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51# 的帖子
一)风兄的问题二:"这里写着“由乳得酪,由酪得酥”,可见中间有一个“酪”的环节,这里的“酥”是由“酪”而得的,不是直接由“乳”而得;而《法界赞》中的比喻中是没有“酪”这一环节的,而据传统的“打酥油”说法,也不存在“酪”这一环节,那么到底两者所指是否同一?
回风兄: 在摄类中,在小因果中,会讲地很清楚,就是近因\疏因\近取因\俱生缘这四种.不管是从乳得酪,得酥乃至醍醐,或者我们现代人说从乳得酸奶,都是说明乳是后面的这些乳制品的近取因,只是有疏因\近因差别而已.
至于风兄说,打酥油,树叶不懂怎么打,但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可以从这四种因的组合来判断诸乳制品之间的关系.
另外,名字随译师\年代等原因,总有不同的.比如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号,古译也有译为释迦文的.但实际上都是指同一尊佛的名号.所以经中所说的酪是不是就是我们知道的乳酪,抱歉,这个不好说吧.主要还是抓主要关键的理解上.
二)风兄的问题三:
"问一句,师兄认为“金矿中含有金吗?”“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吗?”
或者再直接一点:全乳中含有水吗?全乳中含有乳脂肪吗?"
回风兄:1) 在摄类中,经常会涉及判断是几句的关系,比如是同义\相违\三句\四句,这样是辨析法与法之间关系的非常榜的方法.必须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才有能力辨析法于法之间的关系,否则,我们的逻辑出现错误,我们很难察觉到的.
2)先明确一个概念,然后再谈其他的:
某一有为法的因与果必须是异时的,绝不可能是同时的,否则因的性相也不可能是能生,果的性相也不可能是所生了.
3) 金矿的产品是(成品)金子(是将金沙或者金石经过N道工序之后冶炼出来的那个东西), 是果.金子的因是金沙或者金石.金沙或金石中有成就(成品)金子的因,但不是(成品)金,因此也就不可能说金沙或金石中有(成品)金.
4)您的意思我明白,在没开始学摄类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差不多,以为金矿里有(成品)金.我们会把"未来将自之质流转为(成品)金的近取因"与(成品)金混淆一起.
为便于您理解,举另外一个例子,比如牛奶和酸奶,牛奶不是酸奶,这个您同意吧?但牛奶经过加工就会制成酸奶.牛奶中肯定有"未来将自之质流转为(成品)酸奶的近取因.
3)这里还要澄清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森林和树,森林中肯定有树,这是对的.但是森林是聚总,是对树聚集一起后安立的一个名字叫森林而已.森林与树之间的关系是相违关系,因为找不到一个既是树又是森林的同分.当然,森林与树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这些,如果没学摄类,是很难理解的.与我们以往的那种概念是相差很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