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永阳

恩师果护老和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师兄写的纪念师父的文章之六

http://user.qzone.qq.com/419170451/blog/1319259020


回忆我的亲教师 果护老和尚(之六) 2011.10.22阅读(32)

下一篇:回忆我的亲教师 ... |返回日志列表


转载(1)
分享(2)
评论(2)
复制地址
更多


















师父的灵塔





师父为我加持海青和曼衣(翻拍)



造次于是   有求则应



     接触老人的人都知道老人非常慈悲,熟悉老人的人都知道老人严谨。其实,只有真正了解老人的人,才知道老人是严谨中的慈悲,慈悲中的严谨。也就是说,老人慈悲但不放任,严谨但不刻板。

     
       首先说老人的严谨。就拿我来讲,老人住世时,我每年都是农历六月十九之后去五台山。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老人朔、望两天的晚上诵戒雷打不动。若在包含朔望的时间去,就等于少了一个晚上向师父请益,作为我来讲似乎是个损失。



        说起老人的严谨我还有一个谜团至今无法解开-----至少目前也不想解开。那是2007年的冬天,我带车送师父由德州去北京,车行驶到河北境内时,我建议司机停车让大家方便一下。当车停在一家加油站后,我搀扶老人到厕所小解,加油站的厕所非常简陋,根本没有坐便器,而那是老人的身体已经很难下蹲,可是老人硬是不顾我的劝阻蹲下身去小解。当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念头----戒律。但是,我毕竟是个居士,无法、也不能去翻看《比丘戒》核实,直至今天,这件事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老人严以律己。




        老人的严谨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小到洗手时,水管的水流开得很小很小;经书、法器、袈裟等都是固定地点、固定方式放好;每一卷经念多长时间能精确地分钟;佛事活动中迈步的大小、持具的高低、拜佛的起落等等都是那么中规中矩。

      

       论语中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通过接触老人我坚信此言、此境界不虚!凡是接触过老人的人无一不能感觉到老人的沉静,其实这是由于老人心底的“正念”相续不断所致。老人在我家小住的时候,有一次午饭前,我发挥自己“大白话”的特长,把师父的两位侍者逗得嘻嘻哈哈,就连师父也在一边抿着嘴“随喜”。这时我爱人摆好了午饭,我抓起筷子就想下口,两个侍者师父也坐下准备抓筷子,这时候师父就近乎着急的语气对我们讲:“出食、出食······!”吓得我赶紧放下筷子,吓得侍者师父吐了吐舌头后,赶紧结印、念咒、出食。试想,在那么乱乱哄哄、热热闹闹的场合中师父还能不忘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种提撕念头的功夫足以使人赞叹。其实,老人提撕念头的功夫在日常中随处可见,就看你有没有注意观察。

  

     此外还有一件到今天我想起来就想笑的事儿,这也能看出师父的严谨。有一次我在一个内部文章上看到说  能海上师的袈裟在显通寺的一名僧人那里保存,这让我兴趣大增。夏天到了山上,有“预谋”的我和师父聊天的时候突然问起了这个问题,当时师父把嘴一抿,谈话戛然而止!这分明是用行动告诉我:“我知道,但就是不告诉你!”师父这种以“默摈”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使我大受启发,这种连所谓的“方便妄语”也慎重的做法更足以引以为鉴。  直至今天,一想起师父那嘴一抿、眼一垂、马上进入“入定”状态的表情就觉得很好玩儿。我也因此更加怀念师父住世的日子!!!  



    其次说老人的慈悲。其实在前面几篇回忆中已经说了不少,要是再多说一点儿,那就是我们常常“大闹寮房”了。师父的慈悲不仅仅对外---游客、信众、晚辈僧人等人,即使是对我们这些皈依徒弟也是慈悲之极。不知道是什么来源,反正每次到山上去,老人寮房的书橱中总有书籍更新,我们可以任意的翻动,看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只需要拿过来,对师父说一声就保证可以属于自己。我在这方面胆子比较大,这有一个原因,就是我1997年初见师父的时候,师父的炕头上放着一大摞佛教刊物,我顺手翻了翻,师父马上说:“不知道哪个甩到我这的,你拿去好喽!”我当时还很客气的不要,师父又说:“我哪子有时间看奥”,呵呵··于是我就“替师父”看了。从那时期,我知道师父不看“闲书”,且这个“闲书”的面极其宽泛,因此,我常常请师父的书籍。今天想起来,那种“儿子偷爹不算贼”的感觉真好,真想再翻翻老人的书橱!!!



     想想老人,这种从骨子里透出了的、六道众生皆父母、佛视众生如一子的情怀是多么的宝贵,又是多么的值得我们终生、乃至生生学习!


     老人的慈悲绝不是无原则的,同样老人的严谨也不是刻板的。就拿书籍来讲,老人书橱中我们翻动的只是书橱的中间部分,到师父晚年我才知道,师父书橱顶上放着···,师父书橱下面锁着的是···。而那些法宝要想获得得有严格的条件和精深的修持!



     就老人教授学人来讲,我曾经向老人求授一个仪轨,老人硬硬的要求我这个必须念几百部、那个必须念几百部,然后再说。也就是说老人教授绝不蹋等,严格按次第。这一个老人在住世的最后两年略有放松---也仅仅限于某些仪轨的传承,但是仍然是次第分明,且至嘱务必补全前行。我因此曾经有一段时间很羡慕师父晚年收的皈依弟子----求法比我那时容易。但是今天想起来,我还是应当更加感恩老人的!由此也可看出老人灵活----佛教说的“行方便”,但是老人的方便又绝不违背戒律。其他如老人在生活中行方便的事儿就更多了,在此就不多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师兄写的纪念师父的文章之七

http://user.qzone.qq.com/419170451/blog/1319803585
  
回忆我的亲教师 果护老和尚(之七) 2011.10.28阅读(14)下一篇:回忆我的亲教师 ... |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取消赞转载(1)分享(1)评论(1)复制地址更多  
   
   
  
   
  
   
  
  显耶密耶   藏耶汉耶
  
   
  
      师父圆寂马上就百日了,我因为思念师父而想到了本门法流,姑且笔录而出以求教十方诸贤及本门诸耆德。
  
     许多接触我们法流但未深入的人往往有所困惑,不知道本法流属于显宗还是密宗、是汉传还是藏传!
  
   
  
  
  
   
隆老的传记大家可在网络上搜索
  
   
  
     若从一般意义上讲,有这个念头是正常的;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讲,有这个念头又是多余的。本法流的隆莲法师或许多数佛教弟子非常熟悉,这位学贯中西、道通古今的当代第一比丘尼关于这个问题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烧火就那么几块柴禾,还分什么彼此!”我认为这是最佳的答案,我勉强为隆老的这句话做一个解释-----不论念佛、念咒、参禅···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成佛度众生!因此没必要去“皓首穷经”的去甄别研究,更没有必要“自是非他”的评论。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分别法门优劣和正知见毫无关系!恰恰是知见模糊的人才喜欢分别法门优劣,其实那个法门都成就过人,那个法门都有人没成就。这就是事实,因此,我们要知道在人不在法!每个人选定法门前一定要 量己量法!不要人云亦云。当然这里面既有自己正知见的问题,也有因缘福报问题。这不是本次我想论述的问题,以后有缘再求教于诸位。我只想把 能海上师的一句话供养给诸位:“不论信哪一宗都是佛的教法,都能得受用,如果要他不信,就会坏他信心,有害无益”。
  
      
  
     若非要问本法流属于汉传还是藏传,我的回答是汉传佛教!
  
     理由一,当年 能海上师就亲自说过:“我嗣法于佛源和尚,为临济正宗宗第四十四世代。又得康萨老喇嘛传为获格鲁派第二十八代嫡传。人家间我们是什么宗派?我说我们的宗派,就叫大般若宗,我们是学般若的,以般若为宗、此示历年所讲,无不归宗于般若也。”从这一点上看,能海上师是汉地般若宗初祖,因此,本法流属于汉传佛教是理所当然。
  
     理由二,能海上师建立的道场并非照搬藏传佛教寺院的形式,在其组织僧团的事业中,亦保持了汉地佛教寺院的优良传统,戒律以四分律为主,而没有取藏地有部的戒。其他在独身、素食等方面更是汉地佛教的风格。
  
     理由三,能海上师译经、建寺的目的是为了度化汉地众生,因此其法本、寺院规制等等无不是上契释迦之本怀、下当汉地众生根机而制定。也就是说,能海上师所作的一切无非是为了“传汉”,为传播于汉地而施舍的佛教当然应当是“汉传!”
  
     理由四,由汉僧传播必为汉传。当前的佛教,世人往往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种。其实,从这个区分方法上就能看出佛教的民族性。否则佛教都该称为“印传”或“佛传”。事实上,只有上不违释迦本怀,下契合众生根机的佛教才是真正“佛传”,也因此,这种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不是“印传”而是“南传”、“汉传”和“藏传”!本法流由汉僧创建,又是汉僧传承,且是面向汉地传播,因此,属于汉传佛教。
  
   
  
  
  
上世纪五十年代,海公上师于五台山译经
  
      其次,要是非得问本法流是显还是密,我的回答是教传结合!
  
      稍有点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佛陀时代的僧团只要禅颂二科。佛说:“凡我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僧团成员除了必要的食、睡外,必须不是诵经就是修禅定。 此处之禅定乃六波罗密中之第五度,是每个学佛人之必修,并非专指禅宗之禅定。佛教讲六度中前五度修福,称方便度,第六度修慧,为智慧度,第六度为前五方便度之导首,有“般若如目,五度如足”之喻。前五度必须以般若为指导,虽然精勤修习而又不见能修、所修,以契合于实相的无所得心修持,此方可称为波罗密----到彼岸。不然执为有相,则仅成世间福报之因。能海老上师所倡“大般若宗”,谓以般若为归即此意。佛教是智慧的宗教,大乘佛教更是不能脱离开般若,无论是汉传藏传!因此,就知见的角度而言,藏汉佛教是一体的。
  
     就修学体系而言,汉传佛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如来禅渐渐被祖师禅所取代,甚至因为政治等原因,汉传佛教一度形成了(祖师)禅宗一枝独秀的局面。而藏传佛教则是在全面继承了公元七世纪印度大乘佛教的基础上,结合藏地苯教的信仰基础而形成的(学诚法师说:藏传佛教反映了七世纪大乘佛教的面貌)。赵朴初先生更是这样评论藏传佛教:“就藏语系佛教来说,它以经典的译文精确,教法的传承完备,修证的大德众多而称著于世。尤其是《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译存了印度几乎完全失传,而汉文藏经又未曾译传的大量的怛特罗(Tantra)经论,以及声明、因明、医方明和天文、历法、工艺等宝贵典籍。西藏各派历代大德又对这些人间绝学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与发展,写出浩如烟海的精湛的论著。这是我们伟大祖国足以自豪的民族文化遗产,为全世界文明国家所瞩目。”若就藏传佛教的修学体系而言,其本质就是汉地曾经盛行的如来禅(次第禅),而祖师禅、次第禅皆是正统佛教,既非汉民族独创,也非藏民族独创,只不过佛教的不变之理,契合时间、空间的万变之机而已。因此,就修学体系而言,藏汉佛教从本质上也是一体。因此,曰显、曰密皆是假名。
  
   
  
  
                     师父在 师公座下听受《现观庄严论》
  
     
  
     若勉强说显说密,那是否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教曰显、传曰密(显宗注重教典的研习,密宗注重师徒间的口传。故禅宗有教外别传之说)。
  
     所言教者,即是重视经论的研习;所言传者,即是重视窍诀的口传。若就此而言,汉传佛教的禅堂中、师徒间的小参中,乃至净土宗师徒间就念佛方法和境界的指导,这些何尝又不是口传窍诀,又何尝不是密!藏传佛教对五部大论的研习又何尝不是显!因此,隆莲法师形象的比喻:“显密相当于单衣的里子和面子,没有里子就不会有面子,没有面子也就不会有里子!”也就是手心和手背的关系,二者是相对存在的。因此,可以说汉传中也有密,藏传中也有显。
  
     或许有人会说,汉传佛教重经典,藏传佛教重上师。这更是无知之见!请问,禅宗是不是佛教?是不是汉传佛教?若是,那请问,禅宗重视祖师语录是不是不重经典?是不是重视师父超付了佛陀?其实,争论这个问题同样是没有意义的,若读过《华严经》的话,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富贵的《华严经》就是将来六个字----善知识、菩提心。佛也说过:“善知识恩德大过诸佛”,事实上“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生在佛涅槃后的我们只能是依靠善知识修学,只是选择善知识是“睁眼投胎”,我们的眼睛亮不亮就得看我们的知见、因缘和福报了!----顺便说一句,我很看不惯目前“上师泛滥”的现象!目前国家针对藏传佛教实行的学位制度我认为很必要,否则佛教的纯粹性就大受影响!因此,无论藏传、汉传依止一个道眼明利的师父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若您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师父,那就要多多在佛前礼拜、忏悔、供养、祈祷!要知道佛法大海,非师莫入!在此,我冒昧地奉劝某些初学佛的汉地朋友。不要比较藏、汉高下,不要比较藏僧、汉僧高下。应该好好的审视自己的根基,好好的祈祷,求佛菩萨加持早日找到自己的师父。不过从一般意义上说,汉传佛教更加适合绝大多数的汉地众生,因此,我更劝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人身,不要猎奇,好好安住于自己当机的法门!  
  
     综上所述,本法流是教传并重的汉传佛教!若非要进一步“较真儿”那就说显密双修吧!
  
     不知  师父在常寂光中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五台山 能海上师塔   
  
塔旁为朴老所撰塔铭碑
  
     赵朴初先生为  能海上师塔题写塔铭,文曰:
  
“承文殊教,振锡清凉,显密双弘,遥遵法王。
  
   律履冰洁,智刃金刚,作和平使,为释宗光。
  
      五顶巍巍,三峨苍苍,閟塔崇岳,德音无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师兄写的纪念师父的文章之八

  
http://user.qzone.qq.com/419170451/blog/1319965831
  
回忆我的亲教师 果护老和尚(之八) 2011.10.30阅读(8)下一篇:回忆我的亲教师 ... |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取消赞转载(1)分享(1)评论(1)复制地址更多  
   
   
  
   
  
  圣凡两隔     圣凡无隔
  
      真是巧合!若按农历算,今天(十月初四)是师父圆寂百天的日子,若按公历算11月2日是师父圆寂百天地日子,而无论是十月初四还是11月2日都是我的生日。我虽然不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甚或就是巧合, 但是我心中还是泛起了丝丝涟漪,随着涟漪的荡漾,我想起了许多关于师父的零散镜头。
  
      
  
      “他没训你吧?”   有一次,我告诉师父说:“师父,我刚才去看寂度老和尚了。”师父先是由衷的一笑说:“好啊!”,然后紧接着非常关心、担心的问我:“他没训你吧?他脾气不好。”好像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似的,我当时心里暖暖的。
  
   
       “腿子这样放”      第一次蒙师父传法时,我坐在师父的对面,虽然是同一座火炕,但是中间隔着一个师父念经的条几,我刚爬上炕。师父撩起长袍露出跏趺着的腿子告诉我说:“腿子这样放。”直到今天,我只要一收腿子念经就想到师父这句话。
  
   
  
       一个箭步     1998年我梦师父开示仪轨,这时寺里请师父去拈香,我借此师父出寮房的机会请师父合影。师父说:“我们铜塔边照”,边说边向外走。师父那时的寮房就在铜塔旁边,按照正常的行走,应该是先下师父寮房的台阶,然后再上铜塔的台阶。或许师父怕耽误拈香,径直走到房廊尽头,然后一个箭步直接从房廊跨到了铜塔旁边,那时师父七十一岁!
  
   
  
      “枪都打烂了”   师父第二次在我家小住的时候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为了照顾晚上师父起夜,我特地买了一把玩具手枪,告诉师父晚上要是起夜,就‘打枪’,这样我就可以扶师父去。第二天我问师父为何昨晚没起夜?,师父说他自己去了,我问问什么没“打枪”,师父边笑边说:“我枪都打烂喽···”
  
   
  
      
  
     “以观带定”    师父给我引修次数最多的是《上师供》,前后不下十次。师父给我讲解次数最多的是《三皈依观》。如果说《上师供》是有意引修的话,那么《三皈依观》则是无心而为。原因是师父每次一讲《三皈依观》往往就进入定境,因此,讲了许多次才讲完。每次讲之前,师父总是说:“我们的法流就是以观带定嘛!”
  
   
师父为我讲解《三皈依观》(翻拍)
  
     注意:师父的右手,熟悉老人的人都知道老人的动作很缓慢,因此几乎不存在因晃动而产生透明感的可能。---师父一生不弄怪,我本不该公布这张照片,怕老人指责。今天是老人圆寂(按农历)100天,又是我四十二岁生日,我想老人充其量叹口气、摇摇头而默许我的做法。
  
      
  
      “哎,怎么能写老和尚?”     有一次师父的某个法本被请没了,师父委托我印几本,后来山西的韩师兄圆成了此事。当时在设计封面时,我擅自做主印上了“五台山显通寺果护老和尚授”的文字,老人看到成书后,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哎,怎么能写老和尚,下面(指塔院寺)老和尚还在嘛(指寂度老和尚)”。师父这种骨子里的谦恭是留给我们的最高贵的品质!
  
   
  
      “高老师没来?”    2009年师父在长治过冬,我赶去看望。一进门,师父正在侍者师父的搀扶下散步。一见我就问:“高老师没来?” 当时我很愧疚,因为在我家时,我爱人照顾师父比我细致的多,这次鉴于路程较远,我没让我爱人同行,致使老人一问。但更重要是感动,因为在老人心里,我们一家就是他的子孙---老人给我儿子取法名:证智,这是在老人法孙辈上取得。
  
   
  
      “大不了是死嘛”    一次我问师父:“···,如果修出毛病怎么办?”师父眼睛都没抬,轻轻地、淡淡地说了一句:“大不了是死嘛。”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此生假设没修成,来世接着来!  
  
   
  
       “那又是哪个?!”   恐怕没有几个人见过师父显愤怒像,我见过,但是决不是真正的愤怒。有一次有为山西的居士带着她的一个朋友来参访师父。这位朋友自称是参禅的,可是一张嘴就是巫婆的味道,张口闭口说‘我如何’、‘他让我如何’。我当时想这明明是附体,还说自己是参禅有得,这是笑话。但转念一想,这对师父或许是个棘手的主儿。固然,一开始师父垂目不言,后来这位朋友还是喋喋不休,这时师父忽然和她对起了机锋!在师父咄咄逼人的追问下,那位朋友似乎回到了正常---起码当时回到了正常。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师父最后那一锤定音的一问,甚至有些棒喝的味道-----“那又是哪个?!!”  从那时起,我向师父请教禅宗的问题多了起来。
  
   
  
      “哦,是这样!”师父在我家小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一群师兄弟和师父聊起了禅堂,我于是就学了学跑香的姿势,并问师父对不对。师父那时候行走已经吃力了,可是听到我的问题,随即说“哦,是这样!”于是一手甩、一手摆地示范了起来。当时把我们一伙逗得满心欢喜。
  
        
  
     “阿弥陀佛”    每一次和师父通电话,师父的第一句话就是  阿弥陀佛!师父浓浓的四川话、平静的语气····致使我至今常常想起这句  阿弥陀佛!
  
   
  
       平时师父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要是记录出来恐怕得太多太多,仅随手录此这些,以祈祷
  
师父乘愿再来    并以之自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师兄写的纪念师父的文章之九、之十

  
http://user.qzone.qq.com/419170451/blog/1320193406
  
回忆我的亲教师 果护老和尚(之九、之十) 2011.11.2阅读(4)下一篇:回忆我的亲教师 ... |返回日志列表 赞赞赞取消赞已成功转载分享评论复制地址更多  
   
   
  
   
  
  父慈子孝     传灯无尽
  
师父:
  
         若按一天24小时计算,今天是您圆寂已经整整一百天了。一百天来,我本着报恩的情怀,用您传给我的法给您、任杰老师和高老师回向了一百天。除此之外,我还给您念了一部四十卷的《普贤行愿品》、一百五十遍《愣严咒》、《十小咒》,一百遍《地藏经》、《弥陀经》,还有《金刚经》、《圆觉经》等经典,在黄山、九华山给您立了牌位,8月26日我到五台山给您扫了塔···
  
  
   
        师父,我做这些就是为了使自己心灵能平静些,因为这十五年来,我做得太差了,我得补偿!否则,我将无法面对您的照片和我自己的回忆!
  
         
  
          师父,您走后,我以及山西、广东、北京、内蒙的师兄弟们念经都特别精进,而且都说您的加持力在大大地增强!这让我们明白了佛为什么示现涅槃------就是让众弟子能自立!事实上也真是如此,您走后,我感觉失去了依靠和依赖,感觉得赶紧把生死抓到手里,因此,您走后我加紧了念诵和闻思!
  
        
  
      师父,我本想在这一百天之内,写十篇短文来纪念您,可是今天我不想再用文字书写了,因为文字毕竟只是文字,重要的是要继承您实修的精神。
  
   
  
      师父,您放心,我一定会在有生之年“早煨晚桑”、“单经双忏”,好好的把您传的法看护好。
  
   
  
      师父,期待您早日回来!
  
  
  
            
  
   
      师公能海上师,早年从军,于蔡锷将军麾下。创办云南讲武堂时,朱德元帅曾在此求学,因此,和朱德元帅有师生之谊、金兰之交。建国后,朱德元帅曾亲自到师公在京临时住处--广济寺于师公畅谈别情,并赠衣。师公在祖国西南解放事业中,因说服四川军阀起义等事从而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9年我去看望赵朴初先生的夫人---陈邦织奶奶,陈奶奶送我一套《赵朴初韵文集》,我发现其中最后一篇竟是朴老为师公写的像赞。今连同墨迹上传于此。
  
蔼蔼其容,矫矫其神。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昔年入藏,两度孤证。舍身求法,为利众生。
  
终获宝珠,大放光明。东西南北,一音普闻。
  
选住五台,归命文殊。现大威德,万化一如。
  
稽首上师,一切无碍。像教长兴,威仪永在!
  
   
  
  
  师公在中国佛协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副会长
  
  
  
   师公在中国佛协成立大会上与虚云老和尚等合影
  
   
  
  
  朴老在家中供养本法流的清定上师
朴老给清定上师的信件---关于昭觉寺佛学院的意见
  
  
  朴老和本法流的隆莲法师
  
隆老被尊称为“当代第一比丘尼”,周总理惊叹“中国这样的女人能有几个?”!
  
   
  
  
  朴老给隆莲法师的信件----隆莲法师所译《入行论》增入《大藏经》
  
   
  
   
  
   
  
  
  
  江泽民同志和本法流的贞意法师----贞老从未间断功课
  
智敏上师  老人家至今还礼诵禅讲不已
  
  
  
  师父圆寂法会上的照片
  
  说法起龛---灵龛上似乎有光透出
  
  
  
  
山西佛协副会长塔院寺住持如空法师和照慧法师(白玛活佛)为师父荼毗举火  
  
   
  
  
  
  火龙飞舞
  
  
  丽日撒辉
  
   
  
  
  
  天光地气
  
  师父荼毗的第二天,晴朗的天空中横出一道彩虹,起端指向化身窑。
  
  
师父的部分舍利
  
师父的舍利和寂度老和尚一样,以绀青色为主,兼有五彩。  
  
  
   
  
  
  师父灵骨舍利入塔 (照慧法师顶上白光)
  
  
  
  灵骨舍利放入地宫
  
  
  灵塔开光
  
   
  
   
  
  
  
  开光后的灵塔
  
   
  
  回忆我的亲教师 果护老和尚(之十)
  
   
  
      师父,纪念您的短文我写了九篇了,第十篇我现在就开始书写----------我将从现在开始,用我的生命轨迹来写第十篇纪念您的文章!我会记住今天------我的四十二岁生日!
  
   
  
       师父,我今天发了几张师公的和您的几位师兄弟们的图片,以此来祈祷我们法流和佛陀的所有正法都能传灯无尽·····
发表于 2011-11-3 13: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
发表于 2011-12-2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弟子好想你啊!愿您不舍众生乘缘再来!弟子也会铭记恩师教诲,精进修持!不忘师训!
发表于 2011-12-2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
发表于 2012-1-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师兄写的纪念师父圆寂一周年的文章

http://user.qzone.qq.com/419170451?ptlang=2052#!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5390077


一日三“省sheng”吾身------七日两朝五台(之一)
        自农历的四月份起,我心里就琢磨着今年的五台之行。因为,去年的四月初四,师父拖着孱弱之躯回五台安居结夏,也就是在此次结夏中,师父安详示寂,兑现了他老人家“生住丛林,死归塔林”的承诺。今年的四月是师父示寂后的第一个僧人安居期,因此,进入了四月自然也就想起了五台。
        我走过的庙不算是很少,或许是在五台皈依、学法和数十次朝台的原因,我只有到五台才有回家的感觉。在我自己平时的课诵中,也是固守着五台青庙早晚课的特色,因此,夏天朝台是我年年的期待。
         好不容易挨到六月底,尽管出差半月有余的老伴还没回到德州,而我已约好同行的好友和定好了车辆,也和外地的师兄约好了上山的时间。
        六月二十三,师父周年祭的前一天我们分别从广东、内蒙、山西、北京、河北、天津、四川等地汇集到了师父“文革”后一直居住的显通寺-----这所五台山最大的寺院。寺院中师父的弟子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一切------祭祀的流程、用的物品、食宿等等,这些让我们找到了师父健在时那种回家的感觉。
       六月二十四日,一早,我来到了师父的灵塔前,比我早到的师兄已经把师父的塔院打扫的干干净净,经幡也已经挂起,红地毯也已经摆好。
       我环视了一下师父的塔院,首先映入眼帘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师父题写的碑额,我在感恩 传老的同时,也感恩师兄们为师父做的一切。




        我拿了把镰刀把塔院前的荒草割了几把,然后就和师兄们一起摆设供品和点灯。灯点好,供品摆好后,我猛一回头忽然发现来了那么多人,有几个师父的出家弟子还是带着出家徒弟来的,总计算了塔前师父的徒子徒孙得有六七十人。我们先念诵了师父念了六十余年的《上师供》,然后又按照汉传丛林的规矩师父上了大供,前后共计两个多小时。正当我们大多数人刚要离开时,又一批师父广东的在家弟子抬着桌子、拿着供品来到塔前···
     
      在整个念诵过程中,我流了几次泪。眼前几次浮现出跟随师父十五年中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场合的画面。子欲养而亲不待,师父圆寂后,我更加觉得师恩深重,因此也更增加了许多愧疚-----师父健在时我的懈怠、师父示疾时我的懒惰。以惭愧水洗懈怠心,我想对师父的祭祀也是自己提升的一种因缘,我由此更加深了对一生低调的师父在晚年坚持修灵塔的理解------这是众生净障的福田、弟子修行的对镜。
       下午,我参拜了刚刚过完98岁生日的 梦参老和尚,99岁老人的中气和思维让我们敬佩不已。
       晚上我在显通寺礼拜了为师父施放瑜伽焰口的法师···
····
       谁知回到德州的第二天,外地的一个朋友竟然打电话要我单独陪他上山···




发表于 2012-8-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顶礼!
发表于 2012-8-2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祝愿上师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发表于 2012-9-10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师兄在师父的弟子群里发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7-1-2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师父上果下护老和尚圆寂七周年,把我师兄今天作的诗转过来。

https://user.qzone.qq.com/419170451/blog/1533481526

先师七年祭
是日(阴历六月廿四),先师七年之祭,敬赋三章,以志哀思!
(一)
永忆禅房宝鼎香,
道高德厚自流光。
平生不抱他人股,
立定脚跟惟自强。
注:
    师一生唯以遵师教、住丛林、勤修法为务,避名利、耻闻达。绝口不谈教外杂事。反观今日,其动辄“某名人如何说、某科学家如何说”者。始知师,乃立定自家脚跟,不抱他人大腿者也!
    盖佛教传承有自,已数千年之久,何须教外之人与世间之学印可耶?!——此老一辈僧人之风骨也!


(二)
二十二年弹指过,
常思泉水绕禅关。
清音在耳金炉冷,
反哺端凭万座烟。
注:
    1.师居住显通寺铜殿西侧“三间房”时,布袋泉尚汩汩流淌,师移居“西二楼”后,泉水渐枯。
    2.师授余烟香供养之法,实求生西方净土之最佳辅行也。师寂后,余常以此祈师再来。至今,余习之已有万次矣!

(三)
不来不去师常在,
非有非空亦等闲。
偷眼雨花深处望,
频挥铃杵谒慈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5 03:08 , Processed in 0.04747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