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Sez

为什么信佛的藏地,生活还是那么贫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7 11:13 编辑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大人覺經之第三覺知) 

一般人稱「貧道、貧道」,貧,才是道,心要安於貧。佛經裡說:「人貧不是貧,心貧才是貧,心貧無智慧,墮入惡鬼身,人貧能守道,是為貧道人」。人貧不算貧,心當中具足一些功德、智慧,哪裡是貧?清涼自在、真空妙有、真如法性、心生萬法、為法中之王,這不是很富貴? 安貧守道,安於貧窮,心與道和,心得自在,菩薩要從這地方去會通,心清淨了,就不會羨慕人家了。
..呵呵 ps:貧道這樣講是不是有那麼點道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7 11:29 编辑
Sez 发表于 2016-4-27 11:00
地理环境应该也是业力造成的?

佛经上对于供养三宝,念经念咒很常见的“功效”就是长寿、物质受用丰饶 ...
藏人如此大规模、持久性的奉佛,换来的却是人均36的寿命(1959年),农奴制,物质上的贫乏,这个结果实在是很讽刺

這36歲中若能遇到佛法 是非常幸運的 比長壽要好得多..呵呵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孔子說:“顏回這個人,為了自己的遠大理想,他可以快樂地居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忍受每天只有一盒飯、一碗水的清貧生活。即使面對任何人都無法忍受的苦難,他也絕不會改變他對他的理想所抱持的樂觀態度。我的顏回是一個多麼傑出、多麼出類拔萃的人啊!”
  在曲阜孔府東鄰,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古建築群——復聖廟,祭祀的是孔子的第一大弟子顏回,所以後人又稱之為“顏廟。”
  孔子收徒,有教無類,不問貧富,只要認學,他都招進門裡。
  顏回初見孔子時,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孩子,他個頭矮小,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但他的額頭出奇的高,向前凸著,雙眼深凹,炯炯有神,透著機敏、聰慧。顏回向孔子拜了三拜,磕了頭,就算成了孔門弟子。
  顏回初見,並沒給孔子留下什麼深刻印象。
  後來,孔子漸漸發現,在弟子中讀書最用功的就是顏回,而且很少提問,只是蹬著一雙大眼睛像貪食般地聽孔子講經授業。
  放學了,弟子們都回家吃飯了,顏回總是最後一個走,飯後又第一個來到學堂,然後就捧卷誦讀。
  時間一長,孔子就覺得奇怪了,顏回為什麼回家吃飯這麼快?
  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隨顏回,看個究竟。
  原來,顏回家住東關的貧民區。
  平時,顏回的父親在城外種地,不回家吃飯,顏回的母親又在外給人幫工,也不回家吃飯。
  這樣,顏母每天早晨給兒子做一鍋菜湯。顏回回到家也不管涼熱,拿起用竹筒做成的飯碗,挖出一碗菜湯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有時菜湯喝不飽,他就跑到井邊,用水瓢舀幾瓢井水喝,然後就背上書包去學堂。
  孔子派人觀察了幾天,天天如此。
  孔子聽了回報既心酸憐憫,又十分嘆服。於是說了收在《論語》上的這段話:“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7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27 11:11
這36歲中若能遇到佛法 是非常幸運的 比長壽要好得多..呵呵

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与主题无关。
发表于 2016-4-2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7 11:48 编辑
才让扎西 发表于 2016-4-27 11:13
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与主题无关。

有關!有關!..呵呵
ps:如果我們一直想:這個跟那個無關 那個跟這個無關..這樣不就是一種自性的執著?
我們不是應該要想:這個跟那個有甚麼關係 那個跟這個有甚麼關係..這樣智慧才會增長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7 12:32 编辑
才让扎西 发表于 2016-4-27 11:13
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与主题无关。

比如說:
兩個人各有一百萬元,
甲用了99萬元換得暇滿人身 剩下1萬元(剩下的錢看起來有點少)
乙用了1萬元換得長壽 剩下99萬元(活越久就會覺得越是不夠)
那哪一位比較好呢?
..呵呵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27 12:03
比如說:
兩個人各有一百萬元,
甲用了99萬元換得暇滿人身 剩下1萬元(剩下的錢看起來有點少)


不如这样来得更明显一些:

100万买暇满,花出去后,手里就剩下个要饭的破碗,连根打狗棍都没有,也买不起。

愿意不愿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2: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27 11:25
有關!有關!..呵呵
ps:如果我們一直想:這個跟那個無關 那個跟這個無關..這樣不就是一種自性的執著?
我們 ...

可是这个确实是跟主题毫无关系嘛

ps:寿命长可以积累资粮
发表于 2016-4-2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pengcuo 发表于 2016-4-27 12:52
不如这样来得更明显一些:

100万买暇满,花出去后,手里就剩下个要饭的破碗,连根打狗棍都没有,也买 ...

打狗棍不用買的 ..呵呵 PS:去竹子林 有很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7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27 12:56
可是这个确实是跟主题毫无关系嘛

ps:寿命长可以积累资粮

明明就有關嘛..呵呵
長壽天者,親友書釋中說是無想及無色天,八無暇論中,亦說常為欲事散亂諸欲界天。無想天者,對法中說,於第四靜慮廣果天中,處於一分,如聚落外阿蘭若處。除初生時及臨沒時,餘心心所,現行皆滅,住多大劫。無色聖人非是無暇,故是生彼諸異生類,以無善根修解脫道,故是無暇。恆散欲天,亦復如是,故說彼等亦名無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25 00:08
共业与别业如何解释?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所谓共业者,就是由大众行为所共同造作,因而感召 ...

信佛千年又不是说某一个人一直在西藏受生, 本身修得好的都去净土了,
来生的人福报参差不齐很正常, 另外享受少也未必是没福报, 吸毒抽烟喝酒
吃肉享受多得,将来苦头长得很。
发表于 2016-4-2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7 14:05 编辑

中國有名的四大名山,分別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其中浙江省定海縣東海外舟山群島的島嶼之一:普陀山,即是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為了應化中土有緣眾生,所示現的淨土。在普陀山中關於觀音菩薩靈驗的應化事跡多得不勝枚舉。
..呵呵

觀音菩薩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永遠以慈目觀照守護著一切有情眾生。由於觀音菩薩尋聲救苦稍不停息,只要我們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即能得到菩薩的佑護與加持。

觀音菩薩的淨土,就廣義而言,包括過去正法明如來淨土、未來眾寶普及莊嚴世界、現在的補陀落山(普陀山、布達拉宮)、極樂世界、毛孔淨土等。


釋迦牟尼佛曾經在補陀落山的宮殿講經說法,並與觀世音菩薩相互搭配教化眾生,所以補陀落山可以說是人間的觀音淨土。

但是由於觀音菩薩普門示現的悲願,除了位於印度南方的補陀落山之外,其它地方自古以來亦有以「補陀落」為名的觀音道場出現。據說共有七處:印度南方錫蘭的普陀山、中國東南海外的普陀山(「普陀」之音取自「補陀落」)、西藏的拉薩布達拉宮、中國熱河承德的補陀落寺、朝鮮的洛山、日本紀伊的補陀落、下野的日光。以下我們列舉印度、中國與西藏等地的觀音聖地來介紹:

【印度的補陀落山】

在佛經教經典《華嚴經》中,開始記述關於觀音思想的根據是:當善財童子在南方遊行參訪時,觀音世菩薩住在補陀落山,對著環繞的無量菩薩說法。由此可知觀音道場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已成為清淨聖地。

我們藉由善財童子的眼睛,所看到的補陀落山觀音道場的景緻是:西面有巖谷,巖谷之中有泉流相縈映,樹木蒼鬱翠綠濃密,草地柔軟芬芳,而且以右旋的方式佈滿地面。觀自在菩薩在金剛寶座上結跏趺坐,有無量菩薩眷屬恭敬圍繞其旁,聽聞著菩薩宣說大慈悲法門,這真是一個法雨滋潤的淨土道場。

而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也記錄了他旅行途中所目睹的實地景象:秣羅矩吒南方海濱有座秣刺耶山,秣刺耶(Malaya)山東方有座布呾洛迦(Potalaka)山,此山山徑危險,巖谷崎嶮,山頂上有水池,其水澄清如鏡,且有大河繞山周流二十圈,流入南海。池旁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其間遊息。若有能發願者,欲見菩薩,不顧身命,涉水登山,忘其各種險難,來到此山者最甚殊狽。

惟 山下 居士,若虔心祈求瞻視菩薩,則菩薩或現自在天身,或現塗灰外道身來,慰喻此人,使之願望皆得以實現。

根據玄奘的說法,補陀洛是南印度哥摩林(Comorin)岬附近,秣刺耶山東方一座巖谷崎傾的山。

補陀落山作為觀世音菩薩淨土的聖地,久遠以來即為印度國內、外人們所崇拜。其中亦出現頗多靈驗事蹟。因此補陀落山自古以來就是個著名的觀音聖地。

【中國的普陀山】

中國有名的四大名山,分別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其中浙江省定海縣東海外舟山群島的島嶼之一:普陀山,即是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為了應化中土有緣眾生,所示現的淨土。在普陀山中關於觀音菩薩靈驗的應化事跡多得不勝枚舉。

五代以後,淨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一位日本和尚慧鍔來到中國來,在五台山偷了一尊觀音菩薩的尊像後,欲乘船由東海回日本,中途卻在普陀山這個地方被風浪困住,甚至船欲行走時,海中生出鐵蓮花阻斷前進路途,使日本僧人的船動彈不得,後來不得不將觀音像留在附近的島嶼山上,即在今日的普陀山上,因而此觀音後被稱為「不肯去觀音」。

山上也建了一座不肯去觀音院,從此普陀山上供奉觀音的寺院愈來愈多,各種菩薩的示現感應也愈來愈多,聲名遠播,而成為觀音的淨土道場。

【西藏的布達拉宮】

西藏的拉薩有座紅山,相傳是觀音的本尊所在,所以西藏人在此地建立觀音的道場,寺城廣及山的一半。同時並取了與印度本處同音的「布達拉」,布達拉即梵語補陀落的音變而來。

布達拉(potalaka, potala)即為普陀山之義,意為脫離苦海之舟,虔誠的佛教徒認為,雄偉的布達拉宮堪能媲美觀世音菩薩的聖地普陀山,而且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松贊干布王所建立,無疑地它就自然地成為令人仰慕的觀音聖地。

而被認為是千手觀音化身的達賴喇嘛,他在西藏的駐錫地即是布達拉宮,因此,布達拉宮在西藏就成為名符其實的觀音道場。目前布達拉宮不但是西藏最大的佛寺,也是世界最大的佛寺。

布達拉宮氣勢磅礡,莊嚴雄偉,與周遭的自然環境,混然溶為一體,其外觀共十三層,最高達一一五. 四米 ,是西藏現存最大的古代高層建築。

布達拉宮的建築,屋頂四周各角豎立著寶塔似的屋脊寶瓶,這是藏傳佛教寺院建築上,不可缺失的佛法象徵物,與柳圍牆、幢、纛、祥麟法輪和命命鳥和金瓦頂等,一起金光互相輝映,益增布達拉宮的光輝燦爛。

宮內畫棟彫樑,金碧輝煌,四壁塑有色彩明麗的人、龍、鳳、鶴、獅等浮彫,極具佛教藝術價值。而其內的規模有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靈塔殿、庭院等。寺內的佛像數以萬計,往來參拜者多以觀音為最聖的本尊。

而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有八座座落於此,塔身皆以金銀包裹,寶玉鑲嵌,金光晃耀,輝煌壯觀。

觀音菩薩在人間的淨土聖地,讓娑婆世界的眾生,依然能夠蒙受菩薩的大悲雨潤,見到菩薩的種種應化妙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27 13:24
明明就有關嘛..呵呵

答非所问
发表于 2016-4-27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7 14:20 编辑
Sez 发表于 2016-4-27 14:05
答非所问

那你心中想要的答案就直接說吧!..呵呵
PS:要不然 你一直問 我就一直答 總是有機會的 研究不能超之過急 不會深入的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6-4-27 1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bjerry 发表于 2016-4-27 13:47
信佛千年又不是说某一个人一直在西藏受生, 本身修得好的都去净土了,
来生的人福报参差不齐很正常, 另 ...

呵呵,看来你对藏地不是很了解啊
托老共的福,如今藏地的老百姓才能吃得上蔬菜
发表于 2016-4-2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7 14:35 编辑

不餓卻狂吃 問題出在「空虛」
吃東西,原本該是一場身心靈的饗宴,卻在現代人壓力下,變成一種暴食發洩,但生命若沒有滿足,胃也無法填補缺憾。

這些場景,你是不是感到熟悉?

明明不餓,但零食總往嘴裡塞;上班挨罵後買份甜滋滋的蛋糕解悶;或加班完衝進速食店嗑炸雞、喝可樂。

暴飲暴食讓脂肪層層堆疊,也增加罪惡感,你試圖節食減肥卻沒太大成效。這都讓你沮喪,也是許多現代人面臨的困境。

為什麼不餓也狂吃?為什麼努力節食卻徒勞無功?

曾被《時代》雜誌選為世紀百大英雄與偶像人物、全球身心醫學權威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在《天下》出版的最新著作《你在渴求什麼?》回應了這些問題。

他寫道,「生命在於滿足。如果你的生命沒有滿足,你的胃永遠也無法填補你的缺憾。」當然也無法靠節食順利減肥。

例如,暴食背後,常反映人們不安、壓力、空虛、悲傷的情緒。但一場狼吞虎嚥後,造成問題的根本仍然未受正視或解決,甚至養成遇到情緒反應即狂吃的惡習。即便節食減肥,過度挨餓只讓你更不滿足,減肥事倍功半。

因此,他強調應透過正念或自我覺察,「找出你真正渴求的是什麼。」別總是用過量或高熱量食物填補身體、情緒和心智的不滿足,而是做身體的主人、自由選擇你要的飲食和生活,邁向幸福安康。

可以怎麼做呢?以下為本書的精彩摘要:

在自然狀態下,大腦會自主控制飢餓。當下視丘收到血糖降低的訊息,會分泌荷爾蒙使你感到飢餓;而當你吃得夠多時,荷爾蒙的反向作用會使你不再感到飢餓。

但在人類身上,飢餓感易受干擾。情緒感受,可能讓我們暴飲暴食或食不下嚥;可能分心而忘記吃東西,或執迷地一整天想著食物。

然而,我們永遠都在尋求滿足,除食物外,還有很多東西可填補空虛。欲望因需求而生,起始於最基本的東西:每個人都需要感到安全無虞、被撫慰、被愛與被欣賞、感到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相關且意義重大。

如果這些需要都能被填滿,食物就只不過是眾多的樂趣之一。但有無數人藉由暴食,取代他們真心的想望;甚至不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想出現轉機,要更有「覺察」。覺察會讓你理清你正在做什麼、有何感受、害怕、希望什麼,過程中,你必須訓練自己隨時注意身體出現的自然訊號。

而要改變長期的失調,需要時間和重複的行動,但改變終將發生。

如何覺察?《你在渴求什麼?》提出十四個行動步驟,以下為其中七項:

行動一:辨識吃東西的動機

正餐以外,準備吃東西時,先停一停,做個深呼吸,問問自己,觸發你飢餓的是感到厭煩、焦躁、悲傷或希望轉移注意力。

一旦辨別出觸發因素,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吃東西。或許你可以找出替代的活動,延緩反應。例如,做家事、打電話給朋友、閱讀、喝杯水。如果還是覺得餓,那就去吃東西。但請記得養成注意觸發因素的習慣。

行動二:身心靈的自我覺察

許多體重過重的人跟自己的身體失去聯繫、沒意願深究自己的情緒、受困於過去壞習慣(例如壓力大時吞下零食、飲料),更難重新檢視新的可能。

這時需要的是安靜覺察。該如何提高覺察?利用以下三個基本技巧。

覺察你的身體:往內心深處,體會你的身體正在感受什麼;將內在與身體的感覺調成一致。

覺察你的情緒:閉上眼睛將注意力放在你的心,看看你的情緒感受到什麼。

覺察你的選擇:找個平靜的時刻檢視所面對的選擇,做最佳決策。

行動三:反轉負面訊息

通常人們體重過重時,會一再對自己說負面的話,這會讓大腦自我形塑以符合收到的訊息。但你是撰寫自己故事的作者,擁有支配權,改變負面訊息、用正面訊息替代,才會開始增強好行為,而不是增強壞行為。

例如,負面情緒:「我嘗試過各種方法,而且讀了很多書,但沒有一項有效。我倒不如放棄算了。」

正面訊息:「今天是全新的一天,無論過去發生什麼都不要緊,永遠都會有解決的辦法。」

行動四:選擇純淨飲食

在此我們以關注食物做為起點。我的目標是協助你因為享受食物,而更喜歡純淨、有能量且平衡的飲食。

純淨在於移除毒素,並回復自然。因此你要丟掉所有老舊、陳腐的食物;減少加工食品;拒絕氫化植物油和反式脂肪;拒絕香菸、過多酒精和非必須藥物;選擇全穀類;戒除精緻白糖,選擇自然甜味,如:蜂蜜、楓糖等;貯存蔬果盡可能保持新鮮;偏好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花椰菜等)。

行動五:讓食物轉化出能量

食物不只是燃料、帶給你能量,也應該鼓舞你的生命。

盡可能讓食物新鮮、色彩繽紛、令人振奮。吃之前問自己,現在心情好嗎?這一餐能成為正向經驗嗎?食物是否誘人且吸引人?我能否全神貫注地享受?如果答案否定,就不要吃或晚點再吃,等到負面元素改變為止。

行動六:打造平衡的生活

當失去平衡(包括過重狀態),你身體的脂肪會觸發大量有害的壓力荷爾蒙。

為達平衡,你要做:吃東西時處於情緒平衡的狀態;攝取多樣化的新鮮食物;喝足量的水與睡眠充足;在規律的時間飲食,餐與餐之間要有平衡的間隔;根據你的活動程度改變攝取的熱量。

行動七:盤點自我生命清單

許多人常把自己的覺察關掉。如同我們早已確定的,太多人在渴求注意、欣賞、愛與情感時,卻把食物放進嘴裡,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導向。

七種需求清單,對幫助你覺察有很大的作用。七種需求包含:

舒適、安全、平安:擁有房子、穩定的收入等。

愛與情感:擁有親愛的配偶、朋友等。

歸屬感:屬於社區的一員、與同事維持良好關係等。

實現、成功和成就:工作得到升遷、獲得他人的尊敬等。

自尊:說真話、捍衛自己等。

創意表達:寫作、發現各種新事物等。

意義和目的:擁有願景並加以實踐、自我奉獻等。

以很好、普通、欠佳和很差,來評估你在各項需求的滿足程度。接著具體列出你該做什麼來滿足需求,並提供自己如何做得更好的建議。將建議轉化為真實行動,每個月都回頭看一看。

一旦開始覺得滿足,你將不再以錯誤的理由進食。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2-17 02:06 , Processed in 0.03832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