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白玛诺敏

歪曲佛教、神化政治的人中很多是可恶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17 23:54
一转眼已经走了4个。。。

這是粗分的無常..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2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17 21:44
毛主席颂——实语祈祷无坏常乐赞文

  第十四世DL喇嘛造法尊法师译

这篇赞颂文写得很好啊,敦促领袖护国爱民。但我仔细看这篇文字,也没有看到法王宗座喇嘛颂扬主席为文殊的意思。
发表于 2016-4-2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玛诺敏 发表于 2016-4-14 06:12
铃木大拙坚持支持日本军国主义,“中国人就像小孩子一样愚蠢,我们出于大慈大悲以杀戮来解放他们。


不太认同他。然而,求问以上的出处。

发表于 2016-4-2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z 于 2016-4-22 19:57 编辑
lion_of_man 发表于 2016-4-22 16:56
这篇赞颂文写得很好啊,敦促领袖护国爱民。但我仔细看这篇文字,也没有看到法王宗座喇嘛颂扬主席为文殊的 ...

敦促领袖护国爱民?

等同大梵世界祖,众敬国王诸德业,
俱胝福感大领袖,普照大地如日升。
圣典宝珠如海潮,充满广大虚空际,
功德自在毛主席,常界不坏愿久住。
保护吾人如慈母,众生欣感铭心髓,
离诸怨敌亲爱心,示和平道愿久住。

通篇在赞颂老毛的功德,称老毛等同于造物主的梵天,这叫“敦促”?
都“保护吾人如慈母”了,那某人为什么还要离开母亲的怀抱去印度?
至于这位老人是否有“认证”老毛为文殊菩萨,这我就不清楚了,这话也不是我说的
不过据说西藏有些藏人对老毛是感恩戴德,比之于佛菩萨再来
发表于 2016-4-22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lion_of_man 发表于 2016-4-14 10:06
谁说主席配称为‘文殊菩萨主席’?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吧。

西藏的教主称满族皇帝为文殊大皇帝,是因为‘满 ...

说的好!
发表于 2016-4-2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22 19:55
敦促领袖护国爱民?

等同大梵世界祖,众敬国王诸德业,

是这样,当你的性命、以及很多相关的人的性命,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你当然要说一些好听的恭维吹捧的话,来软化那个生杀予夺者的心;里边那些赞颂,我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期望,希望伟大领袖能如是去做、成为那个样子。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能够想象过去那种恐怖气氛。
发表于 2016-4-2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z 于 2016-4-22 21:55 编辑
lion_of_man 发表于 2016-4-22 20:39
是这样,当你的性命、以及很多相关的人的性命,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你当然要说一些好听的恭维吹捧的话, ...

“当你的性命、以及很多相关的人的性命,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你当然要说一些好听的恭维吹捧的话,来软化那个生杀予夺者的心”

——因为对方掌握自己的生杀大权,所以自己就吹捧对方为“梵天”、“父母”?这属于妄语了吧?即便是世俗人(不学佛的人)也有很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例子,反倒是身为一地、一派之领袖,做出这种行为?看看同为宗教领袖的丘处机当年是怎么做的,《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发表于 2016-4-22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6-4-22 21:44 编辑
Sez 发表于 2016-4-22 19:55
敦促领袖护国爱民?

等同大梵世界祖,众敬国王诸德业,
曾子受杖
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於曾晳曰:「向也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聞之,知其體康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於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於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從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稱鄉里。

一天,曾參與父親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勞作,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孩子不知愛惜物力,做事不謹慎,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的背部打去。

曾參見父親因自己做錯事而生氣,心里很慚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罰,可身體承受不住,便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才慢慢蘇醒過來。

曾參剛睜開眼睛,就想到了父親。為讓父親安心,他歡歡喜喜地爬了起來,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向父親問道:「父親大人,剛才孩兒犯了大錯,使得父親費了很大的力氣來教育我,不知您的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吧?」問候完父親,父親見曾參似乎沒有什麼大礙,稍放了心,曾參於是退回了房間,拿出琴開始高聲彈唱起來,他希望歡快的音樂與歌聲能傳到父親的耳中,讓父親更加確認自己的身體無恙,可以安心。

聽到的人都很敬佩曾參對父親的孝順,可當孔子聽說了此事後,反而不高興,對門下的弟子們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

弟子們有些奇怪。曾參知道後,內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師如此生氣,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細檢點反省,卻又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錯。於是,就請了其他同學去向老師請教。

孔夫子此時便向前來請教的弟子說道:「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從前,有一位瞽瞍,他有一個孩子名叫舜。舜在侍奉他父親的時候非常盡心,每當瞽瞍需要舜時,舜都能及時地侍奉在側;但當瞽瞍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當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著受罰;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時,就應該先避開。這樣,瞽瞍就沒有犯下為父不慈的罪過,既保全了父親的名聲,舜也極盡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參侍奉他的父親,卻不知愛惜自己的身體,輕棄生命直接去承受父親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親於不義麼?哪有比這更不孝的呢?你難道不是天子的子民嗎?殺了天子子民的人,他的罪該又怎麼樣呢?」

弟子們聽了老師的開導後恍然大悟,當曾參聽到了夫子這些話後,也一下子醒悟過來,感嘆地說:「我犯的錯,真是太大了啊!」於是就很誠懇地去向孔夫子拜謝并悔過。
---------------------------------------------------------------------------------------------------------------------------
感想:

《弟子規》說:「父母責,須順承。」父親責打,看來應該承受;父親內心對孩子的愛是非常深的,可是如果一時氣惱下手重了,就很可能傷了孩子的身體,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弟子規》又說:「身有傷,貽親懮。」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才算是盡到了孝道?原來,幾千年前,孔老夫子和弟子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曾子與父親鋤地,不小心鋤斷了苗,父親生氣用大棒子打他,做兒子的安然承受,也是出於一片孝心,哪知被打得昏死過去。可是曾子蘇醒來的第一件事情是慰問父親,然後唱歌,借以告訴父母自己身體沒事,為的是讓父母安心。

老師每天教導弟子們要如何提陞道德學問,君子百行以孝為先,作為學生的曾子聽從老師的教誨「父母責,須順承」。不要說責罵了,就是被大杖責打都安然承受,如此依教奉行,應該是讓老師滿意的學生了吧?可是當曾子去向老師請安、匯報情況時,老師居然連門都沒有讓他進。

原來真正的孝道,不只是表面的「順」,更主要的是要善於體察父母的心,能夠不使父母的德行受損。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的「孝順」的含義,是順父母的性德。而當父母有過失的時候,就要婉言相勸,正如《弟子規》中所教誨的「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如果父母正在氣頭上,就要見機行事,順勢而為;如果事關重大那就「號泣隨,撻無怨」。

唐太宗李世民一次出征前,就預知必敗無疑,而且向父親李淵進諫,父親不聽,執意出兵,再要進言父親動怒,還可能被殺頭。他們是兩軍交戰,必有死傷,事情迫在眉睫,怎麼辦?決不能置將士們的生命於不顧。於是,第二天早上,在出征前,唐太宗在父親的帳前跪著大哭不止,整裝待發的李淵一下子被觸動了,冷靜思索後沒有出兵,後來證明唐太宗的勸諫是正確的。

試想,唐太宗隨順了父親會怎樣?表面上是孝順,但結果會是傷亡慘重,影響士氣,甚至影響安邦定國的大業,讓父親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哪里還有孝道可言呢?可見,孝道不是盲目的隨順,而是需要智慧的。

夫子至圣,與天地合其德,刪述六經,這些人生智慧自然通達,但他對學生的教育,還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而且不僅僅局限於課堂上,更注重實際生活的具體表現。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放在為師者的心上,要把所學落在實處,所謂「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而圣人處理事情遵循的原則是:「不論一身,而論天下;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現行,而論流弊。」如果孔老夫子贊嘆曾子的話,以後孔門之中可能會發生什麼?當時的人會學到什麼?說不定日後真有任憑父母一時氣憤,責打自己而喪了性命的事情發生,而使自己的父親在余生中承受無盡的喪子之痛,還要背負不仁不義的惡名,何孝之有?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2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z 于 2016-4-22 21:46 编辑
柯南 发表于 2016-4-22 21:37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從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稱鄉里。

一天,曾 ...

「號泣隨,撻無怨」
——简直是糟粕
你想说明什么?
发表于 2016-4-22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22 21:44
「號泣隨,撻無怨」
——简直是糟粕
你想说明什么?
無邊罪過在於嗔,無量功德在於忍

忍,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無邊的罪過,在於一個嗔字;無量的功德,在於一個忍字。

佛陀說:“不能忍受譏諷毀謗,如飲甘露者,不能名為有力大人。”平時,一個人忍寒忍熱容易,忍饑忍餓也不算困難;甚至忍貧忍窮、忍譏忍謗,都還容易做到,但是要忍一口氣,就不是人人所能忍得了的了。

法院裡,每天許多上訴告狀的人,並不完全是為了財利,很多人只是為了要出一口氣,所以要到法院裡去賭個輸贏。其實,人生的氣惱當然難忍,然而正因為難忍,所以才更要忍,如果容易忍,還要你來忍嗎?

布袋和尚說:“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任他自干了;他也省力氣,我也少煩惱。”忍,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忍,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

須菩提尊者在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你叫他坐,他就不站;你要他立,他就絕對不坐,這不是懦弱,這是忍的力量。《金剛經》中,佛陀說他自己作忍辱仙人的時候,被歌利王誣陷、割截身體,他都不生氣,他所表現的正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行功夫。所以,成佛要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要福慧俱全,這就是佛陀的“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相好從那裡來呢?都是從忍中修來的啊!

忍,不是懦弱,不是無用;忍,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慈悲,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藝術。忍之一字,是接受,是擔當,是負責,是處理,是化解,是承擔的意思。正如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就是忍的大勇大力。

“忍字頭上一把刀”;一般人在受了欺侮、冤屈的時候,往往痛哭流淚、暴跳如雷。但是,哭過了,跳過了,也就沒有力量了。假如能忍住眼淚,忍住暴怒,保持平和,保持鎮定,這才是涵養力量,這就是忍的功夫了。

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我們要透過生命的力量,發揮“生忍”;我們要用佛法的慈悲喜捨、般若智慧,實踐“法忍”;我們要能如如不動、不生不滅,完成“無生法忍”。

世間上,洪水暴風,槍炮子彈,都不是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忍喔!

..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22 21:56
無邊罪過在於嗔,無量功德在於忍

忍,是中國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認為最大的修行。無邊的罪過,在於 ...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发表于 2016-4-2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22 22:06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問:以德报怨  何以报德?
答 : 既然报怨都能以德  所以报德當然更要以德嘛  
..呵呵
ps:怨親平等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2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22 22:27
問:以德报怨  何以报德?
答 : 既然报怨都能以德  所以报德當然更要以德嘛  
..呵呵 ps:怨親平等啊

回去问你国文老师,我实在是没教你的义务啊
发表于 2016-4-2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6-4-22 22:32
回去问你国文老师,我实在是没教你的义务啊

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後用以比喻弟子勝於老師,或後輩優於前輩。
..呵呵
ps:復次如大依怙持中觀見,金洲大師持唯識宗,實相分見,由見門中雖有勝劣,然大乘道總體次第及菩提心,是由依彼始得發起,故執金洲為諸尊重中無能匹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6-4-2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6-4-22 22:55
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後用以比喻弟子勝於老師,或後輩優於前輩。
...

《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8:29 , Processed in 0.03679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