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永真

2014年3月1日深夜,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fsgreen 发表于 2014-3-4 15:27
你看懂了么?

不懂啊。你教我啊
发表于 2014-3-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为什么中国知识精英会堕落成“民主恐怖分子”?

  倚天立

  发轫于美国的互联网,成为了全世界孙悟空打倒“天兵天将”的一个天大的擂台,在一个全球尺度的视野内,无数偶像和权威原来都是些经看不经用的银洋腊枪头,大到疯迷世界的“美国梦”,中到CNN和BBC如日中天的公正神话,小到道貌岸然的大师泰斗,纷纷被山寨版的“齐天大圣”们打下擂台,这不仅出乎话语权垄断者的意料之外,也出乎山寨英雄们自己的意料之外。

  网络延伸了我们的视野和思想,自然也打开和延伸了中国学术殿堂那一座座神秘大门背后的讲台,然而,使我们这些民间草根瞠目结舌的是,在高据讲台的那许多中国学术精英们(主要是社科类)身上,我们没有看到多少道德的高尚、思想的深邃和对真理的忠诚,却看见了这个群体中绝大部分人的浅薄、偏激、愚蠢甚至邪恶,看到了这个阶层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一种报复性的疯狂仇视。

  在目前这个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但精神世界却浮躁纷乱的大环境中,在以大学和研究所为舞台的哪许多知识精英之间,弥漫着一种因为对权力的痛恨而引起的泛意识形态化的浓厚情绪,这种情绪占据了知识精英的大脑,使得他们无志于研究治学,无志于实践求索,无志于国家民族的未来,更没有“吾侪不出,如苍生何”的伟大使命感,在这种泛意识形态化的心态下面,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本行专业,致力于在中国思想界和经济学界,持续不断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对中国全社会、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国运的破坏运动。

  实际上,不管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还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不管是东晋士子的佛玄归流,还是宋明的“心学”、“实学”,不管是清朝的考据训诂,还是“五四”时候的启蒙救亡,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设计者和守望者,但是近二十年来,目前的中国知识精英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堕落成最为不学无术、最为道德堕落、最辜负民族期望、最没有学术贡献和最缺乏时代方向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绝无仅有的自甘沦丧的“伪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在普通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心目中,既没有道德权威,也没有学术建树,更没有引领启蒙民众思考行动的号召力与执行力,普遍受到社会的怀疑、嘲笑、甚至否定。这种被整体蔑视的产生原因,既不是源于“反右”时期的思想钳制,也不是“文革”时期的刻意丑化,而是产生在社会地位尊崇、研究经费充裕、思想领域相对开放、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现在,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震惊和思索。

  知识精英阶层的“仇恨”来自于何处?

  第一,可以说,中国目前知识精英阶层对当局的仇恨心理,很大程度上可上溯到1978年以前,那个使整个知识阶层颜面扫地的年代,从批判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反右运动”,从专家教授打入牛棚,到教师集体虐待为“臭老九”,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集体全面蒙受极大羞辱,其程度之严重虽是元朝满清亦不能比也。这一个非常历史时期的悲惨际遇,让许多经历过和未经历过的知识分子,在心中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集体耻辱和集体仇恨,所以今天,对毛泽东的评价,知识精英和普罗大众的看法犹如天上地下不可调和。

  在寻找悲剧根源的时候,知识阶层痛定思痛,他们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1978年以前的集权制度上,为了自己不再承受这种羞辱,为了民族不再继续这种痛苦,所以,文革后历经数次思想反思,他们认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用“民主选举”来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但是,在知识精英追求“民主”和“人权”的过程中,他们始终顽固认为,1978年以后的历届政权,继承、延续甚至强化了原有的专制集权,所以,他们完全有理由在这些后来的政权身上,延续和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仇恨,“民主”和“人权”成了知识精英奋斗的目标,也成了他们批判的工具甚至武器。另外,社会主义阵营经过1990年后的溃败,西方世界成为唯一的胜利者,这更坚定了知识精英阶层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个时候,对“民主”、“宪政”的探索,逐渐演变成一种漠视国家民族未来的“颜色革命”,演变成一场自我寻找尊严的“复仇之战”。

  从今天来看,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三十年中,知识精英又不知不觉犯了一个刻舟求剑的严重错误,那就是他们认识不到,目前中国的政治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专制主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集权性质逐渐淡化的权威主义,其封建色彩已逐渐淡化,社会民主党的色彩却在渐渐浓厚,即使在基层政权中仍然存在极大的官本位意识,贪腐行为也呈洪水猛兽之势,但是,这毕竟不是主流,中国社会的矛盾还远没有激化到需要改变政权性质的程度。另外,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来抹去几千年留下的历史印记,这本身就没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知识精英们坚决不承认、更不接受这一点,他们用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标签,来掩盖自己其实是社会制度破坏者的事实,他们顽固地站在所有社会管理行为的对立面,无论对错与否、不管青红皂白的反对心理,已经变成了知识精英们潜意识中一种如同排泄反射一般的本能。

  因此,在现有体制下,强力政府与知识精英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一个权威家长和一个青春期反叛少年之间的关系,家长大权独揽,行事强迫,少年则叛逆不服,敢怒不敢言,二者之间自然处于一种隐蔽的斗争状态。父亲让儿子苦练钢琴,儿子偏偏不学,但在棍棒下又不得不练,于是懒洋洋消极怠工,还要悄悄用小刀划烂钢琴的漆面。这种破坏性为必然会招致严重的惩罚,而惩罚则让儿子更加痛恨钢琴,在他眼里,钢琴就是专制的象征,只有一有机会,他绝对会把钢琴一把火烧成灰。

  但是,情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额财富积累,知识精英阶层对权力集中的不满,已慢慢从为民请命的立场,转化为财富分配方式的诉求,知识精英不满于国家财富集中于政府和国有企业之手,希望用“民主”和“选举”来分得权力甚至是夺取权力,但是,这个阶层在各种场合表现出来的幼稚的管理观点和偏激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官方的顺应和民众的广泛支持,精英阶层就把这一切归咎为专制制度和专职制度下的奴性思想,于是,精英们坚定不渝地打起了持久战,不约而同地把意识形态强加到大学的讲台上去,灌输到任何一种具体的知识和技术中去。

  精英们向中国所有有价值的领域,发起了一系列的破坏运动。

  精英们认为是传统文化支撑了集权的存在,所以,传统文化变成了他们的靶子,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把美国塑造成一个连美国人自己都羞于接受的“上帝之城”。被他们祭在供桌上的西方文化,其实只是用来砸毁一切中国传统的暴力工具,只要是不符合西方价值尺度的观念与道德,都会被他们拿来进行阉割和切除。

  精英们认为被洗脑的愚民支撑了集权的统治,因此,这些愚民又被咒骂为“义和团”。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弱阶层,成为了他们攻击权力的“板砖”,但这些“板砖”扔完之后,他们又称之为“无法带入现代化”。所以,厉以宁才说:“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所以,复旦教授朱学勤才会气急败坏,把一场夺取几万人生命的地震,诅咒为对本民族的“天遣”。

  精英们认为是传统道德阻碍了“民主思想”的贯彻,所以,便以不负责任的极端自由主义和反道德行为来摧毁传统道德,所以,“范跑跑”才会把自己违反人类公德的自私行为,吹嘘为最符合人性的反国家暴政的斗争。被学生砍死在课堂上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一边把女研究生抱在怀里,一边抨击亵渎法制的贪腐行为。至于那个叫李银河的具有强烈窥视欲的干瘪女人,更是把“性解放”歌颂成了一个翻天复地的伟大革命。

  因为中国国家主权的完整阻挡了美国大兵的军靴,所以,精英们又推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口号,企图用“人权”来撕开中国国家的大门,建立起一个欢迎“皇军进村”的“人权维持会”。

  精英们认为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支撑了中国社会的稳定,而这种稳定又为集权政府的存在提供了空间,于是,茅于轼才会代表美国人民来抗议中国的土地保护政策,他认为中国应当到国际市场去购买粮食,可如果买不到粮食,那就说明中国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对于迟迟没有到来的中国社会动荡,茅于轼心急如焚,已经是只管宣传目标,不顾逻辑通顺。

  说穿了,目前中国的知识精英把“民主”推到神的位置上,实际上就是希望用“民主选举”的办法来夺取政权,至于说“夺权”以后,怎么来解决中国现有的各种困难,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如果有人问及,他们就用一句“民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来充当所有答案,实际上,对于中国的问题,这许多连自己的个人生活都搞得一塌糊涂的“低能儿”,他们根本没有实际能力来领导社会、指引人民。他们无视这个世界上国际斗争之间的弱肉强食,他们无视中国国内的具体国情,他们无视自己的奋斗目标将会给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只是为“民主”而“民主”,为“选举”而“选举”,一旦目的没有达到,便陷入了一种“逢共必反”的偏执的思想怪圈之中。盲目的仇恨便蒙蔽了精英们的眼睛,使他们心中只装满了对权力的“恨”,却失去了对民众最基本的人文之“爱”,他们将迟迟没有等到“民主骚乱”的愤恨迁怒于全民族,以“民主”为凶器,巴不得将这个民族所拥有的一切破坏殆尽。

  这些失去了大脑的“民主恐怖分子”,假如他们得到了政权,他们在改革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会说是民主还不够彻底;倘若搞到国家崩溃,他们又会说中国的庞大本身就基于专制的大一统传统,分裂成几个小国反而更好;而最后出现民族毁灭,他们更会冷酷地认为,中国人口多、素质低,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现代化。就因为中国实行不了知识精英们需要的的那种政治体制,所以,他们便对整个民族进行一种集体惩罚式的诅咒。

  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民主恐怖分子”!

  然而,在没有实现用“宪政”来夺取政权的目的之后,这些急功近利的精英们,又反过来投靠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争先恐后加入了各种以前他们口诛笔伐的腐败链条,但同时还念念不忘把各种理论光环呆在自己头上,所以,才会有人赤裸裸地宣称自己“为富人说话”、“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

  这才是地地道道的“民主娼妓”。

  知识精英阶层的种种恶行,失去了自我的道德权威,使大众更难理解甚至反感民主制度所具有的分权和制衡的真正意义,从这一点说,知识精英实际上起到了“反民主”的恶劣作用。所以,在这种社会心态下来实行拔苗助长式的“民主选举”,中国的结局不会好于韩国和泰国,甚至不会好过菲律宾,这种“民主”给中国人带来的命运,只会是一种全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复仇和清算,绝不是什么“流奶和蜜”的仙境。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永真 于 2014-3-4 15:43 编辑
fsgreen 发表于 2014-3-4 14:18
汉代设立的都护府,但是都护府和内陆的州郡截然不同。西域诸国与中央王朝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实际上藩属国内部行政权是独立的,因此不可同日而语。 ...

护府和内陆的州郡截然不同”,有何为证?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这就是《汉书·郑吉传》中所称的“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14-3-4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皇帝把准格尔部都灭族了...........
发表于 2014-3-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paljor 发表于 2014-3-4 15:35
[转]为什么中国知识精英会堕落成“民主恐怖分子”?

  倚天立

哈哈哈哈。这种人啊,在twitter和G+好多的。
发表于 2014-3-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4-3-4 15:40
“实际上”三字,有何为证?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 ...

汉代在新疆设立都护府

这时候新疆有没有维吾尔族呢?如果没有,那维吾尔谈何是新疆的主人?

还说家乡被敌人占领的时候不能去麦加朝圣,那么当西域树立巴米扬大佛的时候,你们这些小白帽在哪里?王力雄是二货
发表于 2014-3-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cibe 发表于 2014-3-4 15:42
哈哈哈哈。这种人啊,在twitter和G+好多的。

每当发生大事,无聊的时候我就上去G+啊,twitter啊,看他们表演。。。。。。。。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传·隐公元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发表于 2014-3-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异界 于 2014-3-4 16:21 编辑

陕甘回乱事件 :19世纪中叶的满清民族关系,回民列在汉民之前,所谓"满、蒙、回、汉",汉民最受歧视。回民常习武,手狠心齐,不抽大烟、多做小买卖,比汉民富裕。回汉之间经常有械斗,多数是汉民吃亏。1851年起,陆续爆发太平军、捻军、云南回民起义,清朝军队调往南方,以至关中防务成了真空。

同治元年(1862)的陕西,一些回民首领发动了“传帖杀人”。想要借太平天国陕西清军调走之际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起事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制刀具。杀掉铁匠以防泄秘。然后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临潼知县得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起事之初,基本事情不是杀官府,而是对汉人整村整县的族群屠杀,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结果董福祥击退。穆斯林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一年时间关中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  陕甘回乱对汉族的大屠杀很严重。“重灾区”在汉民居多地陕西省。杀了约500万人。1863 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陕甘总督。率湘军进行镇压。陕西回民在被清军镇压退到甘肃后。对甘肃汉人又进行了大屠杀。虽然也有甘肃回民参加。但最残暴的是陕西回民。杀人最狠。包括白彦虎。据说他就是以杀人狠当上领袖的。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进行种族灭绝大屠杀。不是为谋财。不是为谋地。单纯为杀人而杀人。当时甘肃地靖远民谣:“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梦想文学网==-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陕西**后。又不断动员甘肃**。甘肃回民是1863年开始暴动地。甘肃回民杀汉人乡邻难以下手。从陕西逃过来的回民则走一路杀一路。甘肃汉民被杀了600口减少70%。中部地区的汉民几乎全部被杀。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乱前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人口145.万人。战后光绪六年(1880年)人口仅存45.5万人。人口损失1455.5万人。损失比例为74.5。在甘肃。回民一次杀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绝。回乱杀掉陕甘两省地总人口大约2000万人。民国初年。甘肃(即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区全部)仅剩人口三、四百多万。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多万汉人被杀。时称“同治回乱”。  汉民之所以有这么大地损失。是因为汉人的传统是不私藏兵器。所以遇到问题没武器可用。而当时的回族一般都有。二是回族有骑兵。汉人没有。骑兵对步兵。胜负是明摆的。三是回族聚集之后(估计人数最少有几十万)。首先不是攻击城市。而是以上百倍的兵力集中扫荡各个孤立的村庄。村庄人口少。所以被整村整村灭绝。而中国当时农村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0%。另外一点是屠杀来得突然。各个农村来不及组织联合以及防御。很短的时间内。陕西就被杀了几百万农村人口。后来的城市由于孤立。在局部人数上反而占压倒性多数。 以下是甘肃部分县大屠杀的情况。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杀十万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人口约17.1万,战争中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固原县。回民军队与清军争夺的重点。同治二年一份奏报称,固原突被回军攻破,”民殆尽”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称:”固原回叛……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
据中国人口史,庆阳府战争中损失128.万,占战前人口的91.3%.汉民基本被杀光.
  宁夏府。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回民军队”陷宁夏府城,汉民十余万被屠殆尽”。同年马化隆又陷灵州,”城中民人死者二万余”。整个宁夏府人口损失多达150万,战后仅存10多万.当时有一篇祭文有如下描述:“……同时赴义,数十万人,尽罹锋镝,天降鞠凶……”

花马池(现为宁夏盐池),原有10万人,战后只留下5947人.人口损失94.1%.汉人基本上被杀完。
  陕回入甘经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杀甚惨。由于当时农村杀得很惨,能逃的则涌入县城,借城墙保命。然而城破之后,则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后,“屠毒生灵以数万计,满城官员皆死之。“另一记载:“残杀一日,辄死人民数万,血流成渠,尸积如山,伤心惨目。”渭源人口损失90%,人民基本被杀光。十年后才设官府,招民种田,原有住户只余十余家。

在战争中,回民对陕西、甘肃两省的汉人进行屠杀,据《中国人口史》一书的统计,回民叛乱前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西北回民对汉人的屠杀,可见甘肃各县的县志。甘肃镇原县志记载:“四乡堡寨攻陷无遗,据《中国人口史》第五卷统计”《中国人口史》记载,甘肃泾州四县,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时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据该书推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左宗棠入甘肃时,形容“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孑遗。平、庆、泾、固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永真 于 2014-3-4 16:42 编辑
stephenkuo 发表于 2014-3-4 10:02
维、藏民族问题学者王力雄3月2日针对昆明事件的推文

什么是“新疆”?最直接的解释是“新的疆土”。但是对维吾尔人,那片土地怎么会是他们“新的疆土”,明明是他们的家园,是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呀!只有对占领者才是“新的疆土”。维吾尔人不愿意听到这个地名,那是帝国扩张的宣示,是殖民者的炫耀,同时是当地民族屈辱与不幸的见证。...

汉人创造了新疆!

——汉人在西域的屯垦历史大纲



 历史上汉人对西域的开拓,主要形式之一是屯垦。

 西域地理位置偏远,与内地有高山戈壁阻隔,战事频繁,一般人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完成由内地至西域的长途迁徒并定居下来的壮举。

     历代朝廷总是先对西部入侵势力实施军事征伐,等战争胜利之后,为巩固边疆,解决军队的供给,再组织各种形式的屯田。先是兵士屯垦,然后就近移民进行屯垦。

  西域的屯垦始于汉而盛于当代,唐朝有过较大的动作。历代在西域的屯垦主要目的是解决官兵的粮饷,以及后勤供给。屯垦点的分布往往与战争对象有着较大的关系。西汉时,朝廷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匈奴,屯田点随着战争的争夺地在西域丝绸之路南道展开。东汉时北匈奴强胜,汉与北匈奴的主要争夺地在西域丝绸之路北道,屯田点随着北道展开。隋朝以后丝绸之路新北道逐渐开通,屯田点主要沿新北道战略要地和当时的交通要道展开。


一 两汉时期西域的屯垦

  汉语初入新疆始于西汉。西汉武帝为遏制匈奴势力的扩张,公元前138年,首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汉宣帝首次在西域设都护府,府治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任命郑吉为第一任都护。但西域地区当时都是国小民微的绿洲居民点,不可能满足官府和军队的后勤供给,朝廷采取屯田政策,以解决军需巩固政权。由此,高度发达的汉文化随着屯垦的将士传播到遥远的西域。

  西汉在西域的屯垦,从公元前105年开始,到公元8年西汉灭亡结束,前后经历113年。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12个地点。它是在统一西域的战争中产生,并在统一战争胜利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西汉在新疆屯垦分布地区 表1

序号屯垦地今地名开始时间屯军人数简况
1眩雷伊犁
河谷
公元前
105年
几百人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汉军随行到
乌孙屯田,帮助乌孙防御匈奴进攻
2轮台轮台县
东南
公元前
101年
开始几百人,
多时三千人
武帝派军屯田,公元前77年昭帝派赖丹
扩大受阻,宣帝时形成西域最大的屯垦基地。
3渠犁库尔勒西三十团场附近(双丰镇南沙滩上)公元前
101年
开始几百人,后为一千五百人武帝派军屯田,公元前68年派郑吉率免刑罪人屯田,和轮台同是西域屯田中心。
4伊循若羌县
米兰东
公元前
77年
开始四十人,
为一千多人
昭帝派军屯田,后设伊循
都尉,建有完整的灌溉工程。
5楼兰罗布泊
西北岸
公元前
77年
常有一
万多人
昭帝时楼兰国亡,楼兰变成西域
汉军的大本营,后成重要的屯戍基地。
6交河吐鲁番城西亚
尔乃孜沟中
公元前
67年
开始三百人,后增加到几千人宣帝时郑吉派军屯田,公元前64年
因匈奴激烈争夺而放弃。公元前62年
再派军屯田,设立戊己校尉。
7北胥莎车县东北公元前59年一千人
8赤谷中亚伊塞
克湖东南
公元前
53年
开始三千
后多数调走
莎车之地屯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
为了平息乌孙内乱,常惠率三校尉屯田。
9焉耆焉耆
县南
公元前
51年
一千人为了扩大渠犁屯田,派校尉
辛庆忌领军到焉耆屯田。
10龟兹沙雅县、
新和县
公元前
51年
一千人为了扩大轮台屯田,派军到龟兹
东南部屯田,修有沙雅“汉人渠”。
11高昌吐鲁番东阿斯塔那
村旁高昌故城遗址
公元
48年
二千人派军建高昌城,迁戊己校尉到高昌,
此后高昌成西域三大屯戍中心之一。
12姑墨阿克苏公元
30年
一千人为了防御乌孙反汉势力叛乱,
派戊己校尉率军到姑墨屯田。

  

   西汉末年,由于中原不稳,匈奴乘机卷土重来,西域各国畏惧匈奴之势纷纷叛变。

   王莽大怒,下令断绝内地与西域的贸易及交通。东汉光复后,西域18国遣使来朝,刘秀拒之。18国要求主动派其子入洛阳做人质。刘秀一度不许。后来东汉帝国中央政府稳固之后,汉朝重新建立了西域都护。

   公元73~77年,汉明帝刘庄派汉军大规模进攻北匈奴,攻占伊吾和车师前后国,开始在新疆东北部屯田,东汉和西域恢复了交通。在历史上称为一绝一通。之后,东汉与西域又发生过二绝二通。公元124年,汉朝派班超之子班勇率师出使西域,才恢复和稳定了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地位。

  东汉中央政府在西域的开边屯垦,从公元73年开始,到220年结束,断断续续地维持了120多年。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8个地点。



东汉在新疆屯垦分布地区 表2

序号12345678
屯垦地伊吾柳中金满高昌疏勒于阗精绝楼兰
今地名哈密
西四堡
鄯善西南
鲁克沁
吉木萨尔县城北
护堡子古城
吐鲁番东
阿斯塔那村旁
喀什
附近
和田城
东北
民丰县北
尼雅遗址
罗布泊
西北岸
开始时间(公元)73年74年74年91年80年84年91年74年
屯军人数10005005005001000800300300

 


发表于 2014-3-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cibe 发表于 2014-3-4 15:32
不懂啊。你教我啊

先说你看了么?
发表于 2014-3-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cibe 发表于 2014-3-4 15:22
王是什么东西??????

那你又是什么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永真 于 2014-3-4 16:49 编辑
stephenkuo 发表于 2014-3-4 10:02
维、藏民族问题学者王力雄3月2日针对昆明事件的推文
什么是“新疆”?最直接的解释是“新的疆土”。但是对维吾尔人,那片土地怎么会是他们“新的疆土”,明明是他们的家园,是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呀!只有对占领者才是“新的疆土”。维吾尔人不愿意听到这个地名,那是帝国扩张的宣示,是殖民者的炫耀,同时是当地民族屈辱与不幸的见证。

 两汉时期的开边屯垦,巩固了统一西域的事业,推动了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加速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屯点遍布西域20多个地区,也广泛地传播了汉文化,促进了汉语文在新疆的使用。

  第一,两汉在西域屯田前后经历了250年左右的时间,在西域设立都护府统辖军务、政务、屯务,这些汉朝的官吏、随从、兵士均系内地汉人,他们是汉语文的使用群体和传播群体。

  第二,由表1可以知道,西汉时在西域的屯田吏卒至少有2万多人,多时达3万人以上。东汉时屯垦虽不如西汉,规模小,分布狭窄,时停时办,但从表2所列史料来看,估计也不少于1万人左右。这就是说在两汉时期有2万5千到3万汉人屯田吏卒涉足过新疆。这些屯垦士兵东起楼兰和高昌,西至莎车和赤谷,南到伊循,北达眩雷,东西相距1600多公里,南北相距1400多公里,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点状分布使用和传播着汉语文。

  第三,汉在西域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武帝除给予丰厚的陪嫁和众多的随从外,为了供给公主和数百随行人员的口粮,还派军队去伊犁河谷屯田。细君公主去世之后,汉又派解忧公主和亲。《汉书·西域传》记载说:“汉复以楚王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解忧公主在西域生儿育女,成为西域的一门显贵。这些生活在西域的特殊人群,她们和她们的侍者、子女,以及为供养她们而屯田的士兵,形成了一个使用汉语文的小社会。

  第四,两汉时期,汉朝政府把一些屯田地设立在丝绸之路的要塞处,如楼兰、伊循、鄯善等地,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时“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繁忙和贸易兴旺的景象。这种繁荣多半是由屯田带来的。这些生意人必定懂得汉语汉文

  第五,由于屯田,西域汉人增多,民汉互学语言,西域诸国普遍设置“译长”,说明汉语文在新疆已经深入到少数民族中了。



  汉朝结束以后,究竟有多少官员、屯垦士兵滞留西域,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相关资料却不少。足以证明两汉统治西域时期,汉语、汉文却已经在西域有了一定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前后,由于战争大部分在关内各地进行,内地屯垦极为发达。西域屯垦较弱。曹魏、西晋时期,中央政权接管了东汉在新疆的屯田机构,从公元200年到公元316年在西域屯田100多年,始终没有中断。但是,由于连年战争,华夏王朝中央政府无暇西顾,西域的屯垦规模比两汉时大大缩小,屯垦人数也相对减少,成效也不太显著。
    据有关资料记载曹魏、西晋时期在西域的屯军大约有2千人左右,其中楼兰1000多人,高昌1000多人。
     五胡乱华时期,异族入侵不断,凉州张家军、西凉李家军先后坚持抗战,屯田事业继续发展。鲜卑元魏时期,西域的屯垦事业遭到严重的摧残。但即使在这段时期,高昌地区的汉人屯田仍然始终不断,楼兰、海头(今罗布淖尔)、鄯善、焉耆等地也进行过屯田。
  南北朝后期,突厥汗国从蒙古草原向外扩张,控制了新疆。公元7世纪初,大隋朝建立,并彻底推翻鲜卑人的殖民统治,华夏得以光复。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先后收复了西域大部分领土,如伊吾、鄯善、且末等郡。 但由于突厥势力的强大,隋末内地的混乱,隋朝没有彻底统一西域,开边、屯田人数约3000人左右。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众多,语言各异,不同的民族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文字。汉语主要流行于屯田区内,即如今吐鲁番、罗布泊和民丰县一带。汉人集中的高昌(老屯垦区),语文交际以及疏、券、墓志、碑铭等,也多用汉语汉文。兄弟民族也积极学习汉文。从出土木简中发现有少数民族用汉文写的书信。
二 唐帝国在西域的屯垦
  隋统一中国的时间不长就被唐王朝取代,隋在西域有过短暂的屯垦。
  强大的唐王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北至贝加尔湖以北,南及南海。唐朝成了当时亚洲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西域经过和突厥长期征战,公元658年唐灭了西突厥汗国,统一了新疆。由于军事和政治的胜利,唐在西域的屯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
  唐在西域的屯垦,从公元630年开始,到公元791年结束,经历161年。主要分布在3个地区11个地点。唐以前各朝在西域的屯田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屯田很少。而唐在西域的屯田,东起蒲类海(今巴里坤湖),西到碎叶水(今中亚楚河),南抵昆仑山,北达准噶尔盆地,遍及新疆的东西南北。北疆屯田在天山北麓,以庭州为中心,还有伊吾、轮台、清海、碎叶,共五大垦区。西域屯田主要在天山南麓,以龟兹为中心,还有西州、焉耆、乌垒、疏勒以及昆仑山北麓的于阗,共六大垦区。
  唐朝在西域的屯田进一步巩固了统一西域的事业,推动了西域经济的繁荣,保障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造就了大批杰出的人才。
  第一,唐朝在西域的驻军有5万人之多,每个屯点的人数都在千人以上,万人以上的有庭州和龟兹,成为当时政治、军事和屯田的中心,也成为汉文化中心区。5万人对当时人口稀少的西域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这些人成为当时西域使用和传播汉文明的主体人群。
  第二,历代的屯田制度,使一定数量的汉人滞留在西域,到了唐代这些老屯田区仍然为屯垦的主要地区,这些地区汉人集中,可称为汉文化区。唐朝政府在这些地区实行州、县、乡、里建制,如东疆地区的伊州(州治今哈密市)、西州(州治高昌城)、庭州(州治今吉木萨尔护堡子古城)、沙州(州治今敦煌城西,主要管辖今甘肃西北角和新疆东南若羌、且末两县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汉民集中,文化制度和内地基本相同,官府和民间均以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对南北疆的一些民族杂居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制,也就是用各个民族首领统制各自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就是说,隋唐时期,西域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以汉语作为地方政府的通行语言。
  第三,垦区的扩大、汉民的增多,影响到民间百姓学习汉语文。据《周书·高昌传》记载“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子弟以相教授,虽习读之,而皆为胡语”。还有如大家所知道的卜天寿《论语郑氏注》抄本、拜城发现的《杨思礼残牒》、沙雅西北通古斯旧城所出的《李明达借钱残纸》等都说明了唐朝时期汉语在西域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且占有重要地位,非唐以前的任何朝代能比。
三 五代、宋明时期西域简况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汉人在西域的地位动摇,吐蕃一度侵入西域(公元791年),汉人在西域屯垦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公元840年,回鹘主力也侵入西域,西域部分地区被喀喇汗国、高昌回鹘国占领并对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并施行残暴的统治。西域的汉文明遭到巨大毁灭,西域的佛教也同时遭到毁灭。西域很多地区开始穆SL化。
   宋朝建立后,于阗守军李圣天长期抗战,在很长时间里,西域都没有彻底沦陷,仍然宗奉大宋为中央政府,李圣天的军队长期屯田,浴血奋战。由于汉人及归化汉人人口的严重不足,加上MSL政权的巨大压力,北宋中期,西域的汉军最后失败。

      公元1134年,西辽完全占领了西域。
  西辽统治时期,各方面都保持着中华汉文化之风。西辽的五个皇帝保持汉族帝国的帝号和年号。其官制、军制和税制,都保留了辽朝制度和汉族制度的特征。宫廷和官府通用契丹文和汉文,钱币上也印有汉文年号。西辽统治地区,有很多汉族人民。西辽宫中,也有很多汉人。这不难说明在西辽时期汉语和汉文有着一定的地位。
   西辽国部分属于归化汉人,部分是纯汉人,这样以来,南宋时期的西域,相当程度上实际是汉人在继续拓荒,继续屯垦。
    蒙元入侵中华,崖山之战,宋朝军民集体殉国。1278年开始,蒙元殖民者也开始在西域地区,实行殖民屯田政策。到公元1298年结束,共有20年,屯军有2万多人,屯民有3.7万户,汉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技术问题,蒙元殖民者的所谓西域屯垦,显而易见的主要角色还是汉人。
   
      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号召天下汉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蒙元残暴而短暂的统治被推翻,蒙元势力被驱逐出长城以北。铁血大明为肃清北元,一直追击到漠北!
  大明三百年间,由于要长期与蒙古鞑靼、瓦剌作战,朝廷在哈密地区设立了关西七卫用来控制整个西域。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永真 于 2014-3-4 16:52 编辑
永真 发表于 2014-3-4 16:38
  汉朝结束以后,究竟有多少官员、屯垦士兵滞留西域,历史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相关资料却不少。足以证 ...
四、满清殖民者将西域篡改为“新疆”  满清入关,进行空前大屠杀,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严厉禁止汉人进入西藏、蒙古、西域地区,操纵联蒙制汉、联藏制汉。
      满清将西域改名为“新疆”,是篡改中华版图的阴谋的一部分;满清为了统治西域,不得不引入汉人——西域的旧主! 满清时期,有一则材料说有男女屯垦军民48万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绿营,也就是汉人。
   
五、近代汉人大规模回归新疆  / 东突势力对汉人的大屠杀
     近代,由于满清“保大清而不保中国”,将汉人辛苦开拓的万里河山大片大片的割让给列强, 满清统治日益崩溃,同时也被迫启用大量汉人将帅。同时内地汉人的生活处境日益艰难,自发移民。

      尤其是沙俄入侵新疆,满清弃之如履。引起广大汉人的强烈反抗,汉人统帅左宗棠率汉军进军大西北,一举收复新疆。内地汉人大量涌入新疆,进行开疆拓土;

    大批汉族军民进入北疆,使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大大超过南疆,同时,也使北疆汉语文的使用水平大大提高。
   
      迪化(乌鲁木齐)变成了全疆最大的汉人屯垦基地和汉人经济中心,伊犁屯垦事业衰落。迪化周围巴里坤、奇台、吉木萨尔、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北疆地区的民屯蓬勃发展,这些地区成为后来的纯汉文化区;3.由于屯垦事业发展较快,新疆人口的增长也很可观,据1911年2月26日奏报,新疆人口达到2,162,030人。汉人占了很大比例。


  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与新疆毗邻的河西地区,后来扩展到甘肃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县府,包括安西、肃州、高台、张掖、山丹、东乐、敦煌、凉州、甘州、武威、永昌、镇番、靖远、灵州、中卫、环县、平番、平罗、静县等地。

   移民人数相对集中,根据不完全统计,20年间户屯移民总户数10,454户,总人数大约52,250人。天山以北各类屯垦农业人口已超过11万,各类屯垦的区域基本定形。北疆人烟稀少的状况基本结束。

  左宗棠时期新疆地区的屯垦分布,为乌鲁木齐、巴里坤、奇台、吉木萨尔、阜康、呼图壁、玛纳斯、伊犁、阿勒泰等地。移民来源地仍是邻近新疆的甘肃各地,而且永久性移民增加。。。

     晚清时期,孙中山再一次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满清被辛亥革命的洪流推翻。

  民国时期(1912~1949)37年间新疆的移民时断时续,但总还是在发展。形式是军屯开路,民屯为主,安置地仍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奇台、孚远、昌吉、绥来、呼图壁、沙湾、乌苏、哈密等地,以及南疆的焉耆、库尔勒、尉犁、若羌、且末、轮台等地,全疆总人口比1911年翻了一番,一度超过400万
   但是,苏俄扶植“东突”势力,在新疆发动大屠杀,汉人惨遭种族清洗,在叛乱地区,汉人幸免遇难活下来的人不多。在1949年王震将军进军新疆之前,整个新疆地区汉人已不足30万了。



发表于 2014-3-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4-3-4 15:40
“护府和内陆的州郡截然不同”,有何为证?
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 ...

西域与内陆是不同的。内陆州郡,设立刺史,刺史是皇帝认命。但是西域不同,西域原本有藩属国,藩属国的首领是国王,国王是世袭,当然为了维持藩属关系,藩属国的国王会接受皇帝的册封,但是这与刺史有着本质不同。皇帝可以直接认命刺史,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皇帝不能直接认命国王。藩属国国王的领地是世袭的,王位是世袭的,不是皇帝封给他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21:26 , Processed in 0.03994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