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trijan

成也日常,敗也日常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8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 67
一  昂旺朗吉的這個略論釋,福智自己印的次數,都很少。(相較於其自己號稱數萬人團體,為何印的次數、量都那麼少,→還是老話,只搞常師父的錄音帶,其他的,就不必了,固步自封。  
    我想  出版 “略論釋”時   福智學員   應該還未上萬  或才上萬吧   所以  當時  沒有考慮多印
    當然  後來上萬  為何不加印  我想這個內情  負責文教 與數次往內地  收集法寶的李學長  應該是知道的  可惜知道很多轉折的李學長  現在好像也是很不方便 (或不願)多作明說

    所以 在此就姑且猜猜  即會不會在印完第一批後  常師父想  還是耐心的等待法王或藏傳師長的指導  所以將郭居士的著述  先擱置   不想 福智後來  事務愈來愈多 致出現這種不太說的過去的耽擱  

     想 現在一切隱密進行的福智主事者  他們會不會因為我們的討論 再次 想到該趕快作補救或處理 這也不一定 所以 我們一起來督促或呼籲吧

二、你說的黑色皮「至尊宗喀巴大師傳」:民81年,初版印了一千部,再印,也是次數極少,過很多年,我去看他們臺北南京東路(在家人總的道場),印象中,也只是2版而已
     確實 我當時也曾納悶   為何很多人   不知有這本
但我以為是不是有版權   不讓福智出版  總之   這應該也是如上所述的   可請求補救吧

     相較於日常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民96年四月(即2007年)都印了第十三刷,每刷2千本。  而淺釋,可不是民國81年就有,它極後面的時代才有的
   

      這就對了 早期常師父完全沒有要我們如是做
      也就是  雖有人發心整理出的文字稿   但常師父一直沒有要大家去影印  或印刷成冊

      這應該一直是  各研討班  自覺很需要的  他們個自很私下的影印成冊  
      

      不想   到後來  竟會演變成  你說的  到 “2007年 一下子,就印刷了2萬6千部 “
      這應該是 學員太狂樂在先   主事者或班長 又太不考慮後患下  以致變成好像  福智 一開始就是這種現象  實際上 不是這樣的

三、滅除心闇曼殊意光論(道次360則):也是民國81年至83.84年的東西,我手上早就有福智先印,而後大陸再印的簡體版,到了民國九十六年(即2007年),我去南京東路道場請書,想要有「繁體字版」給別人看,一去 竟然還是民國88年出版的,屬一版二刷,每次印一千部的。  我一看,這麼多年了,才印二千部,


    或許  你去看時 架上有的是民國88年出版   以我現在所見的這本 是92年出版  
    當然  依你的看法  這都還是很不足的  因為 你認為這是一本很好的書  這我們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心中為廣論班這些人感到可憐,這道場根本不會鼓勵學生,多看好書,問其看過「掌中解脫」沒,我說都已出版很多年了 你們自己都在帶班了,你們不看的嗎,其說:上面不鼓勵這些書,有聽說很好,準備買來看,還有帶班的連書名 也沒有聽過,….

    對此 若比對常師父 當時非常急切的 要他會英文的弟子 將英文本的 “掌中解脫”翻成中文 (在最早期的福智之聲 都還述說過)  但後來  因已有出版社要出版   所以沒有進行這項翻譯工作
    在後  團體確實也沒有再多強調這書   對此轉變  真的只有期待 "最了解福智文教狀況"的李學長來說明了
     
     問幾個已是十年、八年義工,為何不看這書,竟答:只要讀透常師父的法寶就可以,道次第360則太深。
     這應該是學員  原先自謙  不想  後來 變成離譜的怯弱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以福智裡面  真的有很多人  是只想做事   而不太看的下書的學員   對這種只想賺 “做義工”賺資糧的學員  真的不能多介紹他看書
    外加  俗事特多的在家人   一個星期一次的研討  就已經常常前文接不到下文
    再加上  對常師父的講解   捧成一字一句   都不可有差池的帶班風氣   班員當然會覺得  廣論以外的論書   他如何還能再消化呀   所以 整體上  很難多介紹相關的書  給這些學員的

  總之   就如是一些先入為主的思維與風潮   讓福智現在 變成愚民政策的盛行  
  這該怪誰常師父      還是狂熱的執事與帶班的班長   還是學員本身的不長進  你說呢

   你應該是說  該怪常師父  是他督導不周  但我覺得  是執事或帶班的班長  要負較大的責任  也就是他們個人的狂熱(對常師父) 與太自以為是 才會成 "上意達不到下層"  "下層也沒弄清楚常師父的心意或走向"等
  
   想想   這莫名的共業  今能好好的談出  實也是很好  即它或多或少 可提供給 “將進福智” 或 “已在福智學習”的人  實需好好省思之諸多課題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1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rbunei 于 2012-4-18 20:53 编辑

常師父教誡引用祖師之法語:「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
又常說:「如果你以為你懂了,早就不曉得錯到十萬八千里了。」
師父的教導,是非常踏實的在道次上,就每人自己的綠起點往上跨一小步。
就我自己而言,我不認為自己的修行有多大長進。但整個增上環境,卻有明顯的改善。
我感受到的師父深恩,是出自內心的,而不是來自誦唸某某高深的儀軌。

師父常教誡,對於苦樂不要只緣現世,要將眼光放遠,為後世、為增上生道努力。
就我所知,學密須有「空正見」與「菩提心」的基礎,目前我自知程度不夠。
雖也曾受過法王達賴喇嘛的兩次灌頂。但那只是結緣式的。
就我的目前程度,受再多的灌頂也是沒有多大的助益的。

常師父教的「觀功念恩」四字真言,就已夠弟子們一輩子修的了。
感恩trijan師兄您對福智團體的關心,但您所說的一些評論是否太過急切了呢?
對於一個「發大心」的大乘師長,任意的貶詞是蠻危險的事。
我所知的李學長他也是完全的信服常師父的,即令他已被迫離開福智團體,他還是一直懷念著師父的行誼的。
您自認是他的好友,在對好友的師長下批判時,是否也應更慎重些呢?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18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王開示(DL法王對福智法人團體的指示)

法人團體大眾,有些話對你们說:
不論是我已認識多年的常師父(現時可見方面),或者不現見方面,很明顯地,他都是在願力及業力下努力建立教法。
一方面他年歲已高,且身體亦十分衰弱,日前耳聞他辭世,內心十分哀痛,因他不論在整個佛教,特別是對漢地教法的執持、建立及宏揚三方面,正承擔極重的責任,尤其在這關鍵的時刻。若可以再久住世些,肯定對教法有極大利益,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十分令人傷痛,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他的轉世很有可能再來,但目前亦無法肯定,以後可再觀察。
    我要提出的重點是:他花了後半生並非建立一個外相好看的法人團體,而是考慮到整體佛教建立才成立的,不論他在世與否,建立教法的事業都是必須持續下去,就如同世尊在世僅八十歲即入滅,但他的教法卻延續了兩千五百年,若是因他的圓寂,僧俗大眾對教法的建立就鬆懈下來,這根本就是不對的。常師父在世時,他是承擔下此大任了,現在他辭世了,請所有的人以更長遠的眼光,比以往提起更強大的心力,戰兢惕勵,自始至終,繼續努力下去。
    他生前所奠定下穩固的基礎,而後續成長與茁壯,就是下一個重要的任務。故每位僧俗大眾都要好好的扛下此擔子而努力。
    一些法人重要抉擇,他都會問我,而我本人的想法他也都聽從。未來如同他在世,我一定扛起關顧團體僧俗大眾的責任,不間斷地祈求回向你们對純正教法建立所作的努力,若有任何問題,就如同往昔,不必顧忌,直接來問,我有什麼想法也會(向你们)表達。   

    忌日期間,大眾可念「文殊真實名經」一萬遍、「心經」十萬遍,若可能,少部分弟子可到五台山等四大名山作供養,也念此二部經,做個緣起,誦前先對「菩提心」與「空正見」做觀修後再誦,結束時作回向,非單單口誦經文而已。
    在團體艱難的時刻,我以患難與共的心情,向大家致上問候之意,請大家繼續努力。

註:在福智團體網站所公布的「福智之聲」156~157期合刊,關於此篇開示已被銷毀!  
    (若你手上留存156~157期的「福智之聲」可對照一下。要好好珍藏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19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trijan 发表于 2012-4-19 02:31
Wrbunei說
trijan師兄所列舉的書目,我在福智裡也多半請了。(包括掌中解脫,很多學員也持有此法寶。今年聽 ...

做賊喊捉賊,是四維中少一維
发表于 2012-4-1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講那麼多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麼高度
你以為佛法也像全民開講
大家亂講啊
常師父引古人云
寧願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錯路
看看自己吧
不要老是往外看
對你沒好處
发表于 2012-4-1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trijan 发表于 2012-4-19 03:25
你顯然還沒有信佛,
因你不信佛的加持能力,當知,度母共修,上師相應法的共修,會令你修心的速度加快, ...

謝謝您的賜教。
在前面的討論中,假使發言有不當是個人的問題;
如有些微如法處,全是師長三寶的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2-4-1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魯的師長,如法王達賴喇嘛對常師父是非常讚許的。
做為弟子的我,對常師及法王、及一切傳承師長也是非常景仰感恩的。

「廣論研討班」研討的是佛法、是宗大師的教法、是由佛傳來經二大車軌的。
我們的研討是希望能深入諸佛密意的。這樣做的佛法事業,是值得讚許的。

大家都是在學習,互相勉勵。
眾生根性不同,因緣各異。每人相應的不同,再高再好的善知識,如與他不相應,
就不能從他那兒受益。
隨喜trijan 師兄能值遇大善知識。但您在上面所作的評論,是您的師長所樂見的嗎?
對於常師父這麼多的貶抑之詞,會是您的師長承許的嗎?

回到本題,您所立之宗題「成也日常,敗也日常」。「敗」一詞是你自宗所許,我方所不許的,
「自他不共許」的宗過,是不值一駁的。
发表于 2012-4-1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請教目前的師長:「有人批評以前的師長當何如?」
答曰:「就己所認識的事實回應即可,餘不須多說。」
故末學最後一次發言。

樓主批評常師父師心自用,隔絕弟子與藏系師長。
末學轉貼如下常師父親撰序言,以為回應。
樓主或可續批評,「這書,福智印得不夠多,現在不再印之類的話語」(福智之聲一版印了五千冊,被索取一空。現改為春天出版)
然就末學個人而言,永遠感恩常師父開啟這樣一扇窗,讓末學一窺格魯堂奧。

====================================================
「生命之旅」中文譯版日常法師序
出家學佛以來,所讀過的傳記,以「密勒日巴尊者傳」、「一夢漫言」    與這部「生命之旅」,最為受用,樂於向人推介。


這三部傳記,內容風格殊異,為何將之相提並論呢?蓋因密祖一生,離奇坎坷,憾人心弦;其依失之至誠淨信,震古爍今;而精進苦行,堅苦卓絕;最後,所獲證之圓滿成就,又令我們欣慕不已,所以讀密祖傳,見到了仰止的極致典範。而見月律師,雖無密祖的傳奇成就,卻示現出中國祖師真操實履之風範。生逢明末清初,法門陵夷之際,卻能苦心孤詣,中興戒幢;領眾接物中,顯現伯夷風骨,令頑廉懦立;尋常言行間,更見道念間切,行持篤實。所以「一夢漫言」,為有志學人立下了最佳行持典範。此二部傳記,難為我們描述了學行的終極成就與實踐典範,可惜未見下手次第,使我們有跡可尋。而穹拉仁波切的「生命之旅」,正好為我們找到入手處。書中描述藏系傳統僧團之學習,以及生活經歷,看似平淡,但若仔細玩味,卻會看見藏傳一系,法脈清淨,次第井然,教理與實證之路雙在的特質,不禁令人稱歎:佛陀聖教義海中,至今尚有我等凡夫可登之階梯在!


穹拉仁波切出生於一九二三年,被認定為第十世轉世仁波切。從小出家,進入藏傳格魯修學體系,修學期間放棄再來人可以縮短學程的禮遇,以十一年學習歷程,取得藏地佛法的最高學位—拉郎巴格西;接下來,再以兩年時間,取得密教學院最高學位。一九五九年以前,格魯教派三大寺僧眾數以萬計,這樣的學習成就,實為萬中取一之絕大殊榮。尤其藏傳一系,今日在印度排除萬難,重新振作之際,仁波切所受教育與所獲成就,實為碩果僅存矣!


初見仁波切,是在二十多年前的紐約。當時仁波切顛沛流離,謀生困難,基於對戒律的恭敬尊重,已捨戒還俗。他衣著樸素,且極度謙下,完全掩藏了己身所獲成就。乍見之下,難窺勝德,經接觸請益,方漸領受仁波切功德,於是油然欽仰。可惜因緣所限,紐約一別,便未再親近。


二十餘年後的今天,因緣圓具,邀請仁波切來台,蒞臨鳳山寺開示,對其教證功德,有了進一步認識。在仁波切慈悲心力攝持下,聽者於耳熟能詳的文字後,往往更能領受到殊勝法味。仁波切言教,所以能使人豁然開解,啓發淨信,乃是因其能嚴謹謙沖,身體力行,使人衷心仰望。仁波切教誡説:「一切佛法的修學,全是為了成就無上菩提,而非世間的名聞利養;非僅止於文字語言的掌握,而重於實踐。無論自身修學達到何種境地,憍慢之心,永遠不許。」這番話,不只是文字,而是從行持中流露出來的教誡。仁波切所示現這些功德,帶給我們莫大鼓舞;只要誠心依止傳承師長,具足良好學習環境,任何人皆能藉由如此完整教育,一步步走向成就極致。—思及此,不禁對宗喀巴大師聖教,升起至高信心,衷心仰望。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常人初讀此書,或將因為平鋪直述的描寫,而難窺其中奧蘊。然而正如仁波切在書中所示:「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任何細節,都是某種信念的內涵。」只要細細研閱,自能搆出法乳來。


此自傳,實為大乘善知識一生學習、實踐佛法之殊勝教授,謹以至誠,願此書能啓發學者,不僅對藏傳格魯教法有深一層認識,乃至於對整個佛法,增長淨信,直臻佛果!


                                                                  釋日常序於新竹鳳山寺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十一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9:46 , Processed in 0.03602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