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hileung 于 2012-1-15 14:23 编辑
寒玉 发表于 2012-1-15 00:55
chileung:離開了心與物,十二緣起可以成立嗎?十二緣起是經心與物之和合才會產生出來的產品,它是心的副產 ...
盡超眼看事物的距離,能於零距離盡見世事— 法眼 我由心與物的角度看十二因緣,從而找到貪嗔癡與自性本來清淨的關係 每個人都有一顆(本具佛性)不變的本心(基於佛性的存在,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個不是經緣起自性打造出來的妄想心(基於此心的幻在,所有眾生心中的智慧德相隱沒了 — 所以才有貪嗔癡囉);一個可以把緣起萬物與事態(經眼見到的事物心識化稱之謂法)背後之空性同時呈現出來的無相真心(能把心的本識與業相行識分開處理的正覺心)。 萬變的現象被如鏡的心所呈現,心便生出一種外在(眼看到的)是「有」的幻覺。但鏡(心)裏面根本沒有任何等同外在在變的實質,就算有,此「有」的東西都只是因應外在事物而起的影像或顯相(一種只可以用非有亦非無來形容的概念心 — 名相妄想(言說自性)的出處就在這裏),那雖然源於外在,而投放於內在(心像)似有(塵相,屬緣起自性)的東西。而心的本相仍然是無相的,何以故?被心呈現出來的影像與心的實相只是重叠,而不是相互取締的緣故。 修行正是就此緣起自性出現之情況作出調整,把來源於外在緣起心識本屬之特性(湛入合湛形成心物兩者歸位的自然性)改變(轉識成智),做到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且在此情況下(成真實相的意思),使用名相及語言(認知功能),把心識連結外在事物形成幻覺的衝動(真心未動塵勞先起)消除,擺脫由妄想(自性)計著外性(境)從而產生所有行事妄想相造成之干擾,成等正覺(即是由法眼開發出來的世界)。轉識成智於實即是十二因緣法。何以故?識歸五陰即無明緣行之根本,智即明行,即是這篇題目所說法眼的出處。明行足是佛陀十個名號其中之一個呀﹗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心,就不會覺得「自性本來清淨」與「為何還有貪嗔癡」是互相矛盾的了,亦不會覺得說「本來成佛」就等於真的不用修行了。當然,此修應是無修之相,應為無修之修,亦即修無修。 由佛陀悟道時作出之讚嘆語「奇哉﹗天下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相執著不能證得。」中,可以知道妄想(貪嗔癡)的禍害和自性本來清淨的真諦(天下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即菩提自性本來清淨的本來成佛之地 皆因妄想執著—即會有貪嗔癡的理由 妄想執著即心不能直了成佛之究竟因由。請留意,「妄想」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換句話說,一切修行即是要糾正這個錯誤看法及想法,離開一切由不自覺而生起的設定,心有設定即為有住故,而無住生心才是修行佛法的終極成就果呀﹗自性本來清淨是指能夠對應本識(真識)的途徑是存在的,是與生俱來的(善悉檀義)。而成正覺者,意即對應當下,並能把業相明識(後來識)認定世間為有及我要成佛(起心即妄)的想法同時熄滅之一種勝解行為。 偈曰:正解法義樂無窮 心行八方路路通 真心能容萬千法 勝解宗義盡歸空 (這是說明之前為什么說到無嘢講、無嘢知、無嘢修、無佛可成、無嘢問的緣故。) 文字遊戲畢,之前在遊戲中的種種勝負得失如玩大富翁般都過去了﹗ 補充說明: 佛教中不論何宗何派,無非都是為著憐憫天下蒼生無知於法,導致沉淪而來的施教而已。何以故?都是為了眾生能以不同之途徑離苦得樂啊﹗這裏根本就沒有誰是誰非的事端,我不是要提倡另一種教法用來取代其他任何一種教法,而只是為大家提供另一種鮮為人深入研究的看法吧了﹗這猶如用明火煮食與無火煮食(現代人發明的新方法)一樣,同樣都是用來煮食的,大家無論有火無火都有飯開,但多聽聽多看看結果就來得更輕鬆更有彈性了﹗這是飯桶彈人煮飯的心得,僅供參考,用於不用,悉隨尊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