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德青123

我所知的汉地学佛的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心,只要管理员、版主发话了,肯定照办。
发表于 2010-4-30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guoqing 于 2010-4-27 14:19 发表
引用“如果更进一步,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看的话,禅宗的宗派建立是否有教证和理证都是要小心思考的”
在本论坛讨论此问题,似乎确有些场合不对,但其实也没什么场合不对,因为格鲁本派许多论宗也需要引用别派观点来进行比较阐述,这其实没那么过度封闭,否则,则宗见似乎被您“变小”了。


   这个完全同意您的观点,只要您给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家之言,而是以大家都共许的教、理来讨论,这是偶们这个论坛的很多人最欢迎的,也是最能提高此论坛上的讨论水准的。

另外,您所说的“如果更进一步,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看的话,禅宗的宗派建立是否有教证和理证都是要小心思考的”,还存在很多商榷,请不要师心自用,禅宗是正法,这是不容置疑的,近代大德能海上师还同时是禅宗传人呢!


   请不要扯其他问题,支持您的“不容置疑”的教证和理证如果有的话,就请给出。"能海上师还同时是禅宗传人"本身并不是教证,也看不出是充分的理证。
   另外,您说“需要商榷”,应该不是针对偶的“要小心思考的”而言的吧,难道您认为对这个问题进行小心思考错了吗?还是只需要想当然的给出一个回答就行了。在这个问题上不谨慎才是“需要商榷”的吧
发表于 2010-4-3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海上师是禅宗传人,不是教证不是理证,算是事证吧,不再去伸开去引发其他问题。末学尊重您的意见,不扯其他问题了,免得被提示“不适合讨论”,到此为止,末学尊重楼上提醒,不再伸足捉手,见笑!

[ 本帖最后由 zhangguoqing 于 2010-4-30 10:35 编辑 ]
发表于 2010-4-3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目睹的汉地学佛现象--十个学佛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剩下的这个,可是人人爱呀!



[ 本帖最后由 旮旯儿一虾米 于 2010-4-30 15:02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guoqing 于 2010-4-30 10:31 发表
能海上师是禅宗传人,不是教证不是理证,算是事证吧,不再去伸开去引发其他问题。末学尊重您的意见,不扯其他问题了,免得被提示“不适合讨论”,到此为止,末学尊重楼上提醒,不再伸足捉手,见笑!



不适合讨论的是“站在禅宗的立场上禅宗是如何如何的”,适合讨论的是“站在整个佛教的立场上禅宗是如何如何的”,最适合讨论的是“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禅宗是如何如何的”。如果对后二有兴趣,欢迎多多赐教。

这个可以算是理证,但是否是真理证,这才是我们所诤的核心。有什么理由能说明他老人家不是仅仅為了随顺汉族地区对禅宗有信心的所化而作此示现呢?如果没有这样的理由,那必须要给出禅宗的宗见与莲花戒论师与格鲁派大德们在多处以共许的教证和正理所破斥过的支那和尚摩诃衍之宗见的差别,才能说能海上师本人是不反对该宗见的吧,否则就成了他老人家是不同意莲花戒论师和宗喀巴等格鲁派大德的观点了。如果您认为不同,请给出。

跑题了,如果感兴趣就重新挖个坑吧。
发表于 2010-5-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清法师说得很好!顶一个!
发表于 2010-5-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给出,也没有那么多的心得和学问给得出,末学就是个小学生,仅此,不会代表祖师去如何定性,您所谓的“有什么理由能说明他老人家不是仅仅為了随顺汉族地区对禅宗有信心的所化而作此示现”,也是您自身的理解吧?为什么一到别人就要求“理证、教证”以及“适合的、不适合的、最适合的”,而不适用您自身呢!既然您觉得“站在格鲁派的立场,禅宗的宗的宗派建立是否有教证和理证都是要小心思考的”,恐怕也只是您自己的理解吧,为什么不举出教证、理证,却用这些来要求别人,辩论地位不对等。所谓“这个可以算是理证,但是否是真理证,这才是我们所诤的核心”,不过是您在引申问题,引开注意力,所谓“必须要给出禅宗的宗见与摩诃衍宗见之差别”才会如何如何?我想,那似乎也是在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而您自己嘛,大可以坐在那里等待挑刺而已,辩论地位还是不对等!所以,不给出,也不代表末学“被问住”。
发表于 2010-5-1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等了這麼就才回帖,不过可能大家先“封盘”一下也可能会使得讨论更加精彩。
首先很抱歉让zhangguoqing对偶的帖子产生了误解,偶的辩论方式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

原帖由 zhangguoqing 于 2010-5-1 18:35 发表
不给出,也没有那么多的心得和学问给得出,末学就是个小学生,仅此,不会代表祖师去如何定性,

偶们讨论的问题是“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禅宗的宗见是否有教证和理证”,不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讨论,而是站在整个格鲁派的立场上。讨论这个问题时候,偶们要学着看格鲁派的大师们是怎么来思考这一问题的。
您所谓的“有什么理由能说明他老人家不是仅仅為了随顺汉族地区对禅宗有信心的所化而作此示现”,也是您自身的理解吧?为什么一到别人就要求“理证、教证”以及“适合的、不适合的、最适合的”,而不适用您自身呢!既然您觉得“站在格鲁派的立场,禅宗的宗的宗派建立是否有教证和理证都是要小心思考的”,恐怕也只是您自己的理解吧,为什么不举出教证、理证,却用这些来要求别人,辩论地位不对等。

   因为偶们是讨论的“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如何如何”,而格鲁派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只承认"教证、理证",故而偶要求"教证、理证"。
    “适合的、不适合的、最适合的”也适合于偶自己,偶也要求自己尽量不去讨论那些偶认为对于这里“不适合的”话题。
    您对因明中的教证、理证不够了解。下面是偶在整个过程中的教证、理证(写成应成论式):

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看,禅宗的宗派建立是否有教证和理证都(应当)是要小心思考的,(以至今未见有人能给出教证和理证故)。【理证】

您所给出的“能海上师还同时是禅宗传人”,应当不是成立“禅宗的宗派建立有教证和理证”的正因,以无成立该因的周遍关系之正因故。理由应当成立,以“无能成立他老人家不是仅仅為了随顺汉族地区对禅宗有信心的所化而作此示现(而是于格鲁派立场上承认禅宗的宗派建立有教证和理证)“之正因故。【理证】

另外,禅宗之宗见虽未见有人明确给出,但某些人之诠释与摩诃衍支那和尚宗见相顺,而后者则为格鲁派公认为颠倒见,故禅宗之宗见欲向格鲁派学人成立为正确,必须与摩诃衍支那和尚宗见划清界限。

【教证】对摩诃衍支那和尚宗见之批驳见《道次第广论》和《具义赞释》


所谓“这个可以算是理证,但是否是真理证,这才是我们所诤的核心”,不过是您在引申问题,引开注意力,所谓“必须要给出禅宗的宗见与摩诃衍宗见之差别”才会如何如何?我想,那似乎也是在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而您自己嘛,大可以坐在那里等待挑刺而已,辩论地位还是不对等!所以,不给出,也不代表末学“被问住”。


   偶实际上是根据《释量论》中对能破之应成论式所应当作答的五种方式给出了“不周遍”之回答,如果要能使得辩论继续下去,问方必须论证周遍关系的成立。故有“这个可以算是理证,但是否是真理证,这才是我们所诤的核心”之语。上面是偶的辩论,如果您敢兴趣,也可以“挑刺”,试着按照因明的方式做答或者提出问难,这是格鲁派讨论为问题的经典方式。

    偶并不想问住楼上的法友,偶只是按照偶习惯的方式给出了偶的思考,如果您觉得不喜欢,那就到此为止吧。
发表于 2010-5-1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观宗派源流.汉地宗派》

五、心要宗(禅宗),传自本师薄伽梵、大枷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鞠多。鞠多则传与提多迦及末因提迦。提多迦传迦罗,迦罗分传善见及毗婆迦。毗婆迦传佛陀难提、佛驮密多、胁尊者、富那奢、马音(此人可能不是马鸣论师)、迦毗摩罗、龙树、提婆、罗日侯罗(此人或系罗日侯罗贤)、僧伽难提、伽耶舍、鸠摩罗多、夜多、婆苏盘豆、摩拿罗、鹤迦勒耶舍、狮子比丘、婆舍斯多、毗首密多、般若多、菩提达磨即菩提胜法等。从伽叶至菩提达磨,为二十八祖。禅宗口教都是单独传授,祖祖相传不断。达磨付法与后布若密多,即来汉地。初至江南见梁武帝,朝庭上下及诸善知识等请问法义,师未直述究竟本旨,只说了些权义方便,因不契他们之机,以师说为断见。师知道对他们不契机,便暂离去而至北魏。途中有大河名江,渡时脚踏芦苇上,不沉于水而达彼岸。为一乘船将军所见,立生信敬,归述其情于江南。朝庭闻之,大生悔恨。当时北魏有菩提流支及汉梵大德甚众,他们正在宣讲法要。达磨知道得不到广行其道有缘弟子,遂暂隐居待机。适江南有大师名慧可,闻达磨灵异事迹,生起信仰,乃追访之,与达磨遇,达磨遂以禅法传慧可及北魏三弟子。三人但悟总义,惟慧可独契玄旨。师遂传以心印,并说道:“我初渡江时,作为踏板的芦苇有五叶,由此因缘,汝单传五世后,则将广宏于天下,其后能自立门庭者,将有五宗”云云。作了这个预言后,则般涅槃。后有从印度归来的人说途中遇达磨只带着一支鞋回天竺。众弟子生疑,开棺一看,果然只有一支鞋子,余无所有。

  达磨原为梵语,后人语音淆讹,遂呼达磨祖师,传统画上常画达磨一支鞋子束于杖上,负在肩头,足踏一芦苇而渡江,可能则是本此事迹而来的。有人说达磨即帕当巴桑结(1427),因为盛传当巴曾至汉地,在希解派的教授中说当巴桑结的身相时,他在肩上曾负有缘起的伽代(1428)。这话与像上画的达磨祖师的形象颇相同。并且也有当巴桑结负其只履于肩头而西归的传说,如是等等皆是附会之辞。不见于有根据的史传,颇难置信。

  果如达磨祖师的悬记,由慧可传到六祖禅师时(1429),前五祖皆为单传,六祖则普传弟子,后分为五派,即临济、曹洞、云门、沩仰、法眼。现惟有临济与曹洞二宗,其余三宗皆已失承。心要派,汉人呼为宗门(1430),就其实义与噶举已相同,即大手印的表示传承。至于来到藏地的大乘和尚(1431),虽是宗门,但他的言论和宗门共同所主张的见地,略有不同。宗门说凡出离心与菩提心所未摄持的善恶业,虽各别能施苦乐之果,但不能成为一切种智之因,所以它们是无有差别的,比如白云黑云,虽现颜色不同,但能障虚空这点也是无有差别的。大乘和尚乃于此语不加简别,倡说一切善分别及恶分别皆是能作系缚。又宗门修见法的口诀,虽有全无所作、全无所思之语,这是就已现证实相的补特迦罗而说的。大乘和尚是说从初业行人起若能全不作意,便可解说。因此不可只就一和尚所言有误,便认为一切和尚之见皆是邪计。
发表于 2010-5-15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很抱歉让zhangguoqing对偶的帖子产生了误解,偶的辩论方式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
你挺聪明,先用一个定性的前提来否定!
“为偶们是讨论的“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如何如何”,而格鲁派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只承认"教证、理证",故而偶要求"教证、理证"。
    “适合的、不适合的、最适合的”也适合于偶自己,偶也要求自己尽量不去讨论那些偶认为对于这里“不适合的”话题。
    您对因明中的教证、理证不够了解。下面是偶在整个过程中的教证、理证(写成应成论式):

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看,禅宗的宗派建立是否有教证和理证都(应当)是要小心思考的,(以至今未见有人能给出教证和理证故)。【理证】

说了半天,为什么不拿出禅宗没有教证理证的教证理证,而总在几个字眼上来回打转?
“故有“这个可以算是理证,但是否是真理证,这才是我们所诤的核心”之语。上面是偶的辩论,如果您敢兴趣,也可以“挑刺”,试着按照因明的方式做答或者提出问难,这是格鲁派讨论为问题的经典方式。

你既然说“可以算是”及“但是否是真的”,那么请问你的定性周遍了吗?

[ 本帖最后由 zhangguoqing 于 2010-5-15 22:23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度生,经典有谓“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勾牵者,即随顺众生世俗而建立世谛;入佛智者,即由世谛入圣谛,佛法传入中国,就是这种欲、智融合的一个历程,以龙树菩萨创立中观时,尚无自续、应成之划分,及至后来,唯识出现,及内部区别,遂有自续应成之区别。佛教传入中国,由于中国之传统文化风格上区别,乃有诸宗之区别,天台、华严、净土、密宗、禅宗诸宗大师都依据经典及自己文化传承之风格立论阐宗,虽外相有别,然不应相互攻喧,皆应立为正法,那种完全摒弃自我文化而全然引入的做法很难立足的,末学的意思是,我们接受某种教法可以,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把自我的东东完全摒弃。
楼上道友,末学有什么说的错了或招致什么误解,敬请原谅,先在此致歉。其实,诸宗的论辩,以及汉藏佛法的同异优劣等,此等问题过于大且宽泛,实非我等“士官”所应关注讨论,况且,此等问题愈加深化,则积痕愈深,关于禅宗,也是这样,问题是,举出来教证理证也没那么多必要,只能衍生出更多的异见和纷争,禅宗既然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自然不会想他宗那样,讲究更多的学理,然虽不立文字,也不废文字,能横出方便,才能接引学人。然他宗之研修教理,也非禅宗之所破,闻思修次第而入,稳妥快捷。所谓“理不辨不明”也是存在尺度的,关于此等宽泛敏感之问题,末学觉得还是“搁置争议,共同修行”为好!

[ 本帖最后由 zhangguoqing 于 2010-5-15 22:50 编辑 ]
发表于 2010-5-16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5-16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guoqing 于 2010-5-15 22:20 发表
“首先很抱歉让zhangguoqing对偶的帖子产生了误解,偶的辩论方式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
你挺聪明,先用一个定性的前提来否定!
“为偶们是讨论的“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如何如何”,而格鲁派在讨论问题的时候, ...

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看,禅宗的宗派建立是否有教证和理证都(应当)是要小心思考的,(以至今未见有人能给出教证和理证故)。【理证】

说了半天,为什么不拿出禅宗没有教证理证的教证理证,而总在几个字眼上来回打转?


-----禅宗中华初祖达摩祖师以及二祖慧可大师传承的依据是《楞伽经》四卷版。三祖僧璨大师以及四祖道信大师传承的经典依据是《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多经》。五祖弘忍大师以及六祖慧能大师传承的依据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等……凭什么说禅宗没有教证理证?不学无术,而且对汉传佛教抱有偏见。参考书目如台湾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等等
发表于 2010-5-1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namm 于 2010-5-1 11:03 发表



不适合讨论的是“站在禅宗的立场上禅宗是如何如何的”,适合讨论的是“站在整个佛教的立场上禅宗是如何如何的”,最适合讨论的是“站在格鲁派的立场上禅宗是如何如何的”。如果对后二有兴趣,欢迎多多赐教。
...

那必须要给出禅宗的宗见与莲花戒论师与格鲁派大德们在多处以共许的教证和正理所破斥过的支那和尚摩诃衍之宗见的差别,

------其差别的一个旁证,呵呵,不是直接证明,禅宗的空不是莽莽荡荡的
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野狐禅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巳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原来,佛教的修因证果,正是因果律的体现。老人以为修行人可以“不落因果”,恰恰陷入了邪见,属于“大妄语”,结果受了“野狐身”之报。又有个瑞岩和尚,整日价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宋 无门慧开禅师批评他误把“识神”认为“真心”,是“野狐见解”。(《无门关》)
         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一字之差,相去万里。善于融会贯通者,自当举一反三以明所谓支那堪布和真正禅宗的差别。期待:)
沩仰宗
  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灵祐和他的弟子慧寂先后在潭州的沩山(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袁州的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县南)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它为沩仰宗。


  沩山灵祐禅师(771~853)唐代僧。为沩仰宗初祖。福州长溪(福建霞浦县南)
沩仰宗开山鼻祖塔

人,俗姓赵。法名灵祐。十五岁随建善寺法常(又称法恒)律师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曾先后遇寒山、拾得。二十三岁至江西参谒百丈怀海禅师,为上首弟子,于此顿悟诸佛本怀,遂承百丈之法。宪宗元和末年,栖止潭州大沩山,山民感德,群集共营梵宇,由李景让之奏请,敕号‘同庆寺’。其后(一说大中初年)相国裴休亦来咨问玄旨,声誉更隆,禅侣辐辏,海众云集。会昌法难之际,师隐于市井之间,至大中元年(847)复教之命下,众迎返故寺,巾服说法,不复剃染。裴休闻之,亲临劝请,始归缁流。师住山凡四十年,大扬宗风,世称沩山灵祐。大中七年正月示寂,世寿八十三,法腊六十四。谥号‘大圆禅师’。有语录、警策各一卷传世。嗣法弟子有慧寂、洪諲、智闲等四十一人。其中,仰山慧寂承其后而集大成,世称沩仰宗。[宋高僧传卷十一、景德传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九、宗门统要续集卷七、佛 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三、释氏稽古略卷三、禅宗正脉卷五]


  灵祐(771~853),是南岳下三世,福州长溪人(今福建霞浦)俗姓赵,十五岁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在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广究大小乘经律。二十三岁,到江西,参谒百丈怀海,怀海一见就赞许他,于是居参学之首。有一天,怀海对他说:“汝拨炉中,有火否?”灵祐拨了一下,说:“无火。”怀海走下座来亲自去拨,拨到深处,拨出了一点火,便举给灵祐看,说:“此不是火!”灵祐即大悟礼谢,并陈述他的悟解。怀海说:“此乃暂时歧路耳!经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明本《景德传灯录》作“亦”,此依元本)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因此灵祐得到怀海的启发,悟得他的深机密用。


  元和末(820),他遵怀海之嘱,到沩山去开法。沩山极其峻峭,人烟稀少,于是杂在猿猱之间,拿橡栗作食粮。后来山下的居民稍稍知道他,来了许多人帮助他营造起一座寺宇来。不久遇到唐武宗(841~846)毁寺逐僧的事件,匆遽间把头裹起充作普通农民。大中初(847),湖南观察使裴休把他迎出来,重到所住的地方,连帅李景让启请朝廷命名同庆寺。裴休去访他,和他问答,深契玄旨,自此禅风大振。四方来山参问的禅人渐多,于是提倡垦荒开田。当时住下僧众多到一千五百人,法嗣四十余人,而以仰山慧寂、香严智闲为上首。敷扬宗教,凡四十余年,于大中七年敷座怡然而寂。关于他的言行,有《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一卷。


  灵祐的顿悟因缘,是从寻思纯熟,机缘凑泊而发,深得马祖、百丈的“理
沩仰宗祖庭

事如如”之旨。传授给他的弟子慧寂,师弟同以全体显现大用作修养的宗旨。他开示大众说:“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当时有人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他说:“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汝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道别有法教汝修行趣向。”又说:“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他的弟子慧寂和他一样,开示大众说:“汝等诸人,各自回光返照,莫记吾言。汝无始劫来,背明投暗,妄想根深,卒难顿拔。所以假设方便,夺汝粗识,如将黄叶止啼,有什么是处?”又说:“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时后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汝岂不见沩山和尚云: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这段开示是非常经典著名的,大意是并不是“空”就可以取代一切了,“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我不想低估诸位的智商,大家自己看并且领悟吧,参!

发表于 2010-5-1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青123 于 2010-1-25 12:28 发表
这次回汉地,见了几个朋友,他们各自谈了一些现在佛法师父的情况。我不想评论某个人,只想说一下现象:
1、        依师法大家听了好多。我不想再说,记得青增格西引用过因明曾多次提到过的佛经的话:“吾或似吾之补特伽罗 ...

        德清师,不由得我要说你两句。首先声明我是无疆“师”,免得又有人拿您老是出家僧人来打压我。不打妄语,坛子里有的朋友是到我的寺庙中去过的。
        您是学藏传的这很好,但是你接触的面只是在藏传的圈里,你说的这些现象也是发生在和藏传有交接的部分。但是你毕竟没有生活在汉传佛教的大背景下,对汉传佛教的了解肯定是不够深刻的。汉传佛教肯定有一些问题,而且肯定有一些严重的问题,同样,藏传佛教有问题,而且肯定有一些严重的问题!当然不是佛法本身有问题,包括你所说的都是一些该佛教体系内的社会问题。你就别拿出来讨论了,这就满足了一些人的某些心理需求,真正讨论佛法的帖子有这么火吗,你的这一类帖子火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悲哀的现象,我为佛法感到心寒。就好像街头老太太摔倒了没人敢扶,绕着走。出了什么跳楼的打架的,看热闹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的那个热闹啊……哎,“老衲”俺是欲言又止,跟你说这么多真是怕麻烦,得了,算了,不说了。
         知道你人本身单纯的,发这个帖子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
         还有你上次讨论净土的几个帖子,你要讨论净土就讨论净土吧,偏偏指名道姓的把我名字提上,无疆怎么无疆怎么,我个人不喜欢,心中虽然有不悦,但是考虑到你的本意还是为了探究佛法,又是僧人,我就不吭声算了,希望你以后注意哦!这也是一个礼貌,也是修行自他换哦!:lol
        人都是有立场的,有了立场就有感情,有感情就会有观点,德清你难免只是站在藏传的立场看问题。
       我个人的追求是,皈依佛法僧,希望尽可能的学习继承佛陀的全部教法,而不是某宗某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我都会保持一颗恭敬的心并尽量学习,这些都是佛菩萨和历代祖师大德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要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问题,否则你看到只会是一堆一无是处的垃圾。比如前不久,我就带一位朋友到藏传的一座大丛林皈依了一位公认的具德上师,要知道我这朋友一直以来只是学佛而不肯皈依的,但是到了那里受到震撼和感召,顺顺当当的皈依三宝。当然,我们都不是傻子,我们也会目睹一些现象,藏传佛教那边的社会现象,我们不是过多的挑剔和指责,我们会带着对佛陀的崇敬去宽容包容……
       如果,如果和你斗嘴的话我写一个藏传佛教毛病问题一百则也不难,但是为什么要做这种作孽的事情呢,罪过罪过!:L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2:29 , Processed in 0.04529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