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景宗

法尊法師譯《菩提道次第廣論》流通本勘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青增格西及與我討論者,二位對法尊法師都極為推崇,他們都不會想隨意更動法尊法師譯本。

廣論題外話,在攝頌中,法尊法師都是如此翻譯紅字,明顯與後來譯本不同。
縱至命緣終不捨,如教修行法供養,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對此,我曾經問過:
我:法尊法師這樣的大德,不可能在這種地方翻譯錯誤,但是很明顯的,他的譯文與其他幾個譯本有出入。
格西:若如宗大師所寫,是應該如其他譯本翻譯,但是還是不要改動他的翻譯。
我:為何?
格西:我們是應該這樣念。
(意謂:自己平日思惟、修行的立場,自己應該是要這樣念。)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0-10-21 13:41 编辑 ]
发表于 2010-10-2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習精進波羅蜜多分五:一、精進自性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入行論》云:「進謂勇於善。」《菩薩地》說為攝善法及利有情,其心勇悍無有顛倒,及此所起三門動業。

譯者補充:法尊法師翻譯的《廣論》,確實是完全按照藏文原意而去翻譯的,我們在學習《廣論》的時候,一定要生起歡喜心。因為沒有宗喀巴大師加持的話,他不可能翻譯得這麼殊勝,幾乎是把原文的意思,沒有任何缺少和添增地完完全全地翻譯成了漢文,這是值得我們隨喜的。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法尊法師翻譯“精進”的時候,一直都翻譯成“勇悍”。“精進”,由藏文“卓哇”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歡喜善法,歡喜去行善,是一種歡喜心,而不是行善的一種勇氣。如果“勇悍”是代表有勇氣和魄力的話,藏文的“卓哇”可以這樣間接譯出。所以我們在下面讀到本文的時候,“勇悍”二字其實就是歡喜的意思。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西藏的一些大格西,“卓哇”有沒有勇悍的意思呢?他們說在字面的意思上,“卓哇”就是歡喜的意思。而中文“勇悍”的意思,我想大家都知道,是歡喜還是勇氣?這要看我們怎麼去解釋。這是我個人多做的一個補充。

對於藍字,我找過答案,但是以前寫在哪裡一時找不到了,也懶得再找一次。廣論這邊用"勇悍",應該是隨順<瑜伽師地論>(若我記得沒錯的話),我在大藏經中,搜尋過紫色的地方。如果要考慮藏文,當然此處翻譯是有落差的,但是改動時,可能還得問:當時玄奘大師為什麼也這麼翻譯。
我的意思並不是廣論不要校字,而是大譯師在細部都處理的很好,然而有些很明顯的地方卻出現落差,此時應該提高警覺,大譯師是否有意如此。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0-10-21 14:2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0-2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本地分&#8231;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種姓品第一

云何菩薩精進波羅蜜多種姓相?
◎謂諸菩薩性自翹勤、夙興晚寐,不深耽樂睡眠倚樂;於所作事勇決樂為,不生懈怠,思擇方便,要令究竟;凡所施為一切事業堅固決定;若未皆作、未皆究竟,終不中間懈廢退屈;於諸廣大第一義中,心無怯弱,不自輕蔑,發勇猛心,我今有力能證於彼;或入大眾,或與他人共相擊論,或餘種種難行事業,皆無畏憚;能引義利大事務中,尚無深倦,何況小事![14]
◎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精進波羅蜜多種姓相。

勇悍可能來上面定義的收攝
发表于 2010-10-2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議偶有疑義或損益處,不改譯本原貌,加以注釋說明.
如勇悍,可註明三方面資料: 1.藏文字樣 2.漢傳典籍翻譯傳統例句 3.此處異譯可如何譯,及口語釋義 4.並可註明尊法師是否通例如此翻譯
发表于 2010-10-21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對於前人著述的原則,基本是這樣處理,即使明顯公認的傳抄或原著錯誤,亦以不改動原文為原則.
用現代點的語言來說,可以說是維護作者版權,讀者知情權.
其實是為了令文化傳承更久遠.
原則雖然如此,但破壞的也很多.如清朝官修四庫,即為人詬病,篡改圖書,並銷毀原著.我們得避免.
发表于 2010-10-2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悍的意思,主要可能是古今語文有異,所以感覺不同.
我不懂藏文,但根據上文解釋理解,這裡翻譯為勇悍,勇字當是用其"果決"義"猛健"義"銳進"義多於今人所解"勇氣"義,今人所說有勇氣做某事,其實古人更傾向於用敢字表達.如老子道德經 "勇於敢則殺 勇於不敢則活".即今人也還保留"敢作敢當""奮勇前進"等語,義與古同.

妄測而已,不當之處,敬請賜教.

[ 本帖最后由 noname 于 2010-10-21 16:20 编辑 ]
发表于 2010-10-2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題外話.
末學早先初讀菩提道次第略論,繼而不過癮,求得廣論,遂對法師生平發生興趣.當年搜求之後,所得不多.
從法師文集以及其他資料所見,難以想象以其赴藏前的"學歷",戰亂奔波之際,顛簸疲病之中,廣論這樣的譯著從何而來.除非心存萬卷,神棲三藏,筆端生華,並得神助,否則絕難相信.所以由衷佩服法師絕非等閑.

於此表達對法尊法師的無比恭敬.)

[ 本帖最后由 noname 于 2010-10-21 16:4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win2 于 2010-10-21 13:39 发表
又,青增格西及與我討論者,二位對法尊法師都極為推崇,他們都不會想隨意更動法尊法師譯本。

廣論題外話,在攝頌中,法尊法師都是如此翻譯紅字,明顯與後來譯本不同。
縱至命緣終不捨,如教修行法供養,至尊恩師 ...


這雖是題外話,但也很感謝。我會收集起來,以後整理攝頌時會參考。請告知格西拉認爲妥當的翻譯或文句意思。 另外我不認爲指出問題或疑似問題就是不尊重,只有這樣“摳”才能完善翻譯。 我們在這方面太應當向西藏古代的洛匝哇學習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uwin2 于 2010-10-21 13:26 发表
我的錄音紀錄手稿中有如下調整,講者是青增格西。其他自己與他人私下的討論,不便公開,見信箱。

原譯「言粗重者,謂心相續中所有習氣,增長內心顛倒堪能」、「相者謂於外境前後所生顛倒習氣」,調整翻譯如下。又 ...


非常感謝!但這似乎屬於翻譯時抉擇的問題,超過了我目前收集的內容,也就是整理漢譯廣論第一階段的目標---錯字、文字脫漏。 但我會記錄下來,等進一步整理時一定對其再行推敲。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勇悍”

向陳譯師請教了。 他翻譯的白話廣論包括這部分。 首先“勇悍”是玄奘法師的譯例,出自瑜伽師地論,尊法師是沿用。這是個很典型的漢藏古代譯師抉擇不同的例子。 梵文abhyutsā ha,有決心(determined)、奮然之類的意思,玄奘依此,譯爲“勇悍”。 所以新譯譯例的“勇悍”在對應此梵文詞時,不能僅理解爲“勇猛强悍"。 而該梵文詞也有歡喜的意思,藏譯依之譯爲mngon par spro ba。 在漢文白話本廣論中,陳譯師譯爲“熱忱”。

以玄奘三藏法師的學識,我們無法說在這個詞的譯例上,他一定不如西藏古代洛匝哇,反之亦然。 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這可能是由於1)玄奘三藏和到西藏的印度班智達及西藏洛匝哇對相關詞義的解釋屬於不同傳承/學派(注意:不一定是中觀、唯識之分); 2)不同時代,梵文詞匯的含義側重不同,梵文往往是一詞多義,這種情況是可能發生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這類問題不能僅核對藏文,必須查梵文,才能較好地了解差別。  但造成藏漢翻譯差別的具體原因并不是很容易確定。 我們只能盡量想辦法使之不影響翻譯。 不是萬不得已,建議不要新造譯例。  有些名詞是可以利用唐譯的音譯譯例來彌合,詞意則留給說法者去依傳承解釋。 這里提供三個例子: 1)薄伽梵(意譯時,漢文取“世尊”,藏文大意是“出有壞”); 2)阿羅漢(意譯時,漢文取“應”,藏文則是“誅敵”,詳見陳譯師譯的“藥師經軌”譯注11,http://bbs.gelupa.org/viewthread ... page%3D1&page=1); 3)曼荼羅(意譯時,漢文取“輪圓具足”,藏文字面是“中圍輪”,很接近,但西藏法師堅持要釋爲/譯為“持精華”)。 當然像“勇悍”這類詞肯定無法音譯。 怎么辦?不知道,沒想好。:lol  建議不是萬不得已,最好依循玄奘譯例,但注明藏文的不同即可。

[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0-10-31 12:08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4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P264
《本生論》云:「無我易壞無堅身眾苦無恩恆不淨,此身若能饒利他,不生歡喜非聰叡。」
綠字藏文是毫無意義。紅字藏文是苦性,即本性上是苦,非指眾多苦。

P275
三就自身門不應捨者,若自了知,於經卷等其義未辨,又於經卷亦無慳垢而將經卷惠施求者。
「未辦」,未成辦目的的意思
发表于 2010-11-4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的帖子

先前沒去問格西,但是攝頌很多人翻譯,這個位置有出入是無疑的。以前的討論:http://bbs.tibetcul.com/read.php?tid=31013&fpage=7&toread=1


有的版本是“瑜伽我是如是修”,有的是“至尊恩师如是修”。我猜测,既然是宗大师原创,应该是前者。多识仁波切解说为:“宗喀巴大师说,我是这样来学习菩提道修行的,你们求解脱的弟子也应该这样来效仿我学习。”后者似乎是弟子们所改。多识仁波切译文《菩提道次修持原理集要》见:http://xy.tibetcul.com/fw/jy/200708/6765.html

我自己好像看過:瑜伽者我如是修,汝求脫者如是行。google一下攝頌應該可見多譯本

2.去問格西時,如前所說,他不想動。我沒有立場強迫他回答。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0-11-4 08:16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4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4# 的帖子

一輪廣論,要一句一句消文,目前最快的速度,應該是我們這邊,不含毗婆舍那,從歸敬頌到奢摩他,三年以上跑不掉。
1.你找義工,3-5年足以人事全非。
2.過一次河,撩二次衣.....

還是那個建議,您應該在各中心"埋伏眼線",趁講者對著藏本消文時,就記錄回報。
對於對著藏本以外的,如對著英譯的意見,日後找譯師再對一次藏本。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0-11-4 08:51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4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與他人的某個廣論討論:

4.於他人所現行諂誑,非增上心。境者,謂他隨一有情。於此作何事者,謂行諂誑。增上心者,《釋論》說為自性意樂。諂誑者,謂於秤斗行矯詐等。又如勝智生,實欲遣人往惹瑪,而云遣往垛瓏,後彼自願往惹瑪。集論》中說,此二俱因貪著利養增上而起貪癡一分。誑謂詐現不實功德,諂謂矯隱真實過惡。言矯隱者,謂於自過,矯設方便令不顯露。

白話版廣論翻譯:
(四)缺乏「增上心」(藏:lhag pa'i bsam pa。即是失去真诚的心),运用谄诳手段骗取别人的利养-「境」是指其他一切有情。对这些有情所做的事情便是进行谗诳。「增上心」在《迦叶请问品释》是指平常心。「谄诳」是指大斗小秤等欺诈行为。这就像胜智生(藏:rGyal ba ye shes'byung nas)所说,心里本来是要某人前往惹玛(: Rag ma),但口里却说要他前往垛垄(藏:sTod lungs。一处路程比惹玛远得多的地方),然后才对他说也可以前往惹玛(或像做买卖的人先把货价提高,然后以大减价来欺骗客户)《阿毗达磨集论》说谄、诳皆是由于贪着利、养(「利」指「财物」「养」指「侍奉」)而产生,所以同样属于「贪」或「痴」的范围。又说「诳」是无功德而佯装有功德。「谄」是隐瞒自己的过失,而「隐瞒」的意思就是设法掩饰过错。

反灰字部份是新譯的廣論,如同紅字的部份,二譯有點差別。
又,上課時,青增格西的說法是,如同拉薩的青棵比較好,其他地區的青棵比較差,跟人家借拉薩的青棵,可是還的時候,還的卻是其他地區的青棵。
這二種解釋差很多,格西看過廣論,說二種解釋都可以。
那新譯括號的綠色字,似乎也是在交代有二種解釋,但是意思並不是他寫的那樣。
我的意思是,這裡廣論出現了二種解釋,您可以注意。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10-11-4 08:28 编辑 ]
发表于 2010-11-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的帖子

又,個人以為,攝頌稿已經很不錯了,
最需要譯師處理的,應該是菩薩戒品釋,
我對照過湯的譯本,有幾處法尊法師"略過不翻",
又日宗仁波切講時,在菩薩戒戒條一段,口譯者也有與仁波切校對幾處。

我現在沒空處理,明年看看有沒有時間對讀一下。
提醒您有上述問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3:19 , Processed in 0.03579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