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佛学知识测试第一季(北塔主办,答对有奖!)——答案公布出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5-3-20 00:34 编辑

虽然法相宗的窥基法师于《瑜伽师地论略纂》中质疑《仁王般若》梵本有无,可依然在《义林章》等中多有引用。且其同门的圆测法师和门下的慧沼法师皆对此经有注疏,亦于所著其他疏论中引用。如测师的《解深密经疏》中即有引此经。后来不空三藏再译时笔受润文更作新疏的良贲法师亦是法相宗一脉。其他台贤诸师则更是多所疏引。所以此经虽有疑却仍然是广受重视的。
且汉地向来将《仁王般若》摄于般若部。虽非十六会之中,然如圆测法师所云“不摄此一部者,如来说教,随机异故”,亦如良贲法师所喻“其犹联绵长山,一峰孤秀。”
惜乎哉窥基、澄观等师皆安立诸部般若为经藏所摄,可却未加详释。故而也只能从遇荣法师于《仁王般若》的解释推想诸师安立的理由了。当然要能找到其他更直接的文字最好不过了,还希望能有师兄来补充。

又在下引清凉大师“以經雖通詮三學,正詮於定,皆是如來定心所演”,并非是说遇荣法师在引用此言来论证,乃是说明遇荣法师虽是依于窥基法师《义林章》作解释,然亦与清凉大师之义不殊,诸师同谓经藏通诠三学(《摄论》意)及正诠定(《婆沙》意)。至于将句中的“经”解为经藏亦非是在下的发明,乃是依于华严宗的疏注。可见清遠《圓覺疏鈔隨文要解》——
問:三藏所詮,謂戒定慧也。何特經之所詮,云增上心學耶?
答:世親攝論云。能說三學故立素怛纜藏;能成辦增上戒學增上心學故立毗曇奈耶藏,謂具尸羅即無悔等漸次能得三摩地故;能成辦增上慧學故立阿毗達磨藏。
標以增上心學釋以三摩地。故知心者即定心也。今鈔所注即彼論意。是故三藏之中經正詮定者。定即心也。如來出世說教,但為眾生顯發定心。雖詮戒慧亦為了心。故云詮於定。清涼云經正詮定學者。一大藏教皆如來定心所演故。義天僧統航海至錢塘南山慧因,師承晉水法師,因問何故經詮定學?鄰華嚴代云:從定起而發言,言必真當。今然之。今謂不然。從定起而發言,乃說經因也。經詮定學,乃詮旨也。安得是同。當從清涼定心所演故詮定學。〔疏修多羅攝〕


发表于 2015-3-20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notwind 发表于 2015-3-20 00:32
虽然法相宗的窥基法师于《瑜伽师地论略纂》中质疑《仁王般若》梵本有无,可依然在《义林章》等中多有引用。 ...

师兄的回复并没有解答75楼提出的疑点。将“经”解为“经藏”,无论是谁的发明,都于理不通:
若经是经藏,那么应成无有佛所说的三藏,因为佛所说的三藏都是经故。因成立,因为佛所说的经藏如《华严经》,是经;佛所说的律藏如《别解脱戒经》,是经;佛所说的阿毗达磨藏如《大乘阿毗达磨经》,还是经。
回到正题。《般若经》主要讲空,这一点非常明显,印度乃至西藏的大德也都如是承许。而空性既不是戒学的内容,也不是定学的内容,而是由慧学所摄,这一点也是公认的。因此有所谓“空性慧”,而没有“空性戒”或者“空性定”。既然诠说慧学的是阿毗达磨藏,那么宣说空性的《般若经》显然属于阿毗达磨藏。
更直接的证据,从经名上看,一部宣说“智慧到彼岸”的经,讲的当然是智慧,而不是戒或定。既然主要所诠是慧学,那么当然属于阿毗达磨藏。
发表于 2015-3-2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5-3-20 11:55 编辑
诃提娑迦罗 发表于 2015-3-20 02:18
师兄的回复并没有解答75楼提出的疑点。将“经”解为“经藏”,无论是谁的发明,都于理不通:
若经是经藏 ...

首先在下许的是清凉大师句中的“经”乃意指三藏中的经藏,而不是在许“一切经都是经藏”。所以您的破斥与我无妨。去圣日久,对于先贤的文字当然因依于疏注而解释。又依于正理,清凉大师句中的“经”也只能是指经藏,否则自相违于清凉大师疏中“三藏之中經正詮定。毘尼詮戒。論詮於慧。兼各通三”之言。藏地所许之宗,我当然知道。可依汉传所说,则会以遇荣法师之言来回答:“此經題標般若,顯由勝定發般若故正顯定學,意令修定引發般若,由此此經契經藏攝。”
顺便说一下,这道题我可并没答错,故我并非是在为自己辩护。而是不愿意有人见慈恩、清凉等说般若契经藏摄,辄谓有误,轻慢古人,不体先贤立意有殊。


发表于 2015-3-2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进 于 2015-3-20 12:35 编辑

  就事论事,既不轻慢古人,也不迷信古人。

  
【此經題標般若,顯由勝定發般若故正顯定學,意令修定引發般若,由此此經契經藏攝。】


  如前所述,此话对《仁王经》尚可;对全体《般若经》不当。观《仁王经》,标题为般若,然篇章内容多说定学及定功德,兼说二谛等,可知是以定学为主,当无疑问。
  兄说:【汉地向来将《仁王般若》摄于般若部。】此话固然没错,但以此论证【《仁王般若》正显定学,故《般若经》也是正显定学】,则甚为不当。假设仁王经真伪毫无争议,又假设《仁王般若》确实摄于般若部,也不能以《仁王般若》的性质研判全体《般若经》的性质。譬如,《理趣般若》亦是般若,又岂可以《理趣般若》属于密续,而判全体《般若经》属密续耶?
  且以大师【正显…学】为判断某教典属于和藏所摄的依据,当必观察某经全体主要内容,不可以偏概全。

  
首先在下许的是清凉大师句中的“经”乃意指三藏中的经藏,而不是在许“一切经都是经藏”。


  兄虽能如此承许,然清凉大师说:【以經雖通詮三學,正詮於定,皆是如來定心所演。】倘若此【经】指三藏中之经藏,而非【经】,则《六门教授习定论》亦是如来定心所演?
发表于 2015-3-20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5-3-2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notwind 发表于 2015-3-20 11:53
首先在下许的是清凉大师句中的“经”乃意指三藏中的经藏,而不是在许“一切经都是经藏”。所以您的破斥与 ...

所谓摄一切佛语的“经”及三藏之一的“经”还有十二部中的“经/修多罗”,各自对应的梵语是什么?
---不好意思,点错了。这个是问“诃提娑迦罗”的。
发表于 2015-3-20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門中。廣略不定。或說為一。所謂一切三藏之法。通名內論。或分為二。謂經與論。一切本教。通說為經。隨順釋者。斯名為論。若隨人別亦分為二。謂聲聞藏及菩薩藏。或分為三。三有三門。一三藏分別。謂修多羅毘尼毘曇。二三乘分別。所謂一切三乘法也”-----慧遠大師的《大乘義章》綜合了很多當時佛教界對各種問題的各種看法很有價值。總分內學“經與論”,是其中一種說法。不過確也沒有看到分析合種分法的相違相攝。
发表于 2015-3-21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5-3-21 01:07 编辑
礼进 发表于 2015-3-20 12:33
  就事论事,既不轻慢古人,也不迷信古人。

  

确实,“吾非佛朋党,非嗔数论等,所说若应理,尊奉彼为师。”愿共勉之。

兄以为《仁王般若》所诠宗旨未必与别部般若同,然此实不合先贤诸论。
圆测法师疏意此经以实相、观照和文字三种般若为宗、或二谛为宗及三转法轮中无相为宗。
良贲法师疏意此经以观照般若为宗、或实相般若为宗、或此二合为宗,二谛为宗者此为彼摄故不别明。
再看别部般若之所诠——
法藏法师《心经略疏》云:“以三種般若為宗。一實相。謂所觀真性。二觀照。謂能觀妙慧。三文字。謂詮上之教。不越此三故以為宗。別亦有三。一教義一對。以文字教為宗。餘二義為趣。二境智一對。以真空境為宗。觀照智為趣。三因果一對。以菩提因行為宗。菩提果德為趣。”
智儼法师《金刚经略疏》云:“此經即用三種般若。一實相般若二觀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所以知者為下經文具明理行及教三義故。第二別明宗趣者有五義。第一教義相對用教為宗以義為趣。第二因果相對以因為宗用果為趣。為下文中所住及修行并調伏竝約成因行義故。第三人法相對者用法為宗以人為趣為依法成佛故。第四理事相對者以理為宗用事為趣。第五境行相對以境為宗以行為趣立境教欲成其行故也。”
宗密法师《金剛經疏論纂要》云:“此經,則實相般若、觀照般若不一不二,以為其宗。以即理之智觀照諸相故,如金剛能斷一切;即智之理是為實相故,如金剛堅牢難壞。萬行之中一一不得昧此,是故合之以為經宗……文字般若即是經體,文字即含聲名句文;文字性空即是般若,無別文字之體故,皆含攝理無不盡,統為教體。”
对此长水子璇法师的《纂要刊定记》解释说:“且此經所詮。一一離相豈唯觀照。又教化眾生斷疑破執。豈唯實相。由是今疏雙取為宗。不一不二者。欲言其一。體用有殊欲言其二。寂照常俱故非一二。謂菩薩行中必須具此。若昧實相則難亡分別。便成住相即墮有漏。若昧觀照則闕智用便滯偏空。同於二乘。故須二事兼行方契中道。此則如前行玄之義也。由是起信論中止觀合說。法華經內定慧莊嚴。華嚴明定慧二事菩薩依賴。涅槃顯定慧不等不見佛性。諸教中說無明邪見自此而生。故華嚴疏云。萬行忘照而齊修。頓漸無礙而雙入。皆此義也。”
从上述所说可知,不像藏地大德那样谓般若经所詮乃正显空性增上慧学的甚深见次第及隐显菩萨现观增上心学的广大行次第,汉土大德判定诸般若经的宗旨,则非谓正诠慧学,而谓定慧相资、理行皆具。故如遇荣法师所引“若唯詮慧名對法藏;若詮定慧通經論藏,福慧異故,或契經藏,契經寬故。”或依此而谓般若经藏摄。
又或三种般若中以观照为宗,“依文字教,起观照智为宗,证得真空实相为趣”,乃显由观照而生真实慧,故遇荣法师云“顯由勝定發般若故正顯定學,意令修定引發般若”,以正显增上心学故说经藏摄。
对般若经所诠认知上存在差异,故而才有汉藏判摄的不同。这是我从这些先贤疏论得到的一点体会与看法。


至于清凉大师的那句话,依于疏注是表“詮旨”非意在“經因”,乃谓如来“定中所演,菩萨定心所受而不示观心耶?”故若有菩萨论典乃经藏所摄,正诠定学,显示增上心学,则虽是菩萨集摄佛语,实乃为如来定中所诠演之定学。



发表于 2015-3-23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答案确实很绕啊,呵呵~~还是应了那句话:谁的地盘谁做主!

佛法至今按各自传承,恐怕已经有太多不同的见解,早已没有了绝对的标准,而学习的目的到底是强记知识还是调服内心,或二者兼顾,看来只有仁者见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5-3-23 08:48
有些答案确实很绕啊,呵呵~~还是应了那句话:谁的地盘谁做主!

佛法至今按各自传承,恐怕已经有太多不同 ...

格鲁派组织的,当然按照格鲁派的传统标准,如果按照其他派的标准,岂非怪谈?
发表于 2015-3-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5-3-23 17:29
格鲁派组织的,当然按照格鲁派的传统标准,如果按照其他派的标准,岂非怪谈?

格鲁内部大概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吧,恐怕只能算是各自师承的教导标准更为妥当。

当然我没有资历去详细论证这些,但至少我还能够在狂热后的冷静中保持足够的清醒,最多也就是在狂热者看来不够狂热罢了,呵呵~~

发表于 2015-4-20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定达 于 2015-4-20 17:37 编辑

嘉木样协巴所著《入中论探讨教理宝藏》:
“若有说:‘阿毗达磨藏与素怛缆藏相违。’  那么,广中略三般若经有法,应不是阿毗达磨藏,是素怛缆藏故。因(前一应成式中的因‘是素怛缆藏’)普传闻而成立,且应如是,是主要宣讲无边增上定异门的至言故。”

“自宗,阿毗达磨藏与素怛缆藏并不相违——广中略三般若经及彼之注疏譬如此《入中论》堪为二者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21:04 , Processed in 0.03485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