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景宗

懇請關注:澄清山寨版《藥師經軌》并求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jian 于 2010-12-27 09:53 发表
哈哈,译师大人,您错解我的意思了,我所说的“正统”非是您所说的正统。【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字典,历来公认,这是正统吧;玄奘大师等大译师精通梵汉,历来公认,这是正统吧。第一,皈依的“皈”字【说文解字】 ...


“如xinjian師兄指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與簡體無涉。”
“第三,皈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1.是敀字的讹传;2.是后人专为佛经另造的一个新字{譬如武则天造(瞾)字}。”

请看《说文解字》
敀po,迮ze也。从攴pu(“小击也”),白声。《周书》曰:“常敀常任”(博陌切)
{译文}敀po,即迫,强迫、逼迫。后借用为“迫”。形声字,攴po为形符,白为声符。《尚书》的《周书·立政》上说“常敀常任”,敀借为伯,今本作伯,指三公。

您们还认为“皈gui字 是敀po字的讹传”吗?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7 18:20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7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jian 于 2010-12-23 00:34 发表
歸依是正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有歸字和敀字,當然後來的皈字就逐漸代替了正確的歸字了,這也是文字演變的無奈和“杯具”,就漢語言文字來說,類似的情況很多。
另外,景宗師兄 ...


关于“歸依是正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有歸字”

请看《说文解字》止部
歸gui,女嫁也。从止,从婦省,“垖之右半”dui声。(举韦切)
译文:归指女子出嫁。形声字,止为形符,婦省也为形符,表示将为人婦;垖之右半为声符。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有歸字,
您自己果断评判“歸依是正確的”,请进一步解释说明为什么呢?不会仅仅是因为“歸gui,女嫁也。”(由此引申之歸依)吧?
(提醒注意:遵从奘师译例 应用“歸依” 与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有歸字、自己果断评判说“歸依是正確的”这是两回事。)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7 18:19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7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7 16:49 发表


其实,“文字语言是名言有,是约定俗成的东东,只要符合时代的规范就好。”

另外,
事实上,《康熙字典》有皈字。
请查看《康熙字典》白部
(增)皈,《字彚hui补》:与“歸”同。《魏书·释老志》:佛道, ...


也不知
能不能由此说明”依据汉文一般造字认识”
反白“皈”之“皈依”等同于“歸依”呢?

另附《魏书·释老志》
百度参考知识摘记
《魏书·释老志》是北齐魏收(506~572)编写,并于天保五年(554)奏进的,上距道安时代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了。
《释老志》说,那时佛经已经“大集中国”,基本典籍已经都翻译了,据说已经有415部,1919卷,在北方大小乘佛教都有传播。最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鸠摩罗什翻译的各种大乘经典开始流行,其中最流行的是《维摩诘经》和《金刚》、《般若》两部,魏收时代最有名的佛教徒是道弁、稍后是灵弁、昙无最等等。
据《续高僧传》说,那时是佛教的中兴时代,当时的邺都,“都下大寺,略计四千,见住僧尼,仅将八万。讲席相距,二百有余,在众常听,出过一万”。日本京都据说有一千多个寺庙,如果《续高僧传》说的是真的,那么,当时的邺都看来比京都的佛教气氛还要浓厚,而魏收就是在这里生活的人,他之所以写《释老志》,就是因为那时佛教确实是社会和历史上不得不大书一笔的现象。其实,比魏收更早的魏孝文帝时代,阳尼就向皇帝建议,修史书的时候“佛道宜在史录”,魏收看到这种现象,把《汉书》中原有的《河渠志》和《艺文志》取消了,却加上了《释老志》和《官氏奉》,他在上表中特意申明,“时移世易,理不刻船”,就是说,不能刻舟求剑而应当与时俱进,历史著作的内容要随着记载时代特征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隋书·经籍志》删去《魏志》在佛陀诞生日比附《春秋》,删去五戒比附仁义礼智信、三皈依比附君子三畏,删去佛陀去世后“香木焚尸”等等,可以看出它有意与儒家划清界限,走出依附中国资源,渐渐独立的趋势。这种区分自我和他者的做法,常常是宗教成熟的象征性指标。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士大夫对于佛教的知识也在渐渐增长中,渐渐走出依靠中国知识来想象佛教的水平。其中特别是删去“五戒”比附“五常”的一段值得格外重视,因为这个比附,是来自北魏昙静的一部伪经《波利提谓经》。而这时,一方面大概伪经渐渐被揭发出来,另一方面佛教的教理也渐渐为人理解,所以不再用这个说法了。一方面《隋志》比起《魏志》更像是一个全景的、统一文明体立场的叙述,更加全面和完整,但是另一方面,它的历史叙述,私底下是渐渐偏向了南方佛教,从源头向南方佛教追溯,多叙述南朝佛教偏向“般若”系统。历史学界,从陈寅恪到唐长孺,常常有文化史上“南朝化”的看法,这是否就是其中之一面呢?
北魏佛教的发展与凉州佛教的兴盛有密切关系。凉州地处西北,是汉地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十六国时,统治北凉的沮渠蒙逊,其子毛千以及从弟安阳侯等均是虔信的佛教徒。在他们支持之下,厨宾沙门昙无谶曾组织了影响较大的译场,所译《大集经》、《悲华经》、《金光明经》、《菩萨戒本》等多部大乘佛教经典。
北魏僧人,较为重要者,《释老志》记有玄高、昙曜、道辨、灵辨、菩提流支、慧光等人。菩提流支,一名道希,北天竺人。以魏永平初来游东夏,得魏宣武帝接待,居于永宁寺。菩提流支曾与北魏时另外两位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勒那摩提、佛陀扇多一起译出《十地经论》。此外他还译有《楞伽》、《法集》、《解深密》等经论共39部127卷。
  慧光是北魏译经家勒那摩提门下,是著名的地论师(以研究讲习《十地经论》为主的佛教学派)。他曾对中国佛教经典进行系统的整理,按其义理进行判定区分,创立“四宗”之说。这是中国佛教“判教”的开始。慧光的“四宗说”和他的弟子净影慧远所立的“五时说”,后来被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yǐ大师所吸收,成为天台宗判教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7 19:11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7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7 16:49 发表


其实,“文字语言是名言有,是约定俗成的东东,只要符合时代的规范就好。”

另外,
事实上,《康熙字典》有皈字。
请查看《康熙字典》白部
(增)皈,《字彚hui补》:与“歸”同。《魏书·释老志》:佛道, ...


关于《字彚補》 清·吳任臣
关于吴任臣,清学者、藏书家。本名吴志伊,以字行,改字志伊,一字尔器。初名鸿往,号托园。其先为福建莆田籍,随父至仁和(今浙江杭州),遂朴仁和弟子员。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好读奇书,家贫无资购书,时兵乱起,江南富户皆走窜,他一钱换书一帙,日加辑补,于是吴中书籍多归于他。精天官、乐律、奇壬之书,为顾炎武所推重,与吴农祥齐名。武林称“二吴”。取家藏图书,搜唐代后诸霸国事为《十国春秋》114卷。该目称:是编所采古今书籍无虑数百种,如《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愚辄荟萃成书。著有《周礼大义》、《字汇补》、《春秋正朔考辨》、《托园诗文集》,另有《山海经广注》。

建议进一步查对 是不是 《字彚hui补》:皈 与“歸”同。为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护 于 2010-12-27 16:59 发表


不知道梵文的佛号是怎么念的。
不太赞同这样有违语言习惯的翻译。既然是念诵之用,还是应当考虑念诵习惯问题


就我所知,加這麼多號的念誦方式似未見於梵文,漢文傳統上也不這麼念,所以也不能算違背習慣。 但如果只有一個尊號,如“如來”或“佛”,如果不將尊號放在佛名後,就明顯不符合漢文習慣了。 此處有一組尊號,保持其原有位置,就沒有那麼明顯。 這種次序問題在翻譯時應當靈活掌握。 但如果大家自己念誦時覺得不順暢,可以自己調整一下,但不要改動譯文。 大家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我會轉告譯師。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7 18:04 发表


关于“歸依是正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有歸字”

请看《说文解字》止部
歸gui,女嫁也。从止,从婦省,“垖之右半”dui声。(举韦切)
译文:归指女子出嫁。形声字,止为 ...


除了說文,從漢到唐還有不少字書,請慢慢消化下面的內容:

〔古文〕𤾤;《唐韻》舉韋切《集韻》居韋切,𠀤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又《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又《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又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又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又《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又《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又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又《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又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又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又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又歸妹,卦名。 又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又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又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又《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又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又《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又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又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又姓。 又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又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又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 籀省作㱕。漢碑作歸。

例句: 1. 明公歸自王。——西周金文
      2.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歸。——《論語·先進》
      3.  樊将军以贫困来歸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長者之意。——《战國策·燕策》
      4.  今殴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漢· 贾誼《論積貯疏》  
      5.  開荒田野際,守拙歸園田。——晋· 陶渊明《歸園田居》
      6.  主人忘歸客不發。——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歸来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樂府詩集·木蘭詩》
      8. 微斯人,吾誰與歸?——宋· 范仲淹《岳阳樓記》     

以上從先秦到宋的8個例句,哪個是嫁的意思? 您如果認定“歸”是女嫁這個本義,那就該問問爲什麼所有古代譯師都用“歸”。 顯然不是簡單地取這個本義。 另外看不出#48和“歸” /“皈”討論有什麼關係,善意提醒您,我開這個帖子是爲了解決山寨版問題,麻煩不要太跑題,否則會影響山寨問題的解決。

[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0-12-27 23:5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8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景宗 于 2010-12-27 23:31 发表


除了說文,從漢到唐還有不少字書,請慢慢消化下面的內容:

〔古文〕𤾤;《唐韻》舉韋切《集韻》居韋切,𠀤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 ...


好!:handshake

您既然自愿、主动 代替xinjian出头,

那我只好回复如下:

1、请注意:做人要诚实,对错是非得自认!“康熙字典沒有收“皈”,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個字”?“如xinjian師兄指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这是不是您说的?

2、既然您自己现在“左右而言它”回帖、前面“這是很荒唐的作法,基本是偽經天地八陽神咒經的噱頭------“左‘ノ’为真,右‘ㄟ’为正,常行正直,故名为人”,這能是從梵文譯的嗎?”,为何却同时要求别人说“善意提醒您,我開這個帖子是爲了解決山寨版問題,麻煩不要太跑題,否則會影響山寨問題的解決。”

另外,在下也善意地提醒您:您自己不会不认可《康熙字典》所录吗???
因为前面举证说“康熙字典沒有收“皈”,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個字”?

3、关于“您如果認定“歸”是女嫁這個本義,那就該問問爲什麼所有古代譯師都用“歸”。”
是在下源引百度知识,是在下虑及“歸”之歧义问题、是反对应用“歸”依吗?
再次说明:“至于在下“自以为是”依据汉文造字解析“皈”符合“皈依”法义,只是说明“皈依”是可以的!另外,请注意在下一直没有反对“歸”依之奘师译例!”

4、对于以下内容,您应该标明 自己所举基本就是《康熙字典》的“歸”:
《唐韻》舉韋切《集韻》居韋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又《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又《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又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又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又《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又《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又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又《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又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又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又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又歸妹,卦名。 又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又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又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又《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又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又《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又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又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又姓。 又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又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又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 籀省作?。漢碑作歸。

其中,
又《說文》女嫁也
以及東漢許慎“《说文解字》止部  歸gui,女嫁也。从止,从婦省,“垖之右半”dui声。(举韦切)
译文:归指女子出嫁。形声字,止为形符,婦省也为形符,表示将为人婦;垖之右半为声符。”

难道不是嫁的意思?

“從先秦到宋”,难道不包括漢吗??:handshake

5、现在看来,确实正如译师明智所言“但不能因此說“歸依"的詞義正確,而"皈依"的詞義不正確。這兩個詞的意義完全相同,只是字有正、俗之別罷了。故在晚近的書面語中,這兩個詞完全可以通用。本人目前傾向用“歸依",是為了與古譯“接軌”而盡可能多地採用奘師的譯文,僅此而已。”


以此因缘,
祝福包括景师兄、xinjian师兄和在下在内的一切有情早日获得歸(皈)依法的显密教证功德。:loveliness: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8 07:5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8 07:35 发表


好!:handshake

您既然自愿、主动 代替xinjian出头,

那我只好回复如下:

1、请注意:做人要诚实,对错是非得自认!“康熙字典沒有收“皈”,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個字”?“如xinjian師兄 ...


1. 我沒有代替xinjian師兄出頭, 凡您問他的問題,他會回答。 您不要辯糊塗了。 看清我答的是什麼。

2. “请注意:做人要诚实,对错是非得自认!“康熙字典沒有收“皈”,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個字”?“
請注意, 作人不要胡攪蠻纏,更不必上綱上線!!!!  我什麼時候不誠實了, 我又何時說過“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個字”? 在#28, 我說的是:“ 不管您認同不認同,“歸”的簡體就是“归”,此點沒有任何字典或辭書有不同之處,所以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您是說的“皈”是“歸”的簡體。”   再說一遍,我說的是----“皈”不是“歸”的簡體, 而以“皈”爲“歸”的簡體正是您的主張,但沒有任何字典支持“皈”是“歸”的簡體

3. 我何時說過康熙字典沒收“皈”? 請先搞清我的觀點再放炮。 我讚同的是, “皈”是後起的俗字,沒有任何理由認爲此字優於“歸”或簡化字“归”。 即便元譯的真實名經,也是用“歸依”。 至於“皈”是否是爲佛教專造的字,可以考證,但顯然與翻譯無關,否則就不會任何翻譯的經論都不用此字,只有漢地本土作品如一些注疏才用此字。

4.我給您整個康熙字典對“歸” 的解釋,再加例句,就是請您明白,字本義是如何演變的,不能泥於字本義的“嫁”意。

5. 請看清了我的例子,因您從漢文字形到漢文字形地附會“皈”怎樣強於“归”,聲稱什麼“白反”更合乎歸依的教授,這種完全不顧梵、藏文玩拆字的把戲和偽經天地八陽中的手法很相似,所以我才指出這是非常荒謬的,怎麼是顧左右而言他?而且就是拆字,也最好先請教文字學專家,不要自己跟著感覺走,用拆漢字的方法附會當代從藏文譯爲漢文的典籍內容。

6. “为何却同时要求别人说“善意提醒您,我開這個帖子是爲了解決山寨版問題,麻煩不要太跑題,否則會影響山寨問題的解決”, 實在看不出您的#48與我們的討論有什麼關係,您也不說明,不客氣講,有灌水之嫌。

[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0-12-28 10: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8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52#别猪鼻子插葱——装象了,你不说话也没把你当哑巴卖了;P
1.玄奘大师用归依,这个归字不是用本义,是用的引申义---返回之意。
2.公元4世纪——11世纪是中国汉字隶书到楷书的变革时期,这期间有大量的别字出现,也即俗字。
3.从秦统一六国后,文字统一为小篆,因此后来的{说文解字}、{康熙字典}都以此为宗。皈字没有小篆写法。其造字的六书依据也没有,你所引的反白之说牵强附会,也是望文生义的发挥。这当然不是你的发明,你之前的好多人,有些还是法师亦如是说。
4.关于敀字我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用你提醒我,这个字是我先提出的,我不提你也不会知道的,请你不要现学现卖为好。
5.你不要把江译师扯进来,他是实实在在地搞事业、搞学问、有修行的人,人家是以理服人,实事求是。
6.我说归依是正确地,并没简别皈依是不正确地意思。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没下结论皈依的对和错吧。
以后有时间和机会我再解释,你别着急!你是不是不让我好好过个年啊:P
发表于 2010-12-28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景宗 于 2010-12-28 10:14 发表


1. 我沒有代替xinjian師兄出頭, 凡您問他的問題,他會回答。 您不要辯糊塗了。 看清我答的是什麼。


2. “请注意:做人要诚实,对错是非得自认!“康熙字典沒有收“皈”,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 ...


1. 我沒有代替xinjian師兄出頭, 凡您問他的問題,他會回答。 您不要辯糊塗了。 看清我答的是什麼。

他的自以为是的臆测,您信以为真!请看 28楼 “如xinjian師兄指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吗?

2. “请注意:做人要诚实,对错是非得自认!“康熙字典沒有收“皈”,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個字”?“
請注意, 作人不要胡攪蠻纏,更不必上綱上線!!!!  我什麼時候不誠實了, 我又何時說過“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皈”這個字”? 在#28, 我說的是:“ 不管您認同不認同,“歸”的簡體就是“归”,此點沒有任何字典或辭書有不同之處,所以沒有任何證據支持您是說的“皈”是“歸”的簡體。”   再說一遍,我說的是----“皈”不是“歸”的簡體, 而以“皈”爲“歸”的簡體正是您的主張,但沒有任何字典支持“皈”是“歸”的簡體。

在下说“做人要诚实,对错是非得自认!” 就是指您“如xinjian師兄指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关于皈”這個字”的不负责任!是上纲上线吗?

请进一步指出在下在哪里说了““皈”是“歸”的簡體”???“以“皈”爲“歸”的簡體正是您的主張”
在下只是指出
“从“归”与“皈”简体字现实应用理解
以及皈依之法理内涵角度看,
在下觉得应用简体字者以 “皈” 字 更好。”

3. 我何時說過康熙字典沒收“皈”? 請先搞清我的觀點再放炮。 我讚同的是, “皈”是後起的俗字,沒有任何理由認爲此字優於“歸”或簡化字“归”。 即便元譯的真實名經,也是用“歸依”。 至於“皈”是否是爲佛教專造的字,可以考證,但顯然與翻譯無關,否則就不會任何翻譯的經論都不用此字,只有漢地本土作品如一些注疏才用此字。

您是没有说过“康熙字典沒收“皈””,错把“康熙字典沒有收“归”,說明在出現簡化字前並沒有“归”這個字”,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您,在下认错、致歉!:handshake
您说过“ “如xinjian師兄指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歸依” 是古來大藏經中的正字,玄奘三藏、不空三藏和法尊法師尤其遵循,符合梵藏文;而“皈依”是後來出現的怪字。從梵文字義看,是“去能救/庇護的地方”, "歸依"是很吻合的。 但“皈”呢? 完全是不搭界
您认为在下同意您的红字所标观点吗?

4.我給您整個康熙字典對“歸” 的解釋,再加例句,就是請您明白,字本義是如何演變的,不能泥於字本義的“嫁”意。
:handshake

5. 請看清了我的例子,因您從漢文字形到漢文字形地附會“皈”怎樣強於“归”,聲稱什麼“白反”更合乎歸依的教授,這種完全不顧梵、藏文玩拆字的把戲和偽經天地八陽中的手法很相似,所以我才指出這是非常荒謬的,怎麼是顧左右而言他?而且就是拆字,也最好先請教文字學專家,不要自己跟著感覺走,用拆漢字的方法附會當代從藏文譯爲漢文的典籍內容。

请注意:从内涵深广无比的”皈依法”受持要义之“一斑“————————佛教特质教化行持的弃恶持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角度、从”“字面构词”皈gui“”依“来理解“皈”字
不认同怪字但“皈”呢? 完全是不搭界,抉择皈字汉译,
也许是您自己认为的“完全不顧梵、藏文玩拆字的把戲和偽經天地八陽中的手法很相似”?
“自己跟著感覺走,用拆漢字的方法附會當代從藏文譯爲漢文的典籍內容”!?

您也许还会认为”皈依法”受持要义之“一斑“————————佛教特质教化行持的弃恶持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也是附会
“當代從藏文譯爲漢文的典籍內容”?

6. “为何却同时要求别人说“善意提醒您,我開這個帖子是爲了解決山寨版問題,麻煩不要太跑題,否則會影響山寨問題的解決”, 實在看不出您的#48與我們的討論有什麼關係,您也不說明,不客氣講,有灌水之嫌。
当然啦,您可以认为!

48楼主要是旁证
《康熙字典》关于“皈”的来源 以及
“2、景兄您自己和我们众多学修佛法者当然可以、应该遵从奘师译例,
但不可否认 奘师前后均有很多尊贵的译师存在
很奇怪您的理解:仅限定“歸”符合梵藏文本义!而“皈”不合梵藏文本义?
“ “皈”不合梵藏文本义”这是不是您自己的主观臆断呢? ”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8 17:50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8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jian 于 2010-12-28 10:36 发表

回52#”别猪鼻子插葱——装象了,你不说话也没把你当哑巴卖了“
1.玄奘大师用归依,这个归字不是用本义,是用的引申义---返回之意。
2.公元4世纪——11世纪是中国汉字隶书到楷书的变革时期,这期间有大量的别字出现 ...


回复 言”别猪鼻子插葱——装象了,你不说话也没把你当哑巴卖了“者:

1.玄奘大师用归依,这个归字不是用本义,是用的引申义---返回之意。
请教 何为返之意?

2.公元4世纪——11世纪是中国汉字隶书到楷书的变革时期,这期间有大量的别字出现,也即俗字。
3.从秦统一六国后,文字统一为小篆,因此后来的{说文解字}、{康熙字典}都以此为宗。皈字没有小篆写法。其造字的六书依据也没有,你所引的反白之说牵强附会,也是望文生义的发挥。这当然不是你的发明,你之前的好多人,有些还是法师亦如是说。

“皈”是敀字的訛傳。” 也许到现在您自己还不明白自己的“牵强附会,也是望文生义”!

4.关于敀字我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用你提醒我,这个字是我先提出的,我不提你也不会知道的,请你不要现学现卖为好。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有歸字和敀字,“皈”是敀字的訛傳

5.你不要把江译师扯进来,他是实实在在地搞事业、搞学问、有修行的人,人家是以理服人,实事求是。

请进一步举证“你不要把江译师扯进来”!

6.我说归依是正确地,并没简别皈依是不正确地意思。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没下结论皈依的对和错吧。
你是不是不让我好好过个年啊

祝福众生体认生死无常,离苦得乐、吉祥如意!
:loveliness: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8 17:4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8 17:06 发表


1. 我沒有代替xinjian師兄出頭, 凡您問他的問題,他會回答。 您不要辯糊塗了。 看清我答的是什麼。

他的自以为是的臆测,您信以为真!请看 28楼 “如xinjian師兄指出的,“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 ...


1. “他的自以为是的臆测,您信以为真!", 請讀讀#54再發言, Xianjian 師兄明顯是文字方面的內行,而您在這方面恐非所長。 我認爲他的分析非常合理,當然有可能不妥,但我卻沒看到您能駁倒他,您只是大段重複您的臆想。  您最好下些功夫將““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駁倒,而不是重複說這是臆測來蒙混過關。

2. 建議您對您的貼子稍加編輯再貼出,不是寫得多就有理,堆砌得太多,沒人看。 2.3兩則您前言不搭後語。 “ “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 請見#54,我認爲很有道理,沒什麼不誠實的。 如果您對“誠實”這個詞的理解有困難,建議作些功課。您能認識到您自己甚至連我的基本觀點都沒搞對就橫加指責並道歉,這很好,我接受。 希望以後看過別人的發言再反駁,亂放炮很莫名其妙。 此外,我建議您適當學些漢字歷史或古文字學。 我過去學過一個學期,雖是皮毛,起碼能看出Xianjian 師兄的答复是內行話,比您copy、paste百度要有效得多;上課的另一收穫就是知道不能亂拆字。

3. 玄奘三藏是新譯執牛耳者,但我並沒說他是唯一用“歸依”的譯師。“但不可否认 奘师前后均有很多尊贵的译师存在”, 事實上,古代譯師全部使用“歸依”,而非“皈依”。 這是我第四次表達這個意思。前面已經兩次建議您到CBETA查查這兩個詞的使用情況, 您雖然用“:victory:” 讚成,但顯然沒查。 所以第三次建議您查, 大約2、3個小時可以將事情搞定,省得浪費大家更多的時間。 真的,我覺得您是在胡攪蠻纏。

4. 別拆字,別發揮,您不了解的事情建議虛心學學,不要靠填一堆字來表示有理。 邏輯混亂的一屏,沒什麼意義。

5. 江譯師認爲,皈依也可以,這是他的觀點,請注意我並不認爲非要讚同。 您最好講您的道理,不必得了雞毛當令箭。

[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0-12-28 17:55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冬儿,你怎么是死缠烂打的主啊,一根筋!你说我怎么自以为是了,我以前的贴你审视明白了吗?况且我以后的贴还有说明了,你等不急了吗?1.请你给我找出来皈字不是后起字的证据来,确切地说比归字历史出现早的证据来。2请你给我找出皈的繁体字来{你不是说皈是简体字吗}3.请你给我在康熙字典里找出皈字来{你不是说在康熙字典里找皈字的起源吗?找到了吗?}4.请你给我说说皈字的六书造字法是如何造的5.请你把皈字的小篆写出来。你如果把以上的问题解决了,那你对皈和敀这两个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当然,我还是对你有希望的。期待!:handshake
发表于 2010-12-28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景宗 于 2010-12-28 17:50 发表
1. “他的自以为是的臆测,您信以为真!", 請讀讀#54再發言, Xianjian 師兄明顯是文字方面的內行,而您在這方面恐非所長。 我認爲他的分析非常合理,當然可能是錯的,但我卻沒看到您能駁倒他,而只是大段重複您 ...


1. “他的自以为是的臆测,您信以为真!", 請讀讀#54再發言, Xianjian 師兄明顯是文字方面的內行,而您在這方面恐非所長。 我認爲他的分析非常合理,當然有可能不妥,但我卻沒看到您能駁倒他,您只是大段重複您的臆想。  您最好下些功夫將““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駁倒,而不是重複說這是臆測來蒙混過關。

看来您自己一直还是没有老实查对《康熙字典》!需要的话,我一会儿再次增补 ”敀“!
现实地讲,我对他的了解应该胜于您!:handshake

2. 建議您對您的貼子稍加編輯再貼出,不是寫得多就有理,堆砌得太多,沒人看。 2.3兩則您前言不搭後語。 “ “皈”字是後起字,是敀字的訛傳”, 請見#54,我認爲很有道理,沒什麼不誠實的。 如果您對“誠實”這個詞的理解有困難,建議作些功課。您能認識到您自己甚至連我的基本觀點都沒搞對就橫加指責並道歉,這很好,我接受。 希望以後看過別人的發言再反駁,亂放炮很莫名其妙。 此外,我建議您適當學些漢字歷史或古文字學。 我過去學過一個學期,雖是皮毛,起碼能看出Xianjian 師兄的答复是內行話,比您copy、paste百度要有效得多;上課的另一收穫就是知道不能亂拆字。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同 1、看来您自己一直还是没有老实查对《康熙字典》!需要的话,我一会儿再次增补 ”敀“!

3. 玄奘三藏是新譯執牛耳者,但我並沒說他是唯一用“歸依”的譯師。“但不可否认 奘师前后均有很多尊贵的译师存在”, 事實上,古代譯師全部使用“歸依”,而非“皈依”。 這是我第四次表達這個意思。前面已經兩次建議您到CBETA查查這兩個詞的使用情況, 您雖然用“” 讚成,但顯然沒查。 所以第三次建議您查, 大約2、3個小時可以將事情搞定,省得浪費大家更多的時間。 真的,我覺得您是在胡攪蠻纏。

那您自己怎么看待
事实上,《康熙字典》有皈字。
请查看《康熙字典》白部
(增)皈,《字彚hui补》:与“歸”同。《魏书·释老志》:佛道,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谓之三歸。梵?书作皈依。李颀《禅房闻梵》诗:顿令心地欲皈依。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有公皈。


4. 別拆字,別發揮,您不了解的事情建議虛心學學,不要靠填一堆字來表示有理。 邏輯混亂的一屏,沒什麼意義。
对您如此之言无话可说了!
怪不得冠以别人”翻譯不能從漢文到漢文無限發揮,要扣住相關梵文字義去定譯例,否則不如音譯之後隨意使其“内涵深广无比”。 梵文根本沒有說什麼“”反、白”的意思,純屬穿鑿附會,不值一駁。“
5. 江譯師認爲,皈依也可以,這是他的觀點,請注意我並不認爲非要讚同。 您最好講您的道理,不必得了雞毛當令箭。

在下过去认为
”从“归”与“皈”简体字现实应用理解
以及皈依之法理内涵角度看,
在下觉得应用简体字者以 “皈” 字 更好。“

加上印证、查对到《康熙字典》白部
(增)皈,《字彚hui补》:与“歸”同。《魏书·释老志》:佛道,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谓之三歸。梵?书作皈依。李颀《禅房闻梵》诗:顿令心地欲皈依。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有公皈。

也许,您还认为”皈“(依)是”怪字、 但“皈”呢? 完全是不搭界“?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8 18:12 编辑 ]
发表于 2010-12-28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njian 于 2010-12-28 17:55 发表
雪冬儿,你怎么是死缠烂打的主啊,一根筋!你说我怎么自以为是了,我以前的贴你审视明白了吗?况且我以后的贴还有说明了,你等不急了吗?1.请你给我找出来皈字不是后起字的证据来,确切地说比归字历史出现早的证据来 ...


同时回复景宗师兄

1、
《康熙字典》攴部

po《广韻》博陌切。与迫同。《说文》作“白攴”,迮ze也。《周书》曰:常敀常任。  按《书·立政》今本作伯。
又《玉篇》:强也。《篇海》:附也。
pai 又《广韻》普伯切。音拍。大打也。

2、
《康熙字典》白部
(增)皈,《字彚hui补》:与“歸”同。《魏书·释老志》:佛道,其始修心,则依佛法僧,谓之三歸。梵?书作皈依。李颀《禅房闻梵》诗:顿令心地欲皈依。
又人名,《宋史·宗室表》有公皈。

请 对比1、2、,“皈”字 是敀字的訛傳吗???

[ 本帖最后由 雪冬儿 于 2010-12-28 18:4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3:29 , Processed in 0.03835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