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般若净土

《视师为佛上善版》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风 于 2009-6-15 12:57 发表
看到了。我还是认为'三宝不存在”只能在第三条里成立。正确的名言识,是指世间人的正确的名言识。证到胜义后,应该归为第三类。因为这里是讨论”世俗谛"的安立。不是在讲胜义谛的空性。可以说,第二条是说凡夫的名言 ...

怎么得出第二条一定是凡夫的名言量?
发表于 2009-6-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风 于 2009-6-15 13:01 发表
阿赖耶识在他宗里就是世俗谛吧?注意这里就是讨论世俗谛的存在问题。


既然讲到三条,就默认是应承中观嘛。如果讲他宗,电脑、桌子也是胜义谛啊。
发表于 2009-6-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言量,是指正确的名言识。如错乱识见绳为蛇,他人不错乱识见是绳非蛇,就不能安立错乱识所见的蛇为世俗有,因为与他人不错乱识所见不同的缘故。”

以尊法师上述的表述,也不代表你和尊法师观点一致。这里尊法师并无说明名言量是指佛陀所见的世俗谛。尊法师所举的例子,凡夫的名言识完全可以区分。
这个问题放一下好了,如果有其他人的解释可以再参考一下。
发表于 2009-6-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雪冬儿。。。。

或许, 中观 应该是 事物的本来面貌 ,
(您的)中观 是 “ . . . 思考” 还差不多吧 !?
————中观是一种观点。。。。。:lol     事物的本来面貌。。。。这话怎么理解都可以。。。但是“事物”“本来”“面貌”就含着很大的能所的对立,这个不能算好的中观的说法。。。。:lol  
没事,我们都是在思考,没思考就成了倒霉的大乘和尚见了。。。:lol
发表于 2009-6-15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1.客观上是不是所有上师都是佛?根本不可能嘛,否则就会有十地菩萨以下圣者和凡夫没有弟子的过失。
2.自己的具体某位上师是不是佛?这个自己不知道。但无论其客观上是否佛,我们都要当佛看,因此自己某位具体上师是否佛根本不重要,重要地是我们要当佛看。
一切ok啦。


我看是ok的!

其它的,要看个人的修学程度了,对中观的理解,或用其它的方法看待本问题,可以另外开帖子了。
发表于 2009-6-15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认知桌子形状大小的就是名言量,名言量,从凡夫到佛圣者之间都有。只要是名言量,无论是圣者的名言量和凡夫的名言量,其所得都是一致的。其他的就不说了,各自思考吧。
不过,我隐约觉得,你好像认为只要是名言识、名言量就是凡夫,胜义识就是圣者的。或许我理解错了,不过从你字里行间我的确有这感觉。
发表于 2009-6-1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板锹 于 2009-6-15 13:06 发表
或许, 中观 应该是 事物的本来面貌 ,
(您的)中观 是 “ . . . 思考” 还差不多吧 !?
————中观是一种观点。。。。。:lol     事物的本来面貌。。。。这话怎么理解都可以。。。但是“事物”“本来”“面貌 ...


原来如此啊 :lol



那只好
待 再过段时间 ,
或许您 会因缘成熟 明白!?
发表于 2009-6-15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文字进行这样的辩驳非常了不起!至诚礼敬各位师兄!随喜赞叹!佛的境界唯有佛知道。这样的话不论认为上师是佛还是认为上师不是佛其实都已默认为各位都是佛了。呵呵!:lol
发表于 2009-6-15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凡夫的立场上,客观佛只能是个了知。因为了知这回事,因为求福的需要,凡夫产生主观佛的认知。主观上的佛的认知对行者的修持产生实际的作用。
入行论云:
犹如乌云夜
刹那耀闪电
如是因佛力
世萌修福意

因为这个世界,出现殊胜的化身佛,各位才了解有佛。
但不管这个佛是多么客观的存在。
凡夫只能用有染的主观去认识。无论你怎么了解客观佛的意义。
事实上,客观佛的概念,也是随顺静风老兄的习惯而提出来的。提出这个问题,无非是想破其使用上的不当而已。
从我自己立场而言,我觉得主客观概念是很有限的,不能表达觉悟者=佛的概念。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生世世随喜黑板锹生生世世随喜雪冬儿生生世世顶礼大德的功德的功德!

静风师兄,41楼的帖子又学习拜读了一遍,觉得有个问题需要首先明确一下:

能不能确认一下,您的三个版本是不是都在谈“对具德善知识(具德上师)的意乐依止法”的问题?“上师们的缺点”对应广略二论掌中解脱哪些章节的教授呀?请明示一下,以便我对照学习思维。
发表于 2009-6-1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火 于 2009-6-15 18:21 发表
站在凡夫的立场上,客观佛只能是个了知。因为了知这回事,因为求福的需要,凡夫产生主观佛的认知。主观上的佛的认知对行者的修持产生实际的作用。
入行论云:
犹如乌云夜
刹那耀闪电
如是因佛力
世萌修福意

...


不错啊
发表于 2009-6-1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般若净土 于 2009-6-15 18:34 发表
生生世世随喜黑板锹生生世世随喜雪冬儿生生世世顶礼大德的功德的功德!

静风师兄,41楼的帖子又学习拜读了一遍,觉得有个问题需要首先明确一下:

能不能确认一下,您的三个版本是不是都在谈“对具德善知识(具 ...



以退为进 啊,请 先看上面 上善师兄的《修心剑轮》内容, 另外 请参考,

            “以前,印度的阿阇黎部跋达悉地斯瓦弥兄弟二人,最初乃外道,为了供养大自在天,前往岗底斯山,当他们目睹大自在天也皈依佛陀,便投入佛门,成为大乘的大阿阇黎。之后,为歌颂佛的卓越功德,造《殊胜赞》一文。应如赞中所说,以我们的大师为皈依处,坚定不移地学习佛的教法;不以苯教和印度六师等佛法以外的对象为皈依处。内道与外道的大师、教义及学习该教的僧伽,其胜劣之区别,如《殊胜赞》中所言:

  “我舍诸余师,我皈依世尊,

  若问是何故?尊无过具德。”

  又说:

  “于余外道教,云何善思惟,

  如是于怙主,我心起深信。”

  《赞应赞》也说:

  “何应趣应遮,何净何杂染,

  此是大雄教,与他言说别。”

           藏地虽然没有真正的印度外道,但有些自称是佛教徒和学者的人,在遇到紧要关头,或是为了广收徒众,或顾全别人的面子,对信奉苯教或蛮夷宗教也觉得无所谓。这是认为有两种皈依处的做法,已舍弃了心中的皈依,而被摒出内道之列。

           有些人说:“我爱好佛教,也爱好苯教。”然而苯教的大师、教义及其信徒并没有堪作皈依的原因存在。苯教大师并不具备断尽一切过失等功德,教义中连如何减轻烦恼的方法都没有;虽然苯教的僧团表面上也受别解脱戒,但并没有律仪的传承,所以这三者都不具足功德。苯教中连内道的皈依都没有,所以不宜皈依。

          (帕绷喀大师告诫说,佛、苯之间不应像吵架一样,相互说一些贪自嗔他的话。重要的是,我们应当阅读过去智者的权威论著,以了解苯教的起源,例如土观·达麻班杂(法金刚)(38)的著作《论一切宗派之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等。)苯教在祖师、教义、见地三方面,混杂有外道的见地和修持,并剽窃佛经伪造成自己的经典,从古代生存下来流传至今。这种低劣的教派绝不是求解脱者可以皈依和信任的对象。止贡,季丹贡波(世间依怙)(39)基于这些考量,说道:“在苯教的见修类文章中,有的说一切情器世间是从卵中出生,也有说是由卦象或自在天所创造,这都是外道邪见的流衍。”《噶当子法》(40)中说:

  “外道苯教悉地速,暂乐终堕恶趣中,

  外道苯教似炉火,稍近虽有安乐起,

  若行接触即焚烧。”

  瑜伽自在杰·密勒日巴也说:

  “苯教根源为邪法,具力龙魔之所创,

  不入解脱究竟道,苯教乃是极劣种。

  外内二道差别者,乃皈依处相径庭:

  内道皈依为三宝,外道梵王遍入天。

  自身解脱轮回已,方能解脱他有情,

  此惟佛陀正等觉;大自在等世间天,

  自为生死系缚故,虽有能力为他人,

  赐予暂时小悉地,解脱生死何能赐?]

  又说:

  “《白色十万龙经》等,说于五部龙坛城,

  愿求成佛甚荒谬,龙者乃是畜生故。

  “苯身普贤]等坛城,花样虽多率皆是,

  往昔蓝裙班智达,所臆造之诸邪法。

          现在有些人将苯教的“辛拉沃噶”与 观自在 视为同一,并说一切有情皆诸佛化机之故,苯教中也有许多佛菩萨的身,所以修苯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种说法只是自己被邪见恶习所染污蒙蔽的过甚之辞。如果这不是过甚之辞,试问,畜生中也有佛菩萨的化身,如果仿效猪狗的行为,是否也是有德无过呢?
          所以,凡是求善之人,应该将所有令人反胃的恶见像擦粪的石头一样丢弃,认定佛教的三宝为真正的皈依处,全心交付三宝,这是最重要的。 ”
发表于 2009-6-1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以前回帖很多地方说过。如果你不读别人的贴,那是怎么做到可以不断的回帖的?

原帖由 般若净土 于 2009-6-15 18:34 发表
生生世世随喜黑板锹生生世世随喜雪冬儿生生世世顶礼大德的功德的功德!

静风师兄,41楼的帖子又学习拜读了一遍,觉得有个问题需要首先明确一下:

能不能确认一下,您的三个版本是不是都在谈“对具德善知识(具 ...
发表于 2009-6-1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上是否存在佛,客观上一位上师是否是佛,这个说法很多大德也这么说。这个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你这个人太害怕客观了。呵呵

原帖由 风火 于 2009-6-15 18:21 发表
站在凡夫的立场上,客观佛只能是个了知。因为了知这回事,因为求福的需要,凡夫产生主观佛的认知。主观上的佛的认知对行者的修持产生实际的作用。
入行论云:
犹如乌云夜
刹那耀闪电
如是因佛力
世萌修福意

...
发表于 2009-6-15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至少在这个三条里面,我认为第二条只是指凡夫的名言量。

原帖由 喜饶嘉措 于 2009-6-15 13:24 发表
佛陀认知桌子形状大小的就是名言量,名言量,从凡夫到佛圣者之间都有。只要是名言量,无论是圣者的名言量和凡夫的名言量,其所得都是一致的。其他的就不说了,各自思考吧。
不过,我隐约觉得,你好像认为只要是名言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23:45 , Processed in 0.04736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