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如来藏是无为法,但为何能令有情生起求解脱之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进师2012-6-8 23:09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比较宗派学,除非你各派都通达,否则没资格这样说。
尊者对格鲁应成与宁玛大圆满见解作过比较,两派见解方便多门殊途同归,在无上瑜伽见修里面得到汇合。
各宗只要有见道圣者,就必然会有空正见的支撑,不过是各有方便殊途同归,除非只有格鲁派才能出见道圣者,如果这样说与诽谤上师三宝就没什么区别了。
发表于 2020-11-13 1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书中说,如果没有中观应成见连加行道上品也无法证得。
发表于 2020-11-13 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从有部的角度来看,好像不懂中观应成见也不妨碍他们证得圣位。
发表于 2020-11-13 1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0-11-12 19:29
礼进师2012-6-8 23:09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比较宗派学,除非你各派都通达,否则没资格这样说。
尊者对格鲁 ...

各宗只要有见道圣者,就必然会有空正见的支撑,不过是各有方便殊途同归,除非只有格鲁派才能出见道圣者,如果这样说与诽谤上师三宝就没什么区别了
唯识宗的开派祖师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是登地菩萨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吧,应该是对于究竟的空性见解没有问题的。可是你要说唯识宗是究竟了义的空正见,应该是不会被承许的。我们对于宣讲宗义者和宗义行者应该分清,要是这个都分不清来谈宗见就太无聊了。师兄对于大教典不去学习,对于以教理分析的见解不能采纳,以自己臆想的见解乱说一气,可想而知您的修行是什么样子的
发表于 2020-11-1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不敢说其他宗派不能出现见道圣者,又说格鲁才掌握应成中观,这本身就是矛盾和纠结。
观点不同就慈悲相互指正吧,若我发觉其他同修说的更有道理,我会感谢指正并获益的。
发表于 2020-11-13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内证功德登地菩萨,用唯识接引应机众生,与其自身见道登地,是不矛盾的。
发表于 2020-11-13 1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20-11-13 18:46
又不敢说其他宗派不能出现见道圣者,又说格鲁才掌握应成中观,这本身就是矛盾和纠结。
观点不同就慈悲相互 ...

又在臆想了,有誰說其他宗派沒有見道聖者了?請舉例說明一下。
发表于 2020-11-13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静对待不同观点,是不难的。一遇到不同观点就慌乱,是不必要的。
发表于 2020-11-1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20-11-13 13:50
但是从有部的角度来看,好像不懂中观应成见也不妨碍他们证得圣位。

    但求个人解脱,随依一法,乃至一偈,皆有成就的可能。
    欲广度众生,则需要三学完备,则有更多接引方便。
    初禅可唯由加持证得,例如汉藏不少事师法修得好的,通过对上师的信心和承侍以及菩提心的学修通达证得空正见和解脱成就。
    所以说,这也是各宗都会出现见道登地圣者的根本原因,至于各宗趋近空正见的方便多门,都有各别根器的众生需要度化,有的不特别安立中途化城,直指究竟目标,有的多方设立途中小憩接引驿站。
发表于 2020-11-14 14: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识仁波切: 每一部经中的一种说法,只是整个佛法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一经一说,很难掌握佛法的总体结构布局和总的精神实质,容易堕入有空、常断的某一边。 现在学佛的人中大多数都是尊一经、执一说,因“小”失“大”,因“事”失“理”,或说空而否定业报因缘,或重观修而轻善德,或褒显教贬密法等等,其根本原因是掌握知识的深度和数量有限,在客观上形成了可怜的偏见。 不仅佛法如此,就连人世间的任何一种偏见都和时空环境与知识见解的局限性有关。龙树所说的“破除一切见”,就是说要破除所有这类偏见,才能获得无见的正见。
发表于 2020-11-1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多识仁波切,不过85楼所说内容与讨论课题几乎无关。
    不过可顺着这个话题说两句,圆满道体不在数量多少,而在于圆满体系,最略的是功德本颂,次第扩展则科颂、略论等经律论续。格鲁社区读书破万卷者,不在少数,寡闻已经不是局限了。更多的问题出在多闻不善于摄要修要,或学修不能一致法不入心。具体表现在辩论讨论时显得非常不开心,只能听到赞美及附和意见。
发表于 2020-11-2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观派,有三种方法》陀乐寺阿旺嘉措上师
    第一就是无派,不分派别。以无派的理论来学习般若经,学习龙树菩萨跟圣天菩萨,他们两个不做分别地去学习他们的教言,这个是中观无派。
    第二就是中观应成派,学习佛护论师的法门。
    第三就是中观自续派,学习清辨论师的法门。   
    依照这三种法门的大成就者们来学习大般若经才能学到真正的大般若经,要不怎么学都得不到大般若经的精要,学的都是表面的意思。藏传佛教不管哪一派学习的都是中观应成派。
    宁玛派讲大圆满,最终也是归到中观应成派;
    噶举派大手印,最精华的东西也是中观应成派;
    格鲁派直接学习中观应成派。
    藏传佛教其他各派的空正见的名字不一样,但它最终归到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上。藏传佛教有正见,有方便法门,藏传佛教的正见就是中观应成派。藏传佛教的传承有中观应成派的传承、中观自续派的传承、中观无派的传承,三大传承都有。
    如果你不以这三种法门来学习般若经,一定会不圆满。因为佛祖说过,学习般若经一定跟龙树菩萨学,不跟龙树菩萨学的都是不完整的。

发表于 2020-11-2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还可以思考一个类似的问题:佛的法身。
佛有三身、四身,说法很多。就法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来说的话,法身和其他二身不同,是自他二利的所依。
那么,法身直接能生自、他、自他之利吗?显然不是。
所以,作为本性住种性的如来藏,是众生成佛之所依,这样说,应该大家都承认。

真相派唯识认为,阿赖耶识种子是一切果的的因,种子又是依他起的存在。种子有个特性:性决定。
所以,能成佛的,一定得在阿赖耶里面有佛种性的种子(如来藏),它依靠闻思修可以增长光大,最后得到佛果。
无始以来的众生,如果没有这个种子,乃至无解脱的种子,那就不好彩了——无种性,永远在生死之中。所以,真相派唯识认为五种性是真实的存在。
发表于 2020-11-21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讲记》清定上师
◎宗门下很多祖师,一句话、举个指,看这个人悟不悟,就是看你这个人,是专门看外面形相,还是看回向、马上回心。灵山会上佛一举手,人家不懂迦叶尊者一笑,就是说不要在外面去看,你看看自心妙明,当下就开悟了。所以经书上讲的很多前后的次第,有起来心关系,但是归根揭底,还是要我们明心见性,明自己真心,见自己本性,这个最要紧的。
    这样所讲的透实相,而实相有三,就是三个如来藏。第一种是相之无实相,即无一切方法差别之相,契入这个真如平等实相,叫空如来藏。空诸一切妄法,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其本体而全空的,这个是常心,如来常心不变之体,即无相之实相,空如来藏。第二种有无不相之实相,摒弃无相而能够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具足色界诸法,而无诸相,常心随缘不用。空如来藏要不变,要体。不空如来藏要随缘不用。第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你说它没有了,它不舍一法,你讲他有了,他不离一尘。变空不空如来藏,真空本来妙有,妙有本来真空,这是如来藏心的体用上,双有双照,这个道理非常要紧。
    如来藏本觉妙明当中无法不具,无法不用。要懂这个道理要有始觉的妙知,始觉妙知就是说,我们已经解悟这个真性的人,同这个证悟本性的人,容易真实晓得。我们现在要从理悟上去理解,这是在本觉底下妙理当中,无法不具,无法不用。我们个性真本体来讲,其体不变而其用随缘。用虽随缘而本体不动,即是一切本觉的,也就叫如来藏。

◎如来藏心虽然空,但世间一切万法,都从如来藏心里现出来的。

我们修行的人,随时随地对一切事情,当下要返照自心,要安住在本来清净的如来藏心底下。那么要起因缘作用的时候,为利世间,为这个修行,末法要建立三宝道场,你一点不要动啊,都是从这个清净起来的,从觉所出来的这个随缘的办法。所以这里出来的办法,没有自己的我执我见,完全是利他的,完全是依法的。所以这个修法非常重要,此七大修法,前面都要回光返照到这里来。随时晓得自己虽然一天到晚说话、做事、吃饭种种,或者方便修道都要随缘,但是随时都要安心,安住在本心就是清净,安住这个如来清净藏心里边。自他的关系来讲不要一时想到自己有我,而忘记了一切有情。要想到自己这个真心,与一切有情的真心没有两样。安住在众生的心识体性,以我的修行菩提心力量,来同他这个心,使大家发菩提心趋向菩提。安住众生心识体性,以自己的修行这个始觉的妙施,趋向本觉的究竟施,来加持他,使他发菩提心,大家发菩提心趋向菩提。

发表于 2020-11-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ysy 于 2020-11-24 14:48 编辑

自话自说:如来藏的思想,在西藏从来就不是统一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时轮体系,9、10世纪从克什米尔传入的流派或分支,具有强烈的他空色彩。
虽然其地基采用的是如来藏论,但是更加喜欢将禅修体验“光体验”作为如来藏的直接表达,可以称之为密宗如来藏。这是早期(显宗)如来藏哲学所不具备的特征。

这一特征在大圆满的三部划分里,比较容易看到其鲜明性。
大圆满的早期教义(10世纪前),是心部。心部主张纯粹意识为永恒不灭的实体,而世界是围绕着它力用的幻觉展现。因此纯粹意识等同于如来藏。但心部的讨论停止于心理本身,没有涉及光的密宗体验。
但到了10世纪,窍诀部运动出现了,窍诀部最大的特征是将“光与明点(视觉体验)”直接指示为“觉性”。熟悉十七大续的人,可以从十七大续里看到这一时期大圆满的特征变化。在后期的大圆满宁提著作里,常常提到“界觉”(金刚链)为觉性,就是继承了这个基因。

为什么早期大圆满本身没有类似的提法?
历史原因是:早期大圆满没有受时轮的影响。心部文献的主张是:觉性之心本已圆满,禅修等是造作之病。

为什么后期,大圆满窍诀部在10、11世纪出现时,如来藏学说带有强烈的体验色彩——光即如来藏?
原因是窍诀部是受时轮的影响而产生的,很有可能是洛扎地区娘氏家族的创造。同样受类似影响的,还有多波地区传出的苯教大圆满——象雄年居。

早期时轮传统对六支瑜伽的传授是非常严苛的。从多罗那他对早期时轮大师的窍诀笔记记载来看,六支瑜伽的前两部传完后,往往后四支不一定传授。
而前两支,恰恰是大圆满脱噶的技巧。例如:六支瑜伽里的坐姿,与宁提使用的坐姿,结构也是一致的。从《象雄年居》的禅修法来看,更接近时轮。
虽然宁玛后期的大师认为脱噶与时轮技术不同,但有些觉囊的大师却指出二者并无实质不同。

以视觉为题的禅修构成了10、11世纪的一部分禅修潮流。大圆满从心、界部,开始向窍诀部发展,就是受时轮运动的影响。
乌金巴的”念竹“,其实也是时轮影响的产物。时轮这一传承,催生了佛教(觉囊、宁玛、念竹)、苯教(年居)的发展。

后期的宁玛或其他大圆满传承不断深化窍诀部,并且把心部的教义同化为”车却“,导致后人不能分清窍诀部与心部的究竟区别。
这个在13世纪就开始了,龙钦巴的著作里,已经淡化了这些区别。并且,后来慢慢形成窍诀部一家独大的流行趋势,而各种讨论几乎定型,但未必反映出早期事实。
而密宗如来藏——这些以”体验为如来藏“的方式,与早期如来藏的哲学,有了较大的不同。
从心部到窍诀部的发展,有一个技术上的复杂革新,以及哲学思想上的下滑(此行是个人观点,允许他人对此有所不同意)。

心部的思想,是纯粹如来藏哲学,但它较为接近唐代禅宗、8世纪印度不二论吠檀多思想,可以说几乎差不多。
不二论吠檀多出现较晚,因此在西藏的宗义书里找不到实质批判,它的体系类似圭峰宗密的《华严原人论》。
而禅宗本身的复杂性,导致西藏也不能全面的透彻评论之。
熟悉这三方(唐代禅宗、8世纪-16世纪不二论吠檀多、大圆满心部)文献的话,才能真正的看到其共通性。

而窍诀部的思想,虽然有基的理论,但较心部,依然形而下之了很多。宗教对比的话,窍诀部类似克什米尔湿婆派——宇宙是泛意识的幻变,进而讨论spanda——振动,或光的世界演变历程。
窍诀部对于印度早期大乘哲学而言:中观、唯识,是一种不同的体系。尤其是对中观而言。
所以从7世纪达到高峰的中观的角度审视,这种理论架构会是被纳入批判行列的。

格鲁虽然也非常注重明光,但不是光视觉。如集密五次第注重四空与明光,但明光与大圆满、觉囊的光视觉,是不同的。而把光视觉等纳入如来藏、或空性(以他空的名义)的解释,是被《广论》、《略论》、《密宗道次第》所反对的。
格鲁的明光,更多在于生起殊胜色身,以及用最细微心缘取空性来破除最细微的无明。
加之格鲁遵从中观路线,就如上述的如来藏显宗哲学、密宗哲学阐述,均是不能同意的;即是阐述,必定也是仅以中观视角解释的。

因此,个人的建议是——必须承认这些不同学派的差异性。而不是强加融合。
最后,选学什么,是个人的自由权力。

补充的是,作为一个学人,随意比较上述谁优谁劣,是不恰当的,或者仅仅将看法放在心中即可。所以,以上没有对任何一个学派给予赞同或反对,那不是本帖的用意。
如果要鄙人补充文献出处、引用,那是不可能的,那意味着写一篇硕士论文。所以请当是闲聊,以及我是打酱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15:03 , Processed in 0.03351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