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笨者之帚

封禁了【pismire】与【水中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30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空 于 2012-7-30 02:29 编辑

引玉:在许多各宗派大德著述中,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还是泾渭分明的,天台宗还有六即佛的说法,也不是说众生当下(究竟)即佛,禅宗的“自身等佛”也不等同于密宗的“即身成佛”,《楞严经》中“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这句话广为人知,我也不知道是否真有很多人以本具佛性谓已证佛果,那可真是傻到家而不是般若到家了。关于“清净观”等方面的文章,还是不引了,还清净观呢,末学目前连“不净观”都没修好呢。。。


大乘起信论
  马鸣菩萨造
  真谛译

“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着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此识依见爱烦恼增长义故。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知尽,唯佛穷了。何以故?是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是故此义唯佛能知。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染心者有六种。云何为六?......”

“问曰:“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真如,复假求学诸善之行?”
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无得净。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染垢。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略说方便有四种。云何为四?......”


大乘起信论
  马鸣菩萨造
  实叉难陀译

“......言意识者。谓一切凡夫依相续识执我我所。种种妄取六种境界。亦名分离识。亦名分别事识。以依见爱等熏而增长故。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此义云何。以其心性本来清净。无明力故染心相现虽有染心而常明洁无有改变。复以本性无分别故。虽复遍生一切境界而无变易。以不觉一法界故不相应。无明分别起生诸染心。如是之义甚深难测。唯佛能知非余所了。此所生染心有六种别。......”

“......问一切众生一切诸法皆同一法界。无有二相。据理但应正念真如。何假复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
答不然。如摩尼宝本性明洁在矿秽中。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施功力。欲求清净终不可得。真如之法亦复如是。体虽明洁具足功德。而被无边客尘所染。假使有人勤加忆念。而不作方便不修诸行。欲求清净终无得理。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法。
彼方便行略有四种。......”


【六即】  百度百科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
  (印光大师文钞 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选摘: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终时.有问所证位次者。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已利人.但登五品。是仍以凡夫自居也。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智者临终.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 )
  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证,而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故名相似即佛。
  五、分证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证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证即佛。
  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 即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智者大师自称居此位】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
  7 十回向位        ├(菩萨位)─────分证即
  8 十地位           │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
发表于 2012-7-30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空 于 2012-7-30 02:02 编辑

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大阿阇黎冯达庵)

一、决择

禅密两宗,皆一乘教。息脑运心,宗要无异;上求下化,宗趣攸分。悟则恒相资;迷则每相诤。根机所限,不克同归于悟;孰能消其争端?然因指见月,大有人在。兹篇所谈,虚心参究者,未始无真实利益。基本之辨,先当料简两宗本旨:

(一)禅宗本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未达此旨者,任修何种禅定,纵能一坐万年,乃至有克期示寂之功,皆非正宗。

(二)密宗本旨,与金刚波罗蜜相应。
未达此旨者,任持何种密咒,纵能驱鬼役神,乃至有肉身飞升之效,皆非正宗。

古云:“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本旨未明,或逞其异说,或夸其神验,总属枝末,徒增戏论。真正学者应知决择。

二、明心见性

一乘教所以超出三乘教之上,端在实际明心见性。禅宗即专向此道用功。六祖答智常云:“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此诚三乘一乘分辨处也。凭耳目之所及,而虔诵佛经,是谓见闻转诵,即声闻类。尽思维之能力,而贯通教义,是谓悟法解义,即缘觉类。自利利他,广行六度,是谓依法修行(此四字含义未周,须言外见意),即菩萨类。以宗家眼光观三乘,抒其心得,自符真理,不必拘于常途义释也。万法尽通,万法具备,是明心之极致;一切不染,离诸法相,是见性之妙徵;统归无所得,即般若波罗蜜多(见《大般若经》),斯入一乘之道矣!

明心极致,斯“万法尽通,万法具备”。此惟谈其功能,实际如何?尚须彻究。所谓心者,固非指有形之肉团心,亦不局无形之赖耶心,乃包举真如、生灭二门之本心。一切染净法皆从此出,即法界总体。此心普摄一切法,而恒自如如。随种种角度观之,若有无量无边性种。性种各自开发,幻出无量无边有情之身;各以相当据点为自心,仍然各摄一切法。人心者,于人道中取据点为自心者也。以各摄一切法故,则人人之心固皆法界总体之所寓,未尝欠缺。吾人若能洞明自心,则全体大用当下历然,与诸佛境界无异。达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道,即依此理而建立。“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之言,亦按此理而断定也。

见性特徵,则“一切不染,离诸法相”。此固兼谈殊胜境界,然所谓见性,景况又如何?仍当彻究。夫见性者,明心之实习过程也。无实习工夫而泛言明心,纵符正理,不过比量,三乘教摄。必须舍离意识,痛下苦功,以发自心本具佛性。心光乍明,即自心佛性发越之动机,是为见性之始,从此方踏上一乘阶梯。此见即菴摩罗识清净见分;心光则清净相分。是为初关景象。虽上阶梯,脚跟未稳,尚须绵密用功。达摩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开悟之后,如到此境,庶几安住一乘门内矣!尔时心之全体,隐具图相。一一属性,不妨随缘流露于圆相之中。对于六尘,确能一切不染,离诸法相。是为重关景象,然犹未脱内识分剂。

尽离内外识,乃真一无所得。于无所得中,理致不昧,灵活自如,是名般若波罗蜜。见性工夫至此,则转身入世,随问而答,随境而作,无不妙符实际,巧叶机宜。禅门以此为末后句。然必重关坚固,自然消归此境,脚跟方稳。如其未固,遽尔撒手,则应事接物,每被赖耶识把持。学人欲成禅宗善知识,非穷尽明心见性工夫,勿撤参也。

三、即身成佛

禅密之异宗趣,在透重关后分途。平等开展,心体朗然;观察融通,性理历然;二空真如所显之圆明,藉示菩提心妙相。从此归于无所得,即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依此三昧,泯入涅槃妙心;任运应世,自身等佛,是为禅宗宗趣。依此三昧,进求如来果位,精修三密,即身成佛,是为密宗宗趣。 禅宗自身等佛,乃比拟词,无庸解释。密宗即身成佛,是何等义?则须讨论。夫佛身者,一切种智阐发极致之结晶体也。常途教法,任一“种性”皆从经验上熟习之。种性无量无边,故经验之事亦无量无边。历无央数大劫,经验犹未能备。如届圆备,则得一切智智。此智亦名大圆镜智,为果位法身之主体。平等性智洞开之,妙观察智条理之,成所作智变化之,总汇于一切皆空之法界体性智,五智法身于焉具足。彰为妙相,内证则显自受用身;外表则显他受用身;而就众生缘之所近,随机流现种种变化身,斯乃成佛正义也。然常途须历不思议劫数而后成,密宗谓能即身实现,究凭何种方法?实现何种佛身?此固学人所当精研者。

法相之现,或单依内根,或兼依外境。前者惟己自知;后者乃众共感。所以共感者,众各有粗重业力参加其间也。诸佛微细法流,未尝不参加众生之心。众生内根不自觉,无明遮蔽,接受力薄耳。若能提高接受之力,心内自然发现种种庄严妙相,诸佛皆得示身其中。然如何方能提高接受之力?则三密加持之道也。

行者于自心圆明中,取有缘之佛为本尊,而修其三密。精诚所感,加持力自必浓厚。力用渐强,根本无明渐被冲破。工夫纯熟,本尊妙相自然现前。同修者若具相当根机,亦见尊身赫奕。次焉者,或感净光,或感妙音,或感异香等等。下此,只见行者趺坐坛中而已。本尊已常现前,进一步则融入己身;自成尊形,与肉身不相妨碍。此身非具“莲花眼”不能见。他人偶得见之者,每由净光幻出相似境,非必真相也。行者功夫未臻极熟,所成尊身只名加持身。舍加持力,此身即隐。其能永显者,则名受用身,须待上品悉地成就之时也。虽已成就,无论现生来生,只以等流身应世。若欲现三十二相之应身,要由多数众生相当净业感得。法华会上诸垂迹尊者,如舍利弗、须菩提等,夙曾示现应身,仍授记若干劫后始有机缘成某某应身佛,正以众生共业关系,未易随时成熟故。学者闻密宗即身成佛之义,或以为当显示三十二相为众生所共见者,误会耳。

上品悉地成就,得受用身,是为即身成佛之正义。然尚有完全、局部之分。盖法身具含十六大菩萨特性。一生练习圆满,固成完全受用身。若分十六生习之,现在惟专修金刚萨埵特性,到无功用道后,得成东方诸佛之一尊。工夫至此,虽只成局部受用身,已符即身成佛之义矣!成佛之时,无论完全、局部,十方诸佛法流必集中于其身。而能摄受全体佛性一一保持之者,乃金刚波罗蜜菩萨特性。无此特性,则十方诸佛不克现前证明之。是故密宗真实行者,必与金刚波罗蜜相应。

四、结论

密宗行者,以达般若波罗蜜为正机,未达者只作旁机。(见《大日经疏》)禅宗行者,以达般若波罗蜜为到家,未达者只在半途。两宗宗要,不惟相通,更可谓禅为密因。换言之,“密宗原资禅宗而向上”。

禅宗透关不易,所谓密宗正机能有几人?则有方便妙法焉。盖先以旁机资格,仗三密加持力,修成月轮观;由此归于般若波罗蜜,即升正机也。此不惟密宗殊胜之方;禅人苦参不得要领,正不妨藉以透关。换言之,“禅宗可资密宗而速成”。

两宗既属相资,绝无可争之处。起争者,识执用事耳!六祖云:“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争,争即失道意。执逆争法门,自性入生死。”此乃弘扬一乘者应取之态度。良以一乘妙道,贵由心悟,非口舌所能辩也。起争之人,所执不一,而以空、有二见为普通病态。略举其要以终篇:
(一)执空见者,不契离相会性之旨;一味遮遣,乃至执“恶取空”为正性。此等学人,轧犯(毁谤密宗)之过。
(二)执有见者,不契即相会性之旨;一味取著,乃至执“影像境”为真相。此等学人,未免“玩忽禅宗”之失。

是篇为解答善友之问而作,注重禅密异同。适可而止,不涉广论。海内有志,若由此发生兴趣,欲具体参究者,可取拙著《佛教真面目》观之。


注一:常途以缘觉乘只究小乘教义;此乃通诸大乘。六祖之意,以专凭意识解释教理而不能发明心光,概名中乘也。准此推之:徒从文字言说讨活计者,虽高谈《法华》《华严》,仍属缘觉摄!惟遵大乘教法而实践之,方称大乘行者。然未能明心见性,只归三乘之列,不足以称一乘,盖必于灵活心中会得佛性而运用之,庶足当一乘之名耳。

注二:菩提心与涅槃心之别:一明朗,一寂静。明心见性,即如实了知自心理致。《大日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是明心见性工夫,即开发菩提心之道也。释尊传禅于摩诃迦叶,示之曰“涅槃妙心”,为六祖“一无所得”张本。是禅宗以菩提心为根据,涅槃心为究竟,可知矣!马祖判二徒曰:“藏头白,海头黑”;赵州赞投子曰:“我早候白,伊更候黑”。白喻菩提心;黑喻涅槃心也。密宗志求实证佛果,依菩提心阐发一切种智,以达金刚后心;非若禅宗趋重应用。申言之:密宗依般若波罗蜜而上求,禅宗依般若波罗蜜而下化。

注三:任何佛种,原具众生心中;埋没太深,无从开显。加持者,诸佛各以强大法流,冲动行者心中相当种性而提挈之。自心如能先现圆明,则圆明之上自现一种炽盛妙性。提挈之法,恒以相当手印施之,以能密起佛身种性,名曰身密。佛种既起于心,虽净光无量,而浑然未划;不加滋润,难以敷荣。于是以妙观察力,称其性理,播为真实言音。此真言出自佛口,能密播相当法轮,故有口密之名。法轮无相,惟显特性。微细开展,容有未周;性相不二,不妨藉相启性。是故身口二密外,尚须意密。意密者,佛以清净意显示依正庄严,盖藉妙色表佛德也。行者以身密提挈自心原具佛种,为加持力之大本。口意二密,循佛口佛意之活用而顺应之,则加持力之增上者也。所谓三密加持之道,要领如是。
发表于 2012-7-30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2-7-30 22:24 编辑
清空 发表于 2012-7-30 01:42
抛砖:
不管“我”如何是佛,如果暴雨天上大街不小心掉下水道里会给淹死是真的,此时高喊“我”是佛、我是 ...


終於有人回覆了,很好。當初問空談:本淨是不是具足一切如來德相的意思,他沒正面答,似乎是默許了;所以我等就此來反駁。你現在跳出來澄清,覺得本淨解為已具佛果很好笑,並且引了一大段文字來說明。老實說,你引的解釋我們不一定認許,或者認許而與你的理解不同。為了避免太多糾纏,咱們直來直往:

你所許的本淨或本具佛性是什麼意思?(當然不是指自性空義,否則不必爭論),與佛果的差距在哪裏?是因為被無明覆蓋,所以佛性不是佛果?成佛是彰顯、提引出原來潛藏的已具之德相嗎?佛性是成佛的潛能?
(如果後兩三問答案是肯定的,請回頭參看上善的帖)

抄錄了這麼多玉文,非常博學,這麼簡單的問題應該可以言簡意賅作個答覆。多講一點也沒關係,前面抄那麼多文字應該抄夠了,接下來可以就你的理解直講,不要只是抄文。

還有,你說有些學人講得中觀應成見不是四部任何一宗義,因為我專門用一帖講,所以自然覺得可能在影射我。如果是,這是好事,可以有思辨的機會。請教:我的敘述如何不是中觀應成見?或者,我的敘述如何不是格魯所解的中觀應成見?你當然是對中觀應成見有所認定,才會覺得別人解得有問題,所以是否就你所解來指教指教。(如果自陳一下自己代表的是哪一教派之見更好)

請給個答覆。
发表于 2012-7-3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引文也提到「六即佛」的概念。有人解經論只看字面,以下提幾個問題:

理即佛就是佛嗎?
名字即佛就是佛嗎?
觀行即佛就是佛嗎?
相似即佛就是佛嗎?
分證即佛就是佛嗎?
究竟即佛就是佛嗎?

只有最後一個我認為是肯定答案,其他都不是。清空你呢?

請給個答覆。
发表于 2012-7-30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2-7-30 21:46 编辑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7-29 04:15
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討論,可惜埋沒在板務討論區了。
既然這是格魯論壇,我來抱著學習心態求教一下,格魯派 ...


有個問題也想問narraboth:

弟子問佛此佛土何以不淨,佛以腳趾按地,此世界暫時顯現為淨土,佛說我所見恆時如此,云云。

由於這段經文,有些人可能覺得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被我們的無明所蒙蔽了,看不到這本有的清淨世界。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理解?如果是,我想問:佛說一切法非實有,中觀宗許為究竟了義,如果有個本來清淨的世界,而到淨土的人看到了,他不就是看到實有之法,如其所見而實際如此嘛。那怎麼還能說一切法非實有?難道要說:「對於未見淨土者而言一切法非實有,對已見淨土者而言,仍有法是實有」?如果有人認為,有情雖見淨土但仍有錯亂分,所以見不到那極至清淨的那一分,所以對他而言,仍然不能說法是實有。我們可以進一步再問,佛總看到了那極致清淨的那一分了吧,是否對佛而言,淨土是實有的?

如果你是這樣理解的,認為有本來清淨的世界,請給個答覆。
如果不是這樣理解,可否分享一下,你認為那段經文應該是什麼意思?

发表于 2012-7-30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优质教理讨论贴怎么能埋没在这个板块里,整理一下移到主论坛去。
发表于 2012-7-3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空 发表于 2012-7-30 01:42
抛砖:
不管“我”如何是佛,如果暴雨天上大街不小心掉下水道里会给淹死是真的,此时高喊“我”是佛、我是 ...

  兄台指责我的脾气,很有道理。但兄台说【很钦佩空谈兄的脾性】,为时尚早。兄台得看清这件事的背景。此人者,第一,在另贴中严词谩骂宗大师和帕大师;第二,所引观点并非他派正统观点,而出自连在他派中都得到谴责的伪善知识;第三,遭到封禁后,又在此处喋喋不休,好心说理,听不进去,东拉西扯。如此种种,方才招我此番骂声。他作罢了,后悔了,则我也表示随喜。他要是客客气气来讨论,则我也是客客气气,相安无事。
  至于兄台指出的什么门户之见云云,根本不在本帖导论范围之内。本帖从头到尾就事论事,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倘若讨论具体问题时,以宗派为由放弃讨论,你好我好大家好,乃是无用之举。广泛来说,宗派的和谐,与宗义的辨析,不但不矛盾,而且相顺。假如什么都不去讨论,大家相安无事,此种和谐,乃伪和谐,本质上仍然是一元主义;讨论得热火朝天,各持己见,但事后相互尊重,不因自己的观点否认别人观点存在的合理性,也不因别人观点存在的合理性而自他不分,这才是真正的多元主义。
发表于 2012-7-30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禮進兄: 消消氣,其實有很多人討厭批評、討厭破立,但不知為什麼,偏偏又要來批評、來破立。
发表于 2012-7-3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空 发表于 2012-7-30 01:56
禅宗明心见性与密宗即身成佛(大阿阇黎冯达庵)

一、决择

  兄台如此喜欢抄书,这些抄的书兄台是否概括或理解过?可否直接说出来,以便讨论?否则,大段抄书,无甚意义,也非本坛所提倡的讨论方式。这些书并不是只有兄台看过,若兄台有独特的概括和理解,拿出来分享,岂不更佳?
在许多各宗派大德著述中,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还是泾渭分明的,天台宗还有六即佛的说法,也不是说众生当下(究竟)即佛,禅宗的“自身等佛”也不等同于密宗的“即身成佛”,《楞严经》中“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这句话广为人知,我也不知道是否真有很多人以本具佛性谓已证佛果,那可真是傻到家而不是般若到家了。

  兄台这些话,我认为非常好。如果兄台的所谓【本具佛性】就是指【本具空性,本具成佛可能性】,而非【本即为佛】,那我举双手赞成。可是看清楚了,人家【空谈】可不是这么认为的。我们煞费周章在此喋喋不休,也就是试图让他明白这个道理,遮止心中对宗大师和帕大师的非理诽谤。
  许多问题,分情况,说清楚,其实非常简单;要是统统拧在一起,要是不知道什么是【论述】、什么是【诗】,就会产生一大堆麻烦。【空谈】的问题就在于,他笔下的【本净】从来都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他从来不会去区分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也懒得去理解其中的内涵,统统搅在一起,问题就出来了。  北方兄问兄台所引的【六即佛】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也是类似的。其实人家天台宗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所谓的【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其实统统都不是佛,只是因为与【佛】有关,才被随顺地称之为【佛】而已。所谓的【佛】,大家都知道,如龙树菩萨所说,【断除一切过,具一切功德,为众作敬怙】,这才叫佛。只有【究竟即佛】才是如此;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正在路上的,都不能算在其中。就像我们指着一个桃核说:【这是未来的桃树】,其实桃核根本就不是桃树,只不过它可以生长出桃树,因此我们用诗化的语言,随顺地说它是桃树。倘若分不清楚【六即佛】,指着【佛】的称呼就认为都是具相的称呼,问题就出来了。
  而兄台所谓的【那可真是傻到家而不是般若到家】的人,自古以来还真是大有人在。兄台未免太过乐观了。且不说远的,民国年间,印光大师就是用天台宗的【六即佛】,来批判大批禅宗末流对【见性成佛】的理解。他指出:禅宗所谓的【见性成佛】,其实是【理即佛】与【名字佛】,根本就不是【究竟佛】这个真佛,仍然是凡夫,根本不是圣人。说得非常到位:
禪宗每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明心見性,乃大徹大悟也。言見性成佛者,以親見自性天真之佛,名為成佛,乃“理即佛”與“名字佛” 也,非福慧圓滿之“究竟佛”也。此人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夫,不是聖人。若能廣修六度,於一切境緣,對治煩惱習氣,令其清淨無餘,則可了脫生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種人甚多,唐宋尚有,今則大徹大悟尚不易得,況煩惱淨盡乎 ?

发表于 2012-7-31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空 于 2012-7-31 01:12 编辑

不必很好,我前面也说了未必认同空谈的所有说法,所以不论我是跳出来、钻出来或者爬出来,都不必把我归为“那一派”(如果您有此误会的话,我这里做一下澄清)。

我引文的时候,也没有认为大家一定认许或者认许且与我的理解相同,马鸣菩萨、智者大师、大阿阇黎冯达庵毕竟不是公认的佛陀,而且即使是佛之圣言量亦有了不了义之分,而且即使是佛之了义圣言,大家的理解也不定完全相同,这很正常不过。

佛性与佛果是有区别的,然而佛性和佛果之间的种种,很多问题我还没搞懂(也可能是我智力低劣之故),也不善于不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是我智力实在太过低劣之故)言简意赅的回答,“无明覆盖”“彰显德相”“开发潜能”等等诸多解释和论述,我还真不敢下定论,就当我迷信(乃至于误解)“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是故此义唯佛能知。如是之义甚深难测。唯佛能知非余所了。”这句话,或者当我露怯好了。但是一切众生须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经历五道十地,才能成佛,这话我可以说的很坦然。

至于(他派所说之)“清净观”我也只是略微读过一点点开示,感觉上空谈所说似乎也不是十分符合原意或者表达的很混乱,但是让我说,那我也说不清楚说不通透。我主要是觉得,像嘉华仁波切那样的大德所作的开示,那应该是很好的了,但是一般学人的利美言论或者他宗观点引介,常常一点也不利不美、事与愿违。我现在确实是诚劝利美人士或者他派佛友,和而不同皆大欢喜,就好啦,无论好心或是善意,无谓兴诤似乎实无可取之处,强扭的瓜不甜,强融的宗不圆。

抄录几篇玉文,完全无关博学,只是碰巧,如果这算,我当对论坛上有的人顶礼膜拜了,有的同修超喜欢转帖开专题、超博嘛,哈哈。

我說有些學人講得中觀應成見不是四部任何一宗義,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更不是北方兄,也不代表我自己对中观应成见有所认定(当然我对中观应成见更无所否定),我说这话,一方面只是对于某些情绪化的言论做出的情绪化的回应,另一方面,中观是很深奥的了,即便是读了一些书,虽然会有些了解和认知,但也肯定不是一下子就能真正通达的,这话好像是废话、而且您的帖子我也没有仔细研读无从置评更无资格指教,但是以前我确实见过有些关于中观的某些个别语句,我感觉那逻辑几乎已经无关中观了,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很傻的道理嘛,所以我才说根本啥也不是,当然这样说,感性的成分很大,毕竟,只要读过些经论,大概也会沾染些书香的,不会一无是处。
发表于 2012-7-31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空 于 2012-7-31 01:04 编辑

前引文也提到「六即佛」的概念。有人解經論只看字面,以下提幾個問題:

理即佛就是佛嗎?
名字即佛就是佛嗎?
觀行即佛就是佛嗎?
相似即佛就是佛嗎?
分證即佛就是佛嗎?
究竟即佛就是佛嗎?

只有最後一個我認為是肯定答案,其他都不是。清空你呢?

請給個答覆。


【六即】  百度百科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证,而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故名相似即佛。
  五、分证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证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证即佛。
  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

其實有很多人討厭批評、討厭破立,但不知為什麼,偏偏又要來批評、來破立。
我也不知道北方是否在影射击我,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您这话说的似乎不太合适,没有破立,还讨论、辩论个啥,出家师父也不用辩经和学经了,佛陀也不用讲法了,大家都一起统统示现漠然相好了,我猜利美运动主旨也不是要推行反智主义或者反对因明和辩论,不喜欢看到宗派之间的过度攻讦也不等于反对所有的破立,这是有所不同的。而且,胡乱的对“各派别作比较、批评”和胡乱的宣说他派观点,其实一样是不好的,与其乱谈,不如不谈,我倒确实有点这样的想法。
发表于 2012-7-31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2-7-31 02:36 编辑

回樓上:

「其實有很多人討厭批評、討厭破立,但不知為什麼,偏偏又要來批評、來破立。」這句話是從有人自詡為中觀應成,以為中觀應成是一無所立,其實自己已立「中觀應成一無所立」的公案聯想引申的隨興之言。

只要沒有特別影射誰,再把「您这话说的似乎不太合适」拿掉,你最後一段說的話並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呵呵。

關於清淨觀,再多嘴說幾句話:
看所有人都是佛、是菩薩,可以少造很多惡業,但與所有人都是佛、是菩薩,是兩回事。
看人現煩惱相,要作清淨觀,可以觀作他表現得雖像有煩惱而不是真有煩惱,只是因為我自己的錯亂而有如是顯現,這種思惟是對治煩惱很好的方便。但與他是不是有煩惱是兩回事。
很多講方法的論述鼓勵我們這樣看現象,而且愈能當成事實愈有效果,但畢竟是方法論述而不是事實論述,這是我的看法。
发表于 2012-7-31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空 于 2012-7-31 05:42 编辑

回北方兄:
虽然我不很理解【清净观】的内涵,但是您这段话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回礼兄:
我只看到了一部分,而且我脾气也没多好,所以钦佩了一下。而如果:

此人者,第一,在另贴中严词谩骂宗大师和帕大师;
那是很有点不对劲咯,

第二,所引观点并非他派正统观点,而出自连在他派中都得到谴责的伪善知识;
我没细研究,但也是这样感觉的,

第三,遭到封禁后,又在此处喋喋不休,好心说理,听不进去,东拉西扯。
我不知道是同一个人,另贴我也没看见,抱歉。


我当时也不太肯定礼兄呵责的具体对象,因为事先不清楚来龙去脉,而您的批判很多很广,我认为你在抨击一大批人了(其中一部分自然也是骂有应得),而且你当时提了噶当和格鲁,再加上你的批判很猛烈,让我浮想联翩,当时怀疑,会否您有门户之见、打击过大的成分。既然礼兄其实从头到尾就事论事的,而且那位如果仁兄谩骂宗大师和帕大师等等在先,那么我觉得他是很活该。其实,批评、辨析乃至宗派之间的论战,这些似乎也没什么不对,但是看到了你上面的一大堆呵责,我还以为是指向利美或者其他什么的,所以才忍不住多嘴几句。我是觉得,宗派间攻讦固然不好,但瞎利美也很不好,在格鲁论坛胡乱宣说他派乃至胡乱自创之模糊观点,最最不好,如此而已。不过,这里有误会,我言有不妥之处,这个道歉。

兄台如此喜欢抄书,这些抄的书兄台是否概括或理解过?可否直接说出来,以便讨论?否则,大段抄书,无甚意义,也非本坛所提倡的讨论方式。这些书并不是只有兄台看过,若兄台有独特的概括和理解,拿出来分享,岂不更佳?
“引玉”自然是要抄书了,这些抄的书不仅清楚的表明了一些所谓“我本是佛、我已是佛”“一悟成佛、顿悟成佛”等种种说法是不靠谱的,而且也说明了很多人的胡说八道,不仅噶当、格鲁不认可,汉地诸宗同样不承许,汉藏和谐互动一下啦,抄过来其实也不是给哪一个人看的,也不是为了要争论什么,我也蓝色了几句话,就当是非独特概括吧,所以,我想贴在这里应该非无甚意义的。

而兄台所谓的【那可真是傻到家而不是般若到家】的人,自古以来还真是大有人在。兄台未免太过乐观了。
可能吧。也许,一方面,于相似般若、不着边际般若等等不知不识者,不乏其人,另一方面,于真般若难辨难认而视为谬论,亦或难免。难办。。。不过,后者只当小心了,前者应该更普遍吧,所以,我前面也说礼兄的批判未必全无所中。说到禅宗,“密宗行者,以达般若波罗蜜为正机,未达者只作旁机。禅宗行者,以达般若波罗蜜为到家,未达者只在半途。”,可见这里也说自身等佛远不是即身成佛义。
发表于 2012-7-31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空 发表于 2012-7-31 05:26
回北方兄:
虽然我不很理解【清净观】的内涵,但是您这段话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其它问题,我想兄台基本上已经明白了。
  关于利美,推荐兄台看看竹巴噶举法王的访谈。他老人家区分了假利美和真利美,批判了现代利美中的种种弊端,说得十分到位:http://www.tibetcul.com/Common/S ... rlid=8&id=27273
  总之,搞大杂汇,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是糟糕透顶的利美;一方面吵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又求同存异、相互尊重,那才是好的利美。
发表于 2012-7-31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將領 发表于 2012-7-30 18:45
有個問題也想問narraboth:

弟子問佛此佛土何以不淨,佛以腳趾按地,此世界暫時顯現為淨土,佛說我所 ...

本來打了很多,不知道怎地忽然都沒了,真糟糕。
只能大概簡單說一下。

首先,感謝之前的回覆。
您的問題我大概了解,不過佛在該經文有解釋,也許您不見得認定此為了義經,但既然佛說了,還是貼出來。
維摩詰經第一品。
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蕀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

我的另一疑惑是,是否佛所見極為清淨,就是"一無所見"
若承許佛地經論中所說的如來自受用身土,以及密宗中的報身五圓滿,如來即使不是為了特定有情顯現,也自然有十地菩薩也難以思量的清淨顯現。如您之前一再強調,佛具有圓滿功德,吾人目前沒有。剎土也是功德之一。
此等功德,自然也無實存之自性(因無有任何法有實存之自性),然而是否有所謂顯現而無自性之清淨顯現,亦或您認為凡有顯現必為迷亂,必為不淨分。關於此點煩請再賜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22 16:04 , Processed in 0.03634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