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龙吟

居士有没有希望证悟空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问题展开太多,也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讨论清楚,我担心如果带着争论心态讨论这些,会越来越乱。而且我可不敢说通达。一般学习道次第,这些道理,每位善知识在讲道次第的时候都应该会讲这些。但是道次第每科所缘之间的关系,要展开论述,就太庞大了。
就您发散出的几个问题,我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1.針對真實(任運而起)的菩提心,之前是否一定有任運而起出離心?本站好像討論過了
答:菩提心是建立在大悲心的基础上的,大悲心是拔除众生一切痛苦之心,若要拔除众生一切痛苦,自己首先要体验到这些苦,认识到这些苦,并且不愿意在承受这些苦。也就是必须要生真实的出离心。出离心必须是对三苦的出离,仅仅对苦苦和坏苦出离。外道也有。只有自己体察出这种苦,产生深深的厌离,推己及人,想到一切如母有情,还在承受这些痛苦,才会升起真实的大悲心,然后再生增上意乐,生真实菩提心。

2.生起了解苦諦之前,一定要懂三惡趣苦?那麼,佛陀時代,說二句就證初果、二果等,又是怎麼回事,他們還沒觀三惡趣苦就證果了?
苦谛是包括苦苦、坏苦、行苦三苦,再升起真实体验的次第上,应该是先从苦苦开始,再到坏苦,再到行苦。如中士道修发起求解脱心时要思维轮回的总苦和别苦。如果体验不到轮回中三恶道的苦,那么对于整个轮回的真实厌倦之心也无从升起。故知苦先从苦苦开始,知苦苦先从观恶趣苦开始。
佛陀时代,的确有听佛说一偈而证果的,但是这些圣者都是经历了漫长的福德智慧资粮的积累,心相续中已有道次第的体验,故可“言下大悟”。
而且,佛陀讲苦谛的时候,也应包括恶趣苦,业障轻者只需一听,即可升起对恶趣苦的怖畏之心。业障重的,佛陀还会亲自带他去地狱走一圈。让他升起真实之量。
3.修念死無常前,一定要生起暇滿,那麼其他的道次第,如解脫莊嚴寶論,沒有特別講暇滿,那麼是不是修者不會入道?又,暇滿為何不列入下士道,而列入道前?
修习死无常,产生舍弃现世之心,就算入道。
但是修习死无常之前,必须知道暇满人身的难的、利大。否则不会懂得珍惜暇满人身的宝贵,不会产生人生取心要的愿望,且会有悲观绝望之心。
的确,道次第里面的依止善知识和暇满是道前基础,没有列入下士道。
因为依止善知识,思维暇满,会产生了人生取心要的强烈愿望。接下来,在进入“三士道次第”来修心,才开始正式修道。
解脱庄严宝论,没有读过,至于您说:“沒有特別講暇滿,那麼是不是修者不會入道?”
我的理解是,入道与否是看是否产生舍弃现世真实之心。思维暇满是可以产生修道的愿望,属于修道的前提,但还不算修道。
发表于 2008-12-1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问题展开太多,也不是简单几句话可以讨论清楚,我担心如果带着争论心态讨论这些,会越来越乱。而且我可不敢说通达。一般学习道次第,这些道理,每位善知识在讲道次第的时候都应该会讲这些。但是道次第每科所缘之间的关系,要展开论述,就太庞大了。

非常感謝回覆。請您也回覆前面師兄問的問題,為何三惡趣苦之前是念死無常?
討論當然有些想當然爾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好的問題會在討論中才出現,這是為什麼自己思維以外,需要同學的原因。

當然,每每有人認為,都寫清楚了,照著辦就行。祖師是寫清楚了,不過,說不定自己沒有弄清楚,那又怎麼照著辦。
又廣論修習軌理宗大師有破除,類似打坐才是"修"的想法,在那當中說,聞思也是修...(就不引文了)

菩提心是建立在大悲心的基础上的,大悲心是拔除众生一切痛苦之心,若要拔除众生一切痛苦,自己首先要体验到这些苦,认识到这些苦,并且不愿意在承受这些苦。也就是必须要生真实的出离心。出离心必须是对三苦的出离,仅仅对苦苦和坏苦出离。外道也有。只有自己体察出这种苦,产生深深的厌离,推己及人,想到一切如母有情,还在承受这些痛苦,才会升起真实的大悲心,然后再生增上意乐,生真实菩提心。
完全沒有異議。我的意思是,什麼是真實出離心?難道要先證中士道嗎?(這個討論過了,是不是打住。)


2.生起了解苦諦之前,一定要懂三惡趣苦?那麼,佛陀時代,說二句就證初果、二果等,又是怎麼回事,他們還沒觀三惡趣苦就證果了?
苦谛是包括苦苦、坏苦、行苦三苦,再升起真实体验的次第上,应该是先从苦苦开始,再到坏苦,再到行苦。如中士道修发起求解脱心时要思维轮回的总苦和别苦。如果体验不到轮回中三恶道的苦,那么对于整个轮回的真实厌倦之心也无从升起。故知苦先从苦苦开始,知苦苦先从观恶趣苦开始。佛陀时代,的确有听佛说一偈而证果的,但是这些圣者都是经历了漫长的福德智慧资粮的积累,心相续中已有道次第的体验,故可“言下大悟”。而且,佛陀讲苦谛的时候,也应包括恶趣苦,业障轻者只需一听,即可升起对恶趣苦的怖畏之心。业障重的,佛陀还会亲自带他去地狱走一圈。让他升起真实之量。

1.苦苦是可以真實體驗的,不然拿跟棍子打您,馬上就有真實體驗...呵呵。
2.我自己認為三惡趣苦的體悟是很困難的。也許會說,真實的去感受飢餓,感受....。那這邊有問題的:佛陀並不強調極端的苦行,幹麻要去自找"極端的苦行",以體驗三惡趣苦。
3.或許可以在經典中找到,諸聖者以神通帶xxx人去地獄見惡趣苦。但是您不能否認,經典中多的是:佛陀說"這是苦...",聽者就證悟了。您不能硬把這個解釋為有三惡趣苦的意涵,如對看到老病之人,佛陀說這是苦,這當中沒有三惡趣苦啊。證悟苦諦,對當時的人可能很容易,他們看到一點苦,就生起出離心,看到事物,就了知細分無常。這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粗分的三惡趣苦,粗分的無常,而是他們容易了解細分的苦與無常,而我們不能,因此需要在粗分的地方再多思維。也就是,我認為,世尊的弟子,直接了悟細分的無常、苦。要思維下士道三惡趣苦的原因,除了作為後面皈依之因外,另外就是我們無法直接體悟行苦,需要一點漸次。

3.但是修习死无常之前,必须知道暇满人身的难的、利大。否则不会懂得珍惜暇满人身的宝贵,不会产生人生取心要的愿望,且会有悲观绝望之心。的确,道次第里面的依止善知识和暇满是道前基础,没有列入下士道。因为依止善知识,思维暇满,会产生了人生取心要的强烈愿望。接下来,在进入“三士道次第”来修心,才开始正式修道。
1.同意念死無常前有暇滿一科,但是您還是沒有正答,為何下士道第一個是念死無常,而不是暇滿?
2.再問:念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中,第三根本是:確定要修習佛法。如此不是跟暇滿一樣,在勸請學法嗎?既然,念死無常一科可以有勸請學法的修習,那麼暇滿是不是有點多餘了?

解脱庄严宝论,没有读过,至于您说:“沒有特別講暇滿,那麼是不是修者不會入道?”
我的理解是,入道与否是看是否产生舍弃现世真实之心。思维暇满是可以产生修道的愿望,属于修道的前提,但还不算修道。
如果產生修道的願望只是前提,不是修道。那麼,捨棄現世為什麼又是修道,不是前提?(不知道您看不看得懂問題。按我理解您的話,捨棄現世應該也是前提,因為還沒有修什麼四諦等法類。)

以上純屬搗蛋,您隨時可以停下不答,這些都沒什麼答案。只是我覺得拆解討論這些,有利於思考。
发表于 2008-12-1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YUWIN2师兄:
哈,果然是铺开越来越多了。的确讨论一下道次第很好,只要不是纯粹为了争吵,很有意义。那我也多说几句:

先回一下您重复的“為何三惡趣苦之前是念死無常?”
因为,我们平时观恶趣苦,一般都是旁观者,我们去菜市场卖鱼,只关心它的肥瘦,并不关心它的痛苦,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原因就是没有设身处地。不能设身处地的观苦,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修死无常,不知道自己和恶道之间只有一息之隔,这样观恶趣苦,仅仅是作壁上观,隔岸观火,不会产生真实怖畏之心。也有胆小的人,看见杀生的血腥场面感到害怕,不敢正视。这样的恐惧,只是对血腥画面的厌烦,并非真实感受到自己即将受此剧苦的恐惧。所以观恶趣苦之前要先修死无常。

至于舍弃现世为何算修道。因为舍弃现世入下士道。不能舍弃现世不算入道。而舍弃现世必须从修死无常开始,故将死无常安立为修道内容。
仅仅知道暇满,会产生人生取心要的愿望,但是还不能舍弃现世,故不算入道,也不算修道。

关于菩提心和出离心的关系,我找一段《掌中解脱》文字作参考。随后奉上。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8-12-17 11:50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7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2.再問:念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中,第三根本是:確定要修習佛法。如此不是跟暇滿一樣,在勸請學法嗎?既然,念死無常一科可以有勸請學法的修習,那麼暇滿是不是有點多餘了?
答:第三根本是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个人认为这一条重点不是要修习正法。而是要确立,现世所贪对于临终无益,从而舍弃这些贪著。这一根本分三个因,分别是财物无益、亲友无益、身体无益。

而暇满一科,主要是分析八暇十满人身的难得和义大,使人产生珍惜暇满,获取人生心要的愿望。故和修死无常不同,不多余。
发表于 2008-12-1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沒有異議。我的意思是,什麼是真實出離心?難道要先證中士道嗎?(這個討論過了,是不是打住。)
回:真实出离心不等于中士道,这个问题可参考《掌中解脱》第十天修死无常,最前面的几段文字。这里不多说了。我这里的电子版不能粘贴,故不抄了。

1.同意念死無常前有暇滿一科,但是您還是沒有正答,為何下士道第一個是念死無常,而不是暇滿?
道次第第一步依止善知识,然后讲“既依止已如何修心之次第”接下来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第二部分是:如何正取心要。

之所以不把暇满放入下士道,这是因为思维暇满是对于人生取心要产生希求心,而且是对整个道次第产生修行愿望,故应该算是道前基础。不能划入下士道。
而修死无常,则是如何取心要的第一步。是舍弃现世入道的开端,是真正使心开始变动的第一步,故把它列入下士道第一步。
当然,修死无常在中士道和上士道也要修,但是认识深度会加深。
发表于 2008-12-1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2.再問:念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中,第三根本是:確定要修習佛法。如此不是跟暇滿一樣,在勸請學法嗎?既然,念死無常一科可以有勸請學法的修習,那麼暇滿是不是有點多餘了?
答:第三根本是死時除正法外,餘皆無益。個人認為這一條重點不是要修習正法。而是要確立,現世所貪對於臨終無益,從而捨棄這些貪著。這一根本分三個因,分別是財物無益、親友無益、身體無益。而暇滿一科,主要是分析八暇十滿人身的難得和義大,使人產生珍惜暇滿,獲取人生心要的願望。故和修死無常不同,不多餘。


那我可以不同意紅字。如果捨棄現世,卻沒有認為應該修習正法。那想自殺的人(—也捨棄現世),也有認為財物無益、親友無益、身體無益。
廣論談到修念死(下方),1.不應該是怕跟親屬分離等。這個的反面是您說的。但是2.要因為未成辦後世利益而修念死。這個就不單單是捨棄現世,還有要修法的勸請。(因為只有法對後世有益)。又談第三根本時,說道復應思惟,今日或死,又應思惟,爾時唯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
所以我覺得無誤修念死的人,也會生起應學法之心。這個與暇滿—取心要,勸請學法應該是一樣的。

第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者若由堅著,諸親屬等增上力故,恐與彼離起怖畏者,乃是於道全未修習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發彼心。若爾者何?謂由惑業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於死。故於彼事雖生怖懼,暫無能遮,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若於此事思惟怖畏,則於此等有可修作,能令臨終無所怖畏,若未成辦如是諸義,總之不能脫離生死,特當墮落諸惡趣故,深生畏懼,臨終悔惱。


1.至於捨棄現世為何算修道。因為捨棄現世入下士道。不能捨棄現世不算入道。而捨棄現世必須從修死無常開始,故將死無常安立為修道內容。僅僅知道暇滿,會產生人生取心要的願望,但是還不能捨棄現世,故不算入道,也不算修道。
2.之所以不把暇滿放入下士道,這是因為思維暇滿是對於人生取心要產生希求心,而且是對整個道次第產生修行願望,故應該算是道前基礎。不能劃入下士道。而修死無常,則是如何取心要的第一步。是捨棄現世入道的開端,是真正使心開始變動的第一步,故把它列入下士道第一步。
第一點:如上,想自殺的人也是捨棄現世的,那不能說入道。
再說了,您的第一句自問「為 何捨棄現世才入道」?自答「捨棄現世才入下士道」。嗯….這樣是正答嗎?有就有吧。
第二點:修念死取了什麼法?
又修暇滿也是為了使心變動啊,不然幹麻要修暇滿?君不見,廣論舉有諸多噶當大德修習的公案,說明他們內心受到策動。

同樣,隨時可以停下。聊天是可以一直找碴的….


[ 本帖最后由 yuwin2 于 2008-12-17 14:4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第一句自問「為 何捨棄現世才入道」?自答「捨棄現世才入下士道」。嗯….這樣是正答嗎?

回:噢,这句写错了,应该是:“至于修死无常为何算修道。因为舍弃现世入下士道。不能舍弃现世不算入道。而舍弃现世必须从修死无常开始,故将死无常安立为修道内容。”


思维暇满是取心要的基础,修死无常是修道取心要的开始。舍弃现世是正式入道的开始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8-12-17 15:09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杀之人非舍弃现世,是舍弃现实。
舍弃现世是舍弃的世间八风,并不是逃避现实。
发表于 2008-12-17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我表达不清吧。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现在有个人很穷,很苦。他自己正在吃饭。
这时候一个富人过来告诉他,有一种宝藏,可以承办一切的圆满,并向他描述了宝藏的完美。并告诉他,你恰好具备得到这个宝藏的条件,具备得到这个宝藏的条件的人万众无一,千年不遇。你呢应该去寻找这个宝藏。而且富人愿意带领他一起去寻找宝藏。
这个穷人听完,觉得很对,应该去获取这个宝藏,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呢,下定了决心要去寻宝。------------------这时候,富人和他愿意去寻找这个宝藏。两个条件都具备,就具备了寻求宝藏的基础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寻求宝藏。
第一步呢,就要先要放下手里的饭不吃了。如果穷人想,宝藏早晚是我的,我先吃完再走,富人就告诉他,你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等你吃完,也许你就死了。而且你死了以后,你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且下辈子会更加痛苦,所以你应该立即动身。
于是呢,穷人害怕了,放下手里的饭碗,开始动身。
当他放下饭碗开始动身的时候呢,就算踏上了真正的寻宝之路。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8-12-17 15:3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修暇滿也是為了使心變動啊,不然幹麻要修暇滿?君不見,廣論舉有諸多噶當大德修習的公案,說明他們內心受到策動。
回:
这里说的心得变动,是指入道之变动,既舍弃现世之心的升起。若不修死无常,仅仅修暇满,无法升起舍弃现世之心,如我举的例子中的“穷人”,相去寻宝,但是不愿意放下手中的饭。
噶当大德修习暇满,必然是配合死无常一起来修的。
发表于 2008-12-1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可以不同意紅字。如果捨棄現世,卻沒有認為應該修習正法。那想自殺的人(—也捨棄現世),也有認為財物無益、親友無益、身體無益。

师兄可能急于找碴了,没有认真读我的话,呵呵。要不就是我没表达清楚。
三根本的第三根本,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这一根本,有两层含义,一、死时财物、亲友都无益处。二、只有佛法有意。
我个人认为,这一科是重点在于强调第一层含义,而第二层含义虽然也有,但是若没有修过皈依和明业果,这曾含义体会也不会深刻。故第二层含义在后面会更加加深。
至于自杀者,若属悲观厌世而自杀,正是因为之前没有善知识引导和思维暇满,具备正确的道前基础。不明白暇满的宝贵,不知道暇满人身可以承办一切功德,仅仅观死无常,悲观厌世,就会采取的鲁莽自杀行为。

这些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只是我比较笨,表达不清。呵呵。
发表于 2008-12-1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这一科是重点在于强调第一层含义,而第二层含义虽然也有,但是若没有修过皈依和明业果,这曾含义体会也不会深刻。故第二层含义在后面会更加加深。

呵呵...如是說來,「視師如佛」也不必修了,因為根本不了知佛是什麼,放在第一科,那也體會也不會深刻。
我以為,我們是討論該科的意趣是什麼(或有什麼),體悟深不深刻,不應該作為理由。
发表于 2008-12-1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就是如何寻求宝藏。
第一步呢,就要先要放下手里的饭不吃了。如果穷人想,宝藏早晚是我的,我先吃完再走,富人就告诉他,你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等你吃完,也许你就死了。而且你死了以后,你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且下辈子会更加痛苦,所以你应该立即动身。
于是呢,穷人害怕了,放下手里的饭碗,开始动身。
当他放下饭碗开始动身的时候呢,就算踏上了真正的寻宝之路。

前面您說,下士道開始的內容是所取的心要。我ㄧ直問您,光是捨棄現世,到底取了什麼心要(寶藏)?
依您此答,您是回覆我:如何尋找寶藏?所以才解釋捨棄現世。
我的理解「寶藏為何」與「如何找尋寶藏」是不同的問題。

關於下士道為何第一科是念死無常?又為什麼不是暇滿?這個問題不是我鬼扯的,是格西隨口丟出的問題,但是他當時沒有回答。(反正,他故意丟問題,不給答案不是第一次。)
暇滿我們沒什麼爭議。如果要扯上某些用語,那可以說修行的條件有「身所依」與「心所依」。暇滿在交代「身所依」。(從可以扯上另一個問題,為何暇滿在依師之後,不談暇滿可不可以?)
我自己想為什麼念死無常是第一個要取的心要(而不是方法)。講到粗分的無常,可以提到山河變動,人會死等等,以前的教授就是這就是無常。但是這不是人盡皆知的嗎?那修無常又是怎麼回事。因此宗大師才有步驟的寫出三根本九因相三決定,來教導如何修無常。因為講到「無常」,所以應該算是法類吧。當然可以說四諦十六行相中的無常是細分的無常。我是認為就像將「深信業果」視為「下士道的道諦」(當然下士道的道諦不是道諦,是我的譬喻用語),那下士道念死無常,也是可以類似理解。(又,中士道講四諦的內容,苦諦中不再提「無常」,接著說集諦。扯出另一個問題,為何不說「道諦」、「滅諦」?)
另外我跟其他人聊天聊到,現代的科學家把一秒鐘分成幾萬分之ㄧ(?),那個時間比一剎那還短。(一剎那是一個成年無病的男子,一彈指的時間),也就是科學家不僅知道粗分的無常,也看到細分的無常。但是那跟修道無關。所以如何修無常,是需要教授的。

各抒己見,我沒什麼想法了,是不是打住。
发表于 2008-12-1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您說,下士道開始的內容是所取的心要。我ㄧ直問您,光是捨棄現世,到底取了什麼心要(寶藏)?
回:
师兄可能读错了我前面的贴,我没有说下士道开始的内容是所取得心要。而是说,下士道的修死无常是取心要的开始。
思维暇满是产生“取心要”的愿望,此心要非仅仅下士道之心要,而是整个道次第之心要。

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对“取心要”的理解。

人生“取心要”,也就是指作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人生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成佛。
而为了承办佛果-------即取心要,就要依照佛陀的究竟密义----总三士道,别三主要道而修习。
依止善知识、思维暇满,明知此暇满人身可以承办后世解脱乃至成佛的一切利乐,从而会产生珍惜此身,获取这一切利乐的愿望,即产生了“取心要”的愿望,这样,就算是具备了道前基础。接下来就是正取心要,也就是按照三士道开始修行了。

三士道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修死无常,修死无常是为了产生舍弃现世之心,成为共下士,才算入道。这种心的变动不算“取心要”,而是入道标志。
正如,要去寻宝是“取心要”,放下手里的饭碗,是开始寻宝的标志,但是不能说放下饭碗就是寻宝。
总之,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步骤。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这样,也只能说到这里了,觉得现在有点车轱辘话来回说了,如果还是不能说清楚,那就是我表达能力太差。师兄既然当初亲近格西,又提起此问题,何不再去请教,彻底搞明白呢?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8-12-17 18:0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的说。俺怕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0:51 , Processed in 0.03507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