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长寿居士

劝佛子们一定要把论语、中庸、大学、弟子规等外道书作毒想。

 关闭 [复制链接]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4-2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5-1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还没锁,楼主资料收集也太马虎了,怎能错过夫子在鲁为官笫七曰而诛杀少正卯吗。。。。太多口水战,天安门的夫子像已说明文化zz的风格导向,欲兴佛者当先宏儒乎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昌迦禅师授课《论语》:恶业的天命

   --------昌迦禅师著文






   《论语.为政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文]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事业立有所成,四十岁为人能不被惑,五十岁已知道自我的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不会再动摇内心了,七十岁我能从心所欲又能不跨越规矩的底线。    ”

   话中孔子似乎颇自负于他的人生,他从十五岁一直这么讲到了七十岁,好似只在侃侃列述个人的经历,却通过此而暗示他已是有着非常阅历的耄耋老人了。何以能成为有丰富阅历的老人?孔子所述‘六步曲’的用意,并非在向学生们展露“而立”、“不惑”等等步骤,而是意图用这些诸多人生收获,来向鲁国人揭示他返乡的重要和必要性!可是,现在的人,往往只去注意他什么年纪而立了,又在什么年纪不惑啦…完全没有看懂孔子语言的整体用意。

   十五岁才开始立志于学业,孔子的学习生涯,可比现代学生晚了好几年。不过他终于在三十岁之时,经过十五年的奋斗,还是有了成就-------成了专业老师。至于他四十岁的不惑,我看只是立于所习学问上的不惑,有人认为孔子能在一切世事上都不会疑惑了,这是误解。比如他一辈子推广自己的思想,在周游列国所出现的屡战屡败,孔子便不可能不惑,不然孔子也不会老是在周游列国了。无非是他看不清自己被各国排斥的原因,所以才这样的反复重履旧轧于不知所终。

   这是原句文法的原则,孔子话中原意并没有一切都不惑的意思。文法上,这句乃是承袭了上句中关于“立志于学”的前言,所引发的有关‘学业内收获’的句子,所以并不是讲‘一切世事’的“不惑”。有些具备佛学概念的人,一看这个“惑”字与佛经名相近似,就想当然的以为孔子达到了某个佛教高级的修行级别了。其实孔子一生都没接触到佛法,他达到“不惑”的,也只是其十五年所学的那些内容,与佛法所讲的“无无明”等佛教名相的范畴完全两码事。

   孔子说他五十岁能“知天命”,天命是什么?天命是孔子所谓的上天赋予个人的能力与空间。这与下面的“耳顺”有关,是孔子耳顺的内因。知天命是孔子学业“不惑”后的再次结果---继之以当官为生存的空间和才能,孔子自认就当这样去走尽自己生命的全程!所以这个所谓的天命,实是一条孔子自认的人生不归路。说那是天命,不过是对自己以往历程,所产生的必然使命加以自我肯定的一种托辞。

   孔子进入五十岁后,从书生当上了市长(鲁国中都宰)。所以,他七十岁自夸的那个五十岁的“天命”,就是指当市长之类的天赋之命。市长孔子,因为派重兵毁灭三所新兴的都城而立功,又当上了工程部长(鲁国司空)、司法部长(鲁国司寇),并抓出十年前的旧对手少正卯来杀了… 看他五十岁里所忙的这些事,都是些有关于当官与镇压的事情。所以细观孔子天命的‘兴隆’,无非是造了些杀害学术对手和毁坏新城市的恶业。但孔子伪托于天赋他的权力,用“天命”词一划而过,逃掉当官杀人之后良心长期的谴责。

   比较可笑的:有人还把孔子六十岁的“耳顺”,解释成孔子六十岁具备了“耳朵的神通感应”,这更离谱。耳顺,是“顺耳”的古语用法,意即‘听了后心中没有不舒服的’。所以原意不是讲耳朵特异功能的,而是讲个人心态反应。这句与“学”的收获有关,无非是孔子自夸他阅历丰富,对他的各种评议已能做到当面无动于衷了。听什么都顺耳,笑呵呵的。不知是所谓的人老皮厚乎?总之,孔子对策于场面上的各种难堪,到了六十岁自吹已是很炉火纯青了。

   其实孔子五十岁的“天命”观,是他能六十岁后脸皮厚的一个因素,耳顺于孔子身上,决非是伏身谛听善于改正,不然周游列国时,这么多人内其中某个人对他的批评,就足以让他试为改变固有政见啦。所以“耳顺”它只是对场面上的难堪,去做了“没听到”一般的躲根处理而已,并非善于认真谛听的真诚。

   孔子周游列国搞政治四处碰壁,于六十八岁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鲁国招徒讲学。自认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实是他表白这几年的讲学生涯的生活目标。“从心所欲”是孔子教学要发挥出经验,“不逾矩”是他拍胸脯担保自己在鲁国的一切活动并不会犯规。用现代话说:孔子是在吹嘘他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并可以象他二十年前一样的继续为鲁国服务,但不会再触犯鲁人的规矩了。孔子五十岁在鲁国当官时,因为代表着奴隶主的利益,站在新兴地主势力的对立面上,抵触了鲁国新型生产力的发展,不久,他便不得不辞官离开鲁国。现在,孔子年老体弱已走不动列国了,要落叶归根返回自己故乡,但他不怕鲁国人翻他老账吗?说不怕是假的。这个“不逾矩”,就是发了个口头的保证书,因为这位极可怜的老人,实在太需要有个落脚的地方啊。

   可以肯定:以上表述里从十五岁到七十岁的原话,是孔子七十岁所说。孔子寿至七十二岁谢世,所以这是孔子将要去世前夕,对人生的一次自我总结,这也是他向地方官的最后一次请求。孔子无疑在表白自己学识很丰富、经验又老到、天赋极强、聪慧规矩。而且人老了,更不会再伤害人…以示鲁国应能对他不计前嫌,容留他回乡办学。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孔子把五十岁时在鲁国干的那些罪过,推说杀人毁城只是“天命”使然,可见他回乡并不打算向鲁国人认错。

    所以孔子的一大通话,并不是人们常从字面上所认为的在宣扬如何做圣人,他只是以一名得罪了鲁国人的逃职老官员,为了能活着落叶归根,在向鲁国求情。也许孔子认为自己做一名返乡老人,当受之以礼----老人想返归故乡,鲁国乡亲们总应该对他行点孝吧!

   佛教理论认为:为善为恶,并不如孔子所谓是有天命的所赋,因为没有什么“天意”可以完全支配人的行为,人行为之业的善与恶,决定在于本人的所为。孔子这种把个人恶业的责任推诿给“天命”的做法,是十分无理的诡辩。其一,影射自己曾经拥有类于‘天子’的‘天命’权力,又把百姓对自己的指责全部推脱给了天。他用“天命”暗示过往所发生的一切不良后果,非出于他的持政原意而是天意。所以,“天命论”是荒诞的推责,孔子五十岁之所以做下了这么多荒谬的政绩,与他自以为已“知天命”不无关系。杀人毁城的五十岁举止,是所谓“知天命”下的疯狂自负。

    佛教言善,以五戒为根本。五戒中“戒杀”为第一。孔子借学术政见的不同,不力主争辩而日后横执杀生,是佛教所不齿,孔子捉杀十年前的旧对手,实并不是天的指意,而是他心怀十年旧恨的寻仇报复,是出于孔子其仇心的反复薰染。

   归乡思切的孔子,为达到落叶归根返乡目的,让鲁国百姓原谅他的所为,用“天命”来轻松逃避指责。这是一种“偷”:是盗天命为己责的行为。盗戒是五戒之第二,无理自辩就是在‘盗理’,犯“盗戒”的人不能称为善圣之人。七十岁的老人,也一样会有犯错不改老顽固的,这个观点,与对老人不尊敬并无关系。

     人,真会有“天命”的恶业吗!

                                                                                   (全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孔子的不善----昌迦禅师著文


  孔子,我们这些中国人,即对他很熟悉,也对他十分陌生。孔子是中国教育私塾化的祖师爷,在孔子以前,中国教育只有朝廷官方设立的贵族子弟学校,他们不用缴费。孔子反其道行之,他发明了高收费(一年十条腊肉)的贵族官校,是承诺把平民培养成精英贵族的学校。
  虽然,我们认为孔子要把平民子弟与贵族子弟,努力都培养成贵族,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功绩。但他的努力是偏废的:因为他只做了官吏管理技能的教学,没有教会贵族懂农工技能,所以他教的官吏很少会指导下属生产。现在不懂实业的政治管理人员,是不合格的政府官员,所以孔子的学生中,被孔子否定的那些人,都是未来优秀于被孔子所认可的人。比如子贡,孔子以他对儒学“不受命”很不满意,但子贡反成了跨国富豪。孔子的庙是他守墓行为感动了诸侯王们才建成的、孔子在北方的学校是他全力资助下才维持下去的。另一个是因“貌丑”被孔子嫌弃的澹台灭明,一个孔子最不看好的人,为孔子学问的传播发展出了南方学派。所以孔子优秀的弟子中,很多是因为与孔子有着相背离,反而自得成就的。这说明,孔子是教错教反了!更有学生是直接被他教到死路上去了:子路为战场守礼而拾冠,被敌方碎成肉泥。颜回为学礼而费尽心血,生命早亡。我们反过来,让颜回少学一点,多出屋活动四肢血脉,他就不会病倒了。让子路少做点礼仪,他就不会被活活的剁成肉泥。这里,拿出孔子学生的两个正例,再加反例两个,还不能说明他的私塾教育有严重问题吗?我看是够证据确凿的了。
  问题的严重还不在于把人教反、教死了。更严重的:他教的东西,是与善良人的品质有对立!用我们佛教的准则说,孔子他教学中所讲的内容,以及他以身示范的行为,违背了每位善人应该做到的“五戒”。什么五戒?1戒杀,2戒盗,3戒淫,4戒妄,5戒酒。
1.】先说孔子犯杀戒:
孔子在当官前,有个鲁国的学术对手,名叫少正卯,曾在和平办学的竞争环境下,把孔子门下的学生都吸引过去了,孔子为之怀恨在心很久。五十岁后孔子当上了代理宰相的大官,上任第七天,就把十年前的学术对手,抓来杀了,还给他一大堆的罪名。明眼人一看即知,孔子是在报十年前的仇恨,是假公济私报复杀人。孔子犯了杀戒。

2.】再说孔子犯盗戒:
孔子当上了鲁国中都宰的官后,他发现鲁国境内的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分别在三个地方筑起五里之大的新城市。孔子很看不惯三家以人道的雇佣生产方式收获的富裕景象,向鲁定公献出计谋要堕毁这三个都城。于是鲁定公派出重兵屠城,先把叔孙和孟孙的新城毁了,又再围剿了几个月的季孙所建城池。由于季孙领着家人拼死抵抗,才保住了自己的新家园,孔子也才做罢。对他人所拥有的财富眼红,以武力做巧取强抢的强盗行径,这就是盗!孔子犯了盗戒。
3.】次说孔子犯淫戒:
孔子在鲁国犯了盗戒屠城,及犯杀戒诛了少正卯后,引发公愤官做不下去了,他逃到了卫国,卫国成了孔子一辈子住时最长的国度。卫国这么吸引他?卫国的卫灵公,是个好淫的国君,这国君有个美貌的淫妇,名叫南子。《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去了南子的秘室,与南子有个长时约会,引起了卫国百姓和孔子学生的愤懑,孔子对这个风流韵事无法解说。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也自称他祟信彭祖的养生房中术。房中术是什么?现代资讯可以了解,那是男人找处女做淫秽的御女术,用来搞闭气养生的导引,孔子似懂这个?不以为耻,反拿做为吹嘘自己的资本,奇怪!由于曾与卫灵公不和,孔子两次离开过卫国,但卫灵公一死,孔子就立即又回到了南子这边,这一住五年之久。两事不谋而合,这是巧合?我无意戏说孔子与南子,这都是已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东西。
4.】又说孔子犯妄戒: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胡说贫穷的原始社会制度的何等伟大,类似的胡说八道还有很多。《论语-述而篇》陈国官员讲鲁昭公娶进近亲女是不懂礼,孔子为了面子还要强辩称鲁昭公懂礼。这就是妄!《论语-八佾篇》中,孔子对于学生间对错问题上的调解,主张用射壶赌博的方式,来评判是非。这种手段,也是妄行的典型。犯妄戒。
5.】说孔子犯酒戒:
《论语-乡党篇》中孔子有饮酒不限量,只要“不及乱”即可的内容。另外通过他有“沽酒不食”的习惯,看得出孔子家里是自己在造酒。饮酒造酒,犯酒戒。
以上是儒家自己内部的文献中,孔子五戒全犯的记录。
  有人反驳说:儒家的善人,这五戒全都可以去做的,可以眼红学术对手而报复杀人、可以因眼红强占他人财产、可以传扬淫欲,也可以肆意妄语妄行和鼓励饮酒。或者他还可以举出中华二千多年里,各个时代的大儒们做出的破五戒之事,远比孔子要深重。以此来证明儒家善人的“仁”里,有杀盗淫妄酒的传统。如果这么解释,我倒可以理解为什么孔子,会把事业优秀的子贡、澹台灭明视为异己,又把最亲近的学生颜回和子路教成了病中死尸和刀下肉酱了!
  孔子对社会制度的选择,最能说明他的“仁道”是不是人道的。孔子强烈反对社会雇佣制度,一生全力抗拒‘释奴运动’,支持社会继续奴隶制度,这是他发明“仁道”的终极内容。我们认为:奴役人类,是人类史上最凶残的社会行为。在社会出现了雇佣制度后,还想维持对奴隶进行全面剥削的制度,这说明孔子的“私塾官校”,是在传授不人道的‘仁道’为目标的恶校。谁还要说雇佣制不好?我们可以让他主动去当几天奴隶试试看,到了奴隶主的皮鞭下,他就会体会到奴隶制的仁道,是最最不人道的兽行了。
  有人说:除了你指摘的孔子以上几点恶处,他就没有点善的么?我说孔子也有小善,若他只是古代普通学者也就算了。但我认为孔子是一名实质的哲学家!哲学与普通知识的区别,在于哲学是有完整逻辑体系的学说。如果这个体系里,出现许多被定性为公共恶性的原则性东西,那么其体系即便有些小善,它也是整体显恶的哲学体系。对哲学而言:社会公共意义的价值是最大的,其次是团体意义的价值,再就是个体意义。孔子那些不喝市售老酒、要用狐狸皮来做座垫,子孙要敬父母…这些只是算个体意义的善,小善。而上面我们指摘出的五条戒,是全社会都公认的“善人标准”,这个标准维护了公共社会的善良价值观,一个人不做五条戒,就是恶人。一个哲学体系不具备这五条原则的底线,它就不是人道的哲学。
  佛教徒反对不守五戒的哲学,传播和学习不人道的哲学,是亲自用铁链缚自己入地狱的行为。所以,儒学是佛门所不耻的,它是一门诡诘的红尘恶术。(全文完)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是昨天晚上一佛友发给我的,他劝我看《论语镜像》某禅师写的,论证极其专业,而且出版社是中央直属机构非常有权威

佛友们必须小心:儒教尚末复兴,还在萌芽,已经开始反佛,近5无间罪。
---------------------------------------------------

《弟子规讲解》
有些国学老师更可悲,上课时谆谆告诫孩子:“你们一定要杀鸡宰羊,以孝父母。”其实,造罪业来孝顺父母,在佛教中本身就是不孝。他们把“终生慕父母”认为“则大孝也”,我们也承认;但若说“杀生供父母,则大孝也”,我们则不许也。所以,有些人的话太过分,口口声声说:“儒教思想最殊胜,以后不用学佛了,《弟子规》远远超过《入行论》和大圆满。”这种思想非常狭隘!

---索达吉堪布




--------------------------------------------------------

《地藏十輪經》裏有一段文,「謂若有人,或受三皈,或受五戒,於佛法僧,而起疑心,或皈外道,以爲師導,或執種種若少若多吉凶之相,祠祭鬼神……如是名爲非根本罪,亦非無間,而生極重大罪惡業,近無間罪。」


----------------------------------------------------------------------------

为什么皈依了向善之僧,就不能和旁门外道(儒家弟子等)的人交往

皈依戒规分两类:一类是不可违犯之戒,一类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皈依后不可违犯的戒律,总的原则有三条,在《大涅槃经》中规定如下:“皈依三宝者,为正近善士,从此决不能皈依别教神;皈依无上法,放弃伤害心;皈依向善僧,绝交外道人。”意思是说:皈依三宝之后就成正居士(近善士)了,从此以后再不能皈依外道门和世间神了;皈依了无上佛法,就不能有伤害众生的思想行为;皈依了向善之僧,就不能和旁门外道的人交往。--这是三条皈依遵守原则。

皈依“僧”的戒说:凡皈依三宝的人,不能与信仰不同的异教徒交往。与异教徒交往,怕的是受异教徒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里和异教徒完全不交往,恐难做到,但必须坚持一条原则,在生活上、工作上、一般事情可以和异教徒来往,可以交朋友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绝不能仇视和敌视。但在思想信仰上,决不能进行“杂交”和黑白不分,要坚持“道不同,不与谋”的原则,不能因某种世间利益而放弃原则,甚至同流合污


[ 本帖最后由 长寿居士 于 2011-5-1 08:07 编辑 ]
发表于 2011-5-1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有论坛网友投诉你
自说自话,无限复制黏贴内容,占用论坛资源,扰乱论坛秩序.

所以适可而止吧
原帖由 长寿居士 于 2011-5-1 07:16 发表
以上是昨天晚上一佛友发给我的,他劝我看《论语镜像》。

佛友们必须小心:儒教尚末复兴,还在萌芽,已经开始反佛,近5无间罪。


有些国学老师更可悲,上课时谆谆告诫孩子:“你们一定要杀鸡宰羊,以孝父母。” ...
发表于 2011-5-1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通传很快的,如果论坛容许偏激网友评论僧人、人我是非,不单止影响论坛声誉,还造成其他师兄造口业,不得不防。
发表于 2011-5-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寿居士 于 2011-5-1 07:01 发表
孔子他教学中所讲的内容,以及他以身示范的行为,违背了每位善人应该做到的“五戒”
1.】先说孔子犯杀戒
2.】再说孔子犯盗戒
3.】次说孔子犯淫戒
4.】又说孔子犯妄戒
5.】说孔子犯酒戒
以上是儒家自己内部的文献中,孔子五戒全犯的记录。
佛教徒反对不守五戒的哲学

上面我们指摘出的五条戒,是全社会都公认的“善人标准”,这个标准维护了公共社会的善良价值观,一个人不做五条戒,就是恶人


坦白说,我不是大部分眼中的好中华儿女,我关心深田恭子、酒井法子、贞子多于孔子,也不认为中国人就“必须”学孔子或者学太极拳或者吃饺子登长城或者穿孙中山刘德华李连杰那种来自日本的中国民族服装或者如何如何。我也不赞成佛教徒“必须”学儒学。然而,上面的批判也很奇怪。无疑,这些行为部分涉及十不善业。从佛教徒角度,认为任何人都不该做这些事,因为有因果。可是,这也只能说是佛教徒眼中的十不善而已。孔子不是佛教徒,没有受五戒,哪怕他做了五戒禁止的内容,也只是十不善业,不能说犯戒啊。他没有戒怎么犯?这也太上纲上线了吧?!
至于引文的“五条戒..是全社会都公认的善人标准....一个人不做五条戒,就是恶人”,是纯粹的信口开河。作为佛教徒,我当然必须用这个标准,然而,它并不是所谓的“全社会都公认的善人标准”。社会标准上您喝酒,并不会被视为恶人。两夫妻在大白天搞点花样,犯淫戒,可是却并不违背社会公认的善人标准。五戒部分刚好和社会标准接轨,可是显然不是全部,“五条戒..是全社会都公认的善人标准”明显是错误的说法。


发表于 2011-5-2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寿居士 于 2011-5-1 07:16 发表
他劝我看《论语镜像》某禅师写的,论证极其专业,而且出版社是中央直属机构非常有权威------------------- ...


这点也太牵强了。我的新书也不过是本朝圣导游八卦书,本来也由“中央直属机构出版社”负责出版。这只是个商业行为,和是不是“非常有权威”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若认识的一些朋友,有写爱情小说的,有写明星八卦的,也都是“中央直属机构出版社”负责出版,如果按长寿的说法,这些爱情小说、明星八卦,也都“非常有权威”?!
发表于 2011-5-2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长寿居士 于 2011-5-1 07:16 发表
有些人的话太过分,口口声声说:“儒教思想最殊胜,以后不用学佛了,《弟子规》远远超过《入行论》和大圆满。”这种思想非常狭隘!---索达吉堪布
...


在引文这点上,我是很保留的。儒教觉得不必学佛,这很正常,完全天经地义,就如同基督教不认为必须在《圣经》以外另外学《博迦梵歌》、佛教徒不必学《可兰经》、穆斯林不必学《道德经》的道理一样而已,有什么狭隘的?!
然而,您引这个文,明显是认同咯。那么,儒教人说以后不用学佛了,您认为这种思想非常狭隘。可是,您却认为佛教千万不能学儒?!这不是一样的“思想非常狭隘”吗?

别误会,我根本不认为佛教徒需要学儒。这里只是说,您的逻辑很奇怪,您只是在一些文章里取您要的部分来说事而已,根本不考虑论点公道不公道,不惜双重标准。

原帖由 长寿居士 于 2011-5-1 07:16 发表
凡皈依三宝的人,不能与信仰不同的异教徒交往。与异教徒交往,怕的是受异教徒的影响。。。在思想信仰上,决不能进行“杂交”和黑白不分,要坚持“道不同,不与谋”的原则,不能因某种世间利益而放弃原则,甚至同流合污...


这是您的引文,可见您同意。可是,您不断在引用的索达吉堪布却教导《弟子规》,这您没觉得不合理吗??!
如果您说“我们只选择合理的部分来学,不合理的部分我们不学即可”,那么,佛教徒学儒不也可以按这个原则办吗?可是,您不认同这点,您认为必须全盘不能碰。但对索堪布的开示,合您目的的部分您就作为权威引用,可是,索达吉堪布恰恰就教导《弟子规》,您却没说不对。这标准也太飘忽了吧?



这里并不是说索堪布教导《弟子规》不对。他是一个老师,他有权这样教导弟子,弟子觉得得益,那就没我们的事了。这里要说的是,长寿的标准是很奇怪的,只是胡乱抓着任何对自己有利的片面就引用,完全不关心自己前后的多种标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0:43 , Processed in 0.04409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