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葉小釵
回如日師兄:
您引的文我看了,我的理解是
1.僧團領導在家居士學習:由此導出,目前僧團接受接班人領導學習,也跟她學習,所以在家團體跟她學習是沒偏離方向
2.正名:不論丹金理辨或如證和尚是否為常師父接班人,只要上述1成立的話,學習方向路線便確定,正名之爭會成為文字遊戲(如同我的問題:
假如福智團體發出聲明:日常法師唯一正式的接班人是如證和尚,若依師兄所引之文,目前如證和尚接受僧團跟丹金里辨學習,所以在家居士跟她學習便為必然,遠去加拿大朝聖(進香團)也無可厚非)
3.由此結論:目前論壇爭論的正名之爭(如證和尚是日常法師正式公開唯一合法的接班人)對福智團體學習方向是無助益的,除非否決僧團領導在家居士學習此原則(不可說她也是在家居士,所以僧團不能跟她學習,這是不如理及不如法的說法,度母不是現在家女眾相?不可誤會我說她是度母化現)
名正言順
釋義:
形容名分正當,言詞合理。語本《論語.子路》。後用「名正言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典源:
《論語.子路》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1不正,則言不順2;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解〕
1、名:名分。名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名位,分(ㄈㄣˋ)指他應盡的義務和應享的權利。
2、順:合理。
典故說明:
春秋衛靈公死後,衛人立蒯聵(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輒,是為出公。這一年的六月,趙鞅將蒯聵納於衛國的戚地,與輒對立。直到出公五年,衛君輒始終違抗父親蒯聵,諸侯們屢次以這件事責備衛國。這時孔子門人子路等多在衛國任職,衛君輒想要請孔子主持政治。於是子路問孔子:「如果您去主政,要先從哪裡下手?」因為衛國正處於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名實錯亂的局面,孔子根本無意輔佐出公,所以說:「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就從正名入手吧。」並且說出「名不正,則言不順」,意思是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而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名正言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做的事正當而合理,不容置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