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mc_a

当信仰和“幸福”碰撞的时候,我迷失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6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__林下之夕℡ 发表于 2011-12-26 00:06
这段字好像很熟悉。。。

除非你看亦舒,否则,大概就是看过以前我的贴。
发表于 2011-12-2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很感恩上善老大说得这么直白、到位。
修心,修一颗光明、温暖的心先。
发表于 2011-12-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rabchen 于 2011-12-27 15:17 编辑

被题目吸引,看到大家已经帮助分析得很充分了。相信你的感受好些了。对佛法与现实生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但我还是想纠正个“小”错误,说小,其实是个很普遍,有代表性的,很严重的错误!

慈、悲、喜、舍 四无量中的“舍”是平等的意思(有时特别写作平等舍),不是“舍弃”的意思!

还有,建议不要再引用那个很烂的所谓六世尊者的“情歌”了!虽然我现在一时无法提供你一个更好的翻译文本,但必须告诉大家:这个流行很广的六世尊者”情歌“的”汉译“其实根本不是翻译,而是一个蛮不懂的人按照自己的(错误)理解造出来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和帮助,再次感恩! 感谢楼上贵宾的纠正和指点!
我想是自己没找到合适的定位,以至于乱了生活次序,过于急躁。而在三界火宅里看到一丝安稳就想抓住,却忘了那仍然是有漏,是苦之因。
摔了这次跟头以后 发觉路还很长,忽然想找个人相伴一生,一起得增上生,毕竟很多事情着急也没用。
走着看吧,遇不到伴也罢 至少还有大家!修行的路上并不孤单!

不过上善老大的话真没看懂,貌似后学相比之还是太年轻
发表于 2011-12-28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28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mmc_a 发表于 2011-12-22 23:22
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
其实我只是通过这个人幻想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婚姻家庭情景,(佛化家庭,修习禅定, ... 设想如果5年自己不能证初禅


如果能证初禅, 就别结婚了,赶紧的加油修吧。

哈哈...

发表于 2011-12-2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不要再引用那个很烂的所谓六世尊者的“情歌”了!虽然我现在一时无法提供你一个更好的翻译文本,但必须告诉大家:这个流行很广的六世尊者”情歌“的”汉译“其实根本不是翻译,而是一个蛮不懂的人按照自己的(错误)理解造出来的东西。
這還得了!!
发表于 2011-12-2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sherabchen 发表于 2011-12-27 15:16
建议不要再引用那个很烂的所谓六世尊者的“情歌”了!虽然我现在一时无法提供你一个更好的翻译文本,但必须告诉大家:这个流行很广的六世尊者”情歌“的”汉译“其实根本不是翻译,而是一个蛮不懂的人按照自己的(错误)理解造出来的东西 ...

这点在论坛说过多次,在外面,也有些藏族文化人说过,尤其记得好像是唯色(王力雄的老婆?)也写过多次,好像还有人重新翻译过起码部分。
不过,出名的那版本原译者,我想大概不是不懂乱译,而是刻意乱译以取文学(或哗众取宠)效果的吧?!

发表于 2011-12-28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譯越精準越好,千萬別像《喇嘛王朝的覆灭》那樣,如果看得懂英文,還是看原版..呵呵
发表于 2011-12-2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友,一般就是让我们舍弃对现世的欲染,当然,我们往往会用善友的用词,而来认定他是不是“善”友,
发表于 2011-12-28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你前世的习气在作怪,这又未尝不是一种执着,只要是执着,就必陷轮回,可惜你不明白,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1-12-29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当信仰和“幸福”碰撞的时候,我迷失了!

本帖最后由 wisdom2536 于 2011-12-28 09:46 编辑

就在不久前一个女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是之前所没有安稳、愉悦、和“真实”的归属感,


所谓的「快乐」,其实是痛苦减少的时候,我们把它取名为快乐而已,而不是真正的快乐。


------
9、乐由分别生,分别随苦转,是故除苦外,更无大力者。

其实我们所谓的快乐,只是一种当痛苦减少的时候,把它认为是一种快乐而已,所以叫「乐由分别生」。「分别随苦转」,但是我们的心,因为随着烦恼而转的缘故,所以它是一种苦性。「是故除苦外,更无大力者」,所以一切的改变,都是随着业和烦恼所转的缘故,它本身的因缘就已经错误了,所以我们随着错误的因力而被控制着,那又有怎么样的因缘,可以让我们很强烈的带来快乐的果实呢?是没有办法的。

10
、如如时渐进,如是苦渐增,故乐于此身,现见属客性。

确实如此,我们从婴儿、幼小、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叫做「如如时渐进」。在婴儿的时候,会有婴儿时候的痛苦;或者少年的时候,会感觉有少年的痛苦,希望能够马上长大;在青年的时候也会有青年的痛苦,想要马上成为成熟的中年人、或者让自己早一点成熟等等。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痛苦,只是因为在婴儿和少年的时候痛苦比较少,所以当我们返回之前所经历的片段时,会觉得:「啊!我小时候好天真、好快乐!」其实那是因为比起现在痛苦比较少,所以我们把它认定为「这是一种快乐!」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痛苦,尤其是长大的时候,随着智慧能力的增长,我们更会想了。可是当我们想得不是很周到的时候,就会添增更多的非理作意,就有更多的疑虑、还有更多的期望;因为不懂得内心的变化,所以忽略了内心的变化,而没有去调伏内心,慢慢变得会嫉妒了(会去比较了)。

所以刚开始有学习时候的痛苦;纵使学好之后,有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的痛苦;纵使找到了工作,又有找不到妻子的痛苦;找到妻子了,又有不和谐的痛苦;与妻子和谐了,又有不生小孩的痛苦;有了小孩,又有小孩太多的痛苦。所以怎么样都是一种痛苦,真的是有一就有十的痛苦,有十就有百的痛苦,有百就有千的痛苦,所以我们一直处于不满足的痛苦当中,就这样活到老。当我们成为老人的时候,又要假装成很健康的样子,其实都已经快要倒下去了,还假装自己不需要人来帮助等等。如果不懂得好好去思惟,不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整个人生的话,确实我们都在苦性当中轮转。「如如时渐进,如是苦渐增,故乐于此身,现见属客性。」所以所谓的快乐,针对这个身躯来讲的话,它是一种突然间、暂时性的,像客人一样突然的来临,所以叫「属客性」。

11
、苦因缘众多,众病及外事,不见于人类,有尔许乐因。

所以所谓的「快乐」,其实是痛苦减少的时候,我们把它取名为快乐而已,而不是真正的快乐。


12
、如乐正增长,现见即回转,不见苦增长,有如是回转。

明明觉得快乐的时候,但是马上就会转为苦的性质。这点代表什么呢?世间人认为快乐的感受,其实是一种苦性。如果它是一个真正快乐的感受的话,那再怎么样去享受、或者享用它,应该越来越快乐才对,因为它是个一个正确快乐之因缘。如果它是一个正确的、无误的快乐之因缘,那是不是代表这个因缘,越去享受、越去聚集它的时候,我们应该越快乐呢?实际上并不是啊!因为当这些的因缘,我们去享受它、或者享用它的时候,它却慢慢成为苦性。可是「不见苦增长,有如是回转」,这种痛苦的因缘,我们去持续它的话,它有办法转为乐性吗?是不会的。所以在第十三句的时候就说到了其原因:



13
、安乐俱因缘,现见可回转,众苦俱因缘,终无回转者。

好比太热的时候,我们会想要吹冷气,所以以冷的温度来解决热的痛苦;可是时间持续的话,又开始觉得冷了,又想要把温度调高一点。这代表什么呢?光是冷的这种温度,一定会带来快乐吗?不会!它只是一种短暂性的。所以快乐马上会随着因缘的变化转为苦性,于是我们要透过另外的因缘把这种苦性减少,后来把它取名为快乐。可是苦性、或者是苦的因缘,它没有办法自然而然转为快乐的性质,这个就是所谓世间的安乐、有漏的安乐,这就是「坏苦」了。


14
、汝正死时去,现去及当去,正死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其实在每个剎那转变的时候,就等于正在朝向死亡,所以已经过去的,或者现在正在去的,以及将来我们要去面对的,就是时间的转逝、时间的流转,每一秒、每一分、每一时刻的流转,就代表正在死亡。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既然在任何时刻都属于正在死亡的阶段的话,又有什么好安乐?又有什么好值得留恋的呢?所以「汝正死时去,现去及当去,正死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15
、诸有情常有,饥渴等逼迫,逼迫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随着这个身体,我们会有许多饥渴、以及其它的压力等种种的痛苦以外,还有更多的会造成将来恶业的种种因缘,既然这个身体带来如此负面的影响和作用的话,值得说它是快乐的泉源而去贪恋它、执着它呢?

16
、无能诸大种,和合说名生,相违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光是四大的其中之一者,是没有能力能够形成众多四大所聚合的身体,所以叫「无能诸大种」。第一个「无能」的意思就是说,四大其中之一者都没有能力,没有能力什么呢?形成诸大种。「大种」就是四大的意思,四大和合的身体是没有办法形成的。所以这个身体是靠什么形成的呢?就是「和合说名生」,就是四大,或多加一个虚空,或者五大,就是由这种四大或五大而形成的。可是我们要知道说,四大本身的性质它是互相违背的,就像地和风是相违的,水和火是不融的。所以所谓的身体健康,是在四大平均的情况下,叫做身体健康;如果四大其中之一的力量稍为强过其它者的话,身体就会产生不平稳。身体里面具有四个互相相违的力量,当它们均衡的时候叫做健康,其实身体就是这样而已。这种具有相违四大的和合性,如何说它是安乐呢?「毕竟不应理」。


17
、寒冷等对治,非能常时有,正坏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随着这个身体,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细心的去照顾他,他冷的时候要给他热的温度,他热的时候要给他冷的温度,他渴的时候要给他喝的,他饥饿的时候要给他吃的,要时常去照顾它的话,也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贪恋的呢?所以「毕竟不应理」。

18
、无劳而享受,地上都非有,说作业为乐,毕竟不应理。

其实没有透过任何的劬劳,想要去获得安乐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要让身体快乐,我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样又有什么好执着这个身体的呢?因为这一切的快乐,都是要付出极大的牺牲才有办法获得。不是身体本身带予我们快乐的,那为什么我们要去贪恋、或留恋这个身躯呢?这是没有道理的。

19
、自予此后世,常应防罪恶,有恶趣云乐,毕竟不应理。

再加上有了这个身体,我们要把许多时间花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甚至是恶业上。会让我们很自然的去造作许多的恶业,这样会堕落恶世,所以这个身体,几乎等于是让我们堕落恶世的最大祸害,那有什么值得去贪恋、或者留恋的呢?所以毕竟不应理。

20
、诸人予乘等,安乐非恒常,若初无发起,彼后何增长。

「诸人予乘等」,在此的「乘」字就是车,或是其它的用物等、或用具等。「安乐非恒常」,好比我们今天买了一辆新的车子,刚开始会很高兴;但是这种对于车子的喜悦、或欢喜,有办法持续吗?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慢慢、慢慢的那种欢喜的感觉会消失,甚至于会讨厌、或者不欢喜。所以缘一切物具的这种安乐,它并不是恒久的,它最后会产生一种讨厌的性质,其实物具一存在的当下,就具有将来会被讨厌的基础了,并不是没有的。所以在此说到了「若初无发起」,一开始这物具形成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具有一种苦的性质存在,这种苦的性质,就是将来引发讨厌的原因,要不然他怎么会去增长这种对物具的厌恶呢!「彼后何增长」。如同什么呢?

21
、如有予金器,呕吐生欢喜,如是于治苦,有妄思为乐。

其实很多的快乐都是内心减少痛苦的时候,而去执着为快乐的,并非是真正的快乐。

22
、初起灭已生,苦起亦何乐,故思能仁说,生灭皆是苦。

其实许多我们认定的快乐,是非常痛苦的,也就是所谓的大苦。当「大苦」转为「小苦」的时候,因为之前那种非常严重的痛苦的感受,减少了、或者是轻缓了,所以我们把它认定为是一种快乐,其实还是在苦性当中。实际状况确实是如此,但是我们世人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苦性,认为世间的荣华富贵,像是一种永恒的、独立的、真实的一种快乐,真实的一种乐性,于是把一生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这个用途上、或者这个目标上。




中观四百论(第4-1讲)第二品

http://www.djwx.com/forums/posts/list/8890.page






发表于 2011-12-29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isdom2536 于 2011-12-28 09:54 编辑

  问曰:虽然有贪欲便会引生痛苦,但是人们在享受美境满足欲望之后,对美境不是可以没有贪爱吗?
 
   如有依土虫,爱土终不息,如是爱欲人,欲望增亦尔。中观四百论

  如同有些依土生活的虫子,对土壤的贪爱终究不会止息;同样,贪爱欲乐的人,欲望会不断地增长,也如同土虫一样。


  有情愈享用欲乐,愈会增长贪欲,而不可能因享受满足便离开贪爱。以现实中可以现见的喻例来说,最明显的莫过于蚯蚓之类依土壤为食的虫子。这类虫子住在土中,行卧也在土中,遍满大地的土壤便是它们的食品、住房等受用,如此丰富的享用可以说是再无有能与伦比者,可是它们一直吃住受用,也从未见过它们能停止对土壤的爱执。


古老传说中,说蚯蚓特别爱吃土,可是它非常担心大地会被全部吃完,于是每天都在焦虑中急急忙忙地吃土,从来不敢停息,然而贪心从来未曾满足过。同样,贪爱五欲享受者,时刻沉浸于欲乐受用之中,他不但不会得到满足,而离开贪爱的欲乐境,反而在不断地享受中,贪欲习气会得到串习增长,欲望会越来越强烈。享受欲乐的过程,其实就是增长贪欲的过程,因而由此不可能有满足。
月称菩萨说:猛火中加薪,火焰会更加盛燃;月称菩萨、仁达瓦大师、甲操杰大师、俄巴活佛的注释中,都将此颂释为总说贪着五欲境无法满足而离贪。


  譬如说,喜爱睡懒觉者,越睡会越想睡,一天到晚睡懒觉,也不会有满足厌离之时;喜欢懒惰放逸者,一天天会越来越懒惰,而不会对放逸懒惰生起满足厌离;又如贪着不净行者,越行贪,贪欲越会增长,永无满足厌离。


这个世间,可以现见人们的各种欲望,从来就没有谁得到过满足而离开贪爱,而只有越享用越增贪。譬如为干渴逼迫的鹿子,在大草原上见到远处的阳焰水,于是拚命地奔跑,想去饱饮止渴,结果只有越来越干渴。
同样,《三昧王经》云:「见野马如水,愚者欲趣饮,无实可救渴,诸法亦如是。」


世间的一切五欲美境,唯是虚幻的阳焰水,不可能满足止息世人的欲望,只能使追逐者增添欲恼。


越享用越生贪
发表于 2011-12-29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誰的開示,這麼有智慧啊!
发表于 2011-12-29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rabchen 于 2011-12-29 06:43 编辑
上善如水 发表于 2011-12-28 14:53
这点在论坛说过多次,在外面,也有些藏族文化人说过,尤其记得好像是唯色(王力雄的老婆?)也写过多次, ...

同意。但从文字来看,明显该“译者”不太懂得真正的佛法,我是想说,还是“相似法”更害人。何况再拿来卖弄文字!不幸的是因为这玩意儿流行,容易引起“共鸣”。。。。很多人比如说在新浪博客上等等,煞有介事地“引用”,当真的似的。很有点儿类似n多年前,电影少林寺,你不能不说少林寺这类电影是“正面涉及”佛教的大众文化。又比如金庸的武侠小说,无一例外地把“西域喇嘛”、“胡僧”等描述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和有高深莫测的武功等等。。。所以你想正规地给大家介绍佛法时就很难克服这些先入为主的玩意!又扯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6:32 , Processed in 0.03535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