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般若净土

定公上师:《五戒相经》应该常常讲诵受持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护持楞严经与护持五戒相经同样重要。末法时代,他化自在天人及其眷属最害怕的还是楞严经。
发表于 2009-5-1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观清法师真是对四分律有看法,我到想问一句,你的戒和尚传的不是四分律么?
---------------人家观清法师对《四分律》没看法! 是对四分律南山家的注解中的某此看法有不同的看法。这两个 能等同起来?月称对《般若灯论》有看法等于对《中观根本慧论》有看法? 即使要给人家带帽子 也总个做个合适的帽子吧,说他对四分律有看法,倒不如说他不尊重祖师,高傲自大。即要给人家戴帽子 又戴个不合头的,这就太不人道了呵呵 。再者 对四分律南山家有看法又如何?本来四分律的注家在唐时不是独宗南山 东塔怀素 南山道宣 相部法历三家齐行的。注家观点不同又有何大惊小怪。退一万步也就是在汉地 都沾在一起了 所以对四分有看法倒成了大逆不道。若是在当时印度,我若不是法藏部的,你用四分来说事,我直接一句“自部不诵”就拉倒了。

[ 本帖最后由 zq123 于 2009-5-11 08:39 编辑 ]
发表于 2009-5-11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2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2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那跋摩三藏遗偈--《高僧传·卷三》

前顶礼三宝,净戒诸上座,浊世多谄曲,虚伪无诚信;
愚惑不识真,怀嫉轻有德,是以诸贤圣,现世晦其迹;
我求那跋摩,命行尽时至,所获善功德,今当如实说;
不以谄曲心,希望求名利,为劝众懈怠,增长诸佛法;
大法力如是,仁者咸谛听,我昔旷野中,初观于死尸;
膖胀虫烂坏,臭秽脓血流,系心缘彼处,此身性如是;
常见此身相,贪蛾不畏火,如是无量种,修习死尸观;
放舍余闻思,依止林树间,是夜专精进,正观常不忘;
境界恒在前,犹如对明镜,如彼我亦然,由是心寂靖;
轻身极明净,清凉心是乐,增长大欢喜,则生无著心;
变成骨锁相,白骨现在前,朽坏肢节离,白骨悉磨灭;
无垢智炽然,调伏思法相,我时得如是,身安极柔软;
如是方便修,胜进转增长,微尘念念灭,坏色正念法;
是则身究竟,何缘起贪欲,知因诸受生,如鱼贪钩饵;
彼受无量坏,念念观磨灭,知彼所依处,从心猿猴起;
业及业果报,依缘念念灭,心所知种种,是名别相法;
是则思慧念,次第满足修,观种种法相,其心转明了;
我于尔焰中,明见四念处,律行从是竟,摄心缘中住;
苦如炽然剑,斯由渴爱转,爱尽般涅槃,普见彼三界;
死焰所炽然,形体极消瘦,喜息乐方便,身还渐充满;
胜妙众生相,顶忍亦如是,是于我心起,真实正方便;
渐渐略境界,寂灭乐增长,得世第一法,一念缘真谛;
次第法忍生,是谓无漏道,妄想及诸境,名字悉远离;
境界真谛义,除恼获清凉,成就三昧果,离垢清凉缘;
不涌亦不没,净慧如明月,湛然正安住,纯一寂灭相;
非我所宣说,唯佛能证知,那波阿毗昙,说五因缘果;
实义知修行,名者莫能见,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
偏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修行众妙相,今我不宣说;
惧人起妄想,诳惑诸世间,于彼修利相,我已说少分;
若彼明智者,善知此缘起,摩罗婆国界,始得初圣果;
阿兰若山寺,道迹修远离,后于师子国,村名劫波利;
进修得二果,是名斯陀含,从是多留难,障修离欲道;
见我修远离,知是处空闲,咸生希有心,利养竞来集;
我见如火毒,心生大厌离,避乱浮于海,阇婆及林邑;
业行风所飘,随缘之宋境,于是诸国中,随力兴佛法;
无问所应问,谛实真实观,今此身灭尽,寂若灯火灭。

=============

定花至尊者,即求那跋摩(367-431)意译作功德铠。北印度罽宾国(迦湿弥罗或犍陀罗地方)人,南宋时来中国,为刘宋译经僧。

尊者为刹帝利(武士)出身。二十岁出家,并受具足戒,精通经律论三藏,故时人称三藏法尊者。三十岁时,罽宾王卒,众请尊者还俗嗣位,尊者辞而不纳,遂隐遁远走尊者子国弘扬佛教。后又至阇婆国(爪哇)传道,刘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尊者经由海路至广州,见虎势山之形势似耆阇崛山,故将其改为灵鹫山,并在山中建立禅室以习禅,山中本多虎患,及其尊者居于此地之后,则无有其害。元嘉八年至建康,文帝礼遇之,敕住祗洹寺。未久,即于寺中宣讲(法华经)及《十地经》,法席甚盛。此外,尊者亦从事译经,译有《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优婆塞五戒相经》、《沙弥威仪》等共十部十八卷。此外,尊者还译《杂阿毗昙心论》,以补足伊叶波罗未译完之部分。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示寂,世寿六十五。
发表于 2009-5-1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有《菩萨善戒经》、《四分比丘尼羯磨法》、《优婆塞五戒相经》、《沙弥威仪》等共十部十八卷
-------------------“初元嘉三年。徐州刺史王仲德於彭城請外國伊葉波羅譯出雜心。至擇品而緣礙遂輟。至是更請跋摩譯出後品。足成十三卷。并先所出"四分羯磨","優婆塞五戒略論","優婆塞二十二戒,"等。凡二十六卷。並文義詳允梵漢弗差。時影福寺尼慧果淨音等”----《梁高僧传卷三》 此中《优婆塞五戒略论》如何易名为《优婆塞五戒相经》---诸有智者,意会于心!
发表于 2009-5-1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这文章再看观清师的《五戒相经》“伪经说” 真是觉得一大讽刺 标新立异还是怎么?
另外就是 故乡 同学 你确实没有经常说楞严怎么样 但是看你之前的帖子无不是对印祖和楞严持“保留”意见(我还是不要姑且说的那么严重好)那么我请问根据格鲁的传统,您又是根据什么说的呢?吕澄的《楞严百伪》么?
我虽然不能举出什么教证,也不想师父和您一样这么博览群书,但是我相信圣言量,在格鲁自宗来看,定公,隆莲上人等大德的话语就是圣言量。如此。
发表于 2009-5-13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言量”有其确定的性相和所诠,并不是我们认为谁的话是“圣言量”就能成立为“是”的。当然,两位师父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大德,但这跟他们的话是否可以被许为“圣言量”是两码事。

我最初看到关于《楞严》的说法,是在布顿大师的佛教史里面。再后来才看其他书,了解到一些资讯的。这个说不上“根据”吧。如果说是“根据”的话,就是“保留意见”这一说法和行为乃至看法的“根据”。

至于您说到“印祖”,不知您是否“净土宗”学人,故称“祖”(?)。对于这位,在前几年之前(好像2006年吧,忘了,头一次在西园论坛看到关于这位比丘的文章)我都没听说过这个人,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我生长的环境可能跟您不同。之后,因为几位同门师兄提起过几次这位的名讳,于是找来一些文章看。看过有所收获,但对其一些说法不敢赞同,于是只好“保留意见”。这个是所谓的“根据”。
发表于 2009-5-14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痛!


佛陀灭度后,我等的依怙就是祖师大德,是暗夜中的明灯.无论是显,是密的祖师,都是一脉相传,都是圆融的.都是一家人.还分这是你的祖师,那是我的祖师.这是你学的宗,不是我学的宗所以不能引用到我宗上.如今已是末法时期,祖师大德都靠边站了,水平还不如现在人.

佛法是如何灭的?有没有这种可能?比如:
某论坛说<<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陀罗尼经>>是伪经.
某居士说<<宝王经>>是伪经,以此判断六字大明咒是伪咒.当然还有没有入藏的六道金刚咒也在判定之内.
也有某某说......是伪.....

再过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某某再考证下来,这个或那个佛经都成伪的了?然后,慢慢的,没有了.


末学才学浅薄,无知无能.不比诸位大菩萨,未来之佛.我这次发言后,不再参与争论.

[ 本帖最后由 阿觉 于 2009-5-14 18: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q123 于 2009-5-13 10:58 发表
此中《优婆塞五戒略论》如何易名为《优婆塞五戒相经》---诸有智者,意会于心!


123兄弟,上面定花智功德铠尊者的介绍不是来自高僧传。遗偈来自高僧传。所以不存在意会什么于心的问题。
看这个网页,比较一下是否动过一个字:http://www.lingguangsi.com/show. ... ;id=1737&cid=14

我们先暂不讨论印度班智达藏地班智达与汉地祖师大德的异同。古训就有嘛,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比如瓷器内院的某些人就不听杨仁山老居士的话嘛,这个最终自己吃亏啊。当然,如果又拿出“吃亏是福”来说话,那没话说了。
发表于 2009-5-15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觉 于 2009-5-14 18:18 发表
佛陀灭度后,我等的依怙就是祖师大德,是暗夜中的明灯.无论是显,是密的祖师,都是一脉相传,都是圆融的.都是一家人.还分这是你的祖师,那是我的祖师.这是你学的宗,不是我学的宗所以不能引用到我宗上.如今已是末法时期,祖师大德都靠边站了,水平还不如现在人.

佛法是如何灭的?有没有这种可能?比如:
某论坛说<<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陀罗尼经>>是伪经.
某居士说<<宝王经>>是伪经,以此判断六字大明咒是伪咒.当然还有没有入藏的六道金刚咒也在判定之内.
也有某某说......是伪.....

再过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某某再考证下来,这个或那个佛经都成伪的了?然后,慢慢的,没有了.
...


说得比较有道理。

真正的大德,比如,宗座,大宝法王,贝诺法王等,都忙着弘扬佛法。尊者们都很忙碌在普度众生。

如果闲得没事情就说这是伪经,那是伪经。有什么很大的意义吗?我们自己还都是具缚凡夫一个。也不能像龙树菩萨一样去龙宫取一部《华严经》回来。说食不饱。

总之论坛上只要不是公认的大德说的话,说破了喉咙我也不相信他。就这么简单。
发张图片活跃下气氛先,(搞笑版)

[ 本帖最后由 lotus0619 于 2009-5-15 10:1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09-5-1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凡夫的“见”是可靠的,那研究世间的学问就足够了,又何必学佛。
如果凡夫的考证是可信赖的,那大乘的经典和金刚乘的经典都是伪经,因为佛的弟子一、二次结集时都没有,甚至小乘的经典也有人考证过有不少的内容是后人加上去的。
发表于 2009-5-1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5-15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智铠 于 2009-5-15 17:36 发表
按照观清的裁夺。你成也是罪人,不成,也是罪人。此事不外乎四种情况。
1伪经成立、必大开判经真伪之端。然凡夫机劣。以识充智。往往诬善为恶。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必当有人驳斥大乘、推翻祖教
2伪经不成立。谤法罪 ...


呵呵,伪经淆乱正法如何不说呢?伪戒唐突正律如何不说呢?如果见到伪经人人束手不敢分辩,佛法亡无日矣,而乡愿之徒罪孽最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14:40 , Processed in 0.03430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