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黑牦牛

破魔金刚箭雨论——反击萧平实对佛教正法的恶毒进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说,上个世纪有位著名人士就说过嘛,“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虽然他们很爱师父,但他们更爱“真理”与“理智”。这个不好办啊。
发表于 2009-5-17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在經典中所詮說的所知可以分為三種對境,一類是顯現的法,一類是略微隱晦的法,另一類是極隱晦的法,如同買賣金子之人觀察金是否為純金的過程一樣,當我們去檢查這部經典正不正確時,同樣要以三種檢查的方式辨別。
       首先是去觀察經典當中所說的對境是不是顯現法,也就是是不是我們現前可以看到的,如果對這些顯現的法加以檢查之後,發現到它並不會傷害到現量的話,這個顯現法就可以成立。
      如果不會傷害現量,可是還沒辦法肯定的話,就可以進一步用略微隱晦法的檢查方式來檢查,也就是去觀察它是有還是無、是真的還是假的,比如格西說西藏有什麼東西,可是,我們沒有去過西藏,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直接見到,就用推理方式考察他所講的是有還是無、是真還是假。
     第三個考察方式就是以極隱晦法的方式作考察,也就是考察他前面所說和後面所說是否相違或直接所說和間接所說是否相違。
     對於佛說色、聲、香、味、觸這一些顯現的法,我們就去觀它是否和我們現量所知的相違,第二個就是對佛所說的聲無常、前後世等等,我們就可透過考察是否真的有前後世及聲無常作判斷。第三個考察方式就是觀察佛在經典中,前所說和後所說是否相違、直接所說和間接所說是否相違?經過這樣的考察方式,這部經典所說的如果都是正確的話,就稱這部經典為三察清淨的經典,經過三察清淨觀察後的經典裡面所引述的內容,就是我們可以相信的,表示它所說的是真實的。

洛桑卻佩格西講授
发表于 2009-5-1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皇上圣明

《御制楞嚴經序》

三藏十二部皆出自天竺,流通震旦.其自西達東,為中途承接者,則實"烏斯藏天竺",即所謂"厄訥特克烏斯藏",即所謂"圖伯特"也.故今所譯之漢經,藏地無不有,而獨無楞嚴.其故以藏地有所謂浪達爾瑪罕者,毀滅佛教,焚瘞經典,時是經已散失不全.其後雖高僧輩補苴編葺,以無正本莫敢妄增.獨補敦祖師曾授記是經當於後五百年,仍自中原譯至藏,此語乃章嘉呼圖克圖所誦梵典,炳炳可據.

朕於幾政之暇,每愛以國語翻譯經書,如易書詩及四子書無不藏事,因思皇祖時曾以四體翻譯心經,皇考時曾?(音"千"雕刻意,無此字)而行之,是楞嚴亦可從其義例也,咨之章嘉呼圖克圖國師,則如上所陳.

且曰:心經本藏地所有,而楞嚴則藏地所無,若得由漢而譯清,由清而譯蒙古,由蒙古而譯圖伯特,則合補敦祖師所授記也,雖無似也,而實不敢不勉焉.因命莊親王董其事,集章嘉國師及傅鼐諸人悉心編校,逐卷進呈,朕必親加詳閱更正;有疑,則質之章嘉國師.

蓋始事則乾隆壬申,而譯成於癸未,莊親王等請敘而行之.朕惟楞嚴者,能仁直指心性之宗旨,一落言詮,失之遠矣,而況譯其語,且復序其譯哉.然思今之譯,乃直譯佛語,非若宋明諸僧義疏會解,曉曉辯論不已之為.譬諸饑者與之食,渴者與之飲,而非揀其烹調、引導其好嗜也,則或者不失能仁徵心辨見妙諦.俾觀者不致五色之迷目,於以闡明象教,嘉惠後學,庶乎少合於皇祖皇考宣揚心經之義例乎.

---乾隆皇上序
发表于 2009-5-18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制楞严经序》
三藏十二部皆出自天竺,流通震旦.其自西达东,为中途承接者,则实"乌斯藏天竺",即所谓"厄讷特克乌斯藏",即所谓"图伯特"也.故今所译之汉经,藏地无不有,而独无楞严.其故以藏地有所谓浪达尔玛罕者,毁灭佛教,焚瘗经典,时是经已散失不全.其后虽高僧辈补苴编葺,以无正本莫敢妄增.独补敦祖师曾授记是经当于后五百年,仍自中原译至藏,此语乃章嘉呼图克图所诵梵典,炳炳可据.

朕于几政之暇,每爱以国语翻译经书,如易书诗及四子书无不藏事,因思皇祖时曾以四体翻译心经,皇考时曾?(音"千"雕刻意,无此字)而行之,是楞严亦可从其义例也,
咨之章嘉呼图克图国师,则如上所陈.

且曰:心经本藏地所有,而楞严则藏地所无,若得由汉而译清,由清而译蒙古,由蒙古而译图伯特,则合补敦祖师所授记也,虽无似也,而实不敢不勉焉.命庄亲王董其事,集章嘉国师及傅鼐诸人悉心编校,逐卷进呈,朕必亲加详阅更正有疑,则质之章嘉国师.

盖始事则乾隆壬申,而译成于癸未,庄亲王等请叙而行之.朕惟楞严者,能仁直指心性之宗旨,一落言诠,失之远矣,而况译其语,且复序其译哉.然思今之译,乃直译佛语,非若宋明诸僧义疏会解,晓晓辩论不已之为.譬诸饥者与之食,渴者与之饮,而非拣其烹调、引导其好嗜也,则或者不失能仁征心辨见妙谛.俾观者不致五色之迷目,于以阐明象教,嘉惠后学,庶乎少合于皇祖皇考宣扬心经之义例乎.

---乾隆皇上序


********************************************************************
从上文看,可能是:

乾隆皇上咨询了章嘉国师,章嘉国师陈述了“补敦祖师曾授记是经当于后五百年,仍自中原译至藏”

于是,乾隆爷就“实不敢不勉焉.因命庄亲王董其事,集章嘉国师及傅鼐诸人悉心编校,逐卷进呈,朕必亲加详阅更正有疑,则质之章嘉国师.”

********************

至于这个“且曰:心经本藏地所有,而楞严则藏地所无,若得由汉而译清,由清而译蒙古,由蒙古而译图伯特,则合补敦祖师所授记也”,好像是说,章嘉国师“且曰”吧?省略了主语
******
总之,如果是伪经,则章嘉国师可以说汉地的《楞严经》是伪经,藏地的《楞严经》残卷才是真的,两个楞严不同,就不必翻译了。章嘉国师也可以不说布敦祖师授记的事情。

而且,在翻译过程中,乾隆“有疑,则质之章嘉国师”,此时,章嘉国师也可以提出此经可疑。可是章嘉国师没有说,继续翻译。

总之,没人逼迫章嘉国师。

既然章嘉国师说了上述的话,继续了如上的翻译行为,就应该是章嘉国师认为汉地的《楞严经》是真经。所以这不是政治行为。
发表于 2009-5-1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关注道次第吧。

这类帖子,还是封掉为好。首帖意思既明,后之回覆亦有非关主旨者,继续偏离,亦非其宜。
发表于 2009-5-1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故乡 于 2009-5-18 11:49 发表
多关注道次第吧。

这类帖子,还是封掉为好。首帖意思既明,后之回覆亦有非关主旨者,继续偏离,亦非其宜。


如是,则讨论《优婆塞五戒相经》真伪的帖子与道次第无关,要关一起关:lol
发表于 2009-5-18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符合噶当之意啊

1、《掌中解脱》帕绷喀大师

像这样,对一切佛语及其注释能不舍一字全部视为教授者,就是所谓的“噶当”(教授)。宗喀巴大师曾向噶居•仁钦沛(宝增)询问“噶当”之意,仁钦沛答道:“此意为不舍佛语一字全都视为教授!]宗喀巴大师闻言大喜,后来他在一次法会中赞叹道:[今天,噶居赐给我极大的智慧,他说……”

如果能产生这样的认识,我们便能容易地将一切圣言—包括“擦康”内的一纸散页在内——全都并入任何一个补特伽罗成佛所需的教授中,也就是全部地并入我们自己成佛所需的教授中。我们应当明白,这一切经论好像是佛陀等专门为我说的,从而对一切经论生起极大的恭敬。

2、《菩提道次第略论释》昂旺朗吉堪布

颇公曾说《朗忍》科判节目中,可寻诸经论大义。如人先已得各种装粮器具,然后于所收谷米豆麦,皆可分别投入。如已知《朗忍》中各法门,于依止善知识、深信业果、直至双运身。先具此间架,再诵经教,即不难分别投入。但又不可专执《朗忍》,即为已足。应据此间架,以广研诸经论。依颇公说,最低劣根性,不能读一部大论者,但依此《朗忍》节目研究,亦可成就通达。如患热病者,投以噶波列汤(白色药方),一撮,量虽无多,然质已具,亦可以治其标,而已其热。俟根转胜时,然后广研诸经论,方能登峰造极。闻广然后思广,思广然后修证乃随之而广。

=====================

另,没有观清师伪经一帖就没有以后的辩论,没有对楞严的质疑或者伪经说也就没有本帖辩论,如是。希望今后审帖的时候注意。
发表于 2009-5-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后还是要学楞严、法华、华严等经典的

《菩提道次第略论释》昂旺朗吉堪布

依颇公说,最低劣根性,不能读一部大论者,但依此《朗忍》节目研究,亦可成就通达。如患热病者,投以噶波列汤(白色药方),一撮,量虽无多,然质已具,亦可以治其标,而已其热。俟根转胜时,然后广研诸经论,方能登峰造极。闻广然后思广,思广然后修证乃随之而广。
发表于 2009-5-18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就事论事,可否?我在说这篇,两位不知为何指涉到另一篇。

“正信”大德,请先确认彼是否“佛语”,再论其余。另外,我们格鲁巴自古即没有“愣严”的传承,无论口传抑或讲解传承,希望尊驾以后不要在格鲁论坛上张贴宣扬“愣严”的东西,是为至祷。在其他论坛,您爱怎麽贴怎麽贴,就是说宗喀巴大师“密修”“楞严”才得以“开悟”,也没人干涉您。
发表于 2009-5-1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印順法師認為它與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屬於晚期如來藏真常唯心系的作品。對於《楞嚴經》的真偽,長期存有爭議,多數佛教信徒皆認同它是佛陀所說,而部份佛教學者認為它是在唐代中國所寫作,再偽託為印度傳入的作品。

歷史源流
《楞嚴經》在唐代中葉成書譯出,並開始流通,最早的記錄見於唐智昇所著《開元釋教錄》與《續古今譯經圖記》,隨後的元照著《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中也收錄此書。由北宋初,中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大藏經《開寶藏》開始,一直到清朝的《乾隆大藏經》都收入正藏中,故漢傳佛教的信徒多認為本書不是偽經。

譯者
智昇在《開元釋教錄》中說,此書是由釋懷迪與不知名的梵僧譯出,沒有提到房融筆受[2]。但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續古今譯經圖記》中則說是中印度般剌密帝在光孝寺誦出此書,釋懷迪證義,並由房融筆受。般剌密帝在誦出此經之後就回印度了,不知所終[3]。宋慧洪(西元 1071~1128 年)《林間錄》中有智顗大師遙拜西方,祈求《楞嚴經》的傳說[4]。明清之際則有般剌密帝是將經卷藏在手臂中,帶來中國的傳說[5]。
神龍二年(公元706年),懷迪曾經應詔至洛陽,參與菩提流志譯出《大寶積經》的工作,於睿宗先天二年(西元713年)完成。《開元釋教錄》說此書是懷迪在京師完成譯經後,回到廣州之後譯出。但《續古今譯經圖記》說此書是在唐神龍元年(西元705年)由懷迪譯出,房融筆受。時間上的錯謬,引發後世的懷疑。
另一個疑點是,據《舊唐書》房融於神龍元年(西元705年)二月甲寅(四日)流放欽州(今廣西省欽州市),在時間上,似乎也不可能至廣州參與譯經[6]。

流傳及版本
《楞嚴經》譯出後,並沒有列入朝廷正式的譯經目錄中,也沒有馬上流傳於世。宋朝子璿〈西元 656-1038 年〉所著《首楞嚴義疏注經》說此書譯成之後,因為唐中宗剛即位,房融又被貶,所以未得到官方承認,只在禪宗學者間私下流通,後由僧惠振作科判,再傳出[7]。《廣州通志》說此書是由神秀大師見到房融上奏的經本,方才流傳於世,但是這個說法不太可能[8],宋贊寧《宋高僧傳》則說此書是惟愨在洛陽時,由房融家中得到此書,並流傳於世[9]。無論是哪個說法,我們都可以知道,此經的流行與神秀系的禪宗有很大關係。
現代流行本的《楞嚴經》出自清朝《乾隆大藏經》,與之前的《磧砂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是相同的版本。但是有另一版本較少見的《楞嚴經》則出自《趙城金藏》,與《高麗藏》相同,都是出自於《開寶藏》。這兩個版本的主要差異在於楞嚴咒的文句不同,且清版楞嚴咒中只有咒文,而《趙城金藏》本中則加有註解。而且《趙城金藏》本在楞嚴咒之前有一行註文,但到了清版則被刪除了[10]。

歷代爭議
《楞嚴經》開始在中國流傳之後,日本僧人普照入唐,將此書帶回日本,但引起了日本佛教界的懷疑。日僧玄睿《大乘三論大義鈔》中記載,西元 724 至 748 年間,日本天皇召集三論、法相二宗的法師來鑑定此書,結論是此書是真佛經。但是爭議並沒有停息,所以在日本寶龜年間(西元770-782年),派遣德清法師至中國鑑定此書真偽,德清之師法詳居士認為此書是房融偽造,這說明了在唐朝時中國就有人懷疑此書是偽造[11]。在唐朝之後,對《楞嚴經》的懷疑仍然持續,但只限於少部份人,宋朝朱熹就懷疑此經是房融假造,明朝姚廣孝也曾經引用這段話來質疑楞嚴經[12]。也有人詢問過蓮池祩宏大師有關楞嚴經是否是房融偽造,而蓮池大師則肯定楞嚴經是真[13]。
《楞嚴經》傳入西藏時,同樣引起藏傳佛教界的爭議。在藏傳大藏經《甘爾珠》中,收有由漢譯藏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十品以及《魔鬼第九》兩本,相當於《楞嚴經》的第九及第十品,由於它是在前弘期譯出,相當於中國唐代,所以全本可能是因為朗達瑪滅佛而散失,只剩下兩品。西藏的盧梅(十世紀間)曾懷疑此經非是佛說,而布敦(十四世紀間)雖然將它收入大藏經目錄之中,同時也記載了有學者對它的異議。之後在清高宗乾隆 17 年至 28 年間又由章嘉呼圖克圖主持,由袞波卻將全經重譯成藏文,並以漢、滿、藏、蒙四體合璧的《首楞嚴經》刊行[14]。
至近代時,由於疑古風氣的興起,梁啟超在《古書真偽及其年代》中認為楞嚴經是竊取道教術語及中國傳統思想而寫作的:「真正的佛經並沒有《楞嚴經》一類的話,可知《楞嚴經》一書是假書」。呂澂的態度更激烈,認為「《楞嚴》一經,集偽說之大成」,他並寫作了〈楞嚴百偽〉一文,對《楞嚴經》提出了101個疑問[15]。何格恩、周叔迦等學者也從不同角度認定此書是偽作。
雖然反對者眾,但是基於宗教信仰的立場,《楞嚴經》此書仍然得到多數信徒的支持,認為此書是真佛經。

主要內容
全經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為序分。講述此經說法因緣:佛遣文殊師利以神咒保護阿難免受摩登伽女誘惑破戒,並為其說修禪定,能斷煩惱,以顯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等。
第二卷至第九卷為正宗分。主要闡述「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眾生不明自心「性淨妙體」,所以產生了生死輪迴的現象,應當修習禪定,以破種種「顛倒」之見,通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等由低至高的種種修行階次,達到方盡妙覺,「成無上道」。
第十卷為流通分。講述此經應永流後世、利益眾生等。
第一卷
敘述阿難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術攝入淫席,將毀戒體。如來放光,並要求文殊師利以神咒往護,遂將阿難及摩登伽女來歸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聞,道力未全,因而啟請宣說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佛告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有諸妄想故有輪轉。
第二卷
因波斯匿王之問,顯示真性圓明無生無滅本來常住之理。並說一切眾生輪迴世間由二顛倒分別妄見,隨業輪轉:(1)眾生別業妄見,(2)眾生同分妄見。應當抉擇真妄,而明五陰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執,顯本覺真如,顯示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第三卷
佛對阿難陀就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等一一說明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第四卷
因富樓那之問,顯示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但以三種相續:即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諸有為相循業遷流,妄因妄果其體本真。真智真斷不重起妄,是故如來證真故無妄。四大本性周遍法界,歇即菩提,不從人得等。
第五卷
憍陳如五比丘,優波尼沙陀、香嚴童子、藥王藥上二法王子、跋陀婆羅等十六開士、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阿那律陀、周利槃特迦、驕梵缽提、畢陵伽婆蹉、須菩提、舍利弗、普賢菩薩、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優波離、大目犍連、烏芻瑟摩、持地菩薩、月光童子、琉璃右王子、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等,各各自說最初得道的方便以顯圓通。
第六卷
即是觀世音菩薩說耳根圓通,以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文殊師利以偈讚歎。佛更為說四種律儀(淫、殺、盜、妄),令離禪魔。
第七卷
佛說四三九句大佛頂陀羅尼(即能記憶、受持一切佛法的能力)。此即《大白傘蓋佛頂陀羅尼經》。並說安立壇場法則及持誦功德。次因阿難請問修行位次,佛先為說十二類眾生(胎、卵、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顛倒之相。
第八卷
說明三摩提三種漸次。其次說明五十七位: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妙覺。又因文殊問,示經五名,說明經的歸趣。因阿難問,說地獄趣造十習因,受六交報(即六道),以及鬼、畜、人、仙、修羅、天等七趣,自業所感差別。
第九卷
說明三界二十五有之相。次明奢摩他中微細魔事,即五陰魔等。
第十卷
說五陰的行陰魔中十種外道(二無因論、四遍常論、四一分常論、四有邊論、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識陰魔中禪那現境十種魔事。次明五陰相中五種妄想等。

文本比較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佛說摩鄧女經》一頁,東晉《佛說摩鄧女解形中六字經》,譯者不詳,此二經同本異譯。內容說阿難行乞,遇摩鄧之女,因前生有宿緣,摩鄧女對阿難心生愛慕,自願出家,後經佛陀教導,得到解脫智、證阿羅漢。
三國吳天竺竺律炎共支謙譯《摩登伽經》二卷,西晉竺法護譯《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一卷,此二部經是同本異譯,內容與《佛說摩鄧女經》大致相同,但多了許多細節與咒語。此經說,有栴陀羅(即賤民)女愛慕阿難,央求其母以栴陀羅咒引阿難前來,佛陀以六句咒語救護阿難[16]。後栴陀羅女自願從佛出家,得阿羅漢果,因為栴陀羅是賤民種姓,佛陀讓賤民出家,引起婆羅門及各長者居士的議論,震動波斯匿王,後經佛陀說法,破除婆羅門舊有的優越觀念。它所記述的內容細節與《楞嚴經》有所出入。
姚秦鳩摩羅什譯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主要在說明首楞嚴三昧,與《楞嚴經》內容不同。劉宋時譯出的《佛說法盡滅經》,譯者失傳,其中有提到佛法消失時,《首楞嚴經》與《般舟三昧經》會先消失,但是這邊所說的《首楞嚴經》應是指鳩摩羅什譯出的《首楞嚴三昧經》[17]。
唐不空三藏譯《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囉陀羅尼》,元沙囉巴譯《佛頂如來頂髻白傘蓋陀羅尼》,元真智譯《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敦煌有發現《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陀羅尼神咒經》殘本。日本東密傳有《白傘蓋大佛頂王最勝無比大威德金剛無礙大道場陀羅尼念誦法要》,譯者不詳。與《楞嚴經》咒相近,可能是相同的咒語異譯,或是《楞嚴經》咒是由此抄錄改寫的。
日本《大正藏》中收有《大佛頂別行法》,此書據說是從《佛頂廣聚陀羅尼經》與其他密教經典中抄錄出來的六品,《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在中國已經失傳,但在日本大正藏中還收有部份殘本。在敦煌有發現相同的抄本,名為《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大神力都攝一切咒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品》,相當於《大佛頂別行法》的第一品。《楞嚴經》的第七品,如何攝心、建立道場、持咒功德,幾乎都與《大佛頂別行法》相同。但是大正本中沒有楞嚴經咒,而敦煌本中有大佛頂白傘蓋咒,與楞嚴咒相似,但版本不同。但《佛頂廣聚陀羅尼經》的說法地點是佛在迦膩瑟吒天,不是對阿難所說。
有學者懷疑《楞嚴經》的第七品是從《大佛頂別行法》或《佛頂廣聚陀羅尼經》中抄錄出來的[18]。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19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asd 于 2009-5-19 07:11 发表

... 假如万一以后再甘丹寺的某个秘密角落发现当年宗大师当年对《楞严》学习的笔记,那我们格鲁学人总不能说这是不过是宗大师的个人行为而已吧。 ...


宗大师似乎还修过“禅宗”呢,就说明格鲁和禅宗无二无别?

我觉得米旁巴的调子在汉地还真是有“知音”呢!:lol
发表于 2009-5-2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朗忍要義》
色拉寺格西廣法寺堪布昂旺朗吉上師口授

佛身功德内,复具足语意功悠。如佛说楞严即在顶髻所说。佛毛孔能放光说法,白毫肉髻,与四体皆然,是尤为不可思议功德。此皆经有明文者也。佛毛孔说法,是为语之功德。当知佛身语意功德是圆融的。佛身口功德内,又具有意功德。佛身毛孔,皆具知真俗二谛,毫髻等亦然。总之佛身功德,极为希有。佛语意功德,依于佛身功德,而身语功德,又合于意功德,如是极其稀有。当知此皆真实不虚。

http://www.duobaosi.com/gb/ziliao/dl/032/lryy.tx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8:28 , Processed in 0.03653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