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kongyin

发个利美的陋文,给大家拍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宗见问题是很难合拢的啦,佛教自从佛涅槃、部派出现之后,几千年了,还不是没完没了的辩,反正佛不与佛辩,大德之间经常辩,有时是切磋,有时怕也是给凡夫看,凡夫当然吵的最凶,不是厉害、辩才好、著述丰而是凶,说宗大师着魔的也有,这就没意思了。再怎么着,西藏各大派都有圣者都能修行成就,这个还是共许的吧,如果因为一些见解上的争论而把其他教派诋毁为邪门歪道而不能证道或者认为其他教派大德都是凡夫,那恐怕就比较严重了,针对这些现象,利利美还有点必要的。但是各教派掺学确实并不一定是好事,大概会比较辛苦一点,而且也可能出些差错,奔驰宝马奥迪都是好车,零件配在一起却开不了,但无论如何,各派都是极殊胜的佛陀教法。
发表于 2012-1-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廉江说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2-1-3 22:30 编辑

从利美讲到了宗见,从宗见讲到了了不了义,个人以为就了不了义来说虽然印藏诸大德皆有论述,然宗大师于《善说藏论》云:“又如经说,此是此者,唯依彼语不能安立决定应尔。总既不定,别于了不了义,唯经说云,此是此者,亦不能成立故。故佛授记,能辨佛语了不了义诸大论师。解释了不了义。又了义经义,若作余解,所有违难,不作余解义定唯尔所有能立,皆善抉择。当随彼论而求密义。故究竟者,须以无垢正理而辨。若宗违理,其师不堪为定量故。诸法真实,须有证成正理而立故”

宗大师对他前面的大德的了不了义的决择,是“以无垢正理而辨”。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对用“我们”有异议,我道谦。其实我只能代表我自)但是应心向住之。不然在宗大师之后,我们来面对大师的决择和他派的宗见时,若直云:“我就是相信宗大师”倒还罢了。若云:“我们是依理而决择”,然事实上只随行于宗大师之著作,无依自智力依正理成立宗大师主张之理路能力,那么显然也会为人所笑的。(也许这话很多人不爱听,但思维一下宗大师示寂后,诸大力弟子的努力于甘丹山派的功绩就可了知了。)
发表于 2012-1-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了 发表于 2012-1-3 08:10
噶玛恰美仁波切'大手印大圆满双融心髓'开题就说: '义理开演于寺诚亟需, 但于专一修行少效用,老婦直指于心 ...

唉……
发表于 2012-1-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上去是有一隻不知死活的動物踏進螞蟻窩裏,看不出有佛法味道。唉……
发表于 2012-1-4 1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利美是很难的,我们很多人响应一下利美精神、净观他宗就很好啦。细读了一下楼主之言,仅一句“读初中物理就超越大师”我也感到很惊奇,其他就不说了,楼主还是专学一宗的好,不要太贪。
发表于 2012-1-5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rraboth 于 2012-1-5 08:27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2-1-3 16:06
呵呵,之前看过您一些帖子,得来法师印象,看来有误,见谅见谅。

宗大师的广论有说,般若是佛母,而 ...

我就回應笨者的帖好了。不是說因為了了跟notwind回得比較尖銳所以我就不回,只是因為我還沒有學會怎麼使用合併引用幾帖的回覆法也。

簡單回應了了跟notwind。
兩位引述的都有根據。
了了所說我的結語"只不過是一種陳述",當然也是,本來也不是什麼邏輯關係,只是我不太嚴謹地把我對這件事情的感嘆放在了最後。但是以我們這種屁孩階段的行者(或說我這種屁孩階段的人好了),對於"所持宗見是否會影響最終證悟"的討論,本來就都是缺乏自身實證經驗的陳述,比較好的陳述就是引經據典,如此而已。
不過我總還是認為,證悟跟了解之所以分為兩個詞,表示它們還是有程度上的差異;我說大家可以自己去檢視,是因為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當我用腦袋去思維空性,對病痛之類的(已經是相對生死更輕微的輪迴痛苦),好像效果有限。自他相換啊,觀痛苦的來去無自性啊,多少是有點效果,但是痛苦好像還是在痛苦呢。所以就有點害怕起來,哪天命終之時,沒有定力的協助下,光靠建立在智識上的見地下場如何。當然,我不敢說了了或是notwind都跟我一樣差勁,純粹是我個人的感想,也許有些人會跟我有同感。但我想我可以說,我這"一種陳述",至少是出乎我自身的經驗。不知道了了說的"反過來,也可以說光是實修對煩惱作用有限",此一陳述是否建立在任何人的經驗上?


小乘宗義師與小乘行者的差異,幾位有解釋了。但我還是不太懂。
從各位解釋的說法開演下來,是否是這樣承許的:
1. 阿羅漢已經得到解脫。阿羅漢之所以能得到解脫,是因為他們證得究竟的空性,如中觀應成見般究竟。
2. 大乘流行以前,就已經存在了許多阿羅漢,雖然他們所證的空性是中觀,但是他們從不這樣講。即使大小乘在廣泛辯論宗見時,小乘論師當中都沒有阿羅漢,當時還存在的阿羅漢也不去糾正這些論師,不跟他們說,其實大乘論師說的才是對的。
3. 佛經當中佛陀(或維摩詰,或文殊,等)講授空性時,不能接受或大感訝異的"阿羅漢",要不是故意顯示驚訝,要不就是不算解脫。
4. 阿含經記載,佛世時,有阿羅漢一聞佛語頓時成阿羅漢,即使佛當時講的話看不出有中觀的意思,此阿羅漢肯定也理解成中觀的意思,否則就不可能解脫。

關於宗義跟熄滅妄想分別的差異,我完全贊同,皈依,出離心,菩提心,在修密之中是不能沒有的。外道是否能透過類似修法熄滅妄心,我其實不是那麼確定,不過既然經典說任何人於死有時候妄心也會自然熄滅,顯然分別輪迴涅槃的關要還是在於在那個當下能否認證,而非妄心暫時熄滅與否。謝謝兩位的解釋。

不過我還有疑問。不要說嘎瑪洽美講的老婦好了,八十四大成就者傳當中,貌似很多沒有世俗知識水平的人也都證悟了,好像她們也沒有什麼宗見可言? 你說她們都有皈依三寶,發菩提心,這我可以想像(嘎瑪洽美也從沒有說不識字的老婦可以不必皈依發心),但是她們要通達很深奧的空性宗見,好像不符合故事?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特例,但若有特例,應成師所謂"不持應成見則不能証果解脫",就不能成為定則。尤甚者,如上述第4點說的,有人聞佛語就成阿羅漢,在那個當下你要說他證得真實空性了吧,他之前並沒有什麼宗見,你說他沒證悟究竟的空性,他解脫成為阿羅漢了。當然也可以說,他証得真實空性的當下,就自然具足究竟見地,但是這豈不就就跟我最早講的沒有兩樣了: 能否証得究竟空性,之前持的宗見不是那麼要緊。

歸納之:
笨者等學長主張:
先要有究竟見地,才能無誤証得究竟空性。這是必要條件。
我個人的淺見:
先有究竟見地的話會很好,但是這好像不是証得空性的必要條件,因為貌似有很多例外? 而一旦証得空性,理論上就會變成持中觀應成見者,因為已經從根底上通達空性,疑惑跟誤解都清除之故。所以某種程度也可以說,持有究竟見的人才能解脫。

至於阿羅漢的空性跟菩薩登地的空性有沒有差別,這個前賢有過太多討論,又有各種佛經說法,我不敢造次,雖然我始終沒搞懂,那些大阿羅漢要是徹證了空性,怎麼不說句話:"中觀應成見好!" (中觀興盛的時候,印度應該還是有些阿羅漢?)
发表于 2012-1-5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rraboth 于 2012-1-5 08:31 编辑
定达 发表于 2012-1-3 17:52
依应成见,初转法轮中是有应成空性见的,班禅所著《现观总义》:“应成派阐释为:于初转法轮宣说微细空,二 ...

"宣說微細空"可以解釋為"有應成空性見"嗎?
所以以聲聞乘為主的初轉法輪,含有應成見,可以單獨引致解脫;第三轉法輪沒有應成見,所以是個無法單獨引致解脫的法輪?
還是每個法輪都含有應成見? 若爾,所有佛語都是應成見?
发表于 2012-1-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gary 发表于 2012-1-4 11:00
我看上去是有一隻不知死活的動物踏進螞蟻窩裏,看不出有佛法味道。唉……

哈哈,別擔心,我不是穿山甲,當討論變成吵架的時候我肯定第一個跑。
发表于 2012-1-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1-5 08:22
"宣說微細空"可以解釋為"有應成空性見"嗎?
所以以聲聞乘為主的初轉法輪,含有應成見,可以單獨引致解脫; ...

"宣說微細空"只可能解釋為"有應成空性見",应成许下部所许补特伽罗无我是粗补特伽罗无我,不许唯识所许心境质异空,许自续所许空是粗份空故。第三转法轮,是没有微细空见的。初转法轮,主要见解是一切法自性成就,有了不了义二。二转法轮全是了义。三转法轮不了义。
发表于 2012-1-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1-5 08:22
"宣說微細空"可以解釋為"有應成空性見"嗎?
所以以聲聞乘為主的初轉法輪,含有應成見,可以單獨引致解脫; ...

应成以下见解,是成立应成见解必要的阶梯。

可能先学习一下宗义,谈这个会比较清楚些
发表于 2012-1-5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narraboth的論述,大致上是突顯一種研究方式,從歷史、典故,或單純以佛經記載為根據,就開始做討論。這種討論比較像現代學界的討論方式,不太像過去論師、尤其是大乘論師的討論方式。

小乘宗義師唯以小乘經典為佛說,似乎有少許經部師承許大乘是佛說,但畢竟是少數。對他們來說,沒有了不了義的問題,佛所說經典 (小乘經典) 就是了義,可直引教證證明自己的論點。大乘論師同許小乘、大乘經典都是佛說,所以才有了不了義的分辨,否則佛說的「了不了義」根本不應該成為問題。就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一開頭,作開啟為整部論典討論的勝義生菩薩之問,提到的是:佛於初轉法輪說一切法有自性,又於二轉法輪說一切法無自性,佛說不可能相違,所以又請佛再說解釋,於是有三轉法輪的說法,以三無性解釋一切法無自性之說。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在於「真相」是什麼,對真相的理解會破除與它恰成對治的我執,而人法我執是解脫或成佛的障礙,所以通達人法無我也就是解脫或成佛的關鍵。而且比量的通達只是修空性見的初步,還未斷盡相應的二障種子,要到斷盡種子才能安立為解脫或成佛(以上只是粗略的總說,因為中觀應成有許多細幟的見地與他宗不共)。

真相不可能同時是一切法有自性、一切法無自性,否則出現相違,但都源自佛說,所以才有勝義生菩薩之問。(單看記載的人或許又很浮面地簡單推論:勝義生菩薩是聖位菩薩,提出問題不就表示他還不知諸法實相,那麼不知諸法實相應能證聖位了!這又不了解:有許多提問者是為大眾而問)。

佛之所以說四部宗義,不是有四種究竟正見,而是作為理解的階梯,引導眾生抵達究竟正見。對一切法無自性的理解,如果沒有基礎,容易生起斷滅見,反而成為重大岐途,是惡趣之因,而且能壞善根,非常嚴重。這就是佛說空性見十分慎重的原因,在菩薩戒中,也將未觀察對方空性擅說空性,安立為一條根本墮。

如果直接以佛說作為根據,唯識師也可引《解深密經》說他們所理解的「三性三無性」是究竟實相,中觀師也可引《般若經》說「一切法非實有」是究竟實相,都有經證,又互相承認所引據的經典是佛說,握手言歡、大家都對就好,何必爭辯這許多?難道以前的論師都是執宗派之見,才興起辯論。只有現在某些「利美」主張者,才做到了客觀包容?

最起碼看看《入中論》、《入中論自釋》、《入中論善顯密意疏》,怎麼論述「諸宗共許的人無我見不能斷煩惱」(簡單說,就是在論證:雖以補特伽羅為假立,但據以安立補特伽羅的五蘊為實有,有什麼過失)。認為其中說法不對,就該談談其中論證錯在哪裏。

就算可以說:我們這些學習者都還未真正生起正見,有什麼資格說以小乘宗義師所說正見不能解脫。但我們這麼說,不就是重述祖師抉擇究竟正見的言論?難道要說以前的論師討論佛說了不了義都錯了?或說論師之間彼此的破立也都是無事興辯了?

談「利美」,重點是在態度,不是在見地上和稀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空 于 2012-1-6 00:12 编辑

无教派的含义是,藏传的各大教派有各自的殊胜法脉,有些不共的教法对其他教派的修行能起到补充的作用。虽然各派按自己的体系修持最终都能成佛,但是不同根器的人与不同的修法相应程度不同,因而他派的某些教法对某种人有特殊的善巧方便。

格鲁派从显密的理论到修持有着缜密而庞大的体系,但这并不表明格鲁不需要其他教派的教法补益。比如,显教理论上,格鲁和萨迦关于中观的空性方面的理解很不一样。萨迦的可让巴大师所著的中观论著《除恶见》对格鲁的中观见进行了多发面的批判。此书曾被三大寺列为禁书。然而所批判之处都是理解中观理论的要害和难点。即使是三大寺的学僧,有些也阅读此书,这对辩经时作为反方的辩论素材,以及加深对自宗的理解都有好处。

从利美的角度出发,各大派教法都是殊胜、圆满、可以依之成佛的,对于自己的徒众来说,任一教派都已经圆满摄持了一切佛法精髓而不需要其他教派的补充了,如果说需要其他教派教法的补充、补益,那么就不仅不是真正的利美,而且是很严重的诽谤,并没有让各大派高兴、融洽反而都伤了,当然,就各大派徒众会群起而攻你这一点来说,倒也多少起到了一点团结的作用。对于行者个人而言,如果有缘分倒是可以学习多派的教法,没有说不可以,至于效果是好是坏,不太好说、无法一概而论。至于萨迦的中观论著,末学觉得倒不是很有必要看,看了把脑筋搅乱了也说不定,当然自己乐意,谁也管不着。

而心运作的真实状况要比现有的量论所描述的复杂得多。如同用数学建模型来研究股票、天气等,都要根据实际需要对诸多的因素进行简化。所建的不同的模型对研究不同的状况有效性各有不同。量论等佛学理论也不例外,无非要为修行建立一个相对坚实的理论基础,既能增强学佛者的信心,又能对修行起到指导作用。因此,传承印度不同流派而产生的西藏诸教派的理论,也是从不同角度对复杂的现象进行简化而自成体系的。不同体系相互借鉴对更深刻地理解教理是大有裨益的。
不仅于此,我所理解的无教派应当有更广阔的视野。不仅是藏传的诸教派,还有汉传,甚至是科学的很多成果都有借鉴之处。尤其是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等与佛法理论有着共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分支。例如,量论里,大家都认同,坐在船上看到树往后走的眼识是错乱识。于是印度的论师对此有多种观点:......么一来,懂点初中物理就超越了印度以及西藏的很多大师了。当然,并不是我们比那些大师牛,而是我们(如牛顿所说)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懂点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哪怕是一点点常识,都可能对我们理解经论有大益处。

科学被神化了,现代人又总有点生活于现代文明的幻觉,总得意于很多近现代的发明发现,一想到古人,心里总是暗暗的来一句“愚昧”。佛法中似乎确实少了点科技的东西,并没有交代怎么制造飞机大炮宇宙飞船汽车电视Iphone4,可是比起像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科学这些世间学问,佛法还是超胜了不知道多少倍,即便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自然科学,也未必还有多少研究的必要(除非你是搞这个职业的),学多了反而可能形成障碍,楼主用数学建模来比喻诸派教理,恐怕偏差还是相当大的,佛法经论可不像数学建模那样简化、失实,《心经》才几百个字,可是含义可是极其深广,漏洞百出甚至有时很荒谬的数学建模能比么?现代人的根器大不如前,不要忘记这一点。“懂点初中物理就超越了印度以及西藏的很多大师了。”如果说出这样的话,我怀疑皈依体是否完好无缺都是个疑问,末学跟楼主相反,学了佛法之后一直感觉非常难懂,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懂的东西,但是呢,回过头来看那些世间学问却不知不觉的感觉比以前更懂了,像楼主的“哪怕是一点点常识,都可能对我们理解经论有大益处”、“懂点初中物理就超越了印度以及西藏的很多大师了。”这样的想法,末学觉得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无教派不等于将所有宗派视为等同。毕竟各派理论的安立方法和角度都不尽相同。在通达自宗的情况下,不偏党,不闭锁,而是开放性地了解他宗的见解和修法,试图从不同角度来深入理解经论,并补充自己现有修行方法的不足。而且所包容的领域应当更广阔。这是真正的无教派,即利美的态度。

通达自宗其实非常难,不然宗大师就白瞎了那些苦行,了解他宗也不是不行,但是需要有很强的信心和足够大的智慧,假如看了一些书,里面他派大德和宗大师的观点吵个不行,从东吵到西,从南吵到北,从头到尾一路吵下来,试问师兄怎么办呢,当然啦,如果师兄具有足够的信心、耐心、智慧,看多了看着看着成为两派的专家也说不定,未必不能,但是恐怕挺难的。而如果没有信心,认为各派的见解都不圆满,需要货比三家、去粗取精、自己去发掘出个正见来,抱着这样的态度广学各派,那大概是没啥出路的。


應成見很高,所以理論上透過正確了解應成見的初學者,對空性的認識已經超越例如自續派的大修行人,但是我總認為,這種智識上的認識,對調伏煩惱卻未必起得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大家都可以自己檢視的。總之,空性見地也許有高有低,但是要緊的還是把見地轉為實證,在面對煩惱的時候跟面對生死的關頭派上用場。

正确了解应成见不容易的吧,初学者可不敢随便这么说,对空性的认识已经超越“自续派的大修行人”,不知道是怎么个大修行法,能超过人家的初学就很好了。没得止、观,随便思维一下空性,肯定不太能够除一切苦厄,该头疼头疼该心疼心疼,有病还得治,饿了还得吃饭,不是空性不够厉害,是自己的串习远远不够,通达空性任重道远呢,就如同随随便便修修不净观,断除贪欲也是没有很大的力量的,必须要长期禅修,真正证了空性的人穿山过海,没问题的,但我们的话肯定死在那里,生了了、死还在。而且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空慧的力量很弱,对治粗重的烦恼,怕还是拼命净障集资的要紧,对付生死怕也还是要多培培福--不要落三恶道、保证人天果或者能够往生净土、然后才是证果证道啥的,很现实,当然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还是必要的、有效的。义理开演于寺诚亟需, 但于专一修行少效用,老婦直指于心更受益',其实这和“读书唯种善根,念佛往生净土”一样,目的不同、根器不同,手段自然不同,对于调伏一些粗重烦恼来说,确实不一定要广大的闻思而通达空性来对治,而且未必是上策,慧之前是定,定之前是戒,都是调伏烦恼的,有个次第,如果只想等着用空慧来调伏一切粗细烦恼,那就如同兵临城下而啥也不干、闷头一心造核弹一样傻,初学都要好好的培福消业的嘛,念诵、修加行很重要,别想一步登天。当然研读经论、闻思教理不仅是修行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也能够起到开智慧增福报去烦恼消业障的作用,《金刚经》中就说过读此经的利益广大无边,但不念诵、不持戒、不修定也是不行的,有时候,对付一些粗重的烦恼或者很大的障碍,就必须靠精进的念诵、大礼拜、饶塔这些来对治。



至于见地,末学的看法是,格鲁萨迦宁玛等派对于空性的理解和阐述确实很不一样,空性真的非常难以理解难以阐述,悟入正理需要破除邪理,而邪理并不存在于别处,不过是在我们这样的凡夫的相续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执着,就需要以不同的理路来破除,同样一句话对一个人来说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并不决定的,“一切法无自性”对于一些人来说觉得是“断见”而无法接受,对于一些人来说可以接受却真的堕入“断见”,对于一些人来说则是不知所云的话,这些都不是应成见所化正机,正机是能够通过这个理路而悟入实相的行者,那么唯识见、自续见也都有它们所化的正机,各种根机学自宗的宗理最好不过了。

一直有一个疑问,在圣者自证的甚深法性中,能不能同时破、立各个宗见“格鲁派的土观呼图克图就曾引米热日巴的道歌来说明米热日巴承许中观应成见。居米旁引宗喀巴的《三主要道》来说宗喀巴内心承许离戏大中观见了义云云。”,如果密勒日巴实不许中观应成见、宗喀巴实不许大中观见,那么土观呼图克图和居米旁就是在胡说八道,如果许就有两种可能:
1、两种见地都有隐含义,无有高低对错,内理别无二致;
2、两种见地有高有低、对错,各派都认为自宗为究竟、正确,他派大德为弟子们说不了义语,最后皆归于自宗义趣;

利美就两种,一种前者,一种后者。坚持前者是很难的,毕竟大家都不是圣者嘛,我们谁也不敢说自己“离戏”、“无戏论”了,说“一切法圆融无碍”、”“一即一切”、“离四句绝百非”那样的话,会被认为是傻×或者着魔的,而且大德们都不和、一直在争辩,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辩(有时候读他宗大德攻击自宗的言论亦觉哑口无言),弟子们能合拢么,分派其实挺好的,不然怎么应机说法......后一种利美态度倒是个懒办法,一般大概也只能这样了,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想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可如果类似的观点都不承认,那就显得不太时尚、友好了,甚至很容易出现“宗大师着魔了”、“他教派大德都是凡夫”、“他教派不能成就”之类的念头,很恐怖。

其实这么多宗派、教派,争辩了这么多年,还是有点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意思,大家还不是各修各的,互相做陪练呗,打拳击总需要个对手或陪练吧,辩经的一大好处,不是说服别人,而是成就自己不是么。学中观的人其实倒并不真的在乎唯识学者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最重要的是把唯识宗中的很多难处挑出来猛烈攻击,以此来磨砺自己的智慧以破迷开悟,难道学中观的人把唯识派掀个底朝天能让唯识派教徒都开悟吗,不会,但是能帮助自己通达空性。什么宗见最究竟最圆满,“普灭实执所执境,彼时见观察圆满。”,如果能破除自己内心中的一切实执或者说最后的实执,那么就圆满了,其他一切都只是过程,谁知道你见道的那一刹那是怎样的情形,说不定是上师给了你一巴掌、踹了你一脚,这样的例子好像是有的,这一巴掌一脚才是最究竟的,所以辨析宗见最重要的还是破除一切的实执吧。其他教派的体系和理路,其实一般的格鲁学人不是很有必要过分关注,格鲁教理中对他宗义理的批驳也并非旨在改造他宗教法或者教化他宗徒众,只是在引导自宗学人以自己的理路去体认空性而已,各宗派辩来辩去、看似胶着,其实还是并行不悖的,“人生路不通、各有各成就”,殊途同归就是了,利美也只能到此为止吧,难不成要统一江湖么?
发表于 2012-1-5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美」,重點是在態度,不是在見地上和稀泥。
赞同
发表于 2012-1-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别的教派应持何种态度?来源: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多识仁波切

      对待教派问题有两条原则。
  一、对佛教任何教派都不应该抱有偏见。
  二、信仰贵在专一
  就第一个问题来讲,佛教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禅宗、净土,就藏密而言,无论萨迦、宁玛、格鲁、噶举、希结、觉囊,都是佛教这棵大菩提树上的大小枝干,尽管它们各自花色不同,但它们同出于一条根,结同样的果,这一点是相同的。“花色不同”是说各教派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泛称八万四千法。只要有利于众生,能使众生离苦得乐的法都是好法。我们不能站在世俗的立场上为贪嗔所驱使,抬高一派,贬低一派。如有人站在原始小乘立场上说大乘“属后出,非佛说”;有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密宗出自印度教,非正宗佛教”云云,仿佛唯有自己才是一切佛法遍知者似的。这种人如果是佛教徒那他就犯了一个可怕的诽谤佛法罪,他的三皈戒性也将荡然无存。对任何教派都随喜、恭敬是五佛戒的戒律之一,对此应持正确态度。
  第二个问题是信仰贵在专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皈依哪个教派是信仰环境和自己的机缘所决定的,有的人经过理论研究以后,也有改信别教的可能性。“信贵专一”就是说无论信仰哪一个教派都要信心专一,不应该像“乞丐的面袋”——各种成分混杂在一起。“专”才能“精”,作学问和学佛都是一样的道理。作学问所谓“广”,只是指所掌握的知识面较广,但真正的学者都有自己的绝活专长。如有的人谈起佛法来,三教九流,儒道基督,牵强附会,东拉西扯,似乎他们样样精通,实际上正好暴露了他们的信无专信,学无专长,浅薄无知。当触及关键问题时,他们采取的则是一种闪烁其辞的回避伎俩。有的人自吹自擂,说他萨迦、噶举、宁玛、格鲁的大法样样精通,但内行一目了然,他什么也不懂,他自己表明了他是一个小小的“杂货摊”,而不是学有专长的“专业公司。”
  不仅如此,信仰不专一还会遭到护法的惩罚。因为各教派的护法神都是以保护各教派的法脉和教徒的信仰和戒行为已任的。如果法脉混杂、教徒的信仰和戒行不纯,就会激怒护法,遭到可怕的报应。在藏传佛教史上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和大德高僧的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很多,绝不可等闲视之。


    问:有的上师开示说:如果是学几个派别的法,那么应该分开修持,不能混淆。我在修法上以宁玛派为主,但在经论、开示方面则是各个教派都学,请问仁波切,在学习各派经论上,不能混淆的是那些方面,是知见吗,还是很多方面? 

    永嘉仁波切: 格鲁派和宁玛派等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修任一教派都是对的。如果是修宁玛派(或者格鲁派)的,也可以去了解另一教派是怎么学和修的。自己修的时候,最好修一个。两个一起修的话,会比较辛苦一些。修一个会成就比较快。比如爬楼梯,如果这个楼梯爬  上 一点,又下来去爬另一楼梯,就会比较辛苦比较慢,不如顺着一个楼梯爬上去快。但是如果你了解另一楼梯怎么走也可以,也很好。如果修宁玛派为主,那看格鲁派的书的时候,哪一点和宁玛派见解不同,可以不遵循,以宁玛见解为准。比如我们做一部车子,如果另一部车子的零件和需要造这部车子的零件不同,那就需要放弃另一部车子的那个零件。格鲁派为主的人也是同理。另外宁玛和格鲁在戒律方面也有很多差别,很多人认为没有,实际上是有的。这主要是出家人方面。 



    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的不同点在哪些方面?----多识仁波切

    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的主要不同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各个教派所修法的经典、法的种类、教授传承不同,形成了各自的修学重点和特色。
    二、对正见的认识方面各教派之间存在分歧。自古以来佛教内部各教派之间在皈依三宝、持戒、行善等事法方面没有什么差别,但在涉及空有等哲理正见方面,存在众多分歧。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原因,理谛是高度抽象的认识境界,是超思维和语言的境界,故言“真实理谛非分别思维对象”。从主观上讲,人类的一般分别思维对超理性的真理很难理解,再加上人们的认识能力,粗浅的研究和深细的研究、学识等方面的差别,对同一句经文、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产生了他空、自空、非空非有、非思言境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是各教派相互争论不休的主要焦点。
发表于 2012-1-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1-5 08:14
我就回應笨者的帖好了。不是說因為了了跟notwind回得比較尖銳所以我就不回,只是因為我還沒有學會怎麼使用 ...

初转法轮中有中观应成见当是确信之事。如《广论·观章》中: “ 《入中论释》引经说云:‘言我是魔心,汝昔起是见,此行蕴皆空,此中无有情,如依诸支聚,假名说曰车,如是依诸蕴,说世俗有情。’”这里的《入中论释》是指月称菩萨的 《入中论自释》,月称菩萨所引的经就是初转的《杂阿含经》。而此颂即是声闻尸罗比丘尼所说,故而如何能说小乘解脱道行者不知或不讲最上的中观应成见?!


有时同样一句经文,四宗可以用不同的宗义来解释。而其中何者更究竟则只能是由无垢正理来分别的。真正能彻底对治烦恼是要靠对诸法真实——空性的体证,而对空性的体证要基于对空性概念的正确理解,因为必须要明了何者是所破方能破除之,这离不开宗义的抉择。在与烦恼搏斗的战场上,未先张开慧目辨明敌我,就冲上前去无疑是闭目寻死。故绝非如师兄所言“究竟见不是証得空性的必要條件”,这里引用公认的利美者米旁仁波切的话来反驳您——“要明白在入道伊始,具备如明目般的正见智慧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修成不离正理的闻思慧眼而生起定解,方可进一步修证其义、获得体悟。”故而探讨教理,分别内外道、上下宗义,方能知道就算有无上续的方便,仅依靠外道、下部或不了义的宗义也不足以导向解脱。这绝非无意义的口舌,也不是不利美,而是如月称菩萨说的“論中觀察非好諍,為解脫故顯真理。若有解釋真實義,他宗破壞亦無咎。”


另一方面,下部的宗义虽不了义,但同样也是为一类化机而说。诸佛、圣者菩萨与大阿罗汉是善巧的导师,不是录音磁带,不会不顾听者的接受程度对谁都说一样的法。事实上,对于某些相续未成熟的众生宣说空性,要么会使他们不能理解从而诽谤甚深空性,或要么使他们颠倒理解空性而落入断见。对这样的众生有施设不同层次宗义的必要,且下下的宗义乃是通向上上宗义的阶梯。故圣者绝无嗔恶下宗的道理,也不会对非器者宣说其见地的过失。如是诸佛、圣者菩萨与大阿罗汉时而赞叹一类教法,时而又呵斥同一类教法,有维摩诘菩萨批评诸阿罗汉,也有央掘魔罗尊者批评文殊菩萨,这些等等不妨都净观为诸圣者善巧引导众生的游戏化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1:28 , Processed in 0.04496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