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老一辈的西藏和尚的风范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6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議發個 "兩岸一心送書到神州" 的帖 !
先聲明:別找我 哈!:lol
发表于 2010-3-2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善如水:
.......你在电视上听到“两岸一心。。。”,都不必听下去整个活动题目,也会知道,一,有人死了;二,让你给钱。

幸好是在Internet上:funk:

[ 本帖最后由 福智學員s 于 2010-3-26 14:23 编辑 ]
发表于 2010-3-26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疯子 给 仁波切洗脚的故事 非常感人 悲心应是内心深处的感悟 而不是流于表面 受益!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我的一个好朋友写的。她老师也是那种典型的老和尚,我也认识。她偶然心情好就写一篇师徒之间的趣闻,或感想,什么都有,杂七杂八,总的题目叫《索家老师的下午茶》,写了很多年也没多少篇,可是读来很有趣,很能带出老辈和尚那种独特的性格、风范。







婊子养的娃


两礼拜前师父提过的藏族谚语,流传在知识分子中间:

不是师父传授的学问,好像偷来的赃物无法对外显摆;
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好像妓女养的孩子生来没爹。

家师拜过几十位师父,收集修法和传承,不仅大小灌顶齐备,同一本尊来自不同教派不同修法的传承,只要听闻有具德者传授,便不顾山高路远去求学。想必肚子里,哪怕针尖大的学问都有出处来历,不是没根儿的。

这话虽然记了,一直犹豫没写下来,深感不宜广传,打击面实在太大了——书上看来的,全当是妓女生的娃,那书店,不就是妓院吗?自己打小就跟这样的娃一起长大。

很怀疑老师自己关于这句话的信奉程度。记得前几年,对开示空性的经典兴趣奇高,各宗各派的表述,来回比对着看,也爱打听这类问题,当然都是私下的。虽然没挑明,师父似乎知道。有次聊起什么,他突然感叹,自己年轻时候,也喜欢看跟空性有关的书,师公嘱咐他好好修行,不用着急学这块,将来自己慢慢就懂了,他不信,依旧广闻博览。几十年后,根据自身在教证两方面的见识,回想师公当年告诫,觉得相当有道理。也开始劝导自己的学生,不用那么着急了解空性——如此现身说法之后,看到明晰新奇的表述,我还会忍不住凑过去琢磨一番。大概都要这么一茬一茬倔强地明白过来。

---------------------------------------------------------------



轻重

帮师父收拾唐卡。先把最上一层的黄绸子铺好,我使劲扯住顶端的卷轴,师父从下方卷上来。卷好后,用缝在卷轴两侧的红色细绸条缠绕捆绑好。师父配合动作,边干边说,先用藏语韵文自言自语,再换成汉语给我听:

卷唐卡时要像心怀深仇大恨,缠绳子时要像伺候重创伤员。

多年来每次都是这个程序,边干边说。扯得不够紧,会埋怨我心中恨得不够深。


---------------------------------------------------------------


汉地


年轻时候在家乡,师父的师父对师父说,他将来要去汉地生活。康定吧,当时那么想。康定是甘孜地区汉藏商贸中转站,也被认为是汉藏分界线,再往东,便是藏人心目中的汉地了。可师公说不是。他使出最大力气,敢想到最远的地方就是成都。


三十多岁时,师父第一次梦见到北京,同一个梦里,当地行政级别最高的干部,在低处仰脸帮他穿靴子。因为平常与这位干部没有交往,看起来有点古怪。师父按修行习惯,把梦境记下,并暗暗判断梦兆吉祥。


1986年,师父来北京工作,至今20多年,走在街上,还经常被好奇人打探从哪里来的。大概因为他从来不穿汉人和俗人的衣服,无论冬夏,都是端严洁净的藏式僧装,只是外面披裹的袈裟,随季节有厚有薄。


有一位客人,爱好收集名僧袈裟,缠着师父要一套,师父说自己也只有一套替换的,给不了。还有一位客人,不知道谁出的主意,非要从他穿的衣服上剪一块布留作纪念,也被拒绝了。聊起这类不靠谱的事,师父说,刚到北京那些年,在街上走,经常有人对他作出嫌恶的表情,甚至吐口水。如今大家纷纷,把见到摸到他的袈裟,认为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放在20年前,让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


---------------------------------------------------------------
礼物


《师父给我的礼物》
我向师父要礼物,这样开口:其他师父、活佛都给弟子贵重的东西作为礼物,比如戒指,项链,护身符,您从没给过我。
师父是这样回答的:跟其他老师、活佛相比,我既没有加持力也没有经济实力,连保护弟子的护身符也给不了。但是我曾传法给你,这些法包括:
第一,怎样做人是高级先进的;
第二,改变自己的坏思想坏作风;
第三、怎样修行佛法。
第三点做好了,前面两点自然圆满。
比如说,传皈依时,平常在自己头顶上观想,吃饭时在喉咙上观想,走路时在右肩上观想,睡觉时在心口上观想。显宗上说,是在四威仪的行、住、坐、卧中,不断修法,密宗上说是在四位中不断修法。如果你能坚持不懈修持,就会得到我给你的最大礼物。一旦得到这个礼物,它不仅会伴随你度过今生,还会被带到来生,处在两者之间的死亡中阴,你也可以享用。
这个修法也可解释为六随念,即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施、随念本尊。其中的关键是“正知正念”,正念是不失念,不要忘记的意思;正知是指忆及取舍之处所,随时用心考察,所想所言所行是否如法。“正念”只要持住就好,“正知”需要分析,因此“正知”比“正念”更加微细。他俩是真正的护法。如果没有这两个,外面那些眼睛又大又圆,梳着爆炸头的护法,也并不存在,我就是这么想的。
不知道你会不会满意,但除此之外,我没有其他的礼物可以给你。


以上,是师父口授一句,我记录一句,共同创作完成的小品,名字也是他起的《师父给我的礼物》。
以前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上周见面时,我提到明年对自己有些特别,希望师父能送自己一个护身符,他当即嘲讽说,“学佛的人还需要护身符?”过后,对此开玩笑:“送你个金戒指吗?”我说:“如果戒指,那要带钻石的,您从来没给过我加持物,连护身符也没给过。”师父兴致勃勃想一会儿,取出纸笔:“来,我说你写。”还没开口,来了客人。当晚没再提。
昨天,叫我过去,备好纸笔,和两大本-藏汉辞典和藏汉佛教词典,他来一句,我一笔一划听写。
师父刚说完第一句,我就急了:“我没跟您要过贵重礼物啊,只要过护身符。金镶钻,还是您先招我的。”师父指着信纸:“就这么写!”
好吧,为了增强文本的文艺性和可读性,修饰部分事实的笔法我也干过,看来报应这种事是有的。
讲到“坏思想坏作风”,我嘴角微微撇一下。他马上问:“用这些词,让你觉得丢脸吗?”“有点儿。”实话实说。“我倒觉得挺准确。”
平常连汉文报纸都不看,510个字的文章查了4回辞典,但在大多数用词上,师父颇为自信。
密宗上说的“四位”,遵师嘱没有展开解释。感兴趣的可以查随便一本佛教大辞典。
不明白师父把我按那儿写这篇小品的目的是什么。他不知道我有blog,甚至不知道有博文这种自恋文体的存在。也许是他最近找到的新的消遣方式,教我写作文。




---------------------------------------------------------------



期望


陪师父吃饭,说起认识这么久,很少听到鼓励话,“那是因为我对你们的期望很高。”说这话时师父高高举起手往上够,几乎站起来。

扯到别的,旧人旧事,最后聊起他一位师伯,师父的“师父的师父的弟子”,比师公年长一些的同辈,曾被仇家用刀砍开脖子,他完全没所谓,该干嘛干嘛,过了两天,找出补鞋的粗针线,自己动手把头颈分离的地方缝合起来。师父感叹,自己年轻时候这位师伯还健在,过去身边就可以遇到这样的修行人。

被吓唬这么多年,我面无惧色地听完,说:您脑子里全装着这样的故事,那对我们的要求确实挺高的。


---------------------------------------------------------------


庄稼与和尚

陪老师喝茶,提起正是天寒地冻,老师想起一句藏族谚语:


庄稼与和尚,都可能一晚上就没。

意思是,庄稼收割晚了,一夜霜冻,庄稼人一季白忙;和尚梵行清净几十年,一个晚上没守住,戒体尽坏。修行向上一着渐行不易,往下可一泄千里。




---------------------------------------------------------------




没有疑悔


家师夸某人侃价在行,一万二的东西被她侃到三千拿走。我说有时候侃不动,觉得卖家也不容易。师说:“你和商人之间只是利益关系,你取物他取利,如果亏本对方是不会卖给你的。所谓不好意思不过是内心软弱罢了,不要和慈悲瞎联系。”我问:“慈悲心不是要为他人着想吗?那真正的慈悲心是什么?”师回:“没有疑悔。”继续说:“所以真正的供养布施不在钱物多少,而是能否坦然,生起欢喜,不会后悔。很多人供养布施后会跟对象计较,与他人比较,或对外炫耀,这样的供养布施本质上仍属于贪心一种。”


---------------------------------------------------------------


手印

在师父家发现一本画册《无色界》,一位藏族画家创作的现代艺术作品。运用大量西藏的色彩、符号元素,抽象加拼贴,沉厚绚丽,光怪陆离。师父说完全看不懂,“也许画家自己也不是很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吧。”

画册装帧精美,分不同主题,翻到《大手印》这部分,第一幅画,墨笔细线勾勒出一只手掌的形状,手掌里描了许多小人儿,或单独,或两两结对,摆出各种姿势。仔细看,所有二人组合都在过性生活。我把画册端到师父眼皮底下:瞧,双修。师父好奇地拿过来看,放下后,讲了一段故事:

“肖嘉”在藏语里有很多意思——双、对,手印,印章——都这么说。嘎举派的大手印,可不是指用手比划出什么姿势,或金庸先生武侠小说里的某种武功。

在我们家乡,炒青稞或给大众煮茶,一般用一种很大很厚的铁锅,不是家家置办得起,需要了就到有锅的人家借用。一次,一个穷人帮地主家炒青稞,不慎将铁锅摔裂了,地主非常生气,一把抄起滚烫的锅,砸在穷人头上,烧坏一块头皮,从此那部分再也不长头发。后来,这人每逢遇到谢顶的人——不管是天生,还只是因为上了年纪——都要把人家拉到一个角落,偷偷问:你也把别人的铁锅摔坏了吧?

那位藏族艺术家,对大手印的看法,跟我这位老乡对谢顶的看法差不多,仅仅,也恰恰展现了他自己的认识水平。


---------------------------------------------------------------


营养

与师父见面频繁,没那么多“知识”可教可学,也没教学计划,大多聊到哪里随手抄起藏汉词典一通乱翻,先找概念,再找解释,然后引申去说,更多时候只是闲扯,虽然称为“老师”,也恪守应对礼数,多年下来,他正襟盘坐不变,我在对桌恭谨良顺依然。

家长里短也是不同的。聊起共同认识的某人,待人做事一曝十寒,老师说: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就像夏天的水,忽高忽低的。

每回都讲几句藏族谚语,如果想表达“只要达到目的,手段不好看也无所谓”,就说“有好吃的,我的肚子就胀一胀吧”。谈到世俗欲望,“对面坐一百个说话特别给面子的人,不如坐一个女人的屁股。”

看到我经常掏小本记,老师很诧异,我解释:现代人说话干巴巴的,没营养,这样的语言才有意思。老师:从前藏族人就这么说话,平常信口拈来,既含老旧俚语,也有即兴自创,现在年轻一代不会说了,他们的表达越来越贫乏,缺少趣味,像被强盗抢光了一样。


---------------------------------------------------------------


做人要顽强


入住新居,请师父来念经。准备了新坐垫,并特意垫高垫软。入座后,师父俯身检查垫充物,说,太软了。答:因为您来才准备的,平时地板上就一层方垫而已。师父点点头,说:坐具卧具稍微硬些好,平时用惯太软的,将来生活变化会受不起苦。

一日,家师突然惆怅,说自己老了。我当是一时心血来潮,但好奇为什么有这话。师父说:“我一向如此,内心想到什么事,马上就要动手做,从来不会跟自己,等等再说。每天早晨,不管几点,只要睁眼,马上起身。但今天醒来后,我竟然想,再睡一会吧。这在以前从来没有过,所以猜,是不是老了。”“当然不是了,照您这标准,我就没年轻过。”

学过一段吹箫,后来被学医的表妹以“会造成子宫下垂”劝阻了。放手前曾向家师炫耀,师父听说后很有兴致,让我好好练,怎么练呢,举出家乡和尚练习吹特长骨号的方法:先在空气里吹,吹响后,把喇叭儿那头儿没在水盆里吹,水里能吹响,放进融化的酥油里吹,然后是越来越粘稠的酥油。基本思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在家时,师父常说一句话:做人要顽强。




---------------------------------------------------------------


希望

问师父:您修学佛法的年代,条件和环境比现在艰苦很多,做这些事毫无希望可言,到底凭什么坚持下来的呢?

师父回答:我小时候,我们寺院有位老和尚,不好年景刚开始没多久,对大伙说:“没事儿的,这种局面长不了,等到秋收,一切就会过去”。秋收过后,越演越烈,说:“没事儿,过了年一定会好起来。”新年过去也没好转,他再说“种种迹象表明,夏种时节一切将恢复原样。”每次他都能从身边找到几件芝麻小事作为情况很快好转的证据,屡测屡不中。

文革升级到武斗,隔壁村两位当权派被另一造反派系的人打死,尸首扔在两村之间的水沟里。师公利用自己在村民中的声望,逐家劝诫:管好自己的事,不要参与这些运动。(文革期间,全村如同与政治绝缘,男耕女织,与世无争,没有任何运动伤亡。)因为料到老和尚肯定要就此发言,师公特意派遣师父去代为规劝,一定要闭嘴。师父进门时,老和尚正跟寺里一位堪布吃晚饭,听师父转述完,边捏糌粑边不以为然地说:原先权力那么大的人都被推翻了,不正说明运动很快要结束了吗。这话逢人便讲,不久老和尚被工作组带走,在学习班关了八个月。

虽然全寺院乃至全村人都觉得这个老和尚说话没谱儿,但由于太过能说会道,每个拜访他的人,去之前哪怕做好思想准备,出门时仍然满怀希望。




发表于 2010-3-2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上善朋友的文,才知道也有八卦,八卦的质,八卦的文不下于上善的。
发表于 2010-3-27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蛋、流浪猫和佛

发表于 2010-3-2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LGX 于 2010-3-27 10:57 发表
看过上善朋友的文,才知道也有八卦,八卦的质,八卦的文不下于上善的。

与上善老大的风格很像,还要细腻些、流畅些、好看些。
:loveliness:

看上善老大贴的不过瘾,跑去她博客看了个遍。
很怀疑她信佛吗?
还是上善老大的文章看的舒服。
字里行间透着老大为人处世的慈悲。

[ 本帖最后由 eff 于 2010-3-27 13:30 编辑 ]
发表于 2010-3-27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蛋、流浪猫和佛

孤儿【不敌蛋】被临时送进收养人洛舟舅舅家,这是一个做学问的藏人家庭,可是几个星期后,来了一个38、9岁的活佛,真的管洛舟叫舅舅,原来他才是洛周舅舅的亲外甥,从印度修学刚回来一年,整天穿着在【不敌蛋】眼中看来,象黄袍马褂一样的半旧衣裙,白天洛周舅舅上班的时候,他静静地看书,静静地看电视,说出话来,象从深深的井底下偶尔冒出来的一个泡儿那样,很少。

因为他来,【不敌蛋】就被安置在了研究中心招待所的一间客房里住,早晚饭却还要回到舅舅家吃,活佛总是独自一个小几上吃,白天也总有人来和活佛说话,请活佛吃饭。

不敌蛋第一次见活佛,活佛问他【你叫什么】?舅舅先乐了,用藏语在活佛耳边说了几句,活佛也乐了,然后问你真的叫这个名字?不敌蛋点头,活佛呵呵地笑,说好啊,我以后就管你叫【菩提蛋】

【不敌蛋】在自己的民族语言里是调皮捣蛋的难缠小鬼的意思,因为性格活像一只乱蹦乱窜不耐烦的小野猫,所以才在很小的时候,被人起了这个名字。但在洛周舅舅那里,却被改成了
【菩提蛋】,于是不久,凡上洛周舅舅家的客人,都知道这里有个【菩提蛋】,并且他们一致显出很欣赏很快意的表情,不断强调和重复这个名字,然后一同笑,一个小女孩儿,就在被人家【蛋】来【蛋】去的呼唤中,和大家混成了亲人。

这天,【菩提蛋】回家,却发现开门的竟是一个从没见过面的老侍者,属于活佛的位子上,还坐了一个从没见过面的、更老更老的老喇嘛,靠在塌上,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老侍者只会笨拙地说:english,english ,而屋子里再没有别人了,除了他们仨。

【菩提蛋】却身不由己地大礼拜了,
拜完,跪着,无话,因为她本来就不懂什么是藏密的佛教,靠着耳熏目染,勉强看到了一点点。
老喇嘛仍眯着眼睛,有时望望她,手里一串黑色的念珠不停滚动,好像是要等她说话的样子,【菩提蛋】取出一本影集,递上去说:这是我的猫,请您念念,好让他们别受罪!

老人接过影集,对着图片,半天不动,眯上眼,【菩提蛋】等着等着,着急了:

他是不是年纪太大睡着了?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他望望侍者,侍者无动于衷。

这个时侯,老人缓缓地翻过了一片,又对着第二张眯上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菩提蛋】只听见钟表【滴答、滴答】,死了的小白被翻过去了,正病重的小黄,在老人手中,和老人一样在眯着眼,相互之间对望着,然后,缓缓的一片儿又被翻过去了,接着出现的是第三片,那本相册一共有十一片,片片儿都是流浪猫,老人慢慢翻到第五、六片的时候,【菩提蛋】好像睡在了襁褓里,倒把自己给忘了。。。

正在这时活佛和舅舅,还有几个藏人朋友都回来了,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但老喇嘛没动,【菩提蛋】也没动,两人都好像睡着了一样,反而回来的人倒悄声吧屏气退到另一间房。
只有【菩提蛋】、老人,相册和钟表,弥漫着针落有声般的静,伴随着安静的,是一种襁褓般的厚实地暖。

好像一觉甜梦醒来,老人把相册放在【菩提蛋】手上,示意已经念完了,这时众人已开始安排晚饭,而【菩提蛋】久久久久地缩在脚边,一动不动不想起。

舅舅把【菩提蛋】叫起来,在厨房里告诉她,原来老喇嘛从澳大利亚来,是他自己的亲舅舅,也是那位活佛的亲舅爷,还是一九五几年离开印度去的澳洲,是格鲁派非常受尊敬非常博学的大格西,那些藏人是他的悉尼道场的弟子。

未完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
超好看。
你写的?虚构的?真实的?
如果是悉尼喇嘛,格西,我多半还认识呢。
发表于 2010-3-2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hug:
发表于 2010-3-2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

可惜【菩提蛋】并不懂得舅舅嘴里的那个【凯西拉】是什么意思,她觉得那应该就是一口一个【舅爷】的意思吧,同时他也注意到家里又多了几个30出头的红衣喇嘛

原来刚才,大家是去超市备办晚饭的材料去了,晚饭竟然吃的是羊肉火锅。很丰盛。吃饭前,【菩提蛋】自己也跑了一趟超市,买来了她最爱吃的酸奶,新鲜的橘子和色拉酱,回来的时候,看见新疆巴郎子拿着钩子,挑起刚从馕坑里出锅的麦香扑鼻的烤馕,馋虫一勾,就买了5个,热热烘烘放在胸口,抱着回家,这才发现大家已经团团席地围坐着,就要一起开涮啦,两个冰箱塞得满满的,根本没地方再放食物,【菩提蛋】傻傻地抱着一堆食物,不知是跪,还是坐,站着发愣,舅舅过来解了围,把刚买来的东西分别盛在大碟子里,一个僧人见【菩提蛋】还抱着两袋酸奶发呆,就主动把自己的杯子送了过来,示意她往里倒,【菩提蛋】这才反应过来,拧开袋子,倒了一杯,其他的僧人,也在彼此的轻声言笑中,人人伸出一条胳膊一个杯来,凑向【菩提蛋】,【菩提蛋】忽然高兴起来,她挨个笨手笨脚地给大家倒啊,给大家挤,直到奶袋空空,被人拉了一把,才在居士那锅边,坐下了

涮羊肉香啊涮羊肉甜,【菩提蛋】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锅,这么多温馨的奇妙的人,埋头猛吃了几筷子,可是突然不对了,【菩提蛋】意识到缺了什么,她用眼睛慌张地扫,角落里,沙发塌上,独自地,坐着【凯西拉】,他缓缓地,正用揪下来的一小片馕,去蘸刚打开的那罐沙拉酱,在他前面,放着一盘刚摆上的新鲜欲滴的橘子和一盘鲜绿的菠菜叶,他冲【菩提蛋】笑,孩子一般地笑。【菩提蛋】也望着他笑,一眼不眨地望着,忘了转头,忘了手里嚼得难看的饼,也忘了继续要吃下去的饭。

“嗨,菩提蛋,吃饭”同桌有人开始催促,【菩提蛋】看看手里的饼,看看肉锅,拿起了筷子,可突然间自己一点也不饿了,竟然再也提不起食欲,她心慌慌的,又回过头去看,【凯西拉】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慢慢地将食物送进嘴里,一小口一小口地蘸,一小口一小口地嚼,【菩提蛋】情不自禁地跟着他的口型,一起嚼,

“嗨,菩提蛋,吃饭,吃饭啊,饭桌上更多的人催她,“再不吃就凉了”
“【凯西拉】为什么不跟大家一样吃肉啊?”菩提蛋问
“没什么,舅舅年纪大了,他在悉尼,也只吃这个,你自己吃吧,吃肉,喝汤,吃饱饱的”洛周舅舅答

可【菩提蛋】这会儿,忽然梦醒了一样的,不可抑制地升起一种想法,她要离开饭桌,上他身边去,她点点筷子,又回过头去,象孩子刚见到母亲,随即要与母亲分离一样,即开心,又伤心,寸步不舍地望着【凯西拉】,她放下筷子,就那么扭着头望着,望着,决意不理睬众人轻声细语的催促

老人轻轻招手了,示意菩提蛋坐在自己小几的对面,然后拿起盘子里的一块馕,递给她,然后又把蘸沙拉酱的小勺和沙拉罐子,推过来,菩提蛋那个开心啊,她抹好了酱,【凯西拉】又把菠菜碟子推过来,菩提蛋不会吧菠菜叶象他那样夹在馕里,结果好几片叶子都掉了,老人呵呵轻笑着,给菩提蛋做了漂亮的示范,递过去,示意她吃掉。

未完  待续
发表于 2010-3-2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10-3-27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是自传吧。
不过虾米的第一篇文章里并没有出现凯西拉。

[ 本帖最后由 eff 于 2010-3-27 23:5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ff 于 2010-3-27 23:56 发表
不会是自传吧。
不过虾米的第一篇文章里并没有出现凯西拉。


凯西拉大概就是“格西啦”嘛!前面提过他是格西,“啦”是尊称。
发表于 2010-3-28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上善如水 于 2010-3-28 00:03 发表


凯西拉大概就是“格西啦”嘛!前面提过他是格西,“啦”是尊称。

反复看了一下,应该是指同一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15:05 , Processed in 0.03704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