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景宗

藏漢合璧蓮華生大師中斷道除遣祈請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阳散人 于 2010-10-12 22:54 发表
呵呵  好久没有进坛子    :lol

我听我的师傅说  宁玛派是非常注重祈祷文的,而祈祷文的很重要的一个功用就是 增加自己对于上师的信心。
我有时候,在缓慢的吟诵祈祷文的时候,恍如梦中,等你回过神来的时候,时 ...


這篇祈願文各教派都念誦,所以我們在翻譯整理時仍按翻譯格魯派典籍那樣嚴格保證忠於原文和規范譯例,這樣就不給人留以任意發揮和猜測的空間。所以乍看也許不好懂,但如果依據藏文講說,就能看到優勢,這應該比讓人容易望文生義強。 由於是翻譯而非改寫,所以不可能像直接由漢文創作的文章那樣流暢上口,據說藏譯梵的典籍大多不如西藏大德直接寫的文獻上口,但并未因此失去其公認的權威地位。 說到上口,個人感受不同,有佛教出版社的人士讀到這篇譯文後專門和譯師聯系約稿,盛讃新譯文字典雅優美、超過前人。 所以選擇新譯還是舊譯,完全是個人的抉擇,我都很尊重,無須辯論。 同時非常歡迎批評指正新譯,但建議最好依據藏文,具體指出那處不妥,否則空泛地講不如舊譯,意義不大。 我的個人感覺,這篇譯文是我大約十年來參與編輯藏譯漢最成功的譯文之一。 敝帚自珍,請多海涵,但這是我由衷的感受,誰願意扔磚頭,悉聽尊便,恕不奉陪。:lol
发表于 2010-10-18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問題:

1、左手執持普巴篋
“篋”:小箱。藏文“Pu-sTi”是否是“篋”?我懷疑是梵文保留在藏文的變體。梵文原有“Pu sti ka:”:經筴

2、於印度土蕃邊界
“土蕃”和“吐蕃”,哪個更官方標準或者說史實?《藏漢大辭典》用“吐”,《辭海》、《唐書》用詞為何?手中無書,請大家查證。

3、蓮華之華冬亦生
“Me tog Pda ma”能否考慮“Pda ma”是梵語用詞,漢音譯為:“鉢多摩”。則譯文為“鉢多摩華冬亦生”。

另外,可有好事之徒,依據文句,尋找對應的蓮花生大士畫像,徵求譯師意見,製作一個圖文合一的貝葉式經函?
发表于 2010-10-1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分享!顶礼至尊莲花生大士!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云水堂主 于 2010-10-18 14:48 发表
1、左手執持普巴篋
“篋”:小箱。藏文“Pu-sTi”是否是“篋”?我懷疑是梵文保留在藏文的變體。梵文原有“Pu sti ka:”:經筴

2、於印度土蕃邊界
“土蕃”和“吐蕃”,哪個更官方標準或者說史實?《藏漢大辭典 ...


非常感謝提出這些極有建設性的問題。 已經和譯師討論,答覆如下:

1. 您的猜測很正確,Pu-sTi是梵文的變體。 在漢譯,似無特別固定的譯例,但一般用“梵篋”,表示貝葉經及函/筴,或者說外觀是此類型的經/書,此時“篋”也不再指小箱子。 譯文此處的“篋”就是“梵篋”之略,前人似也有這樣用的,應該沒有錯。 但您提出這個疑問後,譯師又查了些資料,發現一般固定用法(這不能算規定或標準),“梵” 和 “篋”不分。  所以爲了語義更清晰,此句改爲“左持普巴之梵篋”。此外原文是“普巴的梵篋”,這樣一改意思就清楚了,避免產生“普巴和梵篋”等錯誤理解。

總結: 第三段,咒後第四句, “左手執持普巴篋”, 改爲“左持普巴之梵篋”。

2. 規範用法當爲“吐蕃”,儘管也有寫作“土蕃”的。 本文中的bod究竟如何翻譯,是費了翻心思的。 “吐蕃”究竟是貶義還是褒義,在學術界有爭議,但考慮到此文所描述的歷史事件背景,“吐蕃” 比“蕃”(簡單的藏文音譯)似更匹配。其他考量尚有很多,此處就不贅述了。 此外,譯師認爲 “尊爲吐蕃之日時”一句的“爲”還是以“作”來代替更準確,所以也一併改了。 順便說明一點,文中的一些藏區的地名稱呼,如“藏”、“蕃域”,都是普教授在近年藏文界的研究討論基礎上選定的。

總結:1)第四段,咒後第三句,“於印度土蕃邊界” 改爲“於印度吐蕃邊界”。  2)第八段,咒後第一句,“尊爲土蕃之日時” 改爲“尊作吐蕃之日時”。

已請管理員師兄將第一貼內的文字及上傳的附件根據以上改動更新。


3. 這一條恕未接受, 理由如下: 1)“鉢多摩”是一個相對比較生僻的音譯譯例,恐怕讀者不易理解。 2)“蓮華”在文中尚有多處出現,最重要的就是“蓮華生”,若改用“鉢多摩”實屬不妥;如果只此句用“鉢多摩”,未免突兀,而且在同一篇文中不是萬不得已,盡量不要將同一詞譯成不同漢文譯例,以免增加讀者不必要的負擔。 3)“蓮華之華冬亦生”是一字不差的將藏文翻譯過來,應該沒有如何問題,也非常容易理解,當然可能不如您建議的句子優美,而且“蓮華之華”在漢文有“廢話”之嫌,但是i)這種用法恰恰能反映藏文的嚴謹,不違背因明的原則(我前面帖子提到過,翻譯、編輯時我們沒有因此文是伏藏就不遵循我們摸索出的翻譯格魯派典籍的方法和程序)  ii)考慮到此文的特殊加持力,翻譯時像對待咒一樣,不敢爲潤色而減字。    所以決定不改,請見諒。

您的建議是此文貼出三個月來最有幫助的反饋,再次深致謝忱。 同時代表譯師向諸位法友致歉,改動必然給大家造成不便,這是我們當初考慮不周全所致。 同時再次懇請諸位利用這個平臺對譯文提出更多建設性的批評和建議。

[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0-10-21 02:2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0-2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左手執持普巴篋” 改爲“左持普巴之梵篋”
“於印度土蕃邊界” 改爲“於印度吐蕃邊界”
“尊爲土蕃之日時” 改爲“尊作吐蕃之日時”
“蓮華之華冬亦生”
:loveliness: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大段,咒後第三句“左手結作鉤召印",  其中"鉤召印"原作“勾召印”。  宋譯如法賢三藏的《佛說一切佛攝相應大教王經聖觀自在菩薩念誦儀軌》,作“勾召印”, 而唐不空三藏則譯作“鉤召印”,這都是正確的。 但譯師考慮此字藏文本意是有“鉤”的意思,也形象,并且一般說來不空三藏更權威,所以此處改爲“鉤召印”。  這不是改錯, 也不影響念誦,只是求譯文能更佳(good-better)。  另外, “勾召”如果是個動詞,最好還是用“勾”。

前面的附件都已請管理員師兄幫助更新,所以現在本貼中的正文和附件均爲最終版, 懇請各位使用和流通這最終版。 其他就沒有任何變化和遺憾了,應該很接近完美了吧。:)
发表于 2010-11-2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页的就是最新更正的版本吗?

我们往往看的是第一页,我电脑看不了PDF格式的任何文件.

只能看WORD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m0012001 于 2010-11-24 09:38 发表
第一页的就是最新更正的版本吗?

我们往往看的是第一页,我电脑看不了PDF格式的任何文件.

只能看WORD


主貼和所有續貼的附件都已更新,全部是最終版,舊版已煙消云散:lol 。  多謝提出這個問題,正好澄清一下。
发表于 2010-11-2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天好好读一读。

听说过一种说法:要想复兴西藏的佛教,需要好好祈请莲师。类似的说法:要想复兴蒙古的佛教,就要好好祈请众生怙主至尊法王八思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故乡 于 2010-11-24 11:03 发表
哪天好好读一读。

听说过一种说法:要想复兴西藏的佛教,需要好好祈请莲师。类似的说法:要想复兴蒙古的佛教,就要好好祈请众生怙主至尊法王八思巴。


復興蒙古佛教,也應該啟白薩迦班智達和三世嘉瓦仁波切吧。 薩班最初將佛法帶給蒙古大汗,而三世嘉瓦仁波切使佛法重新傳入並且發揚光大。
发表于 2011-1-2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思巴文……
发表于 2011-1-26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青鬃狮子 于 2011-1-2 23:39 发表
八思巴文……


當然八思巴大師也是貢獻極大。
发表于 2011-3-1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法宝,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1-3-19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分享!顶礼至尊莲花生大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2:43 , Processed in 0.03488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