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喜饶嘉措

佛教否定分别、主张愚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佛无分别大智  是智所生法常住    无分别后起智门  此分别说无分别
由无分别我分别  此分别已分别生    金刚萨埵大士尊  说彼分别为方便

从果而言无分别,从因而言分分别。逞口无密非果道。
既然择因而修,不分别不方便。分别能够四施,才是饶益众生。
发表于 2008-9-1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08-8-31 09:19 PM 发表
各位,我原说站在弱者一边,就是预见格鲁诸兄会围攻异见;其实格鲁自宗也是崇尚真理不怕辨析,素有辩经的传统;但为什么在这一贴的辩论时越来越感情用事,以至于言辞讽刺伤人自尊呢?

与其高谈慈悲,意想菩提,莫 ...


你这话说起来是很有道理,但是、但是说话要对机,既然对方持“无分别见”,那么谩骂和赞誉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否则就成了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发表于 2008-9-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分别忍,本出禅宗,顿悟禅宗,传于震旦,千百年来,对不立文字,离言离思无不信受,传入蕃地,竟惹群伦争相疑谤,盖此地福薄障重。顿教不闻,以至对般若无言生邪见,对法本无法起邪思,既不知宗门,何知教门,既已离宗,又何言教,甚者,以有见有思之小聪测无思无求之大慧,谬种流传,竟至于斯

金刚经云佛法如筏,法既已筏喻,即当应舍,楞伽经喻以为药,既以药喻,应知权化,有我病者,无我疗之,有邪见者,正见疗之,而诸法性相者,非我非无我,非常非无常,非生死非涅槃,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缘何离于非法相住于法相,离于我相住于无我相,维摩默照,顿为无别,泯灭二取,文殊称赏,是无别智,为不二义,后世被讽被讥,自当思之,智如文殊乎。

楞伽有言,真如菩提,不在言说,如言取义,当堕地狱,故古德高人,不留一见,而定执见解,即落窠臼,终日闻思,闻思不及,终日论辩,言不及义,若真修实练,谬执见解,如屑如眼,顽固不化,即落楞严之阴魔境界,可不畏乎。

屡见黄教论著指斥摩诃衍,禅宗大德何须尔等谤之,敦煌禅书已重见天日,细心参研,境界可识否?

又无分别本为佛说,不思议当信受奉行,何得闻道大笑,污为冬眠,更甚者,反诬他宗别派不知经意?

偶思所及,略表寸语。多言无益,附录贝叶经文,愿皆皆沾释尊甘露法味,学人合掌顿首
发表于 2008-9-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入无分别总持经》(敦煌本)
失译
  (上缺)而为上首(缺)世尊。百千眾会,前后围绕,犹依诸法无分别而显於法。
  尔时世尊,观诸菩萨摩訶萨大眾会已,而告之言:汝等善男子,应当受持入无分别总持。若能持者,彼菩萨摩訶萨,便能速疾 证得圆满诸佛殊胜妙法。
  尔时无分别照明菩萨摩訶萨,在大眾中,即从座起,偏覆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为诸菩萨摩訶萨,说无分别总持,令诸菩萨摩訶萨闻已受持读诵,如理作意;復为有情,辗转宣扬,而当解说。作是语已,尔时世尊告无分别照明菩萨摩訶萨言:善男子,諦听諦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说无分别总持根本之法。善哉世尊。彼诸菩萨一心而听受之。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摩訶萨言:善男子、诸菩萨摩訶萨,闻无分别法已,安住无分别心想,所谓能遍除遣能取所取之想。此中有漏体性自性,而有分别之想。有漏体性者,即是五取蕴。所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云何復能捨彼相耶?现前诸法无作意故,彼便次第能捨分别诸相。彼时有异对治相分明显现,现前而行。所谓分别布施想、分别持戒想、分别忍辱想、於精进起分别想、於禪定起分别想、於智慧起分别想;所谓或自性想、或功德想、或坚实之想,彼亦不作意故,能遍除遣。彼能遍遣彼想之时,有餘真实之想现前而行。彼亦所谓分别空想、於真如起分别想、实际无想胜义法界中而起分别之想;所谓或我想、或功德、或坚实之想,於真实中,而起如是分别之实。彼亦由不作意无念故,遍能除遣。彼若遣除如是诸想之时,有餘证得分别之想分明显现,现前而行。於初地得分别之想,乃至十地证得之想,於无生法忍中,起分别想、於记别想、严净佛土想、成熟有情想、灌顶之想、乃至起於证得一切种智之想,分别行想。所谓我想、功德想、或坚实想。彼证得中,起如是分别之想。彼亦由不作意无念故,能捨如是诸想。菩萨摩訶萨,於如是等诸分别想,由不作意而能捨之,是名於无分别而勤学也。虽即未能触证无分别界而得名,为令触证此法故,如理作意,胜妙等持。於彼加行,亲近修持多所作故,如实作意而相应故,即能无为无加行,圆满证无分别界,而渐遍净。何故无分别界名无分别耶?超过一切寻思想故、超过能詮所詮相故、超过以根计度想故、超过以境计度想故、超过计度唯识相故,一切烦恼及随烦恼、一切障碍,无依住故,故名无分别。何者无分别?无分别者,无色无对无依无明无知无有所依处故,由诸菩萨摩訶萨善住无分别界故,於一切所知境界以智见,犹如虚空,无有差别之想。以无分别后得智,观一切法,犹如幻焰、梦影、响像、水月、变化等故,获得广大乐住,及得广大心圆满等广大智慧,於乐说中而得自在。於一切时而能利益一切有情, 以无功用作诸佛事而无间断。
  善男子,譬如有一胜妙石藏之下,而有种种杂宝光色灿烂异常。所谓金银琉璃赤珠等诸杂宝藏。或时有人欲求宝藏,来诣彼所。有知宝者而告之言:咄男子,此胜妙石藏之下,有大宝藏光色灿烂异常,彼下有如意宝珠。汝应最初掘此石藏。掘彼藏已,便见银石,於彼汝不应生於金想。识彼相已,而更掘之。此见金石,於彼金上,不应起於大宝藏想。识彼想已,而更掘之。掘已此见种种宝石,於彼宝上,不应生於大宝之想,应了彼想,而更掘之。咄男子,汝作如是事,如是掘已,叹然无为。无有加行;见大妙珍,如意宝珠,获彼宝故,汝即富乐,受大果报;於自利利他,有大势力。作是语已,善男子,为了彼义而作此喻:此中胜妙石藏者,即是诸行并诸杂染,喻此二种增语;下有大如意宝珠者,即是无分别增语;求如意宝珠人者,即是菩萨摩訶萨增语;汝不应生於大宝想者,即是如来应正等觉增语;见於石者,即是自性有分别想之增语;所言掘者,即如理作意增语;见银石者,即是对治有分别想增语;见金石者,即是空等上起於分别想之增语;见种种杂宝石者,於证得中。起於分别想之增语;如意宝珠大珍藏者,即是触无分别界增语。善男子,以是譬喻,应知令入无分别胜义。
  復次善男子,如何菩萨摩訶萨,以赖观察分别相故而能趣入无分别界耶?如是菩萨摩訶萨,安住无分别界时,若有色相,现起此色相,是则行於分别;若起餘色行想,是则行於分别;此色是有,是则行於分别;乃至识灭染净无者,是则行於分别;若起无色行想,是则行於分别;若起色性非有、亦非从因、亦非从业、亦非相应、亦非流转,是则於分别;於色起唯识想,是则行於分别;犹如无色现色,诸识亦非有者,是则行於分别。善男子,若菩萨摩訶萨,虽於色性,无所缘所得;於现色诸识,虽无所得,亦不唐捐唯识之性;若离於识,更无少法而可得故;於唯识性,如实不起不见;於唯识外,如实不起无见;於现色诸识,不起无见;於唯识外,如实不起无见;於现色诸识,不起无见;及唯识中,如实不起一异见故;於唯识无相理中,不起有相无相、一异种种见故;无灭无生、非断非常、无来无去,如实而不起见彼;於如是诸分别中而不分别,亦不分别此是无分别界;如实不起如是诸见。善男子,此名随顺趣入无分别界,是名菩萨摩訶萨极善安住无分别性。如是受想行识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到彼岸等,如是空等,乃至一切种智,皆应佛说。善男子,此中菩萨摩訶萨,於一切种智上,起於如是分别:若我行於一切种智之行,是则行於分别;餘人行於种智之行,是则行於分别;一切种智行者,是则行於分别;起於证得种智行者,是则行於分别;一切种智永断烦恼所知障者,是则行於分别;一切种智是清净者,是则行於分别;一切种智无者,是则行於分别。一切种智自性亦无、因中亦无、果中亦无、业中亦无、非相应流转亦无,如是行想,是则行於分别;於一切种智行唯识想,是则行於分别;如於种智非有、现种智之识亦非有者,是则行於分别。若菩萨摩訶萨,缘念於佛,虽无现佛之识,而亦不唐捐唯识;外无有少法可得,亦不见唯识非有;除唯识外,不见非无;於现一切种智之识非有,彼及唯识,如实不起一异差别见故;於唯识无相中,如实不起无相见故,亦不起非无相见故。善男子,於一切时处,如是一切分别,若不观察,离於分别,如实不见无分别性,如是此名入无分别性。善男子,此名菩萨摩訶萨 极善安住无分别界。
  善男子,若有受持此经章句,书写读诵,所生胜福,甚极广大,非捨恒沙身命以为校量,亦非捨恒沙世界满中珍宝、亦非供养 满於恒沙世界一切如来宝像塔庙所生之福。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安住无分别 胜法最胜子 超过分别路 渐获无分别
  善寂无动最 自在无等等 於无分别乐 菩萨能获得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无分别照明菩萨摩訶萨,及诸大会,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入无分别总持经》一卷
发表于 2008-9-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卍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卍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与无数百千大众俱。是诸大众恭敬围绕听佛说法。其所演说谓以大乘无分别法而为发起

尔时世尊普观大会诸菩萨众。即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无分别光。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入无分别法门。令诸菩萨闻是法已。如理修学

佛言。善男子。汝等谛听。我当宣说入无分别法门。时无分别光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时诸菩萨受教而听

佛言。善男子。若诸菩萨得闻增上无分别法。住无分别心。即一切分别相。离此言无分别者。应先了知从初自性有分别相。分别相者谓取舍二法。即此取舍是自性分别相。由此即起有漏事相。以有漏相故即有五取蕴。五取蕴者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善男子。云何得离自性分别相。谓不现前别异作意。如是即离自性分别相。若异自性取相是有所行。此不能得无碍相应。是故应知布施无色无分别相。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无色无分别相。何以故。谓自性无色功用无色真实无色。若起别异作意欲离分别相者。即后有无色无分别相可离。如是即有所行。而不能得无碍相应。是故应知空无色无分别相。真如实际胜义谛法界无色无分别相。何以故。谓自性无色功用无色真实无色。是故应于无色无分别相不异性观不作意离。若别异作意离者。即于无色无分别相后有所得。如是乃为有所行。即不能得现前无碍相应。何以故。谓初地所得法。无色无分别相。乃至十地所得法。亦无色无分别相。得无生法忍。亦无色无分别相。得授记别。亦无色无分别相。得严净佛土成熟有情。亦无色无分别相。乃至得一切相智。亦无色无分别相。如是所说谓以自性无色功用无色真实无色。若菩萨于是诸所得法。起异所得分别相别异作意者。即于一切无分别相。悉起别异作意。如是即与无分别理而不相应。彼不能入无分别界。若菩萨住三摩地。心入无分别界。而于所入起无所得想。彼正相应是正所行。是正所修正所作事。是正作意住无作行而无发悟。是名真入无分别界所行清净。善男子。所言无分别界者。以何义故名无分别界。谓于一切色过诸分别。于一切根过诸分别。过一切分别境界。过一切表了一切烦恼随烦恼障无所摄藏。是故说名无分别界。于是无分别界中。无色无见无住无碍无表了无种种相。若菩萨如是了知。已如是安住无分别界。是即入无分别智与虚空等。于一切法无所观而观得大乐行增长大心。得大智慧大说无碍。于一切时一切相。普为一切众生作大利益。得勇力增长。于无发悟佛事得大轻安。善男子。譬如一处有一大石山。于其山下有大宝藏众宝充满。所谓银宝金宝及种种异宝。复有大摩尼宝出大光明。是时有求宝人。来诣此山欲求珍宝。彼有一人。先知其宝所藏伏处。见来求者即谓彼言。汝求宝人。当知此处大石山下。有大宝藏众宝充满。复有大摩尼宝出现光明。时求宝人闻其言已。即时勤力坚固作意。开凿彼山取大摩尼宝。开已乃见银宝现光石无光现。是人见已。不作大珍宝想。时先知宝人亦如前人。开凿彼山而取其宝。开已乃见金宝现光石无光现。是人亦复不作大珍宝想。时知宝人乃作是言。汝求宝人不应勤力坚固作意而求大宝。若不作意者应得见彼广大珍宝。以作意故宝不能得。若有得彼大珍宝者即得大富。如意自在自他俱利。普遍施作悉得圆满。佛言。善男子。如是等事以喻说故。若有菩萨知是义者。即见是义如先所言。一大石山者。即烦恼一法。二处作行增语。山下有宝藏。即无无分别界增语。彼求宝人者。即是菩萨增语。彼知宝人者。即是如来增语。石自性者。即是有分别自性增语。开凿取宝者。即不作意增语。石下有银光者。是自性分别增语。石下有金光者。是空等分别相增语。石下有种种宝光者。是有所得分别相增语。念求大宝者。即是乐入无分别界。善男子。是义云何。若菩萨如所说能如实观者。即入无分别界。及善男子。诸菩萨当于无分别界如虚空界住。何以故。若色自性。若分别自性。如是观时相不现前。若行我有色。是行分别相。若行他有色。是行分别相。若行色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是行分别相。若于色自性。若因若果。若业若行。取有取无者。自为行色行。若如是行。是行分别相。若于色中见所表者。是行分别相。是故当知色法于一切处。若对碍若有表若无表。毕竟无少法可得。即此色法一切无表无性可观。异此色法一切无表无性可观。彼色对碍表了悉无性可观。于有表中非一性可观。非异性可观。即彼表了而亦无性。此无性非无性。若如是观即平等观。如是观时一切分别悉无分别。是为无分别界。诸菩萨应如是观如是入。入是无分别界者。于有分别于无分别悉无分别。如是平等观是为真入无分别界。是名菩萨得安住无分别界。受想行识及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波罗蜜多空。真如实际胜义谛。法界十地所证法。乃至一切相智出世间行亦复如是。于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相智。若自性若因若果。若业若行。取有取无者。即于一切相智等乃为对碍。若如是行是行分别相。而彼一切相智等无表了性。若有所表了即行一切相智等是行分别相。彼一切相智等。若于表了中有相可行者。是行分别相。若信无相可行者。亦行一切相智等。是行分别相。是故当知此表了法非一性可观。非异性可观。此表了法无性亦非无性。若如是于一切相智等。若表若无表悉无分别。即此无分别。不取相者是无分别界。诸菩萨应如是观如是入。如是入者是为真入无分别界。是名菩萨得安住无分别界。尔时世尊复说伽陀曰:

 无分别心若安住  彼从诸佛正法生
 一切分别悉远离  所行即得无分别
 是法寂静无垢胜  名称功德而普集
 无分别法最上乐  菩萨得已成菩提
发表于 2008-9-1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灵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会知道呢。很多传说一般的东西,被人们当作事实来接受,以传说为依据而衍生的人和事,于是自居佛法正宗,以为最高法门。外界的驳斥,一概被当作下乘之说,或曰魔种,碍正法眼。千年之间,流传谬种最甚者,恐莫过于此。若说悲剧,这才是佛陀正法里面最大的悲剧吧。
发表于 2008-9-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

请问78楼 西柏林兄, "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 是不是"是为真入无分别界"?如果不是, 请问错在何处?
发表于 2008-9-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坛经,本唱无念,如著无念,亦当断之,南宗禅门,既离文字,若著无思,亦当舍离,如禅门云:法无定法,如楞伽云:不说一字,故禅宗有机锋所在,所谓机,即逢时应缘,所谓锋,即削破摧碎。故应化万端,变化无常,大哉禅宗,斯以为美

卧轮禅师,虽断思想,却住著于此,因此成病,故慧能下此重药,去彼此执。所谓去拈解缚

思聪禅师曾示众云:“法无定相,遇缘即宗。秉金刚剑,吞栗棘蓬,截断衲僧舌头,坐却毗卢顶□,竖一径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直教寸丝不挂,月冷秋空,寒灰发焰。到者(这)里唤作佛法,入地狱如箭射,不唤作佛法,亦入地狱如箭射。诸仁者,毕竟作么生会?不见船子和尚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虽然恁么,正眼观来,尽是闲家俱。衲僧分上,料掉(料想、推想)没交涉。’”

禅宗大德摩诃衍那,本欲以无别对治有别,而亦自述禅宗本门,非关文字,以期在蕃地传灯,然雪域障重,于无别之境,亦无缘透脱,何谈其后之潇洒微妙。

然岂是大德摩诃衍之过欤?
发表于 2008-9-2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摩诃衍的看法到底是啥你真的知道?

广论破的和尚见等于禅宗见?

麻烦你好好学学再说吧

目前俗人只好先请你闭关读书去

原帖由 西柏林 于 2008-9-2 01:23 PM 发表
六祖坛经,本唱无念,如著无念,亦当断之,南宗禅门,既离文字,若著无思,亦当舍离,如禅门云:法无定法,如楞伽云:不说一字,故禅宗有机锋所在,所谓机,即逢时应缘,所谓锋,即削破摧碎。故应化万端,变化无常, ...
发表于 2008-9-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了

摩诃衍是谁的弟子?
禅宗一词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发表于 2008-9-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二”是指真的、假的,有的、无的,这些都是二。为什么会有真的假的,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学佛首先是不要有分别心,当我们有分别心的时候,就有因缘(十二因缘);有了分别心,就有爱憎心,有了爱憎心,就产生取舍心,这个心起来了就有了分别心,分别心一起,是非心就起来了,这时候生跟死就来了。所以佛,真正修行到家了,连生死涅盘(不生不灭)都是空中的花。因为我们眼睛有病了,才眼冒金花。佛法告诉我们,这眼前金花乱动是什么原因,是你的眼睛出了毛病,不是世间真有金花。所以,头一个我们就要去掉爱憎心,没有爱憎心的前提就是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怨生死而乐涅盘,生死涅盘都是空花、幻象。能够知道这个,生死没有什么可怕。

    真正的大乘佛法就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心,就没有爱憎心,没有爱憎心,就没有取舍心,没有取舍心就不会造业。我们今天所受的果报都是因为我们的业。不要有任何怨,不要怨我的命不好,怨天尤人,这都是自己的业造成的自己的果,“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未来果,现在做者是”。只问现在做什么,不必去算命,也不必占卦,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所以我们在佛法里修行必须要知道,我们的责任非常重,没有人可求,没有人能帮你的忙,完全靠自己。这样的话,我们自然知道要不停的精进。
发表于 2008-9-2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j19740529 于 2008-9-2 07:12 PM 发表
所谓“二”是指真的、假的,有的、无的,这些都是二。为什么会有真的假的,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学佛首先是不要有分别心,当我们有分别心的时候,就有因缘(十二因缘);有了分别心,就有爱憎心,有了爱憎心,就产生 ...


错到爪哇国了
发表于 2008-9-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烦恼敌 于 2008-9-2 07:16 PM 发表


错到爪哇国了

莫名其妙.
发表于 2008-9-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讲的是你所认为的吗?楼上的.
发表于 2008-9-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对各宗派法义有所通达,本人有证悟,能分了义与不了义,又能作如理的比派,心亦远离赞己贬他的宗派门户之见,而且更身兼住持正法的责任,例如是三大寺中的大学者、长老等,为了辩论、抉择正理等目的,则还可对这些方面发言。即使此等大德在作此类事业时,尚且如履薄冰。现今的在家人,却狂妄地自以为代表了其宗派,学着先德般对各宗派妄加评论甚至攻击,这只是宗派门户之见,而且是十分笨的一回事!我们连自派细微之宗见尚且未曾掌握,何况比较诸派呢?我们连苯教、外道与内道之最细微法义分别也未搞懂,说甚么评比内道各宗呢?所以,凡夫在家居士宜以清净心修持,做好居士之本份,把住持正法的工作留予住持正法的大德来做,否则就会十分危险。


----祈竹仁宝哲开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8:46 , Processed in 0.0341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