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喜饶嘉措

佛教否定分别、主张愚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3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要引用灯论吧,阿底侠的思想与后期格鲁派颇多不同,如果格鲁巴学人真真正正以阿底侠为宗,应该不会对无分别有所疑虑。

正如你所引灯论“住无分别定 无分别如空”
发表于 2008-8-3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yamandaga小姐

世辩智聪人
妄测无别智
知障如牛皮
蠢被经论杀
自诩多闻女
实为佛法敌
般若无觉照
无观无所见
比量所不及
思辨亦无知
妙慧不可说
种智无从戏
劝君息狂心
知见皆别离
虚心体无言
方体大道意
狂妄蠢如故
黑山鬼窟里
发表于 2008-8-31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西先生:

切以为,因地初学,不能全无分别,你所说的无分别那是空性定中的事情--------

因此这里有个时间段的问题

初学——必须决定所破,以正理遮止,所以一定要有分别
见道——于空性定中不起世俗念,所以一定是无分别
出定——于世俗中观诸法如幻,虽分别世俗亦决定性空
发表于 2008-8-3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劲! 急了吧

"敌人"的词都逼出来了。

我真罪过,向您大班智达忏悔!
发表于 2008-8-3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柏林兄所说的无分别 是否有个清楚的定义?

这个无分别怎么用在修持上?
发表于 2008-8-3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分别之道,愚见以为格鲁派误解甚深,屡见论著中想当然的嘲笑之语,“下士闻道大笑之”,越是高深的教法越为凡愚所诋毁嘲笑。这也是千古定理

_____莲花戒论师不是前弘的法义长城吗?他老也是“误解甚深”?“下士闻道大笑之”?“越是高深的教法越为凡愚所诋毁嘲笑”?

歇了吧,说理不过,拿出一付“智珠在握”的老神在在之态,只能唬一时,哪能唬一世呢?
发表于 2008-8-3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激动,莲花戒论师也主张无分别,他主张的是有次第的无分别,这点才与摩诃衍的顿入无分别有所不同

劝你,不如归去,连《修习次第》尚未读过,何必在此指点江山
发表于 2008-8-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既然无分别绝对正确 那么你不要在说什么了   你真信无分别 就该明白沉默是金

说就是在分别 认为无分别对 分别不对 这是无分别吗?

学学维摩大士

个人看法:现在的所谓那些持无分别见其实是长爪梵志的流派
也不是真正的宁马
*******************************
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我自斩首。”世尊曰:“汝义以何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世尊曰:“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乃省。谓弟子曰:“我当回去,斩首以谢世尊。”弟子曰:“人天众前,幸当得胜,何以斩首?”志曰:“我宁于有智人前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乃叹曰:“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义堕处,唯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回至世尊前曰:“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于是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


原帖由 西柏林 于 2008-8-31 04:43 PM 发表
别激动,莲花戒论师也主张无分别,他主张的是有次第的无分别,这点才与摩诃衍的顿入无分别有所不同

劝你,不如归去,连《修习次第》尚未读过,何必在此指点江山
发表于 2008-8-3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无分别下个定义很难,有点禅宗说似一物便不中的感觉,黄教有言:无分别其实还是一种分别,说话的人其实已堕误处,此时之无分别已非原意之无分别。再以此否定无分别就属于自弹自唱。

至于如何修持,如果找到明师高人,他自然会有手段让你截断众流,于棒喝中体悟,若到那个时候,你要再说如何修持,怕是辜负了明师高手的心意

当然格鲁派认为般若是不可能无见无修的
发表于 2008-8-31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无分别到底是什么意思 西兄好像自己也说不清

那你又在维护个什么?





原帖由 西柏林 于 2008-8-31 04:59 PM 发表
我觉得无分别下个定义很难,有点禅宗说似一物便不中的感觉,黄教有言:无分别其实还是一种分别,说话的人其实已堕误处,此时之无分别已非原意之无分别。再以此否定无分别就属于自弹自唱。

至于如何修持,如果找到 ...
发表于 2008-8-31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俗人,切莫信口雌黄,宁玛派无分别见何曾是长爪梵志

你说的什么说就是分别,倒让我想起更顿群陪所说的一个故事:一个人让大家不要出声,他要睡觉,结果一个人立刻上前来说:你既然出声了,就是不想睡

实话说:很无聊。
发表于 2008-8-3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托你看清楚我的意思

原帖由 西柏林 于 2008-8-31 05:06 PM 发表
俗人,切莫信口雌黄,宁玛派无分别见何曾是长爪梵志

你说的什么说就是分别,倒让我想起更顿群陪所说的一个故事:一个人让大家不要出声,他要睡觉,结果一个人立刻上前来说:你既然出声了,就是不想睡

实话说: ...
发表于 2008-8-31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却无法下定义,这也许是无分别的最高境界。;P
我看摩诃衍应该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汉藏大地穿上他的靴子的人太多了。:L
发表于 2008-8-3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西柏林 于 2008-8-31 04:43 PM 发表
别激动,莲花戒论师也主张无分别,他主张的是有次第的无分别,这点才与摩诃衍的顿入无分别有所不同

劝你,不如归去,连《修习次第》尚未读过,何必在此指点江山


请教:“莲花戒论师也主张无分别,他主张的是有次第的无分别”出自《修习次第》中的何语?

“摩诃衍的顿入无分别有所不同”,别忘了摩诃衍也简择利钝二根,如果从宿世修为的角度,莲花戒论师和摩诃衍的辩论岂非画蛇添足?
发表于 2008-8-3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偷偷从泥菩萨的一帖里转过来:lol

《竹窗随笔·经教》

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磨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自负念佛者,辄云止贵直下有人,何必经典。此二辈人有真得而作是语者,且不必论;亦有实无所得而漫言之者,大都不通教理而护惜其短者也。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恳恳劝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剎之外有阿弥陀也?其参禅者,借口教外别传,不知离教而参,是邪因也;离教而悟,是邪解也。饶汝参而得悟,必须以教印证;不与教合,悉邪也。是故学儒者,必以六经四子为权衡;学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为模楷。

原帖见此: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06&extra=page%3D1

再转一则类似的

念佛着魔辩

  或问省庵曰:“参禅一门,全仗己力,故每多魔事。念佛则仗他力,故承佛护念,魔事不生,有诸否乎?”
  省庵曰:“唯唯,否否。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论魔事,二俱不免。”
  或者曰:“敢问何谓也?”
  曰:“魔事之来,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觉察。今夫人适千里之路,苟不按舆图,又不逢引导,复不识前路通塞,莽莽然而进,吾知其难免于错误之患矣。参禅、念佛,譬如行路。经教如舆图,善友如引导,觉察之心如识路通塞。虽两条途路,夷险不同,俱不免错误之患。
  “参禅且置,只如念佛。或有厌平坦而好奇特者,或有舍直截而求纡曲者。或两路兼行,两路俱失者。或以途中为家舍,平地为高山者。如是错误,不可胜举,皆教理未明之过也。
  “念佛一门,极圆极顿,至易至难。只如《弥陀经》中‘一心不乱’四字,浅言之,愚夫愚妇皆可为;深言之,大圣大贤终不能过。今初心行人,或暂得轻安,自谓已得事一心者。初开浅解,复自谓得理一心者。或粗念不生,细念犹生者。或勇猛过分,精进倍常。不知外心无佛,速求取证。不达善巧方便,急欲舍身。魔鬼因之遂入其体,为疯为狂,都不觉知。此善友不遇之过也。
  “夫众生生死,以我见为本,我见不除,修行无益。然我见之生,根深蒂固,其萌芽发干,无处不有。是故见地高则我见俱高,工夫进则我见亦进。若不时时检点,刻刻提撕,则念念发生,心心增长,随逐行人,虽死不离。是故学人心不虚,则自不觉察。不觉察故,我见增长。少有所得,则生骄慢。讥嫌同学,诽谤行人。虽有修行,终成魔事。此自不觉察之过也。”
  或曰:“参禅须近明师,若无明师,须看经教。念佛只贵深信力行,既能深信力行,则决定往生,何藉善友、经教?”
  省庵曰:“是何言欤?世间小技,尚不可无师,况念佛为出生死要门,若无善友、经教,从何开发,谁为引导?《观经》下三品,皆是临终善友开发,故得往生。其上、中品则不必言矣。须知从凡至圣,由易至难,莫不以善友、经教为根本。汝不因经教,何由而知净土法门,而生信向耶?”
  或曰:“若因经教而知念佛,则《弥陀》一经足矣,奚以多为?”
  曰:“上根则可,中、下根人,须遍阅净土诸书,备识信行愿三差别之相。加之善友警策,内以虚心觉照。庶几免于魔事,而后念佛之功可日进焉。否则不为魔事,终成增上慢人,一念不觉,遂成沦坠,其祸可胜言哉!”
  或曰:“行人心既念佛,佛岂不垂护念?如其护念,魔事何从?”
  省庵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乱,则佛护念不虚。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轻安为禅定,浅解为深悟者,随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是故吾言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觉察之心尤为最要,不可须臾暂离。若一念不觉,则一念颠倒。念念不觉,则念念颠倒。颠倒既起,魔事兴焉。毕世工夫,一朝唐丧,可不畏欤!《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亦不可一念生颠倒心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8:30 , Processed in 0.03359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