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莲花藏

和女友发生婚前性行为,犯菩萨戒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4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搞不懂这真的是佛教论坛么,发生婚前性行为是违反根本戒的事,还想谈菩萨戒。就好象有人问我抢劫了违反了民法了吗?你违反了刑法了,还来谈是否违反民法了
发表于 2009-3-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麒麟童子 于 2009-3-4 21:16 发表
真搞不懂这真的是佛教论坛么,发生婚前性行为是违反根本戒的事,还想谈菩萨戒。就好象有人问我抢劫了违反了民法了吗?你违反了刑法了,还来谈是否违反民法了


有请师兄讲讲根本戒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发表于 2009-3-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我没资格讲,不过搜索下这应该是不难搜索到的,被您一说我还真去搜索了下,随便摘录一条
佛教导航的
前略
五戒,为佛教最基本之戒条,凡是佛教徒都应该遵守,是终身受持的。要想证得菩提,持戒就是基础。戒是多么重要!叁世一切诸佛,皆以五戒为根本。五戒是诸佛的根本,是基础,五戒能守好,可保持人身,不堕落叁涂,那你成佛的根基已经有了。甚么是五戒呢?
中略
(叁) 不邪淫戒:佛陀教导的弟子中,有四众之分。什么是四弟子呢?就是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就是指比丘、比丘尼而言,他们完全脱离家庭,舍弃欲念,看破世间名利,荣华富贵,达到了六根清净的境界,所以佛陀所说的不邪淫戒,是对在家二众而言。所谓“邪淫”,是指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譬如男人金屋藏娇,女人红杏出墙等。真正的佛教徒是很容易遵守此戒的。“邪淫”只是戒不正常的男女结合,并不是戒除正常夫妻的生活。有些人甚至误解信佛的人,就是因为持戒保持了理智,但失去了情感,这是大错特错的。真正持戒的人,是最冷静而具有理智的的人,也是具足情感最丰富的人,就像是佛教中的“菩萨”,就是“觉有情”的意思。“觉”就是“理智”,“有情”就是感情,他对众生感情是超越一切的,牺牲自己成全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多么伟大、超俗的感情啊!所以学佛者如果能够彻底了解“戒”的意义的话,丝毫也不会影响家庭的幸福。
再略

  参考文献:

  1参见《大庄严论经.卷六》。
发表于 2009-3-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顺便说下搜索关键词是“根本五戒”

再随便摘录一条,反正都不是我说的,不算说法,末学只负责转载,
前略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多种,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五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其中的前四戒,所禁戒的行为本质就是罪恶的,因此称为性戒。不饮酒是佛教五戒的特色,酒的本质虽非罪恶,但是饮酒容易引起世人诽谤,或诱发其他的性罪,因此称为遮戒。
中略
 所谓邪淫,是指合法的夫妻关系以外的男女爱欲行为。例如强奸、嫖妓、一夜情、同性恋、外遇、强迫别人从事卖淫等有伤社会风化的行为,都是犯了邪淫戒。一个人犯了邪淫,不但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麻烦和痛苦。不邪淫,能使一个人克制自己的欲念,忠于自己的伴侣,有助于建立幸福的家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下略
发表于 2009-3-4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搜索关键词“五戒”

再随便摘录一条,若有反对意见可以向谷歌和百度表达愤怒
 五戒的内容
  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中略
 三、邪淫戒: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者只是戒邪淫。所谓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时、非处的交合。此外凡足以为邪淫因缘的如舞榭歌场、娼寮妓院亦禁止涉足。 佛说如离邪淫,亦有如下数种利益: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安莫能侵。
下略
发表于 2009-3-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就我一个人很无聊,看来我错了.......
发表于 2009-3-4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搜一下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嗔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

  已说十波罗提木叉竟,四十八轻今当说。
  第一、不轻师友戒。
  第二、饮酒戒。
  第三、食肉戒。
  第四、食五辛戒。
  第五、不教悔罪戒。
  第六、不供给请法戒。
  第七、懈怠不听法界。
  第八、背大向小戒。
  第九、不看病戒。
  第十、畜杀众生具戒。
  第十一、国使戒。
  第十二、贩卖戒。
  第十三、谤毁戒。
  第十四、放火梵烧戒。
  第十五、僻教戒。
  第十六、为利倒说戒。
  第十七、恃势乞求戒。
  第十八、无解作师戒。
  第十九、两舌戒。
  第二十、不行放救戒。
  第二十一、嗔打报仇仇戒。
  第二十二、憍慢不请法戒。
  第二十三、憍慢僻说戒。
  第二十四、不习学佛戒。
  第二十五、不善知众戒。
  第二十六、独受利养戒。
  第二十七、受别请戒。
  第二十八、别请僧戒。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第三十、不敬好时戒。
  第三十一、不行救赎戒。
  第三十二、损害众生戒。
  第三十三、邪业觉观戒。
  第三十四、暂念小乘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第三十六、不发誓戒。
  第三十七、冒难游行戒。
  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第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第四十、拣择授戒戒。
  第四十一、为利作师戒。
  第四十二、为恶人说戒戒。
  第四十三、无惭受施戒。
  第四十四、不供养经典戒。
  第四十五、不化众生戒。
  第四十六、说法不如法戒。
  第四十七、非法制限戒。
  第四十八、破法戒。

  【菩萨戒】

  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梵网戒本受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瑜伽戒本出于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道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菩萨戒有五种利益:(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菩萨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菩萨之身份可在七众之中,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梵网经谓,菩萨戒为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诸佛子之根本。菩萨戒之性质,相似于八戒(八关斋戒),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菩萨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菩萨戒之种类可分为二:(一)顿立而可单受之菩萨戒,(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五戒等之后再受的菩萨戒。

  汉译藏经中较受重视之菩萨戒本或菩萨戒经有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戒本、菩萨善戒经戒本、优婆塞戒经戒本等六种。若以顿渐二类分之,璎珞与梵网属于顿立,其余之瑜伽、地持、善戒、优婆塞等戒经则属于渐次戒。

  又我国菩萨戒之弘传始于鸠摩罗什(344~413),于敦煌写本中有罗什撰之受菩萨戒仪轨一卷。至于受戒之作法则以昙无谶(385~433)于姑臧(甘肃武威)授与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为嚆矢。南朝梁、陈二代,受菩萨戒风气盛行。梁武帝、陈文帝均为菩萨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诏请慧超授菩萨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慧约受菩萨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一说武帝从智藏受菩萨戒。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菩萨戒,炀帝从智顗受菩萨戒,均称菩萨戒弟子。由此可窥知受菩萨戒风气盛行于我国之一斑。[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菩萨善戒经卷四、菩萨善戒经(一卷)、优婆塞戒经卷三、菩萨戒本、授菩萨戒仪(湛然)、大智度论卷四十六、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八宗纲要卷上、续高僧传卷五智藏传、卷六慧超传、慧约传、广弘明集卷二十二](参阅‘三聚净戒’665、‘戒’2896、‘传戒’5387、‘圆顿戒’5411)

  菩萨戒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一切戒。因此,凡是发菩提心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均可受持。《梵网经》云,菩萨戒为诸佛的本源、菩萨的根本,是诸佛子的根本。

  所谓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为“觉有情”。指以智能上求无上菩提,以慈悲下化一切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由此可知,实践菩萨道为成佛的正因,如能立下“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愿心,则人人皆可成为“菩萨”。

  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戒不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即:

  1.摄律仪戒:大小乘一切戒律均摄护之,使断绝一切诸恶。

  2.摄善法戒:总摄一切诸善功德,修行一切善事。

  3.摄众生戒:又名饶益有情戒。广度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此三戒称“三聚净戒”,在《唯识论》中对此亦有所说明:“戒学有三:一、摄律仪戒,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正证应修证法;三、饶益有情戒,正利乐于一切之有情。”三戒当中,以摄律仪戒为基础,能善摄律仪,即能总摄善法,才能饶益一切有情众生。

  所谓菩萨律仪,根据《梵网经》记载的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

  1.十重戒:杀、盗、淫、妄语、售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瞋不受悔、诽谤三宝等。此十重戒为大乘戒的最重过患,若大乘菩萨犯此法,则构成波罗夷罪。

  2.四十八轻戒:相对于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乃属轻垢罪,内容包括不敬师友戒、饮酒戒、食肉戒等四十八条。

  菩萨戒虽有此十重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其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倘若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菩萨的根本精神。
  此外,“三聚净戒”具有积极向善的力量,小乘七聚戒中,造恶是有罪的,不积极修善是无罪的;而菩萨戒则既要“止恶”,也要积极“行善”。再者,小乘戒中,意业造恶,若不付诸行动,不算有罪。但是在菩萨戒中,恶念一生,即是犯罪,因而严格收摄六根,成为菩萨的“心地戒”。

  尽管戒法有大小乘之分,但是在行持上,大小二乘是互相成就,不能分开的。小乘戒为趋入大乘戒法的基石,大乘戒则能含容一切小乘戒律;小乘戒是以自修自度、涅盘解脱为主,大乘戒则是以慈悲入世,广利众生为目标。因此,大乘菩萨道所摄受的众生,广及六道;所修德泽,普被三根。

[ 本帖最后由 随顺和敬 于 2009-3-4 21:44 编辑 ]
发表于 2009-3-4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守清静五戒,就不应发生。

:lol :lol :lol
发表于 2009-3-4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不懂菩萨戒,楼上搜索的有看没有懂,但是搜索下还是懂的,没事又去搜索下什么是菩提心
随便选了,就第一条好了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无上圆满的智慧之心。

  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

  它具有两种特征:

  第一: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海;

  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即成佛。

如果我们所发的心,只是要去利他,而不为了求成佛,就是说只有第一个特征而不具备第二个特征,这个时候发起的心只是大悲心而不是菩提心;如果但求成佛,不为了利他,那么只能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菩提心应该是具有两种鲜明的特征,第一:欲度有情出生死苦海;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一定要即身成就。这样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下略
那么LZ和女朋友发生婚前性行为是为了度一切众生出离苦海呢,还是为了要成佛?
发表于 2009-3-4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victory:
发表于 2009-3-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我们用金刚圈套住别人时,发现自己竟也被套,人生就是解套与被套的过程
发表于 2009-3-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LZ要是自己私下里去做,他爱和谁和谁,我们都管不着,也没法管,这是人家的隐私。
但是既然有胆子把自己的问题挂到公开论坛公开讨论,只要回帖不是人身攻击污蔑诽谤违法犯罪,我看不出有什么不能说的。既然放到佛教论坛来问个佛教问题,那么以佛教的知识来回答有什么问题吗?
发表于 2009-3-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麒麟童子 于 2009-3-4 22:09 发表
LZ要是自己私下里去做,他爱和谁和谁,我们都管不着,也没法管,这是人家的隐私。
但是既然有胆子把自己的问题挂到公开论坛公开讨论,只要回帖不是人身攻击污蔑诽谤违法犯罪,我看不出有什么不能说的。既然放到佛教 ...


在未学佛前,我会这样想:这是LZ自己的事情,不关我事,即使他发任何地方,也不关我事。

我现在这样想:渥,这种事情似乎与菩萨戒相关呢,也可能与自己有关呢,自己是否有相应的过失(念头,女朋友就无所谓了之类的念头)呢?
发表于 2009-3-4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球儿滴溜儿圆 于 2009-3-4 21:52 发表

心里暖暖滚烫的,:'( :'( :'(
顶礼寂天菩萨,顶礼耶喜喇嘛,顶礼大宝法王,顶礼祈竹活佛
能让我冻僵的心灵疗伤



顶礼顶礼大大菩萨来考验人间。。。
末学真是福报大极。。。呵呵呵
发表于 2009-3-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童子”大德既然提到了五戒的问题,也不妨说一说。您说“发生婚前性行为是违反根本戒的事”,然而根据清净经、论所载,以及末学前面所引《菩提道次第广论》里“抉择业果”中的论述,并无此般记载。至于您所引用的那些,不知有何根据?谢。

关于“菩萨戒”,想说一下:我们修学的格鲁巴的清净正法。在西藏,是没有所谓《梵网经》的“菩萨戒”的,汉地有,不过也存在真伪的争论(也就是说,它可能是正法,也可能不是)。清净格鲁巴的菩萨戒,系虚空藏菩萨戒,至尊宗喀巴大师《菩萨戒品释》里面所宣说的也是虚空藏菩萨戒。至于《梵网经》“菩萨戒”,由于具德祖师们并无相关论述,我们学格鲁教法的,似乎也不必且不应去过多关注甚至遵行。若以彼为据进行论述,未免不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9:32 , Processed in 0.0353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