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佛学知识测试第一季(北塔主办,答对有奖!)——答案公布出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我错了可以了吧,我不急
发表于 2015-3-1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 发表于 2015-3-15 22:28
算了我也不问了,我也不回了,睡觉去了。

还是前面我说的,如果有部所许的阿罗汉能够脱离轮回,那么有部 ...

回答很简单:说一切有部的人有证阿罗汉的,但是按照说一切有部的宗义去修行将无法证得阿罗汉。
或者,说有一切有部的阿罗汉虽然能脱离轮回,但是在其宗义里并没有明确宣说脱离轮回的方法。部派是部派,宗义是宗义,补特伽罗是补特伽罗,这是三个概念。说一切有部的人不一定要按照说一切有部的宗义去修行,比如藏传佛教的僧人,是说一切有部这个部派的人,但并不需要按照说一切有部的宗义去修行,而是修大乘法。
发表于 2015-3-1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 发表于 2015-3-15 22:34
好了,我错了可以了吧,我不急

  原来还没睡着啊?那再讨论你的一句话:

  【如果有部所许的阿罗汉能够脱离轮回,那么有部亦有法无我。】

  你的意思是:

  如果有部所许的阿罗汉能够脱离轮回,那么有部亦承许法无我。

  还是

  如果有部所许的阿罗汉能够脱离轮回,那么有部所许的阿罗汉亦通达法无我。

  ?
发表于 2015-3-1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啊
发表于 2015-3-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都是
发表于 2015-3-15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进 于 2015-3-15 23:09 编辑
蓝海 发表于 2015-3-15 22:48
好像都是

【如果有部所许的阿罗汉能够脱离轮回,那么有部亦承许法无我。】

  这不对嘛。
  打个比方,外道也承许佛陀是一切智(因为外道认为佛陀是毗湿奴的是个化身之一,毗湿奴是一切智),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外道承许佛法嘛。

【如果有部所许的阿罗汉能够脱离轮回,那么有部所许的阿罗汉亦通达法无我。】

  这一点,应成派是承认的。
  只不过,如我在前面所说:通达法无我,不等于一定要对外宣说法无我的宗义。  打个比方:唯识宗认为:龙树菩萨的究竟宗见是唯识宗;但通达唯识宗见,并不一定要对外广为宣说唯识宗义。他们认为龙树菩萨只说了遍计所执无;而依他起圆成实有,留待弥勒、无著、世亲来说。
发表于 2015-3-15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5-3-15 23:20 编辑

如果有一点心类学的知识和宗义的知识的话

顺世派的宗义中是不认可“比量”这种东西的存在的。
但是,做顺世派的外道徒,其心中是可以存在的“比量”的。

“有部的阿罗汉”如果是指“有部所许的阿罗汉”,那么,有部认为其所认为的阿罗汉能出轮回,然有部所认为的阿罗汉不能出轮回,因为有部认为其所认为的阿罗汉不证法空,因为有部不认为法无我,不认为法无我是存在的。所以“有部依他们自已的标准所认为的阿罗汉”不是阿罗汉。

如果是指“有部出家的阿罗汉”,如果是指“依有部有师长受持有部的律仪的但是思想上不和有部一样的阿罗汉”或是“具有有部一样的想法的阿罗汉”?后者不存在,有如“未断我执的阿罗汉”和“具有所知障的佛”一样,是不存在的。前者的话,当然是出轮回的,因为是阿罗汉。


这里的判断标准是依应成宗来做的。
发表于 2015-3-1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蒙带猜第九题回答错了。没有抽中。
发表于 2015-3-16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5-3-16 00:42 编辑

关于般若经是何藏所摄这个问题,似乎汉地大德所传有另外的说法——
法性宗的贤首法藏国师《心经略疏》中认为般若心经:“三藏之中契經藏攝。”
清凉澄观国师《华严经大疏钞》云:“華嚴般若等為大乘經。菩薩戒善戒經等為律。瑜伽智度等為論。”
法相宗的慈恩窥基法师《金刚般若经赞述》云:“于中有三:谓素怛览、阿毗达磨、毗奈耶,谓华严般若等名菩萨藏中素怛览,解深密阿毗达磨经名阿毗达磨藏,毗奈耶瞿沙经名第三藏。”
青龙道氤法师《青龙疏(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云:“今此經是素咀纜藏。”

如果说汉地先贤们不明白依所诠划分三藏的标准,显然也是不确的。
清凉澄观国师《华严经大疏》云:“然此三藏。約其所詮。略有二門。一者剋性則經詮三學。戒唯戒心二學。論唯慧學。如攝論說。二約兼正則三藏之中經正詮定。毘尼詮戒。論詮於慧。兼各通三。”
青龙道氤法师《青龙疏》云:“又藏有三:謂奈耶,素咀纜,阿毘達磨,如次詮於戒定慧學,各據增說不爾,三藏俱詮三故。”

可见并非唯有三藏各诠三学这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也很常见——
如《集论》云:“为欲开示三种学故,建立素怛缆藏。 为欲成立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故,建立毘柰耶藏。 为欲成立增上慧学故,建立阿毘达磨藏。”
《摄大乘论世亲释》云:“又能說三學故立素怛纜藏。能成辦增上戒增上心故立毘奈耶藏。謂具尸羅即無悔等。漸次能得三摩地故。能成辦增上慧故立阿毘達磨藏。謂能決擇無倒義故。”
《大乘经庄严论世亲释》云:“复次立修多罗者,为说三学。立毗尼者,为成戒学、心学,由持戒故不悔,由不悔故随次得定。立阿毗昙者,为成慧学,不颠倒义此能择故。”
存在两种不同的三藏所诠划分标准,可能才是导致问题分歧的根源。







发表于 2015-3-1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洛桑日不丹 于 2015-3-16 14:18 编辑

惭愧!!!
发表于 2015-3-16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 发表于 2015-3-15 21:05
没事干,不负责的捣乱。

看似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宗义,和实际所证是两个概念。此题完全没有问题。
发表于 2015-3-1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进 于 2015-3-16 22:17 编辑
notwind 发表于 2015-3-16 00:10
关于般若经是何藏所摄这个问题,似乎汉地大德所传有另外的说法——
法性宗的贤首法藏国师《心经略疏》中认 ...

  确实,对于三藏和三学的对应关系,印度有两种说法。但是不论依据《婆沙》等还是《集论》等,为成办增上慧学而建立者,都是阿毗达磨藏,这是毫无疑义的。若按《集论》等,素怛缆藏是为等分建立三学而说;可《般若经》,非常明显,侧重于建立破补特伽罗我执和法我执,侧重于显示空性正见。这当无疑问。
  因此,虽不能说您所列举的这些汉地大德不理解三藏的含义,但至少他们判《般若》为素怛缆藏,与《集论》、《摄论释》、《经庄严论释》都是不符的。
  在藏地,无论仁达瓦还是嘉曹杰的《集论释》中,都明确判《般若经》为阿毗达磨,其理趣也正是依据《集论》本身的观点。
发表于 2015-3-17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3-1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5-3-17 23:21 编辑
礼进 发表于 2015-3-16 20:19
  确实,对于三藏和三学的对应关系,印度有两种说法。但是不论依据《婆沙》等还是《集论》等,为成办增 ...

如果是这样的话,则恐怕是汉地先贤在般若经的所诠上也持有不同观点了。

我试着查了一下,发现虽然汉地诸师都一致许般若经为经藏摄,但有详细解释原因的却很少。我暂时只找到如下一家,即广演大师遇荣对良贲法师《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的复注——《仁王經疏法衡鈔》,其中云:
法苑二師——
一云經律論三各別部類,各立一藏;
二云無別部類。文殊問經等多詮戒學名調伏藏,楞嚴經等多詮定學名契經藏,解深密經等多詮慧學名對法藏,隨多所詮以分三藏。
又云若唯詮定或詮三學名契經藏;若唯詮戒或詮戒定名調伏藏,俱是福故;若唯詮慧名對法藏。若詮定慧通經論藏,福慧異故,或契經藏,契經寬故。
若依初師——此經題標般若,顯由勝定發般若故正顯定學,意令修定引發般若,由此此經契經藏攝;
若依後師——此經正顯定學,教示修習遣相空觀令其忻趣,教示修習離執有觀令其厭捨,又滅妄想於空門、起真心於有觀,修此二觀引勝般若。是故題標般若之名。又修定慧必離殺等亦具戒學。由此此經具顯三學。然以正顯定學兼顯戒慧,依正非兼、依總非別契經藏攝。


“法苑二师”乃引窥基法师《大乘法苑义林章》——
今大乘中亦有二说。西域相传其义如是。
一师说云。世尊亦有别部类说者。花严般若如是等经是素呾缆藏。阿毗达磨深密等经是阿毗达磨藏。毗奈耶瞿沙经是毗奈耶藏……
第二师云。随于所诠以分三藏无别部类。解深密经多诠慧学。文殊问经等多诠戒学。首楞严经多诠定学。随多所诠以分三藏……三学俱多唯素咀缆。戒定多者唯毗奈耶。唯慧多者对法藏摄……
若师资合论:别部类说亦可有六【声闻菩萨二藏各具三藏】;若唯佛说无别六也,随其所应别有多少,随诠成六。

显然此《义林章》中第一师说同于窥基法师《金刚般若经赞述》中立般若经为经藏摄的解释;第二师方是约所诠义,其中如澄观法师所说那样分二门,遇荣法师疏中的初师说即是《婆沙》等的“经正诠于定”,后师说即是《集论》、《摄论》等的“经通诠三学”。私臆遇荣法师这样的解释恐是依于澄观法师《华严经大疏钞》中“以經雖通詮三學,正詮於定,皆是如來定心所演”而来。又窥基法师《义林章》显示有无别部类二说并不相违,恐怕依所诠门,法师也意许般若经是经藏所摄。


又对于《集论》所许,在下有个疑问,不知仁达瓦及嘉曹杰二师《集论释》中有无解释,烦劳师兄赐教——
《集论》云:“如方廣分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依何密意說?……又於彼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依何密意說?”
此依于唯识诸经论可知,此处方广分显然许为第二转无相法轮般若诸经,如《解深密经》云:“世尊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且《婆沙》亦云:“脅尊者言:此中般若說名方廣,事用大故。”故可知般若诸经于十二分中乃方广分所摄。
又《集论》明十二分三藏相攝云:“方廣、希法此二,菩薩藏中素怛纜藏攝。”
如此则《集论》之宗显然意许般若诸经乃菩萨藏中经藏摄,岂非即是窥基及澄观等师之宗?


发表于 2015-3-18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进 于 2015-3-18 00:09 编辑
notwind 发表于 2015-3-17 23:02
如果是这样的话,则恐怕是汉地先贤在般若经的所诠上也持有不同观点了。

我试着查了一下,发现虽然汉地 ...

  时间有限,逐步讨论兄提出的问题。

此經題標般若,顯由勝定發般若故正顯定學,意令修定引發般若,由此此經契經藏攝。

 广演大师上述观点,至少有如下论证:

  (1) 《仁王经》正显定学。
  (2) 正显定学者,是契经藏摄。
  (3) 因此,《仁王经》是契经藏摄。

  这个论证本身是没问题的,但它并不能作为“《般若经》属经藏”的理由。《仁王经》古来真伪待考、性质存疑;不论这一层,此经亦不属于广中略大般若所摄。因此,《仁王经》“正显定学”,并不代表《般若经》整体正显定学。
  
以經雖通詮三學,正詮於定,皆是如來定心所演。

  兄认为广演大师引述清凉大师上述观点,这甚是可疑。
  一则,若清凉大师以“皆是如来定心所演”作为“经”的特点,可知此处所说之“经”显然并非“契经藏”,而是指“佛语”。
  二则,若广演大师引用清凉大师语,是要以“佛语皆是如来定心所演”来论证“佛语皆是契经藏”,甚为不当,因为诸大教典皆说佛语通三藏,对此广演大师本人也承许,如兄所引;若是要以“佛语皆是如来定心所演”来论证“佛语皆是佛语”,这样的论证没有意义,且属同义反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21:40 , Processed in 0.03764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