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喜饶嘉措

《心经》除障念修法——多识仁波切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中如虚空天性空见,定后一切如幻性空见
智慧方便双修而并用,是诸佛子达彼岸佳径。
知此深意一切有缘者,绝不偏重其中某一方。

《菩提道次修行原理集要》

http://xy.tibetcul.com/fw/jy/200708/6765.html

发表于 2012-6-25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ljc 于 2012-6-25 18:11 编辑

讲到舍利子这个名称,大家应该了知,古代大译师们将印度梵文的佛教经典译成汉文时,通常有五种不译:第一种是密咒不译,如大悲咒、楞严咒、金刚萨垛百字明咒、观音心咒,以及《心经》中的咒语等等,因这些咒语牵涉的意义广大且密意深奥,因此不译;第二种是多义不译,如佛陀的名字称为薄伽梵,而薄伽梵中有很多含义,因此不译;第三种是此方所无不译,即某些印度的方言或专有名词等在中国没有可以直接代替的词句,所以不译,如梵文的阎浮提,就原原本本地按印度音翻译过来;又比如藏地的糌粑,在汉地没有,如果一定要翻译,译成面粉、白面、青稞粉等都不大恰当,因此就直接按藏地的发音译为糌粑;第四种是随顺习惯不译,也有人说是特定的人名、地名不译,比如舍利子,又比如释迦牟尼佛当年宣说《楞伽经》的地方叫楞伽,故而称为《楞伽经》等(有些人名代表一定意义,比如藏文中的“扎西”表示吉祥,如果直接译成吉祥是可以的,但有些人名什么意义也没有,就没办法意译,只能直接用音译);第五种是因尊重不译,也即为表示对所译对象特别尊敬而不译,比如佛教中的“阿罗汉”、“菩提”等。
  
以上的五种不译中,有些词是因其中一种原因而不译,还有些词是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而不译。比如“般若”一词,其一是因多义而不译,因为般若的意义很多,所以无法用一个诠表意义范围相对狭窄的“智慧”来完全表达其内含;另一个原因,则是因尊重而不译,因此,在讲到《大般若》、《中般若》等时,就直接沿用“般若”这个词。
发表于 2012-6-25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多识仁波切!
发表于 2012-6-2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赎死要决》中说:“勤赎死主者,以信行则能,故应坚固信,余则疲难定。”谓对上师三宝生起坚固的信心,对于赎死来说至关重要。“有鸟鱼兽蛇,及贼被系缚,立能救彼命,寿短亦得长。”及云:“断除十不善,归依三真如,持五及八戒,则能远死主。囚犯大病痛,如是诸怖逼,救之决定能,长寿赎死主。能敬卑无依,及有惭具戒,能与所求义,寿亦决定增。敬父母师长,尊重诸老耄,供养及承侍,不与死主近。恭敬自本尊,亦敬苦行者,内常礼本尊,是则能增寿。若见塔坏裂,以砖而修之,寿短则能长,如乞食比丘。造佛殿像塔,建经堂精舍,礼敬八塔等,其寿常得增。由僧得愿满,诸物供僧欢,七日寿得长,如彼无忧王。建造恒沙塔,及造如许像,扫拭佛塔等,其寿决定增。恭敬大集经,阿丹底伽雅,具细及大云,最吉祥颂等,令比丘读诵,或自亲读诵,是则得长寿,能赎于死主。能讲说大乘,及于华严等,一心常读诵,能赎于死主。尽读佛所说,瑜伽诸续等,或五护法轨,亦能赎死主。于顶髻塔等,而作环绕行,及诵陀罗尼,能灭死主勤。念诵宝炬及,总持会中说,总持咒勤诵,诸智者于死,虽近亦离远。绘坛城烧施,及能结手印,食子会供轮,极施赎死主。四方圣僧伽,供赞施卧具,乃至持法衣,布施能赎死。”还说带帝青宝等重宝也可以赎死。及说有白度母赎死法:“端住白莲端,皎皎月垫上,金刚跏趺坐,胜施持优昙。颜若净秋月,背依皓月轮,妙饰圆满饰,二八妙龄身,诸佛皆为子,胜施遍缚身,心间观度母。轮皎光亦皎,八辐八字明,遍转妙法轮,脐间嗡及哈,中具所修名,六月坚决定,一心而观修。十字此密咒,意诵莫疲厌,先安置嗡字,此后达惹合,都达惹都惹,索哈遍际边。”对此又说:“若能多作以酸奶与三甜涂抹的烧施,则先业所致之死也定能遮止。”如是,还说念诵《集密》中所出的眼目咒、作依于此的茅草等烧施、及饮用小舌之甘露等,是赎死法中应称赞者。还说经中多说恒修空性能够赎死。

迁识法广解——开启金门
                                宗喀巴大师造
                                      比丘宗峰  译

http://bbs.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9674&extra=page=1

发表于 2012-6-2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mym 于 2012-6-26 17:41 编辑

从交叉纵横的千万条线中,能找出几条总揽全局的主线,是学习和研究的最佳方法。但佛法的理论知识体系大得无边无际,除了对佛法的了解如同佛陀一般的圣人,无人能完全精通。整个佛教史上对佛法能够总揽全局,在理论上进行高度概括的也只有龙树,弥勒,无著,阿底峡,宗喀巴等数人而已。龙树将甚深般若义进行了理论概括,分为“二谛”;弥勒,无著将三乘境、行、果归结为“八品”;阿底峡将三藏,八万四千法概括为“三士菩提道”;宗喀巴又把“三士道”的千万法门归结为“佛法三根本”和“悲智二法。这每一步的概括都标志着思想认识上的深化。
    大乘佛法有总揽全局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大悲心为根本的方便法门,一条是以性空见为主题的智慧法门。佛门中的慈悲和智慧的关系是“水份”和植物的“种子”的关系,没有慈悲的“水分”,超世间智慧就像干枯的“种子”一样不会发芽;同样,若没有智慧的翅膀,慈悲的天鹅也只能匍匐在地上,不能飞向万里晴空。没有智慧不能解脱,没有慈悲爱心也不能成佛。因此,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最大特点是慈悲和智慧的高度统一。


多识 著
====================================
因此那澜陀寺的大论典、大教授、大学者都说,虽然有些是自己的根本上师所教导,但如果与正理有违背,必须明白,是为了某特殊因缘善巧而说,不是说法者真正的意趣。如︰世亲菩萨精通教理,他的大弟子解脱军,听自己的亲教师讲【现观庄严论】时,是以唯识派作解释,他深深感觉,无法圆满诠释【般若经】最究竟的内涵。於是解脱军反驳自己的亲教师,以中观的角度诠释【现观庄严论】。此公案是狮子贤大师所说。比世亲菩萨更精通因明学的是弟子陈那菩萨,陈那菩萨再传於弟子自在军,自在军传於法称菩萨。法称菩萨也曾反驳尊师自在军,在因明方面未周全之处。宗大师写【现观庄严论】的注解时,反驳阿闍黎阿噶贝亚的见解,可是写【密宗道次第广论】时,却赞叹这位上师,确实具有证量,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大成就者。西藏有句谚语︰「尊敬讲法的人,观察所说的法」。因此要分清楚说法者及所说的法,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重点。我们学法者,应依经说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後代有位大成就者米庞的大弟子阿拉唐却昌,也曾对米庞上师作过反驳意见,阿拉唐却昌的一位弟子问他︰师父!米庞上师是您最主要的上师,为何反驳他呢?阿拉唐却昌回答︰假使上师说错,我必须反驳。

法海集四

3: 三、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

==============================


用两个字概括佛法:悲智、智悲。

悲智网、智悲网


发表于 2012-6-2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波罗智”是佛法中的根本大法,称做脱苦成佛的“不二法门”和“众佛之母”。寂天在《入菩萨行》中说:“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都为得正见。”佛祖一生三转法轮,宗旨始终是围绕波罗的深广二义展开的。“深”指波罗的深邃哲理,“广”指以大慈大悲为核心的施舍、戒行、修持等利众善行。
  在佛经中专讲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典有《般若十万颂》、《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一万八千颂》、《般若一万颂》、《般若八千颂》、《般若七百颂》、《般若五百颂》、《般若三百颂》──《金刚经》、《般若总汇》、《般若心经》(详略两种)、《般若一字经》(“一颂”等于字数相等的四句段)等等。其中《心经》可以说是般若义理的浓缩精华。
要想真正读懂般若经典,首先必须掌握龙树、无著二祖的正确的解经方法。


唯识学说繁琐而且深奥,相对来说中观学说比较简捷,如果说不懂宗喀巴大师的《佛理精华缘起理赞》的人讲解的心经,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大师、大德、高僧、上人、活佛”,从学术上来说,你的讲解错得离普的可能性极大。


==============================================================================================


菩提道次修行原理集要》解说   宗喀巴大师 著    多识仁波切译解

菩提道是三藏四续要义,宗喀巴大师将一切经典的内容提炼、浓缩为三十多万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因悲悯后人连《广论》也看不了,又撷其要点集辑成三十个偈颂的《菩提道次第修行原理集要》。格鲁寺院常诵宗喀巴大师的两“集要”,另一个是《圣道启门颂》。经常读诵,等于是在读《广论》,因为“集要”内容涵盖了三乘佛法,非常重要。
、礼赞龙树与无著
甚深难解其义佛母经,按原本义解者世庄严,
号称龙树无著三界中
,美名遍寰宇者我致敬!
“佛母经”就是般若经。般若经是佛教精华“智慧般若”,其中大般若600卷、中般若300卷、小般若八千颂。藏地只有中、小般若,没有大般若;汉地在唐朝的时候,由唐僧玄奘法师把《大般若》由梵文翻译成了汉文。因为一切佛都是依智慧而成就,没有真智慧成不了佛,所以把“般若经”叫做“佛母经”。藏地音为“妈”,就是母亲的意思。
“按原本义解者世庄严”。佛经有了义和不了义之分:所说和本来意思一致的是了义经;当时所说是有条件的,不能依字面来解释,否则就理解错了的叫不了义,也叫“密义”。很多人学佛经的时候出偏差,就是搞不清了义和不了义,把不了义当成了了义,不能解其密义。比如,佛教“不能杀生”是一个了义的说法。但是有的经典里讲“杀父母”,这里的“父母”不可以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它是指业和烦恼这一类的东西,因为生命是从业和烦恼中生出来的,所以要杀掉烦恼和业,这就是不了义说。宗喀巴大师著有《辩了不了义论》专门讲如何来分别了义和不了义。所以,要了解佛经义,不能直接看佛经,要学习佛菩萨解释佛经的论著,以分清了义和不了义。不然,仅从表面上来看,会以为佛的许多说法自相矛盾,无所适从。比如,《金刚经》中说的“法无定法”,并非是有人从字面上来解的为所欲为。“法”字有十种解释,正确解释“法无定法”是说事物的形成没有一定的规则。如果依字面义解释,就会出错。所以,佛经的原本意非常深奥难解,能按照原本意解释的人被称作“世庄严”,是继佛之后阐明佛教如同太阳一般发出光芒,驱走黑暗的论师。印度有六大论师被称作“六庄严”:龙树和提婆师徒二人,解开了佛陀的甚深中观密理,被称作“中观庄严”;无著和世亲,阐明弘扬了佛的般若思想,被称作“般若庄严”;陈那和法称则是“因明庄严”。
“号称龙树无著三界中,美名遍寰宇者我致敬”。佛示寂四百年之后诞生了龙树菩萨,他以般若经为基础作《大智度论》,后又将此论的主要精神综合为“六论”,其中《中观论》(即《智慧根本论》)是佛教的一部哲学名著。自古以来,哲学家们在研究龙树《中观论》的时候,都觉得龙树的思想是极其伟大深奥的,他的观点是无法超越的。近现代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休谟等人的思想,也总是脱离不了龙树的见解,甚至有人说黑格尔是龙树思想的继承人。龙树是世界级的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对现代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辩证法是龙树最早总结出来的,《中观论》的思想都是辨证的,就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用了很多的比喻来辩证论述问题,阐明了事物的缘起性空之理。龙树菩萨的哲学也就是佛教的中观,龙树的弟子圣提婆写了《中观四百论》,佛护用中观应承派的观点来解释他们师徒二人的思想。后来,龙树的弟子清辩批判佛护,认为佛护的解释是不对的,应该用自续的观点来解释,形成了中观自续派。再后来,月称出现,批判清辨,维护了佛护的观点,认为佛护代表的是完全正确的龙树思想。所以,月称继承了佛护开创的应承中观。接着,从阿底峡尊者一直到宗喀巴大师,都是中观学者,达到了中观发展的最高峰。所以说龙树是非常重要的,是中观的法源,汉地禅宗也把龙树看成始祖,汉地的三论宗,以龙树的三部著作为他们的主论;天台、华严,都是研究、继承龙树菩萨思想的宗派。
龙树时代,主要振兴的是大乘佛教。佛圆寂九百年之际,由于大乘佛教没有多少的继承人而极其衰微,当时印度的小乘部派佛教非常发达。现在台湾、西方的一些搞佛学研究的人,认为小乘佛教是正宗佛教,说大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他们根本不了解佛教。《般若经》,小乘也承认是佛在灵鹫山所说,当时大、小乘的弟子都有,怎么能说只有小乘是原始佛教呢?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无著的母亲是一个信大乘佛教的婆罗门妇女,她不忍大乘佛教衰,又觉自己无力振兴大乘佛教,就发心要生个孩子来弘扬大乘佛教。她先和一个皇亲结合,生下无著;后又跟一个婆罗门结合,生下了世亲。等到两个孩子懂事的时候,母亲告诉他们:自己辛苦养育他们是为了要弘扬大乘佛教。于是,这两个孩子分别出去学佛教,后来都成为世庄严。世亲菩萨以《俱舍论》而著名,无著菩萨则以《瑜伽师地论》而著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派别就是无著和世亲兄弟二人开创,依据的是“弥勒五论”中的后三论以及《楞加经》、《华严经》里面的一些词句。
大乘佛教有两个哲学理论体系:中观和唯识。中观学的开山祖师是龙树;唯识学的鼻祖是无著、世亲。“美名遍寰宇者”,就是说凡是有佛教的地方,没有不知道龙树和无著菩萨的。佛就像是一个医生,应病施药,针对诸多不同病症开出相应的处方,散见于佛经中。龙树、无著将佛教的思想经过了整理、归纳,提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形成了系统的佛教理论,其功勋是非常大的。


4、礼赞阿底峡尊者
从那二大开道师传来,深密见与广大行之道,
准确无误完整精要义,教藏总持燃灯我致敬!
“开道师”,是指龙树和无著两位菩萨,因为佛教理论深义见和广大行两条大道,是由龙树、无著所开辟。
“燃灯”是《道炬论》作者阿底峡尊者,准确无误且完整弘传文殊、龙树传来的深密般若和弥勒、无著传来的广行般若的就是燃灯。

====================================================================
掌中解脱 第二十二天 毗钵舍那

次为最高层次者开示一切法无自性15。因此,最后一种是薄伽梵的最上究竟密意。

  此外,我们必须追随怙主龙猛以求得正见,因为大师佛陀曾授记说:

  「南方贝达城,比丘吉祥称,
  名称为能者,能破有无边。」16

  这是说,在解释断有无边佛陀密意方面,无人可与龙猛相比。虽然在论坛上百家争鸣、新出现的「甚深见」众说纷云,但必须以龙猛密意来加以检验,符合的即为究竟见,否则即为倒说佛陀密意。藏地那些浅慧之人不必提了,就连印度大智者阿阇黎清辨与藏地班钦觉囊巴等许多大师也将正见的关要弄错。有些论师虽然追随龙猛,却不能通达他的密意。也有些人非但不追随龙猛,更加以驳斥。这种不依龙猛父子之规、不同于龙猛父子的臆造之见,月称批评说:

  「出离龙猛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
  彼失世俗及真谛,失此不能得解脱。」17

  如果另外有一条通往寂灭的门径,自然没有问题;因为没有,所以无法不追随龙猛宗规。

  追随龙猛的论师之中,以阿阇黎月称最为殊胜,阿底峡尊者曾说:

  「如何得证空,如来记龙猛,
  现见法性谛,弟子名月称,
  依彼传教授,能见法性谛。」18

  藏地各派先德大多追随月称。虽然那些开派祖师本人的密意大多为应成见,但为顺应化机弟子的心量,说有各种不同的引导。后来的学人多半未能获得祖师们的真正密意,而逐渐将错误的欲念搀入其中。

  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师也曾因为难以找到可从之研习究竟见的上师,在正见方面对西藏其它多数学者亦无信心,一度打算去印度谒见阿阇黎龙菩提、大成就者弥札等人,后经洛札大成就者19力劝才作罢。通过洛札大成就者的转达,宗喀巴大师向金刚手询问了一些关于见地的问题,金刚手的回答收录在《答复‧妙药甘露蔓》一文中──现在通行的版本有许多疑虑。宗喀巴大师对此未能满意,于是视上师与文殊无别而作祈祷,长时间猛力地积福净罪,并修习各种所缘,三事合一,最后得以亲见文殊。

  总的来说,见本尊有三种情形:⑴ 在风入脉时出现的景象中见到;⑵ 在修行体验意识中见到本尊显现;⑶ 根识亲见,像人与人见面一样。宗喀巴大师亲见本尊属于第三种,所以,他与文殊的交流就像师徒会晤一样。当时,宗喀巴大师询问了一些有关正见方面的疑难点,虽经至尊文殊解答,仍无法领悟。于是至尊文殊对他说:「可找仁达瓦20解决这些疑难,但他也无法为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以我所开示的内容为基础努力研习,将来有一天,你会藉由智者之论正确通达甚深见。」

  根据文殊的授记,宗喀巴大师后来勤修积资净障等法,由此亲见阿阇黎佛护,并因阅读《佛护释》而在相续中生起应成派究竟正见。宗喀巴大师曾亲见许多印度的智者成就师现身,但他对这些现象不以为意。经朵丹巴21传达,至尊文殊对宗喀巴大师说:「不要忽视这些现象,依靠他们的论着,对你本人和他人将有极大的利益。」

  当宗喀巴大师正确通达中观见时,对大师佛陀生起了无比的信心,于是造了一篇短文,题为《缘起赞‧善说藏》22。后来,博东‧巧勒南杰23(战胜各方)听见一位朝山的乞丐念诵这篇赞偈,起先以为是龙猛造的,后来又猜测是月称造。但在结尾部分听到有文句表明此论是依靠龙猛与月称的论着而造的,才知另有其人,于是向乞丐打听此论的作者,乞丐答复说是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大师的善说是能阐明甚深义的无上批注。最初宗喀巴大师并未将那些印度论着当作抉择正见的标准论着。至尊文殊为他答疑时说:「月称是某佛剎中一位地位崇高菩萨,具有极大的智慧与毅力,为了弘扬怙主龙猛甚深见的教法,特意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论着不会有错误。」根据这个开示,宗喀大师才将月称的论着以及上师文殊的言教视为标准。

  对宗喀巴大师开示正见的著作进行闻思的时候,最初总会由于内容深邃而难以理解,通过不断地仔细研究之后,将会发现宗喀巴大师著作中许多殊胜的地方、清晰而甚深,为他论所无。因此,能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空性而依次生起「闻所成慧」24等。
发表于 2012-6-27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mym 于 2012-6-27 14:28 编辑

祈竹活佛说念汉传佛经及每日功课

春节期间上中心给仁波切拜年,踫到几位念汉传佛经的阿姨在场,有人向师父求金刚经及阿弥陀经的口传,仁波切说了一番话:

有关金刚经:

    金刚的意思是钻石,有无坚不摧之意,其实真正的意思是空性,要懂空性,才能成成佛,修行上单单只是累积功德资粮是不足够的。

    这部经只是一部分,要口传得花几天(意指八千颂吧?),其内容深奥不易明白,到现在很多和尚每天都还在念;就算不明白其内容,每天念念, 也会积一定的功德。

    佛陀亲口说的经分了义及不了义两部分,没学过教理的人不易分辨;这部经(般若经?)属了义经,  因为我们智慧低劣,  不明白个中深意,  几百年后龙树、月称出世,  造各论再作解释,但是世人还是不明白;到了宗喀巴大师,便作了广论,根据我们的根器, 总结以往各经论, 把意思说得明明白白, 好像做好菜一样送到我们口边, 吃下就好。虽然宗大师写的道次第已经很清楚了, 但是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到现在我们这个年代,就只剩下不管懂不懂其内容, 念一下佛经以积一些功德了。

    念诵时以唱诵的方法进行会很好(莲开师示范了汉传的唱诵方法),  因为念诵时很多非人、天人都会来听, 你唱得好的话, 他们都会喜欢、觉得舒服,  因此这样念诵会更能利益众生。无论汉传、藏传, 唱诵的腔调都会比较缓慢,  这样的目的是让念诵者有时间作观想。

    念诵正文前有净口业真言和净三业真言等等, 仁波切说这样很好。因为很多时侯我们吃了东西, 会口生异味,  非人、天人爱干净, 就不会来听; 我们在大殿集体念诵时可能就念这部分一两遍, 但单独念诵时, 最好先漱口及念多遍真言。

    藏地有很多人用金粉去抄写金刚经书, 佛教徒有十种修行方法, 抄写经书是方法之一。

有关阿弥陀经:

     念阿弥陀经时,  我们要思惟身、口、意所造各种罪业,  对其忏悔、还净。开始念时,  要发心忏悔,  然后思惟弥陀净土极乐世界的各种景象,  接着念阿弥陀佛圣号。念圣号时, 观想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  过去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凈,  以这样的方法一直念圣号下去,  这样才能起到百分之一百的作用。若只念阿弥陀佛圣号的,也应先作以上观想。

    很多人往生时会踫到一些困难, 是因为我们造了很多恶业, 而又没有忏悔。这些罪业,就像我们要通向弥陀净土间的石头,障碍我们的前进。

    去阿弥陀净土要具足五个条件:忏悔(罪业)、回向(善业)、(对一定能往生净土具)信心、(保持发愿往生的意乐)愿力、(各种善业,包括念经等都是为往生极乐世界而)行。最关键的是忏悔。

    其中最关键的是忏悔: 无始以来,以至今世,自知或不自知中我做了很多恶业罪障, 我要为此而忏悔, 并发愿不再重复以前曾造过的杀生等各种罪业。具足信心、清净恶业, 这样就一定能往生净土。

具体念诵方法:

    金刚经正文前面的净口业真言、净三业真言、迎请八金刚、四菩萨等颂文在念其他经文时, 包括这里的阿弥陀经也是可以念的。

    另外, 念诵经文前需要先念诵皈依及四无量心, 现在汉传经典的编排是把这部分放在经文后, 可能以前的贝叶书是散片, 有一些次序上的倒转, 译师把前面的颂文放在后面了。

    无论是汉地或者是藏地的佛法, 若你懂得如何入手, 就如吃甘蔗, 吃到哪里都会是甜的。但是若果你不懂, 就如咬着甘蔗外面的一层皮, 始終尝不到佛法的滋味。

    藏文经文的开始是皈依、发心、祈祷。应这样观想:

    我,一个愚痴之人, 无始以来,以至今世,受无明烦恼所迫, 自知或不自知之间, 做了很多恶业罪障。从今开始, 我为无始以来所造之恶业来忏悔, 并不再犯, 请阿弥陀佛以慈悲心加持我、摄受我, 愿我的罪障得以清净。以此思惟, 我皈依你, 让我将来得以去阿弥陀佛净土, 除此之外不会去余处。(口传第一段后的補充讲解, 不懂藏文, 不知是汉文哪一段落)

    无始以来, 因无明烦恼所造各种罪业, 我感得此五蕴之身, 本质上是苦、无任何的自由, 希望阿弥陀佛及诸眷属加持我, 清净我罪业, 往生净土, 祈愿加持。(口传第二段后的補充讲解, 不懂藏文, 不知是汉文哪一段落)

有关功课:

    每天承诺的功课内容应要背诵下来, 这样什么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作功课。

    功课有口念诵的及心念诵的。

    口念诵的有带观想的及不带观想的,以带观想为佳。

    但是恆常护持心念还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应不忘作十善、护持誓言等等。

http://www.gelu.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090&extra=page=1
发表于 2012-6-27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多识仁波切!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ymym 发表于 2012-6-27 14:23
祈竹活佛说念汉传佛经及每日功课

春节期间上中心给仁波切拜年,踫到几位念汉传佛经的阿姨在场,有人向师 ...

真的抱歉,因为我的确没有看出这些回帖跟主题有什么关联,能否赐教一二?
发表于 2012-6-2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饶嘉措 发表于 2012-6-27 15:19
真的抱歉,因为我的确没有看出这些回帖跟主题有什么关联,能否赐教一二?

http://www.duozhiqin.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3327
那天我刚好在这里看到,祈竹活佛说念汉传佛经及每日功课,所以就发在论坛了啊,没有别的意思啊。
发表于 2012-8-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
发表于 2012-9-3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多识仁波切
发表于 2012-9-4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多识仁波切
发表于 2012-9-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仁波切
发表于 2012-9-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多识仁波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13:39 , Processed in 0.03685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