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异界

请各位管理员,坛友,评评理,末学之语何罪之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6-22 15:11
菩萨可能喜欢过一把屠夫的瘾

问题是,这还能叫菩萨吗?

那您按照您对小乘的了解,解释一下释迦佛在菩萨道时期杀黒矛这件事情好吗???
发表于 2016-6-22 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6-22 11:32
在我们小学的时候,课本上有时会说:有电危险,我们到别处去玩,,,但是到了中学,课本上竟然要我们做电 ...

由海(達摩悟陀)比丘 搜集資料及編輯

菩萨,阿罗 汉,佛

前言

在现今佛教里,有许多人,甚至自 称为佛弟子者,都对[菩萨],[阿罗汉]及[佛]的意
义有错误的概念,这是非常不健全的现象。佛陀曾说∶[比丘们,就是这两件事使到佛
法混淆,消失於世。 是那两件事呢?那就是后來传法者歪曲了经文,以及听经者误解了
原经的意义。]因此,我们有义务将这些错误指证出來。真正的佛法只有一种,那就是
佛陀的原始 教理。


菩萨 (Bodhisatta)

巴利文[菩提萨埵]---[菩提]之意为[觉悟和智慧],而[萨埵]则是指众生而
言; [菩提萨埵]因此可被译为[一位将求证佛果的修行人],同时也是佛陀在未修行至
觉悟之前的自称。[觉悟]即是朗然澈悟,了卻生死,彻底解脫的意思。能达到 此种境
界者只有佛陀,辟支佛及阿罗汉。

一般来说,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有趋向於菩提之心,因此也可以称为菩
萨。虽然如此,菩萨之称号普遍上多用於有志成佛者。但根据原典记载,一位凡夫在发
成 佛大愿前,他必須具备以下八种条件,然而还得经佛授记后才能真正被称为菩萨。

(1)他是一位人
(2)他是一位男性
(3)他是一位修行者
(4)他已拥有神通力
(5)如他愿意,他可以即世成为一位阿罗汉
(6)他亲身遇見一位佛陀而被授记即将来成佛
(7)他宁愿受一切苦难以求成佛
(8)他甚至愿意舍命以求成佛
因此,凡不具足以上条件者皆不能称为真正的菩萨,只可称为有志成菩萨者
而已。

阿罗 汉(Arahant)

阿罗汉即是已断灭生死轮回者。修阿罗汉者必须经过佛陀本身的指导或靠佛
法的协助方可达此成就。也就是说正当世間上有佛法时,修阿罗汉道者才能取证菩提;
相 反的,辟支佛是证道於无佛法之世。修阿罗汉者证到最高果位时,他们会被佛陀如
此证实∶[生死已了,所过的是圣洁的生活,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应办皆办,不 再受
生死轮回)]。

佛陀(Buddha)

佛陀是一位以其本人的毅力而证悟无上菩提的圣者(辟支佛也是),他可以为
天人和人说法(辟支佛则沒有说法)。由於佛陀已了脫生死,因此他也可被称为阿罗 汉。


第一个 误解∶菩萨是一位觉者(经已 悟道)

菩萨的定義,並不意味著他是位觉者。菩萨不肯取证罗汉果或成辟支佛,是
因为他要圆滿其波罗密以求正觉(罗汉及辟支佛皆不必圆滿其波罗密)。菩萨只不过是位
肉身凡夫而已,这可以从本生经中知道释迦牟尼佛在修菩萨道时曾多次因其本身所种
下的恶因而堕入地狱中受果报的例子來证明。

在南传大涅槃经中,佛陀曾说过∶只有佛,辟支佛,那些已证到一果至四果
的罗汉和转轮圣王才能有资格接受顶礼,也只有他们的骨灰有资格被收藏於塔內,经中
卻 不曾提及菩萨。

如果菩萨已证果位,那么他在轮回中的次数应是有限的。已证第一果位的圣
者只须再轮回七次,第二果位圣者只有两次,第三果位的圣者只有一次而已,而第四果
位 的圣者(也就是阿罗汉)已不再有来生了。反观菩萨,他还要经过无数劫来完成其十
波罗密,这就是说,如果菩萨已取证果位,那有限的轮回次数将会妨碍他修完所 有的
波罗密。

在四圣谛中,佛陀在第一圣谛中就指出一切在六道中轮回的众生,会心身皆
受诸苦,无有一众生可以不受诸苦而生存。因此若认为已证菩提的菩萨(或佛)能不断重
生於轮回中普渡众生,那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奢望而已。当一个人已悟道,他必定 悟到
[无我],[无众生]----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应办皆办,不再受生死轮 回之苦)。

第二个 误解∶阿罗汉是自私者,不能利益他人

如果阿罗汉真的是自私,那他又如何证正觉呢?其实阿罗汉是已断自私,贪
慾,傲慢心及其他烦恼的圣者,他也断尽我执,从此不再受生死诸苦,永出轮回。

佛陀曾指明过有三种众生能为世界 带来利益,[比丘们,这三种人出现在这个世界是为
了利益众生,使众生快乐,以慈悲心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为了带来善,利益及快乐给天
人和人。是那三种呢?

比丘们,在这当中,如来出现在这个世界,他是正等正觉者,也即是阿罗汉
….

比丘们,凡是觉悟正果的佛弟子,也是阿罗汉………

比丘们,还有那些正在勤修,多闻,严修守戒的佛弟子………](Itivutaka
III.4V)。

由此可见,就算是一位普通的比丘,虽还未证任何果位,卻也能诚心诚意地
修行,严守戒律,以身作则,利益他人和激起他人向上。在Culagosinga Sutta经中,
佛陀曾赞扬三位诚心修行的比丘,[如果这三位比丘的族人,对他们的出家抱著信心,
这即会为他们带来无限的福利及快乐,如果这三位比丘的工 人(未出家前)…..同村的
村民….同市区的人….同城市的人…同国家的人民都对他们的出家抱著信心,这即为他
们带来无限的福利及快乐。

甚至诸王族…波罗门,商人,勞工,对他们都充滿信心,这即将会为他们带
来无限的福利及快乐。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天人,魔王,梵天王,比丘,修行者,国王和人民,对他
们充滿信心,这即会为世界带来无限的福利及快乐。

Digha,你看,这三位比丘的诚心修行,已为全世界带来无限的福利及快乐
,甚至把利益,福利和快乐带给天人和人。]

一位罗汉在证果后,他更能将本身的知识直接传授出去。当释迦牟尼佛的首
六十位弟子证得阿罗汉后,佛陀就吩咐他们各自走向一个方向去弘扬佛法,使到天人,
人 都能获得安宁及福乐。他们及其他的阿罗汉就不惜余力将佛陀的法音宣流至整个印
度,甚至全世界。由於当时並沒有文字的记载,所以也由同一批的罗汉们将佛法背 诵
起来,通过这种背诵方式,佛法就这样一代接一代的流传到我们现在这个时候。

所有真正的阿罗汉及菩萨都时常督促自己精进修行。表面上他们似乎在苦行
,並将自己崇高的菩萨理想与精神隐藏起來,因为他们只有必须通过精进苦修才能使自
己 达到彼岸。

后来的人误以为菩萨只著重於渡人而放弃自我修行,甚至谴责罗汉道只顾自
己修行证道,可是他们卻忽略了佛陀本身所行的道路也是必须经过自己苦修而完成的呀
!

第三个误解∶阿罗汉对佛陀的教理只有很肤淺的认识

若是如此认为,豈不就是说佛陀是一位无能的尊師,不能使他的弟子们理解更深的教义。这简直是在否定佛陀及他的弟子拥有以心印心(他心通)的能力,这也低估(至少是如此)阿罗汉的能力。他们其中有很多都已证到像佛陀的六神通力(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虽然他们所修到的波罗密並不像佛陀所修的那么圆滿,但他们也是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修证到已接近圆滿的波罗密,譬如佛陀已在燃灯佛(Dipankara Buddha)出现时开始修行(二十四佛前),舍利弗(Sariputta)及目犍连(Moggallana)在阿奴摩弗(AnomadassiBuddha)时开始修行(前后曾遇了十八位佛),大迦叶(Maha Kassapa)在殊妙胜弗(Padumuttara Buddha)时开始修行(经过十五位佛),阿耨楼陀 (Anuruddha)在须弥陀弗(Sumedha Buddha)时开始修行(经过十四位佛)等等。佛陀时常赞美他的弟子们,尤其是舍利弗的智慧,目犍连的神通力,阿楼陀的天眼通,大迦叶的苦行,周利槃陀的化身神力等等,佛陀自称为宇宙间的法王,而称舍利弗为他的主帥,因为当佛陀开始转法论时,是舍利弗在旁帮他继续推動法轮。当舍利弗在说伽伽各(Cha Chakka Sutta)经时,有六十位弟子证到罗汉果。佛陀每次鼓励他的弟子们要向他的两个大弟子学习,[正信的比丘们啊,如果你们发愿要成为真正的比丘,那就应当发愿---愿我能像舍利弗及目犍连。]法王的阿罗汉弟子就像尽责的部队在支持他的使命來宣扬佛法及创立佛世。

有一次,有人问佛陀,佛和他证道的弟子有何不同?佛陀则答复,他是道的创觉者,是他把已被遗忘的道路重新发现;而他的弟子则靠著这条道路走,因此,他们也得到同样的解脫,从此不再有来生。由此可说佛是第一个在正法时候正觉圆满的阿罗汉。

第四个误解∶佛是万能及永恒的

假如佛陀是一个万能的神,他就能知道我们在生活失望时向他求助。然而,幻想归幻想,事实卻又是另一回事,佛陀曾在Tevijjavacchagotta Sutta经中这么说∶[Vaccha,那些人若这样说∶“瞿曇比丘(Gotama)是万能的,对一切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见,那就等於说,不论我在走路,或站著,或睡觉,或醒著,我所知道的是连续不断。”这並非我所说,而他们並不代表我,况且这也是不正确。]佛陀的万能是当他想知道时,他才能知道。阿难尊者曾在Sandaka Sutta经中作了一个比喻∶假如有一个人的手和腳被切断后,他是不能时时警觉到这一回事的,只有当他重新观著这件事时,他才能警觉,佛陀时常教诲我们应该靠自力去从生死轮回中寻求解脫,而不是向一个是想像中万能的神祈求。
佛陀曾说∶[沒有一样东西是长久的,稳定的,永恒的,不变性的,就像永恒一样不会败坏。同样的,就如受,想,行,识都是不永恒的…..]他也说在这世界当中,无一地方的众生无生,老,病,死。当佛陀正要进入大涅槃时,阿难尊者悲伤的哭泣,佛陀告诉他∶[阿难啊!正如这件事一样,都有它成,住,坏,空的性质,那我们又怎能希望如来的身体不能分解及消失呢?这是不可能的。]在Aggivacchagotta Sutta经里,佛陀把他的大涅槃比喻作∶火之所以会燃烧是因为有草材,它之熄灭是由於草和材已烧尽,再也沒有滋养火的燃料。( 草和材是喻为贪欲)。

同样的,在相应部(Samyutta Nikaya)里有更清楚
发表于 2016-6-22 1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6-22 11:32
在我们小学的时候,课本上有时会说:有电危险,我们到别处去玩,,,但是到了中学,课本上竟然要我们做电 ...

同样的,在相应部(Samyutta Nikaya)里有更清楚的解释∶[关于这些,阿耨楼陀,你认为怎样?你是否以为如来的身相是如来?][不也,世尊。]
[你是否以为他的受,想,行,识也就是他?或者与他无关系?][不也,世尊。]
[那你现在又认为怎样?阿耨楼陀,你是否以为他沒有色,受,想,行,识?][不也,世尊。]
[阿耨楼陀,既然是这样,如来这一生是不能被认为实实在在的存在。事实上,你是否可以这样来形容如来?“他是如来的话,可以用四种方法來确定----如来死后还存在;如来死后不再存在;如来死后即存在即不存在;如来死后即不是存在,也不是不存在。”][不也,世尊。]
[善哉!善哉!阿耨楼陀,我从开始到现在所说的只不过是苦和灭苦而已。]

曾经有一位佛弟子认为是同一个识在生死中轮回(Maha tanha Sankhaya Sutta),他被佛陀如此严厉的谴责道∶[迷失的人,我不是曾经说过很多次,识也是缘起的吗?因为沒有这些因缘,识也就无从现起。但是你,迷失的人,由於你错误的理解而聚集了很多恶业,这将令你长期受苦…..比丘们,识的呈现也是靠因缘而起的---当识是缘著眼睛及色相而生起时,他就被称为眼识;当识是缘著眼睛及色相而生起时,他就被称为眼识;当识是缘著耳朵及声音而起时,他就被称为耳识…(同样的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是一样的)。就如火之所以会成火是由於他有著他燃烧的因缘∶当火是缘著木材而烧时,他就被称为材火;而当火是缘著油而烧时,他就被称为油火….比丘们!如此知道和了解后,你们是否会倒回过去世呢?我们过去还存在吗?][不也,世尊。]
[我们在未來世有存在吗?][不也,世尊。]
如果是这样的话,要佛陀永远保持现狀或以任何形态重新出现是不可能的(要不然,那就永远不能离苦了。)即使是活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里,也犹如佛陀的屎那样臭∶[比丘们!即使是一小块的粪也是臭的,因此同样的,我决不会贪恋那活著的短暂时刻---即使是一弹指之间。](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 I,18)

当佛陀觉悟后,他体会到本身长久“无数生死轮回和我的解脫是无人可击败的,这是我最后一生,了断生死轮回。”

第五个误解∶佛陀能渡一切众生

当佛陀刚悟道时,他起初的念头是不愿意走出森林去传法,因为他已经知道要改变一个众生的习性是何其困难。
[这是我经过长久辛苦耕耘而成功的,夠了!我为什么要让它公佈於世?人心都被贪欲和嗔恨所噬食著,这无上法是他们不能了解的,正如逆水行舟,奧妙,深,且不易明白,无明所遮,成了感情的奴隶是不能理解的。]
大梵天王还得下來三次恳求佛陀∶[世尊,请世尊弘扬佛法,请如来传佛法,那些只被少数灰尘蒙敝了眼睛的人沒有听闻佛法,他们将会退化;但是如果给他们机会学习佛法,他们将会成长。]后来佛陀才让佛法流传世间。从一开始,佛陀便了解到只有少数众生能受教,只有那些虽被灰尘遮敝了眼睛,但少数有善根而又累积了不少波罗密者将成为了佛陀的罗汉弟子。
历史也告诉我们,后来佛法实际上已在他的祖国消失了,现在要在这世间找到一位证果罗汉是很困难的。不久的将来,佛法也会在这世间消失,众生将回复到佛陀未出现人间前的旧样子,继续在生死苦海中浮沉。唯有经过一段很长久的时间,当所有的佛法及佛舍利完全消失后,另有一位佛将会重新出现,然后历史又再次重演。
一个非人类的众生要从生死中解脫的机会是很微小的。就如在律藏经(Vinaya Pitaka)中所记载的这个故事∶曾经有一条龙(蛇神)化身为人前来出家成为比丘,有一晚,当他在睡觉时,他回复了原形。第二天早上,另外一位比丘看到这条蛇,吓得大叫。佛陀就命令这条已化身成人的龙离去,虽然他苦苦哀求,但佛陀还是不让他留下来,並说他不可能以此生来过著圣洁的生活(因龙是充滿著贪欲和嗔恨的)。过后,佛陀就另设一条规则,任何一个想受具足戒的人,必须坦诚他不是非人。因此佛陀只在人道中出现。

結論∶

当佛陀开始传法时,那些悟者,立 即渡到彼岸,得证阿罗汉果。在佛陀涅槃后,那些
凡夫比丘者,虽然可能想要利益他人,可是卻私自大胆的更改了佛陀原本的教法,而改
用他们自认的方便法來教化 众生,结果歪曲及混乱了佛法。佛陀及他的弟子曾旅游整
个印度,击败其他外道领袖的学说。后来,印度教的瑜珈者如Sankaracharya也旅游了
整个印 度,並以辩论击败了佛教出家人,因为后者跟随及行持已被更改过的佛法,结
果佛法日渐衰微,然后逐渐在印度消失了。其中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那崇高的理想)
为了普渡众生(那变质菩萨道的理想),而不自渡(罗汉道)及瞧不起罗汉道,他们不了解
佛的基本教义是要我们自悟实[无众生],而不是要我们去渡众生。真正 的菩萨道及罗
汉道是相辅相成的, 正如佛陀和他的弟子们一样。

比丘们,有五种尚未发生的恐惧将 会在未来时期发生,你们要时时刻刻对它提高警惕
,然后在醒觉中,要努力发奋去排除它们。何谓五种恐惧呢?

比丘们,在未来漫长路途中,有些比丘渴望著品质较好的袈裟,由於这个渴
望,将导致他们舍弃破旧的袈裟,继而离开森林及偏僻现居的地方,然后移置到乡村,
再 迁移到城市,然后居住在这里。由於一条袈裟,促使他们触犯许多他们不应当和不
适合做的事情。

而比丘将与比丘尼及沙弥们居住在一起。若是这样,就能预料到比丘们已不
再对这神圣的生活产生兴趣;要不然,他们将会犯到许多污秽的行为;又或者将舍弃修
行,反而回复到庸俗的生活。
发表于 2016-6-22 1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z 于 2016-6-22 15:34 编辑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6-22 15:19
那您按照您对小乘的了解,解释一下释迦佛在菩萨道时期杀黒矛这件事情好吗???


佛与五百商人的故事出自哪部经?在南传是哪一部?

根据南传的观点,菩萨还只是凡夫,杀人也不是不可能。但根据北传的观点,菩萨已经是觉悟的圣者,圣者会杀人?
发表于 2016-6-22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6-22 15:23
由海(達摩悟陀)比丘 搜集資料及編輯

菩萨,阿罗 汉,佛

嗯,这以上观点想说明什么?您是小乘佛教徒或者说您不是佛教徒?
您无非是想说,佛祖在菩萨道时期无法度化众生,只是利益众生为了圆满自己的波罗蜜而已嘛,他度化众生真正是成佛后开始的,不是吗?,,那却引用这么多是为了证明除了上座部还有相应部,大众部的其他支派???
如果您是小乘佛教徒,我承认这些观点来自小乘某些部派,如果您不是佛教徒,那您想证明什么?证明小乘佛教比大乘纯正?证明佛教中小乘和大乘互相矛盾,佛教其实内部自相矛盾?
发表于 2016-6-22 1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z 于 2016-6-22 15:43 编辑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6-22 15:33
嗯,这以上观点想说明什么?您是小乘佛教徒或者说您不是佛教徒?
您无非是想说,佛祖在菩萨道时期无法度 ...


看36#和40#

你站在大乘的观点来看小乘,说阿罗汉对佛法的证悟不及菩萨
我说小乘不承认你的观点
你问我是哪个小乘的观点
我说是南传上座部的,并说你要有兴趣可以自己查
然后你问了一句“您确定?”
所以我就贴了这些内容

然后你问我贴这些想证明什么?
我想证明“小乘不承认你这些观点”
仅此而已
发表于 2016-6-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6-22 15:42
看36#和40#

你站在大乘的观点来看小乘,说阿罗汉对佛法的证悟不及菩萨

可是你那些观点很多都和小乘不承认无关啊?
发表于 2016-6-2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观点引用了很多,其中四个观点完全和我的观点不一致啊,,,,这些不同的想证明什么呢?
发表于 2016-6-22 1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6-22 15:50
你的观点引用了很多,其中四个观点完全和我的观点不一致啊,,,,这些不同的想证明什么呢?

不是不一致,而是相反。
证明“小乘不承认你的观点”啊
发表于 2016-6-22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6-22 15:56
不是不一致,而是相反。
证明“小乘不承认你的观点”啊

问题是你只是引用的其中一个和我的观点不同啊,其他的呢?想证明什么?
发表于 2016-6-22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6-22 15:56
不是不一致,而是相反。
证明“小乘不承认你的观点”啊

我可没有说过佛陀是万能和永恒的啊?也没有说过菩萨都是圣人啊,,,这些想证明什么?我也没说阿罗汉是自私者,不能利益他人啊?你引用这么多除了反驳我的一个观点之外,是想证明佛教其实大小乘自相矛盾,然后大家都和你一样不要做佛教徒了,还是证明你是小乘佛教徒,小乘佛教才是正宗?
发表于 2016-6-22 1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6-22 15:58
问题是你只是引用的其中一个和我的观点不同啊,其他的呢?想证明什么?

不止其中一个吧,我能找出来的就有3个。

其他的,我之前说了这是大乘论坛,出于对这里的尊重,我本来不打算发这些长篇大论

我说:“至于他们在同一件事上与大乘有哪些不同,你自己去找吧,这里毕竟是大乘论坛,我就不多嘴了”

你说:“额,,,,您确定?”

出于对你的尊重,我就引用了整篇文章
发表于 2016-6-2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6-22 16:04
不止其中一个吧,我能找出来的就有3个。

其他的,我之前说了这是大乘论坛,出于对这里的尊重,我本来不 ...

我确定那个疑问是问那个上座部那个帖子吧??什么时候问你另一个帖子的事情了?
发表于 2016-6-22 1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就观察 发表于 2016-6-22 16:06
我确定那个疑问是问那个上座部那个帖子吧??什么时候问你另一个帖子的事情了?


你自己看65#和68#
看你回复的是哪个
发表于 2016-6-2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是小乘阿罗汉并没有成佛的目标,除非是回小向大的阿罗汉,阿罗汉证悟主要是破除人我执,对法我执着没有像大乘菩萨那么多而已,,,
至于阿罗汉自私这个问题,其实如果从我执这个角度看,阿罗汉自我的执着已经去除,肯定不会有自私嘛,,,,自私首先得有我执才有我所执,没有自我的执着,谈不上自私啊?只是按照大乘的教义,他不走成佛的道路,利益众生相对于菩萨和佛来说,不如菩萨和佛那么完善而已啊,小乘也承认阿罗汉和佛祖相比,利益众生的水平有差异嘛,和菩萨道多生多世利益众生相比,也要利益众生从时间方面的角度来说要少很多嘛,,,这和自私有什么关系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4:50 , Processed in 0.03621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