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鸿泥

文殊菩萨信仰、经典、法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jixiang 于 2010-7-5 04:04 发表
诸宗皆有共法,你将“净土宗祖师说的”念佛纲领,对上三主要道,当然亦无不可。但这不是,念佛人要谈道次第,的理由。
你认为,念佛人须要所谓的引导,道次第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可能也就适合老泥类,不成要改宗净土来修了吗?! ...


拉拉杂杂,太多了,不一一回复,只回你这句。

往生净土,需要道次第的引导,这不是俺的创说,是格鲁祖师说的——五类往生。五类,一一对应修习、且获得不同层次心量的修学者(皈依、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密乘),其中,除了第五个,其他是显密共同的,是显教的范畴。

五类往生不是针对格鲁学人的特说,是普遍的说法——如果你认为净土宗的修学者不需要道次第的引导,那就等同说,格鲁祖师说的五类往生不是普遍的说法,除了这五类,还有第六、第七类......

往生净土也不是净土宗的专利,各宗各派的学人都可以发愿往生净土。求往生,最重要的不止是要念佛号,而是要透过修习、生起“五类往生”中相应的证德——只要你符合上面五类的标准,那你就往生有份。所以,也不存在你说的“改宗”的问题。
发表于 2010-7-5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的帖子

不好意思,就你回这句,都不应道理。

啥为显密,你都未曾了了。

金刚乘真言宗,教分显密,你看净土,华严,唯识等,这么分吗?你以为净土,华严,唯识等,是为显教?

当然,不少师父们也这么说,也怪不得老泥了。

金刚乘老泥学得如何,不知道,但于净土宗,只能说你还学了一点皮毛。

别再将,金刚乘净土法门,与净土宗念佛法门,掺杂来论了。简单而言,这就是两种法门。

细的不说了,你说需要道次第的引导,那你就引导,但我还是劝你,专修自宗,不要夹杂。

脚踩两条船,其结果,往往是两头无着。

此等话题,恕不再复了。


题外话,金刚乘、真言宗之外,其他宗派亦有“密”。且非是金刚乘,或真言宗传承。显、密哪有如此绝对。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jixiang 于 2010-7-5 11:03 发表

啥为显密,你都未曾了了。

题外话,金刚乘、真言宗之外,其他宗派亦有“密”。且非是金刚乘,或真言宗传承。显、密哪有如此绝对。 ...


楼上的DA师,少装点腔势,来点实在的,就上面的问题,解释一下——啥是显、啥是密;金刚乘、真言宗之外,其他宗派的“密”是什么样的——如何?就当是让俺开开眼界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至尊文殊菩薩的歷史

在阿底峽尊者所說的菩提道次第上師傳承中,有廣行和深觀兩派承傳。而廣行派傳承中,又分說出廣行承傳,與偉大行兩派傳承。此中的偉大行派傳承諸師的歷史,將在後面下文中述說。此間述說深觀”派傳承諸師的歷史如下:

由正等正覺釋迦佛世尊傳至尊妙吉祥(梵語文殊”的美稱),次傳聖龍樹等次第傳出的師承,說名為深觀派傳承。這在讚頌中說:無比導師釋迦等。”所讚的導師釋迦牟尼的歷史,已在上文說畢。

讚頌次句說:佛智普集妙吉祥。

這樣讚說至尊妙吉祥(藏語蔣悲揚,梵語文殊,義為妙吉祥或妙音)的身語意功德,是不可思議讚說不完的。只以身功德一種來說,十方一切諸佛以無礙語音,不斷地經無邊劫來讚說也讚說不完;遍虛空界一切有情任作若干讚說,更不能讚說其少分功德。又如宗喀巴大師所作頌中說:

“無邊福資因所生,殊勝尊身妙莊嚴,
盡虛空界無邊剎,諸眾生中如幻現。
此剎生已他剎中,復現證悟菩提身,
如是妙身虛空剎,眾生成佛亦難讚。”

雖是這般難說難讚,但是為了便利於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們,在向至尊妙吉祥作祈禱時,思念其功德而生敬信起見,在這裡略說少分如下:

至尊妙吉祥於往昔生中發心的情況,是於過去無數百千恒河沙劫前,善生世界中雷音王佛出現之時,至尊妙吉祥生為彼世界中的轉輪王名虛空,同其王妃、太子、親眷等以無他業染、本來清淨的心,承事供養雷音王佛,及其聲聞眾、菩薩眷屬等,直至八萬四千年之久。正在想以此善根迴向成為帝釋、或梵天、或聲緣等何種為佳時,聽得空中有很多天神齊聲唱言:大王,請勿發如是心!請發無上圓滿菩提心吧!”經這般勸請發心後,於是虛空王率同圍繞他的一百萬零八十俱胝那由他數的生靈來到雷音王佛前,啟問如來往昔成佛因緣道:世尊先發如何心,圓滿菩提始生起,從何得證彼智慧,此義啟請明示我,我亦願如佛世尊,發起如佛殊勝心。”雷音王佛答道:一切諸法如其因,要在發願之根本,由彼所發何種願,如其所願得成果。大王我亦於往昔,曾發圓滿菩提心,為利一切有情故,我發正願願成佛。如我所發如是願,我已證得如是果,圓滿菩提我證得,以此圓滿我心願。大王汝應心堅決,此心不變發菩提,若能行彼菩提行,汝亦當成正等覺。”經這樣的勸請發心時,於是轉輪王虛空祈請十方一切諸佛作證,於雷音王佛前,以極猛利的心力,作這樣的發心和宏願道:

“輪迴無盡中,何時有終始,彼時為利眾,當行無量行。
今於世尊前,我發菩提心,眾生是親客,當解其貧乏。
從今至以後,我若生貪心,則欺十方中,所住諸如來。
從今至以後,直至證菩提,瞋心及害意,嫉慳決不作。
梵行我當行,惡念盡捨棄,嚴持戒律儀,隨學佛世尊。
菩提我勤行,一心願成佛,至終一有情,未度我當度。
無量不思議,佛剎當淨習,十方諸剎中,皆得聞我名。
自我作記別,成佛定無疑,我之增上心,所攝諸士夫。
身語諸業因,我皆為淨治,並為淨意業,不作不善行。”


薄伽梵作證!我所發願

“我從千萬億俱胝那由他無數大劫以來,所有一切諸佛世尊以清淨無礙眼觀察,何時不見我於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中,正入菩提,莊嚴菩提心,以及正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波羅蜜,及由我勸導,由我宣化時,彼時我絕不現證無上正等正覺圓滿菩提。我願以清淨無礙佛眼觀察十方中,何時不見有一有情不是如你如來這樣時(言眾生都已成佛),我始現證無上正等正覺圓滿菩提。”

他作了這樣發心和宏願。於是至尊文殊復令無數生靈在雷音王佛前,發心願修行布施等六度以成熟身心,直至成佛後,轉正法輪。除一佛住世外,其餘諸佛皆入涅槃。所謂一佛,是說從此世界下方四萬四千由旬經過所有恒河沙數世界,有一世界名地界”,其中有如來現仍住世,名地尊”。

又至尊文殊菩薩廣說正法,成為法幢時,令我們的釋迦佛世尊等賢劫千佛,皆發菩提心。他曾作諸佛的善知識,這在《入中論本釋》中有這樣的解釋說:做師長的特別事業者:是說至尊文殊成菩薩時,令如來釋迦牟尼,及其他一切諸佛如來,都於最初開始發菩提心。”又至尊文殊以最大善巧方便,令他者發菩提心、成佛、轉法輪的佛,是難以數計,只說其名,經劫也說不完的。被至尊文殊引入菩提而成佛的諸佛,為表示對文殊菩薩報恩,所供獻的傘蓋等,可以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又有一次,文殊菩薩變化的家主,在釋迦佛世尊前,以食盛滿缽中供佛時,至尊文殊啟白道:世尊受用這樣食品供養,是曾經做過而未得酬的了。”以此佛前其他侍眾正想文殊在何處對佛世尊做過饒益時,佛缽忽然向下方飛去,越過七十二所有恒河沙數世界,佛命舍利弗、目犍連等弟子去尋缽,尋遍十二萬世界中,不得佛缽。佛命文殊尋缽,文殊於座中,伸出其手,捧缽而供。說到至尊文殊對釋迦世尊曾做饒益的事實:是往昔無能勝幢如來出現於世時,至尊文殊是比丘名智王。他正捧持著盛滿飲食品的缽,我們的釋迦世尊那時是童子名無垢臂,來乞缽中食,比丘智王賜食後,領他到無能勝幢如來前,令其皈依,發菩提心。以此對佛世尊曾做饒益。

又未生怨王殺其父影勝王(或稱瓶沙王)、嗾象害佛、斷男女僧眾的生活、威逼女阿羅漢劫毗羅賢女作他的妃子等極惡大罪。他生起追悔後,求釋迦佛世尊,解除他的罪惡和悲傷。佛世尊對他說:除文殊菩薩外,他者誰也不能消除你的悲傷和疑慮。”因此,未生怨王想迎請文殊菩薩及迦葉尊者到王舍城中。他問舍利弗道:聖文殊有多少侍從?”答說:有五百人。”於是他請聖文殊明日赴午宴,文殊允如所請。聖文殊於當天黃昏時分,前往東方宣德如來前,接引來八萬二千菩薩大眾來到贍洲中,黃昏、中夜、黎明三段時間中,文殊都為菩薩侍眾說法。到中午文殊領菩薩侍眾八萬二千人,迦葉尊者領侍眾五百人來到王舍城的時候,由於大大超過了未生怨王所預備的千份宴饌,以此未生怨王大生畏縮。藥叉鳩毗羅立即現身指示他說:大王,勿焦!聖文殊有善巧方便,以此一份食也可滿足一切來者受用。”這樣說後他才心安下去。到午宴時,不見前來的侍眾持有食缽,問宴饌盛在哪裡?文殊說:我的這些侍眾,到進餐時,食缽自然會從各自的剎土飛來。”剛一說完,所有侍眾的手中,都已有了食缽;進食畢,食缽復向空中飛去。未生怨王所預辦的飲食,一點也不嫌少。因此,大眾都嘆為稀有!於是聖文殊對未生怨王開示說:你觀察一下罪惡和悲傷的自性,是如何而有的吧!”說了這樣種種勝義法門,由此未生怨王消除了他的悲傷和疑慮。他為酬功德供獻文殊一件寶衣時,不見文殊,大生焦憂!頓聞空中有聲傳言:有誰在就供誰吧!”他於是以衣供迦葉等人,而迦葉復不見;最後,連他自己也不見了。以此他斷離了我想的分別,而住入空性三摩地中,從空性定中起後,方真實看見聖文殊等眾。

又有五位往昔曾做無間罪業,還有一些餘業存在的當中,緣念觀行的菩薩。至尊文殊菩薩為使他們斷離所緣起見,聖文殊用他右手所持的劍,指示他們說:薄伽梵就在那裡,跑去吧!薄伽梵對我緣是已殺滅了的。”以此緣念觀行的五菩薩也殺滅我緣,而證悟無我,通達一切法如幻。他們稱讚聖文殊是最善巧方便大菩薩等語已,而騰身虛空說道:諸法如幻,全由分別而生起,決無實有,一切法皆是空。”

又聖文殊從空性義出發而說:心亦不在內,亦不在外,亦不在中。以此彼無任何解脫,亦無所得,亦無現證。”有很多比丘聽得這樣法語,也就獲得解脫;也有一部分比丘對於這種教義,不起敬信,而認為如果無任何解脫”的話,那麼我們修行正法,有何意義呢?都說:走吧!”不悅而去了。這樣一來,聖文殊為了調伏他們,於是變化出一位比丘而出發,在路途中和那些比丘相遇。比丘們問他道:比丘你往何處去?”變化的比丘答說:我對文殊所說的法,不起信解而走開了。”諸比丘說:我們也是對文殊所說法,不起信解而走的。”變化比丘說:你們對文殊所說何種法語,不起信呢?”答道:對所說『亦無解脫,亦無所得』不起信解。”變化比丘說:那麼,你們的通達與解脫,是方的、圓的、長方的……形式呢?還是白色等色彩呢?還是在內或在外等處呢?你們觀察吧!”諸比丘尋覓立名義不可得。因此,變化比丘說:這樣思惟後,看來文殊所說『亦無解脫,亦無所得,亦無現證』是對的了!”以此諸比丘心得解脫,而復返回聖文殊前,作圓滿的承事供養。如此等類,文殊菩薩由善巧方便之門,做出了利益無量眾生的事業。

又有一次聖文殊在勝光王(即波斯匿王)王妃山林叢中修夏,可是他來到了祇園中。以此比丘迦葉心中不悅,為了驅逐文殊,他擊起犍槌的時候,看見十方一切剎中,都遍滿了文殊。佛世尊對迦葉說道:在這無數的文殊中,你想逐哪一文殊呢?”因此,迦葉心生慚愧,想丟下犍槌,但是放不下來,槌聲仍不斷地發出。他只好在文殊前求寬恕,才放下了犍槌。

又有一次聖富樓那(義為滿慈子)見裸形外道說實話仙人等,他認為堪為見諦器,而向他們說法,可是人家不願聽,無法調伏,只好放下時,傳說後來由聖文殊變化分出五百文殊,才將這些外道調伏下去。

那麼,現在聖文殊仍是菩薩,或早已成佛呢?這位聖尊他於往昔龍種尊勝如來時成佛的。有一些經中說他是在龍種明燈佛時成佛的。又聖文殊向須菩提說:我雖然是正等正覺圓滿佛陀,但非作流已斷。”等原因。在《妙吉祥剎土莊嚴經》中說:此是如來已圓滿十力;此是菩薩已圓滿十地;此是佛位已證圓滿。”等語,是說有很多的示現。就這樣他雖是早已成佛,在無塵淨積”剎土中示現成佛事業,號普照如來”。這一剎土,出現於南方,這剎土能容納入整個贍部洲於其中,面積相等於多數的恒河沙數剎土那樣寬廣,高齊有頂天界,地基為諸寶所成。這一剎土中,全無無暇,及苦、不善、過失等名聲,出生的各種聲音,都是法音。所有其他佛剎器世間所有功德,這剎土無不全備。這剎土的當中,有一菩提樹面積寬廣等於十倍三千大千世界,樹根處有八大獅子所托寶座,上有普照如來身如紫磨金色,結跏趺坐,右手作施救印,左手作等持印,身量八萬四千由旬。在這剎土中的所有化眾,想見佛時,坐在座上的佛,也就能立即現在自己的面前。他們不必求法,所有法義,都能領會,而已成為善巧。這一剎土中,無聲聞、緣覺、婦女等眾;非從胎生;無瞋恨、兇頑、罪惡覆藏等,全是梵行表態,虛空中跏趺而坐。都是化生,身量四萬二千由旬;全是菩提薩埵,具足五種神通。想受用飲食時,右手中自然而來食缽,滿盛有妙味飲食;並且不是由自取而供於他,而是由想念以神通變化出來,供於十方諸佛及其侍眷等,同時使貧乏受苦眾生,及餓鬼諸眾,皆得飽滿,皆來到自剎中,而做受用。其他衣服等受用,也都如前做法一樣。

以此,念誦聖文殊的名稱的功德,比較念誦其他一切諸佛名稱的功德為大,念誦普照如來名稱的功德,更是大得多了。《剎土莊嚴經》中說:諸善男子,誰能多念文殊童子名稱,所生功德,比較念誦千百萬俱胝那由他數一切諸佛名稱的福德大得多。那麼,念誦薄伽梵普照如來名稱的福德之大,更不必說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文殊童子一一劫中,所作饒益一切眾生的事業,千百萬俱胝那由他數一切諸佛都沒有做到。”那麼極樂世界與普照佛剎,二者中以何為超勝呢?極樂世界的功德,好比是以髮端從大海中取出的一滴水,而普照佛剎的功德,則如盡大海所有的水量。這樣說來能如普照佛剎的其他佛剎,有沒有呢?具足宏願,顯現聖超的普照如來佛剎與常具普光功德海王佛的佛剎,二者的功德是沒有差別的。此外如普照佛剎那樣佛土,還有光髻菩薩,及慧師菩薩、諸根寂靜菩薩、智願菩薩等菩薩成佛的佛剎。因此,八萬四千菩薩也都發願成就如聖文殊那樣的佛剎。此諸菩薩中,已有十六位菩薩成就如聖文殊那樣的佛剎,其餘諸菩薩雖未成就如聖文殊那樣的佛剎,但都成就了如極樂世界那樣的佛剎。那麼,極樂世界的應化有情,和普照佛剎的應化諸眾,有怎樣的差別呢?是有差別的。極樂世界中有聲聞眾,而普照佛剎中盡是修積清淨圓滿度化事業的大菩薩眾以圍繞,而無聲聞眾。極樂世界中應化有情的數量,如果以普照佛剎中的應化諸眾數量比較來說,極樂世界中的數量只等於一倉芝麻中的一粒芝麻,而普照佛剎中,化眾的數量,則是全倉芝麻總共有的數量了。發願往生普照佛剎中,也就算是發願往生一切報身及化身剎土中,而且以文殊菩薩及普照佛作為本尊,以此也就算是以一切顯密聖眾作為本尊了。往生這一佛剎的主因,則是心中常思這一剎土的功德,及發菩提心,學修所有六度中明示的一切分別,念誦文殊菩薩及普照佛的名稱和明咒、建造文殊菩薩及普照佛像,誦問文殊菩薩及普照佛的經教等。

以此意樂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們,應當思念至尊文殊的身語意諸功德,生起極大敬信來虔誠祈禱為最要!總說起來,對於菩提道次第當意樂求知,及對於生起特殊的定解來說,是必須增長辨諸法性智的;特別是對於獲得甚深中觀見來說,更必須有極明顯銳利的妙觀察智。要生起這一智慧,那就必須在上師與本尊文殊菩薩無二無別之前,長久時間中,做猛利祈禱,令心中得到加持。這是至尊怙主文殊對宗喀巴大師親授的教授。以此我們應當至誠向至尊文殊祈禱求加持,勤奮修行菩提道次第。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者文殊利发菩提心愿文

〖按:即是楼上,虚空王发菩提心愿文的异译。下文中“哑马国王”,“哑马”应该就是“虚空”的音译(?)是不是,得请教故乡等懂藏文的同修〗


圣者文殊利发菩提心愿文

        巴看落目瓦传
      元甘泉马蹄山中川守分真师侄智慧译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救护一切面前住  究竟发于菩提心
  一切有情作利益  轮回有情至彼岸
  痴心嗔心本自性  悭贪贡高本自性
  始从今日至菩提  未证中间不复造
  恶业贪嗔皆舍离  制学依行恒欢喜
  随喜正觉解所行  自己恒时所修善
  不取菩提之正路  若一有情未出离
  住于暗劫恒化利  无量不思议劫中
  愿常恒游佛净土  某甲执名所作罪
  十方界中普皆闻  自己身语之恶业
  于一切处恒清净  意中恶业亦清净
       无边恶业不复造
(圣者文殊师利往昔为哑马国王时于雷音王佛处发此菩提心愿文)。
发表于 2010-7-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成辩论大会了,下次建立一个辩经场吧
发表于 2010-7-6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善缘,期待中
发表于 2010-7-6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记】——克主杰,第一次谒见大师

唯一内心之爱子

  克主杰(mkhas - grub - rje)本名叫格雷跋桑(dge - legs dpal - bzang,1385 - 1438),是历代转世班禅喇嘛的第一世。他最初在萨迦派出家,先后亲近过结尊仁达瓦和大阿阇黎达玛仁勤,也曾立十部难论的宗。

  丁亥年(1407年,大师51岁)春季,大师住色惹却顶(se - ra chos - sdings,即现在“色拉寺”地)时,克主杰带着仁达瓦的介绍信,特地前来拜谒大师。

  在晋谒的前一天晚上,克主杰梦见自己迷失在四周都很黑暗的地方,心里又害怕又焦急,不知何去何从。这时,东方突然现出亮光;亮光中,有一轮由一百一十把利剑围成的剑轮。剑轮中的剑柄,全部向内,剑锋朝处。每一口剑锋,又有一百个太阳作为庄严。剑轮中间,有五彩霞光明网。光明网中间,有红黄色的文殊菩萨,结跏趺坐,相好殊妙,清净威严,有如十六岁的童子。菩萨身上严饰无量珍宝,右手握剑,左手拿一枝乌巴拉花,花上有梵箧和智慧镜。菩萨看到克主杰,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慢慢飘过来,摄入他的身中。此时剑锋的太阳,骤然放出万丈光芒,黑暗全部消尽,光明遍照十方,充满整个宇宙。(这个梦兆,表示克主杰在未谒见大师之前,还没有找到能作为根本依止的上师,内心很彷徨。将谒见的大师,呈文殊菩萨像;由于大师──文殊菩萨的加持力,智慧乃顿然开朗,并通达大师之无垢正见,进而渡尽无数众生。)

  第二天谒见时,克主杰一见大师,马上生起无比信敬与欢喜心。于是提出许多论中最难的问题,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未解决之困难等,殷重至诚的请问大师。大师亦深生欢喜,一一详尽的为他解答,并问他说:“你是怎样得到如此见解,和发现问题症结的? ”克主杰回答说:“我是遍学无量圣教,广求多闻,殷勤启请上师、本尊才得知的。”大师频频点头,称赞说:“是的是的,我也是这样得到的。我刚刚又从本尊那里,获得最殊胜的教授,现在就传给你吧!”

  克主杰听完大师教诲之后,又将昨夜的梦兆禀白大师。大师说:“你能见上师,和本尊毫无差别,这是非常可贵的。由此梦兆,足以证明你是修学密乘的上上根机,你应该高兴啊!”大师接着又说:“你见我是文殊菩萨,并没看错,事实就是这样。然而这唯有宿缘深厚,又具足清净与深信之心的人,才能办得到;如果是一般人,他是看不出来的。你的梦兆,表示你以后将大力弘扬正法,以无垢智慧,消除众生的愚昧,使无量无数的众生,安然渡过生死苦海。”

  当天,大师为克主杰传授大威德金刚灌顶。自此以后,克主杰就专以此为不共本尊了。

  这是大师唯一内心之爱子(如同大师之心的弟子)克主杰,第一次谒见大师的真实故事。

[ 本帖最后由 吉利 于 2010-7-6 23:32 编辑 ]
发表于 2010-7-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记】——文殊菩萨现身灌顶

壬申年秋天(一三九二,大师三十六岁。这里传记写的是一三九二年,但是如果按照季节推算,应该是一三九三年,而且下二年的记事特别少,所以恐怕有错误。)大师和喇嘛邬玛巴同往拉萨大招寺,朝礼释迦佛像,并陈设供养,发广大愿,祈求正法永久住世,众生悉安住于清净佛刹。

  大师和喇嘛邬玛巴发清净愿后,又同往噶瓦栋寺(dga'-ba-gdong),闭关静修。此时,两人虽分别设立密坛修持,但饮食、起居等事,则同聚在一起。因此大师常请喇嘛邬玛巴传语,向本尊请问许多甚深的疑难法义,并听闻本尊所说的无量妙法。

  这样经过了好几次,大师自忖道:我每次都须麻烦喇嘛邬玛巴,这样不管是对他或是对我来讲,实在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今后我应该自己勤求本尊现身,直接请问法义才好。
  大师想毕,立刻殷勤祈请,精进修持。这样经过没多少天,忽然见到坛城中,有一座曼陀罗,宝蓝的色彩,鲜美极了。曼陀罗的质地,光明净洁,有如透明的琉璃。曼陀罗上方,有红、白、黄、蓝、绿五色霞光中间,有红黄文殊菩萨,结跏趺坐,相好庄严,非人类所能想象。

  大师看到如此希有的景像,不禁心喜,赶快跑来告诉喇嘛邬玛巴。邬玛巴笑着说:你大概是看到本尊了吧!

  自此以后,大师每次想见本尊时,只要恳切祈祷,须臾间,菩萨立刻现身(此种境界,乃大师所自述也)。

  有一次,文殊菩萨请喇嘛邬玛巴传述,亲自替大师传大威德金刚等多种灌顶。灌顶时,大师亲眼见到菩萨刹那间,示现所要灌顶的本尊形像,然后才替他灌顶。
  闭关期间,大师又从喇嘛邬玛巴那边,听闻菩萨过去所亲自教导邬玛巴的无量教法。

[ 本帖最后由 吉利 于 2010-7-6 23:35 编辑 ]
发表于 2010-7-6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记】——克主杰,现生最后一次谒见大师

《克珠杰传》中记载说:克珠杰大师主要修行上师即佛瑜伽,以此在宗喀巴大师示寂后,常时获得上师宗喀巴见面(或亲见或梦中见)。有一次他忆念上师宗喀所著教法功德,能使吾人即生获得金刚大持果位,然而有情大多福薄,贪着此生欲德,不明取舍,观察到这些误入迷途的有情,克珠杰心中悲痛,泪如雨下,于是陈设上供,启白于至尊宗喀上师,得见宗喀大师乘身饰金钤诸宝的六牙白象,如生前面貌,来到面前安慰说:[我儿!(弟子从师口生故称儿)莫悲伤!忆念上师能净往昔所造恶业,复积广大福德资粮,我们师徒的事业,甚为妙善!须知至尊弥拉日巴:也因忆念上师,而作出忆师歌词,应广弘我之教法。
      
      过了不久,克珠杰想念现在我归去为佳,因而陈供金曼遮,向师启祷,当即见宗喀上师坐白云中,仍如生前二刚来安慰道:[我儿!今当预备速来,我将遣人来迎。]克珠杰复问道:[至尊上师现住何处?我也将到彼处。]宗喀上师说:[总之,我的化身,在兜率,空行刹土,南瞻部洲等处者甚多,现在中国五台山有一千八百金刚比丘,上午宣说[中观]及菩提道次第,下午讲说密集、胜乐、大威德二种生圆二次第,你当发愿来此,不久将相会晤。]克珠杰复启问道:[如果其他有情启祷,也能往生彼土,得闻甘露法语否?三不喀上师答道:[如果能观我与至尊妙吉祥无有差别而启祷,是能获得摄受,并得生彼刹,但是没有能够这样作的有情。]
   
      因此,克珠杰又问道:[至尊上师宗喀巴与至尊文殊摄受之因,当须何种?]得师答道:[不共之因:为心中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三种,并当一心信仰上师即至尊文殊。]又问:[此外应当怎样作?]答道:[可以建造我及文殊的身像、经卷、塔等;并在上师即文殊不可分离的尊前,虔诚启祷、赞叹、发愿;又必须深信业果,努力四力忏悔。这样决定得到摄受。]
   
      那时,克珠杰发愿启祷道:[上师慧贤名称前,我今虔诚而启祷,师等所住刹土中,我愿速往求加持。]继后,当金却嘉(具誓护法王)及其侍眷复来说道:[我等坚守阎曼德迦之誓言,为宗喀大师之不共护法,奉宗喀大师命,前来迎你。]于是克珠杰在戊午年二月二十一日,坐在噶敦祖寺宝座之上,示现色身厶口空的圆满寂相。茶毗后,发现很多舍利,特铸银塔奉安舍利,供于噶敦祖寺尊胜洲中,以作众生供养之福田

[ 本帖最后由 吉利 于 2010-7-6 23:49 编辑 ]
发表于 2010-7-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上师文殊菩萨!

师是三宝。
师是本尊。
师是明王护法尊。
                                克珠杰大师的故事一直感动中。。。。。。

[ 本帖最后由 吉利 于 2010-7-6 23: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7-7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菩萨现身接虚云禅师(俗话说接三千送八百呀)

近代佛门龙象虚云禅师,因一生下来见不到自己生母,为报亲恩,发愿朝礼五台山。

在光绪八年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这样拜到五台山为满愿。

第二年腊月,到黄河铁卸渡,渡河登岸,天色已晚,四下杳无人烟不敢独行,幸好路旁有一草棚,于是就在那里住宿。夜里天气寒冷得很,大雪漫漫,第二天一早举目一望,全部化为琉璃世界,雪深有一尺那么厚,无路可行,过往又无人,更不知方向。起初枯坐念佛,可是饱受了饥寒,因草棚四边无遮栏,就蜷伏在一角,没有多久雪更加大,天也愈冷,肚子也更饿,仅存奄奄一息了。
这样一连三天饥寒交迫,整个人迷迷糊糊的,等待大雪停止,稍微见到阳光的影子,可是病已无法好起来了。

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名乞丐,看到法师卧在雪中,问他已经不能作答了,知道是冻伤,就把大雪拨开,用围棚草燃火烘他,使法师得到暖气而苏醒,再煮黄米粥给他进食,这样就使他再生过来。

乞丐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法师回答来自南海,又问要到什么地方去?法师回答要朝礼五台山。

法师请教乞丐的姓名。乞丐回答:「我叫文吉,来自五台。」

文吉代法师煎药与之饮用,又代洗濯秽衣,又煮黄米粥喂他,法师的病就在文吉细心照顾下好了起来。

文吉并且对他说:

「你要一路拜山拜到五台,然而五台山路途尚远,看来你的身体要支持到那里不易,我看你不一定要采取拜山的方式。」

但法师告师他:

「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即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又因我辞官短命,亲恩昊天罔极,耿耿于怀十年了。所以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离苦得乐。任何百难当前,非到圣境,誓不退愿。」

文吉就说:

「你孝心坚固,诚属难得,我现在回山,也没什么重要事,不如这样,我代你肩负行李,你往前拜我后随行,如何?」

法师称谢,这样相伴至太谷离相寺,然而寺僧傲慢无礼。文吉便告辞说:

「此去五台山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自然有人替你肩负。」后来果然在汾州道上,遇湘籍武官,替他载行李到显通寺。

法师到了那里,到处打听文吉这个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后来和一老和尚说到事情原委。老和尚合十说:

「哪儿有个文吉,文吉就是文殊菩萨嘛!」一下子悟到了。

法师听了,一再顶礼,接着回想到菩萨为他接二连三的帮他解危,这都是仰仗菩萨慈悲现身,方能圆满朝五台山这个心中的愿望。

[ 本帖最后由 吉利 于 2010-7-7 00:1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地文殊菩萨感应故事

1、沙门牛云

沙門牛雲者,少不慧,因詣臺山禮文殊。初至東臺見老人問曰:“胡為而來?”曰:“願見大聖,求聰慧耳。”老人曰:“文殊居北臺,爾往見之。”雲奉教趨北臺,老人亦在彼矣,雲意其即文殊也,遂拜之。老人曰:“汝沙門也,不應禮俗士。”雲拜不已,老人憐之,為入定觀雲前身,蓋牛也。以嘗馳經,故獲比丘報。老人起定,為雲言之。復云:“汝性昏迷,胸中有淤肉在。當為汝钁去之。”因戒雲閉目,無輒開。雲如約,頗覺老人以钁鋤其胸,然不甚楚。少頃,心懷開豁,頓異往時,及開眸,見老人現身為文殊,妙相端嚴,謂雲曰:“與汝聰明竟。”雲喜躍作禮,及起身而文殊隱,雲自是總持辨悟,為時導師。以夙因故牛雲稱焉。

2、无著禅师(《佛祖纲目》作“文喜”)

時禪者無著,入五臺山求見文殊大士。至金剛窟前,炷香作禮,暝坐少頃,聞有叱牛者,著遽開眸,見山翁野貌瓌異,牽牛臨溪而飲。著起揖,山翁曰:“爾來何為?”曰:“願見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見,汝飯未?”著曰:“未也。”翁牽牛歸,著躡迹隨之。俄入一寺,翁呼均提,有童子應聲出迎。翁縱牛引著升堂,堂宇皆金璧所成,翁踞床指繡墩命著坐。童子俄進玻璃盞,貯物如酥酪,揖與對飲。著納其味,頓覺心神卓朗。翁曰:“近自何來?”著曰:“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翁曰:“多少眾?”曰:“或三百、或五百。”著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曰:“眾幾何?”翁曰:“前三三後三三。”遂談諸及莫(即“暮”),著欲留,翁不許,著戀戀不即去。翁投袂起,叱童子引著出之。著不得留。行未遠,問童子:“適何寺?”童子曰:“般若寺也。”著悽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見,即稽首童子足下,願匃一言為別。童子隱身而歌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內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即真常。”著因駐錫五臺,往往頻與文殊會語云(師嘉禾語溪朱氏子,七歲依本邑常樂寺,今崇福寺)。

——以上二则出《历代佛祖通载》
 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3、文喜禅师

文喜,至洪州觀音院,參慧寂,頓了心契,寂令充典座。文殊現於粥鑊上,喜以攪竹篦便打,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殊乃說偈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老僧嫌。”一日有異僧,來求齋食,喜減己分饋之。寂預知,問曰:“適來果位人至,汝給食否?”曰:“輟己回施。”曰:“汝大利益!”


4、宝金禅师

寶金,號璧峯。姓石氏。生於乾州永壽縣之名胄......此兒感祥徵而生......六歲出家。薙落受具,徧詣講肆,窮性相之學,已而撫髀嘆曰:“三藏之文,皆標月之指爾。昔者祖師說法,天花繽紛,金蓮湧現,尚未能出離生死,況區區者耶?”即更衣入禪林......先是,金在定中,見一山甚秀麗,重樓傑閣,金碧絢爛,諸佛五十二菩薩,行道其中。有招金謂曰:“此五臺山秘魔巖也,爾前身修道其中,靈骨猶在,何乃忘之?”既窹,遂遊五臺,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綵弊衣,赤足徐行,一黑獒隨其後。金問:“何之?”曰:“入山中爾。”曰:“將何為?”曰:“一切不為。”良久乃沒。叩之同行者皆不見,或謂文殊化身云。金乃就山建靈鷲菴,四方聞之,不遠千里,日負餱糧來獻,金悉儲之,以食游學
之僧,多至千餘人......


——以上二则出《佛祖纲目》
发表于 2013-3-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现如来!
南无普照常明德海王如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22:05 , Processed in 0.03606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