得传教灌顶。明解三摩耶,诸正遍知道。
如是阿阇黎,诸佛所称赞。
等同薄伽梵,大毗卢遮那。

《大毗卢遮那经阿阇梨真实智品中阿阇梨住阿字观门》(净影寺比绮院五部持念僧惟谨述):


夫言阿阇梨者。解秘中最秘真言智大心...说名阿阇梨。是即为如来。亦即名为佛。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法贤尊者译):

佛言慈氏彼诸如来及诸菩萨。观此受灌顶阿阇梨。如观菩提真心而无二相...何以故此金刚阿阇梨。即是一切如来...佛言一切如来金刚身语心三密成就法。当依金刚阿阇梨身语心住……


这段讲了金刚上师(阿闍黎)代表了一切如来金刚身语心三密成就法。藏传讲,金刚上师是佛的身口意的总集化现。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汝等大众当于彼师。常加尊重礼拜供养同于佛想。即感一切如来常加拥护。即是见前一切如来。汝等学众常于彼师奉事供给。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法贤尊者译):

敬阿阇梨等同诸佛。若轻阿阇梨者是轻诸佛。当受众苦无有威德。被诸疟病恶毒拏吉儞魅。宿曜执持及诸魔众。如是灾害常所娆乱。命终之后当堕地狱。是故当知阿阇梨者是为大师。常当尊重爱敬供养。如前所说众苦恼等皆不能侵。应当恭敬供养阿阇梨。何以故此阿阇梨。经阿僧祇俱胝劫数实难值遇。由此阿阇梨开发菩提道得成佛果。是故弟子依本法仪而常供养。是即供养诸佛如来故。

金刚手菩萨。说此诸佛及诸菩萨真实法已。复说颂曰
当于阿阇梨,起大信重心。其阿阇梨者,是无尽三昧。
最上大乐本,诸佛等无异。由阿阇梨故,获最上究竟。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法贤尊者译):


先须亲近阿阇梨,所作诸法皆能成。若不亲近阿阇梨,所作诸法不可就。恭敬孝顺阿阇梨,恒以供养诸贤圣。云何承事阿阇梨,如见诸佛等无异。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汝等大众当于彼师。常加尊重礼拜供养同于佛想。即感一切如来常加拥护。即是见前一切如来。汝等学众常于彼师奉事供给。


《金剛尖本續》:
若比千佛上師勝。應依於上師。又上師者。是第四寶。又云:上師與佛而同等。是故應依於上師。

《金剛頂經》:
三世諸佛之福。與阿闍黎師一毛孔福。同等無異。


《悉地经》:
弟子之法,视阿阇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为能授予皈依之处,于诸善事。而为因首。现世安乐。当来获果。为依阿阇梨故。不久而得无上胜事所谓菩提。以是义故。比之如佛。以为弟子。承事阇梨。无有懈怠。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应告言。汝今已入如来眷属部中。我今令汝生金刚智。汝由此智故。当得一切如来最胜成就。及诸世间出世间一切悉地事业皆悉成就。汝又不应于未入坛场受灌顶人前说此法事。汝若说者非但违失汝三昧耶。亦自招殃咎耳。师应坚结金刚萨埵慧契。置弟子顶上告言。此是金刚萨埵三昧耶契。汝若辄向未受灌顶人说者。令汝头破裂。汝于我所莫生轻慢。应当深生敬信。汝于我身。当如金刚萨埵想。我所教诲。当尽奉行。若不尔者。自招殃祸。或令中夭死堕地狱。汝应慎之。师欲令金刚萨埵入其弟子身心。即结金刚萨埵契告言。此是金刚萨埵三昧耶。

《金刚帐续》:
“未来末世时,我现凡夫相,现种种方便,上师金刚持,勿观为别体。”


《灌顶经》:当视师如佛世尊。


《金刚手灌顶经》:
一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轻毁师有情,应得何果?”佛言:“金刚手,汝勿问此,若为汝详说,恐具慈悲菩萨将战栗呕心,或不忍而入涅盘,因汝殷勤启问,为汝略说,若对于阿阇黎亲犯毁罪,应堕无间阿鼻地狱常流转,若与轻毁上师之有情(不善知识)为侣伴(恶友)如癞虾蟆入水,必传癞于他虾蟆。”


《父子相见经》:
不空成就问佛(时佛将入涅盘),若佛涅盘,恐无人教化。佛言:不空成就,我涅盘后,当化阿阇黎身,而利诸有情。不空成就心疑佛已离生老病死苦,现阿阇黎身,岂非又有生老病死苦?佛知其意,而告彼言:“我现堪布阿阇黎身,亦现生老病死相。”故金刚大持垂示:“在末劫不能见佛之时,我决现凡俗阿阇黎相,勿因不见而悲痛,当思上师即我。


《大乘无上续论》:
“如同种种形色物,摩尼中现非彼体,亦由众生种种缘,如来显现非彼体。”譬如,摩尼宝自体本不存在蓝色,然若将其置于蓝色布基上,因与蓝布相连,是故本非蓝色,亦显现蓝色之相。如是,遍主佛陀虽无诸过,然以所化之过而显现过失。故我等当如理思维:“上师显现此等过失与平凡相,唯是以我自己之过失力,而从上师处反映过来。实则上师并无过失,亦非凡夫。”


《金刚帷幕续》:
“所谓金刚萨埵者,示现金刚上师相,念利一切诸众生,现为平凡之身相。”密续中亦说,所谓金刚萨埵,即于凡夫前示现金刚上师之相,须知,虽利益一切众生之上师实际与金刚萨埵无二无别,然众生障重,不见清净之佛尊,是故,上师特意示现为凡夫相。

《二观察续》:
“末世五百年,我现阿阇黎,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佛说:末世五百年,我会示现阿阇黎相,故应作意彼阿阇黎为我,且需如法恭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1:49 , Processed in 0.03548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