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释观清

伪经——《优婆塞五戒相经》!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观师引荐佛为白衣所说的非疑伪律藏
发表于 2009-4-2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僧团成立十二年后才制戒.补充一点.谨提供法师斧正:關於說波羅提木叉在佛法的開展中,有不同的二大階段。而這二大階段,又有不同的二項傳說。1.以制立學處為分別,如『四分戒本』(如『四分戒本』「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 「此是釋迦牟尼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於十二年中,為無事僧說是戒經(波羅提木叉)。從是已後,廣分別說.2.銅鍱部學者覺音在『善見律毘婆沙』卷五說:「釋迦牟尼佛,從菩提樹下,二十年中,皆說教授波羅提木叉。又於卷六說「佛成道十二年後,須提那出家學道八年後,還迦蘭陀村,佛成道已二十年.二十年與十二年,雖傳說不合,但說波羅提木叉,有前後不同的二階段,與須提那迦蘭陀子有關,實與法藏部的傳說相合。依據傳說,設想當時的實際情形,推論布薩制度的演進,約可分為三階段:起初,成道十二年以來,佛還沒有制立學處。當時適應時勢而成立的布薩,只是宣說「善護於口言」頌;覺音稱之為「教授波羅提木叉」也就是大眾部 所傳的「偈布薩」。從此以後,佛制立學處(「制戒」),向大眾公布,要大眾憶持,並理解其意義。學習佛所制定的學處,大抵是在大眾和合布薩的時候。所以起初的「說(學處)波羅提木叉」,不但是誦說,而也是分別解說。
发表于 2009-4-2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般若净土 于 2009-4-28 22:38 发表
班智达以内明、因明为根本吧?在深广掌握因明、内明的基础上,再精通声明、工巧明、医方明,那就更好。“释迦牟尼说了这个法,经过历代祖师辨认,没有掺了个人意见的清净法流”“第二个是这个法从释迦牟尼佛说了之后,经历代祖师学习,通过辩论抉择,解释无误的”,那么,当然,我决定听从藏地班智达与汉地祖师的教导,追随藕益祖师、弘一律祖等高僧大德的抉择辨认。


那么,就依你所许,论证一下你要“追随”的“藕益祖师、弘一律祖等高僧大德”的“内明、因明”成就,以及为何堪可依从他们的“抉择辨认”?我想据我所知,“藏地班智达”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提供你有力支持的!:lol

而且,别说我不告诉你,写《开元释教录》的智昇法师看来和你的“藕益祖师”观点有差距;而唐朝著名的、留学过印度的、专攻律学的义净三藏法师,对“弘一律祖”的“南山律”就很不以为然!

我早说了,就算降低标准到“三藏法师”,即单单以内明的造诣来讲,你也不可能获得汉土“历代祖师”的支持。即使依你PK的逻辑,你一样毫无赢面,拿“明清”PK到“唐宋”,但凡有点中国佛教史知识的,都是不敢搞的!当然,你的胆气特别壮,在本坛也不是新鲜事了! :lol
发表于 2009-4-29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又八卦了一下南北传的五戒意外发现的"半僧"五戒:据南传锡兰斯里嘎亚尼派的传统作法除了一般五戒之外还有两种五戒即:1:梵行五戒,与一般五戒不相同的是梵行五戒的第三条戒是不淫戒而一般五戒的第三条是不邪淫,这是两者最大的差别.2.一食梵行五戒:(在此一食指一天中只在早上吃一顿).如果在家人要受此戒,他们可以受了五戒之后,再受持过五不食戒.如果是受持整体五戒,他们可以说:我受持一食梵行五戒.
发表于 2009-4-29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是汉地和藏地都有的“形同沙弥”戒。没有什么奇怪的。
出家做形同,先受五戒,其中的邪淫改为不淫。他们的表面身份是出家人,性质实际上是“梵行居士”。
受十戒后成为法同沙弥,是真正的沙弥。
举例:陈晓旭生前的所谓出家,就是形同沙弥尼。

[ 本帖最后由 慧灯元照 于 2009-4-29 18:21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9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汉地也有佛菩萨

原帖由 ZEN.C 于 2009-4-29 16:27 发表

那么,就依你所许,论证一下你要“追随”的“藕益祖师、弘一律祖等高僧大德”的“内明、因明”成就,以及为何堪可依从他们的“抉择辨认”?我想据我所知,“藏地班智达”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提供你有力支持的!

而且,别说我不告诉你,写《开元释教录》的智昇法师看来和你的“藕益祖师”观点有差距;而唐朝著名的、留学过印度的、专攻律学的义净三藏法师,对“弘一律祖”的“南山律”就很不以为然!

我早说了,就算降低标准到“三藏法师”,即单单以内明的造诣来讲,你也不可能获得汉土“历代祖师”的支持。即使依你PK的逻辑,你一样毫无赢面,拿“明清”PK到“唐宋”,但凡有点中国佛教史知识的,都是不敢搞的!当然,你的胆气特别壮,在本坛也不是新鲜事了! :l ...


弥陀、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地藏佛菩萨不仅会在藏地示现,也会关照我们汉地众生的的的的的。

藏地班智达、佛菩萨不是给我们写了一本《掌中解脱》吗?其中的择法三标准,就具备学佛择法的普世价值。

现在一起来学习一下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赞叹 蕅益仁波切 的相关开示:

1、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五)
蕅益大师久证法身,乘愿再来。其学问,见地,行持,道德,不但末法不多见。即隋唐佛法盛时,高人如林,若在此时,亦属出类拔萃之不思议大士。凡所著述,机理双契。

2、印光大师开示
一生注述经论四十余种,卷盈数百。莫不言言见谛,语语超宗,如走盘珠,利益无尽。

讲起信论,虽不必定宗裂网疏,然决不可谓裂网为非。此决定不易之法也。灵峰著述,千古少有。彼等正眼未开,不知其要,故辄吠影以惑初学。果真具正知见者闻之,则彼之心腹,彻底了知矣。

灵峰老人,乃末法绝无而仅有者。其言句理事具足,利益叵测。随人分量,各受其益。”

4、周群铮居士对蕅益大师著作入藏少产生疑惑,印光大师详细分析了清藏的历史背景,说明入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蕅益大师是在南方著作的,刻藏时,其著作北方还没有。指出:“不知世务之人,一归之于世宗不取,可谓诬罔世宗。使世宗若全见蕅益著作,断当具足入藏,一部不遗。”又指出:“若言习气,蕅益可谓绝无。而一般瞎眼禅和,谓为徒有文字,未得大悟,贡高我慢。此等人乃仰面唾天,何得据以评论耶?至于毁世宗者,亦与毁蕅益者知见相同。皆道听途说、随声附和之流辈耳。”


[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 于 2009-4-29 19:23 编辑 ]
发表于 2009-4-3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蕅益大师简传》隆莲法师

【智旭(1599~1655)】
  明代僧。字蕅益,俗姓钟,江苏省吴县木渎镇人。十二岁读儒书,辟释老。十七岁阅袾宏《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二十三岁听讲《楞严经》,怀疑何故有‘大觉’,何以生起虚空和世界,决意出家体究此一问题。二十四岁三次梦见德清,当时德清住在曹溪,路远不能往,因从德清的弟子雪岭剃度,命名智旭。此年夏秋在云栖寺听讲《成唯识论》,闻性相二宗不许和会,甚以为疑,因往径山(杭州西北)坐禅,至次年夏,自觉性相二宗的义理一齐透彻。腊月八日,在袾宏塔前受四分戒。二十六岁又在袾宏塔前受菩萨戒。二十七岁起,遍阅律藏,见当时禅宗流弊,决意弘律。三十二岁开始研究天台教理。三十三岁秋始入灵峰(浙江孝丰县东南十五里),造西湖寺。此后历游江浙闽皖诸省,均不断从事阅藏、讲述和著作。五十岁冬,自金陵归灵峰,仍继续著述。清·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示寂,寿五十七岁。两年后,门弟子将其遗体火化,起塔于灵峰大殿右。
  智旭生平的著述,经其弟子成时编次,分为宗论和释论二类。宗论即《灵峰宗论》,共十卷;释论包含释经论和宗经论及其他著述共六十余种一六四卷。
  智旭的学说,综合禅教律而会归净土,同时又融会儒释,是多面性的。
  智旭的禅,是承延寿、梵琦、真可的文字禅。他参禅的最初动机,是由听《楞严经》和《成唯识论》,于性相二宗教理不能融会而起疑。后来他教人参究,也只是‘究此瞥起一念,起处无从,全依真性。然真非妄因,何因起妄?真非有外,妄岂外来,展转简责’,以为银墙铁壁话头(《宗论》五之二)。这只是寻求性相会通的推理而已。他常自述学禅经过,力戒‘堕禅病’和‘误中宗门恶毒’;痛斥狂禅暗证,以为‘独自远行不问路程,必定有误’(《宗论》四之三)。主张‘教内自有真传’(《宗论》六之二),自称‘但从龙树通消息,不向黄梅觅破衣。’(《宗论》九之二)。所以他修的禅,后来就会归于天台教观了。
  智旭于三十二岁注《梵网经》,才开始研究天台教义。他于宋人极推崇知礼的《妙宗钞》,以为不可更动一字。于明人唯称许传灯的《生无生论》。他的天台宗学说,即是继承这两人的系统。但他也有与两人不同的见解。关于教判,智旭安立了贯通前后的五时说,修正了《四教仪备释》‘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等说法(《教观纲宗》通判五时论)。在化仪四教的秘密教中,他区分秘密教与秘密咒,将一切陀罗尼章句收于秘密咒下,这也与台宗旧有教判不同。关于教理,他主张性具善恶与色心双具理事两重三千,与山家的主张完全相同。虽然他有时也说‘众生现前介尔心性,本无实我实法,亦无五位百法百界千如差别相’,略近山外‘理具三千无相’的主张,但不是他的主要思想。关于观法,他也沿用山家的妄心观,以现前一念妄心为止观的直接对象,但更注重实际应用。他与传灯仅曾见过一面,并没有从传灯学教。传灯继承善月、真觉的主张,判《楞严》属于方等,又批判华严宗和禅宗,智旭都不同意,以为台宗应遍摄禅、律、法相,否则就不能成其绝待之妙了(《宗论》二之五)。他常以《起信论》解释天台宗旨,又用唯识解《起信论》,乃至用唯识解天台教义。在智旭的时代,唯识宗的注疏是很贫乏的。他所根据的有关唯识的著述,主要是《宗镜录》。此录即是会通天台、贤首、慈恩诸宗的,智旭继承了这种思想,也说‘马鸣、龙树、护法同契佛心’(《起信论裂网疏》自跋)。他虽深究台宗,但因不满台宗末流的门户之争,所以一再声明自己‘究心台部不肯为台家子孙’,‘私淑台宗,不敢冒认法脉’。
  智旭为纠正宗门流弊,决意宏律,曾遍阅律藏三次,致力于大小乘律藏的疏释和讲说。他着《梵网经疏》依据台宗见解,对于别解脱戒直宗《四分律》,旁采诸家,并参考大乘律。至于主要的著作则为《毗尼事义集要》。在律学这一方面,他可称为元照以后的唯一大家。但他对于戒律重视实践,当时响应的人很少,他为此事非常痛心,在文字里常流露他的悲观失望。
  智旭的禅教律学,后来都指归净土。一般净土宗徒,都以为智旭是袾宏的继承者。但智旭平时推崇袾宏的却偏重在戒律,而不在净土,只以净土摄一切佛教,以《阿弥陀经》为中心教典而重视持名,又主张禅净合一,这些都与袾宏一致而已。智旭所认为净土的要典,都收在《净土十要》内,但其中并没有收袾宏的著作,而特别推崇的却是传灯的《生无生论》和袁宏道的《西方合论》。
  智旭的净土思想,曾经过几个时期的演变。他二十二岁丧父,闻地藏本愿而发心念佛。这是结合儒家思想为报父母恩而念佛,只是单纯的持名。二十八岁丧母闭关,以参禅工夫求生净土,说‘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参禅即净土行’(《宗论》四之三),则又偏重于理持。三十岁至四十岁,他多疏释律部,结坛忏愿,以‘生宏律范,死归安养’自矢。后十年中,他多疏释经论,融通性相诸宗教理,于四十九岁着《弥陀要解》,始形成最后的净土思想体系。
  智旭于净土三经中主要所宗的是《阿弥陀经》;所以他关于净土教理的主要著作,也就是《弥陀要解》。此书先依天台宗五重玄义方式,说明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实相为体,信愿持名为宗,往生不退为用,大乘菩萨藏无问自说为教相。又以《阿弥陀经》总摄一切佛教,以信愿行总摄《阿弥陀经》一经宗旨。在智旭以前,宋代遵式作《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已包含了信愿行。传灯《生无生论》更正式提出‘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智旭所立信愿行,即是继承他们的主张,而加以更深细的阐发。《要解》将信的内容分为︰信自(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信他(弥陀决无虚愿,释迦及六方佛决无诳语),信因(散乱称名犹为佛种,一心不乱宁不往生),信果(净土诸上善人皆由念佛得生,如影随形决无虚弃),信事(实有极乐国土,不同庄生寓言),信理(西方依正,不出现前一念心外)。愿的内容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的内容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六字持名,念念欣厌具足,信决愿切,由此就能历九品生,净四种土’。他主张‘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参究’、‘参禅必不可无净土,净土必不可夹禅机’。所以他所宏的是偏重持名的净土教。
  但智旭又将持名分为‘事持’与‘理持’,说‘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理持就是唯心净土的教义。因此,智旭所说的念佛,有广狭二义︰狭义唯指持名,广义即含摄一切佛教。他说念佛三昧有三种︰
  (1)念他佛︰以弥陀果德庄严为所念境,或念名号,或念相好,或念功德,或观正报,或观依报,如东林诸上善人。
  (2)念自佛︰观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具足百界千如,与三世佛平等,功深力到,豁破无明,如南岳、天台、禅宗诸祖。
  (3)自他俱念︰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托彼果上依正,显我自心理智,感应道交自然不隔,如永明(延寿)、楚石(梵琦)(《宗论》七之四)。
  于此他最推重的是禅教合一摄归净土的延寿和梵琦。智旭最后的净土思想,是将禅宗的参究归纳于天台教观,又以天台教观应用于念佛法门;他作念佛即禅观论,说︰‘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思维忆持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宗论》五之三)。天台既圆摄一切佛教,念佛也就圆摄一切佛教,持名一法就能统摄一切宗、教、事、理,故智旭晚年的持名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以悟道为先锋,念佛为后劲’,悟后起修的持名,与袾宏所说︰‘无智称念’有别。
  智旭目睹当时佛教中门户分歧的流弊,所以发扬延寿、袾宏等的思想,力求佛教诸宗的调和。他在理论上融会性相,在实践上调和禅净,而主张禅教律三学统一。他说︰‘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中略)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宗论》二之三)三学摄归一念,以念佛总摄释迦一代时教,为智旭思想一大总结。清以后台家讲教大多依据他的经论经疏,形成了合教、观、律归入净土的灵峰派,一直延续至今。后人并奉他为净土宗第九祖。
  智旭受儒家思想影响处甚多,自称‘身为释子,喜研孔颜心法示人。’他由于读了袾宏的《自知录》始不辟佛,《自知录》就是综合儒佛的著作。对于儒佛的异同,智旭以为约迹约权而说是不同的,儒家所说‘天命之谓性’、‘太极生两仪’等都是‘非因计因’的见论,约实约本来说,儒家的圣人都是菩萨化现,方便说法(《宗论》六之二)。他说︰‘儒禅教律无非杨叶与空拳。’又说︰‘以禅入儒,是为诱儒知禅。’所以他说儒释一致,事实上是一种化导方便,并不是真将儒释等量齐观的。 (隆莲)
发表于 2009-4-3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就知道你最后不会以“班智达”为标准,也不会以“三藏法师”为标准,肯定是要搞点“菩萨化身”论高下的“创见”!

印光法师不是“班智达”也不是“三藏法师”,所以我想他不具备评定“班智达”和“三藏法师”的资格,亦不能代表释迦佛以来,哪怕汉地历代祖师的意见。

至于蕅益法师,努力是一回事,水平又是一回事,当然,不可苛求古人,他那时候是低潮期,章疏典籍都不全,传承就更别提了。就拿律宗而言,十祖是元照,十一祖是弘一,这大概是汉传公认的,至于说蕅益法师的律学是“元照以后的唯一大家”,我想作为个人意见无妨,作为“公认”来讲,是得不到汉传普遍认同的。

好了,你的标准实际上也不是帕祖的,亦不是敏公的,是你自己的,这点我没说错吧?所以你的“创建”不需要在格鲁论坛上宣扬,亦不必要我们接受,想来你也不是“班智达”,也不是“三藏法师”,按你说的“普世价值”,我们没必要听你的胡言乱语!

我时间有限,就不多奉陪了!最后提醒你,帕祖为什么要以“班智达”而不是“古萨里”或者你常说的“成就者”为依据呢?虽然“班智达”也可以是“古萨里”或“成就者”,但帕祖的原文确实是“班智达”,而不是“菩萨化身”!
发表于 2009-4-3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你帖子的理解汉地自明清以来就没有或者罕见“班智达”“古萨里”或者“成就者”?那么,按你的逻辑,汉地自明清以来就没法抉择法门啰?

再者,目前我辈末学去请教谁呀?请ZENC师兄指一条路。抉择法门总不会“在格鲁论坛看帖就行了”吧?

另外再问一句,观清法师是“班智达”“古萨里”或者“成就者”吗?
发表于 2009-4-3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我是决定坚持的,就是遵循尊法师告诫不能做的事:“侮圣言——谤《起信》、《楞严》、《梵网》、《时轮》等;凌先哲——呵智者、贤首、藕益等。”

南无藕益仁波切!
发表于 2009-4-3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愧师兄以前发来一个邮件,敏公上师关于抉择判断法门的一段开示:

敏公上师说,颇邦卡大师对佛法的三个标准:
1、佛所说的
2、 经诸班智达解释抉择的
3、历代祖师修证成功的。
总之,上师认为按印光大师开示等经典来讲就肯定没问题若自己发明一些东西,就要小心
发表于 2009-4-30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来的寂护大士,莲花生大士算班智达不?或者说那个时代藏地谁是班智达?
阿底峡尊者算是班智达,这个貌似没问题。后来的萨迦班智达,基本是藏地的公认的。
从萨迦班智达到了现代,还有多少是藏地公认的班智达?
这些班智达之间有相互质疑的吗?如果有相互质疑,为什么都被承认为班智达那?
现代印度的班智达可以不?
汉地有多少从印度来的先贤是班智达?有多少本土的公认的并且跟印度班智达标准一致的班智达?
呵呵。大家没事可以慢慢吵架。
另外,帕祖从学于那位或者那几位班智达啊?现代藏传系统有几位班智达啊?
---------------------------------------------------------------------------
纯粹是闲的没事问几个历史问题,我懒惰,也害怕百度仁波切不是班智达,所以就在这里提问好了。
发表于 2009-4-30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6# 的帖子

按你帖子的理解汉地自明清以来就没有或者罕见“班智达”“古萨里”或者“成就者”?那么,按你的逻辑,汉地自明清以来就没法抉择法门啰?

——汉地明清以来,当然是没有“班智达”的,如果有,你按要求论证嘛!如果有道理,谁会不承认呢?我也没有爱印度或者爱西藏乃至爱蒙古,爱到非要无端地把他们置于本族之上。有些人讲道理不行,承认事实又别扭,就搬出民族主义来求心理平衡,有这种情绪最好去大汉论坛,格鲁论坛比较理性,你这套吃不开!

有没有“古萨里”或者“成就者”,我不知道,但帕祖的标准,不是“古萨里”也不是“成就者”,这个是思考题,不是必修课!

汉地自明清以来就没法抉择法门啰——这个你可以去看《中国佛教史》嘛,明清大抵就剩了一个禅宗一个净土了。传持三学之首的律宗别说合于圣域律学,就是合于南山律旨都做不到,这种环境,别说“班智达”,“三藏法师”都出不来也很正常,能出来反而是怪事。



再者,目前我辈末学去请教谁呀?请ZENC师兄指一条路。抉择法门总不会“在格鲁论坛看帖就行了”吧?

——奇怪,印藏班智达的书就算没全翻过来,也翻过来不少了吧?连蒙古的额而德尼班智达•三世松巴堪布•伊希巴拉珠尔(益西班觉)的书都有汉文的了,你不会看啊?

即以本宗而论,我听江译师说过,法尊法师的翻译,全面且有体系,基本上也够我们这些人学的了,不知道你看了几部?我估计你除了百度或者谷歌偶尔得到一两篇尊法师的文章,瞄过几眼,大部的你别说看,请也没请吧?当然,你对宗大师不买账,我们这些久在本坛的人N年前就见识过了,而尊法师翻得大部分是宗大师著作,你不去看也很正常!

但别一方面不看,一方面又说“去请教谁呀”,还说在本坛谁也没说过的“在格鲁论坛看帖就行了”,这叫泼妇耍赖,外加栽赃陷害!你还真不是“纯爷们”!:lol



另外再问一句,观清法师是“班智达”“古萨里”或者“成就者”吗?

——观清法师当然不是“班智达”!是不是“古萨里”或者“成就者”?这种“唯证与证,乃能究竟”的问题,请不要来问我。

所以,整个这个系列的帖子,只要是不怀偏见的、全面看过一遍的,都会觉得,观清法师比不上你有“班智达”的谱啊——他要辛辛苦苦的举证比对,你只要一二句话就够了,什么道理也不讲!

其实,就算是班智达,论证问题也要给理据。当然,你不玩这个,从你引据的81楼来看,你的偶像也不玩这个——对人,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但从来不告诉你为什么!甚至人家质疑他肯定对象的著作,连摘引说明一下都没有,直接说人家“一般瞎眼禅和……贡高我慢”。格鲁虽然有比较多的“班智达”,但这么有“大菩萨”范儿的,不敢说没有,实在是很罕见。难道是你正信偷懒,摘引不全?亦或你是深受如此风范浸润,早已“一鼻孔出气”?

再说,清藏是乾隆年间刻的吧?因此有“乾隆版大藏经”的称谓,就算雍正死的早,没看到蕅益法师的作品,乾隆活的够长啊,也没看到?乾隆对佛教也是很内行的吧?“使世宗若全见蕅益著作,断当具足入藏,一部不遗。”又是什么道理呢?



有一点我是决定坚持的,就是遵循尊法师告诫不能做的事:“侮圣言——谤《起信》、《楞严》、《梵网》、《时轮》等;凌先哲——呵智者、贤首、藕益等。”

——你当然有坚持自己信仰的权力,但没有把你自己的信心当理据在本坛胡乱折腾的权力!而且,如果你要影射观清法师的话,我说了,请先论证观清法师的考据性质同于欧阳渐或者吕秋逸,干不来,请免开尊口!



总之,上师认为按印光大师开示等经典来讲就肯定没问题,若自己发明一些东西,就要小心。

——“上师”指敏公?敏公说过“按印光大师开示等经典来讲就肯定没问题”?不对吧,我所知敏公至少一向对印光法师谈密宗的那些个“开示”是不大赞同的!

你不是在多宝讲寺很有路子嘛,求证过没有?没求证过拜托不要引出来!退一万步,就算敏公讲过这话——佛经还要有“序分”说明一下时地人物呢——你孤零零引一句出来,能说明上师的真实意趣?拜托,自我贴金也不是这么个搞法地!

另外,你提到了上师,我再回您一贴,你如果还是依旧故我,我也没辙,恕不再复!

[ 本帖最后由 ZEN.C 于 2009-4-30 17:26 编辑 ]
发表于 2009-4-30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的帖子

海天大虹光者:

您说“阿底峡尊者算是班智达,这个貌似没问题。”大概是因为据说他辩论很惨地败给了“天才儿童”“荣森班智达”——这个故事随着网络的发达,几乎一搜便知,但却不知道记载在那部经过历代班智达抉择过的典籍。至于“萨迦班智达,基本是藏地的公认的”,那不基本的少不了有哪些对《分别三律仪论》耿耿于怀的“大圆满成就者团队”!

这让我说什么呢?难道说应该感谢你们在格鲁论坛给我们留了面子,没有直说其实你们真的没把作为阿、萨二班智达的后辈和出色承继者的宗喀巴太当一回事呢!

您这么高的境界,我一介后弘传规的微末小子,怎么敢拿阿、萨、宗三位我看来是超级大哲的后辈弟子的著作来糊弄您的“法眼”呢?
发表于 2009-4-30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顺导师因中国禅宗史还得了个博士学位。该书现在当当有售,值得一读,网上他的全集里也有。他编的太虚法师年谱,就编撰的水准而言,实在是高,有志于佛法者,可以一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23:28 , Processed in 0.03335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