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上善如水

祈竹活佛零散、没收录在书里的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传统正式授皈依时必须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形象,我们这里有世尊的图片就具备了此种要求。皈依时不论我们面对的是立体的佛像还是佛像的图片,我们都应该想我们是真正在本师释迦牟尼佛的面前。不单在皈依时要这样,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如此。举例来说,当我们去庙里拜佛时,我们看到佛像不是想这是佛像,而是想那就是真正的佛,我们就是在佛的面前。我们看到观音大士像时也应想这是真的观音。当你真正生起这样的心时,佛菩萨就会亲自示现,通过你所面对的像来给你加持。如果你不能生起这样的心,没有想这是真的佛或观音,那你在一块铜、木头或泥巴等做的东西面前放点水果,让它帮你,又有什么意思呢?在家里也一样,如果我们供了释迦牟尼佛的像或其他佛像,我们必须想这不是一尊像,而是真正的佛。因为我们能这样想,佛的智慧自然会存在于佛像里来加持我们,最后也会出现一些神奇稀有的事情,如佛像的颜色、容貌会变得更漂亮。我们供一根香时也不是供给面对的像,而是想着供给所有的佛菩萨。香的香气虽然很少,但我们不用怀疑佛菩萨无法受供,因为佛菩萨的眼、耳、鼻、舌、身都是圆满的,没有局限性,并不会因为距离远而无法看到、闻到。开个玩笑说,我见过有些人把佛像放在玻璃柜里,在玻璃柜上挖一个洞。这样的做法反映了他们的心里的想法:“佛像在玻璃柜里,我上香时佛像就受不到香了。”也就是说他们以为佛的鼻子是有局限性的,会被玻璃所阻挡。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年代或许会有烧檀香粉的传统,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烧一根一根的香。那时倒是有这样的传统,当施主发心供养远在外地的佛陀时,会到屋顶上点燃一根甘蔗,并发心祈请供养佛陀。佛陀就会以神通从远方飞来应供。佛来与不来分别在哪里呢?不在于我们烧什么香,而在于我们祈请他的心。皈依仪式传统的流程,首先我们要想着我们面前代表佛的形像是真正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真正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面前我们恭敬的顶礼三次。代表三宝给予我们皈依传承的法师,我们要想着他的体性是跟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的,然后再恭敬地顶礼三次。我们今天的条件虽然简陋,但佛陀的身语意都是齐备的。这张佛陀的图片代表佛像,这本包好的经书代表佛语,这个佛塔代表佛意。我们心里要明白这六拜是有分别的,前三拜是顶礼真正的释迦牟尼佛,后三拜是顶礼和佛一样的法师。六拜以后,我会念藏文(因为我只懂藏文),大意是“阿奢黎请听,我某某(皈依者念出自己的名字)由现在开始直至成佛为止生生世世依止佛法僧三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你们在跟着念时不仅仅只是嘴巴念,心里也要想着所念的内容。正确的顶礼必须有五点着地-头、两手和两膝。今天的场地较小,受此局限你们不一定能做到完美的顶礼动作,但必须要保持五点都着地。合掌时应该把拇指含在掌内,这是大乘的传统。我们时常要记住合掌时不应把拇指放在掌外,。如果你以后有机会去印度旅游,会知道拇指朝外是印度教的合掌方式。这不是佛教的合掌传统,所以这样做是不好的。必须要把拇指放在里面。这个手印叫持宝印。四臂观音的像有两只手是合掌的,她合掌的两手中持有珠宝,只是画像时没有画出来或表现不出来。我们顶礼时应做标准的姿势,就像军训时出操一样有规有矩,而非随随便便。军人当长官经过时会迅速起立敬礼,我们站起时也应如此,手掌碰地后要马上站起。我们顶礼时双掌碰头顶,是积累一个善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无见顶;合掌碰眉心,是积累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眉间白毫;合掌碰喉咙,是积累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六十妙音。佛语有六十种特征,我们称为六十妙音。举例来说,我们大家来自不同地方,都说不同的方言,如杭州话、沈阳话等。而佛陀说法时,沈阳人会听到沈阳话,杭州人会听到杭州话,每个人都会听到自己能听得明白的语言。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特征,佛陀以一音说法,每个人都会听到各自需求的法,想求小乘法的人听到的是小乘的开示;想求大乘法的人听到的是大乘的开示;想求密法的人听到的是密法的开示。这里我们只举其中的两个特征。所以我们这样做(合掌碰喉咙)就积累了将来成就如佛一样六十妙音的因。掌碰心轮,是积累因缘,愿未来成就和佛一样的智慧(佛意)。佛意是遍知的智慧,并不是指一般的智慧。举例来说,我们每人从自己的家乡拿一粒砂来混在一起,放在佛面前。佛能分辨出每一粒砂来自哪里,这一颗来自五台山,这一颗来自上海...。没有什么佛不知道的。这就是佛意的特征。
发表于 2009-5-26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授皈依过程,念的是藏文)

既已皈依了,下面要说六点,不论是已经正式皈依三宝的佛教弟子,还是对三宝很尊敬而并未受皈依的弟子,都应该遵守这六点。
1.
因为皈依了佛宝,我们不应该再皈依天界的神,或者土地、鬼、龙等等。你可以去供养一下,但供养时的心态应该是“这个请你吃,这个请你喝”,而不是去依止。依止是指“我今生所有的幸福,我未来生所有的前途都付托给你了!”。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心去依止龙、神、土地等等就违反皈依了。为什么我们不皈依他们呢?因为他们跟我们的分别不太大,跟我们是一样的境界。他们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无缘的悲心。你给它些饮食以讨得它的欢心,它或许会帮助我们,赐予一些福报;如果你忘了供养或者不再供养,它可能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加害于你。这样的对象其实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资格成为我们依止的对象。如果我们仅仅去供养,并不会违反皈依。供养的意思是说“这里有一些好的饮食等供品,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帮帮我的忙,达成我的某某心愿,不愿意的话,请你至少不要加害于我”。以这样的心态去供养是可以的。“如果你在这里,我就供养一些东西给你”,应该是这样的心。我看到很多佛教徒在寺庙里看到神像、土地公或龙神等就去拜。这是很不好的,千万不要去顶礼。拜一些民间信仰的或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这样做有时候会把很多很不好的东西带回家。很多人家里闹鬼或碰到鬼上身之类的事,多半是因为自己因不懂而到处乱拜所致。拜或依止世间的鬼神,往往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虽然偶然会有一点点的好处,但很多时候你惹到的麻烦比得到的好处多。如果你临死前去拜世间的鬼神,生起“我快要死了,请你快点救我”的念头,那你死后它会把你的心识拿走,你就会成为它的侍从、下属等。我们做人时都会很害怕鬼,如果因为到处乱拜而导致自己下世堕于鬼道,那又该怎么办呢?要知道鬼是很痛苦的。如果你自认为是佛教徒的话,就不应顶礼世间的鬼神。我们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功德比世间的天神、鬼更大。

2.
刚才讲的第一点是对应于佛宝的。第二点是针对法宝的。既然皈依了法宝,我们不能伤害任何众生。我们常常自称为佛教徒。当你宣称自己是佛教徒时,也就等于是在说“我是一个不伤害任何生命的人”。所以我们不能杀生。当然我们每天都可能杀害数以百计的生命,比如我们去花园散步或在路上走时,会无意中踩死很多生命。因为我们是无意中杀死了它们,并没有杀生的动机,所以我们并没有违犯这一条。这样无意中的杀生多少会有业报,但这并不是一个圆满的杀业,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杀业。举例来说我们看到一个蚊子飞过来,因为怕被它咬,很讨厌它而拍死它,这样就是一个圆满的杀业,是完整的杀生,因为你心里想者“我要杀掉它”,有杀生的动机。圆满的杀业有很大、很重的果报。如果我们最初看到蚊子想打它,但突然记起我是一个佛教徒,不应该伤害众生,结果没有打,这样的情况应定义为起点为不善业,最终得到功德的行为。我们不能生嗔恨心,更不能杀生。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不但不应生起嗔恨心,还要生起安忍的心,多为它念“唵玛尼怕咪吽”等咒语,不应心里想着“但愿你去死”或把它弄死。所以善业和不善业的区别在于我们的动机。如果我们以嗔恨心去杀生,果报会很重。如果出于悲心去杀生,业报会不一样。比如说因为蚊子携带病毒,怕它咬了小孩后小孩会生病,甚至可能至死。这样并非出于嗔心,而是基于悲心去杀生,果报会不一样。大家应该明白,我现在是在说业报的轻重,并不是说可以基于悲心去杀生。我们皈依后就不能杀生。业力因果是很奇怪的。比如说有一只黑羊,一只白羊,我们本打算明天去杀掉黑羊,可是第二天不小心杀错了,把白羊杀掉了。虽然同样是杀生,但果报会有很细微的分别。我们有动机、有对象,然后完成杀业,这样的杀业是完整的。完整的杀业是最严重的。所以我们对于因果的取舍应该很小心,要学懂善恶因果,知道什么事情对我们有利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情对我们有利我们不该做。杀生的业报也有很多细微的分别。被杀的动物体积越大,业报就越大。例如杀一个蟑螂的业报比杀一个蚊子的业报大,杀一个老鼠的业报比杀一个蟑螂的业报大。陆上的动物中或许大象的体积是最大的,杀象的业报就比杀牛的业报更重。为什么有这样的分别呢?因为动物的身体越大,被杀时所受的痛苦越大。而你给众生的痛苦越大,你杀生的业报就越大。所以我们要注意不要杀生,也不要指着什么说“我要牠死”,或指着某个对象让人去杀。比如说我们去海鲜餐厅,指着一条鱼叫人帮你杀了它牠,作为一个皈依了三宝的佛教徒,我们不能这样做。昨天已经死了,不是为你杀的鱼、肉等等,如果我们不吃素的话,吃这些是可以的。牠们已经被杀且不是直接为你而杀,你虽然去吃牠,但并不是你令牠死的。所以我们如果不吃素的话,买肉时不能叫人帮你现杀活物,可以买一些现成的、过夜的肉类。比如说有八个人去吃饭,点了一条鱼而导致牠被杀。虽然死的只有一条鱼,但因为每个人都有动机、行为是完整的,所以每个人都累积了杀一条鱼的业报,而非杀八分之一条鱼的业报。八个人加起来总共累积了杀八条鱼的业报,是很重的,而实际上死的只有一条生命。这是很微妙的。我们要很注意,这一点很重要。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自己是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动物当然也很珍惜它自己的生命,你这样去想就会明白了。人最珍爱、最怕失去的是自己的生命,难道我们以为动物不是这样的吗?比如我们去公园里观察昆虫,牠们各自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不能跟牠们沟通,但牠们的反应会怎样,我们是能猜得到的。我们可以推论处牠们跟我们是一样的。比如我们拿一片树叶去碰一个正在移动的昆虫,牠马上会一动不动地装死。过一分钟后牠觉得好像没人留意它,又会突然逃生。虽然彼此无法沟通,但如果你这样去看的话,很明显动物也是很怕死的。牠们跟我们一样,最珍惜的是自己的生命。当你碰牠的时候,它不知道你想做什么,牠可能会以为这个人要杀我,也会装死去保护自己的生命。这跟我们人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要不杀生,或者说放生是一种很大的善行,有很大的力量?因为杀生是把牠最珍惜的东西夺走了,而放生是把牠最珍惜的东西留给牠。杀生是一种很重的罪业。有些佛教徒说“我是佛教徒,不能杀生,我付钱你来帮我杀”,这样是更糟糕的。这样的业报比自己杀的业报更重。如果你要这样做的话,宁可自己亲手去杀。这样不但不算你没杀生,而且比你自己杀生更糟糕。真的有这样的人,有些佛教徒聘人回家帮他杀,说“我是佛教徒,不能杀生,我要守戒,所以我付点钱你来我家帮我杀”。他以为这样就是戒了杀生,这是很可笑的。这一点我们不应视为有很多规矩,让我们这个不能干、哪个不能干,而应该想是我们自己从中得到了好处。因为我们不杀生或放生是在为自己积累长寿的因缘。不仅只是今生,如果我们下一生转世为人,那一生就会长寿。未来生也会长寿。长寿就是不杀生或放生的果报。

3.
第三点是我们既然皈依了僧宝,就不应该常与不善知识在一起。僧宝的定义是罗汉。既然已经皈依了僧宝,依戒条来说,我们不应该常与不善知识在一起。依传统的规矩我必须这样说,但现在这样的年代这一点可能无法避免。我们不能坏了传统,所以讲还是要讲,但实际操作上可能比较难。什么叫不善知识呢?比如说不信因果、不信三宝,只知道吃喝玩乐,这样的损友就是不善知识,是对我们有不良影响的一些人。为什么皈依后要遵守这一点呢?因为佛教徒,特别是新皈依的佛教徒,跟不善知识或罪友在一起,很容易受他们的不良影响,结果自己也变得退失皈依心,不再皈依三宝了。这一点的原意是为了杜绝这样的情况。所以并不是说皈依后就绝对不能和不善知识在一起,等到你对三宝有足够的信心和依止的量,不会被任何人所影响时,跟不善知识在一起是没有问题的,并不违反这一点。怎样才算有依止的量呢?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个伊斯兰教的国王不知为何把你抓去,知道你是依止三宝的佛教徒。他说“如果你继续依止三宝,我就要判你死刑。如果你愿意放弃依止三宝,就不用被处死。”如果这时你选择放弃依止,那你就没有依止的量。如果你这时想都不想就说“那只能如此,死就死吧,没办法了”,也就是说放弃对三宝的依止根本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可说是有了依止的量。有了这样的依止的量,你自然不会受别人的影响以致后来不信三宝。有了这样的资格,你跟谁在一起都行。为什么要小心不良的影响呢?因为我们是新的佛教徒、新的三宝弟子,对三宝的依止心好像纸一样薄。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因为怕死而不加思索地选择放弃依止。别说放弃生命了,如果你现在失业了,没有钱,生活非常贫苦。这时有个不信佛教的老板说“我不喜欢佛教徒,只要你不当佛教徒,我就给你钱和工作。”你想都不想就会说“那好,我就放弃佛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的依止心就只是这样的程度。所以这一点才是关键的问题,还有后面的三点。

4.
第四点,既然已经皈依了佛宝,我们不能以世俗的价值来看待佛像。比如说我们有一些佛像,有镶了钻石的,有金做的,有泥做的,有木头做。我们不能说“这是金做的佛像,应该把他放在佛坛上比较好的地方,这是泥做的,要把他搁在次要的地方”。这样想是把佛像看成世俗的财物,就违反了第四点。我们不能这样想。就算我们有一尊钻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非常值钱,我们也不能把他卖掉。也不能把佛像放在地上,或放在门口,跟鞋子放在一起等待。这样不恰当的情况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简单来说我们对佛像要视为真佛,不能如前面所说的方法来处理。

5.
第五点,既然皈依了法宝,我们必须视佛经等经典为法宝。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法宝,是一本书,但我们必须要把它视为真正的法宝。佛经是很殊胜的,你就算用它压着佛像的头,也没有犯什么错误。而把佛像压在佛经上却是不对的。跟佛像相比,佛经更殊胜。我们念完经后必须很尊敬地用干净的布包起来,重新放回到佛坛上,不能想对待报纸那样把它搁在一边。如果佛经太残旧,实在无法看了,你又有了新的,也不能把它当垃圾扔掉。可以去高山等干净的地方很恭敬地烧掉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所有的经书都一样,佛经或佛的本生故事、传记等,我们都应一样以这样的心来尊敬。我们尊重的话,得益的是我们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6.
既然皈依了僧宝,我们要视僧、尼为真正的僧宝。乃至于他们的袈裟上有一块破布掉在地上,我们看到后都要恭敬地捡起来,视为是真正的僧宝(罗汉)的衣服,很恭敬地把它收好。我们看到僧、尼要视为真正的僧宝,能这样想得益的是我们自己,对他们并没什么好处。


这六点到此就说完了。这六点是比较重要的,必须要小心。同时也必须要避免十善业。我们常常都在做十不善业。行十善业或不做十不善业,不论对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来说,应该都是最低的标准。所以十不善业要戒除。同时早晚各念皈依文三次并礼佛,这是必须要保持的习惯。有机会的话可以用饮食等供养。如果家里有佛坛可以把供品放在佛坛上。没有佛坛的话,在吃东西以前心里想着佛法僧三宝而供养,这样供养也行,不一定要放在佛坛上才算是供养。因为三宝并不只是存在于佛像里面,你起念的时候他就在面前了。供养三宝是为了我们自己得到功德。我们不要以为佛陀像世间的神灵一样会肚子饿,我们要把他喂饱。佛陀不需要食用我们的饮食,也不存在肚子饿的情况。所以我们不是为了佛陀而做供养的。佛陀是从定中得到滋养的。


本贴由道净于2003年11月25日10:21:43在〖朗忍论坛〗发表.
发表于 2009-5-2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经的利益

哇!祈竹活佛说:

------------------------------------------------------------------
祈竹活佛说:
家有位置的话,买、供套甘珠尔+丹珠尔(小红版的话,体积很小而已)看不懂也可天天拜经,很好的!

次者,宗喀巴师徒全集+般若十万颂藏梵文+真实名经藏梵文也好!

不行的话,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般若十万颂藏梵文+真实名经藏梵文,也很好!不需很多地方的!

师说般若十万颂和真实名经一定要藏梵二文版才最好,比单藏文版好!

成都有宗喀巴全集,但没宗喀巴师徒全集。拉萨有。

成都般若十万颂藏梵文很重。每次我去,活佛都叫我帮他买十本。一本是10公斤!我人才47公斤,很苦!般若十万颂藏梵文现不太易买了,单藏文版有。

买时,卖的人是不懂的,必须说安多藏文或看藏文标识或汉音译标识(安多发音),如问要买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买不到的!照下说即可: -

大藏经 = 甘珠尔+丹珠尔(分开卖的,有不同版本大小)
菩提道次第广论 = 拉茸
密宗道次第广论 = 阿茸
般若十万颂 = 甲东
宗喀巴全集 = 吉宋蒙

在成都去甘孜宾馆(现改名了,我忘了叫甚麽)对面就有。老板不太理汉人。进店后要大声、自信地喊,好像自己真知道自己在说甚麽那样,才行。不然他们不理你的!不用怕害羞的,他好像也不懂藏语!好象是个汉人。

还有,对面的哈达店找陈小玲,是最平宜的。


本贴由rong于2003年5月17日20:59:17在乐趣园〖大圆满论坛〗发表.



经书很便宜的
------------------------------------------------------------------
整套甘珠尔也就千来块。道次第广论才RMB 20 还是25 忘了!
成都甘孜宾馆斜对面很大的。那里甚么都有。宁玛派的经典好像比格鲁的还多!打的去司机都知道甘孜宾馆的!

本贴由rong于2003年5月20日12:09:02在乐趣园〖大圆满论坛〗发表
发表于 2009-5-2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藏寺祈竹活佛:如何利益临终或已亡者

如何利益临终或已亡者 ---
常常有人问衲:「如何能利益将死及已死之亲友?」现在衲趁此机会,略为讲解一下。
人在死后之去向,固然取决于今生及过去生之业力,但死时的心念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些人一生积极行善,但于死时偶发瞋心,下世便堕入三恶道中;有些人一生作恶多端,死前却偶发一善念,便转生于善道。这些情况,与因果定律并不矛盾。死时之一念若力大,堪能引发过往之业力马上成熟,以致直接影响死后之转生,而别的业因有于并未被引发,只好留待未来转生才成熟结果了。由此可知,死时的一念十分关键性。
在亲友垂危时,我们应尽力为他的病房布置得平静、舒适及合意。在房中,不应放能令将亡生起执恋心或瞋恨心的物品,也要避免令他生起任何执恋或愤怒。在这一点上,有例外的情况,譬如说将亡者极欲观看他的执恋物品,例如财宝首饰等,不让他看反而或许会令他在烦恼或瞋恨心中死去,就只好遂他的意让他看。在房中,不论这临死的人是否佛教徒,只要他不抗拒,宜放弥陀或其他佛陀的图片,让将亡者见到佛的形相。这样会对他有极大的利益。如果他是佛教徒,可放弥陀或他所毕生信奉的上师及本尊形相,让他觉得有安全感及生出敬信心。我们没必要把病房布置得像一座庙似的夸张,只需在干净处及将亡者目光所及之处放一张佛图即足够了。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替将亡者喂服观音甘露丸(mani rilbu)及宗喀巴甘露丸(migtsema rilbu)等法药或泡过此等法药的白开水。这种法药,对生者有加持健康的作用,对将亡者则有令来生不堕三恶道的功德,所以多服无妨,亦可放在小护身盒内让将亡者佩戴于身上。如果我们有幸得到密法砂坛城之彩砂,或佛陀及祖师舍利等,亦可放护身盒内让将亡者佩戴。以上所说的物品,由于其殊胜加持力,可令不论是否信佛的将亡者,来生得到较佳的转生。
在房中,所有来访的人应切记避免哭泣、叹息或在临死者面前为家产、后事等争吵,否则会令他生起烦恼心,对死亡及未来转生十分不利。如果将亡者是平素有修持的人,可由其上师或同门助念其平素念诵的法门,例如为修净土者助念净土愿文、弥陀名号或其咒等;为修观音法者,则念其平素惯诵之六字大明咒或大悲咒等;如平生修上乐金刚或金刚瑜伽母法门者,则助念本尊咒或《八句赞》等;如平素对玛哈嘎拉护法有信心者,则可挑护法赞文助念……余此类推。如果将亡者平素虽信佛,但却并未专修任何法门,则可助念皈依偈、三十五佛及药师七佛名号、大明六字咒、十一面八臂观音大悲咒、弥陀咒或其名号等等。总之,助念的人最好是病者信任的人,助念的内容以病者平素惯诵的为宜,若无则诵弥陀咒、观音咒及皈依文等共通的经、咒、佛号或愿文,令其听见或勉力随诵。此外,我们尚需注意声音是否令将亡者生瞋。如果诵声太嘈,令他感到不适,则宜小声助念。如果并无不妥,则宜朗声诵念,令将亡者字字都听得分明清楚。对那些惧怕死亡的病人,我们不宜提到「死亡」等字眼。但如果临终者早已有心理准备而并不抗拒,我们则可以引导他放下执恋、安心地准备面对四大分离及中阴之过程。在四大分解的过程中,如果能由熟悉此过程的上师在旁引导,将会对亡者有大利益。此外,我们可以用《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妙法莲华经》轻轻触及将亡者之头顶,这亦有不可思议之加持。
在呼吸停止后,亡者之心念已转入细微心之状态,对外在之声音已无接受之能力,故此再对其所作之引导开示可以停止,但不妨继续为其持诵佛咒等。
在亲友死亡后,我们可以用上述之密法本尊坛城彩砂、观音甘露丸、宗喀巴甘露丸、舍利圣物或印上各种咒之经文放在其尸身上。如果尸身以火葬或土葬处理,这些圣物我们不必取走,尽可留在尸身上作为加持。
有些人习惯在亲友死后,为他上香及献花,其实这并无太大意义,对死者亦无具体利益。我们在死者生前对他们善待,这是最好不过的。在亲友或父母身后,才在尸身前献花,有什么意思呢?为亡者立牌上香,也一样并无意义,亡者亦得不到好处及帮助。在已故者之心识一段短时期后,便会再度转回,为他们设立祖先牌位并无作用,他们亦不可能得到我们之供养物品。有些人迷信于已故者报梦索求供品或由灵媒召来已故亡魂通话,这些都只是「非人」的把戏,并非真的是亡者在说话,我们不必迷信于这些民间风俗。也有些人把祖先的骨灰供起来或放在寺庙内上香,这样做对祖先只会有害而毫无利益,亦断非佛教的正确做法。要帮助新亡者,可以延请僧众诵经及供僧、代为供养三宝及礼请有德大师代作迁识或各种中阴引导开示。此外,我们亦可自己为新亡者或已故亲友修持熏烟供养法门(注:见法师著作《本尊海会I》),这样亦会为他们带来利益。
在见到有昆虫或畜牲临终或尸身时,作为大乘佛子,我们也应尽一点力量去帮助它们。对将死的动物,我们可以诵念弥陀名号或咒、观音名号或咒、皈依文及其他佛陀名号等。它们随不明白人语,但我们若在其耳根种下佛名及佛咒之种子,对它们将来会有大利益,这也是我们法布施之修持。此外,我们亦可用观音甘露丸等法药泡水,让畜类服用或洒在它们未死或已死之身体上,令其得到加持,来世不堕三恶道。


本贴由rong于2003年4月23日16:23:48在乐趣园〖大圆满论坛〗发表.
发表于 2009-5-2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鲁派高僧及名医大藏寺祈竹活佛 说'随喜

'随喜'意指对其他众生或自己之善功德、对圣众或凡众之善行生起欢喜之心。随喜是一种极奇妙的法门,我们即使自己未曾作某种善业,但因为见到听到有其他众生作了这善业,自己想着:'这是一个善业!这人作了如此善业是一件很好的事!我愿在以后作这样的善业!',生出欢喜心,赞叹其功德,则我们也会得到功德。有一说是:若随喜对象之修行境地高于自己,则自己可得其善业功德之一半;若作善者与随喜者同等境界,则随喜者得同样功德;若随喜者修持境地高于实际作善业者,随喜者可得其善业功德之一倍。
我的恩师常常说:'随喜是最容易、最便宜的法门了!自己即使没作甚么善业,如果能好好如法地随喜的话,即使躺在床上也能积集功德!就算是懒人也可修得功德呀!',大家要占便宜的话,就要好好修这随喜法门!

随喜之对象可以是十方诸佛及大菩萨,也可以是身旁的人;。随喜心是妒忌心的最好对治方法。

如果我们对他人的善行不生妒忌,反而生出欢喜心,就可以积集很多的功德。曾经有人要求宗喀巴大师教授一个最易行却又最有益的法门,大师就教示了随喜的修持。

随喜是不论行、注坐、卧都可以修的法门,十分易行,利益却很大。我们可以随喜自己曾作之善、或他人之善行,也可以随喜圣者之悲心与事业、凡俗众生之善心与善举,这些都可以去随喜。如果我们见到某人为寺院办事,我们不要去想:‘这个人可能只是为了争取表现,讨好高僧/,我们要想:‘这人做的事对寺院有建树,对弘扬佛法也有利,对他本人也是一件好事!我愿我也可以做一样的善行/,这样就可以积集功德,同时也对治了妒忌心。有人说如果随喜的对像境界比自己高,你可以在随喜时得他这善行之一半功德;如果二者境界一样,随喜者可得同等功德;如果随喜者境界比作善者更高,则甚至可得他所作的这项善行之一倍功德!我们世间上有不少人的善行值得随喜,历史上有更多佛陀、菩萨、圣者、高僧及祖师等之悲心与事业可以供我们去修随喜,所以这随喜是最易修的法门。即使你没去做甚么大善行,但透过至心随喜他人的善行,也可以得到很多功德。诸佛、菩萨与祖师等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即使其中任何一位之功德也已是不可思量的了,我们通过随喜赞叹他们的功德事业,如果能藉此而得到他们其中一位的一丁点功德,那已是十分不得了的事情!

除了想及圣者与凡众之善行外,我们也可以多看历代大师之传记,从而生起敬信及随喜。阅读高僧及大师传记时,要以随喜心恭敬地去看,这样才可以有利益。如果翘着腿、抽着烟,当作是看流行小说那样地去看的话,是不可能生出随喜之功德的。

随喜能有效地对治妒忌,又能轻易地积集功德,所以大家请多用心去修这一方面。
-----------------------------------------------------------------
   喇荣国际论坛 发贴时间: 2003-2-26 15:07:31
发表于 2009-5-2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祈竹仁波切的“修法前行”开示,供reference前行开示

现在开始讲如何做前行。这里所教的前行,并非针对任何法门的前行。绝大部分的法门,前行都是共通的。

打扫及安置佛坛——
在修行前,不论地方干净与否,我们仍必须打扫一次。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外在环境十分清洁,我们的内心却不清净,充满了贪念、瞋恨及愚痴等烦恼。我们藉着打扫外在污垢的修持,来净化自己的内心。
打扫的功夫,实际上包含了一切道次第要义在内,亦即包含了一切佛法在内。大家勿小看这项前行,它的深远意义可见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
如果我们作本尊之闭关,入关前必须仔细地打扫好地方,亦不可在关房内抽烟等。在平常日常做功课时,我们亦要先打扫一番修行的房间及佛坛。早打扫佛坛时,我们不应以手去摸佛像。在清洁时,以孔雀毛等羽毛束成一束轻轻拂拭即可以了。
除了为了表义净化自己的心垢之意义外,我们打扫也有另一个目的。在世俗上我们如有贵宾来访,我们会把地方整理来以表欢迎尊重。修法时,我们召请诸佛等圣众来临,故此也必须先把地方弄干净,以表尊敬的心。如果你是很高境界的大修行者,则可以不拘小节,甚至在厕所里修法也行。但我们不是大行者,作为凡夫,这些前行是十分重要的!

佛坛布设——
一个大行者可以不需布设佛堂,但我们凡夫却必须依靠佛坛及佛像等,来代表佛的身语及意。依靠对这些佛像作供,可以藉以得到供养佛等之功德。
佛贪布设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矩,而不是像一些人般随便放一堆佛像在桌上。佛坛应起码有一尊本师释迦牟尼佛像,因为他佛教的来源。也要有一尊本尊的像或一张图片,还应放一尊祖师的像或一张图片。如果我们的专修本尊是马头明王,就该有一尊马头明王像或图片代表。此外,我们可以供自己宗派的祖师像。在坛的左边,亦即佛像的右手边,应放一本有代表性的佛法典著,例如《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在坛的右边,亦即佛像的左手边,放一座塔。佛像代表佛的身、书代表佛的语、塔则表佛的意。本师像应放最好的位置及最中央,别的佛陀身像可放旁边同高度位置。如果我们也供菩萨等像,则应放佛像下面一点的位置。其实佛坛的像不一定要越多越好,只要是造像如法和如法装脏加持的,一尊就够了,世间的天神像,是不应该和佛像等放在一起的。
有些人把佛像供在玻璃盒里,这样就能保持长期干净,这也是很好的。但也有些人却像是怕佛像会窒息或者受不到香供似的,在玻璃上割切一个孔,这倒完全不必。佛像代表了佛,而佛是有圆满力量的。如果以为佛像我们凡夫一样,就是不信佛的圆满能力!
如果我们家的佛坛放得不如法、不整齐或不依规矩,会有不吉祥的缘起,令修行时坐立不安,不能安心地坐下修长时间。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要点。

供品——
供品分为两类,一为实物供品,二为非实物供品。对在家人而言,实物供品最为重要。对出家人来说,如果没有资财,便以自己之修行功德作为非实物供品。诸佛等是不需要我们之供品的,我们作供时为了让自己积累功德,只要作得如法,多少是不拘的。如果供养正确,短短的一根香便可积聚很大的功德了,胜于化几千万作大供养但供养不正确。
什么叫正确的供养呢?就是供品的清净与供养心的清净。供品可以是花、香、灯、水、水果等各种,尤以灯、花、香及水最佳。灯者供本尊之眼根,能聚增长智慧及长寿之功德,但要注意灯光必须明亮。如果供的是油灯,最好是金光带少许兰焰而无黑烟的灯;若有太多黑烟,或灯光不稳定、或火光是兰色的,就不太好,宜改用别的灯油或灯芯。供花可以积聚来生身体相好之因缘,供于本尊之头顶作饰。供香是供本尊之鼻根,但勿放太近佛像等,以免熏污圣像反而不妙;香炉放佛坛近处以香气能熏至佛像附近即可以了,不必放佛坛上及佛像前。
供品之清净是指,供品或买取供品之金钱并非由杀生、偷盗等等不善业所得来;出家人则更需注意供品不由五邪名所得来,例如攀缘利用施主、自言有神通、自言已得悟等邪命、不正当的方法。总而言之,供品是什么及有多少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来源清净。这些供品之来源,别人不一定知道,但供养者心中有数!如果非要伤害众生才能得供养的话,倒不如只供上一杯水,或索性不供养为更佳!
水是一种不需刻意巧取豪夺便唾手可得之东西,所以几乎可以肯定来源必定清净,是一种极佳的供品。
以上所说为供品之清净,现在说一下供养心的清净。在作供时,如果心中想着把好的自己享用,快过期的食品供佛,就不太好了。在买物作供时,心中想着:「这个很好吃!我买下了赶快作供,然后供完时便可以好好享受了!」,这也是不好的供养心!再作供时,心中又后悔买了太贵的供品,有吝啬心,亦是不恰当的!这些是不清净的供养心。
只要具备以上的要点,供多、供少和供什么种类的供品都可以。这是所有法门共通的供养开示。

念珠——
对密法修持者来说,念珠是很重要的法器,应视为钻石一般地珍爱。我们可以有平常随身带的一串珠,另备一串之在自己修法时用,放在布袋中尽量不令别人见到或触摸。有些人逢见到和尚,便急忙掏出自己修行用之念珠,请僧人加持,这是没必要的做法!

坐垫——
以后高前低,人坐上后四边各仍余少许空位的坐垫为佳,总之是让人能久坐而不感辛苦的便对了。日常修行,坐垫不好还不是大问题,顶多也不过是每天忍受一阵子而已,而且也可以换垫。但如果作三年之长闭关,再关期中是绝不可换坐垫的,所以必须挑选可以久坐得舒适的为宜。

方向——
一般的共通修法方向,最好是坐时面向东方面修。若地方实在不适合此座向,则坐下时必想自己正在面向东方亦可以。

坐姿——
如果是无脚患等病者,依标准之七支坐法双跏趺(注:见法师著作《生死自在》)。如有脚、腰等病实在不能双跏趺者,单盘或坐椅上亦无过失。

发心——
发心是指修行时心中之动机。修持是否有效,或甚至说是否是在修持正法,都视乎动机。动机是指「为什么我现在坐下来修持呢?我这样做是到底为了什么呢?」
一切大小乘修持,其动机必须是以为求出离六道之心或为求利益众生而欲成佛之心,才是正确的。前者令修持成为解脱之因,后者令修持成为成佛之因。如果不以这二者之一作为动机,修持之功德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在修法前,刚上座下时,便要先在心中调整一下,先想想菩提心,发愿为求成佛而修持。

以上乃任何佛法修持前共通之前行,十分重要。


本贴由rong于2003年1月07日15:24:26在乐趣园〖大圆满论坛〗发表
发表于 2009-5-2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经轮之利益

转经轮之利益

2003年5月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讲授


经轮亦称为“法轮”或“嘛尼解脱轮”。在西藏,到处都有许多经轮。现在有许多人,总以为转经轮是西藏人的一种迷信,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经轮的意义所致。衲在悉尼道场建立了一些经轮。衲除了在严冬及不在悉尼时,都尽量在清早到花园转动它们。

现在说一说经轮教法的传承:在很久以前,观音大士对龙树祖師授记说:“你应该去龙宫。龙宫中的龙王是菩萨化现,他有一座经轮,这座经轮十分殊胜,凡见者、闻者及思念及它者,功德皆会增长,修持亦会增长。你应去把它带来南瞻部洲,以利益众生。”这是观音大士对龙树祖師之指示。龙树祖師便去了龙宫,并对龙王说:“观音大士对我作了指示,命我来求取您的殊胜经轮,以供在南瞻部洲。”,龙王答:“对,我的确有这样的一个经轮。很久以前,我們這裡有严重饥荒,民不聊生,当时的佛赐了这座令见者、闻者及忆念者皆得福之经轮予我们!”于是,龙王便把这经轮转赠予龙树祖師,龙树祖師把它带来了南瞻部洲,许多众生因此而得益。这座经轮内所装的文字,是观音大士在最初发大心时,对十方诸佛所发之大愿内容。此后,有关经轮的种种教法便由龙树祖師传予狮面空行母,再辗转传至帝洛巴、那诺巴、玛尔巴及冈波巴等,后来到了大宝法王嘎玛巴希的手中,再经历代祖師传下来,至今传承未断。

在有关经轮的教法中,述及了建造经轮的方法及规矩。经轮内的经文,在古代是用版刻印造或手抄的。依传统来说,经字或咒字之大小以能清楚看到为宜。现代有些人以高科技把咒字缩印至肉眼不能看到的极小文字,其发心是令经轮内能放更多遍的咒句,衲不太肯定这是有利或无利。

在把印上经文或咒字的纸张卷起放入经轮时,应像我們系腰带般,太紧或太松都不恰当,必须松紧适宜。

经轮内的中轴,一般以檀香木或柏木所造。以檀香木作中轴所造经轮,与四事业中之息灾相应。故此特别利于息减灾劫、病患及障碍。以柏木作中轴之经轮,则有与怀爱部事业相关之种种利益。

经轮的本身,上者以纯金所造,次者为纯银,铜再次之,铁造的再次之。

在转动经轮时,有些人刻意快速而过猛地转动它们,以令它们旋转得更快、更久,这是不太好的,应避免过度猛力。

除了手动的经轮外,在有关经轮的教法中,亦开示了造风力、水力及热力所驱动的经轮之造法及其利益。以风力推动者,风吹过它们后再吹到任何众生身上,这些众生皆会得益。水力推动者,凡此水流过地方之水族或饮用此水的众生都会得益。其他如热力推动之经轮等,亦各有类似效用。总之,但凡推动、见到、聞及或念及经轮的众生,皆会结上法缘。

有些人认为,单单用手拨动经轮或用风力吹动经轮,只是一种西藏的迷信传统,不可能带来利益,亦不可算是修行。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經輪教法來自印度古代佛教。我们持咒或持佛号时,出自内心之愿望,而用口诵来体现。在推动经轮时,及至动手建造风力或水动经轮时,亦同样是发自内心之善愿,分別只在於改用手来作修行。在本质上这便是修行,故此同样能带来利益。


本贴由心净于2004年4月05日21:28:44在〖朗忍论坛〗发表.
发表于 2009-5-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遥唤上师

【遥唤上师】释义开示,大藏寺祈竹活佛给的
【遥唤上师】释义开示fficeffice" />



今天开始讲授【遥唤上师】此祈请文的内容。此文的著者为一代宗师帕繃喀大师(Pabongkha  Dechen Nyingpo,1878 - 1941),其文全名为【遥唤上师·速引三身无别上师加持之悲音】。这个名称的意思是在呼唤及祈请和佛陀三身无所分别的上师迅速加持;「悲音」一词是指由于感动所发出的祈请声音。

正如在初步生起菩提心觉受后,我们尚需要种种方法令菩提心持增长的道理;在依菩提道次第教法修持依止上师部份,至生起初步觉受后,我们便可依【遥唤上师】等祈祷文而修,令觉受持续增长及进一步坚固。在西藏的格律(Gelug)、萨迦(Sakya)、宁玛(Nyingma)及噶举(Kargyu)四大派中,皆各有其称为【遥唤上师】的祈请文,其具体文字当然并不相同,但其意义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开始分段讲授祈请文的内容。文内的起首是:



喇嘛聽!喇嘛聽!喇嘛聽!



「喇嘛」(Lama)的意思是「上师」,此亦即梵文中之Guru一词的藏译。如果依大乘的角度来定义,称「喇嘛」者必须具有慈悲、菩提心、智慧及力量等,否则不堪被称「喇嘛」。由于其具上述功德及特征,所以师长是我们当恭敬之对象。「听」的西藏原文是Kyin,此即「知道一切、知我、听我」的意思。在此处,我们呼唤「喇嘛听」三次,是呼应佛陀之法、报、应三身之意。

现在开始讲及正文内容。正文分为三个段落,由第一至第九偈为首段,由第十至第十五共六偈为次段,由第十六至二十共五偈为尾段。

第一偈与佛陀之法身有关,第二及第三偈分别与报身及应化身有关,所以在此有必要先说明佛陀之三身分别。佛陀有三种身,分别为法身、报身及应化身此三者。法身是究竟一味的,并无分别、高下。如果在座的大家都成就佛果了,在法身层面上来说,大家便成为一体了。平时我们说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或药师佛等等时,并非在法身层面上描述。诸佛之法身是一味的、不可分隔的,并不分为释迦牟尼佛之法身、阿弥陀佛之法身……等等。佛陀的法身连十地菩萨也不可感知,唯独诸佛可见。佛陀之报身由法身所变化显现出来,但亦只有极高修持境界之菩萨可见,我们凡夫并不能见。不可见并不等於不存在。世间许多事物是我们凡夫的眼睛看不到的,但它们却真实地存在;同样地,对我们人类来极为平凡的太阳,天界众生及畜牲道中的龙族便看不见,这并无任何稀奇之处。佛陀的报身常处其报身净土中,为诸大菩萨讲经说法。这里所说之报身净土,并非我们平时常常提及如极乐净土等的概念。诸佛之报身净土只有大乘见道圣者方有能力去得到,我们凡夫是去不到、看不见的。除了法身及报身外,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佛陀还示现无数应化身,这是有缘之众生能有望见到的,譬如说二千多年前本师释迦牟尼佛便曾示现在人间的印度,此外还有无数我们不能辨知的化身,如同显宗经典所说恒河沙数之多。法身好比天上的万里晴空;报身好比晴空中出现之云朵;应身则可被喻为大地上露珠中所反映的太阳。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但在下雨后,如果我们细看草地上的露珠,会发现每一颗水珠皆有一个太阳的倒影在其中,整片大地就有无数多的太阳倒影,这便是佛陀为利益众生而化出无数应化身的比喻。诸佛之数无量,但每一位佛之应化身亦是无量之数。只要大地有露珠,便会有太阳的倒影;同道理,只要有众生,便会有佛陀的应化身。应化身不只是佛陀的神力化现,而且也是他们的悲心之体现。

现在已解释完佛陀三身之分别,所以衲开始讲第一偈。



一切諸佛智慧大樂法身一味 此即一切具恩上師究竟自性
至誠懇切猛力啓請上師法身 今後中有愿皆不離慈悲攝受



这一偈是说上师的自性便是诸佛法身,故比我们向与诸佛法身无别的上师祈请加持,求上师于今世、中阴及未来生生世世皆照顾我们,不离不弃。首二句说上师究竟本质即一切诸佛的法身。刚才衲已说过,佛陀的法身是一味的,无分彼此,无所分别。这里说上师之自性即佛陀法身,亦即如牛奶中的牛奶,根本无所分别、究竟一体。除却上师之外,就别无法身了。偈文中的「今」、「后」及「中有」数字,是指今生、未来生及今生与下一生中间、称为「中阴」(Bardo)的状态。中阴期往往是极为惶恐的情况,十分可怕,并会幻见种种因业力而显现的恐怖幻象(注:有关中阴情况,见法师著作【生死之轮】及【生死自在】等)。整偈的意思是说:「上师您的究竟自性便是诸佛法身。佛的法身便是您!故此我向与诸佛法身无分别的您祈求,在我的今生、中阴及所有的未来生中,请不离不弃地照顾我!」

为什么我们求上师于今生、未来生及中阴期皆不离不弃地摄受我们呢?这是因为我们并不自由,无法决定自己的前途。虽然我们可能自以为自己很自由,便实况却并非如此。我们无能力决定自己的生与死,亦无法决定未来生的去处。如果我们能自主决定未来生处,谁会愿意来生变成一头猪或者一条狗呢?我们来生之可能变成其他三恶道中之生命,全因我们并无决定能力,只由烦恼及业力牵引投生。我们看看世间的狗、猪或鸡,它们难道是自已选择当可怜的畜牲吗?当然不是!它们根本无法选择生处,所以才投生三恶道中。至於中阴,其痛苦亦是我们无法选择逃避的。甚至单单说今生,我们连自己的生老病死亦无法自主。所以,不论在今生、未来生或恐怖的中阴,我们都毫无自主能力可言,只随着烦恼及业力而瓢荡。只要我们一天未得解脱、自在,便毫无真正的自由可言。正由於我们今生、中阴及未来生皆无法自主,我们需要一个依枯,所以我们求上师在今生、中阴及所有未来生皆照顾我们。

如果我们多作菩萨道次第禅修(注:有关菩萨提道次第禅修开示,见法师著作【甘露珠蔓】)而有少许觉受,在念及此「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两句时,便会因自知无法自主前途,而在心中有酸痛的感觉,每每下泪不已。「至诚恳切猛力启请上师…今、后、中有愿皆不离慈悲摄受」这些内容。在启请文的前九偈皆重复出现,它们极为重要。



智慧幻化影像勝者具足七支  此即一切具恩上師究竟幻基
至誠懇切猛力啓請上師報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法身除佛陀外不可见,连十地菩萨也无法感知,而佛陀别有境界高之菩萨可见之报身,这报身乃由法身所变化显现。报身具有七种特性,这些特性在技术名相上称为「七支」,即受用圆满支、和合支、大乐支、无自性支、大悲遍满支、遍生无间支及永无灭支七者。有关此七支之说明,在佛学书籍中多有介绍,而且其内容牵涉甚广、甚为学术性,故衲在此暂且不说,大家若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参考佛学词典。

此偈说明上师亦即佛陀之具足七支的报身,所以我们向与佛的报身无二无别的上师祈求,请他在我们的今生、中阴及所有未来生中皆不离不弃地照顾我们。



一切所化如其根機種種幻舞  此即一切具恩上師報身變化
至誠懇切猛力啓請上師化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为利益无法见得法身及报身之有情众生,佛陀亦变化出无数应化身,此乃佛陀之悲心及能力的体现。显宗的经典常常说,佛陀之化身有如大海中的沙粒一样多。刚才衲也作过一个比喻,大地上有多少颗露珠,便会有多少个太阳的倒影。太阳只有一个,但其倒影却无量之多,凡有一颗露珠便有一个「太阳」,这便是佛陀化身的神奇之处。

偈中之前两句是「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及「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一切所化如其根机种种幻舞」的意思是说,佛陀化身因应不同众生需要而显现出其所需要的形相,只要适合众生及能利益众生,佛陀之化身可能以高僧、国王、大臣、将军,甚至可能是妓女、屠夫或畜牲的形相出现,不见得一定以神圣的佛陀形相从天上降下来。「此即一切具恩上师报身变化」一句,说明了这些许多化身皆出自与佛陀报身无别的上师。所以在最后两句,我们向这样的上师求请於今世、中阴及所有未来生中不离不弃地照顾我们,这与前二偈的尾二句相同意义。



三身無別遊戲變化現上師相  此即一切具恩上師唯一體性
至誠懇切啓請三身無別上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第四偈呼应首三偈,强调上师即佛之法、报、化三身,三身合一便即上师,上师亦即佛陀之三身,然后我们向与佛陀三身无别之上师祈请摄受。



一切無量寂怒本尊上師自性  除此具恩上師之外別無本尊
至誠懇切啓請普攝本尊上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由於众生之根器各有不同,能利益他们的方法亦有所不同,这便是佛陀的广大事业。在有需要的时候,佛陀显现为种种寂静本尊的形相来利益众生,但对其他某一些众生,佛陀则化现为忿怒、可怖的本尊形相,这些形相称为「忿怒本尊」。

这一偈说明上师亦即一切寂静及忿怒相的本尊,在上师之外别无任何本尊,亦即是在说:「上师,您便是一切本尊!」在后二句,我们向与一切本尊无别之上师作前四偈同样的祈求。



一切諸佛合一總體現上師相  除此具恩上師之外別無諸佛
至誠懇切啓請普攝諸佛上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发表于 2009-5-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偈说明上师亦即一切诸佛的合一体现形相,除却上师之外就别无诸佛存在了,所以我们向摄持三世十方一切诸佛的上师作祈请,求他在我们今生、中阴及未来生中摄受我们。



一切勝者悲智力體現爲師故  聖三部主自然即是具恩上師
至誠懇切啓請三部合一上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观音大士(Avalokiteshvara)是诸佛之悲心所化,并非诸佛悲心以外别有一个观音存在。文殊大士(Manjusri)是诸佛之智慧所化,除却诸佛之智外,别无文殊大士存在。同样地,金刚手大士(Vajrapani)便是诸佛之力量的统一化现;他便是一切佛的力量,诸佛之力量便是他。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即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十方诸佛之悲心,智慧及力量,合称为「圣三部主」(Rigsum Gonpo)。

在本偈中,说明了上师亦即观音、文殊及金刚手大士,在他之外别无三部主存在,所以我们是在说:「上师,您便是三部主!三部主便是您!」



所放百部五部三部一切即師  此等一切收攝遍主亦是上師
至誠懇切啓請諸部主宰上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诸佛有无数之多,但我们可以把他们为摄为百佛。如果再浓缩一点,我们可以把百佛再摄为五方佛部,亦即大日如来(Vairochana)、阿弥陀如来(Amitabha)、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不动如来(Akshobhya)及不空成就如来(Amogasiddhi)。如果再浓缩一点来说,五方佛部又可用三佛的概念摄持而代表,亦即代表诸佛身之大日如来、代表诸佛语之阿弥陀如来及代表诸佛意之不动如来。如果再把三佛浓缩,便以一尊金刚持(Vajradhara)为所有佛的代表。金刚持便是一切诸佛,铺展出来讲述便是佛之身、语、意,即三佛,再铺展出去便以五方佛部代表,再进一步开展便是百佛,再铺展下去便就是所有佛了。反过来说,一切佛以百佛代表摄持,百佛又可以五方佛部代表,五方佛部不外乎是佛之身、语、意,此三者又可以一尊金刚持摄之。

在此偈中,我们是在说:「百佛便是上师!五佛便是上师!三佛便是上师!上师便即是金刚持!金刚持、三佛、五佛、百佛及至一切佛等,若收摄来说,便即上师!」



一切諸佛正法僧伽作者即師  兼備普攝三皈依處即具恩師
至誠懇切啓請普攝皈處上師  今後中有願皆不離慈悲攝受



这一偈是指上师亦即佛、法、僧三宝,亦即我们的皈依处。

至此第九偈,便讲完了本文三段落中的第一段落了。以下由第十至第十五偈,是第二段落。
发表于 2009-5-2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段
至此第九偈,便讲完了本文三段落中的第一段落了。以下由第十至第十五偈,是第二段落。fficeffice" />



一切諸佛本體幻化現上師相  慈悲攝受其理思之上師護念



这二句是说:「与诸佛无分别的师父慈悲摄受了我。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上师您!」



於一切佛所異無緣苦惱若我  示無謬道其理思之上師護念



这二句是说:「与诸佛无缘的我,师父您却慈悲摄受我。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上师您!」为什么这里说我们与佛无缘呢?佛陀的法身我们无法感知,他的报身我们亦无功德可见,所以说我们与佛的法身及报身无缘。在无始以来,有许多位佛的应化身曾经示现世间,许多众生因此而得度了,但我现在却仍然身处六道苦海之中,未曾脱苦,亦未曾得益。在现在的贤劫中,将有千佛示现,在本师释迦牟尼出现前,已有三佛示现在人间,但我却无缘得见、无缘得度。在许多劫前,古佛曾说现在年代之众生难度,但本师释迦牟尼却说:「由我来承担这项事业吧!」,所以诸佛当时赞叹本师为「大心力者」。然而,虽然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了,但我现在却仍然在六道之中,无从得脱,并未因他的示现而得度。所以说,诸佛三身我皆未没缘得见或得度。在现今,却是师长在对我开示脱离轮回乃至成佛的法门。诸佛之功德及恩典固然极大,但我并未能直接得益,现今直接照顾我、摄受们的是师长。所以,从此角度来说,师恩比佛恩还重。



難得大義妙身抉擇利害得失  無誤欲取心要思之上師護念



在六道中,能生为人类并不容易,这是十分稀有的。在人身转生中,又分为暇满人身及普通人身。暇满人身是指有机会及能力修学佛法的人,后者指缺乏机会或能力的人,二者之间以前者至为难得。既然我们已得到此至为难得及宝贵的暇满人身,我们不该白白把它浪费了,而应令其有变得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做能真正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作不利自己的事。

此二句的意思是说:「既得到难得人身,我必须选择作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作不利之事,以令人生有意义。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於有暇身劝取心要」部份。



忽爾忽爾死大怖畏降於自頭  不知所措本性思之上師護念



由此二句开始,涉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於共下士道次修心」部份的教法。文中说:「死亡会突然地降临,到时我将不知所措。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今生圓滿一切當下忽然離去  孤獨前往本性思之上師護念



  此二句是说:「在死时,不论我曾拥有多少财富或亲友等,终必孤独、惧怕地一人孤单上路,连一根头发也无法带着走。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



自身赤裸墮於可畏地獄火中  至極難忍本性思之上師護念
餓鬼處中無福飲食涓滴亦無  痛苦現前覺受思之上師護念
愚昧畜生極可厭惡不淨劣緣  如是自身覺受思之上師護念



在死后,并非一切便终结了,而会另有投生去处,所以我们必须关心来生前途。依因果规律,大恶业力者生於地狱道中,中等恶业力者将生为饿鬼,恶业力轻者则将生为畜牲,善业者则生於天、人或阿修罗道中。由於我们自知所曾作恶业很多,善业却从不曾多作,所以我们可以推论来生的去处必定是三恶道。

  以上六句呼应三恶道的苦。初二句的「自身赤裸堕於可畏地狱火中」是指地狱道,第三及第四句描述常受饥渴大苦的饿鬼道,最后两句描述畜牲道。这六句是在说:「想及未来我必将投生於三恶道中受此种种苦,我便念及上师您!」



苦惱若我如今將墮彼惡趣處  從彼救護皈處思之上師護念



  这两句是在说:「我已十分接近落入三恶道之厄运,能作我依止的唯独有三宝。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关皈依的部份教法。



黑白業果如影隨形微細進退  如理而行其理思之上師護念



「黑白」二字是指恶及善业二者。这些善及不善业的力量,乃至最微细的业力,都会像影子般跟随我们,善业将牵引福乐果报,恶业则感召痛苦果报。所以,一个人能否得到福乐,视乎他曾作之业。最细微的因果关系,则只有佛陀才能知道,譬如说佛陀能见到此刻衲的少许脚痛源自哪一生中、哪一刻的某个小业因,这些都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感知的范围。可是,我们可以依粗显的定律说明业及果的规律。总之,我们既然欲得乐离苦,便应依因果规律而行止。以上这两句正是说:「每思及必须依因果的道理而行时,我便念及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教法中之业果部分。



無邊三有猶如牢獄衆苦之源  從此解脫方便思之上師護念



在六道轮回中,上至最高享乐的天界,下至最深的无间地狱,其本质皆为痛苦。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不外乎是苦苦、坏苦及行苦等痛苦。从佛的眼中看,轮回就是苦的根源,犹如一个牢狱般,众生正好比狱中受刑的囚犯,所以佛陀为众生开示了苦谛及集谛,即苦之本质及其来源。把我们栓在轮回中不能出脱的枷锁是什么呢?这便是烦恼及由其驱使而作之业。肝癌等病顶多只可能折磨及危害我们一生,但贪、嗔、痴等烦恼却祸延所有未来生。所以,现今我们有了堪能修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乃至即身成就之殊胜密法的人身,且又懂得因果与业力之道理,如果不趁此黄金机会医好自己的烦恼,令自己脱出痛苦的循环,便白白浪费了这个千载难逢的人身了。如果我们懂得事理,便应做利益自己的事,而避免做有害自己的事,所以我们应努力修持共中士道中之出离心及解脱道内容。佛陀在其道谛及灭谛教法中,便为我们开示了这些法门。

以上两句是在说:「无边轮回是痛苦之根源。每在思及出离心及解脱之道时,我便念及上师您!」这两句呼应【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之「于共中士道修心」部分。



可畏有海渦卷無邊苦惱母親  墮落逼惱本性思之上師護念



这两句是说:「正如我自己在轮回苦海中不由自主,如母众生亦是如此。每念及此,我便想起了上师您!」它们与菩提道次第教法中之上士道呼应。

[此帖子已被 俗人 在 2007-8-23 12:41:18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5-2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至此便讲完了三个段落中的第二段落。第二段落每两句便出现一次「上师护念」,而在第三段落中,每两句便以「求师加持」为句尾。什么是「加持」呢?我们在求上师给予哪种「加持」呢?所谓的「加持」,并非指我们求师赐予什么神奇的法力或神通等,也不是指在梦中见到佛陀对我们放光等等。见佛、见光等事,并非真正的加持。发梦、神通等,也不是真正的加持。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地修行,到头来只是见到佛陀放放光,或者得到一个吉祥的梦境,这就等于我们白修一场了!如果我们沉迷于这种幻境,它们不单不可说是佛陀或上师加持,反而可以说是魔的「加持」!那么怎样才算是得到了加持呢?如果我们对因果更加深信了,又或者我们善良的心增长了,这些才是真正得到加持的微兆。反过来说,如果在修行许久以后,我们对三宝或因果等却更加生疑,则不论我们是否晚晚见到或梦到佛陀放光,也并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加持。有关这一点,大家必须十分清楚。fficeffice" />

现在衲开始讲第三段落的内容。



三主要道與二次第甚深覺受   于自相續無難生起求師加持



文中的「三主要道」这几个字是指出离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见(注:有关三主要道教法,见法师著作【甘露心华】)。如果能于此生中生起三主要道的觉受,便可说是不枉此生了。「二次第」这几个字是指密法中之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二者。「自相续」这几个字是指我们的心。这两句是说:「求师父加持我,令我心中轻易生起显法中之三主要道及密法中之生起及圆满次第的所有成就。」

为什么要祈求自己生起三主要道及二次第成就呢?这是为了要成佛而利益众生。如果我们尚未能自救,又如何能医治别人呢?如果我们未能生起出离心,就连自己也救不了。如果未能生出平等心、慈心及悲心等,顶多便只能局限性地帮助少数众生少许,而对其他众生看也不想去看。故此,我们必须先具备三主要道乃至密法二次第的成就,方有圆满的悲心、智慧及能力来帮助一切众生。



出離之心勇猛生起求解脫故  一心精進修習三學求師加持



此二句强调三主要道中之出离心。出离心是修行之基础,而戒、定、慧等能令我们出离六道的三学则是法宝,亦是主要的皈依处。如果我们欲修好三学,便要通达三藏法要。在学好了三藏及修好了三学后,法宝便不再是外在的皈依处,而己与自心相契合了。故此,我们在此两句中向上师祈求加持,求他令我们能生出坚固而不退的出离心,并能勤修戒、定、慧三学。



一切衆生我自解脫增上心擔  殊勝菩提心寶純熟求師加持



现在所说及之两句,是与菩提心有关的内容。我们在此两句中,祈求上师加持菩提心能在我们地心中真正生起。

在菩提道次第教法中,有详细教导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培养菩提心的开示。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入胎起,便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从小开始喂奶、喂饭,乃至后来教我们穿衣、说话及走路,又把我们送去学校受教育,这些都是无比的大恩。如果我们观察畜牲,也会发现同样的伟大母爱。不论在我们过去生中的哪一生,哪怕是生为畜牲时,每一生中的父母皆对我们有如同今生父母之大恩大德。由于过去生之转生次数无量,所有众生皆曾不只一次当过我们的父母,我们怎可以舍弃他们不顾呢?故此,我们必须培育菩提心,透过思母及念恩等菩提道次第所教授的方法,令此心生起。在座中修密的人,如果我们能每天抽出一小时或三十分钟,如是地培养菩提心及前述之出离心,这样才会令修密有意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菩提心一点也无真切觉受,即使我们明白其道理,也没有太大意义,再受更多的密法灌顶也于成佛之事无助。



抵達廣大佛子行際難思心力  一心隨行勝者大海求師加持



「佛子」一词是菩萨的别称。在此两句中,我们祈求上师加持,令我们能具有与众菩萨同等之心力。

菩萨的心力是无边广阔、不可思议的。在本师释迦牟尼前生修菩萨行时,他曾身燃千灯为求四句开示。许多其他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曾布施自己的头、身、心、眼及手脚等。对于这些善行,我们虽然目前还做不到,但若我们多读及与随喜它们,其利益亦甚大。



空與緣起明空互伴一同現起  離邊正見最上通達求師加持



此两句讲及三主要道中之空性正见。在此二句中,我们祈求上师加持,令我们能通达离开两种错误边见的空性正见,亦即中观应成见。

有些人误以为什么都不思想便是在修空性,这是极为荒谬的邪见。许多人认为一切皆实有,这也是不对的见解。如果说一切皆不存在,这种见解则更错。我们常常说到「空」,这并非指一切并不存在。说一间房子本质是空性,是指它并无自性,亦即说它只是由空地、四面墙及水泥合成,再加以一个名字 —「房子」,它才得以存在,所以它不过是因缘加上安名而已,并无一个独立、自存的自性房子存在。今晚并非解空的场合,所以衲不再深入解释这个较为深妙的概念了,留待以后在别的场合才深入讲解(注:有关空性教法,见法师著作【甚深微妙】等)。总之,以为一切实有,或者认为「空」便等于「不存在」,这些都属于不正确的边见,并不符合空性正见。



基位庸常生死中有轉三身道  能熟生次體驗速生求師加持



这两句说及密法二次第中之生起次第。生起次第的特色是把凡俗的死亡、中阴及转生过程转化为修行法身、报身及应化身的道,即句中说的「基位庸常生、死、中有转三身道」。在座中没学过密法的人,必定不明白这里所说的内容,但由于它涉及密法,衲在今晚这场合不宜深入地讲,而且亦无此必要,总之我们知道此两句是在求师令我们速得生起次第成就便足够了。



風心融入中脈四喜四空遊戲  幻化天身朗然現起求師加持



这两句涉及密法中之圆满次第。在圆满次第中,我们把称为「风心」的微细心气收摄入于中脉,而生起四喜四空,并成就幻身。大家对衲所说的听不明白很正常,因为这与密法有关,在现今阶段大家还没学到,所以现在大概听一下这些概念便足够了。我们只需明白,在此两句中,我们祈求上师加持,以令我们修成圆满次第。



能取所取表皮蛻盡本面赤裸  值遇真理勝義上師求師加持



平时我们所说的上师,只是世俗意义上的上师。看穿轮回之外相而直达其核心实相之体验,则被形容为「值遇真理胜义上师」。要达到值遇胜义上师之境界,我们必须依靠世俗义上的、活生生的人间师长。故此,我们在此两句中祈求师长加持,让我们能得见胜义上师。



二障戲論滅盡大樂法身界中  自與上師三密合一求師加持



「二障戏论灭尽」是指除了烦恼及所知二障,这便成就了佛陀的大乐法身境界。「三密」是指外密、内密及密密。此二句是在说:「求师父加持我除去烦恼障及所知障、证得法身而与上师合一!」



總之乃至安住菩提心中不離  子繼父業願具恩師大悲加持



最后两句祈求上师令我们与菩提心不离,而最终能继承历代祖师之事业。

在正文的三个主段落后,最后是:



喇嘛聽!喇嘛聽!喇嘛聽!



有关「喇嘛听」的意思,前面已经讲述了。

至此已讲毕【遥唤上师】全文。无论有无口传,弟子皆可每天念诵这殊胜的祈祷文。这样做的利益会很广大,加持亦会来得极迅速。





(完)
发表于 2009-5-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祈竹活佛开示如何依止上师

在佛法修持中,上师之地位极为重要,故此对师长之信心为一切修持的根本,亦为一切成就的种子及灵魂。如果已建立了师徒关系,却对上师无信心,所作修行便犹如烧坏了的种子,绝不会发芽生长。故此,除了上述的依止态度外,弟子还应对上师生出信心、视师为佛陀。在此处,师长并非只指根本上师或正式的老师,同时亦包括任何对自己传过法或曾作教授的人。譬如说,出家人在受戒时,便有十位老师了。又如我们在年少时,若有长辈曾对我们作佛法之启蒙,我们也必须视他们为如佛师长,无所遗漏。在观察期间,我们仍可审查欲拜之师长有否缺点。可是,一旦在心念中或传承上成立了师徒关系后,弟子便不可再观上师之缺点,而应常想及其优点、功德等,并要视师为佛。师长在客观上或许并无佛之境界,甚至或许只是凡夫境界,但这并不重要,弟子仍要视师若佛。佛陀是真正具一切功德而断一切过失的圣者,但若弟子不以敬信心依止,即使自己的师长是释迦牟尼佛,弟子也一样可能觉得自己的师长满身过失、毫无优点,就似当年提婆达多视其师长释迦牟尼佛般。反过来说,若师长只是凡夫境界,但弟子视其为佛陀,便一样能得到佛陀之加持。所以,若想修持有成,便必须视师为佛。视师为佛,师长并不会因此得益,得益的是弟子自己。若能视师为佛,弟子便会得到佛陀之加持;若只视师为菩萨,则得菩萨之加持;若只视师为凡夫,则即使师长客观上真的是佛,弟子亦不会得到任何加持。衲举一个例子:以前有一个人向其师求法,其师大喝一声“玛里利渣”,这是印度话“滚开!”的意思,但这弟子却以为那是一句密咒,所以他便很有信心地持诵,后来竟然成就了以此“咒”为人治病的神通能力!在古代,有许多即生成就罗汉境界的案例,但在现代却少见这些殊胜的事例,这正是因为现今的人对师长的信心薄弱之缘故。
如何才能达到视师为佛的信心呢?除非我们有宿世的善因缘,否则这就需要长时间努力培养方能达至。弟子必须长时间地观师长之功德、优点,而避免挑剔师长的过失、缺点。这一点的确不易做到完美,少一点功德便难达到,但我们要有耐性地训练自己。阿底峡祖师在世时,以传其修心法门的金洲大师为其主要师父。在客观事实上来说,金洲大师在见地上反而比不上阿底峡祖师。可是,阿底峡祖师却视他为佛,每当提起金洲大师时,他总会合掌于顶恭敬地称其名号,并常常说:“我的任何最小的善心之生起,皆赖师父加持而得!”我们当以阿底峡祖师对其师之敬信为效法的对象。
常念师长恩德在心态上,除了应以九种心事师及视师如佛外,弟子更应常念师长之大恩大德。以衲为例,衲的师长从衲十岁起,为衲传戒、为衲亲手缝造袈裟、照顾饮食、传法及管教,其恩不可言尽。如果说衲还算是有丁点儿的德行及学问,这无一不赖师长所赐而来。
如果从功德的角度来说,佛陀的功德是圆满的,师长功德再高也高不过诸佛,顶多也只是与佛同等,况且师长在客观上也极有可能根本还未超出凡夫的境界。所以,若从功德角度来说,师长之功德既有可能与佛同等,也大有可能比佛陀低。可是,如果从恩德的角度来说,师长对我们的恩却比诸佛的为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虽然曾广弘正法,令许多众生得益,可是我们却未直接得度。在二千多年前,我们或许是在三恶道中,也可能在别的宇宙中,亦可能是生于这个世界但却未遇佛陀,总之我们未有福缘在当年遇上佛陀而得度。现在,直接度我们的是师长,为我们授法的是师长,教我们如何成佛的也是师长。由此角度来说,师长对我们个人的恩德,便可说是比诸佛还要来得深。我们将来得以不堕三恶道,乃拜师长教我们止恶所赐;我们若得以生于人间或天界,乃因师长教予布施之道及授予戒律而得;我们若最终能得佛境,亦因师长之教授及传法之恩而成就。在某些佛教不盛行的地区如果没有师长之教授,别说不可能成就佛境,甚至连“佛境”这个名词都未曾听说过!由于其恩大之故,我们的师长是我们的最上功德田。当然,血缘父母也是我们的功德田。若无父母,我们亦无此肉身赖以修持。所以,父母恩我们固然要常念,师长之恩我们亦应常念。曾经有些不太懂佛理的出家人向衲说:“可是我尚未拜在任何师父门下呀!那我岂不是没有功德田吗?”这问题出于无知。一个出家人,在受具足戒时,便至少有十位师长了。此外,常住道场的方丈,我们亦应依传统视其为师长。

在行为上承事师长
除了在心中依止以外,我们亦要在行为上承事师长。承事师长的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别,一为以财资供养,二为替师长办事,三为依教而奉行。师长并不见得需要我们的供养,这样做是为了弟子自己的利益而已。刚才我们说过,师长是最胜功德田。什么是“功德田”呢?世俗上的田地,我们透过悉心照顾、播种、施肥及浇水等,便能有所收成。同样地,经过事师、供养、顶礼师长等行为,我们便得到无量功德。所以,我们称师长为能长出功德的“功德田”。师长并非唯一的功德田,透过供养、顶礼佛像等,也能长出功德,所以佛像等也称作“功德田”。然而,正如刚才所说,师长及父母是最上的功德田。
如果我们为师长办事,例如替师长打水、烧饭或洗衣等,这行为胜于以物资供养。有关这一点,衲必须把例外情况说明一下。如果我们已与某人建立师徒关系,而这位师长叫我们替他做一些明显与佛法背道而驰的事,譬如说他叫我们代偷东西等,弟子便要很谨慎处理这情况了。如果我们能完全肯定师长之要求与佛法不合,而并非只是我们对师长的密意要求误解,我们当然不能照办。可是,为了维系自己的师徒关系之清净性,我们尚该顾全另一方面,故此我们必须十分善巧地避免或推辞,而不应与师长发生冲突。在推辞后,我们仍应视师如佛,不应执此为上师之过失而作批判或毁谤。这一点就是前面说过的、像钻石般坚固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若能两方面都照顾好,便不存在违背上师的业因。一般来说,我们如果在拜师前曾好好地观察,便很少会遇上这等困局。在末法年代,有许多不具格的师父,若不经观察便依止,或许便会常碰上这类的无奈情况,到时就只能如衲所教地一边推辞,另一边同时尽量保全师徒关系之清净性了。
三种承事之中,以依师所教地修持为最上等的承事,所以有名的密勒日巴大师便说过:“坚韧耐苦之修行,是令师喜之侍奉!”说三者中以第三种为最优胜,第二种为次等,第一种为最基本,并非等于我们挑优胜的而进行。以上所说三种承事方式,并非挑一种而做,而应长期地全部奉行。我们在平日的课诵中,固然必须多修如《兜率百尊》或《上师会供》等上师相应仪轨及视本尊与师长为一体,对其在观想中作供养、礼拜及其它各种承事,但在此同时,如果我们与上师在一起生活,或在处于师长跟前时,真实生活中的供养、顶礼及各种承事,亦全都是在修上师相应。

依止师长之利益
有关师徒关系的教法,分为六支。第一及第二支是师徒应具的资格,第三支是弟子依止师长的正确方法,现在要讲到的第四支是依止师长的利益。

如法地依止师长的好处有八大点:
由于实修上师教示故,我们可以趋向佛境。同时,由于上师是无上的功德田,透过供养及承事师长,我们能于短时间内积集极多成佛所必需的功德资粮
(2)经论中有云:“如理依止善士时…无余佛陀至心喜!” 诸佛很乐于见到有人对师长恭敬。我们供佛时能得供养之功德,但却说不上令诸佛欢喜。对师恭敬,则既能得敬师之功德,更能得令诸佛欢喜之额外功德。
(3)由于依止师长之功德力大,一切魔类等皆不能加害如法敬师的人。
(4)依着师长的教诫而止恶,便不会再积集恶罪因而受到其果报了。
(5)如法地依止师长,便会容易得到修持上的成就。
(6)由于如法敬师之业因,我们生生世世皆会有缘常遇明师。
(7)不堕三恶道
(8)任何心愿皆能顺利达成。
发表于 2009-5-2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依止师长的损失
这是有关师徒关系开示中的第五支。这一支分为两部份:一为没有师长的损失,二为有了师长但并未如法依止的损失。如果我们不寻找一位或多位师长而依止,便不会得到前述依止师长的八种好处。所以,没有师长的损失,刚好就是失去前述的八种本来可得的利益,亦即是说不能趋向佛境、未能令诸佛欢喜……等等。

如果已有了师长但却并不好好地敬师及事师,损失有八大点:
(1) 上师乃诸佛之总体代表,若弟子轻视师长,便感召不尊重诸佛之果报。
(2) 如果对自己的师长生瞋恨心,会毁灭自己曾积之善行。
(3) 不如法敬师及事师的弟子,即使修无上密法,亦难以成就。
(4) 以不敬师之心修持,不但难以有成,更等同修持往生地狱之因。
(5)不敬师的人,未生之功德及成就绝不会生出,乃至已生出之成就也会消失。衲说一个例:以前有一位修密法而成就了飞行神通的人。有一次,他在上空飞过,见到自己的上师在地面,便心生得意之念:“我有飞行神通,师父却没有!”在这念一生之际,他实时失去了神通,由天上掉了下来。
(6) 不如法依止的人,现世即会感召许多不如意的业报。衲也举一个例:从前有一个名叫“佛智”的大师。这位大师的其中一位老师是养猪的人。有一次,大师受众人拥戴着前往某地,途中遇到他的这位老师。由于他名声极大,一时之间他便生出了师长地位低下之心,所以便假装看不到师父,并未趋前相认或顶礼问安。由于这一念,他的眼珠竟然掉了出来。这并非上天、佛陀或其上师对他所作之责罚,而是自己不敬师所感召之现报。
(7) 冒犯师长的另一果报,是在未来生中生于无间地狱之中,不得脱出。在许多佛经中,佛陀曾很清楚地开示什么业会感召什么地狱之果报,但在《金刚手灌顶经》中,大势至菩萨问佛陀轻慢上师之果报时,佛陀却说:“我不敢说!这种果报的严重程度要说了出来的话,连大菩萨都会吓至昏倒!”由此可见,轻慢上师的业报比其它恶业重很多。
(8) 由于不如法依止之业因,将于未来多生中都不遇明师及正法。轻慢自己的师长是极严重的不善业。一旦轻慢了其中一位上师,你在其它任何师父处所学得的法,都难以成就。所以,轻慢上师是我们修行路上的一块大路障。在西藏的三大寺,如果有学僧明显地犯了这方面的大过失,多会被驱逐出寺,可见此等行为的严重性。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不易犯这类过失,因为这不单指我们与坐在高法座上传法的上师之关系,而亦包括与平时管教我们的亲教师、皈依师、剃度师、授戒师,乃至任何对我们传过下至一句偈颂佛法的师长之关系。如果我们自问曾犯下这类过失,若师长尚在世,便必须在师长面前忏坦;如果师长已圆寂了,但应于其衣袍、遗物前忏坦,直至在梦中重复梦到罪业已净化之吉祥征兆方休。有关这类征兆,衲在教忏罪时会讲到。

有关师徒关系之结论开示
在修行的道路上,师徒关系是其中一项至为重要的修持。若能好好地依止明师,所得利益不可思量。若不好好地依止,则即使所拜的师长是佛,亦不得益,甚至反生无量罪业。在古印度,历代以来的修行人都依这些开示而事师,从而得到成就。我们欲想得到佛法上之任何成就,也必须效法他们敬师及事师的方法。曾经有人问阿底峡祖师:“为什么在印度,许多大师才修行甚短时间,便有所成就,我们西藏人勤修很长的时间,却不见有成呢?”祖师答:“这是因为西藏人视佛为佛,却只把上师视为凡夫,而印度人则视上师和佛并无分别!”由此可见,视师为佛乃修持成就之关键因素。这些有关敬师及事师的开示,是佛经中所教示的,大家可以参考《地藏经》及《华严经》等。
有些人会问:“我应该依止一位或是许多位师长呢?”答案因人而异。如果是懂得如理地依止的人,多拜几位师长,很可能有更大利益。不懂好好地依止的人,宜只拜一位或少数几位师长,因为这样较易确保自己不犯事师方面的过错。
在我们经过谨慎的观察后、寻得符合条件的一位或多位师长时,应该如何承事依止呢?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讲,一为正确的心中依止态度,另一为在具体行为上的承事方法。

在心中依止师长
现在首先讲心中依止的正确态度。这要分为三点来讲,第一为依止态度,次为对师长生信心,三为常念师长恩德。这些开示并非藏传佛教所发明的,而是出自《华严经》等佛经中开示。
在《华严经》中,说及弟子应以九种心来对待师徒关系。
首先,弟子必须有孝子的心,对师长犹如孝顺父母一般,处处听话顺意,永不忤逆师长。 第二,依止心要似钻石一般坚固,永不能被摧坏。譬如当有人对我们的师长毁谤时,我们的信心亦绝不退减,这就是“似钻石”的心了。 第三,我们要似大地默默承受任何负荷般,对师长的任何事情都默默负起。在约一千年前,西藏有一位密勒日巴大师。大师在初学法时,其师玛尔巴见他有很大的潜质,但却同时也有极大罪业,便故意叫他建造一座九层大楼。密勒日巴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天天以背扛石上山建屋,以致肉破见骨,最后终于建成了师长所要求的大楼。这座大楼的遗迹,在一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屹立不倒。密勒日巴的态度,便是这种“如大地的心”之典范了。
密勒日巴大师 第四,我们要如群峰拱围须弥山般,始终不变摇。 第五.我们要视自己如仆役,任劳任怨,即使师长命我们做倒粪等低下工作,我们亦应乐于从命。 第六,我们应自视为卑下,不可贡高我慢,甚至以为自己比师长的修行还高。 第七,我们要有《华严经》中所说的“门犬心”。什么叫“门犬心”呢?这个名词其实并非侮辱性的字眼。我们观察小狗被主人打骂时,它们从不会因瞋恨而反咬主人,它们顶多只会暂时逃跑。在被主人发脾气赶走时,它们亦不走远,顶多在附近溜达一会儿,待主人气消了,它们便像没事似地回家,也从不把刚才的事怀恨在心。我们作为弟子,也应有这种态度。师长责駡时,我们不怀恨于心,也不应存有顾全颜面的心理。 第八,我们要像桥梁一般,任何难行的事亦勇于承担。</第九,我们应像船舟载人过河般,来来去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事师工作,永不厌累。
发表于 2009-5-26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祈竹仁波切对弟子的答疑开示

祈竹仁波切对弟子的答疑开示
时间:2008年7月18日
地点:香港道场

弟子问:想问师父,我们主要就是慈悲心总好忘掉,常常一着急就容易忘,要怎么办?

师父答:如果那样的话,你就马上哭吧(众笑)!你早上起来就发愿嘛,早上起来我的心是非常好的嘛,后来你就忘记掉了嘛,哦,我的心己经变得不像早上那样好了,我己经忘记掉了,我的心是什么样子的了,那个时候,你就马上哭吧(众笑)!

这段时间,你们在师公身边听了很多经,关于修慈悲心方面。就在修慈悲心之前,先要对自己生起慈悲心!你自己对自己生起悲心以后,你才会反过去对他有悲心;如果你连对自己的悲心都没有的话,你对他也不会有悲心。

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的这种“慈和悲”,就是自己我们前生的那种习气带过来的,我们本身人具有的这种心(怜悯)。比方说,很有钱的人嘛,对一些很穷的人,觉得他们很可怜。但他的这个心,它只是自已原来的作为一个人的本性嘛觉得:“哦,他很可怜!”但没有真正的慈悲,并不是真正的慈悲心!

我们刚开始修的时候,先从自己嘛:从头到脚,一直想我们做过了什么;再想前世我们曾经做过了什么;然后再想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做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坏事。先从这一方面来想!

如果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做过一点坏事,做的都是利益人的事,做的都是善业,不管什么都是好的方面的话,这样子的话,那我们就知道嘛,来世我肯定会得到人身的,而且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人身,不管各个方面都很好的。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努力,也会有种心理的力量,因为我做的都是好事嘛!

从出生到现在,但我们不是像刚才说的那样子,一直都是在做善业;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以贪嗔痴为基础,我们全部在这个上面转,转的时候做的全部都是恶业!那我们想,死的时候,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

如果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做善业的话,那我们现在就不会这么苦闷,肯定会心想事成啦!但我们不是,我们是以贪痴为基础,所以我们现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如意,而且想什么事情也都不成。那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做害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做害人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吃饭、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为了自己穿衣,就是这了这类事情……!

我们想,我们全部都是做害人的事情嘛,想到这些以后呢,那我们想,如果我们不想有这样结果的话,那怎么办呢?要想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能够皈归三宝!只有三宝才能救我们,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一个能够救的。不管是任何的……都没有办法救!
那么想到这个只有三宝才能救的话,我们就要发起虔诚的皈归心,你如果发起了这种虔诚的皈归心之后,你就等于关上了恶道的门。就像说“叮”一下子把门关上了么,然后又锁上了锁匙。从此这个门就被关上了!那么开始再往后修的就是中士道的修行,……。

因为我们是凡夫这个阶段嘛,不堕入三恶道,关上三恶道的门,这部分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关健的,还是下士道部分。如果我们不能关上三恶道的门,就好像我们盖了一个很漂亮的房子,里面放了很多珠宝,但是却门没有锁,就是这样子,最后珠宝全部都丢掉!

前两天,师公也有说过嘛:“外在的,没有一个是我们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但是我们内心里这个敌人,不需要拿什么武器、也不需要拿什么去征服它,只要需要一个很舒服的垫子,坐在上边热乎乎的这个样子,然后再进一步这样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个敌人慢慢地去降伏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慢慢地去降伏自己的这颗心,这才是真正的……。不但听了经,而且能够自己去实修,这才是真正的降伏自己这颗心,再也没有其它……!

如果只是听闻佛法的话,没有去实修的话,那你的时间就是浪费。这样说来的话,修行很简单阿,不觉得吗?也没有浪费时间,只是坐在那儿,这样想而已,很简单嘛!

只要在20分钟之内,你只要这样去想的话,你就会福慧二资粮的积集非常大的、非常不可思议,只要20分钟。

你这样有很好的发心之下嘛,然后你这样好好地去修的话,心专一处,好好去修,哪怕只有十分钟,这样你去修一个归依的话,你都种下一个来世不坠三恶道的、再次能够得到一个暇满人身的因!

我们在修的时候呢,心不要往外“指”。比方说,一个小孩子,他哪里做得不对,我们马上会对他说,你没有学习啊、你这里做得不行啊,小孩子的错我们马上看到。这个时候,我们要把手指头往自己指,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自己要对自己说,哦,你不要生气哦,就是这段时间,很长时间,你都在生气嘛,你都在害我嘛,我不要生气;当你贪生起时,你就要想起,哦,我不要贪。你要自己安抚自己的心。自已的贪一生起时候,我们就马上把它关掉、马上关掉、关掉,这样慢慢你就会……!

如果你不这样去修行的话,那就哪怕像我们做了女众的阿尼(译师指自已说!)也好、还是做了出家人也是没有用的、在家人也是没有用的;如果你们这样去想的话,尽管你们是在家人,也是一样有用处,我们出家人,也是一样有用处。如果不是这样想的话,虽然我们是出家人也是没有用的。

那我们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因为这个呢,现在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是没(稀)有的东西!

现在这个世界是到处是战争,虽然没有到处炮火什么的,但是战争是隐形的,是经商的用智慧的来战争的(做向外指别人开枪状的手势);但我们不需要这样,我们要……(做向内指自已开枪状的手势)!

弟子问:那这样命运是不是就会变化?(译师:肯定的,刚才师父不是已经说了嘛!)一般不是说人这一辈子命运,基本上大致是确定的嘛!

师父说:如果你能够真正做到的话,不只今生的命运能够改变,来世的话,也都会改变。如果你能够这样做到的话,不但你今生能够看得到的,会改变;你看不到的、后面的,也都能改变的!
发表于 2009-5-2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问:也就是说我们是有这个能力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那就不要去相信那些算命的了?因为总有人找算命……(众笑)

师父说:除了三宝的话以外,谁的也不会相信(众笑)。你按那个四谛法(苦集灭道)去做的话,你绝对不会受苦的,绝对不会堕入三恶道,四谛就是他们的算相(命运)!

看手相是汉地的风俗,这对他们(师父)来讲,手相的好坏呀,好像都无所谓的。看相的人,问你多大年龄,按照书上说,他现在是这样跟你说的,如果再来一个和你一样的人,他也一样跟他这样说。如果有一百个人都是一样的话,他给一百个人这样的说。没有改变的,是按书上说的。虽说这是讲玩笑,但对你们可以会有点益处吧!(众笑)如果我跟你说:“今天你可能会有很好的命运来、降在你头上!”这样的话,可能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今天可能会很愉快很开心。(众大笑)

这种只是一种快乐而己嘛,因为它不能出离轮回嘛!他跟你说你会很好,你心里很舒服;可是如果到那边之后,有一个人碰了你,或是打了你,你马上会发起嗔心,哦,怎么样啊!又是一个苦的因嘛,所以这是一个行苦,马上会变的。

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小孩子嘛,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如果不好好教育的话,这孩子就会变坏的;那我们自己的心如果不好好管教的话……

但是我们以前的那种习气啊,还有那种串习力过来就是说,我们的心要一直向善,不做坏,一点儿坏事都不做,就做不到。因为我们那种恶习,还是一直想去坏人、伤害人,这个恶习重。我们很难去一直不做恶事,一直往善去走的话,这需要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需要慢慢地修行……

弟子问:请仁波且开示,上师相应方面的(问题)?

师父说:这样子的话,你就到山顶上闭关吧!学好《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后呢,真正学懂《广论》之后,听完一遍《广论》之后嘛,把世间上的事情全部放下,就到山顶上去!这样子的话,你就会很快和上师相应了。(众大笑)

弟子(跟翻译尼师)说:请跟师父转达,我们都很想念师父,很想、很想,每天都很想!

尼译师(转述)说:师父说了,你想他的话,只是对你自己有利益;对他的话,一点用处都没有!(众大笑!)

尼译师追问:想您(上师)有什么好处?
师父说:想他(上师)的话,不会堕入三恶道、……(对学的善法阿自然会进行分别),昨天师公都己经讲了嘛(指《上师供》相关内容)。

弟子说:看到师父身体很健康,心里很欢喜。
尼译师(转述师父话)说:他现在身体总的来说,还是蛮不错的,人毕竟老了嘛,这是一种自然趋势,老年人肢体上自然会有一些退化。虽然他身体上有些问题,但是在他心里,一点儿痛苦也没有,所以你不需要担心,他暂时还不会死的!(师父笑)
弟子说:永远也不要!

师父说:他的腿有时会失控,不听他使唤,就像小孩子不听话,他想那样子,他偏那样子呵呵!

这次我们能来听师公讲经嘛,我们遇上了一位很好的善知识,像师公这样好的上师,这样好的喇嘛,以后想再找到像他这样的人,恐怕很难了!我们就尽我们最大努力去修师公讲的法!
师公讲法,我们不要忘记!主要在于我们要动脑筋去想,我们去实修。如果光写在本子上,虽然写了很多,但如果不去想的话,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在西方国家,讲法的时候嘛,因为他们西方人比较有文化嘛,他们会写,但是他们写完以后呢,回去之后就放在一边,从此以后不会再去翻看!
……………………

注:1、此为当天下午录音一部分,非全部!故首尾用“……”标之!
2、文中“师父”特指恩师祈竹波且仁波且、“师公”特指色昧嘉绒堪萨仁波且!
3、文中“弟子”非是一位,方便故,无害主旨内容故,一律用“弟子问”“弟子说”起首!
4、所有“师父说之内容”亦为现场比丘尼译师转述,故落于文字时,间或有称谓上之更动,但为尽可能传达原风故,亦未尽然!
5、录音时距译师较远,所以一些长句尾、音调低处,实难详闻所云,多用“……”标之,闻力、慧力所限,其间容有错处,尚祈诸同闻者、智慧者斧正!
6、据录音略加整理,括号之内容为整理者加;


所有错漏处,师前诚心忏;所致巨细福,悉回大菩提。愿见者获益,一切吉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9 00:49 , Processed in 0.03612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