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有名无实 于 2017-1-23 14:09 编辑
傳承方面,條件好,聞法多,相處時間長,學修的安排嚴格緊湊,辯論和生起體驗都有好的外緣,這些跟某個特定的人後來對弘揚佛法和度化眾生的功德事業多大,不一定有直接相關的關係.
所以不必用前者來證明後者.也不必用後者反推前者.
不過這個確實不容易區分的細緻清楚.
個人讀到過楊化群的書只有藏傳因明學譯著.很遺憾的是,裡面多用馬哲的範疇來翻譯佛教的名相,弄到我沒法體會原意是什麼,也就看不下去了.但是楊化群在西藏的時候,學習成績是很好的,據說在班裡面排名靠前的.
法尊法師的學習過程,按照他自傳的描述,確實是很艱苦,也沒有那麼連貫長期,雖然他自己想長期連貫,也努力過,但條件和形勢所迫並不如願.就是廣論的翻譯也是在有時顛沛流離有時病痛交加的情景下完成的.但是個人受到他的恩澤真是無法更加誇張形容.若沒有讀到他翻譯的廣論,名相使用古來已有的翻譯用詞為主,我自己完全就是法盲.而且可能一直都不會接觸到藏傳佛教.而他在翻譯的時候,連工具書參考書都很難得到.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
所以覺得傳承條件的優越,跟功德事業大小,應該分開來看.有些功德事業是直接由於傳承的優越,有些則是在傳承清淨基礎上,每個人的慈悲愿力智慧方便有所不同.
不必在兩者之間,糾結混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