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牛哥

【法宝再出】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四九问: 无上部分父续、母续、无二续之三种,此有多种解释,自宗所解为如何?
三五○问: 云何为生起次第?
希求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则】
  问:未修间(此以依师法门如例,然可推余法门)应如何作法?
  答:略言其要:一、应阅览与正修时相关之经论,如修依师法门时,则应阅依师传记,如善财及常啼佛子、那若巴依止德诺巴、玛尔巴依止那若巴、仲敦巴依止舍准及阿底侠等行传,并应阅拙译《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法源诸师行传,其余法门仿此。二、或供曼遮(在积供曼遮数时,未修间亦供曼遮),并以正知约诸根,由于身语意三门罪业,皆在未修时所造,此时未起防护故。未修时不住正知正念,则减少正修功德。若能相应,则互相增上,最要尤在守护根门。大德常言:“众中常察语,独坐常观心。”三、如法勤行饮食、醒睡、沐浴等瑜伽(作法详《明灯颂释论》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一则】
  问:任何修法,均有二种修法,即“皆贡”(观察修法),与“觉贡”(决断修法,或说专住修法)。此二种修法,如何理解?有何要义?
  答:一、应决定闻、思、修一贯,应知闻、思、修三慧彼此相关:支那大乘和尚说:“修与闻思无关。”是不知由资粮道闻慧,方生加行道思慧,又由思慧展转增胜,乃生见道位以后之真实修慧。应知所谓“修”,乃包含闻思二者,闻、思、修三慧,皆属大乘修道。闻思修三者皆有修,博多瓦的《兰犊瓶》手册中说:“一般皆认闻思为外境,最要修时内心无差别,此皆追踪于支那和尚。”不以所闻所思依之而修,乃别寻一法而修之。莲花戒大师说:“说无闻无思而修,与具足闻思而修二无差别,作是言者,是不知应断应证有多方便,得果最速。心、境相合谓之修,如能修之心,与所修之悲(境)相和合(串习之使相和合),非无分别之谓。”由闻大乘所说空性经教,如所闻而了知,得闻所成慧。由此决定知至生起,即得思所成慧,乃至未得定之前,皆属思慧。所谓修:如寂天的《入行论》说:“今所说种种方便次第,皆为有情,以为修故。故不惟‘觉贡’”(决断修,或说专注修)为修,一切闻思等,皆是修故。”佛经十分之七八,皆属寻伺观修——“皆贡”,但若执“觉贡”为修,实谤佛法多分。故《菩提道次第略论》以“分别慧观”四字释“皆贡”;以“专一安住”释“觉贡”。
  二、若谓心不起分别,方能入道,是与教理相违。世亲俱舍说:“具戒应具闻思慧,如是有情趣修道。”可见不可分闻思与修为二,支那和尚一类皆谓心不可起分别,善恶皆不必差别,则可断轮回。心无论善恶,但起分别,即轮回因,故任何种不起作意,无论善恶、有无、是非等,如是方能入道(《明灯颂释》中观中广破此)。如果是这样,在熟睡时,任何不想,亦可谓之修道吗?忘念也是同样,乃至无想天也是佛了。此种宗见,与菩提心及空见大相妨碍。因为通达空性所生比量智,与执实之心恰相反,彼不知此二分别故。凡未通达空性心,未至见道前,不名现证空性,然与执实之分别不同。凡夫通达空性,心即了达于执实分别之过患。若此通达,与执实分别无异,则水可名火,则五位不能安立,即资粮、加行亦不能安立,更无从安立现证空性了。若不许凡夫有通达空性之心,则通达与现证同时俱起了。经中所说五道(五位)皆可称解脱道,若不许“资粮”、“加行”,则不许五道为解脱道了。若执一切分别,皆为执着,则谤佛之一切方便法门了。即不须出离心、慈心、悲心、菩提心等之分别,是诸一切大乘方便。应知“观”与“止”非障缘,若不具足定(止)之成因,纵修千劫亦不能成。定之成因支分,乃戒,当先知烦恼乃生死过患根本;应于善法勤奋,当先思维黑白业果功德,乃生净信意趣。既是如此,当知此皆由“皆贡”(观察修)而得,故知“皆贡”,乃修定胜方便。说此者,因沾有支那和尚余习者,谓“分别观行”妨碍“专一安住”或各别修等。宗喀巴大师特示学人知“分别观行”亦为修道,不惟不妨“专一安住”,且有助益。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二则】
  问:吾人具暇满人身,有何种意义?
  答:得此暇满人身,有极大意义。依现时,与究竟,乃至刹那,皆有重大意义。
  一、现时大义:若不欲堕三途,现时功能,此身即可办到。现时身躯由持戒而来,欲持戒,此身即可办到。人天福报,由布施为善而来,此身即可办到。圆满眷属,由忍辱而来,修忍辱亦依此身而作。一切皆由此人身而办到,此为无可怀疑者。同时思此成贤善国王身、转轮圣王身,乃至欲生香巴拉,及兜率内院亲见弥勒菩萨,与阿底侠尊者、宗喀巴大师相值,都能办到。
  二、究竟堪能:依于戒定慧三学,戒中分:一别解脱戒,二菩萨戒,三金刚乘戒。  一、别解脱戒,除南洲人聪慧而苦缘多,易生出离心,能堪受外,余三洲不堪全受。  二、关于菩萨戒,能以成佛为其体,依菩萨行为其用,愿一己度众生为其相。具此三种之大心力者(发菩提心者),以人为胜,天龙等虽能发心,然不及人。上界天不易生出离心,无初生证得圣道者(先在欲天中已证见道、修道,后生上界,方能证圣道,故无初生上界见道者)。除人外其他猛利出离心不易生起,故猛利菩提心不易生起。以此资粮、加行,见道诸圣道中定慧学不易生起。故佛道以人为最胜。若欲即身成佛,须依金刚乘,而金刚乘则须先种赡部洲业力因缘,因南洲人前半生所种业力,下半生即可得果,他洲无是。特别是赡洲胎生六蕴(即四大加精液、脉息)因缘为最胜,依密经说,已生极乐菩萨,尚发愿生赡洲。
  三、刹那成办:颇公说:“暇满身不惟有现时及究竟利乐,还有刹那成就,如天龙等余身不能依者,此身一刹那间可做到。”此身有五种力大功能(一田门,二思门,三物门,四身门,五时门),摄要言之,此身能生起别解脱戒、菩萨戒、金刚乘戒等三律所有功德。特别是于此五浊恶世,人寿暂短一生中,此身即能作到成佛。由于自若能修,任何皆可修到,以此如是人身,实具大义。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五则】
  问:修不清净,心不入道,症结安在?以何对治?
  答:不修念死之过患有六,其中重点,为修不清净。修不清净,则心尚未入道。大德妥默桑波说:“于闻思修作障者,即现世利乐(此为症结所在)。于闻思修善行,杂以现世利乐恶心,则如美食杂以朽腐,不堪入口了。”又诸大德说:“为求现世圆满,不惜毁谤伤害,皆由执着现世恶心,唯死无常可以对治。”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六则】
  问:观其人入道与否,以能否舍其现世为衡量,此为上师教授。应如何理解此一教授?
  答:甘丹派诸善知识说:“虽号称学法,一项皆未得,能舍此世心,方列学法行。”所谓“舍此世心”,不是说弃舍一切,形如乞丐,乃就现处境况,内心对已有名闻利养,不生贪羡。今日为东方国王甚有荣威,然心不着追求,听其自来(此为舍此世)。不汲汲于衣食尚易,不贪名则甚难。反之,穷至于一无所有,然犹想着异日或当富饶,亦不能说为舍此世。故虽极穷不能舍者,仍不能舍。虽极富饶,心能持者,亦可说为能舍此世。昔大德卓•位奢贡波说:“有大修行者,榜其门上,书出闭关若干时限,其动机乃在沽名,故其修行为不清净。”有许多善巧者、讲说者、著述者,皆流为此生善巧者、此生讲说者、此生著述者,皆为此生而立名,皆为名闻所自在,入于名闻之权下。即作布施等善法,莫不皆然,即以供佛而论,皆想当有见者、闻者,而不是为自及众生积福。大德说:此种差别执着,一切善法若趋于此,虽勤修善法,而皆趣入恶道。故对于此种差别执着,若不刺以对治之矛,则虽善巧者、持戒者、大修行者皆毫无利益。须能闭三恶道大门,开善巧之路。能如是者,须有舍此世之心,则不随烦恼,所行方为正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七则】
  问:法与非法之差别,以何为量?
  答:昔博多瓦指示弟子说:“能去烦恼为法,不能去烦恼者为非法。”现在学佛法者,其烦恼与日增长,此即未入法门之象。其所学法未入心中变为医药。故修法者先应辨此法究竟入我心与否?须观心行是否合经教,合者即法,不合者非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2-17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三则】
  问:修死无常法中,为《菩提道次第》所无,乃上师口授要诀,乃根据经教而来,易使心感动之一法为何者?其内容如何?
  答:为于修如上“三根九因”后,再加修死相之一法(此一法即师授要诀)。《教授国王经》中说:“国王:如此喻,死王以鞭策吾人至死所时,无名、无色、无人民、无财物、无依、无怙。口渴身痛,寿暖既尽,如入于黑洞中,津液涕泗,污秽全身,但有息出而无息入。人皆瞪视而不能救,自思得病不治,灌药者灌药,念经者念经,嚣然一室时,自己心情,为如何耶?但感痛苦,呼吸困难。身暖或由上或由下,而渐消失。家人近前问询或愈否?复至屋角聚商如何办理后事。四大各各分离,地大分离时,身如山崩地裂,水大分离时,如身没巨流中,火大分离时,则烦恼难当,风大分离时,则身觉飘荡,刹那之间,中有现前。此时则易名为最不吉祥之死尸,乃于自名之上加以新故亡人,而不知其为某官某长矣。应加本乡风俗而谛思之。修念死九因与死相,令心得感动与否?若念死心生起,则坐卧不安,食不甘味,闻人戏论,则心生厌烦,如死囚见刽子手举刀将下之心情。宗喀佛说:若能思大义,则于无义事,深生追悔心;若能思“难得”,则于放逸过,不复愿为之;能念“死无常”,于死无益事(与法不相合事),一切无心作;能念死则能生“舍此世心”。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四则】
  问:曾学法多年,年过花甲,不须劝教(多数是如此),知死之将至,并知备死,唯速修正法,但大半手忙脚乱,多不如理,应如何为正?
  答:少壮时代,易忘老死,须人劝教,略生感动,复为世法冲淡。曾学法者,年过花甲,知死将至,知速备死(一般人不知备),然而于备死之法,大半乱抓,手忙脚乱,有一些急修止观者,有一些忙抓圆满次第幻身,或虹身修法者。少壮时身健则心易住,尚难伏此心猿,况老年身衰则心难调(过去修而已生功能者除外),恐心猿未系,死已临头,将无福资以为死用。尤以风息脉络明点修法,此如追风毒蛇,少壮气足精沛,较易调伏,年老气衰精枯,恐风蛇未被抓住,反被风蛇毒害。应谛审自己《菩提道次第》,从依师起,至圆满双运位,各各法门,何种法门自己修过,并如量生起,何种法门虽尚曾修过,但未生起猛利感动和决定(只听过教法,根本未作修习者,更无论矣),则应速即补课,当以此未生感动和决定之法门为“专修”,其余法门为“概修”,如于依师法门尚未如量生起,则以此法门为“专修”,其余法门作“概修”。至生起时,再进修其次法门为“专修”,其余法门作“概修”。应知上师教授指示说:“仅一支香(时间)真实皈依,亦较终日修风息脉络明点功德胜千百倍。”特别是于六加行中所说:“若无出离心与菩提心,则所作善业,不能谓为佛法。”尤当猛省也。宗喀佛教授指示说:“前前功德不生,则后后通达不起。”如冰上建屋,所修不固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七则】
  问:有说地狱境,为各各有情,由自业力变现虚妄境界,是否应理?
  答:此不应理,当知所说地狱境(饿鬼傍生亦然),皆本佛说,佛为不诳语者,如说是虚妄境,则日月大地山河皆成虚妄。应说如水,天见为甘露,鬼见为脓血。非此水无,此水一分,乃其生因,鬼之业力乃俱生因,二者和合,则如量而成脓血。若谓妄境,则有语病,吾人所作善恶业所得之果,皆成虚妄。故应为大寒大热狱,乃合量真实有。凡业所成,皆真实有。《入行论》说:“大热大寒等地狱,其能作者为谁何?乃由我心所造成。”然不谓吾心虚妄变现之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八则】
  问:吾人于三恶趣,常存如隔岸观火之心,其故安在?应如何谛思使此心入道?
  答:此由于对业力未审,于三途未怖。吾人之心,不入善法者,不惟于三途苦,心不能感动,即于死无常,亦不尝动心。虽有上师引导,正法可修,吾心亦堪能修习,然此二门(死无常、三途苦)设不能通过,其后诸法,皆不能入。应思昔业多不净,今业未忏除,自己或明年,或下月或明日,呼吸一断,即堕其中,真实变为地狱有情,或饿鬼、畜生,受诸剧苦,吾人岂能忍受!以此于未堕之前,于三途苦,思难忍受,而生怖畏。能救护者惟三宝具此功德,故应生起皈依之心。《入行论》说:“若堕三途中,已离救护力。”颇公解释说:如梦寐间乍觉,已堕恶趣,举目四望,无能作我救护者,但蜷伏悔恨而已。故皈依求救,今日须作。远离皈依救护之事,从此不复再作。审谛思维,若心生通达,其象征如舍利弗之甥,食不下咽,食己还呕。以过现未三世通观,曾作恶业,将来当感恶趣,观想若真,毛发俱竖,不寒而栗,在座上不能自持。故当思此难得暇满,若得即具大义之人身,现既获得,当离恶趣一切苦,进而修得佛位。愿如是能成,祈师佛加持。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则】
  问:皈依清净与否,以何因而定?
  答:班禅洛桑却季绛称说:“皈依清净与否,以畏恶趣苦及知唯三宝能救,是否具此二因而定。”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二则】
  问:由知何种使心感动,令皈依真切而有力?
答:由知:一、总义——佛身语意功德,法宝功德,僧宝功德;二、种种差别功德。略要言之:
佛身功德: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一一所有功德,详诸经论;佛语功德:佛语具六十四妙音说法,佛以一音现各种义,如无常苦空随机得解;佛意功德:佛观一切法如掌上观纹,于一时间,二谛并显,总摄具悲智二德;佛之事业功德:不外令众生离苦得乐,而其方便,则分暂时究竟二种。于佛功德实不能穷,故说不可思议。
  法功德者:应知佛之无边功德,乃教证二法生起,故法之功德,尤不可思议。所谓教证:教谓经律论,乃相似法宝;依此三藏教法闻、思、修而通达之法即证,即灭谛与道谛。灭谛断除过失,道谛修行功德。除此正法外,余不能成佛。
  僧功德者:言“僧宝”与僧不同,三宝之“宝”字义,为稀有之义,圣者超越之义。得见道位以上,乃为超越。又彼能由念法功德,能如理依法修习者,乃贤圣僧伽。念僧功德详经中罗汉、独觉、菩萨各各道位,差别功德。吾人常以小乘为劣,然细思之,其功德极大,使具三十七道品、六通、五眼中除佛眼外,余四皆具。
  二、了知差别者:(一)性相差别:如佛过净德圆而为性;佛乃法之因,谓佛为度有情而说法,众生闻之,如理修行,而得通达果,故谓法者彼果;僧伽者,谓能以他人依法如理修行,获得通达,而辗转承传下来之教授,依之如理正修者,乃为贤圣僧伽之相。
  (二)事业差别:相差别就体言,事业差别就用言。佛令众生,对于教法,不生颠倒,如其次第,而善为开示正法为用;法依各别有情当断惑业诸苦,令断为用;僧依其实现,以身作则为现业,应后来度化作范,令生仰慕欢喜,欲步后尘为用。
  (三)信解差别:此言于佛应生堪恭敬供养信解;对法应生真实修学,欲得成就信解;对僧应生与法相顺之善友信解等。依如是信解诸行,而生起渴欲求成之心。
  (四)应修差别:此即上项信解之实行,于如上次第于佛(上师)作供养承事;于法身心生起相应实修瑜伽行;于僧法财受用等应作之事当作。
  (五)忆念差别:如经中说:忆念佛为一切功德福资粮田,庄严灿烂,又如解佛为佛子之父,众生之宗师;念法有义利,为悦耳者,初闻、中修、后果皆属于善;念僧为善正安住者,堪礼拜、供养、皈依为福田。
  (六)增福差别:以人法二种为主之增福,分情(人)与非情(法)。佛僧属有情,法属非情。有情又分一多,佛为一,僧为多。
  (七)皈依差别:认佛为皈依大师,法为正皈依,僧为修皈依良伴等。
 (八)内外差别:广如《成立因明论》第二章详说,余师(外道)具愚痴无明,为三毒所染。外道亦有戒定,然不如内道戒定,极为殊胜。如十善戒中,意之三恶,后二(害意、邪见)外道皆不能圆。诸外道不执常则执断,谤无因果,不信业果,甚则不许外因,如日出、木刺皆属自然,别无因缘。外道立义虽异,然皆执有人我,许自我功德,能为常为实为自己,因有如是过失,故十善成常不圆满。内道戒定,皆为解脱生死,其出发点亦不同,故入门之皈依,即以解脱生死为皈趣。如下士道共通皈依,即摄出离心,如云:“皈依法离欲尊。”意谓法乃解脱烦恼,而得涅槃之殊胜宝,此中即含希求出离之意。佛为如量士夫,非为佛知刹土微尘数,海水为若干滴积成,即佛告我此数,亦与解脱无关。乃为佛开示无倒应取应舍之法,此唯佛堪能,外道大师所不能,故惟皈依三宝。
 楼主| 发表于 2008-2-1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四则】
  问:以何判别内外道?
  答:判别内外道,或以见为判别(无常、苦、空、无我);或以行为判别;追踪佛所建立之善行,安立为内道;或以皈依为判别:有真实三皈依,入佛子行数,方可安立为内道。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五则】
  问:何谓真实皈依?
  答:有三皈依,固为内道。然若心未生决定,未诚意皈依,虽博通三藏,通达空性,修习生圆二次第,其所修者,虽为内法,皆不能谓为内道。非口诵皈依,须从心底有认识生起决定,一切时皆依三宝,方为已得皈依而未舍,方为具实皈依。故能修者,未发至诚皈依之心,亦不入于佛子数。依上师教授说:“仅以一支香(时间)真实皈依,较终日修习风息脉络明点功德胜超千万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3:13 , Processed in 0.03424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