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葉小釵

福智團體一則消息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8-21 14:31 编辑

對福智常師父所提的三門檻的推敲 純是就法義來談
2014.8.20

RE 如何解讀常師父的三鐵門檻    如何消融經論的似矛盾處[8.20.2014]

#1葉小釵於 2014/08/20 18:43
     

謝謝版主的回覆

宗學長這句話
廣論p336說「大小二乘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皆是止觀之果。」
你沒看錯,絕對不是依師之果!
….> 她的說法讓我理解:佛法一切的功德唯有來自止觀的成就, 別無他法,即使依師軌理做得多好,也不會有任何功德

所以寫那帖,並補充如性法師的傳承的重要性,甘丹法座說得很清楚:沒有傳承,沒有證量,所以我們可以說:沒有傳承的師長教授止觀,止觀是不會成就,要如何得到傳承上師的教授?依師軌理沒做好行嗎?所以止觀的果其源頭來自依師!!!

C 「大小二乘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皆是止觀之果。」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說止觀是一個成就的必要工具
   其狀況就好像是學攝類學, 最要練習的就是四料簡

止觀心  依師心               事例

    V               V           用止觀的方式讓依師的道心堅固的生起

                               [此堅固的依師心是止觀的心也是依師心]

    V               X           用止觀的方式讓無常的道心堅固的生起

                               [其是堅固的無常心但不是依師心]

    X               V           不是用止觀的方式所生起的一般依師心

    X               X            蘋果 (不是止觀  也不是依師)

葉: 止觀的果其源頭來自依師!!!

C: 止觀這個終於可以生起的心 (果), 其源頭是自心如實串修才生起 (即自心為主因) 而師長是俱生緣 -此可以參考雪歌仁波切所說的 “根本上師”之義

[引文]
實修的每一階段,所學的法,從哪裡來?對給予你這個法的老師,一定要感恩、尊敬、供養、祈求…等,就像對佛一樣。
如此一來,所修的每一個階段中所必須具備的福德資糧,很容易齊備,逆緣也容易消除,這就是助緣。
但光是這樣做,還不夠,自己也必須努力聞思修,只祈求上師加持,沒用的,因為,上師也只是助緣而已。

有了助緣,自己好好聞思修,這才是正因!具足正因,證悟才會生起。
一開始要先了解「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的含義。
道,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
「根本依止善知識」是,每一階段實修的助緣,是依止善知識。
對於給予我教法的上師,一定要尊敬、感恩、祈求,好好依止。
根本,是主要的助緣。不過,上師不是主要的助緣,修依止善知識這個「法」,才是主要助緣。
「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識」,並不是說,依止的這位「上師」是根本,而是,依止善知識的「行為」是根本。

這個地方,很多人都誤解。第一個誤解是,以為修依止善知識之後,後面下士道的證悟、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等證悟,只要全心全意依止一位上師,就可以全部獲得。

這不可能啊!果真如此,《廣論》在依止善知識以後的內容,宗大師根本不必寫,只要寫依止善知識,不就成了?

#2葉小釵於 2014/08/20 18:56

C 請千萬不要這樣意氣用事的說這話. 以在此部落格討論的人, 絕對沒有這種認為常師父是完全沒有功德的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狀況.

也就是目前大家只是稍用較深入的觀點, 欲如實的剝開福智接班疑雲的關鍵處而已. 因此請大家真的不要這樣的非理作意, 不然, 大家的原來的思考深度, 一定又會打住, 如是, 還是幫不了福智的忙, 那我等在這裡, 不就變成浪費時間了.

葉 : 我會有情緒來自宗學長的部落格
http://scm20140717.pixnet.net/blog/post/175712470-%E6%94%AF%E9%82%A3%E5%92%8C%E5%B0%9A%E8%88%87%E7%A6%8F%E6%99%BA%E6%B3%95%E5%B8%AB

日常法師將廣論修習的第一關~出離心拿掉,換成依師,這不是宗大師的教法,是法師自創的教法,也是福智口口聲聲要建立的教法~一本被私自篡改的廣論。

我是凡夫,所以會有情緒,幸好您也認同常師父的說法,不違背宗大師的三主要道

C 我相信常師父是盡量用他所認知的教導我們,即他不會有 “想篡改”的意思, 但常師父這個強調”依師”所帶來的後遺症, 如這麼多的上座法師或學長,到現在還是這樣的大式效忠的樣子,其狀況-我想就算常師父在世,要強力阻止他們這樣, 也是無能為力. 因此 福智這種依師的狀況, 很容易帶給人家一個觀感, 即這是常師父要造成的依止情況.

為此,也會連帶的想到, 常師父的這個口號, 怎會跟宗大師所說的, 有些出入呢?

又 或許藏傳的師長比較不會這樣的隨自或應時的作修改, 因此一直受藏傳師長的宗達強法友, 會覺得這是很不得了的事.

再就是 , 今福智會發生這些亂象,其中就是一直利用大家對常師父的敬重或依止,來牽制大家不作其他的思考,如是觀察後, 自然會讓人不由連想 ‘常師父的這個口號”,是不是不該作這樣的更動!

當然, 判斷的對錯還有很多要省察的. 今您會提出很多依師的重要, 我也提出止觀的作用與其重要性, 如是交錯的比對,我們的內心自然會有一些不同的認知,如是就是達到大家互相推敲的好處.希望您亦有這種受益的感覺.

#3葉小釵     於 2014/08/20 19:20

請問就算依師, 但師長好像也不見得一定可以讓一個人一定發菩提心吧!
若是, 佛就不用說有三乘行者-即世上就是有不發菩提心的行者,
當然佛還是會一直找機會讓二乘者發大心, 但就是有二乘者, 即這類的行者的習性, 不會因為依止佛, 或依止師長, 就絕對可以當生扭轉成作大乘者, 對吧



回版主

是沒錯,但是廣論的教授是以上士道為重心,所以常師父的3鐵門檻是不違背大事[大師]的叫法[教法]

C 我不懂你這是甚麼意思以我前面是說, 因有三乘根性的眾生, 因此, 即使依師做的很好, 但若碰到小乘根性的眾生, 即使佛或師長, 也很難讓他,  馬上可以, 或願意發成佛的菩提心,

如是,常師父所說:”學廣論有三個鐵門檻:依師、菩提心、空正見,依師做到了,後面全道次第如探囊取物。”

---其中,菩提心就是不一定可以讓該行者生起呀. 您卻說常師父就是在教大乘法, 那所化機都一定是大乘根性嗎?

其實, 我們這只是在練習”正反”的多推敲, 即這不是要說常師父這話全說錯, 以學習者就是要將所聽到的話,自己再反覆思考其周延性, 乃至促發他人幫自己檢驗自己的想法可有錯誤. 總之. 就法上的一些見解上的考察, 無關對師長敬或不敬的問題.

說實在,我也沒有對手可好練習辯證,故我大多是自己跟自己互辯. 所以完全不成熟, 但就是盡量練習.

我想我們都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 但大多不知如何確實的表達出來, 最後就是不歡而散的一無所獲, 甚為可惜. 希望我們還是可以從不是很成熟的辯證中,有所啟發.
发表于 2014-8-2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8-21 14:39 编辑

如何用辯論這個工具 有共識的探討福智現在所呈現的問題
2014.8.21

RE 如何解讀常師父的三鐵門檻   如何消融經論的似矛盾[2014.8.20]

#4 宗達強  於 2014/08/21 05:59     

1.學弟從廣論學到“所有的情緒來自自己的自愛執”,如果學廣論沒有跟“心”連結,就會有怪罪別人的現象。

2.葉師兄所寫,很多地方都很有道理,但更多地方帶有情緒(師兄已承認),不夠理性客觀是學弟暫時不回應之因。在此跟您抱歉!

3.師兄既已看到負面情緒,代表溝通之門重新開啓,如果師兄能進一步把福智當成一所跟您無關的教育機構,但是這所機構又關係着整個社會的發展,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公民社會”的一員,這時候談起來就有意義了。

4.關於義理的部分,師兄談得太廣,我學得不好,無法控制不失焦,若有機會認識您,再當面跟您請教。我想說的是,就算在義理上有多會辯,如果“心”沒變,學廣論就沒有一點益處。

感恩您最近的長篇分享,學弟受教了!

版主回覆

C 謝謝宗達強法友願意繼續關切福智的問題

  其實,凡夫在發洩情緒後,會各自反省,就已經值得隨喜.
  再說, 大家都有一個共識, 那就是如何藉討論福智的狀況,
  來幫助自他, 在法義上, 更清楚, 或
  如何讓福智學員, 願意理性的對現在福智的狀態,作評估, 作抉擇, 作反制....

  因此,只要大家有這個共識,就算在討論中,因為看法有些不同而情緒的擦槍走火,  但大家一定還是可以回歸到共識, 且平心靜氣的,繼續為自利利他而努力作探討的.

#5 訪客 於 2014/08/21 08:04     

    各位法義都比我清楚,無從置喙,只是情緒人人皆有,何況論辯當中總有正反意見,個人覺得沒有惡言即可,

   葉師兄表達的痛心,其實還非常理性,
   如果經常開門、關門也許門會愈來愈小,對於法義論辯容易形成障礙
   個人意見,絕無情緒成分

C 您說的很對, 辯論本就是有正反意見

   因此, 大家只要能在辯證中, 客觀的吸收到好的觀點, 那這個辯證工具,就很值得了
   記得, 有一次, X 跟一位來過台灣的仁波切辯論,  即該仁波切來台灣屏東三個月, 回印度後, 就跟來自台灣的X 說 ”陳水扁的槍擊案已經結案”

X 說”沒有呀”

於是二人各自提出各自的見聞, 大大的辯到 X 忽然覺得, 受過20多年辯經訓練的仁波切, 怎麼會這樣的不通理呀! 即這樣容易就被騙…

或許仁波切看出X 已經對他生起懷疑的心態, 故笑的對X說 ”我們在辯經時,有時要站在反方,以便讓正方有更多的思考或靈機智慧的呈現.  總之, 我們會盡量的將反面的資料,一直拋出,如是雙方就會撞擊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法義. 因此,我顯現反方,不表示我就是認同反方.

由此得知, 辯論的共識 (讓雙方都受益)很重要. 以若沒有, 確實就會流於”各持己見”的不願再討論了.

-------------------------------------------

摘自宗達強部落格

Aug 21 Thu 2014

分享“抓賊”小撇步

狀況一

今天你遇到一個受傷的小孩,好心送他去醫院,日行一善,你會高興嗎?
答:會呀!

今天換成受傷的是你的小孩,你送他去醫院之後,你會高興嗎?
答:不會,我會很著急。

狀況二

問:假設師父聽到他人的“評論”,會怎樣?
答:師父修得很好,不會怎樣,會檢討自己。

問:那麼師父聽了沒事,弟子卻很生氣,是怎麼回事?
答:因為弟子認為他師父被傷害了。

問:那如果評論的是別的師父,弟子會生氣嗎?
答:應該不會。

思惟:

同樣是救人,為甚麼救別的小孩我會高興,救自己的小孩我卻高興不起來?
同樣是評論,為甚麼評論別的師父沒關係,評論我師父就會生氣?
是的,我們無始以來都在分“我的、他的”。跟我有關的不能受一丁點傷害,別人就沒關係,這種心態就是痛苦的來源。

(廣論p225)盡世所有樂.悉從利他生.盡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
凡愚作自利.能仁行利他.觀此二差別。若不能真換.自樂及他苦.非僅不能成佛.生死亦無樂。

當思惟.唯自愛執乃一切衰損之門.愛執他者.則是一切圓滿之本。

每當我感到生氣、痛苦時“盡世所有苦.皆從自利起”這句話就會提醒我去找出自愛執。

每當我對別人說的話感到不舒服時,我就會對自己說:如果是“話”有問題,那所有聽到的人都應該生氣才對,但是同一句話別人聽了沒事,我卻有事?一定是我在執著什麼,我認真去看我在執著什麼,通常很快就能抓到心中的“賊”,情緒也就平復了


常師父已往生,評論對他不再有作用,但對後人卻有很大的啟示作用。若對正法有益(利他),若可以撥亂反正(利他),我樂意被評論,我相信常師父也樂意。
发表于 2014-8-2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如福智那樣的只偏重依師 應該是較安全的修行吧
2014.8.21

RE  對福智常師父所提的三門檻的推敲   純是就法義來談 [2014.8.20]

#1訪客於 2014/08/21 10:08     

如果喜歡朝山的歐巴桑, 到法王座下學止觀,可以成就嗎?

如果知識份子, 到妙X座下學止觀,可以成就嗎?

如何避免被"一盲引眾盲,相偕入火坑"?

版主回覆

*如果喜歡朝山的歐巴桑, 到法王座下學止觀,可以成就嗎?
C  我想不可以, 以學止觀, 還要要有些資糧 – 但這不是說您就是要在一直作義工的集資糧,我想先加強聞思的基本功,待有這個跟法王學習的因緣,或許較可能會成就吧 (這是我很粗略的認知, 因此, 一定不是很圓滿的回答, 請諸位法友再補充)

*如果知識份子到妙X座下學止觀,可以成就嗎?
C 我認為一定不會成就, 以他已經顯出很多令人可以質疑與不如法的狀況了.

*如何避免被"一盲引眾盲,相偕入火坑"?
C 我認為先不要急著要修成; 不要先對某位相應的師長,就一頭裁下去的依止;
  先虛心的在聞思上下功夫, 慎選師長…..這是我一下能想到的,請法友再補充.

#2 葉小釵   於 2014/08/21 10:50     

回復版主
1. 關於依師:
雪歌仁波切的內容分二點
a. 不是找到善知識,自己不用修行,就能成就:
廣論: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
b. 依師主要內容是依法修行:等同如性法師說的依教奉行
我回復的內容應該都有提到此二點,現在因為福智團體的錯誤依師軌理,似乎對依師問題有點反應過度,
不強調依師,強調自己修行。

既然是法義的討論,就該回到依師對修行者的重要性,程度如宗大師若沒有佛護菩薩教授,大師還看不懂月稱菩薩的入中論,得不到應成的中觀正見(不知道此公案是否記錯?)

佛法講中道,我們都會偏於一邊,這時需要師友的提醒,所以廣論就強調同行的重要(妙臂請問經那段)

c. 楞嚴經阿難就說這錯誤的依師形相, 雪歌仁波切是破斥此行點, 並非說依師不重要,這點請不要誤解仁波切的說法

楞嚴經:那個我是阿難

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

2. 日常法師3鐵門檻

版主回復的是總相,弟子目前狀況是二乘,確實是無法引導到上士道,這沒問題
問題在於:廣論的道次第引導是以上士道為目標, 所以常師父是以別相來說廣論

有3的鐵門檻,對常師父有點了解者,應該相信,常師父不會竄改經論然後自立山頭別創一派 ,

若不了解常師父為人,請先了解再下評論 (關於此點我還是有十足的火氣,我承認,但沒失去理智)

版主回覆
1. 關於依師:
  雪歌仁波切的內容分二點
a. 不是找到善知識,自己不用修行,就能成就:
  廣論: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
b. 依師主要內容是依法修行: 等同如性法師說的依教奉行
我回復的內容應該都有提到此二點, 現在因為福智團體的錯誤依師軌理,似乎對依師問題有點反應過度,


棄昧:  如上有共識, 就先不用再談了. 總之, 我引雪歌仁波切的根本上師的解釋,主要是想帶出 “主因”或 “俱有緣”的概念或層次. 以有時用這種角度去看經論,好像就比較不會打結.

[我想您文章的分段點, 應該是這樣吧! 不然, 文義上較接續不上]

[葉師兄]

不強調依師,強調自己修行。

既然是法義的討論,就該回到依師對修行者的重要性, 程度如宗大師若沒有佛護菩薩教授,大師還看不懂月稱菩薩的入中論, 得不到應成的中觀正見(不知道此公案是否記錯?)
佛法講中道,我們都會偏於一邊,這時需要師友的提醒,所以廣論就強調同行的重要(妙臂請問經那段)
c. 楞嚴經阿難就說這錯誤的依師形相, 雪歌仁波切是破斥此行點, 並非說依師不重要,這點請不要誤解仁波切的說法

楞嚴經:那個我是阿難
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

棄昧:

依師或修行(如止觀等)是未成佛以前, 都要一直實踐的二個法要或二種道心..
因此,這時你能說誰最重要,照理說都重要, 但為何經論中, 會某時說這最重要, 某時說那最重要, 就如每一部經都會說 “這部經最殊勝” -如是打結處, 我等才要有一個如何看經論的素養. 即這就有看是站在那個立點才這樣說. 或分出主因或俱生緣等.

總之, 說何時是主因, 何時是俱生緣, 不是要生優劣以這些名相,無非是要讓我們更能清楚的劃分經論所說的更細緻的層次, 以便我們修行時,不會走叉路或因偏重點的錯誤, 有 “自誤誤他”的危難.

因此, 舉雪歌仁波切的”根本上師”的解釋,完全沒有要表出”依師”因是俱生緣,所以是比較不重要. 真的不是這個意思. 如種子(主因),沒有水空氣(俱生緣),也長不成 “稻子” ,

但, 我等因為文字上的慣性, 就是會這樣馬上的二分法, 即馬上跳到這段話是說俱生緣的 “依師” 比較不重要.

乃至說 “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 就是否定 “依師是一切功德的根源” 即  “止觀”與 “依師”二者, 一定要比出一個誰較重要,才甘休.

然“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與“依師是一切功德的根源”這二者(文字) 好像有牴觸或打結了, 然實際上沒有牴觸呀! 以這是站在二個不同的立點, 說二件事呀!

[葉師兄]
2. 日常法師3鐵門檻
版主回復的是總相,弟子目前狀況是二乘,確實是無法引導到上士道,這沒問題
問題在於:廣論的道次第引導是以上士道為目標, 所以常師父是以別相來說廣論

棄昧:

這就是說: 常師父已經有把握進福智學習的學員,都一定是”上士道”的所化機,是嗎? 還是常師父他包證可以將福智學員引上”發心”, 不管是那一項, 我相信常師父都是有這個認知與心願.

因此,我不是說常師父一定作不到, 以我是說常師父這個三門檻口號, 是不是會有人因此只貪便宜的偏重在”依師” - 即以為只要”依師”作好 “菩提心空正見”就很輕易地會得到似的 (即如探如探囊取物) 然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當然, 若就世俗一般所言的因果關係, 有依師的因,當然就會學出菩提心或空正見(證空性的心). 然若就心類學的觀點(或佛法的專門觀點), 菩提心的根本因, 是大悲心. 圓滿因.是七因果的七因或六因. 不提”依師心”

因此,大家現在好像有些各說各話似的, 但我們就是在這些不成熟的辯論中,客觀的吸收一些資訊, 以便自己努力地加強認知,這樣才有利義, 是吧!

[葉師兄]

有3的鐵門檻,對常師父有點了解者,應該相信,常師父不會竄改經論然後自立山頭別創一派 ,

若不了解常師父為人,請先了解, 再下評論 (關於此點我還是有十足的火氣,我承認,但沒失去理智)

棄昧

確實, 我也不相信常師父會這樣刻意要改經論,或要自立山頭的別創一派,但常師父的心子們,是將常師父當成阿底峽尊者的地位般地,一再傳出福智是XX (有說律宗).

這當然可能是常師父這些狂熱弟子想要這樣, 無關常師父的事. 但這傳言,可是常師父圓寂後沒有太久, 號稱常師父心子的這群法師,就這樣對著某些學員說 “福智算是XX宗 (有想別立宗派,但又好想還有所考量的不敢正式改)”.

因此,當然會有人(或多或少)開始懷疑 “這些這樣聽常師父話的福智法師或心子, 是不是真的有得到常師父要別立甚麼宗派的旨意”,

對此真偽, 我們只有耐心的再收集可靠的資料,來證知這種說法的虛實. 總之, 我等實無須被這樣一說, 就氣成這樣的直說 "這絕對不可能".

說實在, 常師父就是想要創一個漢藏融合的新宗派, 只要是可以讓眾生更增進, 這也沒有甚麼不可, 但若是弄成福智金,現在所導出的 “讚頌氾濫” “企業主導” “先作出錢出力的福智人, 不要急著學廣論” “福智有二尊佛” “只要拉住常師父或福智金的手,就可被解脫(還不說成佛)” 這就是太過離譜,--即這很明顯是要利用福智之”研討廣論”,來吸金, 對此, 我們就義不容辭的要質疑與反制. 對吧!
发表于 2014-8-2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8-21 17:45 编辑

引用:上日下常法師多寶講寺弘演略筆

    因緣妙聚,法雲祥集,九月六日(1995年)上午11時“廣論”之現代主要傳播者——上日下常法師來大陸考察佛學院,經滬杭等地後,風塵僕僕蒞臨多寶講寺,全寺鐘鼓齊鳴,並吹響了藏式莽筒、海螺,上下一片歡慶。敏公老和尚親呈代表吉祥的黃色哈達,接迎遠來的客人,在莊重肅穆的宗喀巴大師聖贊(嘎登納甲)聲中,常公一行虔禮至尊,禮畢遂洗頓塵勞。
   
    九月七日下午至九日,應同學們之殷請,法師不畏酷熱(時正秋老虎橫行,日溫達39°)爲大家做了三天開示,大家踴躍歡喜、共享法樂,敏公老和尚親臨會場隨喜,使之氣氛更加濃郁。

    常師父以其獨有的法音,切機適宜地向同學們弘宣,從三天之內容看,其次第井然,義理圓滿。第一天,以科學之眼光審度科學,以“前世今生”“新世紀之飲食”二本書爲線,貫穿說明瞭科學之局限性,相對性,摸索性,時空限制性,具有副作用等諸不圓滿,又目前科學發達地區,如文化迷茫、道德墮落、群力不聚,思想混亂等不穩定因素。確指人類的真正歸救處——佛法。

    第二天,以“業”爲中心,談及“業”之來源,體性作用,顯示了佛教之因果律和緣起論,全面框架性地介紹了佛教教理全貌,引申到今日如何修證,又從理事二層將南傳、北傳、漢系、藏系互作比較,以“活水”爲喻,顯示現代修證歸宗處——藏系佛教。

    第三天,形象生動地引述自己之學修經驗,從噶舉(親近大寶法王),寧瑪(親近敦珠法王),薩迦到格魯,泛談格魯教、證二量之行相及其修道之根本及次第,重述“活水”話題,抛出切心話語——高量師長不可思議之加持,指出一個欲學修圓滿教法之行者之歸門——格魯。

    三日之中更悲心苦口地演述末法行相,如何在這些不圓滿的條件下完成一期修行路程。指出唯有一心歸投善知識,如理依止,恒而持之,廣聞,深思、精修,最後總述修行大綱:以「戒」爲根本,以「師」爲依靠,以「無垢經論」爲引導,「良友」爲助伴,把持正因(密護根門,如理行持),直至決定。期間,中秋佳夜,常公又與同學們進行了座談,同學們以筆問之形式,提出了許多學修的問題,法師一一作了如願的回答,與大家共度了這一難忘的佳節。

    十日,法師一行赴寧波機場,將進行其下一期對閩地弘法的行程。

    五天之中,二位老法師多次會談,均有慶遇知音之感,從個人之出生、就學、出家、參學到弘法以來,雖處在海峽兩岸,時隔四十年之久,卻同屬一個法流,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大陸、臺灣之弘法因緣各有千秋,正好可共同合作,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爲光闡格魯教法和團結祖國人民作更大的貢獻。

(本處訊) 九月九日,原在多寶講寺學法的男女居士及本處職工共十餘人,喜聞:上日下常法師將放棄午休時間,應邀在本寺沙彌堂,同衆居士座談。下午12:30,日常法師健步走進沙彌堂,衆居士圍座在日常法師身邊,結合自己的切身問題,暢所欲言,日常法師諄諄教誨,特別是女居士,學了《廣論》以後,明瞭「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然善知識,戒律清嚴,而女衆障重根劣,無緣親近,心裏感到痛苦無比,日常法師深入淺出地開示:真正有佛法善根之人,決定依靠善知識,目的:聽聞正法,如理聞思,除盡自己罪障,使自己「正住、具慧、希求、敬法」才能與善知識相應,這才是真正的親近依止善知識。如你天天靠在善知識身邊,而心裏所思卻違善知識所教,則與善知識不相應,仍屬親近不了,因此,「親近善知識」,不在乎在不在身旁,主要是心是否照善知識所教授去做,能做到則相應了,即親近,……日常法師一番語重心長之開示,打開了女居士之心鎖,大家滿懷信心,決心再接再勵向菩提大道邁進。
..呵呵ps:然善知識,戒律清嚴,女衆非禮勿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8-2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8-21 20:00 编辑

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都是止觀的果 不是依師的果-會令人不依師嗎
2014.8.21

RE 不要如福智那樣的只偏重依師   應該是較安全的修行吧[2014.8.21]

#1訪客X 於 2014/08/21 16:59     
回版主

1.然“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與“依師是一切功德的根源”這二者(文字) 好像有牴觸或打結了, 然實際上沒有牴觸呀! 以這是站在二個不同的立點, 說二件事呀!

癥結點在宗學長的結論:

你沒看錯,絕對不是依師之果!

就算依師是緣,果的生成要因緣二者,他的結論會誤導人止觀的證果跟依師沒關

2.這就是說: 常師父已經有把握進福智學習的學員,都一定是”上士道”的所化機,是嗎? 還是常師父他包證可以將福智學員引上”發心”, 不管是那一項, 我相信常師父都是有這個認知與心願.

菩薩發心是一切有情同圓種智,所以菩薩不會因為二乘根器而棄捨,

所以版主相信這是常師父的願力,這點沒錯,所以就別相而言常師父說3的鐵門檻是沒有錯誤的,它不是山寨版或竄改版的廣論,是正宗符合宗大師廣論道次第引導以上士道為目標的廣論,所以我的宗很清楚:宗大師的廣論道次第引導,是以上士道為目標,有人能反對此宗能證明者,歡迎指教

若不能推翻我的宗,常師父的廣論教授就不是竄改或是山寨版,因為它符合宗大師的義理

有人說:弟子出錯,師父要概括承受,我舉了佛世惡性比丘墮地獄的案例,這筆帳是否也要算在佛陀的無能?似乎還沒回答

版主回覆

X: RE然“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與“依師是一切功德的根源”這二者(文字) 好像有牴觸或打結了, 然實際上沒有牴觸呀! 以這是站在二個不同的立點, 說二件事呀!
…..>癥結點在宗學長的結論:你沒看錯,絕對不是依師之果!

C 棄昧回應

    有關宗師兄所提,即他引 ”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來說明 “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不是依師的果”其就是在指出經論中,有另一種角度的說法,故宗師兄會引這個 “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不是依師的果”然這不是要否定 “依師” 以這是在說 “除了依師以外,還有這個很重要的工具-止觀.”而已.

     說實在, 以前當看到這句 “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也有過困惑, 以廣論前面和我們不是一直被教導成 “一切功德的來源,都是依師” , 故 “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一定是不對吧!

但後來一直向一些格魯師長請問, 才慢慢的了解此是所謂以不同的角度或觀點來看, 終沒有打結.

或許我曾經歷經這段, 也跟人討論與請教過, 所以當我看到宗師兄這樣引時,真的不但沒有覺得有問題, 且是很認同的.

其實,現在有很多會中文的格西, 在台灣教學, 您可以去請教或再思維一下,否則 我們在此討論了好幾回, 好像也沒有甚麼進展 - 即我們若一直各說各話的轉不出來,也是徒然了

X 就算依師是緣,果的生成要因緣二者, 他的結論會誤導人止觀的證果跟依師沒關

C 或許, 但經論若真是這樣說過“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 都是止觀的果”, 我們就只能盡量去請教師長 (最好是受過辯經專學的格魯師長), 相信這些師長一定就會指出該如何看待與認知.

X [引用棄昧說] RE: 這就是說: 常師父已經有把握進福智學習的學員,都一定是”上士道”的所化機,是嗎? 還是常師父他保證可以將福智學員引上”發心”, 不管是那一項, 我相信常師父都是有這個認知與心願.

…..>菩薩發心是一切有情同圓種智,所以菩薩不會因為二乘根器而棄捨,

C: 菩薩這邊確實是不會棄捨二乘根器,但所化機這邊是不一定會被勸動(要時間). 對吧

     學經論,常是要從”能方”來說, 或從”所方”來說, 對此,也是我們沒有好好學過基礎學的人,不太容易回神的地方.

X [訪客引用棄昧] RE以版主相信這是常師父的願力,這點沒錯,所以就別相而言常師父說3的鐵門檻是沒有錯誤的, 它不是山寨版或竄改版的廣論, 是正宗符合宗大師廣論道次第引導

C 認為”常師父的願力” 跟 “說3的鐵門檻是沒有錯誤的”, “它不是山寨版或竄改版的廣論”, “是正宗符合宗大師廣論道次第引導” 有甚麼關係, 我看不出來,即你這樣跳躍似的證明, 很武斷耶.

X 以上士道為目標的廣論,所以我的宗很清楚:宗大師的廣論道次第引導,是以上士道為目標,有人能反對此宗能證明者,歡迎指教

C 宗大師的廣論,是以上士道為目標, 這沒有人會反對呀!

  但同意這點, 不表示所有學廣論的人,都是生起上士道心或要成佛的人吧!

X若不能推翻我的宗,常師父的廣論教授就不是竄改或是山寨版,因為它符合宗大師的義理

C 你這個”因不成”吧! 即你這個廣論是以上士道為目標, 如何證明常師父…..

X 有人說:弟子出錯,師父要概括承受,我舉了佛世惡性比丘墮地獄的案例,這筆帳是否也要算在佛陀的無能?似乎還沒回答

C 其實我在前幾篇的發文中,已經說出相關的意思, 也就是佛世有不肖的弟子, 這是一個果相已經呈現,佛力也沒有辦法扭轉. 即佛說過的 “佛力抵不過業力” 故基本上,我們是不會認為是佛無能或過失.

但若就是世間的準則, 尤其是儒家的思想, 那大多是會說 “子不教,師之過”的怪責師長,乃至作師長的, 也會自責自己沒有教好弟子. 因此,依這個標準來談, 就不是就業力的角度來說了.

身為凡夫的我們,大多一開始是比較傾向後者(會怪師長), 待後來, 因為師長實在管不好,乃至弟子也 改不了,就會說這是業力.  因此, 要說不能怪佛或師長,那就是就業力來說; 若要怪師長, 那是就世俗的標準來說. 總之,這是我的理解, 不知有錯否, 請大家指教.     
发表于 2014-8-21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智之聲23期  1993.09.30
善士前請法.得寶貴教示---淨遠法師(上座法師之一)在印度恭聆 夏巴曲傑仁波切開示
九月八日,格西拉拜見仁波切,請示戒律之問題,我(淨遠法師)亦隨往供養獻卡達。格西拉藉此告之我(淨遠法師)為迎請師長所作之事,仁波切甚為動容,問道:「你四處奔波,很是辛苦啊!」我在大善巧前不敢妄動,細聲答道:「這是我應該做的。」仁波切聽了非常高興,道:「對!對!我亦如此想,為佛法做點事,能幫助很多人,極有功德。」我云:「我和台灣人欲為學法不畏艱辛,且迎請諸善知識赴台弘法是我心願。」仁波切點頭並給予鼓勵。又笑問:「三大寺有無量善知識,若悉前往台,台灣可有容身之地?」我答:「台灣地甚多,然我等福德微劣,無法容受。」仁波切贊許滿意。仁波切的威嚴肅穆、戒德光輝,明照我一身污穢,令我不多言,並想仁波切悲智無量,只要我們繼續努力,他老必會助我們達成目地。後來我發現這不妥當。若不設法稟告常師父在台弘揚「廣論」之現況,仁波切亦無因緣加持我等。

隔天,我請求格西拉向仁波切報告一切。仁波切認真注聽,告云:「日常法師所作之事,極為光輝偉大,其中又以能秉持法王之指授更為可貴。你們若能在三大寺之外新建另一正法之地,實在太好了。你為迎請師長而不畏艱辛,可見你等台灣人求法殷切。當知建立正法,迎請師長非但艱難重重,且需耗費多年。值此關頭,你們更當堅持奮鬥,遇困愈加剛強永不退縮。應知你們所做事業,所得之功德,較之治理國家,設大企業等科學事業所得之福報千千萬萬倍尤不能及,所以要妥善為之。」
我云:「我等台灣人福德智慧淺薄,祈望仁波切蒞台加持。」仁波切說:「我是出家人,學佛及推展佛法是我份內之事。我年老邁,若能延命,將來一定前去台灣,因為你們所做之事悉依法王指示而行,故亦是我應為之事。我無論如何一定要幫助你們。你們若能多請大善知識蒞台,能速除諸多障礙。」
我云:「我及台灣子弟皆因往昔不敬師長,違背師命,故今生迎請師長面對龐大障難。」
仁波切開示道:「你能依業因果看待此事,可見你等基礎不錯(?),又能如此奮勇,大業必定可成。」
接著仁波切指示建立正法之寶貴教示。
臨別時,我長跪祈請仁波切長久住世,轉法輪,前往台灣弘法加持,並云我等悉願生生世世追隨法王。仁波切連連點頭稱善,說道:「我一定要為你們祈禱三寶,消除障礙。」
兩次拜見仁波切,得到極大鼓舞受用。我往業已造,然「外支」具足,處處顯現悲智。今若不緊緊依賴 常師父之眼目教示,緊緊相隨,力自悔改,速造正法相應之業,夫待何時?

夏巴曲傑仁波切很肯定淨遠法師能依業因果(我及台灣子弟皆因往昔不敬師長,違背師命)看待此事..呵呵 ps:淨遠法師..等基礎不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8-2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從福智常師父第二次講解廣論的序言 看現在福智遵行了多少
2014.8.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41ee50100v5nv.html



[轉載]日常法師:淺談值遇「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2011-10-15 22:20:44)轉載▼標籤:轉載  

原文地址:日常法師:淺談值遇「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作者:道忍_大鵬

民國五十五年我在獅頭山出家,到現在已經快三十年了[1996年],佛法說任何事都是緣起,我先略述自己三十年學佛的因緣,希望能對大家有鼓勵作用。最初我所接觸的佛法不是今天要介紹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而是時下流通最廣泛的念佛法門,它是末法時期最殊勝的法門,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當沒有法的時候,大家只有念佛了,

為什麽沒有法?瞭解佛法的人都認識這就是業,一切都是業決定的,我們宿生造了相應的業,這生感得相應的果;因為我們宿生造的是末法的業,這生感得末法的果。如果不想修學佛法就另當別論,如果想修學一定希望把錯誤的減輕,乃至於徹底淨除,好的把它增長,乃至於究竟成佛。

今天我們有幸還能感得一點佛法,不能再造損毀佛法之因,我們求功德,而功德當中最好的是供養三寶,如理如法的修行,反過來,損法是嚴重的一件事。因此如果法衰微了,要戰戰兢兢保護法,如果法還存在,更要謹慎保護最殊勝的法。

C 常師父這裡說"保護法” 是要"如理如法的修行",今號稱是常師父接班人的福智金要將福智帶成 ”先當出錢出力的福智人,不要急著先學廣論” 如是相符合嗎?

[原文]

寺門口那棵老榕樹快十年了,還是老樣子,但周圍房子的面貌卻改變了,這提醒我們世間是無常的轉變,但是佛法性空緣起之法卻是亙古不變,什麽樣的因緣就感得什麽樣的果報,我相信諸位都跟我結了頗為相似之業,才能一起接觸佛法。

C "我相信諸位都跟我結了頗為相似之業", 這句話不該是表示 “福智人都是常師父前世的弟子”吧! 因此,福智到現在若還是這樣的誤導學員,其背後的居心,是我們該關切的. 即是牽住學員的一招嗎?

[原文]

那麽,我們為什麽學佛呢?諸位想想∶世間人都很忙,忙什麽呢?一個目標∶離苦得樂!痛苦,希望能拿掉它;快樂,希望得到它。但是要達到這個目標的途徑千變萬化,而走入宗教尋求解決的人卻很少,因為,世間人認為這是迷信。所有世間的、出世間的目標是共同的,都是為了離苦得樂,那我們為什麽選擇佛法呢?因為苦樂真正的原因只有佛法能夠正確的教導我們,怕痛苦,唯有把痛苦的因拿掉,乃至徹底的淨除,痛苦自然會消失。譬如生病,好醫生找出病因,你照著他指示的方法把病因拿掉,病豈不痊癒嗎?找快樂,快樂的因到底在哪裡?照著它去做,不就得到快樂了嗎?找到苦樂的因,從根本上下手。當然,不是目前能真正得到快樂,但「因」對了,「果」自然會出現。譬如想賺錢,先念書獲得賺錢的知識,因為這是賺錢的因,佛法也是如此,為了離苦得樂,找到佛法,就應該把佛法教導我們的苦樂的真正原因徹底瞭解,然後照著方法去做,苦樂問題自然解決。

不幸的,現在是末法,佛法的樣子還在,但內容已缺失了,甚至快到隱沒的階段,使我們無法照著它得到我們所希求的果。譬如科學,雖然科學的書籍還在,但是沒有好的老師也沒有好的學校,學生無人指導也無處學習,那本書豈不形同「天書」?

末法時期亦複如此。藏經、寺院還在,但是能夠將藏經裡佛說的意趣如實完整說明的已鳳毛麟角。

正法時,佛在世,佛說的法是究竟圓滿的,願意學的人只要下多少工夫就可獲得多少果實。

像法時,法本身還是很圓滿,但能夠依法實踐的人減少了。

長此以往,書還在,學校也在,但是沒有人有能力把法的內涵如實如量的告訴我們,這就是末法的特徵。

此時很慶倖的留著一個法,到了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親口告訴我們法的內涵、苦樂的問題,這就是念佛法門的狀態。 
開始接觸佛法,我也念佛,而且念得相當得力。那麽,是什麽因緣使我從念佛到遇見廣論乃至於全神投入呢?

最初的轉變是我遇見了當代大德印順導師,他告訴我「像你這樣念書識字的人,應該讀讀佛經。」起初,我讀起來覺得沒有什麽興趣,慢慢深入之後,發現對念佛蠻有幫助的,於是信心大增,因而生起接觸經教的興趣。雖然局限於念佛持戒方面的經書,但也是我深入經藏的淵源。 

另一個轉變是在二十年前,我到美國後所遭遇到的種種。

未到美國之前,不管在哪一個道場,生活都很單純,除了念佛看書還是看書念佛,說起來很可笑,三年內總共參加兩個法會,以致於佛事上的儀軌、梵唄等都沒有機會學習。

到了美國之後,住在華僑圈子裡,為了帶動大家,樣樣事情要親自動手,這下可慘了,好在我的依止阿闍黎--仁俊法師,他是我一直感念敬佩的師長,法師的法器敲得好,唱念更是第一把,我就在老師諄諄的教導下認真學習。

由於參與各種佛事的因緣,擴大了生活層面,涉獵的佛法也增廣了,除了漢系外,還接觸北傳的,如日本、韓國,南傳的,如泰國、緬甸等,乃至遇見西藏的藏系佛法。 

原本我對藏系有很深的誤解,但因為那段時期的接觸瞭解,讓我對藏系有個嶄新且深刻的認識。這或許和當地的民族融合性有關。紐約是個有名的「萬國博覽會」,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在此彼此相融,這種風格使人心胸開闊,進而以包容的心情與人相處,以欣賞的態度接納別人,我就在這種奇特的因緣下發現藏系有其殊勝的特長和內涵。

如果我們不故步自封而能敞開胸懷,善學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對我們修學的助益是不可小覷的。如果我們能全心全意為正法久住而努力不懈,即使是末法時代,我們仍然有機會改善自己的「業」,這個概念是我轉變的重要推動力。

C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常師父是鼓勵我們要 “放下故步自封”的 “廣面與深入”的學習. 因此常師父那裏會要福智變成現在這樣封閉 (如要學員不要跟別人多說福智道場的事情, 或要福智僧尼不可以跟居士多說話) 乃至長年來,有一個一直隱名埋姓的神秘上師.

[原文]

因此我的轉變絕不是胡攪瞎碰,而是具足內外條件。外在條件是有師長介紹引導藏系的內涵,其內涵包括了理論上的完整無瑕,實踐上的可修可證,讓我感到相應甚至完全信服。內在條件是自己肯不肯去除己見接納,及有沒有具足智慧辨別。 

內在的條件尤其重要,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非洲的稀有動物--犀牛,已經瀕臨絕種,很多國家就想盡辦法制定法律保護它,甚至專門為它設立一個「動物保護區」,讓它在保護區內安全的生長。於是,問題就出現了,捕捉犀牛帶至保護區的人,其動機是愛護犀牛免被殘忍的捕殺,但犀牛能瞭解嗎?不!以它的「癡」性不但無法瞭解,且因為無始以來的習性,使它一看到有人要捕捉它,即本能的逃跑,甚至於頑強抵抗。

我們仔細的觀察自己,是否也有這種心態?隱藏在我們八識田內的觀念其實是涵蓋六道的,如果所遇的境和自己不相應,尤其貪嗔現起時,我們的反應和畜牲是沒有兩樣。這是一個多麽可怕愚昧的觀念呀!這種心態會阻礙甚至斷絕我們進步的機會!我們要認真的思考,如果我們遇到一個人,看到一件事,是否也像犀牛一樣內心就生起排斥的念頭呢? 

今後,諸位善學廣論後,會發現廣論也明白的告訴我們∶不是佛不救我們,是我們內心的障礙沒有去除,使佛沒辦法救我們,外支已成,內支不具呀!所以,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在紐約能認識廣論,是因為沒有心生排擠,才能進一步認真學習,終至發現這個教法實在是美不可言。

那時,再回過頭,看看我們漢系的教法,才真正地有一番以前從未有過的瞭解,我終於體會什麽叫「末法」了。

漢系、藏系本來都是佛的教法,經論就是經論,只是如果沒有師長教導是無法瞭解其中真實的內涵。從此,我發現,以前我認為懂的其實不懂,不懂的也弄懂了,更重要的我一直無法在佛法上向前跨的難題也一步一步的解決,這真是讓我歡喜無比。

我懇切的告訴諸位∶我從我的師長及《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授得到太多太多的好處!所以才會盡心盡力的介紹給出家眾和在家眾!真希望你們一起品嘗甘露法味,而後改善自己努力增上!

現在我敘述一位廣論學員的心聲供諸位參考,這一位同學工作很忙碌,身兼數職,但是他對「佛法」很有好感,對廣論更是好樂,我問他∶「你為什麽能在百忙之中讀廣論呢?」他的回答是∶他目前經營的事業當中,管理的理念,最精華的部分都在廣論中,他把廣論說的道理用在生活上,結果走得一帆風順。諸位,佛法把世間的真相說得淋漓盡致,特別是人對境時的起心動念,你們不妨努力,會有不可思議的感受!

頂禮日常法師!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日常法師第2次講授)
发表于 2014-8-2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8-21 22:37 编辑
柯南 发表于 2014-8-21 21:11
夏巴曲傑仁波切很肯定淨遠法師能依業因果(我及台灣子弟皆因往昔不敬 ...
所以如果有人問:你有比法師聰明嗎?
你就回答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呵呵
ps:聰明不敵業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8-2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4-8-21 22:34
所以如果有人問:你有比法師聰明嗎?
你就回答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呵呵ps:聰明不敵業力

聰明不敵業力 点赞
发表于 2014-8-2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廣論卷五
康壠巴謂樸窮瓦云﹕「善知識說唯有業果,是極緊要,現今講說聽聞修習,皆非貴重,我念唯此極難修持。」樸窮瓦亦云﹕「實爾。」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8-2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8-22 00:02 编辑

當我們了解業果之後,要如何去行善、斷惡呢?在此有分兩者,總義及說到四力懺悔。已造的惡業已經造了,既然已經造了,不是說業就決定了,不能再改變,不是!業決定的意思是,善業必得善果,惡業必感惡果,可是業本身也是因緣法,它也可以隨著其他因緣而改變。已造的惡業是靠什麼而去改變它的力量,將來生果的力量是靠四力懺悔,而去改變它的,所以說到四力修行道理。(摘自:DL尊者《菩提道次第廣論》講授)
..呵呵 ps:淨遠法師云:「我及台灣子弟皆因往昔不敬師長,違背師命,故今生迎請師長面對龐大障難。」福智學員要好好懺悔 不要違背師命 私自擁立假接班人(金女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8-22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8-22 00:27 编辑

如入行論云:「苦從不善生,如何定脫此,我晝夜恆時,理應思惟此。」
又云:「能仁說勝解,一切善品本,又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謂既了知黑白業果,非唯了知即便止住,應數修習,以此是為極不現事,極難獲得決定解故。


對於很細微的業果道理,我們要反覆的去思惟,因為很細微的業果道理,是很難了解的。我們只能了解到因果的法性軌則,也就是像之前宗大師所說的,同類因必感同類果,業可以增長廣大等等的這種道理,這種法性軌則我們是可以了解的。可是當我們講到非常細微的因果軌則,因果互相觀待的內涵,就非常難了解。因為它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或可以用理由去推理的。我們只能了解到說,如是因感得如是果,可是很細微、很細微的部分,這是很難了解的。如果平常沒有思惟業果,那佛所說的這種細微隱蔽分,也沒有辦法了解。但是如果我們平常有思惟業果,那對於佛所說的極細微隱蔽分的因果內容,就可以產生定解。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8-2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4-8-22 00:31 编辑

福智現在是福智接班上師的法語 勝過常師父的法語了嗎
Aug 22 Fri 2014

摘自網路

這就是師父要的!

2014 年 07 月 07 日   

2014-07-05受XX師兄的邀約參加「廣論青年願景工作坊」的兩天的研習活動。當天一開始,禪聞法師念了一段上師的話,其中一段話深深撼動了文綺!

上師說:「如何讓他們學得更好、更歡喜,我們就貼著他們的心──就如貼著身體做一件貼身衣服──做一個這樣的制度,每個人都穿的很舒服。

C 福智金的這類語調, 竟是有人會很相應
D 是很溫馨, 但為何貼身衣服要連上制度呢
C 沒錯, 不時流出福智金的真面目 – 即隨時要用一個框,來將人關起來.

[原文]
用清淨的動機,用和合的態度,用傾聽,真正的站在那些要學習廣論的同學的困境上考慮,是甚麼阻擋他不能來學廣論?

不要站在我們的角度,要站在他們的,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他們有甚麼困難不能學?我們就幫忙他們把那個困難去除掉,一路保護著他,學學學,學上來,我覺得這是我們師父的弟子應該做的事。」

C 要吸引人進來的時候, 是這番話
D 到進來, 就會用另一段話
C 那一段
C “先作出錢出力的福智人, 不要急著學廣論” 以資糧不夠, 學不上去的.

[原文]

我用力忍住在眼眶中打轉的淚不讓它流下,我再次感受到上師想要利益他人的心是那麼強大!XX一定要學習上師想要利益人們的心。

C 現在的人是太單純還是…即就這一小段話,就會感動成這樣.
D 我也很納悶
C 是慈悲力, 還是魔力
D 說實在, 我是發冷的怕怕

[原文]
後來禪聞法師又說:「前一天xx師兄轉訴他,明珠師姊上台領金曲獎時說,她感謝她的師父,讓她對唱歌有不同的目標和動機,接著後續有許多領獎者的得獎感言都說到感謝他的主。」

法師說:「這就是師父要的!」

C 禪聞法師是說 ”那一段”是師父所要呀
D 是上台風光的說出 ”感謝她的師父”
C 不會吧
D 那是甚麼
C 我想是 “讓她對唱歌有不同的目標和動機”吧
D為何禪聞法師不直接明說 ,要這樣不清不楚地說”這是師父要的”

C 你發現了嗎? 是說”師父要的”
D 沒錯, 福智法師引用時, 會用上師(福智基)感性或較肉麻的話, 到後面 又會提”是常師父要的” 這是不是很奇怪?
C 福智法師現在說話,都是這樣的模式,我已經不奇怪了
D 如是, 好像是說, 現在若引用常師父的法語,是不及福智金的法語有力,是嗎
C 或許吧

[原文]
感謝師父創立福智團體。
感恩上師持續帶領我們的學習。。。

C 真是很幸福的樣子
D 這就是粉飾後的純淨相吧
C 怎話怎說
D 也就是將背後那些不可告人的隱密,掩蓋的差不多, 就可以這樣的純淨亮相
  然這種純淨是純淨嗎?

--------------------------------------------------------
日常法師在世時,法王對其努力與付出也持肯定態度,2001年來台算是顛峰期吧,所以有些看法,可能自己知道就好,公開討論還是「不可說不可說」。
另方面,在下相信福智很多歪風是弟子搞出來的。

在下不熟悉僧團,身為居士也不好去評論,但俗眾...在下深有體會。從眾/同儕壓力/一言堂的狀況一直存在,根據資深前輩的說法,過去歪風漸起時,日常法師會透過開示提醒大家走回正路,但後來日常法師身體很差,俗眾很多歪風恐怕連僧團法師都不知道,更遑論日常法師。

由在下看來,日常法師確實選擇了金女士做接班人,而這個決定,在下並不認同。

若說福智現況是共業,應是福智人的共同責任吧(或許日後感果時會有業報的輕重大小),很難說是某一人或某幾位,人有自由意志,可選YES OR NO,他們自己選了YES,還叫別人也選YES,結果加速朝某個方向前進。

我想,若日常法師能知福智現況,應也是很難過的...欸...


----------------------------------------------------------

學點看經論的基本素養 還是很必要的
2014.8.21

RE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都是止觀的果  不是依師的果-會令人不依師嗎[2014.8.21]

#1葉於 2014/08/21 21:49     

菩薩這邊確實是不會棄捨二乘根器,但所化機這邊是不一定會被勸動(要時間). 對吧

學經論,常是要從 “能方”來說, 或從 “所方”來說, 對此,也是我們沒有好好學過基礎學的人,不太容易回神的地方.

…..> 我沒學過止觀跟攝類學,但是有些很簡單的理路,您弄得複雜了

例如:菩薩發心願度一切眾生,會因為所化機而影響其發心棄捨部分眾生?
1.會-----則無佛可成,因為發心不圓滿
2.不會------在討論菩薩發心與願力時,何須討論所化機?

C 我們原先是討論常師父說的 “依師”以後, 其他的道次如菩提心或空正見, 就如探曩中物- 這不是就是在說所化機的學習者, 在依師後,就一定會發起菩提心, 因此, 這段常師父的話, 主要是在說所化機依師後的效果 是吧

但對這點, 我說不一定,(理由前篇已述) 然你說一定會,因為常師父是佛或菩薩 ,一定會讓我們發起, 因此這一定要依常師父是佛或菩薩, 對吧

當然你認為常師父是佛菩薩,可以這樣的肯定, 但我是很差的學習者,我沒有辦法將常師長視為佛或菩薩, 故我會說這些都是未定數.

葉: 廣論的善知識是以能引導上士道為基礎(十德相前面那段),所以廣論的依師是指依止大乘的善知識,大乘根本要菩提心,菩提心的發起要有出離心,要圓滿菩提心需空正見

C 要圓滿菩提心  需空正見, 這是必要條件嗎
  我們現在的福報, 可以找到具十德的師長嗎
  若一定可以有十德的善知識, 廣論後面就不用說5德, 或8分之一了吧

葉: 所以依師發菩提心(已攝出離心) 證空正見,這樣說法違反宗大師的廣論??哪裡違反??

C 我想廣論的要點是三主要道, 即出離心, 菩提心, 空正見 -這是宗大師自己說出, 因此屬通則的 “依師” 沒有列入,

  當然你要說, 只要是通則, 就一定要列入, 且宗大師也不會說不是, 那我也不會說甚麼. 但現在, 我們只有先依這個公式遵行,可能比較不會跑出像福智這樣的”依師”狀況吧

葉:
廣論: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

  您要是說依師功德攝在隨順止觀,我能接受,但說從另一角度來說,止觀功德, 全無依師功德, 抱歉, 我打結了

C 你這個打結, 我以前也有, 我相信很多人都自然會有, 但我們就是不想薰習一點攝類的基礎訓練 (我本身也沒有薰習得很好, 但這種 “打通思路”的方法,它真的只有自己去學習,才可能領會.)

說實在一般人串習多年, 也不一定摸通, 但就是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看經論的基本素養. 說實在, 若講解的師長都是用這類術語或方式講解, 但我沒有這樣的基本訓練或素養, 真的聽不出味道的,

這是我真切的一點感想, 你聽不來, 我也沒有辦法. 但我想你如是可以思辨, 為何不在網上, 聽上一些攝類學或心類學的課 - 即感覺一下那是甚麼樣的理路訓練, 或是怎樣的思考, 或怎樣的看待經論所言呢?


发表于 2014-8-22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8-22 00:50 编辑
弃昧 发表于 2014-8-22 00:28
福智現在是福智接班上師的法語 勝過常師父的法語了嗎
Aug 22 Fri 2014
由在下看來,日常法師確實?選擇了金女士做接班人,而這個決定,在下並不認同。
「福智之聲」146~147期合(P.80)
內文 :  2003年 圓根燈會中,日常法師傳達一項重要宣示:「棒子已交給如證法師,亦得到法王的認可。」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4-8-22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4-8-22 01:01 编辑

日常法師的遺囑
福智團體出版的福智之聲(第156~157期合刊 第8頁)2004.11.30出版有提到:
老和尚在示寂數日前....神識始終保持完全清楚,而且殷殷對弟子們開示其學佛的心要,以及"福智團體未來發展方向",顯示已有示寂的準備.....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 (福智之聲第164期 第82~86頁 )2005.11.15出版
編輯室整理

  師父圓寂已將近一年,有感於這段期間,部分同學對於福智團體未來的方向有諸多疑惑,盧克宙總幹事在(2005年)九月二十八日正式宣布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總幹事首先提及,師父示現圓寂,我們必須接受這是自己的業力所感,未來是否能再得到師長的攝受,這個因必須我們自己去造,但在種因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師父留下的教誡,我們是否認真的去實踐;師父留下的事業,我們是否認真的去承擔;師父留下的這一群弟子眾,是否還能和合的相處在一起。」而總幹事所宣布的內容分為三點:

  (一)福智團體將依照師父以前的做法,繼續依止法王(達賴喇嘛),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所有重要的決策都跟法王請示,方式是每年定期於請法時,把過去一年來所做的事情,以及未來一年要做的事情,選擇主要的原則跟方向寫成一封信,事先呈給法王,法王一定會召見師父,屆時師父再當面跟法王講解,法王會針對師父的報告做一些指導;有些不定期臨時發生的重大事情,師父會派法師去晉見法王,跟他口頭報告。師父圓寂之後,由如證法師帶領我們,這樣的內涵將維持不變,今年請法團,就是完全比照過去的模式。

  (二)團體的走向,依循師父在世時所定下的原則。
  這個原則又分為兩個重點,第一:師父非常強調,我們學了佛法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相續上受用。也就是說了解了佛法的理念以後,一定要很認真的去實踐,見跟行一定要搭配得上,這樣的概念師父在一、二十年前即已提出,《廣論》錄音帶,或者是《南山律在家備覽》的第一卷中,師父就已強調了這個內涵。師父臨終遺言也特別提到:「如果學佛不能跟身心相續結合,就算你學通五部大論,得到大格西的學位,可以辯經辯得頭頭是道,可是這算學得什麼佛法呢?」師父並不是反對五部大論,也不是反對格西的制度,師父很在意的是我們到底學了以後有沒在身心上受用。師父這一生規劃在家居士整體學習的過程當中,也一再強調這一點。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師父先講《廣論》,之後我們就依照《廣論》的內涵去聽、去研討,對於整個佛道的理念有了基本的架構之後,師父就要我們去實踐,所以在講完《廣論》之後,接下來師父開始講《論語》。為什麼講《論語》呢?因為對於在家居士而言,我們的下手處是在共下士道的部分。共下士道實踐的內涵,《論語》中相當豐富,講完《論語》後師父就要我們真實的去做,於是規劃了法人事業,讓我們能夠如實去實踐。推動法人事業之後,師父又要我們把所行持的經驗組成善行班,就實踐的經驗在班上互相切磋、討論。一般來說,個人行持容易受到挫折或中斷,藉著班級的模式大家可以互相勉勵、提攜,以期盼能長久做下去。善行班有了基礎之後,師父接著要我們從善行班再提升為戒前班,我們開始從善提升到戒的階段,對於什麼是持戒、應該怎麼持戒、持戒的勝利及不持戒的過患內涵有了大略的了解之後,師父最後就傳授五戒。.....

  第二個重點:師父非常強調,學了佛以後是用法來提升自己,不是拿著法鏡去照別人,也不是自己沒學好卻急著好為人師,要去教人。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我們也一樣去做了很多利他的事業,比方說文教及慈心事業,或者說整體法人事業。但是在利益別人的同時,我們是藉由饒益他人的行為來成熟我們的身心,《廣論》裡面也有說:「六度其實是以自利為主,四攝是以利他為主。」但是我們究竟不是真正能利益別人的人,我們是靠著利他行為的過程當中去懺罪集資、對境練心。教師營中,師父說過:「其實教師營裡有三個營隊,一個是老師的營隊,一個是義工的營隊,一個是大專生的營隊。」師父還特別說:「這三個營隊裡面,真正主要的還是義工。」

  (三)未來整個居士團體依止的核心,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居士團體比較直接感受得到的是依止師父,但是師父在圓寂前好幾年就已經建立了僧團羯磨體制,師父在運作的時候,所有事情都會先交由如證法師他們先去討論,師父其實已經早有準備了。所以當師父圓寂以後,在家居士所有大小的事情,就依著僧團羯磨體制的決策作為我們的指導,如證法師是僧團的代表,以前我們聽師父的指導,以後就聽如證法師的指導,包含以後我們修學的法的內涵,由他來指導或是由他派出來的法師來指導;整個法人重大決策方向,主要的簽呈還是由如證法師來簽示,師父在世的晚期已經這樣運作了,師父圓寂一年來也是這樣在做的,現在等於是正式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情。


  最後總幹事呼籲,希望師父留下來的事業,大家共同來承擔,當其他人有疑惑時,我們要立即告訴他法人未來的方向及澄清一些疑點,讓他們能夠安心;若自己有疑惑時,也請循著正確的管道,向上查詢,希望大家都能為了這個團體的穩定,付出一分心力。

補充說明:
第一點就是說要依止達賴喇嘛
第二點就是學習的重點並未包含(金女士的)讚頌
第三點就是說如證法師是日常法師的接班人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7:35 , Processed in 0.03792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