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云水堂主

目連救母这事還真不好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喜欢这句话哈哈!!!!!!!
发表于 2015-8-15 1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龍騰四海 于 2015-8-15 11:04 编辑
云水堂主 发表于2015-8-14 21:41:23
大概是这吧。主要是看《撰集百缘经》中,得救的饿鬼都是佛为之说法,令其归依三宝,了知善恶因果。从而生起悔恶转善。从而使恶业清净,善业发生成熟乐果。

自己一点都不动,不接招,佛就神力加被,自己就解脱恶趣了。那这因果如何安立?
-----------------------------------------------

如果自己一点都不动的话,那这因果确实无法安立。但佛经公案有时会省略细节,没清楚交代的不代表没发生,这细节得靠我们合理推测其可能性然后补上。

举例,《地藏经》婆罗门女救母的公案,只提到「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您瞧!经中没交代这婆罗门女跟其亡母有任何互动,仅单凭自己想法就大兴供养,然后一心念佛便在定中得知,其亡母已经从地狱升天啦,而且「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你说厉不厉害,这过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没交代啊。

相较之下,《盂兰盆经》目连救母的公案,至少提到了「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您瞧!这就是他跟其亡母的互动,接着佛陀告诉目连要大兴供僧回向亡母,此时我们可以推测目连很高兴地跑去告诉亡母要好好随喜回向,于是便有了善业感果。

更详细的,有个佛陀欲用蜘蛛丝救乾達多出地狱的公案,提到「有一次,乾達多走路時看到一隻蜘蛛,本來要一腳踏到蜘蛛身上,這一腳踏下去,蜘蛛就死了,他當時一念之善,趕緊把腳縮回來,跨遠一點,救了蜘蛛一命。後來,乾達多死後墮到地獄去,這蜘蛛有心報恩,佛陀想滿蜘蛛的願,把蜘蛛絲一直放到地獄裡去救乾達多。」您瞧!这就很贴心地交代了为什么可以用蜘蛛丝把人从地狱拉出来。后面更交代「乾達多低頭一看,有許多的地獄眾生也跟在他的後面攀爬了上來。於是伸腳把尾隨而來的同伴,一個一個踢了下去。此时蜘蛛絲突然從空中斷裂,乾達多和所有的地獄眾生,一起掉入黑暗無底的地獄之中。」说明了恶念一起善缘殆尽,多么完整的前因后果啊。
发表于 2015-8-1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伪造,不可能自己偏低自己,应该是显扬其他教的神比佛菩萨厉害得多,我们才是天下正统,一统江湖
发表于 2015-8-15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Sez 发表于 2015-8-15 09:52
转帖

三是关于“罄竹难书”的含义与词性。

“罄竹难书”词义演进
2014-04-28 15:39 董寅生

在一般印象中,“罄竹难书”常用来形容某人罪大恶极。通常认为,这个词的发明权属于隋末的祖君彦。

祖君彦,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隋末任东平郡书佐,后参加瓦岗军,为李密记室。公元618年,李密兵围洛阳,祖君彦奉命草拟《檄洛州文》,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形容隋炀帝的作恶多端。李密兵败以后,祖君彦为王世充所杀。

在中国古代的檄文中,祖君彦的这篇《檄洛州文》大概可与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并驾齐驱,“罄竹难书”也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

东汉以前,竹简是最主要的书写材料。两汉时期,北方的气候还比较适合竹子生长,在黄河流域竹产业相当发达。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里提到:“山西饶材、竹,凡能在陈、夏有千亩漆树、在齐、鲁有千亩桑麻,在渭川有千亩竹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由此可见当时关中地区竹产业的兴盛。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里也讲道:“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祖君彦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可能就化自“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

“罄竹难书”通常用来揭露丑恶,但从字面上看,也未尝不可以用来歌功颂德。南宋绍兴年间,张纲《贺丞相生日启》里就以“酿沧海之水,不足以饮公之勋;汗南山之竹,不足以纪公之德”来拍秦桧的马屁。其句式明显是从“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化出来的,只是把“书罪”“流恶”改换成了“饮勋”“纪德”。秦桧对此并未生气,反而沾沾自喜。这篇祝寿文被收进了魏齐贤编汇的《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也收了此文,可见它并未招致做寿者与编纂者的反感。

《王蒙自传》第35页写道:“27个春秋的变化也是罄竹难书。”王蒙生怕有人误解,特意撇清道:“这里打趣一下,并非与阿扁一样不会用这个成语。”在王蒙认为,“罄竹难书”自然只能和累累罪恶联系在一起,他之所以在此处用罄竹难书,不过是自我解嘲。

所谓阿扁不会用“罄竹难书”,那是在2006年5月,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陈水扁在出席一次义工活动时,以“罄竹难书”来比喻义工对台湾的巨大奉献,这句话引发众人责难。面对民意代表质询,台湾地区教育负责人杜正胜极力替陈水扁解释,将“罄竹难书”解读为:“要做的事太多,用完南山的竹子都难以写尽。”此语一出,不少教育界、舆论界人士批他“护主”过度,牺牲了专业原则,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示范。杜正胜却继续引经据典坚持说,“罄竹难书”的原意并无褒贬,“经过历史变迁,才带有负面意思”。余光中因此反问:“那学生是否可以用‘徐娘半老’来形容妈妈?”成语有约定俗成的意义,不能只看表面解释。

仅从字面看,“罄竹难书”表示中性甚至褒义并无不妥。只是在大家已约定俗成的情况下,“罄竹难书”一般还是用来表示贬斥或声讨之意,用作褒义常常会带来误解和责难。

(作者系邯郸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发表于 2015-8-15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8-15 10:08
Ex: 切好了一盤水果請客人自助式享用時說「請自食其果」這樣O不OK?算不算你說的變形金剛呢嘻嘻

不OK
因为“自食其果”的出处本来就是贬义
“自食其果”出自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这与“罄竹难书”不同,一来”罄竹难书“的出处并非是贬义,二来历史上亦有将”罄竹难书“用作褒义的先例
发表于 2015-8-15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david_wgh 发表于 2015-8-15 10:59
“罄竹难书”词义演进 2014-04-28 15:39 董寅生
在一般印象中,“罄竹难书”常用来形容某人罪大恶极。通 ...

“带来误解和责难”只不过是责难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罢了
发表于 2015-8-15 1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扁一点也不了解,要来学佛非常欢迎。
发表于 2015-8-15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rlesleetung 于 2015-8-15 16:03 编辑

自己一点都不动,不接招,佛就神力加被,自己就解脱恶趣了。那这因果如何安立?
——————
这个地方确实感觉难以理解。

突然想起来之前我的师长(宁玛白玉传承)的一段关于往生净土的开示,似乎和这个问题有点相关,按照我的回忆写下来。

师长开示说:往生四因(发愿、菩提心、积资净障、观想)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往生。
弟子问:可是有的事例中,亡人既缺乏发愿,又无菩提心,有证量的上师却将其超度成功,如何解释?
师长回答:自己一点没有力量,完全靠上师,这是很困难的。这些例子中,具德上师会在中阴身适合的时机引导其生起信心和菩提心,使中阴身迅速圆满往生四因,从而成办往生。
发表于 2015-8-15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charlesleetung 发表于 2015-8-15 15:59
自己一点都不动,不接招,佛就神力加被,自己就解脱恶趣了。那这因果如何安立?
——————
这个地方确 ...

这样解释和经典非常一致
发表于 2015-8-1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就是要这样修
发表于 2015-8-15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欣赏堂主  一直是您的粉丝 感觉你是纯爷们  呵呵
发表于 2015-8-17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觉阳 发表于 2015-8-15 10:15
要是伪造,不可能自己偏低自己,应该是显扬其他教的神比佛菩萨厉害得多,我们才是天下正统,一统江湖

如系外道伪造,造者应会自认为属于内道的。
发表于 2015-8-17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摩利支世界中没有佛菩萨讲法么?世尊去讲一个四真諦理就证果了。
发表于 2015-8-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8-15 10:09
自己一点都不动,不接招,佛就神力加被,自己就解脱恶趣了。那这因果如何安立?
---------------------- ...

目連大叫,悲號涕泣


阿罗汉会“大叫,悲號涕泣”?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草 发表于 2015-8-17 16:48
目連大叫,悲號涕泣

这个用士夫量判断不了,彼是否如是,依因明乃“极远事”,1,世间久远,2,事性难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21:46 , Processed in 0.03393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