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harrypotter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痒

hodrak师兄回复 1# 的帖子
【三主要道筆記--開妙道門】中解釋的很清楚:

“自續師的安立法比實事師來得好,他們說"依靠各自的支分而有"是緣起義,所以在"常"與"無常"二者之上都可安立為緣起。”

故“無為法”依支分而立也是“從因生果”,或簡單地說,“因果”。所以,不要將“因果”理解的太狹隘了。又,這裡的“因果不虛”即“因果不欺誑”之意,觀空法師這樣翻譯是爲了順應漢人的表達習慣,拙譯亦加採用。果不虛”即“因果不欺誑”之意,觀空法師這樣翻譯是爲了順應漢人的表達習慣,拙譯亦加採用。

第一眼看见“自續師”,感觉到奇怪,三要道难道提到了自续师了?我见到的三要道的空性都是应成派的见地,直接讲主要的空性,并没有涉及到其他宗派的见地,因为不是抉择空性的了义和非了义,直接说出结果。难道我错了?

第二,如果许无为法也是从因生果,那么有很大的过失。请问无为法是常还是无常?若有部分支分,从因生果,那么无为法也成了无常法,请问哪里有说无为法是无常法的?有为法就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法。 无为法就是无因缘造作的理法,也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 无为法不是因缘造作的常住之法,若从支分而造作,若是无常,怎么可能是无为法。一个可以造作的法,怎么可能是无为的?
发表于 2011-2-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书

只好去翻看《三主要道筆記--開妙道門》。
原文如下:(十)“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此颂中“能见轮涅”等一句是说空性所依的“有法”;“从因生果”等一句是说缘起的“因”;“诸所执境”等一句是说“所立”。
  此颂意思是说:“一切法”是指从色到一切智之间的一切法,它们都是依自己的支分而有,所以在名言中“因果不虚”;及破所破自性有所执境,通达实有或自性有的事物一丝一毫都没有,这便是“佛陀所喜之道”。
  我们在轮回中流转的根本归究为我执无明,为了断此无明,就须生起通达无我之慧。要想详细抉择无我,若能与《道次第》中所说“四扼要观察”[101]等配合起来讲当为最好。但在这里,我们当依“缘起因”略谈一些正见要点。
  一切法都是依靠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有的,除此之外,不观待这些条件,而是从自己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微尘许都没有。“我”也是在身心二者和合之上安立而有,除此之外,不观待在身心二者和合之上安立,而从自己这方面有的“我”完全没有。同样,身心二者也不是各自从自己这方面而有。
  我们可以立量来说明这一切:“轮回涅槃一切法——有法,完全没有实执所执的自性有,因为他们是缘起的。”所谓“缘起”是指依他而起或依他而生,故绝无从自己这边自然而有之理。
  以任命寺中维那(即举腔师)与地方长官等为例,首先要有一个堪任维那之职的人作为担任维那的条件——维那合格的安立所依,然后要由寺中住持等宣布:“此人为维那”。在未立名之前,此人不能成为维那,就算他具备所有担任维那的条件——维那的安立所依也不行。如果从一开始他自己就是个维那,而不须任何人立名,那么从他住胎开始,此人就已经是个维那了;从胎中降生时,人们也可以说:“生了一个维那!”但人们并不这么说,因为成为维那要依靠许多其他条件。某位堪任维那的僧人——维那的安立所依,在有资格的任命者未宣布此人为维那以前,我们不能称其为维那。他本人也不会想:“我是个维那。”而一旦被分别安立为“您是维那。”人们就会称他是维那,他本人也自思:“我是个维那。”
 其它东西如马等都一样,马只不过是我们在马的身心二者和合之上,即因缘凑合之上,安立其为“马”,房屋也只不过是依靠安立所依安立而有的。一切法都是如此,只不过是依靠各自的安立所依而立名为“这个” 、“那个”,除此之外,不观待安立所依而由境这方面自然而有的,连微尘许都没有。
  我们也许会想:“那么好吧,如果一切法都只不过是安立而有,那末在金上安立为铜,及在柱上安立为瓶等是否可以呢?”这是不可以的,虽然只是安立而有,但安立必须要有一个合格的安立所依。
此安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
(1)是名言识所共许;
(2)不为其它名言量所妨难;
(3)也不为观察胜义的正理所妨难。
  这三种必须具足。
  所谓“为其它名言量所妨难”者,比如我们站在远处看一个稻草人,旁人告知“那是个人”,我们都相信了,后来有人去实地察看,确定是个稻草人后,回来对我们说“那只是个稻草人”,这样我们以前认定稻草人为人的感觉就完全消失了。这就表明此不是合格的安立所依。
 不仅如此,我们虽然可以随便安立“兔子有角”,但因为没有合格的安立所依故,不能成立这种说法。因此,我们必须以合格的名言在心上,在实际存在的合格的支分聚集上,安立“这个”、“那个”。所以,地方长官也是对某位合适的人选——合格的安立所依的安立,我们不能随便选一个又聋又哑的私生子担任官职。
  如果一切法是从自己这边而有,那就不需要观待安立所依的聚合,而必须从各自这边成立过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切法都要观待安立所依聚合才能成立。所以无自己这边有,无自性有,无实有。以地方上的首领为例,首领是由安立才有的。除此之外,从他自己这边成立过来的首领是没有的。然而我们似乎感觉“首领”是从他自己这边成立过来的,并加以执著,这就是我们所要破除的。
 “我”也是一样,从身心二者这边成立过来的我是没有的,这只不过是以名言分别,于安立所依聚合安立名言而显现为有罢了。这个立名的过程是这样的,:那边有安立所依,这边以能安立的分别与名言二者去安立,仅此而已。
  以房屋为例,假设新落成三座房屋,形状设计都同样巧妙。在给这三座房屋起名之前,它们不是一开始就成为“寝舍”等等。只有在房屋的主人与每座房子各起一名,如“这是寝舍”、“这是食堂”等之后,我们方能认为“这是寝舍”、“这是食堂”等,各座房子才会成为那样。这三座房屋的安立所依聚合,若未经能安立的安立是不会有的,所以,房屋也只不过是由名字与分别安立的罢了。不仅房屋如此,任何法都必定是所安立法,而不是安立所依。同样,名言的“我”也不过是由我的分别安立的。你我却一生试图认为“我”不仅仅是安立的,而是有一个生动的从它自己那边成立过来的,能感受到苦乐等一切的有力的领受者。
这种执我的心即是“俱生实执”或“俱生萨迦耶见”[102]。所执的能自存自立极为生动的“我”就是所要破除的。吉祥月称也说过:“这里所谓的‘我’是指某一能不依赖他物的本体或自性。这种东西不存在就是无我。”[103]
  名言的“我”只是依赖安立所依与能安立而安立的。《怖畏仪轨》中的:“一切法皆依他安立故。”以及《胜乐仪轨》中的“唯遍计安立犹如幻化”等,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如果要细说的话,我们所观察的应该是“所著理”,而非是“所现理”,所破除的也应该是“所著境”而不是“所现境”。这些可作一个摄颂:“分别安立故,须依安立所依与能安立,依他缘而生,无自己这方面之有,此等应决定。”
  关于所破之“所著境”,当我们观察“所著境”有无时,有一个不是安立的“我”,而是由自己这边成立过来的“我”于心中现起。因此,此“我”不只是依身心安立而是在身心之上成立过来的,这便是“所著境”。比如,你在黑暗时见到盘绳,乍见之下你于盘绳安立为蛇而自思到:“哎呀,一条蛇!”其后你忘了蛇是你安立的,开始感到蛇是从盘绳这边成立过来的。像这样的显现并不是所破,将这样的显现执为实有才是所破。同样,我们在观察“我”的时候,假设有人跑来称呼你的名字,先初你想:“有人在叫我。”在心中现起名言的“我”,后来那人说到:“你是个贼!”这时候你的这个“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开始想:“我不是贼!他在诬陷我!我无法忍受!”不断地说“我”、“我”,这个能自存自立鲜明生动的“我”在心中浮现。这里应知我们不破名言“我”的显现,也不破“我”是自存自立实有的显现,也不破能自存自立实有的“我”的显现,而是破“我”能自存自立而有,或“我”自性有,或自性有之“我”。
然后,不依靠身心二者而从自己这边而有的鲜明生动的“我”杳然消失了。先德说此是初得中观见,所以此人能获“佛陀所喜之道”。
 当我们这样观察,寻求所安立义时,一切法能自性而有的,连微尘许都找不到,而只在名言中显现为有的一切,因果作用都是不可辩驳的、合理的。以房屋为例,实有的房屋虽然连微尘许都没有,但是只要房子的因缘凑合,仅以名字与分别能安立而有的情况下,房子的一切作用都能办到,无有欺诳。镜中的容貌影像也不过是心中所现与名言而已,此外无任何本质的认可。虽然只是影像的显现,但其上有无污垢等的一切因果建立都是合理的,所以说:“名言中有即可为有,胜义中无即为无。”
若能真正了解缘起之义,便会对业果获得猛力定解,对业果逐渐重视。这就是说,从善因生乐果,从恶因生苦果,各各不乱而生的这个定律来自缘起。如能了知缘起之义即无自性,便能附带了知因果缘起在唯名言是完全无欺和合理的,亦即能对轮回涅槃的业果至心获得定解。然后我们可以说因为诸法皆依靠其它聚合而有,所以无自性有;因为无自性有,所以业果是合理的;因为一切因果作用是合理的,所以才会由种生芽,由芽生果等。不然的话,假设麦种是自性有的,那么麦种就绝不会变成麦芽;若儿童是自性有的,那么儿童就不会长成成人;若乐趣是自性有的,那么乐趣有情也就不会堕入地狱;若有情是自性有的,那么有情也就不可能成佛等等,过失众多。
  所以说,因果缘起与无自性二者相辅相成,是“中观应成派”的独特优胜之处。

从上面红字可以看出,不是讲自续派的见解,而是正宗应成见,“我们必须以合格的名言在心上,在实际存在的合格的支分聚集上,安立“这个”、“那个”。所以,地方长官也是对某位合适的人选——合格的安立所依的安立,”其依支分而有,明确看出是依所依而心识安立名言,是应成派世俗名言的安立。
那么究竟如何理解“轮涅一切法"?从“而只在名言中显现为有的一切,因果作用都是不可辩驳的、合理的。”和此颂中“能见轮涅”等一句是说空性所依的“有法”;可以看出还是说世俗中有的法,以上文字从没提到胜义法和无为法,所以我认为应该这样理解:轮回和涅槃中一切有的法。是世俗中有的法,轮回涅槃中否定自性后有的法。“亦即能对轮回涅槃的业果至心获得定解。”可以证明,轮涅中的一切有的法的业果获得定解。

欢迎拍砖。
发表于 2011-2-19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原文

“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且能破诸所执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此颂中[ 能见轮涅] 等一句是说空性所依的[ 有法] ; [ 从因生果] 等一句是说缘起的[ 因] ; [ 所执之境] 等一句是说[ 所立]。此颂意思是说:“一切法”是指从色到一切智之间的一切法,它们都是依自己的支分而有,所以在名言中[ 因果不虚] ;及破所破自性有所执境,通达实有或自性有的事物一丝一毫都没有,这便是[ 佛陀所喜之道]。

依原文似乎应这样来理解:
“[ 从因生果] 等一句是说缘起的[ 因],”任何一法皆为缘起的,无为法也是缘起的!那边需要“无生虚空”做为的条件,这边以分别心用“虚空”这样的名言来安立,在我们的心识中才能建立“虚空”这样的概念。这些所有的能安立之条件,皆为缘起之范围。没有这些缘起条件做为[ 因],“虚空”“无为法”这些名言之“”,又如何能安立呢?

结论:解读佛经需要遵循传承,像帕邦喀大师这样,即有传承又有实际修证的大师,他们的解释是不会错的。因为他们所说的这些都是他们已经证到了的。

[ 本帖最后由 small2 于 2011-2-19 17:11 编辑 ]
发表于 2011-2-19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从因生果] 等一句是说缘起的[ 因],”
---------------------------------------
这句里的第二个“因”字是指因明论式中的“因”。因为前面提到了“有法”,后面提到了“所立”。
也就是说:
轮涅一切法——宗有法,即“一切法”
破诸所执境——宗法(所立),即“无自性”
因果皆不虚——因,即“缘起有”
所以这句偈其实隐藏了个因明论式——一切法无自性,缘起故。这个就是常说的“缘起正理王”。

提到自续师恐怕是因为自续师所许的“相待缘起”也能包含无为法(常法),而事实师则只能在有为法(无常法)上说缘起。连自续师都能安立无为为缘起,则上部的应成师更不在话下。

[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1-2-19 18: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2-20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arrypotter 于 2011-2-14 15:03 发表
这句的翻译,如何理解呢?一切法当然是包括了“虚空”,那么是无为法,说“从因生果”,此为何意?


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法本不生生已還滅。
能見世尊說十二因缘缘生流轉還滅涅槃,從因生果皆不虛妄。
发表于 2011-2-2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名言的安立要求似乎很严格,但祖师们是以何安立名言的,还是值得深思吧。
我这里贴一段《心要疏》以供参考,如下:

巳一 四谛数量决定

诸求解脱者主要所抉择者,于其轮回、涅槃所摄二分决定;
此复轮回,则于能系缚因之集谛,与所系缚果之苦谛二者决定;
于清净分,亦于能脱轮回方便之因--道谛,与解脱果体--灭谛,二中决定,故于轮回四种流转还灭因果决定也。

[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1-2-20 10:29 编辑 ]
发表于 2011-2-2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痒应打手

多谢notwind和small2师兄的解释,看来我是对中观的名言范围缩小了,和俱舍论有很大的不同,多谢提醒。

这里轮涅一切法应是,从有为法到无为法,甚至胜义谛,凡是有的法,都是名言,都是无自性,都是缘起。

再翻书

菩提道次第学习问答 360则·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
【第三二四则】
问:抉择法无我无为法,无自性之修法,其概要为如何?
  答:凡修习过有为法无自性者,则对于无为法无自性之修习,既易且速,盖既知有为法无自性,即能知无为法亦无自性。何故先修有为法,后修无为法?因有为法是否无自性,学人易生起推度之心,而无为法是否无自性,则较为难。故须先达有为法无自性成立之理,而后易入于无为法。中观本颂说:「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无为法无自性:例如虚空,无为法也。此虚空之名,本系依虚空种种支分而安立,但吾人心中所显之虚空,则不觉其依支分上所安立之假名,而恒觉其为自性所成(不依他自成)。此种想像为自性所成之虚空,究其与支分,为一为异?于此当加判断。东南西北等,皆虚空之支分,如为一,则应无分别。如无分别,则言北方时,则不应有其馀各方。何以故?一故。又如为一,则诸方分成一,东西两方亦成一,则东降雨西亦降。如为异,除此支分外,则应有一不依支分而自性成立之虚空在,然实无此虚空可指。虚空虽是空无,但亦有东南西北中等可言,故可依此东南西北中等支分上,而安立虚空名。又如空性云者,亦不过于一切俗谛上,将一切实有之障破除之后,而安以空性之名。故虽性空,而其具足种种支分缘起和合之上,即可依之而施以假名若谓其有自性,仍依前法,一异求之,最终实不可得,则能知其非自性成立必矣。


菩提道次第略论
戌二、成立无为亦非实有

“即许无为法真实者,亦必应许能相所相,离系因果,能量所量等一切建立。若无为法与其能证、能相、能量等无关系者,则一切无关系法,皆应成为能相所相无理避免。若谓有关系者,然实有自性法不应待他,故亦不能立其关系。

若谓有为法性空者,是说彼法无彼自性,故是断空,然真如有自性,故是实有。上句是抉择有为法自性空之最大歧途,是毁谤有为缘起之断见。后句说真如有自性,是增益实有之常见,故是邪解真空之义。

子一、明胜义之体相
言胜智者,谓非凡是圣智所得。要智差别如所有智所得乃胜义谛
............
《六十正理论释》云:“岂涅槃亦是世俗谛耶?答曰,如是。”又云:“故涅槃亦唯于世俗谛假立。”此义是说,安立涅槃胜义谛为有者,亦唯就世俗谛名言识前而立。非说此宗许涅槃为世俗谛。彼释自说三谛属世俗谛,涅槃即胜义谛。《入中论释》亦说,余三谛属世俗,灭谛属胜义故。又外难曰,若涅槃亦于世俗安立为有,则与说是胜义谛相违。答曰,胜义谛亦唯由世间名言而说,故凡立为有者,当知皆由世间名言增上安立。


广论
[科]酉二 明所破义遮破太狭


由是眼等有为,于自性体非可为有,于以法性所立性中,亦不可有,故随于何性皆悉不成,真胜义谛虽于法性所立性中,而可为有,然立此性非无新作及不待他,于自性体亦无少许,故亦惟于名言说有。言新作者,谓先无新生之所作性。不待他者,谓不待因缘。

如上等等。

我的理解,若胜义是常法,不观待因缘,且不是新作,从来没有迁变,如是则胜义也有自性,则世俗也应有自性,则生死涅槃一切不得建立。若胜义有自性,则“能相所相,离系因果,能量所量等”都不能建立。如此有为无为胜义谛一切法都缘起而有,都无自性。
略说胜义和世俗,依理智去掉自性后,有二,1、瓶之无自性成就  2、无自性之瓶。如此“无自性成就”是为不欺诳,是为胜义谛。所得无自性的瓶,是为名言有,是为世俗谛。同理。依安立处而安立之胜义谛有,是为世俗谛,是为名言有。而“无自性成就”是如所有智所得胜义谛。
有些深奥,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请各位大师提出意见,多谢各位的关心提点,晚辈谢谢了,顶礼。
发表于 2011-2-2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为法是根据逻辑上的关系,从有为法推导出来的。
比如:
1:虚空定义为:没有物质滞碍。
这是由"有滞碍“根据逻辑关系的需要而来的。而"有物质滞碍“是有为法。
2:比如一些否定句:
假设一个为真的前提:屋里只有的动物是大象。
那么推论:屋里没有狗。这是对的。
这个推论就是无为法。
如果推论,屋里有狗,那就是一个错误,算不上无为法。无为法也要是一个正确的结论(法)。

当然推来推去还是有范围的,就是不要用特定为空性的思考方式进行推导。
空性有专门的讨论方式。除了这个空性(胜义)的专门的讨论方式,都是世俗谛的讨论,那也就是有为法与无为法了。
比如:
1:空性可证,这是的世俗谛的内容。
2:空性如何证,这是世俗谛的内容。
3:乐以及一切相都有空,这是世俗谛的内容。
4:为何积累福德智慧资粮,然后以乐为所缘,证空性。这是世俗谛的内容。
5:为啥不自我破坏福德资粮,以受苦为所缘,证空性。这是世俗谛的内容。
6:证空性的过程特征是什么。这是世俗谛的内容。
7:空性的特征是什么。这是胜义谛的内容。
8:苦空性的特征是什么。这是胜义谛的内容。
9:乐空性的特征是什么。这是胜义谛的内容。
10:一切相的空性的特征是什么。这是胜义谛的内容。
11:证空性对现象界的发生有什么作用。这是世俗谛的内容。
以上列举,有劲看的大德恳请斧正。
发表于 2011-2-2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找不到舊帖討論的緣起與緣生差異,以下是印順法師的觀點

依緣起而成的生死相續,佛曾說了「緣起」與「緣生」。佛說緣起與緣生時,都即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等。這二者的差別,向來成為難題。緣起與緣生的內容相同,為什麼說為二名?這二者的意思,是多少不同的。緣起是動詞;緣生是被動詞的過去格,即被生而已生的。所以緣起可解說為「為緣能起」;緣生可解說為「緣所已生」。這二者顯有因果關係,但不單是事象的因果,佛說緣起時,加了「此法常住、法住法界」的形容詞,所以緣起是因果的必然理則,緣生是因果中的具體事象。現實所知的一切,是緣生法;這緣生法中所有必然的因果理則,才是緣起法。緣起與緣生,即理與事 [P150] 。緣生說明了果從因生;對緣生而說緣起,說明緣生事相所以因果相生,秩然不亂的必然理則,緣生即依於緣起而成。
  從緣起而緣生,約流轉門說,有兩個重要的意思,不可不知。一、無明緣行到生緣老死,好像有時間前後的,但這不是直線的前後,螺旋式的前後,是如環無端的前後。經中說此十二支,主要即說明惑、業、苦三:惑是煩惱,業是身口意三業。由惑業而引生苦果,依苦果而又起煩惱,又造業,又要招感苦果,惑業苦三者是這樣的流轉無端,故說生死是無始的,有情一直在這惑、業、苦的軌道上走。人世間的相續流轉,有前後的因果相生,卻又找不到始終。像時鐘一樣,一點鐘,二點鐘,明明有前後性,而從一到十二,十二又到一,也不知從何處開始。佛在這環形的因果相續中,悟到了因果間的迴環性,所以說生死無始。故因與果,是前後必然而又無始終的。如十二支作直線式的理解,那因更有因,果還有果,非尋出始終不可。佛說「生死無始」,掃盡了創造的神話,一元進化等謬說。 [P151]


聲聞常道以緣起生滅為元首,大乘深義以無生真諦為第一,這多少是近於大 乘的解說。如從『阿含』為佛法根源,以龍樹中道去理解,那末緣起是處中說法 ,依此而明生滅,也依此而明不生滅;緣起為本的佛法,是綜貫生滅與不生滅的 。所以,這裏再引經來說明。『雜阿含』二九三經,以緣起與涅槃對論,而說都 是甚深的:「此甚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 寂滅涅槃。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 ,不生、不住、不異、不滅」。這說明在有為的緣起以外,還有更甚深難見的, 即離一切戲論的涅槃寂滅──無為。又『雜阿含』二九六經,說緣起與緣生。緣 起即相依相緣而起的,原語是動詞。緣生是被動詞的過去格,即被生而已生的, [P38] 所以玄奘譯作緣已生法。經文,以緣起與緣生對論,而論到內容,卻都是「此有 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十二支,成為學派間的難題。薩婆多部依緣起是主動, 緣已生是被動的差別,說因名緣起,果名緣生。即從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生緣 老死,凡為緣能起的因說為緣起,從緣所生的果說為緣生。緣起、緣生,解說為 能生,所生的因果。大眾部留意經中說緣起是「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 法界常住」的特點,所以說:各各因果的事實為緣生,這是個別的,生滅的。因 果關係間的必然理性為緣起,是遍通的,不生滅的。
  今依龍樹開示的『阿含』中道,應該說:緣起不但是說明現象事相的根本法 則,也是說明涅槃實相的根本。有人問佛:所說何法?佛說:「我說緣起」。釋 迦以「緣起為元首」,緣起法可以說明緣生事相,同時也能從此悟入涅槃。依相 依相緣的緣起法而看到世間現象界──生滅,緣起即與緣生相對,緣起即取得「 法性法住法界常住」的性質。依緣起而看到出世的實相界──不生滅,緣起即與 [P39] 涅槃相對,而緣起即取得生滅的性質。『阿含』是以緣起為本而闡述此現象與實 相的。依『阿含』說:佛陀的正覺,即覺悟緣起,即是「法性法住法界常住」的 緣起,即當體攝得(自性涅槃)空寂的緣起性;所以正覺的緣起,實為與緣生對 論的。反之,如與涅槃對論,即偏就緣起生滅說,即攝得──因果生滅的緣起事 相。緣起,相依相緣而本性空寂,所以是生滅,也即是不生滅。釋尊直從此迷悟 事理的中樞而建立聖教,極其善巧!這樣,聲聞學者把緣起與緣生,緣起與涅槃 ,作為完全不同的意義去看,是終不會契證實義的。若能了解緣起的名為空相應 緣起;大乘特別發揮空義,亦從此緣起而發揮。以緣起是空相應,所以解悟緣起 ,即悟入法性本空的不生不滅;而緣生的一切事相,也依此緣起而成立。三法印 中的無常與涅槃,即可依無我──緣起性空而予以統一。大乘把握了即空的緣起 ,所以能成立一切法相;同時,因為緣起即空,所以能從此而通達實相。大乘所 發揮的空相應緣起,究其實,即是根本佛教的主要論題。緣起法的不生不滅,在 『阿含經』中是深刻而含蓄的,特依『智度論』而略為解說
发表于 2011-2-2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因缘法,目的只有一个,什么目的呢?
什么目的呢?
什么目的呢?
什么目的呢?
又问了三遍,答案是:
一切世俗谛的(不管有为法,还是无为法)都必须是作为因缘生起或者入灭。
那么:
生命的现象,尤其是意识的现象,必须如理生起与消失;(因缘法则含遍一切世俗谛的法,所以包含了生命的现象)
那么,造了恶业(不造善业)的人,一辈子都在貌似享受,他必须如理去享受恶果;(生命现象含遍了人)
那么,既然一个造恶业的人没有享受恶果,那么他必须投生完成这个恶果的享受;(这就证明了轮回:轮回就是报应,报应就是轮回,二者不可分。)
翻译成现代的推论方程,也很简单
世俗谛就是因缘(生灭)法=》
生命是世俗谛-->生命会生灭=》
造恶的(不说是什么东西)是生命-->造恶的必受恶报作为恶的结束(造的恶不能以善果结束因缘,这像原子弹不能由火柴点燃一样是世俗谛规律)
生命死了,恶果未受-->必须通过投生完成恶业果报(这就是轮回,说明轮回不需要依赖他物承载--比如阿赖耶识)
这就是“从因生果皆不虚”第一层意思
结束这种状态有没办法?
根据“因缘法则”,不断的造善,会出现另一个结果。有福,有智慧。有福就有闲工夫,有智慧就能分析问题。
有闲工夫有智慧(这是现实事实能见到的一群人),能够思考“因缘法则”的另一面。
那一面呢?
那一面呢?
那一面呢?
问三遍:
那就是  反思“因缘法则”。缺少福德智慧是没办法反思“因缘法则”的,所以说思考“空性”能够消业,没福少智也是做不来的(这也是因缘决定的)。所以宗大师特别强调集资净障。因为缺少福德智慧,就是没时间、缺少智慧。因为能够思考空性就是有福德有智慧。这是因缘法则所决定的。所以受生为人,基本就是有福德有智慧。
。。。。。。

[ 本帖最后由 风火 于 2011-2-21 16:06 编辑 ]
发表于 2011-2-23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这句的翻译,如何理解呢?


個人的理解是:
以佛知見一切生滅有為與不生滅無為法,从無自性空因、無自性空缘而生無自性空果,此从因生果缘生法常住、法住法界皆真實不虚妄。
按:此佛知見即是空性見。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


→一切法当然是包括了“虚空”,那么是无为法,说“从因生果”,此为何意?

是說:一切法畢竟空,“从因生果”缘生法畢竟空寂不生不滅之義。
怎說呢?
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則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是指[从因生果]之因緣所生法中的[一心三觀]的佛知見。
此佛知見即是

一[空]一切空的真諦,
一[假]一切假的假諦,
一[中]一切中的中道義。

也就是中論所說的因緣所生法,此一法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三觀空性見。。
因此所謂[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這一句話最重要在於第一個字:[見]。
此[見]當然是指中論中所說的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三觀]的佛知見而言。
因為佛說[从因生果]的是無自性(空)因、緣、果法的佛知見。
而不是外道也說的[从因生果]的有自性(或無因)生果的邪見。


中論中論卷第四
龍樹菩薩造梵志青目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发表于 2011-2-23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說因緣法

緣起與緣生有差別

緣起是由其因而立的名言,

緣生是由其果而立的名言。

譬如說:緣起的因,因缘已生的果而不說緣生因。

俱舍論九曰:
「諸支因分,說名緣起,由此為緣能起果故。
諸支果分,說緣已生,由此皆從緣所生故。」

唯識述記十六曰:「瑜伽五十六說:因名緣起,果名緣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5:58 , Processed in 0.03523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